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生物学硬科幻小说

生物学硬科幻小说

发布时间: 2023-01-15 19:14:41

1. 硬科幻和软科幻区别是什么

硬科幻是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医学等科学为基础的,软科幻相对于硬科幻,是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等倾向的科幻小说分支。

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医学等“硬科学”为基础的,以严格技术推演和发展道路预测,以描写极其可能实现的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与之对应的有软科幻。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试图重置这个定义: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的。



特点

硬科幻作品的核心思想是对科学精神的尊重和推崇,在手法上,硬科幻以追求科学(可能的)的细节或准确为特性,着眼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硬科幻的共同特点是故事情节依靠技术来推动和解决。作者也会尽量让故事中的科技与出版时已知的科学保持一致,这是科幻界尤其是读者对硬科幻的主要看法。

历史上在谈及“硬科幻”时,还使用过另外一个词 Hardcore SF,按照科幻界的解释,该词与Hard SF本不尽相同。

它往往指那些“沿袭科幻黄金时代创作流派风格并重复某些主题的科幻作品”——从主题限制上讲与上述硬科幻大同小异,而从“流派风格”上的限定来看实际是指一种叙述方式——也就是说,上述重置的定义更接近这个定义。



2. 世界著名硬科幻小说

【释义】

硬科幻: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医学等科学为基础的,以严格技术推演和发展道路预测,以描写极其可能实现的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与之对应的有软科幻。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试图重置这个定义: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的。

【代表人物】

【区别】

所谓软科幻就是将畅想中可能的未来/过去科技为背景,重点关注人文、生活的科幻作品;硬科幻是要求立足现有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完备推演的可能未来/过去科技,对人类形态、社会生存、自然环境的重大影响和交互作为重点的科幻作品.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较注重科学根据,对科幻因素的描述与解释也较为详尽,令读者不禁信以为真,这便是所谓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请注意「硬」在此并非指「生硬」)的非「机关布景派」莫属。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没受过理工方面的训练,在描写科技内容时便会避重就轻,而尽量以故事情节、寓意与人物性格取胜,他们的作品自然而然属于「软科幻」。像星际之门,特别是星际之门SG1中的前几个季度,便属于硬科幻。而其后续作品SGA,包括SG1的后面几个季度,硬科幻的程度越来越低,逐渐变为了软科幻。

【世界著名小说】

《我,机器人I, Robot》(1950)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较注重科学根据,对科幻因素的描述与解释也较为详尽,令读者不禁信以为真,这便是所谓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的则非「机关布景派」莫属(请注意「硬」在此并没有「生硬」的涵义)。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没受过理工方面的训练,在描写科技内容时便会避重就轻,而尽量以故事情节、寓意与人物性格取胜,他们的作品自然而然属于「软科幻」。 ”所谓软科幻就是以关注人文为重点的科幻作品,硬科幻是以科学技术为重点的科幻作品。

《海底两万里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1870)

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是科幻小说的先驱,他的这部小说问世60年后,“科幻小说”这个词才正式出现在公众文化中。《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最具预见性的作品,其中的潜艇战、水肺潜水甚至泰瑟枪之后都成为现实。美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的名字“鹦鹉螺号”就源自《海底两万里》。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是科幻小说的先驱,他的这部小说问世60年后,“科幻小说”这个词才正式出现在公众文化中。《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最具预见性的作品,其中的潜艇战、水肺潜水甚至泰瑟枪之后都成为现实。美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的名字“鹦鹉螺号”就源自《海底两万里》。

《时间机器The Time Machine》(1895)

H·G·威尔斯H.G. Wells的这本小说有点自我剽窃的意味—那台机器的操作原理似乎是直接从《顽固的亚尔古英雄The Chronic Argonauts》中搬过来的。H·G·威尔斯的这篇短篇小说出版于1888年,比《时间机器》出版时间早七年。尽管如此,《时间机器》仍是部出色的科幻作品,因为这部小说传播了这样的理念:时光旅行可以靠科学技术手段实现,而不是像早期的穿越故事那样依赖于魔法。近几十年中物理学家们争先恐后进行理论上时光机器的研究,就证明《时间机器》关于四维宇宙中时光旅行的描写极具预见性。

《震荡波骑士The Shockwave Rider》(1975)

赛博朋克小说的开山之作,比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发表《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还要早九年,甚至赛博朋克cyberpunk这个词也是在这部小说发表五年后才出现。虽然,《震荡波骑士》中没有描写一个虚拟现实的华丽网络空间,但小说中的电脑黑客在全球计算机网络上释放了一个可以自我复制的程序,约翰·布鲁勒尔John Brunner把这个程序叫做“蠕虫”。1982年,施乐帕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在分布式计算领域所作的工作和约翰·布鲁勒尔小说中的描述惊人地相似。1988年第一个现实中的蠕虫病毒在互联网上出现并迅速扩散,感染了数千台电脑。

《天堂的喷泉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1979)

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的这本小说描写了“太空升降机”—从位于10000公里高处的地球轨道上,将一条缆索放到地面上。通过这条缆索,人们乘坐特殊的缆车或升降机进入宇宙空间。如果这样的“太空升降机”有一天成为现实的话,其预见性可以和《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潜艇媲美了。阿瑟·C·克拉克没有发明出太空升降机的实物,不过他进行了严谨的演算,证明太空升降机是可行的。他甚至预测出碳纤维将是制造升降机缆索的理想材料。二十年后,这一预测成为现实,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首次将太空升降机研究付诸行动时,碳纳米管成为核心材料。

《赛亭星Cyteen》(1988)

C.J.切瑞C.J. Cherryh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严酷的星球,那里的定居者和地球居民关系恶劣。《赛亭星》的矛盾主线是推动克隆人超越基因复制品限制的尝试。故事中科学家通过创造类似的童年经历,试图塑造他们社会中最有价值公民的性格。切瑞通过这部作品,巧妙地探讨了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孰重孰轻的争论。

《火星三部曲The Mars Trilogy》(1992-1996)

作者金·斯坦利·罗宾逊Kim Stanley Robinson把故事中对火星的殖民化开始于2026年,200年后结束,那时火星的地形改造基本完成,人类迈出了走进星际空间的第一步。火星三部曲着重描写火星殖民者的日常生活细节,并且密切关注火星的地理环境,仿佛我们中的每个人都会登上这个红色星球一样。

《钻石年代The Diamond Age》(1995)

故事情节是一个下等民小女孩偶然间获得了一本世界上最前进的绘本启蒙书,这本书在各种情况下一直指导小女孩的成长。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塑造这本启蒙书和小女孩生活的整个世界时,借鉴了埃里克·德雷克斯勒Eric Drexler关于分子纳米技术的一些观念,那就是微型机械过特定时间就会创造新奇迹。

《彩虹尽头Rainbows End》(2006)

第一次读这本小说时,主要内容中远超现实的科技让读者感觉作者弗诺·文奇Vernor Vinge把故事背景设定在2025年似乎过度乐观。“隐形眼镜”佩戴者的周围覆盖着网络上的数字信息—“网衣”。个人社交网络资料可能出现在他们的头边,完整的景象也可能被投射到幻想的世界,在汽车或飞机上喷涂怪物或龙的图案。不过现实世界的科技发展速度远比我当时想象的迅猛。

《炽热Incandescence》(2008)

格雷格·伊根Greg Egan把年代设定为:遥远的未来,背景:跨星系的文明—这部作品似乎无可争议地属于太空歌剧的范畴,不过格雷格·伊根之前还写过一本广义相对论和天体物理学的启蒙小说。故事情节大多发生在工业革命前诡异的世界,文中的角色需要尽快发现某些先进的物理学原理,否则他们就会有大灾难。

3. 《三体》是软科幻还是硬科幻

硬科幻的比例大一点。比如量子纠缠之类的还是比较靠谱。但是作为推动剧情的关键,比如太阳电磁放大这一类不太现实。不过剧情都还算合理吧

4.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为什么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三体》如此受读者们喜爱?那就是因为它有着丰富精彩的故事和天马行空的幻想,并且它内容新颖。语言优美,能吸引读者的好奇心,故事结构完整,以及给读者的代入感比较强。

在角色描述方面:罗极可敬,维德不可饶恕,叶文洁深陷痛苦,程欣,让你伤心,却杀不了她。至于三体社会,没有具体的形象,这让你的想象飘忽不定;在技术观方面:一滴水的攻击就足以让人感受到非同寻常的唯美主义,甚至破坏都是那么的平静和美丽。与西方科幻小说中的角度模块化星际飞船相比,我们不想进行比较;在宇宙关系方面:黑暗森林理论涵盖了所有针对外星生物的应对机制,已经成为宇宙社会学的公理,因此你无法反驳它,也无法走出这个笼子。这种天马行空的幻想,令读者们非常喜欢。

以上就是小编要说的了,大家觉得怎么样呢?

5. 什么是科幻小说具体的分类

科幻小说是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非妄想)而创作出的文艺,那么你对科幻小说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什么是科幻小说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什么是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 文化 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中文最早也有译作科学小说。虽然从科幻史的角度来看,暂时还没有一个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认的定义标准。在科幻 爱好 者中盛传的一则“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是这样的:“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可以说,这比一个精确的定义更能概括科幻小说的特质。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布哈伊·哈桑曾说:“科幻小说可能在哲学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简单的,在美学上是有些主观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触及了人类集体梦想的神经中枢,解放出我们人类这具机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科幻小说(英语简称:Sci-Fi)全称科学幻想小说(英语全称:Science Fiction),是一种起源于近代西方的文学体裁,其定义为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非妄想)而创作出的文艺,一般认为优秀的科幻小说须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当下以叙事为重点,追求人文思考已成为科幻小说主流,科幻与奇幻小说界限日益模糊,国内科幻小说还呈现出轻科学偏文艺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各大主流网络文学平台上的科幻分类下的小说很少完全具备以上三要素,其细分类型与受众跟本词条所定义科幻小说均有极大差别,也不受中国科幻界和世界科幻协会的认可,属于网络文学的一个分支,据此本词条将不对该类型进行介绍。
科幻小说的分类
科幻小说也是通俗小说的一种,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能让读者间接了解到科学原理——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文笔夹杂着一丝对未来想象的感性

从抒写幻想的方式来看,它应归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也像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一样,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某些杰出的科幻小说,往往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有时,某些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里则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如 潜水 艇、机器人、宇宙航行等。

软科幻

软科幻小说(英语Soft Science Fiction,简称Soft SF)是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等倾向的科幻小说分支。

硬科幻

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写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Hard SF)--无论我们有了怎样创新的理解,这都是硬科幻的原始定义。

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试图重置这个定义: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的。

历史上在谈及“硬科幻”时,还使用过另外一个词Hardcore SF。按照科幻界的解释,该词与HardSF本不尽相同,它往往指那些“沿袭科幻黄金时代创作流派风格并重复某些主题的科幻作品”--从主题限制上讲与上述硬科幻大同小异,而从“流派风格”上的限定来看实际是指一种叙述方式——也就是说,上述重置的定义更接近这个定义。

分类争议

虽然“硬科幻”、“软科幻”的分法常见于诸许多杂志、网站和爱好者之口,但赞成者内部对“软硬”的定义也存在争议;同样,有许多人拒绝承认这种说法,认为没有必要去细分科幻小说。

一个典型的混乱案例是《星球大战》(Star Wars)。起初许多保守的爱好者因为其中“原力”(Force,某种超自然的精神力量)的设定而认为它不属于科幻,而只能算奇幻小说,或好莱坞太空电影,反正不是科幻;另一些硬科幻小说拥护者认为好莱坞太空电影都是奇幻;而公众一般直截了当地把它们统统归为“科幻电影”。

一般认为这类作品严格上是应当归入太空歌剧的范围,其特点是对于非科幻迷来说,因为其模仿历史和现实的人物言行,反而有真实的感觉,所以对于公众来说更为严肃。所以阿西莫夫和田中芳树等著名科幻作家,都因为反过来利用人不知未来却知道过去,而故意把未来和历史类比,吸引读者对未来和太空的向往。

特摄或动画等影像媒体的盛行,使一些人相反地以荷里活太空电影或日本超现实军事动画为基准,倒转来认定,模仿威尔斯强调探索和 反思 的作品不是科幻。例如认为凉宫春日系列不是科幻,而是借用了科幻词语的校园恋爱幻想 故事 ,可见科幻的定义是随时代和地方而变化的。

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凡尔纳是“硬科幻”的鼻祖;威尔斯则是“软科幻”的宗师。实际上,威尔斯的作品中对科技的幻想和直接描写一点也不比凡尔纳保守;《海底两万里》也花费了几个章节来描写世界各地对神秘的“鹦鹉螺号”的猜疑与震动。因此将他们并列对立起来难免有失偏颇。

6. 关于生物学的励志书籍

生物学的力量无处不在。生物作为一门蕴藏巨大能量的社会学科,每一次的突破都能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下是我为你推荐的关于生物学的书籍,希望能帮到你。

生物学的书籍推荐一:《进化的大脑》
戴维·J·林登 著

湛庐君敢打赌,大多数人对于人类的头脑还是非常自豪的,因为,它让我们从众多生物中脱颖而出,爬上生物链顶端。但读完这本书,你恐怕会有被打脸的感觉:“人脑是效能极其低下的器官”作者在一开始就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从感觉、情感、爱情、性、睡眠、宗教等等方面论证,他的观点猛一看有点怪辟,但仔细想想,又觉得逻辑上说的通。甚至在人类为何维持一夫一妻的关系问题上,作者也归结为人类那“巨大又低效的大脑”。

众所周知,人类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金华过程,所以,人类的大脑并不是先天就被设计好脱颖而出,而是不断在低级的基础上发展出更高级的功能,也就是说,和小白鼠相比,我们只是多了一些功能,同样,和小白鼠一样的功能,我们也还保存着。

《进化的大脑》中,作者把人类的大脑比作可以叠加新成分的甜筒冰激淋,并以这一思路为主线,介绍了大脑的构成、基本发育、感觉和感情,进而描述脑如何支配学习、记忆和个性,如何决定性行为和性倾向,以及脑在睡眠和梦中的活动机制。作者还尝试解释脑功能和宗教的关系。书中也穿插了不少有趣的小 故事 和将近50幅插图。

作者林登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科学系教授,但这并不是一本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教科书,而是面对公众的科普读物,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借助林登对大脑发育和思维的长期思索的结晶打开一扇新的窗,重新认识自己的大脑。
生物学的书籍推荐二:《生命的未来》
克雷格·文特尔 著

世界上的生命多姿多彩,常常让人感叹造物主的精巧构思。尤其是细胞,虽然只有10-100微米,但却可以一分为二,二分为四,生生不息,人类可以构建复杂精巧地机械去完成各种各样复杂的任务,却无法制造一个细胞,直到文特尔的“辛西娅”问世~

《生命的未来》是一本详细阐述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的接触着作,从物理、化学、生物甚至天文学角度全景展示了分子生物学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方向。目前,人类正在经历一个重大转折点,一旦过了这个“奇点”,生命、社会甚至我们关心的一切都会发生令人震惊的变化,而这本书,正是讲述了“奇点”到来之时DNA信息和计算机相结合发生的奇妙化学反应——人类能够合成生命,扮演”造物主“的角色——不但震撼力十足,也极具说服力。

本书作者文特尔也有“测序狂人”“科学狂人”的称号,他曾参与到著名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但中途退出,1998年创立“赛莱拉公司”,一人单挑6国科学家,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计划组不得不与塞莱拉公司合作,采用文特尔更为先进的测序技术,并与他共同分享成果。

这本书的联袂推荐人的名单也很长: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曾长青、著名科幻小说作家 畅销书《三体》作者刘慈欣,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传播教授李大光,“社会生物学之父”爱德华·威尔逊,奇点大学校长 《人工智能的未来》作者,雷·库兹韦尔 畅销书《从0到1》作者彼得·蒂尔。
生物学的书籍推荐三:《先天,后天》
马特·里德利 著

我们常说,内因是根本,那么,一个个体的人,他是由先天内在的基因决定还是由后天的环境决定?这个问题在我们现在看来是很简单的:先天和后天协同。所有的 经验 结论都是经由前人反反复复推理实验得出来的,这个答案也不例外。

《先天、后天》一书中涉及到了基因与达尔文的普遍,高尔顿的遗传,詹姆斯的本能,德弗里斯的基因,巴甫洛夫的反射,华生的联想,克莱普林的历史,弗洛伊德的塑性经验,博厄斯的 文化 ,杜尔凯姆的劳动分工和社会力量,皮亚杰的发展和洛伦兹的印刻。本书旁征博引却不落窠臼,究竟是什么定义了人性?基因还是经验?

“如果人们的专长不能在财富、性和权利等方面带来回报,那么所谓的精英统治就没有什么意义”有时候,本性就是这么坦诚或者赤裸裸。但人们却更善于表达,善于思考,善于获得情感上的认同,从而把不那么光彩的本能升华为梦想或者价值。人和动物的主要区别就是,同样是表达需求,动物会强硬地直奔主题,而我们,却懂得如何委婉一点。

马特·里德利著名科普作家、牛津大学动物学博士,曾任《经济学人》专栏编辑。着有多部获奖作品,包括《人类基因组》、《灵敏基因》、《红色皇后》等。湛庐君在这里透露一个小细节:自1993年出版第一本科普《红色皇后》以来,2010年为止,马特总共写了6本科普,也就是说,平均3年才出一本,慢工出细活总是有道理的。
生物学的书籍推荐四:《疾病图文史》
玛丽·道布森 著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疾病,人类的世界历史会不会重写?艰难晦涩的医学专业术语让你心生惧意,但是又怕被某些江湖术士忽悠灌输了不正确的史料?别怕,这本《疾病图文史》的作者玛丽·道布森是牛津大学博士,医学史专家,牛津大学威康医学史研究部前主任,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研究员,权威专家大牛,充分保证了内容的真实性,更难能可贵的是,翻译由北京大学医学史博士担纲翻译,保证权威、通俗、有趣。

《疾病图文史》以30类典型疾病为主线,讲述了它们所处时代的大背景和幕后故事,分析了原因、影响和结果,论述了疾病如何影响人类历史的进程。诸多鲜活的历史细节,随处可见:

①疾病影响战争史:鼠疫加速古罗马帝国灭亡;美军在美西战争中遭受黄热病侵袭;虱子如何大闹两次世界大战等。

②公共卫生的发展:19世纪,因传染病而掀起大扫除运动;20世纪初,疗养运动兴起;21世纪初前后,多国颁布禁烟令等。

③治疗手段之演变:从古代的放血、催吐疗法,发展到19世纪时麻醉剂引入外科手术,再到20世纪的心脏移植手术等。

④伟大的科技进步:1883年,霍乱致病菌首次被确认;1948年,氯霉素可治愈伤寒; 1972年,诊断癌症的CT扫描仪被发明等。

······

本书还收录了30张大事表、80种知识小 网络 、200幅特色图片、300份专业文献,附有常用词汇表和诺贝尔医学奖总表,系统刻画了人类7000年的疾病抗争史,有图有真相。
生物学的书籍推荐五:《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
杰里·A.科因 著

关于这本书,湛庐君觉得很有必要先引用一下理查德·道金斯老爷子的话:我曾说过,不相信演化的人要么愚蠢,要么疯狂,要么无知。……现在,我得更新自己的言论了:不相信演化的人一定要么愚蠢,要么疯狂,要么就是还没读过杰里·科因的这本书。

《为什么要相信达尔文》把遗传学、古生物学、地质学、分子生物学及解剖学现代研究结果的许多线索 编织 在一起,严谨而优雅地证明了为什么说演化论不止是一项正确的理论,更是一个事实。关于这点,最有力的证据就是那些出土的化石:长着羽毛的恐龙和拥有四肢的鱼等等。生物在不断发展,虽然方向不一,但我们可以观察到自然选择对动物、植物的改造事实。同时,书中也提到了很多有趣的问题,让人兴趣盎然。

人为什么会起鸡皮疙瘩?三十只杀人蜂为什么能在一两个小时内把一个蜜蜂巢变成三万只蜜蜂的坟场?作为哺乳动物,鲸鱼与哪一种陆地上的哺乳动物亲缘关系最近?为什么有一种恐龙的学名会叫做中文的“寐龙”?在寄生虫控制之下的动物真的会像科幻电影里那样做出恐怖的诡异行为吗?为什么看起来极其细微的差别就能令植物被划分成不同的物种,而外观体形迥异的各类宠物犬在生物学家看来却是一个物种?

杰里·A.科因是世界顶尖的演化生物学家之一,也是演化界最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为《新共和》、《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的固定撰稿人。过去二十年中他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生态与演化学系教授,从事演化遗传学的研究。

7. 写有外星生物和变种人的小说属于什么类型的小说

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也是通俗小说的一种,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并不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
从抒写幻想的方式来看,它应归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也像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一样,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某些杰出的科幻小说,往往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有时,某些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里则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如潜水艇、机器人、宇宙航行等。 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写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Hard SF)--无论我们有了怎样创新的理解,这都是硬科幻的原始定义。
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试图重置这个定义: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的。
历史上在谈及“硬科幻”时,还使用过另外一个词Hardcore SF。按照科幻界的解释,该词与HardSF本不尽相同,它往往指那些“沿袭科幻黄金时代创作流派风格并重复某些主题的科幻作品”--从主题限制上讲与上述硬科幻大同小异,而从“流派风格”上的限定来看实际是指一种叙述方式——也就是说,上述重置的定义更接近这个定义。 虽然“硬科幻”、“软科幻”的分法常见于诸许多杂志、网站和爱好者之口,但赞成者内部对“软硬”的定义也存在争议;同样,有许多人拒绝承认这种说法,认为没有必要去细分科幻小说。
一个典型的混乱案例是《星球大战》(Star Wars)。起初许多保守的爱好者因为其中“原力”(Force,某种超自然的精神力量)的设定而认为它不属于科幻,而只能算奇幻小说,或好莱坞太空电影,反正不是科幻;另一些硬科幻小说拥护者认为好莱坞太空电影都是奇幻;而公众一般直截了当地把它们统统归为“科幻电影”。
一般认为这类作品严格上是应当归入太空歌剧的范围,其特点是对于非科幻迷来说,因为其模仿历史和现实的人物言行,反而有真实的感觉,所以对于公众来说更为严肃。所以阿西莫夫和田中芳树等著名科幻作家,都因为反过来利用人不知未来却知道过去,而故意把未来和历史类比,吸引读者对未来和太空的向往。
特摄或动画等影像媒体的盛行,使一些人相反地以荷里活太空电影或日本超现实军事动画为基准,倒转来认定,模仿威尔斯强调探索和反思的作品不是科幻。例如认为凉宫春日系列不是科幻,而是借用了科幻词语的校园恋爱幻想故事,可见科幻的定义是随时代和地方而变化的。
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凡尔纳是“硬科幻”的鼻祖;威尔斯则是“软科幻”的宗师。实际上,威尔斯的作品中对科技的幻想和直接描写一点也不比凡尔纳保守;《海底两万里》也花费了几个章节来描写世界各地对神秘的“鹦鹉螺号”的猜疑与震动。因此将他们并列对立起来难免有失偏颇。
为了解决上述混乱,曾经出现一种新的说法,SF不再是“ScienceFiction”或者“SciFi”、“ScientiFiction”、“Science Fantasy”之类的缩写,而变为代表“Speculative Fiction”,即推测性小说。这个“SF”的定义比较宽容,试图涵盖之前纠缠不清的科幻定义

8. 《盲视》txt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盲视》([加] 彼得·沃茨)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rvan

书名:盲视

作者:[加] 彼得·沃茨

译者:胡纾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理想国 | 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1-7

页数:464

内容简介:

2082年2月13日,65536个外星探测器包围了地球,初时它们如同镶嵌在大气层中的无数个黑洞,其后它们一起燃烧殆尽,引发了地球以及地球同步轨道上的所有无线电同声共鸣,每一架红外线望远镜都只能看到一片雪花。一场短暂的、明亮的,来自不明生物的窥测。

地球方面探测到信号的来源,先后派出三支队伍前往源头——海王星轨道附近柯伊伯带上的一颗彗星,本斯—考菲德进行勘测,前两支队伍均为无人探测器。在第二波无人探测器即将靠近时,星核中埋有人造仪器的本斯—考菲德爆炸了。

天火坠落两个月后,包括主角在内的第三支探测队出发,途中爆炸的消息传来,飞船自行改变航向,载着船员前往大朝型星体大本。

船员们陆续从星际旅行的休眠中醒来:一个拥有四重人格的语言学家;一个以植入机械设备取代五感的生物学家;一个战斗指挥官;一个吸血鬼;以及一个综合家——人工去除了一半心智的拓扑信息观察者,作为向中心汇报情报的纽带。他们将要面对的是战斗还是谈判?他们能否解读外星生命的密码,揭开天火坠落的真相?

作者简介:

“每当我觉得自己的生存意志过于旺盛,我就会读一读彼得·沃茨。”——加拿大评论家詹姆斯·尼科尔(James Nicoll)

彼得·沃茨(Peter Watts)

加拿大科幻作家,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曾从事海洋生物工作多年,专注硬科幻写作。《环球邮报》称他是“在世最优秀的硬科幻作者之一”,作品已被翻译成21种语言出版。1999年发表处女作《星鱼》(Starfish),因其生动详实的海洋生物与深海环境的描述广受赞誉,后与续集《大漩涡》(Maelstrom)和《太古菌反扑》(Behemoth)共同构成“裂谷人三部曲”。《盲视》(Blindsight)是他的第六本作品。

十余年来,彼得·沃茨曾多次入围并获得科幻界重要奖项:2000年,《星鱼》入围约翰·坎贝尔奖;2007年,长篇小说《盲视》入围雨果奖、轨迹奖、坎贝尔奖,并获当年加拿大极光奖最佳长篇及2014年星云奖最佳翻译长篇;2010年,《岛》(The Island)获雨果奖最佳短中篇;2011年,《怪形》(The Things)获轨迹奖最佳短篇。

9. 好看的经典科幻小说有哪些

科幻小说是比较多元化的,题材与风格流派的发展都受到了大家的喜欢,你知道有哪些好看的经典了科幻小说吗?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好看的经典科幻小说有哪些,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好看的经典科幻小说介绍

好看的经典科幻小说1.《杀敌算法》:作者叫作刘宇昆

[美]刘宇昆著,萧傲然等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5年3月

日本科幻界人士评论《三体》在美国取得的突破性成功时曾说:那是因为中国科幻不仅仅有刘慈欣,还有刘宇昆。刘宇昆是近年在美国科幻界崛起的华裔科幻作家之一,也是雨果奖、星云奖双奖桂冠作家。他不仅翻译了《三体》,还将陈楸帆、夏笳、宝树、糖匪等多位年轻科幻作家的作品译介到美国。他的小说兼具东方哲学的深邃、坚硬的科幻内核以及纯正的文学质感。《杀敌算法》收录了他多篇代表性佳作,极富借鉴价值。(推荐书单,提升阅读技能,欢迎常到荐 书堂来看看~)

好看的经典科幻小说2.《死亡迷局》:典型的迪克式作品

[美]菲利普·迪克著,朱宁雁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4月

菲利普·迪克生前生活拮据,去世后却成为好莱坞的宠儿,是小说被改编成科幻电影最多的科幻作家。真实与虚幻是迪克小说的核心主题,《死亡迷局》是一部典型的迪克式作品:14位移民者被送到了一颗满是奇异生物的星球,上面还有早在移民时代到来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神秘大楼——它诱惑着所有人进入,却在各人眼中呈现出不同的模样。随着殖民者一个接一个神秘死亡,幸存者发现,他们自己可能并非是清醒的,而是处于梦境之中。读完这部作品,你会明白,为什么那么多评论家认为迪克是《黑客帝国》电影中的幻想世界的先驱。

迪克的作品过去漓江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和译林出版社都有引进。本次科幻世界杂志社与四川科技出版社联合引进的是迪克相对早期的代表作。包括《死亡迷局》在内的这五部作品出版后,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科幻丛书“世界科幻大师丛书”也出到了第138号。

好看的经典科幻小说3.《爵》:《神经浪游者》续集

[美]威廉·吉布森著,姚向辉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4月

本书是美国赛伯朋克大师威廉·吉布森的名著《神经浪游者》的续集,描写的依旧是一个高技术、低生活的世界,充满预见以及对技术社会的深刻剖析。赛伯朋克类科幻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充分,对这类作品的引进也很有限。本书的合作出版者上海读客近两年持续紧抓科幻,重名家名著,出书量可观,渠道销量亦可圈可点,但少有开创性的选题。《零伯爵》是他们开发的新选题之一。

好看的经典科幻小说4.2014中国最佳科幻作品》:中短篇科幻这一年

姚海军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年8月

2015年出版了将近50本原创科幻选集,年度性的选集也有四种。本选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科幻计划的一部分,其目标是尽可能客观展现一年来中短篇科幻创作的现状,争取成为权威年选版本。

好看的经典科幻小说5.《最后三颗核弹》:儿童科幻的趣与暖

左炜著,大连出版社2015年1月

80后新锐儿童文学作家左炜的这部儿童科幻,获得了大连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儿童科幻在我国有较好的传统,出现过《小灵通漫游未来》等经典性作品。本书兼具创造性想象与儿童世界的趣味与温暖。大连出版社以“大白鲸”优秀幻想儿童文学阅读与创作活动为依托,正逐步发展成为儿童科幻出版的新重镇。

猜你喜欢:

1. 2018好看的经典书籍排行

2. 5本必看外国科幻小说

3. 科幻绘画作品大全

4. 好看经典的书籍推荐

5. 四本好看的经典书籍推荐

6. 好看的励志经典书籍阅读推荐

10. 硬科幻和软科幻区别是什么

硬科幻: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的、以描写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

软科幻:相对于硬科幻,是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的科幻小说分支。 软科幻作品中科学技术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

硬科幻小说和软科幻小说

硬科幻小说是一种科幻小说的分支类型。作品的核心思想是对科学精神的尊重和推崇。在手法上,硬科幻以追求科学可能的的细节或准确为特性,着眼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软科幻小说是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等倾向的科幻小说分支。相对于“硬科幻”,作品中科学技术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因为它所涉及的题材往往被归类为软科学或人文学科,所以它被称为“软”科幻小说。

硬科幻的侧重点是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想象,这种作品一般会涉及很多技术性问题,有很强的理论依据。所以叫硬科幻。代表作有《基地》三部曲,《三体》三部曲等。

软科幻更多关心的是社会人文,就是未来科技给个人和社会施加的影响,一般来说都较为沉重,属于反思型小说。像反乌托邦三部曲这样的

热点内容
最火小说排行榜2o19 发布:2025-01-20 03:50:05 浏览:764
网络小说的法则知乎 发布:2025-01-20 03:49:29 浏览:200
完本好看的玄幻小说主角老婆多的 发布:2025-01-20 03:47:11 浏览:318
男主名字叫张劲的小说 发布:2025-01-20 03:19:26 浏览:20
主角救魔女母亲的武侠小说 发布:2025-01-20 02:46:28 浏览:316
星际科幻小说已经出版的读物 发布:2025-01-20 02:17:50 浏览:852
最好看的王朝玄幻小说 发布:2025-01-20 02:05:18 浏览:217
九几年的科幻小说集 发布:2025-01-20 01:35:32 浏览:307
仙帝重生到都市的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1-20 01:35:20 浏览:17
搞笑的恐怖的有声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发布:2025-01-20 01:15:45 浏览: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