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家创造力综合能力
1. 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是什么
01
“我认为任何一种对人类心灵的冲击都比不过一个发明家亲眼见证人造大脑变为现实。”本句出自交流电发明人特斯拉之口,而我认为任何一种对人类心灵的冲击都比不过一个地球人亲眼见证人类飞出银河系的壮举。人类对机器人总是抱有复杂的情感,在世界没有机器人时,人类在宇宙面前是孤独的,没有朋友的,机器人的问世,人类惊羡他们超人的计算能力,又忧虑他们对人类的威胁,这一度反机器人者急剧增加,而人类文明的进步是离不开机器人的协助,所以闻名于世的机器人三定律问世了
此型号机器人已经越入会独立思考的境界,已经具备了自由意识,不过介于“三定律”的盖印,他不会对人类犯上作乱,其实阿西莫夫是在探讨“保护”的定义,把人类囚禁起来也是机器人意义上的保护,对于人类的理解这不是伤害吗?
2. 神秘的科幻小说,创作其实很简单——《写作的禅机》讲书稿
导语:几十亿票房的背后,揭秘科幻小说诞生记。
2019年春节国产电影有一匹黑马,那就是科幻巨制《流浪地球》,《流浪地球》是由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主要内容是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同心协力将地球改造为发动机,启动后带领人类离开现有的轨道,去寻找新的生存家园的故事。
一篇科幻小说经过改编成为电影后,居然会产生47亿的票房收益,那么科幻小说到底是如何进行编写的,写作素材如何进行收集和整理,写科幻小说到底有什么样的玄机呢,《写作的禅机》这本书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相信大家阅读之后能够获取有用的经验,下面让我们来共读《写作的禅机》这本书。
《写作的禅机》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雷·布雷德伯里,在他92年的生涯里共创作500多篇作品,代表作有《黑色嘉年华》、《火星编年史》、《华氏451》等。其中《华氏451》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入“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百本小说”。雷·布雷德伯里的一生获奖无数,曾获得过“欧·亨利纪念奖”、“富兰克林奖”、“世界奇幻文学协会终生成就奖”、“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协会大师奖”、“普利策特殊贡献奖”、“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等等,他除了是科幻小说家,还是散文家、剧作家、编剧和诗人。2012年,在布雷德伯里逝世之后,美国航天总署(NASA)“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将火星着陆点命名为“布雷德伯里”,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幻小说家。
《写作的禅机》这本书一共有12个章节,分别节选雷·布雷德伯里不同时期发表的文章,时间跨度从1961年一直到1990年。《写作的禅机》被《作家》杂志选入“十大最佳写作指导书”,出版二十余年,长期位居美国亚马逊图书分类榜前列,该书的中文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于2019年2月第一次出版发行。
《写作的禅机》这本书主要讲解了雷·布雷德伯里在个人创作科幻小说、舞台剧本、电影剧本的心路历程,同时重点介绍在写作时一些个人经验和方法的总结,比如写作时要保持热情和激情,写作时可以按照标题清单联想法,写作时要从生活中经历的事情提炼素材等等,其中第1-4章、11章主要是讲解作者在写作时掌握的原则、方法和技巧;第5-10章作者通过回忆来描写自己创造不同题材小说、歌舞剧本和电影剧本的经历,例如《华氏451》、《蒲公英酒》、《火星编年史》等,第12章是作者写的7篇诗歌和散文节选。
好,以上是作者以及本书的简要介绍,下面我们将分成两个部分对本书的精华内容进行解读。
一、如何让美丽的缪斯长住在每个人的心里?
希腊神话缪斯女神是守护赫利孔山泉水的水仙,常常出现在众神或英雄们的聚会上,轻歌曼舞,一展风采,为聚会带来不少的愉悦与欢乐,是音乐、舞蹈、艺术与科学的化身。作者在书中提到的缪斯是指潜意识和灵感。因为科幻作家要依靠自己的潜意识来进行写作,正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体验和创作,它们就像铜板的两面。铜板旋转时既不是正面也不是反面,而是一种天启的瞬间。
到底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四个字:阅读+写作。阅读哪些内容呢?首先是诗歌,其次是散文集,最后是短篇故事和小说。说完阅读,那么怎么进行写作呢?首先是准备一切素材,其次是每天坚持写一千字。
01熟读诗歌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首先让我们来说说阅读诗歌,作者在书中提到要每天坚持读一些诗歌,因为诗歌中有大量的明喻和暗喻,字里行间透露出灵感。那怎么样去读呢?首先读的时候要声情并茂,要有自己的感情在里面,其次读的时候要让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皮肤去充分感受和想象诗歌中的意境。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比如,我们阅读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的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朗读时,要充分想象和体会:眼睛里看到了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手里可以摸到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再次仔细观察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迎面而来的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作者在书中推荐要阅读那些让自己汗毛直立的诗歌,换句话说,也就是阅读那些惊讶不可思议的诗歌,比如美国诗人艾略特、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的作品等。
02散文像落入深潭的石子,荡起层层的涟漪
刚刚我们说到了阅读诗歌,接下来让我们聊聊阅读散文。作者在书中介绍要阅读那些可以增强自己感受力的散文,为什么呢?因为写作的时候,如果你运用到关于色彩、声音、气味、味道、触感这些方面的词语和相应的表达时,就可以创造一幅很强的画面感,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你的读者,让他们在阅读时你的文章时,参与到故事情节的发展,感受到情节的跌宕起伏;特别是在阅读科幻小说时,五种感官的强烈刺激可以让你的读者觉得那些不可信的事情也变得非常可信。
比如,我们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的句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想象一下,自己正身处盛夏的荷塘边上,看着满眼的荷塘,有绿色的荷叶和星罗棋布的白色荷花,微风拂面,淡淡荷香,这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
0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小说,可以借鉴
刚刚我们聊完阅读散文,接下来我们说说阅读短篇故事和小说。作者在书中说到,要去阅读不同类型的短篇故事和小说,比如去阅读那些值得你模仿和借鉴的作者所写的书,无论是写作格调还是写作的思考方式;再比如去阅读那些风格和想法和你完全相反的作者所写的书,借此来感受不一样的风格和刺激。比如,作者在书中提到,自己既喜欢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的作品,又喜欢美国漫画家哈尔·福斯特的作品,还喜欢英国科幻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作品。再比如,针对科幻小说类,我们既可以阅读美国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作品,也可以阅读英国阿瑟·克拉克的作品,还可以阅读香港倪匡的作品。
因此,作为未来想从事写作的你们,可以先从阅读开始,阅读诗歌、散文、短篇故事和小说等,从各种文体的表达形式和内容上,增强自己五官的感受,从而来喂养自己的缪斯,增强自己潜意识的体验,最后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04准备一切素材,丰富写作人生
好了,说完阅读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之后,接下来让我们聊聊写作。作者在书中提到要想写出读者可以接受的故事,最要紧的就是将一切素材连接起来,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素材,去搜寻、去发现、去欣赏、去热爱它们,并且做出真实的回应。一旦不忘你写作的初心,不是为了金钱或者虚名去进行素材的收集,那么这些素材将成为你未来写作独一无二的宝库。比如,从电视的肥皂剧到舞台表演的歌舞剧,从流行的歌曲到古典的音乐,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你都可以吸收其中的营养,来丰富自己,来提高自己,来充实自己。最终,写作才会下笔如有神,不会文到写时方恨少。
05每天坚持一千字,缪斯终于显真身
刚刚我们聊完要准备所有的素材,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如何保持灵感,让自己的缪斯显真身。作者在书中介绍,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每天坚持写作一千字,需要坚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根据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比如中国飞人刘翔,我们只看见他在赛场上轻松夺冠的风采,却不知道他为了在赛场上的十多秒的辉煌,从七岁开始苦练了十九年,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和失败后,才最终一跑成名。
再比如,知名武侠作家沧月(真名:王洋),五岁开始博览群书,十岁左右练习写武侠小说,上大学后的七年半时间,每天花上六七个小时来写小说,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共出版作品二十多部,累积销量达一千万册。写作也是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练习写作真,随便写写都是文。
要想拥有写作天启的瞬间,就必须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从阅读诗歌、阅读散文、阅读短篇故事和小说开始,其次是准备一切素材,每天坚持写一千字。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任何事情从简单开始练习,日复一日,就能把基本功打扎实,然后就自然地熟能生巧,最后便无所不能。画画是这样,雕刻也是这样,写作更是这样。
二、你敢相信吗?写作的禅机只有八个字:工作、放松、不要思考!
人生在世,无非就是做两件事,一个是做人,另一个就是做事。写作就是做事的一种,作者在书中提到写作的禅机只有八个字:工作、放松、不要思考!这八个字看似非常简单,实则奥秘无穷。作者提出先是工作,然后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身体适应工作的节奏后自然放松,最后是不要思考,结果会因为更加放松,又同时在工作,就会拥有更大的创造力。到底如何做呢?首先是长期不懈地坚持写作,其次是删减多余的内容,然后按照真实的想法来写作,再次选择性模仿来写作,最后是运用潜意识去写作,只有爱上写作才会真正地写下去。
01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刚才我们在前面说到了,培养潜意识要每天坚持写一千字。在这里,作者再次强调写作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比如每天写一千个字,一年下来就是三十六万五千个字;当你习惯这样的步调时,就可以真正完成写作这样一个工作了。再比如,作者在书中用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丁托列托进行举例,他们这些画家都是通过大量的草图和练习,首先是画出优秀的素描,其次是创作出单独的作品,最后才是精准而美丽的画卷。作者还用外科医生的手术操作来进行举例,进一步说明重复练习的重要性。因此,想要学习写作的你们,必须经过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写作过程。
02化繁为简,大巧不工
刚刚我们说完要长期坚持写作练习,接下来让我们来聊聊学会删减的内容。作者在书中提到任何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都必须减去多余的动作才能精准呈现。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最伟大的作品都是作家进行多次删减和修改后才完成。比如,美国作家海明威是单脚站立写作,因为他是通过这种费力的写作方式,来强迫自己少写废话,他的作品《老人与海》,也是经过近200遍的阅读、修改和删减才最后定稿。
再比如,郑板桥在题书斋联中写道“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换句话说,就是在写文章时,把不必要的字、词、句、段修改和删减掉,整个文章才能清爽起来、明朗起来、紧凑起来、有力起来。正如契诃夫所说:“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这是每一个要写作的你必须掌握的本领之一。
03不忘初心,写作不停
聊完写作要掌握删减的本领,接下来让我们说说按照真实的想法来写作。作者在书中提到,要想领悟工作、放松、不要思考的诀窍,就是在工作时不是为了功利性的目的而工作,比如画家不是用作品获得名利而画画,外科医生不是为了获得收入而手术,写作不是为了发表文章而创作。作者在书中强调,写作是一种情感的宣泄,真正的想法是什么,爱什么,恨什么,怕什么;如果写作时带上功利心患得患失,那么就无法随心所欲地宣泄,也就很难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
比如,现在许多人写文章,是为了赚钱。你赚谁的钱,就要为谁服务,为了迎合某种市场,写出了乱七八糟的东西,文章虽然发了,钱虽然拿到了,但是最重要的人品却没了。再比如,巴金因为政治功利性作祟,写过长篇小说《中阿友谊万古长青》和《中越友谊万古长青》,最后都不消自灭了。伟大的作品都要经过时间的检验,被时间淘汰的成为垃圾,永不过时的才是经典,写作时不忘初心,才能真正写作不停。
04刻意模仿,惟妙惟肖
说完写作要不忘初心,接下来我们聊聊要选择性模仿来写作。作者在书中提出,对于刚入门的作家进行模仿非常有必要。首先写作要进行定位,换句话说就是要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领域来进行写作,在这一个领域中如果一些内容与某些作家有相通的地方,就应该去模仿他。比如,写鬼神的故事可以去模仿蒲松龄,写科幻的故事可以去模仿韩松,写散文可以去模仿鲁迅等等。本书的作者也是经过了无数次的模仿,在二十二岁那年才有了突破,写出属于真正他自己的风格和故事。
05潜意识写,因爱而作
刚刚我们聊完选择性模仿来写作,最后我们来说说运用潜意识去写作。在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培养写作潜意识的方法是阅读和写作。在这里,作者也再次提出写作的时候,不用去思考自己的问题,而是运用潜意识去思考,换句话说,也就是通过直觉学习什么是对自己最好的。为了更好的解释这一点,作者还在书中推荐大家阅读赫胥黎的《两栖动物教育》和多萝西娅·布兰德的《成为一名作家》。对于任何形式的写作来讲,只有行动才能证明一切,如果你对现在的写作方式不满意,那就是学着去热爱写作这个工作。
归根到底,工作、放松、不要思考是一种写作的最佳状态,可以首先通过长期不懈地坚持写作,其次删减多余的内容,然后按照真实的想法来写作,再次选择性模仿来写作,最后是运用潜意识去写作来全面实现。
好了,以上就是《写作的禅机》这本书的精华内容,下面让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要想成为科幻写作或者其他领域的作家,首先是要培养自己的潜意识和灵感,然后是让自己在写作的过程中成为一种“工作、放松、不要思考”的创作状态。同时,作者还在书中介绍了其他技巧和方法,可以供大家借鉴和学习。希望大家通过这本书的分享,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多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为自己写作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愿大家都能够拥有写作的禅机,写出精彩人生!
3. 科幻作家与科学家,究竟谁的想象力更强
最著名的说滥了的比较早的:虐猫狂魔薛定谔,其背后是海森堡/薛定谔/波恩等一大波脑洞,令人崩溃(包括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例如“世界是不确定的/概率的”、从而引发一个调侃“月亮在我们看它之前是不存在的”。作为凡人,我觉得什么祖父悖论、黑洞拉、多重宇宙之类的已经很好理解了,可是上述脑洞所需要的数学功底实在超越了普通人的能力范围。科幻作家至少要写给读者看吧,和这些完全已经跑到不知哪里去的物理学家比起来,实在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啦。 我一直觉着,世界上最好奇、最可怕、也最勇敢的,就是这些物(ke)理(xue)学(guai)家(ren)了。
4. 写科幻小说要些什么条件
科学、幻想、小说
人物、环境、情节
小说情节的四部分组成是: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根据篇幅长短分为几种类型?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什么是科幻小说?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1797--1851)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我国高士其等也写过不少优秀科幻小说。
中文最早也有译作科学小说。虽然从科幻史的角度来看,暂时还没有一个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认的定义标准。在科幻爱好者中盛传的一则“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是这样的:“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可以说,这比一个精确的定义更能概括科幻小说的特质。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伊哈布·哈桑曾说:“科幻小说可能在哲学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简单的,在美学上是有些主观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触及了人类集体梦想的神经中枢,解放出我们人类这具机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科幻小说也是通俗小说的一种,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并不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
从抒写幻想的方式来看,它应归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也像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一样,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某些杰出的科幻小说,往往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有时,某些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里则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如潜水艇、机器人、宇宙航行等。
5. 什么是科幻故事
《科幻故事》是科学幻想小说(英语:Science Fiction)简称科幻小说(英语:Sci-Fi),主要描写想象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 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在当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说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其影响和销售量,仅次于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
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1797--1851)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我国高士其等也写过不少优秀科幻小说。
中文最早也有译作科学小说。虽然从科幻史的角度来看,暂时还没有一个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认的定义标准。在科幻爱好者中盛传的一则“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是这样的:“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可以说,这比一个精确的定义更能概括科幻小说的特质。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伊哈布·哈桑曾说:“科幻小说可能在哲学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简单的,在美学上是有些主观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触及了人类集体梦想的神经中枢,解放出我们人类这具机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科幻小说也是通俗小说的一种,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并不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
从抒写幻想的方式来看,它应归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也像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一样,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某些杰出的科幻小说,往往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有时,某些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里则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如潜水艇、机器人、宇宙航行等。
《科幻故事》也是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书籍。主要内容:阅读,一直都是一件让人感到快乐的事情。我们姑且不谈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单从性情上讲,阅读往往会使人变得豁达、开朗。每一个人的气质和修养,都可以在阅读中得到提升。
6. 百度凡尔纳计划是什么项目
此计划邀请了网络尖端科学家与国内外知名科幻作家加入,包括著名的《三体》作者刘慈欣。“凡尔纳计划“力求用开创性的科学手段实现脑洞大开的科学幻想,从而改变世界。天马行空的幻想究竟会与严谨精密的科学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相信这
4月1日,网络将宣布启动“凡尔纳计划”。此计划邀请了网络尖端科学家与国内外知名科幻作家加入,包括著名的《三体》作者刘慈欣。“凡尔纳计划“力求用开创性的科学手段实现脑洞大开的科学幻想,从而改变世界。天马行空的幻想究竟会与严谨精密的科学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相信这是不少人好奇的问题。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被誉为“世界科幻小说之父”,代表作《海底两万里》等作品中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及科学缜密的思考。
凡尔纳笔下的科学幻想无异于科学的预言。他作品中的想象——如潜水艇、直升机、霓虹灯、导弹、坦克等,在20世纪几乎全部成为了现实。这位世界科幻小说之父用时间验证了自己的名言:“一个人能够想象出来的东西,另一个人都能把它变成现实。”
而这,正是网络创建“凡尔纳计划”的初衷——让科技更具想象力,将曾经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未来科技变成现实。
科学与科幻的印证互进
“幻想照进现实”,这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并不罕见。1968年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步》中轻薄可交互的电脑,俨然就是现如今的平板电脑;1985《回到未来》电影中看似在当时不可能的3D显示、指纹识别、可视电话如今早就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科学与科幻似乎一直都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印证互进,缺一不可。
前一阵子,《三体》的横空出世,更是引发了世界性的科幻狂潮,三体中大量“过硬”科学理论及科学构想,也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不难想象,未来将会是一个科幻作品跨越式进步的时代,而科学也将在科幻狂潮的席卷下,激发出更多的可能。网络“凡尔纳计划”的诞生,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从凡尔纳计划看科学愿景
网络“凡尔纳计划“已邀请吴恩达、刘慈欣、陈楸帆、David Brin、刘宇昆、姚海军等在人工智能领域、及未来学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及科幻作家,作为首期凡尔纳计划的特别顾问团。计划成员将不定期会晤,围绕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的议题进行推进研究。
在全体成员脑洞大开的“凡尔纳计划“中,科幻作家与科学家的合作并不拘泥于形式。比如,当某种高新技术在应用前,科幻作家可以提前介入,设想应用场景、用户体验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常规的封测相比,科幻作家能以更感性、更审美的角度去构建场景,甚至使产品、技术带有故事性和人物设定感。当科学幻想与科学技术融为一体,使用者才能更好的感受到幻想的神奇以及科技的魅力。
该顾问团不接受申请,只邀请全球最具威望的科幻作者与科学家,每年仅邀请5-7名新成员加入。
目前,“凡尔纳计划“研究的课题主要是人工智能领域。例如,网络将利用尖端的人工智能技术,使机器不仅拥有学习能力,更有个人化的情感沟通能力。像科幻作品中体现的那样,使机器人拥有灵魂,让科技不再冰冷。而科幻美好的未来生活,也将不再是人类的终极梦想。
通过网络“凡尔纳计划“,世界上最会幻想的科幻家将与最顶尖的科学家组成一个最值得期待的团体,进行着富有创造力的科学碰撞,谁又能说,未来有什么想法人类不可能实现呢?
7. 如何成为一名科幻小说家
千万不要多看别人的科幻小说,看多了你就写不出自己的科幻小说了。
8. 刘慈欣活了多少岁
刘慈欣至今活了59岁。
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山西阳泉人,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九届、第十届全委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阳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同时也是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1985年10月参加工作,作品蝉联1999年—2006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2010年赵树理文学奖,2011年《当代》年度长篇小说五佳第三名,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0、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作家奖。
2012年人民文学柔石奖短篇小说金奖,2013年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奖金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不能共存的节日》《全频带阻塞干扰》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刘慈欣今年59岁的作家不久前还是山西一家水电站的软件工程师,迄今已出版13本小说集。刘慈欣在中国的知名程度好比威廉·吉布森(美国—加拿大籍科幻小说家);人们常将他比作中国的阿瑟·查尔斯·克拉克爵士,刘慈欣也将克拉克爵士列为影响自己的作家之一。
创作特点
叙事特征
刘慈欣承袭了古典主义科幻小说中节奏紧张,情节生动的特征,并且在看似平实拙朴的语言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学和自然的伟大力量。
刘慈欣擅长将工业化过程和科学技术塑造成某种强大的力量,作品中洋溢着英雄主义的情怀。例如小说《流浪地球》,该作品综合了自然灾害、技术进步和人类生存的宇宙困境等宏大的主题,地球因为太阳的毁灭而必须进行逃离太阳系的悲壮远征。
人物与情感
刘慈欣的小说继承了古典科幻小说中的人物塑造规律,即无论是技术专家还是普通人,他们一定要在社会的变革中被推向改变世界的精英舞台。
如在《光荣与梦想》中,主人公辛妮用生命的代价点燃了光荣和梦想。作品中最为动人的部分是最后的马拉松比赛,作者运用回忆和现实交叉进行的方式,将主人公的精神力量推到极致。
描写与创意
在描写手法方面,刘慈欣的作品常常具有英美“太空歌剧”或苏联经典科幻那样的文学特征,作品场面宏大,描写细腻,甚至令人感受到托尔斯泰式的史诗气息:对于大场面的正面描写、对善恶的终极追问、直面世界的复杂性、但同时保存对简洁真理的追求等。
在《死神永生》中,刘慈欣这样描绘太阳系的末日:一个状如小纸条的仪器“二向箔”更改了时空的基本结构,整个太阳系开始从三维跌落到二维平面之中,逐渐变成一幅巨细靡遗的图画。
这段描述在令人感到宏大辉煌、难以把握的同时,又有着在逻辑和细节上的认真,令读者感到无比的震撼。
9. 写好科幻小说需要那些要素
科学、幻想、小说
人物、环境、情节
小说情节的四部分组成是: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根据篇幅长短分为几种类型?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
什么是科幻小说?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1797--1851)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我国高士其等也写过不少优秀科幻小说。
中文最早也有译作科学小说。虽然从科幻史的角度来看,暂时还没有一个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认的定义标准。在科幻爱好者中盛传的一则“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是这样的:“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可以说,这比一个精确的定义更能概括科幻小说的特质。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伊哈布·哈桑曾说:“科幻小说可能在哲学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简单的,在美学上是有些主观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触及了人类集体梦想的神经中枢,解放出我们人类这具机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科幻小说也是通俗小说的一种,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并不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
从抒写幻想的方式来看,它应归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也像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一样,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某些杰出的科幻小说,往往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有时,某些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里则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如潜水艇、机器人、宇宙航行等。
10. 浅谈创作科幻文学应具备的思维能力
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说白了还是小说。只是将故事的背景搬到了科幻的舞台上。因此,科幻小说也同其他类型的小说一样,它的侧重点还是在人物塑造和情节编排上。看过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星际穿越(interstellar)》都知道,这部电影所讲述的就是即使有星际之隔,仍然斩不断Cooper父女之间的亲情纽带。最终伟大的亲情超越时间和空间,进而拯救全人类的故事。我一直都相信在浩瀚的宇宙中,没有比爱更伟大的力量了。而我们伟大的诺兰兄弟真的把亲情放到了宇宙这个维度当中了。《星际穿越》说是科幻电影,不如说是发生在太空背景下的亲情故事。跟《星际穿越》具有相同“父爱”主题的,还有一部迪斯尼的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finding nemo)》故事讲述的是小丑鱼爸爸马林Marlin 在儿子尼蒙nemo 被潜水员抓走以后,寻遍整个大海在各种鱼的帮助下,终于找回儿子的故事。这两个电影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故事背景的不同。一个发生在星际间,一个在大海里。相信很多看过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foundation》的人都知道小说里的银河帝国的原型来自于历史上著名的古罗马帝国。所以,当你灵感枯竭的时候,可以试着将演过的故事更换一下背景。例如,乔纳森·诺兰和J·J·艾布拉姆斯的《疑犯追踪(person of interest)》,古代侠客行侠仗义的故事可能已经让大多数观众审美疲劳了,但故事背景更换到高度现代化的纽约大都市,就会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再比如发生在太空中的逃难故事《火星救援(martian)》这部电影讲述了宇航员马克mark被孤身一个留在火星上,为了生存顽强与恶劣的火星环境做斗争的故事。颇有几分火星版《鲁滨逊漂流记》的味道。
但是这种背景的转换,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创作科幻文学的人必须要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这是创作科幻小说的先决条件。因此,记忆能力是创作科幻小说必备的思维能力之一。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在扩充知识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不然你很有可能在学习量子力学的基础知识时,昏昏欲睡。我认为即使理科成绩不是非常高的人也是可以尝试创作科幻小说的。毕竟我们是利用科学知识写小说,而不是利用科学知识解题。你只要知道根据动量定理月球每年以4厘米的距离,远离地球,并创作出《到月亮的距离》(为意大利小说家所著,小说里的远古人类可以通过梯子等工具,在地球和月球之间来去自如。后来因为月球不断远离地球,而不得不在地月之间作出选择的故事),而如何通过动量定律演算出这个结果,是科学家要做的事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丰富的科学知识也是科幻作家的灵感源泉之一。
诗人通过意象的使用和意境的塑造来表达思想,传达感情。而评论家则通过论证和论据来验证观点。而讲故事的人只能将他们对社会、自然和人心的鲜活洞察化为故事。而他洞察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一个故事的主题。这就要求写作的人要有非常强有力的分析能力。
在科幻剧集《真实的人类》里编剧们就抛弃了人类与机器人大战的旧套路,改走现实主义的路线,情节和题材主要集中与机器人的出现给社会,家庭和人的精神状态带来的影响,以及人类和机器人的关系和他们之间关系的变化。电视剧以Joe Hawkins因为妻子Laura Hawkins总出差,他自己一个人既要上班,又要照顾3个未成年的孩子,忙不过来。于是决定购买机器人来帮忙料理家务事为开头。他的妻子回到家来,看到机器人Anita每天忙着给孩子做爱心便当,晚上在孩子睡着后去查看孩子,不由得对Anita产生了深深得敌意。她认为这是剥夺她做母亲的权利。她觉得这不仅仅是一种家务劳动,更是母爱的体现。要写出这样的情节就要对家庭生活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就提到了由机器人的介入所引发的婚姻危机和伦理问题,在剧中Joe Hawkins就因为和妻子赌气,从而与机器人Anita发生性关系。这样疑问就跟着来了,已婚人士和机器人发生性关系,到底算不算出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是不是等于变相承认机器人和人类无异了呢?而且在第二季中也描写了机器人和人类之间那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因为他们既不能生养子女,就不能一起变老。
再者就是机器人给人类的内心世界造成的影响。剧中就有学生因为了解到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工程师能在几天之内,让机器人掌握某个领域行业的全部技能,而自己则要通过数十年的学习才能做到,就不愿意努力学习了。在第2季中也出现一些想要成为机器人,把自己装扮成机器人的人类,并且假装自己就是他们。剧中心理学家将其定义为一种心理疾病。也难怪毕竟人最大的悲哀之一就是不想做自己。说道这里,就不得不提有关克隆人的科幻文学。克隆人身份的认定,一直是科幻文学中常见的题材。设想一下,如果你是按照你父母死去的孩子的克隆出来的人,你觉得你和他是同一个人吗?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这也说明科幻作家对自我意识等心理学知识有着非常充分的理解。
在有些科幻剧集中,科幻早就化作表现主题思想的外衣了。毕竟小说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某种形式将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而在电视剧《黑镜》里,科幻已经彻底变成反映人性阴暗面的一种形式。这部电视剧讲述的内容就是人性是如何被科技异化的。例如《黑镜》第一季第3集人类在安装上记忆芯片,拥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后,变得更加猜忌多疑。最后还导致男主人公妻离子散的悲惨结局。如果说,外因只是给事物发展变化提供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真正原因。那么,《黑镜》里的黑科技只是给人性的扭曲提供了条件,就像一面照妖镜一样,最大的问题还是出自人性本身。这就体现出编剧对人性有着深刻的观察与思考。
再者就是根据已知的内容进行推论的能力了。人类自己不能说6000种语言,却能制造出能说6000种语言的机器人。这不是很奇妙吗?如果人类真的制造出有上帝职能的机器,或者机器人,到时候人类和机器人的关系会是怎样的?这也牵扯出宗教的问题。有些量子物理学教授,就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神,人类自己就是神,但是他也认为人类这个新神最大的问题就是能否控制住自己的技术不毁灭自己。在电视剧《疑犯追踪》就有类似的情节。男主人公Harold Finch就因为害怕自己制作出的计算机的力量,因而给那台计算机设置了自动删除了“记忆”的程序,以防止其不断自我更新,从而发展出难以掌控的能力。
以上这些思维能力,都只与科幻故事背后的思想相关联。但是不论是科幻文学还是其他文学形式,最重要的都是如何将你的思想转化成故事。我觉得一个作家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如何处理好故事与思想之间的关系,不在于他所创作的文学样式。故事的讲述是对真理的创作性论证。一个故事是一个思想的活证据,要完成思想到动作的转换。故事的事件结构是一种手段,你通过它来表达你的思想,并随后将其证明,而且绝不采用任何解释性的话语。故事的类型有很多种。要给他们详细准确地分类,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大体上可分为写人的和写事的。小说是写给人看的。小说的内容是人。小说写一个人,几个人,一群人或成千上万人的性格和感情。他们的性格和感情既能从环境和遭遇中反映出来,也能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关系中反映出来。关键在于怎样将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前面提到过。什么形式都可以,或者是作者主观的剖析,或者是客观的叙述故事,从人物的行动和言语中客观的表达。例如,美国动画《马男波杰克bojack horseman 》里就是靠出自传的情节形式,来塑造男主人公bojack horseman的形象。当然你也可以构建出一个新的模式。这就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了。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永远不能有公式化的创作指南,而且有些灵感确实需要本能的天赋。
对于一个好故事来说,拥有一个富有感情的灵魂,是至关重要的。那些只凭一个有趣的主意就撑起一个故事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现今的读者希望能通过作者塑造得丰满的人物,并跟随他们一起去经历。所谓角色演进,是指人物在经历了矛盾冲突之后,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勇敢,更加正直的过程。再或是变得更堕落,更可恶,更邪恶。前几年,在美国大热的《绝命毒师》就属于这个类型。相信这部剧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美剧之王。男主人公Walter White从好人转化成恶魔的过程,就是这部作品的精髓。而电视剧的情节则完全成为造成角色演进的环境。观众之所以感到强烈的震动,就是因为读者阅读一本小说,就是将小说的内容与自己的心理状态结合起来。读者的个性和感情与小说中所表现的个性与情感想接触,产生了“化学反应”。据说大多数的美国人过得生活,就是化学老师没贩毒之前的那个样子。
但是对于幻想故事来说,一个好的创意是必备的。这也是这类作品得以流行的原因。而文学之所以具有审美的属性,就是因为它是人精神力量的本质体现。就是因为我们知道有些东西是不容易被想出来的,我们才会去感叹作者的想象力。就像我们感叹诺兰兄弟在电影《盗梦空间inception》里所构建的那个有关梦的宇宙。科幻文学,基本上就可以归类为写事的故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确实需要点天赋。但也不是无迹可循。要想写出好剧本,多看是必须的。你可以准备一个专用的笔记本。每次看完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以后,都将故事的梗概写一下。分析一下它的优缺点,然后再将这部作品和其他同一类型的作品相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当然了你最应该做得是找到他们的共性。然后,就像其他的工作就交给潜意识吧。阿基米德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吧!我在此也不多加赘述。或许有一天灵感就会从脑袋里蹦出来。灵感可不是什么诗神附体。你的想象力也超不出你的认知水平。在灵感来临之前,需要很长时间的酝酿过程。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样的道理。
灵感来临以后,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灵感转化为故事。故事就要有冲突和悬念。这里确实可以总结出一些定律给大家参考的。大多数理论家都同意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特征。冲突早已被公认是故事的引擎了。冲突是指两个以上势不两立的方面之间的矛盾冲撞,其中一方必须是人,也就是说,这一方必须拥有实施有意识的意志的能力。而悬念来源于冲突。悬念是指任何在故事里未经释放的张力,它让读者渴望看到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说道悬念就涉及到死亡。死亡可分为3种:肉体的死亡,职场的死亡和心理的死亡。你的小说必须呈现其中一种以上的死亡。叙述一个人如何应对即将来临的死亡,并且让读者得到情感方面的满足。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是这么创作。我也比较认同贝克的观点,他认为动作和感情是戏剧的要素,而不是戏剧冲突,但他并不否认冲突包括在大多数的剧本里,虽然不是全部。
冲突(马上面临死亡的可能性)
情节(避免死亡的具体措施)
+ 悬念(与情节有关的,未经释放的张力)
情感上令人满足的体验
就像Illumination的《欢乐好声音sing》,一个讲述动物好声音的故事,这也符合开头讲述的背景转换的创作方法。创作这个故事肯定不是把人物都换成动物,那么简单而已。这部电影很明显要比我们在电视上或者手机上看到得选秀节目,有更多的戏剧冲突。例如,Mr.moon能不能顺利渡过财务危机,拉到赞助商,并发选秀节目顺利办下去。大象mina能不能克服舞台恐惧症。大猩猩John的歌唱事业能不能得到父亲的认可。这个故事化的过程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经过练习,我相信每个都能做得很好。
小说是艺术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广义的美,美学上的美。它所涉及的思维能力非常之多。很难在一篇文章全部表达出来。所以,怎样才算是有文学天赋,也是很难定义。非要说的话,应该分为故事天赋和语言天赋两种。说到语言的使用,就涉及到语言是否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以及潜台词的设计,甚至是人物名字的起法。自此就不详细说明了。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有些是个人所悟,有一些是摘抄自相关书籍。如果是有建设性的的批评意见,我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