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三星系统科幻小说

三星系统科幻小说

发布时间: 2022-12-13 21:02:55

⑴ 在地球上的夜晚,肉眼能不能看到4光年之外离地球最近的那颗恒星

天文学家在我们的太阳系附近发现的最近的恒星是4.22光年外的比邻星,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对比邻星就非常钟爱,从《流浪地球》到《三体》都是以比邻星为目的地或者以比邻星为蓝本进行创作的。

大部分人的潜意识里对四光年有多远其实没什么概念,因此想当然的认为肉眼能看到距离最近比邻星,但实际上是看不到的,原因在于比邻星只是一颗红矮星,视星等达到11等,而人类肉眼只能看到6等。

平常我们在夜晚看到的满天星斗除了火星木星这些太阳系内行星外其余的都是和我们太阳一样的恒星,只不过恒星里也有大小之分,红矮星作为比太阳低一级的存在本身亮度就很微弱,4光年的距离和人类肉眼的局限使得它无法被直接看见。

太空 探索 一直以来都是由近到远,因此比邻星早晚会成为人类第一个到达的地外恒星系,不过天文学家家观测的比邻星只有一颗行星且环境十分恶劣,并不适合人类直接殖民。

很遗憾,在地球的夜晚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那颗距离地球最近的那颗恒星的。在夜空中我们看到的星星大多数是恒星。这些恒星有的距离地球几十光年,有的甚至是几百光年,都十分的遥远。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它们,主要是因为这些恒星又大又亮。

图示:望远镜中的比邻星

而这颗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就是比邻星,是太阳在银河系中最近的邻居。它距离地球只有4.22光年的距离,相当于399233亿公里。这个距离在宇宙尺度上来看实在是太近了,就像在自己的家门口一样。“天涯若比邻”,因此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的名字也就成了“比邻星”。

比邻星很小,质量只有太阳的八分之一,体积只有太阳的七分之一,表面温度只有大约2800 ,属于红矮星的范畴。比邻星虽然距离地球最近,但是它实在是太小了,发出的光线比较暗弱,视星等只有11等。因此我们在地球上单凭肉眼是无法看到它的。

图示:南门二和比邻星

虽然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距离地球最近的太阳系外恒星比邻星,但是我们却能肉眼看到另一颗距离地球很近的恒星。这颗恒星叫做南门二,又叫半人马座α星。南门二和比邻星以及另一颗橙矮星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组成了一个三合星系统。著名的科幻小说《三体》描述的就是这个恒星系统。

南门二距离太阳大约4.37光年,只比比邻星距离地球远了0.15光年或者大约14200亿公里。南门二质量和体积都和太阳差不多。南门二的质量是太阳的1.1倍,体积大约是太阳的5倍。南门二的视星等0.01,是夜空中比较明亮的一颗恒星。我们在地球上用肉眼是可以很轻松的看到它的。

图示:比邻星所在的三合星系统成员和太阳

我们在地球上能够看到南门二。南门二的大小和太阳差不多,这就说明了如果我们在比邻星的位置上是可以凭借肉眼看到4.22光年之外的太阳的。您认为是这样吗?

答:不能!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比邻星是半人马座三星中的一颗,比邻星的亮度很暗,视星等只有11,肉眼无法看见。

半人马座三星又称作南门二,是全天第四亮的恒星,也是距离我们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统,该恒星系统中有三颗恒星相互绕行,距离地球大约4.2光年。

其中比邻星距离太阳最近,只有大约4.22光年,也是半人马座三星中最小的一颗恒星,质量是太阳的八分之一,直径是太阳的七分之一,属于红矮星。

比邻星虽然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但是比邻星的发现 历史 很晚,直到1915年才被天文学家发现,主要有两个原因:

(1)比邻星的亮度很暗,视星等只有11.05,在浩瀚的星空中,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

(2)半人马座三星的另外两颗恒星亮度很高,很长一段时间内,天文学家们没有注意比邻星和另外两颗恒星之间的联系。

半人马座三星以一个比较复杂的方式相互绕行,比邻星距离其他两颗恒星的距离大约是0.21光年,在地球看来,比邻星和另外两颗恒星的距离,大约是满月直径的四倍。

天文学家推测,比邻星以大约50~200万年的周期,围绕另外两颗恒星绕行;比邻星的光谱显示,比邻星的年龄比太阳早,大约是48.5亿年(太阳是45.7亿年);但是比邻星质量小,意味着比邻星的寿命更长,像比邻星这样的红矮星,寿命高达千亿年。

截止目前为止,天文学在比邻星周围,发现了两颗行星,至于这些行星上面是否存在生命就不得而知了。

感谢悟空邀请。

在地球上全天肉眼可见的星星大约有6000颗,其中有几颗是太阳系内的行星例如金星、木星等,剩余的都是距离我们1000光年以内的较亮的恒星,但是这里边并不包括比邻星。
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之上,距离银心2.6万光年,而在地球上肉眼可见的星星都位于上图中的“红圈之内”。但是并不是说位于这个范围内的所有恒星都是可见的,这跟恒星本身的亮度又有很大关系。

比邻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仅仅4.22光年远,比邻星的绝对星等15.49,所以即使距离我们是最近的但是视星等依然为11.05,一般视星等大于6的肉眼就看不见了。
比邻星属于红矮星,它的质量是太阳的七分之一,体积是太阳的八分之一,温度相对来说更低辐射的光芒过于微弱,在地球上如果不借助天文望远镜肉眼是看不见的。如果更简单的理解就是红矮星由于质量小内部的核聚变不够剧烈,释放的光和热自然就少。所以说红矮星的宜居带就更靠近它本身,因为距离太远了温度就不够了。

4光年之外最近的那颗恒星叫比邻星,又叫半人马座a星C或南门二C星,距离我们为4.22光年,由于这颗星小而亮度低,我们肉眼是看不见的。
半人马座a星或者南门二是一个三合星系统,刘慈欣的《三体》科幻小说描写的那个三星系统就是以这个为背景,也是距离4光年多点。但那是科幻,实际上这个三星系统的运行并不是小说描写的那样。
半人马座a星是国际叫法,南门二是中国叫法,咱是中国人,在本文中就用南门二吧。
南门二有A、B、C三颗恒星,南门二A星最大,直径约太阳的1.7倍,质量为太阳的1.1倍;南门二B属老二,直径为太阳的1.2倍,质量为太阳的0.9倍;南门二C就是比邻星了,在这个三星系统里最小,直径约太阳得1/7,质量只有太阳的1/8。

南门二A、B是黄矮星,表面温度和亮度都与太阳差不多,目视星等分别为0.01/1.33;而比邻星是一颗红矮星,表面温度较低,亮度小,目视星等为11.05。

看过我过去介绍恒星亮度指标的都知道,衡量恒星亮度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绝对星等,一个是目视星等。
绝对星等是评价恒星真正亮度的,是假设把所有恒星都放在距离我们32.6光年的地方,同一起跑线对比的亮度,因此是它们的真实亮度。

目视星等是恒星相对于我们眼睛的亮度,是人类看到恒星的感觉亮度,而不是恒星的真实亮度。恒星的质量体积有大有小,亮度有强有弱,距离我们有远有近,目视星等就是忽略掉这些因素,只凭眼睛看到多亮来评定。

不管是目视星等还是绝对星等,都是以阿拉伯数值标度的,数值越大,这颗星就越暗,数值越小,这颗星就越量,而且有负数,负的越多,就越亮。正负每一个等级亮度相差2.512倍。

绝对星等只适用于恒星,因为恒星才本身会发光发热,行星本身不发光,只能反射恒星的光照。目视星等适用于恒星和行星。
我们夜空可以看到的星星约有6000颗左右,人眼可以看到最暗的星星为目视星等6等星,全天最亮的那颗星是太阳系行星金星(除了太阳和月亮),目视星等最亮时可以达到-4.6;最亮的恒星是天狼星A,目视星等为-1.47。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南门二A、B两颗恒星视星等为0.01和1.33,我们肉眼能够轻易看到,但由于它们距离很近,肉眼分不出来,看到的只是一颗星,它们的复合视星等为0.27,是全天第四亮星;而比邻星的视星等为11.05,怎么睁大眼睛看也看不到的。
南门二这个三合星系统,实际上只有A、B两星相互缠绕着旋转,是个双星,比邻星相距稍远,距离它们有0.2光年,而且有渐行渐远的趋势,最终会脱离这个三合星系统,自立自强。
现在发现比邻星存在至少1颗行星,叫比邻星b,而且在宜居带。
但这种红矮星的宜居带行星靠主星太近,只有几百万公里,因此受恒星潮汐力和耀斑威胁很大,且很可能被潮汐锁定,生命孕育的可能性较小。

人类现在的观测能力和航天能力都还很弱,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并非直接观测到,都是通过引力摄动和光谱分析得到,所以更详细的情况还无法了解,欲知我们这颗距离最近的恒星后事如何,还需耐心等待。
时空通讯专注于老百姓通俗的科学话题,欢迎共同探讨。 本号发表的所有文章均属原创,请尊重作者版权,谢谢关注支持。

在地球上的夜晚,肉眼能不能看到4光年之外离地球最近的那颗恒星?

曾经比邻星仅仅是比邻星而已,尽管它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却从来都没有引起过注意!但从看过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之后,对于比邻星的思考、于星空的仰望,从此将变得不再一样!因为一直有一种期待却又无比担忧的矛盾心态在内!

一、半人马座三星系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

半人马座南门二是一个三星系,三颗恒星分别是:

半人马座α星A:质量为太阳的1.1倍左右,直径则为1.2倍左右,视星等为:0.1,全天区第四亮的恒星;

半人马座α星B:质量为太阳的0.9倍左右,直径则为太阳的0.86倍,视星等为:1.33

半人马座α星C:质量为太阳的12.5%,直径则为太阳的七分之一左右,视星等为11.05

是不是有个疑问?第四亮的恒星怎么跑到第三亮了?因为这里排的是综合星等,因为半人马座α星A和B是一对肉眼无法分辨的双星,因此两颗星的亮度一起的综合星等达到了-0.27!

二、传说中的《三体》文明星系存在吗?

而与A和B的1万天文单位以外(约0.2光年)就是Porxima,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最近的邻居!从这个距离上来看,这个三星系其实是一个比邻星围绕AB双星运行的三星系统,在三星系统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案例,但其实真正的理想混乱三星系统在宇宙中也并不多见!

A和B之间的轨道与太阳系行星轨道距离对比。

因此从理论上来看半人马座的三星系统是不存在传说中那种恶劣的空间条件的,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大刘的《三体》最基本的立意已经不存在了!

三、作为《流浪地球》的目的地合适吗?

比邻星是一颗光谱为M5Ve的小型主序星,表面温度只有3000K,这让它的宜居带非常靠近恒星,甚至远在水星轨道内!

而新发现的行星Proxima b则刚好位于比邻星的宜居带内,这直接让人类开始浮想联翩,半人马三星系,宜居带内有行星,这就是三体翻版?其实可能要令各位失望了,因为只有太阳12.5%质量的比邻星并不稳定,日冕物质抛射是比太阳要剧烈得多,

这使得恒星周围的的空间环境是极度恶劣的,其行星所受到的冲击并不亚于一次氦闪,因此我们可以悲观的估计, Proxima b上即使有生命,也被比邻星的强大活动所毁灭了!因此从这点来看,《流浪地球》的目的地也不靠谱!不过笔者早有一片文章是关于选择《流浪地球》目的地的,即12光年外的恒星天仓五!75%太阳质量,没有活动,唯一差异的是天仓五周围岩屑盘比较密集,小行星偏多!

无论是《三体》文明的故乡还是《流浪地球》的目的地,肉眼是看不到的,一颗11.5等的恒星大约需要150MM口径的望远镜才能无压力的观测到!

而在150口径下,漫天的星星将会让您无从分辨哪颗才是比邻星!如果您有机会,那么将一定会遇到!

简单的回答是:看不到,最近的是比邻星,距离我们4.22光年,但是他是一颗红矮星,相对比较暗淡。

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古称:南门二)是离我们最近的可见恒星(非常明亮),距离我们4.37光年。(一光年是光一年走的距离,大约9.46 10的12次方千米。但是光可以传播任何距离。)

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三合星的另外一颗(古称:马腹一)也非常明亮。因此,即使在如此遥远的距离上,它们的光辉也依然可见。

但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三合星的一部分,是比邻星。虽然只有4.22光年,是红矮星光线太暗,直到1915年才被发现。

如果你能去一个天空非常黑暗的地方,你应该能看到仙女座星系的核心,大约250万光年远。

在地球上不用望远镜能看到四光年的星星,也要有太阳这么大的恒星,如果小的话,只能是太阳系之内

在地球上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好多好多星星,每一颗星星大部分都是一颗巨大的恒星,它们也是有着自己的寿命的。天空中的用肉眼看见的星星大约有6900多颗.但因为是在夜间,只看见了天空中的一半,所以,一般在地球上用肉眼只能3000多颗。
离地球四光年之外最近的那颗恒星是什么?
而距离地球四光年最近的那颗恒星叫比邻星,是太阳在银河系中最近的邻居,它距离地球有399233亿公里。有句诗就是它名字的由来,“天涯若比邻”。比邻星很小,质量只有太阳的八分之一,体积只有太阳的七分之一。

那能看到比邻星吗?有种说法是,能,太阳的绝对星等是4.8等左右,这是在32.6光年的距离上看到的亮度,而人眼的极限星等大约6.5等(一般人都能达到6等),估所以计42光年(比邻星距离的10倍)以内看到太阳不成问题,比邻星的亮度只有太阳的千分之一。所以仅仅用肉眼看,是永远无法看到的。比邻星还是一颗红矮星,温度在3100k左右,所以颜色比较偏红暗淡,虽然它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但是我们想在地球上用肉眼看到它,几乎是不可能的。

比邻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仅仅4.22光年远,比邻星的绝对星等为15.49,一般视星等大于6的肉眼就看不见了。所以肉眼是看不到比邻星的。

天文学家在我们的太阳周围又观测到了若干颗恒星

最近的一颗位于4.22光年之外名字叫比邻星,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是一个三合星系统, 因此刘慈欣《三体》中的三体人老家就是比邻星。

同样是刘慈欣,在《流浪地球》中人类驾驶地球前往的目的地恒星也是比邻星,理由是它距离最近而且是一颗寿命几近无限的红矮星,人类文明驾驶地球泊入它的轨道后将可以永久稳定发展。

除了一系列的科幻小说有比邻星出现外,现实世界中霍金生前的“突破摄星”计划也打算用地面强激光照射光帆飞船探测器使其达到相对论速度前往比邻星进行探测。

然而在宇宙尺度上如此之近的比邻星,我们人类却无法用肉眼看到它,甚至于哈勃望远镜也只能看到一个没有任何细节的小亮点,这一切背后发原因都是因为比邻星实在是太暗淡了, 人类肉眼最多能看到视星等为6的天体,而比邻星的视星等是11。
比邻星如此暗淡背后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它内部核聚变反应太过温和不够剧烈
那么为什么太过温和呢?答案是比邻星的质量太小,核心区域的温度和压力都十分有限,不足以让核聚变反应更狂暴,所以比邻星才成了比太阳还小的红矮星。

4.22光年的距离在宇宙尺度上虽然可以说是近在咫尺,但对于目前处于低速航天时代的人类文明来说4.22光年就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上个世纪70年代发射的旅行者一号探测器到现在也才飞了20光时...

⑵ 像《三体》描写的那样,宇宙中不稳定的三星系统真的存在吗

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他的《三体》这部作品当中,描绘了许多的外星文明,而要说其中着墨最多的,那么一定是作为小说标题出现的“三体文明”了。三体文明处于距离人类生存的太阳系4光年之外的半人马座,由于它们生存的星系里,有三颗相互作用的恒星同时存在,而且三颗恒星的运行非常没有规律,经常会给三体文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而三体文明也先后灭亡了200多次,所以他们才想要在太空中寻找新的居住地。



当然这些都只是小说当中的描写,是作家天马行空的幻想而已。连作家本人都在作品当中写道,这种三颗恒星构成的“三恒星系统”是非常不稳定的,所以在现实的宇宙当中也是基本不可能存在的。实际上宇宙当中恒星存在最多的形式是“双恒星系统”,也就是两颗恒星(通常一大一小)由于引力的作用,在各自不同的轨道上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转动。而像我们太阳系这样的单恒星系统,以及恒星数更多的三恒星系统,在宇宙中都是很少的存在。


所以在小说当中的描写,还是和真实的宇宙有着一定的区别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三体》确实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科幻作品,也让许多的西方读者大为惊讶,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都是“大刘”刘慈欣的粉丝。但是如果把小说当中虚构的东西当成是真实的科学知识,那就有些舍本逐末了。

⑶ 《三体》,三体【瑕疵篇】

继续很无耻地将一些老文搬到老。

哦嚯嚯嚯嚯~~~

不过这里的一些瑕疵分细得还不够深入,部分观点后期有修正。不过懒得改了。。。。。。

简叔,宽恕我吧……

【瑕疵,可绕行——看到一半感到晕了的话,请果断绕行】

最后来说说之前提到的那许多小说中的技术硬伤。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科幻小说,又不是学术论文,这么较真干嘛。

但,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著名的科幻、科普小说家(同时也是物理专业人士)卡尔·萨根在写一部太空史诗的科幻小说的时候,为了让自己的“星门”的设定和性质更加真实,请教了自己的理论物理朋友,广义相对论大师索恩(当然,当时还不是大师……)。索恩在开车前往亲戚家的时候看了这部小说,然后提议用广义相对论中的“虫洞”概念来构造“星门”,卡尔·萨根采纳了。但,更重要的是,就是因为索恩看了萨根的这部小说,开始认真地对虫洞的各种行为和性质进行思考,最后和霍金一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虫洞的猜想、理论和定理,并且后来结合自己关于时间机器的思考,与霍金一同提出了许多很有意思同时也很认真的猜测与限制。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科幻与科学互动的例子。

这里并不是说要让刘慈欣等国内科幻写手找个物理或者别的学科的专业人士搞科研,而是要说:科幻大师们对科幻小说中的技术细节是很看重的,而且副作用是这点会促使专业人士思考,达到双赢——当然,这是副作用。

而且,充分的合理的技术细节可以将幻想中的场景渲染得更真实,从而让读者有更强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就好比如果出现这么一个场景,恐怕你会感到很别扭把:一块一公斤重的小石头,其强大的引力在一米的距离上就可以把一块钢板扭曲成废柴。

或者出来这么一句:地球人终于创造出了最新的光速飞船,0.0001秒内就可以加速到光速,里面的人丝毫感觉不到加速,一天里就能去比邻星打个来回。恐怕你也会感到很别扭。

因为不真实。

科幻小说自然不是说完全按照现有理论,用公式推一遍剧情。它允许虚构的东西,但是要合理——所谓合理,就是在文中所给的大前提下与已知理论尤其是现象不违背。

比如说,我们现在都认定了能量是守恒的,那科幻小说里如果不加说明地说某人造出了永动机,那就是有问题的——但,加一点限制,比如《面对愚昧》中那样,与另外一个宇宙有能量密度差,从而造成能量的输入,那就没问题了。

还比如说,如果不加任何限制与说明,一个人写到某人的飞行速度已经超过了光速,那就有问题了。但如果说他是被一个时空泡包裹着,就很合理。

再比如,不加任何附带说明地,我写一个人用十公斤的铁生成了一个半径一公里的黑洞,这个就很不合理。但是如果我说这块铁上有一股特殊的力场,那就没问题了——都说特殊的力场了,怎么个特殊法?就是能让一公斤铁产生一公里黑洞这么特殊。

所以,科幻的细节是要求合理的,要自洽和严谨,不然就是纯幻想,或者说是带有科学元素的纯幻想。

下面就来说一下三体里的硬伤。

先看三体I。

首先是智子。智子说可以量子通讯,于是相隔四光年也可以实时通话和控制,但这是不对的。量子通讯的本质,是量子信道产生真随机编码,信息需要通过这个量子信道中的编码将传统信道中的数据解码才可以——各种编码方式就是各种量子通讯协议。量子信道中的信息传递速度是无穷大,但是如果没有传统信道中的信息,那量子信道中的信息什么都不是,因为真实信息本身是由这两个信道同时负责的。所谓量子信息的安全性,就是量子信道的信息绝地安全,不可复制,你一旦复制了信息就被破坏了。这和传统信道中的信息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说智子的量子通讯可以让相隔四光年的人实时通讯,是极度不合理的。而且,相对论已经说了:任何有意义的信息传递速度都不可大于光速。所以,在没有任何附加的情况下说这是量子通讯,是对两者的无用。

修正方法:说这是“超量子通讯”,以某种特殊的方法(名字随便起,比如什么“量子无失真退相干法”)使得量子塌缩本身就可以完整地传递信息。至于相对论的限制,就说三体人发现相对论限制对微观的量子效应无关——这点其实和现有物理有一点点冲突,但是虽然主流物理选择保留微观定域性,但这点并没有说死。贝尔不等式发现以后也有一些非主流物理学家选择了抛弃微观定域性。所以,说相对论对微观量子效应不适用是可以的。

然后还是智子:智子是低维展开的质子,所以质量等性质不变,所以低维展开以后不可能“停”在那里让你刻电路,因为量子效应决定了质子必然是出于位置-动量不确定的状态的。你要它在位置上固定,那么速度就是无穷大的随机性,从而下一个时刻不知道会在哪里;如果你要它的速度固定为零,那么这质子就不可能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弥漫全空间。毕竟,不确定关系是位置和动量的不确定关系,就算质子现在已经通过低维展开成宏观尺度的物质,其质量还是没有变,所以不确定性不会受到丝毫影响。在量子不确定性中,判断是否是宏观的标准不是东西是否够大,而是东西是否够重。

修正方法:用某种未知的特殊力场固定质子,或者说维度展开以后量子不确定关系被修改了——总之不能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说就是说满足现有理论,那就错了。

依然是智子,干扰地球上的物理实验的时候必然是要和物质发生作用的吧?那它自己就消失至少也是改变了(这点比较专业一点)。这是因为现代物理中,特别是控制高能物理的场论中,所谓发生相互作用,就是一个东西A和另外一个东西B通过交换某些成分(规范媒介粒子)来发生性质的变化。特别是弱相互作用,粒子的组成都会被修改。而如果智子是要破坏高能物理,就不能避免弱相互作用。而且,智子本身是个质子,会通过弱作用变成中子——至少在相互作用的海夸克过程中是纯在的。所以,保证智子本身不变是个问题。

修正方案:说智子里有某种特殊的力场保护着智子。反正,遇到搞不定的东西,就说有某种力场——但是,这招用多了也会让人乏味的。

关于智子的最后一个问题:智子本身是质子,但是质子是有内部结构的,这个在智子构造中没体现出来。这个有点信息误传递的意思。

三体I中的硬伤差不多就是这样——当然,还有一个是天文的,那就是比邻星的的三星系统,事实上是视三星,它是一个双星系统和一个单恒星系统构成的复合系统,只不过这段时间(天文学意义上的“这段时间”)里看起来三颗恒星貌似在一起罢了,所以叫做“视三星系统”,也因此不可能存在三体中的三星运动场景。当然,这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就说在一个平行宇宙里,那里太阳系旁边的比邻星是一个三星系统好了。而且,太阳附近15光年里的三星系统有三四个,大不了改一个名字就好了。所以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三体II中的问题其实不多,关键就是黑暗森林打击,是有一点逻辑问题的:

黑暗森林原则是建立在猜疑链和技术爆炸上的,其根本思想就是不要暴露自己,暴露了就会被打击。但是,打击这件事情上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果是如书中所描述的光粒打击的话,那通过被打击星体的坐标被广播的时间,星体的位置,以及该星体被打击的时间,我们可以估算出打记者距离被打击者的大致距离——两个时间差的一半乘以光速。当然,由于打击者会由于种种原因而耽误,所以这个距离是上限。随后,光粒打击的话,会通过留下的痕迹(比如恒星爆炸时候的极化方向等)来给出打击者相对被打记者的角度。有了角度和距离,打击者的位置就可以锁定在两个宇域内,从而暴露自己。

因而,如果是采用光粒攻击(或者别的任何需要从自己所在位置发动之间攻击的方式)都会使自己暴露,那么按照黑暗森林原则,我就不应该打击。

从而,陷入悖论。

因此,一个合理的设定,应该就是打击者派出舰队去打击目标。该舰队具有光速巡航能力(如果是翘曲引擎,那就可以超光速巡航)。

所以,这一点在三体III中就直接冲击了黑暗森林打击原则中的“廉价”性。

而且,如果只有发展出了(超)光速巡航能力了才会出来打击,那事实上就陷入了这么一个情况:具有(超)光速巡航能力的文明与不具备这种能力的文明构成两个等级,前者对后者具有绝对奴役的力量,从而前者可以进行跨星系殖民,并且前者的各不同阵营之间将爆发战争——这就表示,用黑暗森林原则来解释费米悖论是不可能的。

所以,打击出现这件事情本身就与黑暗森林原则违背。但是,如果打击不出现,那就不可能形成黑暗森林状态——只有在局部(天文学意义上的局部)文明群恰好处于差不多的科技水平,而且彼此发现彼此的时候,才会建立黑暗森林状态。这也就是三体和地球的状态。

而,如果坚持使用光粒打击,那就说明打记者根本不怕黑暗森林状态,从而费米悖论一样无法解释——三体II中费米悖论得以解释识的唯一理由,就是宇宙整体处于黑暗森林状态。

当然,如果不要求对费米悖论进行解释的话,那其实就无所谓了,黑暗森林状态可以作为初级星际文明所要面临的状态,而高级星际文明(拥有光速巡航能力或者超光速巡航能力的文明)则对初级星际文明可以随意奴役——这很类似国外著名网页游戏OG中的情况。高级星际文明之间还可以处于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战争状态。

但如果是这样,那三体II的意义与内涵将大幅度降低。因为三体II最大的价值就是让人类意识到宇宙整体是一片黑暗森林,那种极度孤寂又充满危机与紧张,时刻都担心自己暴露在森林中别的猎人的狙击镜中的感觉。因此,如果放开了黑暗森林状态,那三体II就和一般的星际题材科幻小说没多大区别了。

三体III中,问题是非常多的。

首先是杨东和绿眼镜之间的讨论。杨东的问题本身是:是否存在上帝。而绿眼镜为了说明生命的存在不是上帝所安排的而进行了模拟。但是这个模拟本身有问题——生命能否被简单地勾划掉?事实上,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生命的出现是给定环境的必然结果,还是偶然结果?而无论选择是哪个,都不能派出上帝的存在——如果生命的存在是某个环境的必然结果,那这个环境的出现就能体现上帝的安排;而如果生命的出现是某个环境中的随机现象,那这种随机性就能体现上帝的存在。所以,绿眼镜用何种方式来说明上帝不存在是站不住脚的。

当然,如果无论环境怎么变,生命都必然存在,那就和上帝无关了——但这显然不是事实。

然后,人类在末日战役以后的威慑纪元中,将蓝色空间号和青铜时代号定个反人类罪是不应该的。考虑到三体人可能的打击(比如通过某种方法破解了威慑平衡),给人类留下一点火种是应该的。所以人类在这里作出的选择有点无厘头。当然,这不是技术细节问题。

下一个技术问题,是关于四维碎块。

如果出现文中所描述的四维碎块,那么任何进入其中的三维生物都见死亡。

以人体来说,人体血管对血液是有血压的,在四维空间里,血管不再可以完全包裹住血液——血液可以从第四个方向上逃走。因而,在血管压力作用下,进入四维空间的人体内所有的血液应该瞬间喷射出去而死。同理,此时进入四维碎块的人的内脏也应该都被挤压出,因为胸腔和腹腔内都有压力,从而就像在桌子上方一张平平的面粉片,然后你从四周去挤这片面粉,结果就是面粉都被挤得堆在了一起。

另一方面,在四维空间里看三维的物体不是刘慈欣在这里所描写的无限细节,理由很简单,并不是所有从三维物体发出的光线都能被你的视网膜接受到的——相当一部分压根没经过你眼睛的玻璃体聚焦就照到了你的视网膜上,从而无法形成图像,更多部分的光线虽然经过了你玻璃体的聚焦,但是却无法聚焦到你的视网膜上,因为现在还有第四个方向。所以实际情况,是大量的光线聚焦到了你的身体以外。事实上,此时看东西,眼睛的朝向是很关键的,因为多了一个角度可以选择。所以,你看到的信息还是和原来一样多,只不过能看到许多原本被阻隔掉看不到的东西,但绝对不是所有东西都能同时看到。

这方面俄罗斯人和法国人出过四维物体画法的教材——在纸上画的。就是先投影到三维,然后在三维里选择好视角角度,再投影到二维。德国人也做过一个相关的软件。

同样,这一段里还有一些别的问题。比如,在三维中说中微子通讯定向性不好,这个是没根据的。基本就是解一个中微子的高斯光束方程的问题。而在四维空间中,无论是引力波还是中微子流还是电磁波,都可以达到相同的定向性。以电磁波来说,其定向性问题就是解一个四维的高速光束方程罢了。

随后是“魔戒”所说的低维威胁不到高维,高维不需要低维的资源,这也是不对的。

先说低维威胁高维。这个其实很容易:对于高维生命来说,低维生命容易隐藏(比如三维中看二维,它一“侧身”你就看不到了,因为厚度为零),而且由于低维物体厚度为零,对高维来说,其边界产生的压强就是无穷大——还记得打印的A4纸么?材质好的A4纸的边缘可以隔开人的喉咙。所以,低维威胁高维是轻而易举的。

而高维也需要低维的资源。最简单的,就是低维下能量的聚集性更好,可以参考点电荷、无穷长线电荷、无穷大面电荷产生的电场。

事实上,不同维度的生物之间并不存在“高级”和“低级”的区别,这有两层意思:一,智慧的进化和你是几维生物是无关的,和自身的能力以及进化速度有关;二,并不一定高维就更复杂,低维就更简单,这点数学家已经多次证明了,有的问题维度越低越容易,而有的问题维度越高越容易,比如彭加莱问题,三维没答案,四维看情况,五维及以上则早就解决了。

另一方面,在四维碎块(或者说“翘曲点”)的“边缘”,文中的描述也有问题。比如在万有引力号的船舱里就出现过一些描述,但是这个描述是有问题的。

首先,进入四维碎块的物体不应该看不到,至少不可能一进入就看不到。这个道理很简单,部分进入四维碎块的肢体肯定与外面的肢体处于“同一个第四维高度”上,这样它发出的光线可以按照“原路”离开四维碎块进入人的眼睛。

另一方面,对于部分在碎块里部分在碎块外的那些分子原子等离子,由于外面的部分还是按照三维的物理定律,而里面的部分是四维的物理定律,而且四维中能量散逸速度更快,从而将存在一个能量差,因而引起各种能量激射——尤其对于强相互作用,如果一个强子一半在里一半在外,那色禁闭将打破,从而引起极大的强相互作用。同样的,对于生物来说,内部的生物电流将完全开放在第四维方向上,从而散逸掉,于是生物体在四维碎块(翘曲点)内的部分将神经失调,而且感到很冷。

当然,这部分你可以用各种手段来弥补,比如说三维到四维是渐变的(那和肢体突然就看不到矛盾),或者说有特殊力场保护——又是特殊力场。

之后是程心醒来阻止维德的曲率引擎计划的部分,这里关于微黑洞的计算是明显错误的。

文中说,环日对撞机产生了很容易蒸发掉的微黑洞,然后让这个微黑洞吸收了木卫十三(5.68×10^15千克),从而形成了一个21纳米大的黑洞,其寿命为半个世界。但是,这里三个数据彼此都相互矛盾。

假定黑洞半径21纳米,那么这个黑洞的质量为1.4×10^19千克,远超木卫十三,因而这个黑洞在吸收木卫十三以前就是这么重了。而这么重的黑洞的寿命为1.5×10^66秒,也就是4.8×10^56个世纪,因此完全没必要担心蒸发过快的问题。

而如果假定黑洞的主要质量来自木卫十三(这样才需要担心原始微黑洞的蒸发问题),那这个黑洞的半径为8.4×10^(-3)纳米,而寿命为3.1×10^46个世纪,也不是文中的半个世纪。

所以,这一段的数据是完全错误的。

另一方面,这里写到高Way落入黑洞,然后很科普地告诉我们,从他看来他已经通过黑洞视界接触到了奇点已经死亡了,但是从外界看来他仍停在视界面上,而且还能看到他,还有人担心如果现在做实验刺激黑洞的话会让他真正跌入黑洞而死。

这段描述也是完全错误的。

首先,落入黑洞的物体会反过来影响黑洞的视界面,使得它隆起,然后隆起的部分接触到落入物体,最后他进就如黑洞了,所以从外界看来他也已经进入黑洞了。其次,物体停留在视界外的话,附带的效应是引力无限红移,所以发出的光不但颜色变了,而且能量极微弱,所以事实上是看不到的。第三,后来的刺激必然位于高Way更外的地方,所以不用担心会刺激到黑洞而杀死高Way。

而黑域的描述也是错的。修改光速的本质,其实是修改时空的几何结构。最明显的就是史瓦西解(刘慈欣也提到了)中视界位置为r=2GM/c^2处,c如果发生变化,视界位置也就发生了变化。所以黑域不是只吸引光,而是一个真正的黑洞。因而,后来在已经进入黑域状态的DX3906恒星系中,程心、关一帆、AA和云天明私人根本就只能朝一个方向移动,不可能活得如此潇洒。

另一方面,修改光速c以后,量子理论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物质结构的变化,最严重的情况,就是现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会发生改变,因而生物根本不可能在c变化后的时空里生存下去——当然,c小小地变化是没问题的。

二向箔的问题前面说过了,这里再说一个三维物体二维化的问题。

刘慈欣说:1,二向箔其实是维度蜷缩以后的空间;2,三维物体二维化以后没有任何细节被遗漏;3,二维化以后的三维物体不重叠。

从1和2可以推出,三维物体的细节是以蜷缩维的尺度为极限的,只能比这个尺度小,不能比这个尺度大,因为大了二维膜“放不下”,就成三维的了,和二维化这个大前提矛盾。同时,从2单独出发可知,物体的尺寸不能被任意修改,否则就会有细节遗漏。而由3可知,不同粒子所占的位置不同,或者更准确一点,三维的费米子在二维还是满足费米统计。

好,以这个前提出发,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当然,蜷缩为的尺度,因为文中多次提到以弦论为基础,所以就取弦论中的尺度,Planck长度),一个边长为一米的正方体,按照上述条件二维化以后,其面积将为惊人的692平方光年。

所以,这里索性不说保留所有细节和不重叠。

当然,所有的作为都可以交给那个特殊的“力场”来完成。

在DX3906星域,发现那些石板的过程也有问题。文中说降落的位置不变,而石板就在他们脚下,这是不可能的。一百八十万年的时间,地质会发生巨大的变动,所以那些字的位置不应该还在他们的脚下。这种运动不单是板块运动(以地球为例,每年1~6厘米左右,一百万年可以移动十到六十公里),还包括各不同岩石层的运动(地震)和土层的移动(比如南极洲的冰面滑移,当然,土层的话这个效应非常小)。既然这里最后石块已经到了地下二十二到二十八米这样的深度,这表明这一百万年里地质活动还是比较活跃的,所以岩石层的运动带来的影响就不能忽略。

除了上面所说的,还有许多细节问题。比如太空城中的风层,文中看来太空城里似乎天气不错,但事实上会出现类似科里奥利力的效应,从而使得不同“高度”的空气之间存在风层。还有,木星等类木行星附近的太空城,从文中“靠近木星的一侧”这句话可以看出,太空城的转轴是指向木星的,因而太空城转轴与木星自转轴垂直。这样的话,由于潮汐锁定效应,太空城其实会多消耗不少能量,因为太空城会自然地产生一个与木星自转同方向的转矩。当然,这个方向的好处是方便调整高度,但是为此付出的可能比较大。所以,一个好的方法是太空城自转轴与木星自转轴同向平行,然后在中段的一些支撑位置建造不旋转的固定环,环上有推进器,用这个推进器调节高度。或者就是不构造这样的支撑环,就在旋转的外表面安装可以改变方向的推进器,然后计算好旋转的角度来控制方向和推进器的开关。后面一个方案比较适合无中轴(也就是无骨架型的太空城)。而且,事实上,考虑到太空城最终在打击到来的时候需要作出各种不可预知方向上的规避动作,这种建筑在环(或者球等各种不同形状)上的多方向推进器本身也是必须的,不然规避动作只靠两极附近的推进器是很难完成的。而对于太平洋一号这种当作卫星在运动的,就更加应该和木星的自转方向一致了,不然潮汐锁定效应会对整体造成极大的影响(包括导致无谓的机械金属疲劳)。而且,就算太平洋一号不自转,在木星强大潮汐力下还是会自转的,这就是潮汐锁定的威力。木星对其卫星的潮汐锁定效应就是造成其卫星表面冰层裂缝、地下火山活动和高温的一个重要影响源,所以不能小看。

当然,这依然是小问题,因为说不定未来科技的推进器完全不用考虑能耗、机械疲劳和方向问题。

比较好的技术设定,就比如说通过将空间降到零维,然后“再降低”来实现全部十个维度都广延的“新世界”。这个设定就很好,而且很符合超弦和M理论中的T对偶——当然,刘慈欣这里有一个小问题,说弦论的空间维度数量是10,这个错了。超弦的空间维度数量是9,M理论才是10。

最后,虽然总结了三体系列这么多的技术错误,但并不能掩盖三体系列的精彩——当然,关于黑暗森林原则与打击之间的冲突,最好要设法弥补一下。

无论如何,三体系列都是精彩的。

而且,三体III还额外告诉我们一件事情,这也是送给悲剧男维德的:不怕神一般的对手(三体和别的异星人),就怕猪一般的队友(程心)。

最后,以维德的一句话来结尾: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上篇:剧情篇1: http://jianshu.io/p/2e9ff85f5373

剧情片2: http://jianshu.io/p/f4cfe31bc1be

⑷ 求一本关于三星堆的科幻小说 的名字

是不是古星图之谜这本书呀
内容简介 · · · · · ·
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工地上,在卧牛峰与狮子峰之间,青年潜水员杨继先发现了一座古墓。发掘表明,墓主人叫吕迁,是一位天文学家,晚年担任过江陵县令,葬于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九月。在这座被定名为“西陵峡七号汉墓”的墓葬中,还出土了一批竹简。省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任思宏对这些竹简进行了清理和释读。
在这些竹简上,记载了一桩令人震惊的轶事:
汉武帝元光元年,天文学家吕迁任江陵县令。
六月初四,吕迁偕子吕不茂与同窗好友邓可,自江陵城南门乘客船赴西陵游玩。
初五夜,吕迁在客船上观天象,发现房宿中有一客星, 大如钱,五光十色。
初六,船抵夷陵码头。吕迁三人登岸投宿。
几日后游至一处,但见群峰叠错,飞泉似雪,苍松碧翠。吕不茂取出笔、帛,吕迁、邓可吟诗作画,兴致极浓。
吕迁忽闻一声自地下传出,便俯首细听。邓可、吕不茂见状,亦来倾听。此声初如蛇行草中,后如闷雷滚滚。突然一小丘自足下鼓起,吕近三人摔倒在地。三人爬起急退之。
吕迁往小丘山定睛一看,缕缕青烟咝咝作响,道道红光、金光直冲云霄。随后,有带瓣之铜球出于土。钢球直径约三尺余,其上有星八百余颗,金光四射,状如浑象。吕迁细观之,球上有参宿七星,形似一鼎。
吕迁与邓可欲将铜球取出,用尽平生之力,分毫未动。
盖因铜球紧固于瓣壳,瓣壳深置于土中之故。吕迁怕铜球复入土,急唤其子取来笔、帛等物,速将铜球上诸星―一临摹绘制于帛上。
吕迁绘毕,铜球果复入土不见……
与竹简记载相呼应,随葬品中还有一幅2100多年前绘制的帛书星图。但这幅古星图与现代星图相去甚远,例如在大犬座里就缺失了天狼星。对天文学略知一二的任思宏,在这幅古星图面前一筹莫展。任思宏非常希望能把他中学时代的挚友、南山天文台自学成才的青年天文工作者徐振宇调来一同开展研究,但未能获准。

⑸ 《三体》的惊艳

《三体》令我受到了深深地震撼,给我的感受无法用语言表达,所以就不写感受了,聊一聊这部科幻小说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吧,顺便发表一下小小评论。

1.首先《三体》中的三体世界在现实宇宙中的原型是距地球4.2光年的半人马座α星所在的三星系统(就是有三颗太阳),三体世界水深火热,当三体人发现地球这颗永远处于恒纪元的行星后,便开始向地球进军。我突然想到《流浪地球》描述的是太阳内核极速老化,人类倾尽全力将地球迁到4.2光年外的半人马座α星。于是出现了一个这样的笑话:

2.《三体》游戏里有个场景:金字塔上,牛顿和莱布尼茨在斗剑,冯·诺依曼在塔下试图劝止这场格斗,但双方那呼啸的剑使他不敢向前。后来,莱布尼茨因胳膊中剑,逃离了现场,牛顿便向着莱布尼茨骂去,“呸,无耻之徒!”原来他们俩正在争微积分是谁发明的,这正是改编自历史:1667年牛顿手稿完成了代表了微积分发明的《流数法》,1674年莱布尼茨完成一套完整的微分学,从手稿完成的时间看,牛顿确是比莱布尼茨早了七年,但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发明比牛氏的更完善,且莱布尼茨完全是独立发明微积分的。而最后英国皇家学会发布公告,牛顿是微积分的“第一发明人”。

3.上面讲到冯·诺依曼,众所周知他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奠基者,提出计算机的数制采用二进制,而三体人创造的第一代“计算机”就是采用二进制,但是!!!三体人的第一代“计算机”并不是用各种材料创建的,而是由三千万人排列而成的,他们左手举白旗代表二进制0(否),右手举黑旗代表二进制1(是),由此构成与门、或门、非门,再到复杂一点的加法器、寄存器、堆栈等等。当最高统治者喊到:“计算机启动!系统自检!”下面一排排旗手用旗语发出指令,无数面的旗子构成的进度条在延伸,标示自检进度,自检完成后便开始用于计算……

4.智子:大家都知道,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的核心部分是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三体人就是从原子核里取出一个质子,然后把这个质子改造成一台超级智能计算机,改造出来后的玩意儿就叫作智子。质子是如此之小,而三体人科技着实发达,它们将质子维度展开成二维,展开后质子能占据三分之一的天空(三体星球的天空),再向二维质子平面蚀刻集成电路,完成后的智子将维度收缩至十一维,便能在地球上无孔不入,监视地球人的一举一动了。

5.史强:出场形象是五大三粗,一脸横肉,浑身烟味,粗声大嗓,典型的中年油腻男,搁谁谁反感,但他却是《三体》第一、二部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慢慢读下去你就会发现,油腻只是他的表象,牛逼才是他的本质。《三体》第一部中,作战中心研究三体世界的信息时,作战中心所有人的视网膜都显现出了五个字(字是智子弄出来的)——你们是虫子!(之前三体人把地球科学家称之为虫子科学家。)就在所有认为三体人不可战胜时,大史(史强)带着汪淼和丁仪参观闹蝗灾的麦田,告诉他们:人类用尽办法消灭虫子,引进天敌,使用毒剂,毁掉虫卵,基因改造,火烧水淹等等之类,然而虫子并未灭绝。把人类看做虫子的三体人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虫子从来就没有被真正战胜过。令这两位科学家振聋发聩。以及大史在《三体》第二部中的表现,平淡无奇却又波澜壮阔,他简直就是地球的无名守护神。

6.宇宙社会学的两条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需要;第二,文明不断扩张和增长,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还有两个重要概念:猜疑链和技术爆炸。其中这两个重要概念挺有趣的。猜疑链就是文明与文明之间,你不知道我是善是恶,我不知道你是善是恶,你不知道我是怎么想你的,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我怎么想你的,就是你猜我猜你猜我猜不猜的意思,逻辑一直向前延伸,没完没了。而说到技术爆炸,就要先谈一下地球与三体两个文明的科技发展,三体文明的科学和技术的进步都是匀速甚至减速的,而地球文明中的人类从狩猎时代到农业时代用了十几万年,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用了几千年,而从工业时代到原子时代,只用了二百年,之后仅用了几十年,就进入了信息时代。地球文明的科技发展就是技术爆炸的体现,所以三体人才会派智子前往地球,锁死地球的科技发展。

7.水滴:水滴是三体部队派往地球的探测器,体积与卡车大小差不多,因形状酷似一滴水而得名。当第一颗水滴到达太阳系时,人类出动所有恒星级战舰进行拦截(两千多艘,其中不少是百万吨级的,目的是装逼)。结果是,水滴瞬间加速到超过第三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是16.7km/s),在一分多钟的时间里贯穿了一百艘战舰,那场面就跟《复联4》中惊奇队长贯穿灭霸的宇宙战舰一样(如图二)。然后水滴又开始进行

骚操作,做出了那个人类宇航动力学无法解释的锐角转向(大幅度转弯不带减速),继续做贯穿运动,直至人类战舰全军覆没。水滴的锐角转向又和惊奇队长的飞行模式(图三)如出一辙(估计复联4导演也看了《三体》,将惊队打造成“水滴”一般的存在)。

8.黑暗森林法则:地球人类向往光明,而宇宙却是通行黑暗森林法则;人类认为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而宇宙中传来的回复却是: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关?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然而有一个叫人类的傻孩子却在这片黑暗森林中点燃了一把篝火,并大声呼喊:“我在这儿!我在这儿!有人听到了吗?”有一天,猎人的子弹呼啸而过,小孩子终于发现了危险,迅速将篝火扑灭,不留一丁点火星,躲在黑暗的角落瑟瑟发抖。此时,猎人正往这边赶来……

9.云天明:癌症晚期后,家庭拮据的云天明决定安乐死,却意外收到大学同学三百万元的感谢金,但是钱已经救不了他自己的命,他心里一直想着自己的女神——程心。仰望星空后,他决定用这三百万买一颗星星(一颗离地球286光年的恒星)送给自己的女神(浪漫啊)。安乐死之前,程心及时前来拦住了他,程心需要他的大脑,原来航天局需要一颗大脑发送到太空,让三体人截获,作为间谍打入三体人内部。云天明看着自己心爱的女神,同意了。到后来,成功打入三体人内部的云天明又送给程心一个小宇宙(三体人制作的宇宙空间,在里面可以躲过坍缩)。送完星星送宇宙,可以说云天明绝对是宇宙中最浪漫的男人了,这也反映出作者刘慈欣非常浪漫呀!

10.二向箔:歌者文明随手向着弹星者(地球)方向掷了一片二向箔,人类科学家称这玩意儿为小纸条,的确像一张小纸条,这纸条朝太阳系飘去,噩梦开始了!整个太阳系随着二向箔的延伸进行二维化,当程心和艾AA在星际飞船上看到太阳系绝大部分已经二维化的画面时惊呆了!这画面和梵高的《星空》(图四)几乎一模一样。程心想,梵高

是怎么画出来的?难道精神奔溃的梵高真的用分裂的意识看到了五个多世纪后时空?或者反过来,他早就看到了未来,这最后审判日的景象才是他精神奔溃和自杀的原因?!最后,整个太阳系只有程心和艾AA乘坐光速飞船逃脱了被二维化的命运。

⑹ 三体世界真的存在,距地23光年处,出现什么巨型世界

出现了一个巨型三星天体:三星系统半人马座α星 。有刘慈欣撰写的著名科幻小说《三体》,一经发售就引发了国内外的科幻爱好者热议。刘慈欣在小说中构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三体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我们所熟知的一切物理学定律都不再存在,生存成了文明的延续第一要义。回到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三体世界”真的存在吗?曾经有科学家断言,宇宙中不会有这样的天体。但是目前的发现,似乎推翻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的三星系统半人马座α星,就是现实宇宙的三体世界。

热点内容
老板免费阅读小说 发布:2025-01-21 03:57:29 浏览:881
奇幻玄幻完结小说 发布:2025-01-21 03:57:27 浏览:672
退役军人的小说完结小说 发布:2025-01-21 03:12:49 浏览:293
科幻小说失乐园 发布:2025-01-21 02:43:50 浏览:751
侵占小说无防盗免费阅读全文 发布:2025-01-21 02:39:18 浏览:308
推荐京味儿浓厚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1-21 01:45:15 浏览:498
2019宫斗宅斗小说推荐 发布:2025-01-21 01:39:41 浏览:428
控制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1-21 01:16:30 浏览:351
古代小说不要宫廷 发布:2025-01-21 01:15:41 浏览:406
小说今夜或不在免费 发布:2025-01-21 00:39:39 浏览: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