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科幻小说蛋分析

科幻小说蛋分析

发布时间: 2022-12-13 11:16:12

Ⅰ 如何写好科幻小说文体

高考 作文 文体选择的自由,给考生创设了自由创作的空间。可是部分考生对“文体不限”理解不够准确,无法完全领悟“明确文体”的要求。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如何写好科幻小说文体,希望大家喜欢!

如何写好科幻小说文体

考生必须清楚文体,是文本的体制,是从写作实践和 文章 现象中 总结 归纳出来的一定的形式规范,反映了文本从形式到内容的整体特点。内容和形式密切相关,并且相互影响,某种内容必然要依靠某种特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高考作文题常常会出现“文体不限”,实则不是不注重文体特点,而是考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每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都会把是否“符合文体要求”作为评判作文优劣的重要标尺。“符合文体要求”,首先是指符合题目规定文体的要求,其次是指符合学生自己选定文体的要求。

高考作文常见文体记叙、议论的表达方式不同,表现出来的文体特征是迥然不同的。总体说来, 记叙文 以记叙的表达方式为主, 议论文 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都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但总得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切莫非驴非马,非牛非鹿,不伦不类。竞赛有竞赛的规则,作文也有作文的规范。我们在写作前就应该做好写作前的定位,树立明确清晰的文体规范意识,即对文章体裁的一种敏锐的感觉,一种具体的印象。然后在动笔写作时,不断强化文体特征,时常问问自己:我选的是什么文体?

钊一对这种情况,只有规 范文 体意识,明确文体特征,让学生理解文体概念,夯实写作功底,才能推动新时代高考作文的蓬勃发展。连续我们利用冠华作文搜狐自媒体平台发表了《抗疫停课不停学备战高考作文:专家告诉你如何写好 倡议书 文体》、《抗疫停课不停学备战高考作文:专家告诉你如何写好书信文体》、《抗疫停课不停学备战高考作文:专家告诉你如何写好 演讲稿 文体》、《抗疫停课不停学备战高考作文:专家告诉你如何写好小说文体》、《抗疫停课不停学备战高考作文:专家告诉你如何写好 日记 文体》、《抗疫停课不停学备战高考作文:专家告诉你如何写好寓言文体》、《抗疫停课不停学备战高考作文:专家告诉你如何写好 散文 文体》、《抗疫停课不停学备战高考作文:专家告诉你如何写好童话文体》用范文谈了近年来高考作文出现的且明确规定的新文体样式倡议书、书信、演讲稿、小说、日记、寓言、散文、童话文体。今天谈谈科幻小说文体,让专家告诉你如何写好创新文体——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以小说形式来描述奇特的科学幻想,具有“科学”“幻想”“小说”三个因素,即它描述的是幻想,而不是现实;这幻想是科学的,而不是胡思乱想;它通过小说来表现,具有小说的特点。

1、掌握一定的 硬件知识 ,提出的科学幻想基于事实理论

目前很多人都在写科幻小说,但是都偏向于玄幻,虽然部分很有 想象力 ,但是都不是基于事实理论的,这样的作品不会被真正的科幻迷赏识。也许写科幻是需要想象力的,但不能总是在天马行空,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2、想写好科幻小说的首要秘诀,也是最大的秘诀就是内容。缺乏想象力或者泛滥的内容不会受到读者的喜爱。同样,只有一条主线的科幻小说也乏善可陈。如果你要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样的小说比较好写),也一定要打好框架,千万不能有逻辑漏洞。

3、好的科幻作品往往可以延续很多部。有的作者前期写作写的很随意,随着作品的卖座他肯定会再写第二部第三部,然而读者很容易就发现错误了,比如年代对不上,或者某件大事没有做铺垫就直接出现在后续作品里,会让人有倒胃的感觉。

4、绝大多数科幻小说都有这样的问题:介绍太复杂太枯燥,让人看不上去。而介绍不啰嗦的,作品推进速度比较快的,又给人过于猎奇的感觉,好像在读玄幻小说。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折旧需要作者的文字功底,能不能把巨大的信息量塞进简短的文字介绍里。

5、注意了基调,科学理论知识,逻辑性,接着要注意人物形象是否饱满。我读过一些科幻作品,感觉内容是非常精彩的,但是描述人物形象的时候却说不出来。感觉作品里的人物好像一个个草把人,被贴上科学家,外星人等标签而已。

6、注意作品所蕴含的 教育 意义

写一篇科幻小说,要想到为什么要去写它。也许是为了表现科学进步造成的环境问题有多严重,也许是为了表现人性的丑恶,无论哪种你都要有个中心思想,如果为了写小说而去写小说,那么你能表现给读者的,最多是个 故事 ,一个看过之后就忘记的故事。

从写作角度看,科幻小说是幻想的产物,所描述的故事是现实生活不可能或目前还不可能发生的,但情节内容必须要有科学依据,在科学原理上要站得住脚,写作过程要遵循科学的逻辑,不使情节流入虚无缥缈的空想;失去了科学,就不成其为“科幻”。

科幻小说所描写的故事尽管不是事实,但必须有科学依据。科幻小说的先驱儒勒·凡尔纳的长篇小说《从地球到月球》,描写主人公乘炮弹到月亮上去,在当时这自然不是事实,但作品中复杂的数学计算,在理论上证明飞到月球上去是可能的。可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被“科学”缚住手脚,去过多考虑现实性问题,科幻小说的写作应着力于大胆的幻想和离奇的情节,敢于预言未来,没有这些就没有科幻的魅力。科幻的一条基本定律是这样说的,“如果一位年高德劭的杰出科学家说,某件事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正确的;但如果他说,某件事是不可能的,那他也许是非常错误的。”

只有把幻想和现实、科学和文艺结合起来,科幻小说才会绽放出神奇的魅力,才会给读者带来遐想、启示和力量。

模板范文

科幻小说模板范文:绿色生活

一首旋律优美的华尔兹曲响起,我从睡眠中醒来,双手举起,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音乐声停止,窗帘自动向两边缩去,阳光透过灰蒙蒙的天洒进房间,又将是新的绿色的一天。

今天是非工作日,以太阳能和氢气燃料为动力的绿色家庭管理机器人开始了清洁工作。

我得闲到阳台上观赏那盆绿色的吊兰,吊兰被装在一个透明的空气净化器中,玻璃外壳上有世界环保组织的植物认证,这可是我花大价钱弄到的,可不像市面上卖的那些高仿真植被触感的塑料植物,这盆吊兰是真正有生命的绿色植物,现在可难得一见了。

“尊敬的T先生,早餐已经准备好了。”温柔的女声提示响起,我的环保早餐以低碳排放的方式烹饪好了,无明火加热,不会增加碳排量。

一碗葱花荷包蛋,一杯合成蛋白奶。我不停翻动着鸡蛋,寻找着可怜的绿色葱花,嗯,找到了两小片,我小心拈起,放人嘴中,一股清香弥漫在口中,我满足地闭上眼享受着,不由得意地想着:只有我这样的高收入人群才能吃得起美味的绿色葱花了。

吃完早饭,我准备去健身房了,乘坐高速观光电梯下了127层到达地面,我的坐驾--太阳能与电能混合动力环保车已自动驶出,大开车门恭候着我了。钻进车,将目标设定在1000米远的健身房,程序自动生成了最节约能量的路线,低碳地驶入了健身房。下了车,我被请进了一个小房间,身上被贴满了电极,现在的锻炼不再像以前那样挥汗如雨了,只要以微电源刺激肌肉,就可以防止肌肉退化,既方便又快捷,还可以减少人的二氧化碳的呼出量,真是绿色环保极了!

锻炼完了,我开车回了家,中午不想吃合成蛋白食物了,就输了一瓶营养液了事,然后打开电脑关心一下世界大事,当日新闻的首页,一株绿色的植物出现在雪山顶上,专家称:雪山上虽然氧气稀薄,但空气质量较城市要好许多,特别适合植物生长,准备在雪山顶大量 种植 培育绿色植物。我不禁拍手叫好,真是太环保了!有这样的绿色理念,何愁绿色活呢?

过去的人们一定想不到,我们过着如此幸福的绿色生活吧!

后记:“绿色生活”不是一句空洞的 口号 ,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不要让上文的描述真正出现在我们的将来!

范文的运用评析

文章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未来的“绿色生活”:科技高度发达,能源都是绿色能源,甚至连做饭都是无明火加热,锻炼都是电极刺激法,种.种做法都体现出绿色环保的理念。然而在这令人惊叹的高科技中,真正的绿色植物却是难得一见,天价的吊兰,高收入人群才能享受的葱花。如此巨大的反差,不由发人深省:在奔向高科技的路上,请不要忽视我们习以为常的绿色环境,否则我们将走入文章中描写的荒诞境地--种.种的高科技只是为了保护普通绿色。文章看似离奇,却富含哲理。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朴实,想象奇特。开头简明扼要“又将是新的绿色的一天”,引出文章的内容,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接着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T先生一天的生活的描述点出内容,虽然这些内容都是想象的,但都合情合理。结尾“我们过着如此幸福的绿色生活”恰到好处地点明主旨。

Ⅱ 科幻小说 300字帮忙写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只小鸟,想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那时,世界到处森林密集,草木丛生,就这样它无忧无虑地度过了几百年可幸福不总是长久,有一天,灾难突如其来地降临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从此,它们安宁的生活被打乱。

那天,气温升到40度,烈日炎炎。动物们担心着森林火灾的发生,便做好了及时的预防工作。幸的是,北京人将火种遗忘在一棵枯树下,大火便张开它的大嘴,吞噬着大片大片的森林。虽然已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但火灾的突击比它们想象得要快得多。
动物们顿时乱作一团,惊惶失措地跑着,但有些动物还是难免要遭到厄运,就象龟。当那只小鸟,不,应该说是大鸟,它闻讯赶到,见此状况义无反顾地扑向了大火,终于,火被扑灭了。但大鸟却伤痕累累。为报答大鸟的救命之恩,动物们用一些草来治疗大鸟的病,可能是大鸟大命吧,在动物们精心地照顾下,大鸟恢复了健康。
于是大鸟便向朋友们告别,它只说了一句话“大自然赐予给我生命,我就要以自己的性命来保卫家园。”说完,便张开它那奇大无比的翅膀飞向天空。
就这样,时间一点一点流逝着,只要哪里有困难,那里就会出现大鸟的身影。过了几千年后,许多动物在缓缓流逝的岁月中,因自然环境改变而灭绝了,还有的濒临灭绝。
那一天,是一个令人沉痛的日子,因为这是恐龙死后一百年的纪念日,虽然恐龙在世时独霸天下,但动物们却十分怀念因恐龙而生机勃勃的以前世界。而现在世界出奇的静,再也听不到那熟悉的震耳欲聋的声音。
许多动物都不远千里地赶来,当然连大鸟也不例外,为的就是怀念恐龙,每一个动物都为这个世界创造的奇迹而最终却又以灭亡的结果而感到无比的悲哀。
大家都沉默着……最后又一个一个陆续离开。时间过得很无情,在大鸟的脸上刻下无数的痕迹,终于有一天,大鸟再也飞不起来了,顶多能飞五、六米,无疑它的羽毛退化了,它变成了一只美丽的母鸡。它一直不敢相信,直到它生了两个蛋时。最后它与一只很大的公鸡结成了好朋友,当它去世那天,它郑重其事地把两个蛋托付给公鸡,最后它永别了这个世界。

Ⅲ 科学幻想小说(科幻小说)!!!500字或五百字以上!今天还要打印!快!跪求!!!!!!!!

《微观尽头》
今天夜里, 人类将试图击破夸克。
这个壮举将在位于罗布泊的东方核子中心完成。 核子中心看上去只是沙漠中一群优雅的白色建筑, 巨大的加速器建在沙漠地下深处的遂道中, 加速器的周长有150公里。 在附近专门建了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厂为加速器供电, 但要完成今天的试验还远远不够, 只能从西北电网临时调来电力。 今天, 加速器将把粒子加速到10的20次方吉电子伏特, 这是宇宙大爆炸开始时的能量, 是万物创生时的能量, 在这难以想象的能量下, 目前已知的物质最小单位夸克将被撞碎, 人类将窥见物质世界最深层的秘密。
核子中心的控制大厅中人不多, 其中有目前世界上最杰出的两位理论物理学家, 他们代表着目前对物质深层结构研究的两个不同的学派。 其中之一是美国人赫尔曼。 琼斯, 他认为夸克是物质的最小单位, 不可能被击破; 另一位是中国人丁仪, 他的理论认为物质无限可分。 控制大厅中还有负责加速器运行的总工程师, 以及为数不多的几名记者。 其他众多的工作人员都在地下深处的几十间分控室内, 控制大厅只能看到综合后的数据。 这里最让人惊奇的人物是一们叫迪夏提的哈萨克族牧羊老人, 他的村庄就在核子中心加速器的圆周内, 在昨天的野餐中, 物理学家们吃了他的烤全羊, 并坚持把他请来。 他们认为这个物理学的伟大时刻, 也是全人类的伟大时刻, 所以应该有一个最不懂物理学的人到场。
加速器已经启动, 大显示屏上的能量曲线象刚苏醒的蚯蚓一样懒洋洋地爬着, 向标志着临界能量的红线升去, 那就是击碎夸克所需的能量。
"电视为什么不转播?" 丁仪指着大厅一角的一台电视机问, 电视中正转播着一场人山人海的足球赛。 这位物理学家从北京到这儿一直身着一件蓝工作服,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勤杂工。
"丁博士, 我们并非世界中心, 试验结果出来后, 能出一条三十秒的小新闻就不错了。" 总工程师说。
"麻木, 难以置信的麻木。" 丁仪摇摇头说。
"但这是生存之必须。" 琼斯说, 他一副颓废派打扮, 头发老长, 还不时从衣袋中掏出一个银制酒瓶喝一口。 "我很不幸地不麻木, 所以难以生存下去。"他说着掏出了一张纸, 在空中晃着, "先生们, 这是我的遗书。"
语惊四座, 记者们立刻围着了琼斯。
"这个试验结束后, 物质世界将不再有什么可以探索的秘密。 物理学将在一个小时内完结! 我是来迎接自己世界的未日, 我的物理学啊, 你这个冷酷的情人, 你已穷尽之后我如活得下去!"
丁仪不以为然地说: "这话在牛顿时代和爱因斯坦时代都有人说过, 比如上世纪的马克斯。玻恩和史蒂芬。霍金, 但物理学并没有结束, 将来也不会结束。您很快就会看到, 夸克将被击破, 我们在通向无的阶梯上又踏上一节。 我是来迎接自己世界的早晨!"
"您这是抄袭毛泽东的理论, 丁博士, 他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了。" 琼斯反唇相讥。
"你们过分沉缅于自己的思想了。 "总工程师插进来说, "通过阳光同一时刻在埃及和希腊的干井中不同的投影, 可以推测出地球是圆的, 甚至由此可以计算出它的直径, 但只有麦哲伦的旅行才是真正激动人心的。 你们这些理论物理学家以前只是呆在井里, 今天我们才要在微观世界做真正的环球航行!"
大屏幕上, 能量曲线接近了那条红线。 外面的世界似乎觉察到了这沙漠深处涌动的巨大能量, 一群鸟儿从红柳丛中惊飞, 在夜空中久久盘旋, 远方传来阵阵狼叫......终于, 能量曲线越过了红线, 加速器中的粒子已获得了撞击夸克所需的能量,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所获得的最高能量的粒子。 控制计算机立刻把这些超能粒子引出了加速器周长150 公路的环道, 进入一条支线, 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靶标飞去。 在这极限能量的轰击下, 靶标立刻迸发出一场粒子辐射的暴雨。 无数个传感器睁大眼睛盯着这场暴雨, 它们能在一瞬间分辩出暴雨中几个颜色稍有不同的雨滴, 正是从这几个雨滴的组合中, 超级计算机将判断出是否发生了撞击夸克的事件, 并进一步判断夸克是否被撞碎。
超能粒在源源不断地产生, 加速器中的撞击在持续, 人们在紧张地等待着。
超能粒子击中夸克的几率是很小的, 他们不知道要等多长时间。
"哦, 来自远方的朋友们, " 迪夏提老人打破沉默, "十多年前, 这些东西 ?开始修建时我就在这里。 那时工地上有上万人, 钢铁和水泥堆得象山一样高,还有几百个象大楼一样高的线圈, 他们告诉我那是电磁铁......我不明白, 这样多的钱和物, 这样多的人力, 能灌溉多少沙漠, 使那里长满萄葡和哈密瓜,可你们干的事情, 谁都不明白。"
"迪夏提大爷, 我们在寻求物质世界最深的秘密, 这比什么都重要!" 丁仪说。
"我没有读过多少书, 但我知道, 你们这些世界上最有学问的人, 在找世界上最小的沙粒。"
哈萨克老牧人对粒子物理出色的定义使在场所有的人都兴奋起来。
"妙极了! " 琼斯在得到翻译后叫起来, "他认为, " 他指指丁仪, "沙粒要多小就有多小; 而我认为, 存在最小的沙粒, 这粒沙子不能再小了, 用最强有力的锤都不可能砸碎它。 尊敬的迪夏提大爷, 您认为我们谁对呢?"
迪夏提在听完翻译后摇了摇头, "我不知道, 你们也不可能知道, 世界万物究竟是怎么回事, 凡人哪能搞清呢?"
"这么说, 您是一位不可知论者?" 丁仪问。
老牧人饱经风霜的双眼沉浸在梦幻和回忆中, "世界真让人想不出啊! 从小,我就赶着羊群在无边的戈壁沙漠中寻找青草。 多少个夜晚, 我和羊群躺在野外,看着满天的星星。 那些星星密密麻麻的啊, 晶亮晶亮的啊, 象姑娘黑发中的宝石; 夜不深时, 身下的戈壁还是热的, 轻风一阵阵的, 象它的呼吸......这时世界是活的, 就象一个熟睡的大娃娃。 这时不用耳朵, 而用心听, 你就能听到一个声音, 那声音充满天地之间, 那是真主的声音, 只有他才知道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时, 蜂鸣器剌耳地响了, 这是发生夸克撞击事件的信号, 人们都转向大屏幕, 物理学的最后审判日到了, 人类争论了三千年的问题马上就会有答案。超级计算机的分析数据如洪水般在屏幕上涌出, 两位理论物理学家马上发现事情不对, 他们困惑地摇摇头。
结果并没有显示夸克被撞碎, 但也没有显示它保持完整, 试验数据完全不可理解。
突然, 有人惊叫了一声, 那是夏迪提, 这里只有他对大屏幕上撞击夸克的数据不感兴趣, 仍站在窗边。 "天啊, 外面怎么了, 你们快过来看啊!"
"夏迪提大爷, 请别打扰我们!" 总工程师不耐烦地说, 但夏迪提的另一句话使所有人都转过身来。
"天......天怎么了!!"
一片白光透进窗来, 大厅中的人们向外看去, 他们不相信自已的眼睛: 整个夜空变成了乳白色! 人们冲出了大厅, 外面, 在广阔的戈壁之上, 乳白色的苍穹发着柔和的白光, 象一片牛奶海洋, 地球仿佛处于一个巨大的白色蛋壳的中心! 当人们的双眼适应了这些时, 他们发现乳白色的天空中有一群群的小黑点, 仔细观察了那些黑点的位置后, 他们真要发疯了。
"真主啊, 那些黑点......是星星!!" 夏迪提喊出了每个人都看到但又不敢相信的结论。
他们在看着宇宙的负片。
震惊之中, 有人从窗外注意到了大厅中的那台正在转播球赛的电视机, 屏幕上的情形证明了他们不是在做梦: 千里之外的体育场也笼罩在一片白光中,看台上的几万人都惊恐地仰望着天空......
"这事什么时候发生的?" 首先镇静下来的总工程师问。
"刚才里面那个鸣声响起来的时候。" 夏迪提说。
人们沉默了, 他们把目光都集中到琼斯和丁仪身上, 希望这两位自爱因斯坦以来最杰出的物理学家, 能对眼前这恶梦般的现实做出那怕一点点的解释。两位物理学家已不看天空了, 他们在低头沉思着。 丁仪首先抬起头来仰望着乳白色的宇宙, 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我们早该想到的。"
琼斯也抬起头来, 望着丁仪: "是的, 这就是超统一理论方程中那个变量的含义!"
"你们在说什么?!" 总工程师喊到。
"工程师, 我们的环球航行成功了!" 丁仪笑着说。 ? "你是说, 我们的试验导致了这一切?!"
"事实正是!" 琼斯说, 同时掏出了那个银酒瓶, "现在麦哲伦知道了, 地球是圆的。"
"圆......的?!" 其他的人都困惑地看着两位物理学家。
"地球是圆的, 从其表面任一点一直向前走, 就会回到原点。 现在我们知道了宇宙的时空形状, 很类似, 我们一直向微观的深层走, 当走到微观尽头时,就回到了整个宏观。 加速器刚才击穿了物质最小的结构, 于是其力量作用到最大的结构上, 把整个宇宙反转了。 " 琼斯解释说。
丁仪说: "琼斯博士, 您可以活下去了, 物理学没有完结, 才刚刚开始, 就象人类知道地球形状后, 地理学刚刚开始一样。 我们都错了, 要说最接近事实的论述, 是夏迪斯大爷刚才做出的, 我虽不相信真主, 但宇宙之深奥之神奇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我想起来了, 上世纪, 英国人阿瑟。克拉克在科幻小说中提出过宇宙负片的概念, 但谁会想到它成为现实呢? "
"可现在怎么办?" 总工程师问。
"现在很好, 我很乐意生活在负片宇宙中, 它和反转前的同样美, 不是吗?"
琼斯喝干了瓶中的酒, 微醉着伸开双臂拥抱整个新宇宙。
"可你们看......" 总工程师从窗口指了指大厅里的电视, 体育场里惊恐的骚动在加剧, 一种集体的歇斯底里在人海中漫延开来。 从这个画面上可以想象,整个人类世界正陷入混乱之中。
"继续轰击靶标。 " 丁仪对总工程师说。 在第一次夸克撞击事件发生后, 为了分析结果, 控制计算机已中止了超能粒子对靶标的轰击。
"你疯了?!鬼知道第二次夸克撞击事件会产生什么效应? 也许会造成宇宙坍缩或大爆炸!"
"不会的! 前面的现象已证明了超统一方程的正确, 我们知道下一次撞击会发生什么。" 琼斯说。
加速器中的超能粒子再次被引向靶标, 人们期待着粒子的暴雨中那几滴不同颜色雨点的出现。
1 分钟, 2 分钟......10分钟......
各种曲线和数据在大屏幕上懒洋洋在滚动着, 什么都没发生。
电视屏幕上, 体育场中的人海已失去了控制, 在乳白色的天空下, 人们无目标地乱撞, 互相践踏......图象抖动了一下, 电视信号中断了, 屏幕上只有一片荒漠一样的雪花。 宇宙的突变超出了人类所有的知识和想象, 超出了他们的精神承受力, 世界处于疯狂的边缘。蜂鸣器第二次响了, 夸克第二次被击中。
没有任何预兆, 比眨眼的速度更快, 宇宙再次被反转, 漆黑的夜空, 晶莹的星群, 人类的宇宙又回来了。
"天啊, 你们在干真主的事!" 迪夏提大爷说。 核子中心的人们这时都聚集在外面的戈壁滩上, 聚集在醉人的星空下。
"是的, 对物质本原的不懈探索使我们拥有了上帝的力量, 这真是做梦都想不到的。 " 琼斯说。
"但我们仍是人, 谁知道以后还会发生什么呢?" 丁仪说。
夜空中, 群星灿烂, 那听不见的乐曲充满整个宇宙。
"真主啊......" 迪夏提大爷对着星空伏下身来。

Ⅳ 写科幻小说,需要了解或者通晓哪些方面的知识

当然要注重文章里面所描写的技术内容,这就十分需要作者自身的理工科的功底,要使写的内容在基本的尺度上自圆其说,注重描写的技术细节,让人感觉这就是现实中或者是在某个空间应该存在的。

Ⅳ 科幻网文其实根本就不是科幻

半年前,国内一本著名的科幻小说获得了世界科幻最高的雨果奖,这也是国人首次获得了次此殊荣,甚至连近期因在两会上调侃董明珠而走红的小米公司董事长雷军,都曾赞叹过这部小说,很多创业者也纷纷将其看做创业的经典,尤其是其提出的“黑暗森林理论”,十分适合创业者和BAT三巨头之间的关系理论,这本小说就是科幻著作《三体》。

而在15年的时候 ,三体就已被游族正式购进版权拍摄电影,许多人纷纷感叹16年将会是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中国科幻终于在世界有了一席之地了。不过,也有不少网友担心拍摄电影会把这部科幻神作“三体毁了”。

其次,科幻本身的内涵,是在进行科学的幻想同时,给人一种对科学未来的展望,或者哲学、伦理或社会学的遐想,本身能起到非常大的教育作用,甚至激发了国民科学素养。如《海底两万里》当中的不少情节现已成真。但是,当网文科幻发展起来的时候,很多人就发现,这个流派根本没有多少科幻的内涵?,甚至完全不带有科幻的精髓。不少网文科幻如《吞噬星空》、《无限恐怖》甚至引申出来的无限流流派等,内容根本就是“网络游戏”的小说,甚至从商业发展角度来看这种类小说就是为了制作游戏而写的。它无法起到真正能带给人“未知科学探索”的一种新奇体验。

科学基础十分薄弱,而且完全不能起到对科学未知探索的那种感受,而只是网络游戏的变体。综合这些因素,不少科学圈和科幻圈的人士将科幻分为“网文”和“正统”两个不同的流派,甚至有更多的人直接认为:网文科幻根本就不能算科幻,而只能算伪科幻或玄幻、奇幻一类。那么,科幻网文到底是不是科幻呢?倘若从我们刚刚分析的角度来看,的确不能把刚刚所指的那类网文科幻算作真的科幻,因为它根本不包含科幻所具有的各种因素,只具有一些科幻的内容。

真的存在所谓正统和不正统的科幻吗?

从严格意义上讲,科幻根本没有什么正统不正统。甚至有不少科幻作家曾表示过,科学幻想文学,连软硬都不应该去区分,如果一部小说不能达到科幻的基本构成要素,那就应该直接归类到其他如玄幻和奇幻,甚至是魔幻等小说当中去。正统科幻只是在幻想文学长期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小插曲罢了。

其实,现在我们所拍摄的科幻电影,看的小说一类,只要拥有一定的观看群,就会自然而然的被网友挑刺。例如,国际知名的科幻电影《星际穿越》就有网友将其挑刺,认为某些细节“不科学”。而孔二狗在一个节目上对拍摄《三体》电影的表示也是要请专家过来指导拍摄,不能出现很随意的细节伪科学情况。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讲,真正的科幻,通常是要经得起质疑的。

其次,科幻文学本身和其他的奇幻文学、魔幻没有两样,都是一种文学体裁,多者之间是完全平等的。不能因为某部小说被挂上了“伪科幻”旗号就被大批特批。因而,我们对待科幻文学的时候,其实不要考虑什么正统不正统,因为科学永远不会被伪科学打倒。


作者:李智,作者系尾猿会网专栏作家,本文转自尾猿会网,允许转载但要写清来源和作者,同时严禁任何人未经授权改编。

Ⅵ 谈谈你对西方通俗小说(或科幻小说)的认识。 (1600字左右)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武侠、言情等通俗小说在中国大陆受到了抑制和歧视,这无疑是很不合理的。令人高兴的是,随着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通俗小说也越来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在最近几年里,另一个让人担心的极端又出现了。有些学者不仅高度尊重通俗小说,而且还极力地模糊通俗小说概念,否认“通俗小说”与“高雅小说”之间的价值差异。为避免讨论过于空泛,笔者在阐述个人见解的同时,兼对孔庆东博士的《通俗小说的概念误区》(以下简称《误区》[1])进行学术批评,与孔庆东博士商讨。
一 通俗小说的定义
尽管给词或概念下定义是一件难以讨好的事,但许许多多的人还是在做,这一点从各种各样的辞书的不断问世就可以得到证实。的确,有些时候不知道一个词或概念的定义,并不妨碍我们把握具体的事物或与之相处;况且,由于“定义只能揭示事物某些方面的规定性,而事物本身是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2](P353),所以,要全面地把握事物也不能光靠定义。但是,常识还是告诉我们,事物或概念的定义,在多数的情况下仍有助于我们的认识和理解。具体而言,像“通俗小说’这样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语词,其定义是具有相当的重要性的。
那么,何谓通俗小说?按刘世德主编的《中国古代小说网络全书》的解释,通俗小说是“泛指适合于群众的水平和需要,并且容易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的小说”[3](P544)。如此释义是可靠的吗?结合一些辞典对“通俗”、“通俗文学”、“通俗文化”等所作的解释——如《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4](P1262)、《汉语大词典普及本》[5](P1273)、鲍克怡编著的《汉语同义词反义词对照词典》[6](P493)、王先霈和王又平主编的《文学批评术语词典》[7](P119)、《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8](P1276)、林骧华主编的《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辞典》[9](P335-336)、覃光广等主编的《文化学辞典》[10](P639),可知《中国古代小说网络全书》的释义还是比较可靠的。当然,这样的释义不是很严格,不过,由于“并不严格符合任何事物的概念仍然可以指称某种事物”[11](P338),所以,我们仍可以借此释义了解到“通俗小说’概念指的是什么。要言之,像这样的“通俗小说”定义是可取的。
本来,通俗小说概念既不难理解,也不是不好下定义,只要搞清楚什么是通俗,什么是小说,大致上就可以了。然而,《误区》一文的说法,却复杂得让人糊涂。《误区》写道:“我们不妨从探讨通俗小说不是什么开始,知道了不是什么之后,就算说不出概念,说不出定义,说不出‘能指’,也不妨碍我们抓住‘所指’,抓住‘本身’。仿佛警察叫错了罪犯的名字,但捉的确实是案件的真凶。这样,我们所描述的‘通俗小说’,就在‘什么不是通俗小说’中概了它的念,定了它的义了。”显然,《误区》思路是有问题的。
首先,违反了下定义不能用“否定定义”——“概念不意味着什么”——的要求[12](P192)。“通俗小说不是什么”并不能让人明白“通俗小说是什么”,它就像我们说“鸡蛋不是鸭蛋、不是鹅蛋、不是鸽子蛋、不是恐龙蛋”一样,未能让人知道鸡蛋究竟指的是什么。由于一连串“不是”之外还有许多“不是”的可能,所以,只要“不是”没有被穷尽,通过“不是”来定义“是”,就不可能有较明确的概念。由此可见,《误区》以绕道的方式来定义“通俗小说”,既没必要也不符合逻辑。
其次,违背了定义的语句应尽可能简明扼要的原则。《误区》用一连串的“什么不是通俗小说”来定义“通俗小说”,即使我们不说它在逻辑上存在着问题,至少也是犯了一个语言表述太过于啰嗦的毛病。
再次,背离了科学研究的规范。概念是构成判断的基本要素,而判断又是推理的前提。[13](P637-638)如果连“通俗小说”概念都不清楚,都只能给出“它不是什么”的定义,那怎么有可能进行关于“通俗小说”的种种判断、推理和论证?怎么有可能对涉及到“通俗小说”的一系列命题作认识上和价值上的判断?倘若只是为了“抓住‘所指’,抓住‘本身’”,那又何必走弯路去论证“什么不是‘所指’、不是‘本身’”?须知,对一些人而言,有时候仅凭直觉也能准确地抓住通俗小说“本身”,就像“警察”凭直觉抓住了“真凶”。
最后,需要予以特别指出的是,为了证明“否定定义”的合理性,《误区》极不恰当地奚落了学者们的论争。《误区》这样写道:“……人类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搞乱了语言和世界的关系……而可笑的是,大多数的辩论争吵是没有实际价值的,他们所争所吵的只是‘能指’,与‘所指’无关,只是语言,与世界无关……学者们尽管可以列出八百六十二种概念,但并不能使实际存在的通俗小说发生增减或质变……”难道真的这样?非也!第一,把定义上的不同意见看成“只是语言,与世界无关”,是属于常识性的错误[14](P476),这里无须多加讨论。第二,诚如当代美国分析哲学家约翰·塞尔所言:“在制度性实在中,语言不仅用来描述事实,而且说来有点奇怪,它还部分地建构事实。”[15](P109)《误区》断定学者们的“通俗小说概念”对“实际存在的通俗小说”没有影响,是不妥的。退一步说,即使承认《误区》所宣称的不假,那么,读者们凭什么来认定《误区》的言说与世界有关?又凭什么来相信《误区》的“辩论争吵”不会“是没有实际价值的”?显而易见,《误区》对于学者们的讥讽嘲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

二 通俗小说的认识判断
首先,通俗小说是严肃的吗?如果是针对某部某篇作品,就较容易回答,也容易得到多数人的认可,但是,要对作为一个种类的整体进行非此即彼的判断,则有以偏概全的危险。也许正是因为看准了这一点,《误区》才会断然地说:“通俗小说不是‘不严肃小说’……通俗不通俗,与严肃不严肃,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通俗小说可以是严肃小说,通俗小说家可以是严肃文学大师。”很明显,假如认识止于《误区》的看法,那么,我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是否严肃以及严肃程度问题上,通俗小说与非通俗小说是没有差异的。然而,即使凭有限的知识,我们也能发现,这样的结论并不那么可靠。
一部或一篇小说能否称得上严肃小说,自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不过,由于一个作家用多少精力去完成作品往往能够体现出该作家创作态度的严肃不严肃,所以,精力的投入是考察严肃小说与不严肃小说的一个重要尺度。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最后一页重写了39次,而《老人与海》则修改了200遍[16](P228);托尔斯泰的《复活》仅开头就修改了20次[17](P329),而《战争与和平》则改写了7遍[18](P237)。像这样的作家作品,将其划入严肃之列,肯定是错不了的。虽然这几个例子在非通俗小说领域仅仅是冰山一角,但它却很能说明问题。世界文学史告诉我们,在通俗小说家中,没有一个愿意像海明威那样认真严肃——花精力把作品修改200遍;也没有一个能像普鲁斯特和艾米莉·勃朗特一样——一生只写一部长篇并在文学园地里焕发着光辉的异彩。相反的情况却是,不可能有一个非通俗小说家会像当代英国通俗小说家芭芭拉·卡特兰那样轻易地生产作品:一生的著述多达六七百部以上。[19](P142-156)毫无疑问的是,对于同一个作家的同单位创作时间来说,作品的“质量”与“数量”通常成反比。普鲁斯特说得完全正确:“那种玩玩文学艺术的观念是什么也创造不出来的。”[20](P154)如果一个作家既认真严肃又追求数量,那么,这个作家就会由于生命能量的急剧消耗而过早地衰亡。譬如,作品总量并不算很多的查尔斯·狄更斯,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因为工作过度而在58岁时便离开了人世。[21](P93-96)再如,于生命最后的20年里写出了90多部长中短篇小说的巴尔扎克,也同样因单位时间内过多地消耗精力而在51岁那年走完人生之路。[22](P291-339)《误区》借一位法国朋友(不知姓名是什么)的口把巴尔扎克当作是“通俗小说家”来举例,并通过巴尔扎克的“严肃”证明“通俗小说家可以是严肃文学大师”。如此论证,未免牵强。读过巴尔扎克传记——如司蒂芬·支魏格的《巴尔扎克传》和安德烈·莫洛亚的《巴尔扎克传》的人都知道,巴尔扎克一方面出于认真严肃的态度而不断地修改已经写出来的小说,另一方面,又出于尽快付印和多写一些等原因而经常停止了对于小说的完善。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这样,巴尔扎克的小说世界才会深刻精当与肤浅粗糙并存;也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巴尔扎克有时被视为高雅小说家有时又被视为通俗小说家的情况。
由上述可知,机械地在通俗小说与不严肃小说之间划上等号是不恰当的,可是,那种不把通俗小说与非通俗小说的严肃性加以区别的做法,更是错误的。正确的看法应该是,尽管存在着极少数的通俗小说较为严肃,但是,就总体情况而言,通俗小说没有“非通俗小说”那么严肃、那么认真。我们千万不要以特殊来否定普遍,以个别去否定一般。
其次,通俗小说的艺术性高吗?要回答这样的一个问题,必须先搞清楚艺术性的高低指什么。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泰戈尔写道:“伟大文学的一个特点是前所未有的,或者具有独创性。”[23](P223)而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纪德更是进一步地指出:“对优秀的艺术家来说,问题不再是以昨日的艺术为支撑,尽量越过它,将界线往前推,而是改变艺术的方向本身,努力发明一种新方向。”[24](P361)因为艺术贵在创造,所以,小说艺术性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创造性的大小。倘若一个作家的小说为我们提供了前人所未曾提供的艺术经验,那么,这样的小说就应该被视为是艺术性高的小说——如司汤达的《红与黑》、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麦尔维尔的《白鲸》。当然,要求一个作家的作品提供前人所未曾提供的艺术经验,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不过,文学世界中那些最富于艺术性的小说,肯定是这样的一些极具创造性的小说,而这样的一种小说,即使不能说是全部至少也是绝大部分产生于“非通俗”的领域。
那么,创造性缺失的小说是否就一定没有艺术性?恐怕也不能这么说。只要小说还能娴熟地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去表达去描绘,那么,即使是缺乏独创性,也应该被视为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不过,无庸置疑的是,这样的艺术性是比蕴含独创性的艺术性低了一个档次的艺术性。整部文学史表明,那些处在艺术性顶端的通俗小说,除罕见的极个别之外,都是停留在这样的层面上:故事诱人、技巧丰富但毫无新意——换成意识流小说家伍尔芙的生动说法,那就是“给我们提供情节,提供喜剧、悲剧、爱情和乐趣,并且用一种可能性的气氛给所有这一切都抹上香油,使它如此无懈可击,如果他笔下的人物都活了转来,他们会发现自己的穿着打扮直到每一粒钮扣,都合乎当时流行的款式。”[25](P7)至于那些处在艺术性下端的通俗小说,除极其糟糕的这样一个特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数量庞大得非常惊人。的确,非通俗小说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艺术性并不怎么样甚至很差,但无论在程度上还是在数量上,都远远低于通俗小说。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整体的通俗小说,其艺术性比起非通俗小说来要低得多。这样的结论,不仅可以从不同文本的比较分析中获知,而且还能够通过探究其不同的创作动机来加以证明。就创作的主观努力而言,通俗小说是一些小说家为“适合于群众的水平和需要”而创作的小说;就接受的客观效果而言,通俗小说是那些“容易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的小说。在通常的情况下,假如小说不“适合于群众的水平和需要”,不“容易为群众所理解和接受”,那么,它就不能被称为“通俗小说”。由于寻求群众即绝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接受是通俗小说创作者的主要努力方向,所以,迁就、迎合群众趣味的创作行为,在通俗小说领域里是普遍的。进而言之,在通俗小说的创作者那里,不易理解的独特个性和意识超前的探索品格是没有地位的。然而,正像毛姆在讨论一系列的“巨匠与杰作”时所指出的,一些作家作品之所以“永享盛名”,是因为“拥有极为强有力、非常独特的个性”[26](P218)。既然独特性和以此为基础的探索性是包括作家在内的所有艺术家最为珍贵的品质,那么,通俗小说的创作者何以不具备这样的品质或轻视这样的品质?答案很明显,是“效益最大化”在起作用。由于受当下群众欢迎的小说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效益(尤其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在独特性、探索性与跟前接受的普遍性不可兼得的情况下,通俗小说的创作者就选择了后者。应该讲,通俗小说创作者的这种选择,属于人之常情,因为不顾或不大考虑“当下价值交换”的人毕竟是少数。也正因为如此,历史老人在考虑把“伟大”这顶帽子送给哪些人及其作品时才显得那么地慎重——譬如,不会随便地送给被金庸大力推举并称之为“伟大文学”的大仲马作品[27](P196)。
在谈到小说的目的时,《误区》认为“小说没有功利目的’是不可能的。客观地看,这样的认识虽嫌笼统但大体上还说得过去。然而,《误区》进一步说,“通俗小说通过刺激情感来赚钱,而那些小说不刺激情感不赚钱”,则失之偏颇了。从经济学角度讲,能不能赚钱,要看投入多少,又产出了多少。可是,就像萨特所写的:“作品的商品价值是武断地确定的。”[28](P127)作家写小说能否赢利实在难以判断。当然,只要不要求计算精确,我们还是可以作如下的推断的:从个体角度讲,如果作家写小说时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而拿到的钱又相对较多,就可以断定该小说的创作赚了钱;如果情况刚好相反,那就只能看作是不赚钱甚至是赔了钱。在论及文学“商业上的成功”时,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皮正确地指出:“作家的计划只是一种可能……文学作品的完美是最大的偶然性。”[29](P139)很容易想象,就连精明的文学出版商和书商都难以保证商业上的成功,更何况是那些做起生意来常常惨遭失败的小说家。翻开小说史,我们不难看到,像司汤达、爱伦·坡、麦尔维尔和卡夫卡等这样一些非通俗小说家,其创作“生意”都是与“赚钱”截然相反的“赔钱”。固然,那些投入多产出少的“赔钱”创作,并非毫无功利目的,不过,其功利目的主要不在于《误区》所说的“赚钱”,而在于其它的方面。是哪些方面呢?让我们来听听优秀的作家们是怎么说的——古巴的卡彭铁尔说:“虽然我的音乐底子比文学好,但我还是选择了文学……我继续坚信,在拉丁美洲,小说是一种需要。”[30](P49)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宣称:“写小说的乐趣就在于此——探索,发现,革新……如果哪一天我有了一个公式,我就完蛋了。”[31](P39)而法国的埃莱娜·西克苏则写道:“无论怎样,当写作出自心的深处时都是天堂,就连在地狱时也如此。写作总是意味着某种方式的获救。作家是一个富人……这是一种充满矛盾的富有,既是必需的又是危险的。因为‘富有’使我们失去了‘贫穷’的财富。”[32](P29)
综上所述,与非通俗小说创作者不同的是,通俗小说创作者往往正是由于追求当下效益(尤其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采取了弃难就易的非创造性原则的——从单个作品看,遵循的是“简单化”原则;从作品系列看,遵循的是“模式化”原则[33]。这也就是通俗小说在总体上为什么艺术性相对贫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后,应该指出来并加以讨论的是,《误区》的所谓“梦得够不够好”的问题。《误区》这样写道:“小说的艺术性都离不开这样一个标准,即‘梦得够不够好’……由于通俗小说做起梦来比较专心致志,往往更能引人入胜,‘非通俗小说’经常不能保持一份平常心,为了显示‘雅’,常处于半梦半醒之间,所以,‘非通俗小说’的作者和读者对待小说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别有用心’的,也即心在艺术之外……”尽管这里的表述很形象生动,但严格地说,却极不科学。第一,梦的情境有档次的高低之分——既有忧国忧民的梦,也有花前月下的梦,还有升官发财的梦,更有无遮无挡的性欲之梦。《误区》把通俗小说的“梦得够不够好”说成只是一个与“立场问题”无关的“技术问题”,岂不片面?第二,小说远非梦那么简单和短命。好梦往往无法追忆[34](P1065-1068),也可以被遗忘。但是,好小说却由于“不仅回答了现存的需要,也启发了人们的新的需要HC35](P88),所以,它不会也不该被遗忘。即使肯定好小说的世界就是“梦得够好”的世界,那也不能忘记,这样的世界的存留“必须以体现这些价值方面的完美性和技巧为前提”[36](P380)。虽然在《误区》中引以为证的昆德拉也谈到了“梦”之外还有“叙述”,可遗憾的是,《误区》对昆德拉的“叙述”问题却未作任何讨论。既然《误区》能够离开“理性控制”和“技术手段”来谈通俗小说的艺术性高就高在“做起梦来比较专心致志”;那么,读者就可以根据《误区》所提供的逻辑作如下的推理: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理性在个体受到环境影响时经常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37](P1409-1411),所以,这种人“做起梦来”也就比正常人“更加专心致志”,因而,其所写的小说的艺术性肯定是在通俗小说之上。如此逻辑,岂非荒谬?

三 通俗小说的价值判断
《误区》认为,通俗小说与非通俗小说的“区别不在形容词上,而在名词上,它们之间是类别的不同,而没有美学价值上的尊卑”。真的这样么?当然不是!尽管我们不能从小说的类别中直接得出它的价值高低的结论,但是,通过分析它“是什么和能做什么”[38](P273),我们仍能较为恰当地判断它的价值的高低。这个道理,如同鸡蛋和鹅蛋的区别一样:不仅在名词,而且还在于形容词——谁能否认鸡蛋的营养价值高于鹅蛋?
当然,通俗小说的“价值怎样”,这是一个比通俗小说“是什么”更难回答好的问题。其所以这样,是因为对前者的判断既不能脱离价值客体的特性,又不能不充分考虑到价值主体的情况。[39](P181-182)由于不同的价值主体的需要不尽相同,所以,同样的一个价值客体对于不同的价值主体而言,其意义并非完全是一样的。
首先,谈谈通俗小说对于个体的价值。由于个体的情况千差万别,所以通俗小说的价值如何也很难一概而论。从动机上说,无论是下层普通群众还是中上阶层人士,只要出于消遣娱乐心理的,通俗小说的价值往往不在非通俗小说之下。正因为这样,几个世纪以来通俗小说的“消费族群”才有一部分是属于“热切的上层阶级人士”[40](P152-153)。当然,如果进一步地分析,我们便会发现,下层普通群众之所以从通俗小说中获得较大的消遣娱乐,往往与其“不得不这样”有关——就像法国文学批评家蒂博代所说的:“报上的长篇连载或儿童小说是那些无力读其他东西的读者万不得已的读物。”[41](P156)至于上中层阶级人士的情况,则有些不一样。由于较高的文化水平使得他们具有接受不同种类小说的能力;所以,这些人的娱乐消遣,既可以在通俗小说中获得,也可以从非通俗小说中得来。可见,消遣娱乐的动机是在通俗小说中还是在非通俗小说中得到满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为价值主体的个体的娱乐消遣方式——对于整天浸泡在电视里或钻进按摩房的人来说,就连通俗小说也让他们感到索然寡味,更别说是非通俗小说。
如果个体的动机主要是从文学接触中获得认识或受到教育,那么,在一般的情况下,通俗小说就比不上非通俗小说——这一点在那些“中上层阶级人士”身上尤为明显。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认识价值和教育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价值主体怎样,而在于价值客体本身的文化含量如何。倘若价值客体的文化含量不大,那么,虽然它对于不同类型的个体所具有的认识教育价值并非完全一样,但从总体上看,也还是偏低的——自然,作为一个整体的通俗小说不会例外。
其次,谈谈通俗小说对于社会的价值。社会是一个由各式各样的人和组织构成的复杂有机体,故而,它的需要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从维护社会平衡稳定的意义上讲,无论是精英审美文化还是大众审美文化,都是必需的。[42](P158-160)显然,我们不能强迫那些喜爱通俗小说的群众放弃个人的偏好,也无法让那些少接触小说甚至没接触过小说的群众一下子就能有效地接受非通俗小说中那最具价值的部分。就这一点而言,广受群众欢迎的通俗小说在一个社会中具有非通俗小说所难以替代的作用。不过,承认这一点并不意味着通俗小说对于社会的价值不低于非通俗小说。尽管通俗小说的接受群体在某一时段远比非通俗小说庞大,但从历史的维度看,无数的事例呈现出的状态恰好是反过来。诚如俄国文艺理论家赫拉普钦科所言:“人类的社会发展和精神发展,使得评价大艺术家时的错误和有意的曲解不断得到消除,使得他们的创作遗产的多维性得到揭示。”[43](P220)随着时间的推移,非通俗小说中那些曲高和寡的精品,其读者群体也会不断地壮大直至无穷。此外,从价值的层面看,小说的接受群体绝非一个简单的数量问题。在论及优秀诗歌的读者时,帕斯写道:“我们不晓得有多少罗马人阅读奥维多,多少意大利人阅读彼特拉克……不过,我们知道什么人在阅读。多少不居,这些读者是社会的头脑和心灵,是社会与行动的核心。”[44](P64)显然,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话是富于启发意义的。它提醒我们,考察小说的读者,不应该只顾“量”而不问“值”。倘若小说能发人深省、催人奋进,能为那些准备或正在推动历史发展的人们提供丰富的营养,那么,这样的小说对于社会来讲,就有很高或者较高的价值。反之,其价值则是低的或者比较低。
最后,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值得认真地探讨。《误区》完全否认通俗小说中的“次品’多于高雅小说,认为这种观点“缺乏数学统计上的依据”。可以说,要反驳《误区》的说法是有困难的。乏所以这样,是因为如下的几点。第一,小说的次品浩如烟海,谁也无法进行完整的数学统计。第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许许多多小说次品,基本上已被人类所遗忘。由于没有了文本,这些已经消失了的小说次品究竟有多少也就没有依据[45](P21),故而无论怎样统计,都不会令人人满意。第三,即使有可能统计,也不应该动手去做,理由是用这种方法所获得的结论,其价值远远无法补偿研究者所付出的代价。由此可以看出,《误区》要求不同意见者用数学统计的方法来证明通俗小说的“次品”有多少,是不合理的。
尽管依照《误区》的不合理要求来证明“通俗小说的次品量”是困难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通俗小说的次品问题没有答案。实际上,洞悉了通俗小说的“生产动机”及其“生产套路”——简单化与模式化,也就可以断定通俗小说的“次品”必然多于高雅小说。现在的问题是《误区》只是为了说明谁的次品多谁的次品少吗?不!《误区》这样写道:“在任何一种艺术体裁和类别中,精美高雅之作总是少的,平庸低俗之作总是多的。所以,通俗小说只是小说的一种类别,它决不是‘不高雅小说’的代名词。”很显然,《误区》在此处是同时通过“次品量”和“精品量”两个方面来论证通俗小说与高雅小说之间没有价值上的差异。关于“精品”问题,笔者以为还是可以且应该提供一点“数学统计上的依据的”。
在20世纪国际知名度较高的文学奖中,诺贝尔文学奖的地位无疑是具有权威性的。尽管该奖不仅遗漏掉了像托尔斯泰、哈代、乔伊斯、普鲁斯特、卡夫卡等这样一些应该获奖的作家[46](P45),而且还出现过不当入选的极个别案例——譬如,“把奖金授予水平有限但作品流传广泛的”赛珍珠[47](P110-111),但是,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20世纪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也大致上是本世纪文学的精华。”[48](P6)。基于此,笔者以《诺贝尔文学奖要介》(肖涤主编)所收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例[46],简要地讨论一下小说的“精品”问题。从1900年到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总计88人,除因剧本、诗歌、散文等文类的卓越成就而获奖的37人外,其余的51人是小说家(或主要是小说家)。
应该说,无论是喜欢通俗小说还是喜欢高雅小说,都同样无可厚非,但是,当上升到理论认识并诉诸文字时,就应该尊重客观事实,力避主观偏好。然而,《误区》在阐明观点的过程中,经常以通俗小说的“上马”对付高雅小说的“下马”,并且“只赛这么一次”就宣布结果。如此“不平等”的比较研究,自然是缺乏说服力的。
诺思洛普·弗莱说道:“人类面临的许多不测灾难之一是全部毁灭,这是文学靠其自身所无法防止的;但我认为,若无文学,那种灾难就一定不可避免。”[53](P188)显然,这位加拿大学者的话是夸张了一些,不过,他对文学所具有的高级价值的强调却提醒了我们,在经济效益和感性享受已普遍成为人们行为准则的今天,审慎地对待并处理好文学事实是重要的。
虽然《误区》的名义动机是为了消除人们在通俗小说问题上的误区,但是,由于作者极力地模糊通俗小说概念和夸大通俗小说价值,结果,在实际上却为人们设置了一个更大的误区。《误区》关于通俗小说与高雅小说的“价值无高低”论,不仅在理论上难以站得住脚,而且在实践上也会产生不良的后果。众所周知,“避难趋易”是人的天性,而“从众”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故此,在“价值无高低”论的引导下、鼓励下,很容易出现“价值误认”的人们[54](P330),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通俗小说而拒绝欣赏那些已被历史检验过的富含深邃魅力的高雅小说——这对于个体人格结构的逐步完善和社会文化机制的健全发展来说,无疑是非常之不利的。

Ⅶ 科幻小说为什么以情节为中心

情节是文章的灵魂。在文学创作时,经常要提到情节结构。情节是由情节单元组成的,情节单元的不同组合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情节结构类型。科幻小说只能围绕情节来展开文章的内容。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

Ⅷ 德国作为科技大国,为何科幻小说发展始终不景气越详细分越高!!

也不能这么说,不过,国内看的外国科幻小说的确是美国作家居多,其实这和写作语言有关,现在英语是最为通用的语言,英语作品自然被翻译得较多。
还有就是德国人较严谨,相对比较缺乏想象力,而想象力是写作科幻小说必备的。
不过,你的一个观点我不赞同,就是你认为科幻小说作家只是作家,不会去了解专业理论。其实你是完全错误的。很多硬科幻作家,他们对于专业理论的了解不次于专业人士,甚至有些科幻小说本身就是专业人士所写的。

但科技不同
如果他有那个头脑写得出大作
那么他必然有着非凡头脑 必然会当科学家

这个我也不赞成。很多科幻作家都对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准确预言,国外的不说,80年代国内有一本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在这本小说里,作者预言了很多后来出现的事物,其中就有无绳电话。事实上,前几年的无线市话命名为“小灵通”,就是对这本小说的致意。但是,这个作者只是一个作家,并不是科学家。

Ⅸ 科幻小说怎么写

关于科幻小说的资料:
科学幻想小说(英语:Science Fiction)简称科幻小说(英语:Sci-Fi),主要描写想象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 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在当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说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其影响和销售量,仅次于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
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中文最早也有译作科学小说。虽然从科幻史的角度来看,暂时还没有一个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认的定义标准。在科幻爱好者中盛传的一则“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是这样的:“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可以说,这比一个精确的定义更能概括科幻小说的特质。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布哈伊·哈桑曾说:“科幻小说可能在哲学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简单的,在美学上是有些主观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触及了人类集体梦想的神经中枢,解放出我们人类这具机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科幻小说也是通俗小说的一种,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并不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
从抒写幻想的方式来看,它应归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也像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一样,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某些杰出的科幻小说,往往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有时,某些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里则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如潜水艇、机器人、宇宙航行等。
软科幻
软科幻小说(英语Soft Science Fiction,简称Soft SF)是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等倾向的科幻小说分支。
硬科幻
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写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Hard SF)--无论我们有了怎样创新的理解,这都是硬科幻的原始定义。
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试图重置这个定义: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的。
历史上在谈及“硬科幻”时,还使用过另外一个词Hardcore SF。按照科幻界的解释,该词与HardSF本不尽相同,它往往指那些“沿袭科幻黄金时代创作流派风格并重复某些主题的科幻作品”--从主题限制上讲与上述硬科幻大同小异,而从“流派风格”上的限定来看实际是指一种叙述方式——也就是说,上述重置的定义更接近这个定义。
分类争议
虽然“硬科幻”、“软科幻”的分法常见于诸许多杂志、网站和爱好者之口,但赞成者内部对“软硬”的定义也存在争议;同样,有许多人拒绝承认这种说法,认为没有必要去细分科幻小说。
一个典型的混乱案例是《星球大战》(Star Wars)。起初许多保守的爱好者因为其中“原力”(Force,某种超自然的精神力量)的设定而认为它不属于科幻,而只能算奇幻小说,或好莱坞太空电影,反正不是科幻;另一些硬科幻小说拥护者认为好莱坞太空电影都是奇幻;而公众一般直截了当地把它们统统归为“科幻电影”。
一般认为这类作品严格上是应当归入太空歌剧的范围,其特点是对于非科幻迷来说,因为其模仿历史和现实的人物言行,反而有真实的感觉,所以对于公众来说更为严肃。所以阿西莫夫和田中芳树等著名科幻作家,都因为反过来利用人不知未来却知道过去,而故意把未来和历史类比,吸引读者对未来和太空的向往。
特摄或动画等影像媒体的盛行,使一些人相反地以荷里活太空电影或日本超现实军事动画为基准,倒转来认定,模仿威尔斯强调探索和反思的作品不是科幻。例如认为凉宫春日系列不是科幻,而是借用了科幻词语的校园恋爱幻想故事,可见科幻的定义是随时代和地方而变化的。
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凡尔纳是“硬科幻”的鼻祖;威尔斯则是“软科幻”的宗师。实际上,威尔斯的作品中对科技的幻想和直接描写一点也不比凡尔纳保守;《海底两万里》也花费了几个章节来描写世界各地对神秘的“鹦鹉螺号”的猜疑与震动。因此将他们并列对立起来难免有失偏颇。
为了解决上述混乱,曾经出现一种新的说法,SF不再是“ScienceFiction”或者“SciFi”、“ScientiFiction”、“Science Fantasy”之类的缩写,而变为代表“Speculative Fiction”,即推测性小说。这个“SF”的定义比较宽容,试图涵盖之前纠缠不清的科幻定义。
在哲学主题上来说,科幻小说和人类上古的神话传说有着相似的精神基础,即对人类与宇宙关系的解释、人类社会未来命运的关注与猜测。在文学谱系上,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应该是科幻小说最早的文学母体。早期的科幻小说往往带有恐怖小说、冒险小说或奇幻小说的痕迹。又以推理小说和哥特小说与科幻的关系最为密切,许多作品兼有以上要素,难以严格区别。已出版的著名硬科幻有《入海之门》《太空序曲》《接触》等等,及国内流行的《失控的进化》和《三体》系列。
科幻小说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而这种表现,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
西方科幻小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英国有工业革命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导致真正科学幻想小说的兴起;
2、二十世纪初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带来科学幻想小说的中兴;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核裂变、宇宙航行、彩色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说的繁荣;
4、经过二三十年的繁荣,科幻小说家从科幻作品的主题、情节,到艺术的方法进行新的探索。
而科幻小说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它赋予了“幻想”依靠科技在未来得以实现的极大可能,甚至有些“科学幻想”在多年以后,的确在科学上成为了现实。因此,科幻小说就具有了某种前所未有的“预言性”。法文中,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最早就被称为“anticipation”,即“预测”。这样的文学作品基于科学的可信性是必要条件,应当说这种“科学至上”的精神,是科幻小说有别于其它幻想类型作品的根本所在。
当然,由于科幻小说丰富的想象性,由于随着历史发展对科幻小说的不同看法,不仅不同时期的科幻小说存在着巨大差异,即使同一时期的科幻小说也多种多样。但无论如何,所有科幻小说都有相似的社会功能。首先,科幻小说以其丰富的内容——有时预见正确,有时预见错误——把社会的要求和理想戏剧化。人们读科幻小说,常常可以得到一个比当代的“当代小说”和非小说的考察更清晰的社会概貌。正如H·L·戈尔德所说:“几乎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像科幻小说那样,尖锐地揭示人们的理想、希望、恐惧以及对时代的内心压抑和紧张感。”
实际上,大多数优秀的科幻小说都以社会现实为背景,利用对未来和过去的想象,探索解决现实矛盾的方法,揭示社会变化和人与人的关系。
许多科幻小说描写太空旅行和未来社会。但如果认为乘太空船到银河系旅行是摆脱现实问题的有效方式,因而当遇到家庭矛盾时要求参加太空旅行,那他一定会被所有参加太空旅行的人嘲笑或怨恨。科幻小说中的太空可以看成是积极生活斗争的第一线,人们在那里创造未来,而不是空谈或逃避。这并不是说科幻小说的太空未来是无条件的乐观主义,而是说科幻小说的总的态度是积极的。虽然它常常表现人类在矛盾的枷锁中呻吟,但它总是告诉人们,只要坚持努力,这种枷锁就可以打破。科幻小说大多表现人类集体的愿望,它的主人公总是考虑或代表一个整体;如果说有一个人人幸福的乐园,科幻小说的主人公总是让他的所有朋友都进入这个乐园。一些批评家说科幻小说是乌托邦小说,恐怕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探索未来
科学总要发展,自然和社会会不断变化,人们必须面对变化了的未来。科幻小说正是探索未来各种可能的最好形式,它既可以使人们为未来作思想准备,也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创造未来。科幻小说还可以使人们产生新的思想,或者从旧的思想里发掘新的意义。正如麦克因泰尔所说:“科幻小说描写科技发展的后果······探索人类和人类的价值。它需要更多的工作,更敏锐的洞察,更优秀的作品······它是探索感情和心理的工具。”
走进现实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科幻小说中的事物正在走进现实,纳米机器人就是其中的一例。例如:由科幻小说改编而成的美国科幻大片《惊异大奇航》中,科学家把缩小到几纳米(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的人和飞船注射进人体血管,让这些超微小的“参观者”直接观看到人体各个器官的组织和运行情况。纳米级的技术在当时只是一种科学幻想,但如今已出现在现实世界。纳米机器人(nanorobot)的研发成功,就是这一崭新技术的完美体现。有关专家预言:用不了多久,个头只有分子大小的神奇纳米机器人将源源不断地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国科学家和未来学家周海中教授在1990年发表的《论机器人》一文中甚至预言:到21世纪中叶,纳米机器人将彻底改变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1]

3类型编辑
随着科幻小说的不断发展,它在取材、体裁、立意等各方面,都呈现出很多不同的格调。
现代科幻
今天的科幻小说,早已超越了旧的片面看法:科幻小说传播科学知识,使人尊重科学,使年轻人笃信科学并献身科技事业。它增加了新的更重要的社会功能,可以成为有力的批评社会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式。
这种新的社会功能,产生于科学观念的改变。人们认为,科学具有一种双重性。一方面,科学确实有启迪作用,它使人了解自己与世界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产生自己的理解并指导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科学也反映它产生的条件,反映科学的生产者和拥有者的种种观点。科学的进程,科学项目的确定,科学家的选择和培养,科学研究的策略,调查研究的工具和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框架,成功和失败的标准,以及运用科学成果的环境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科学及其相关技术的历史的产物。科学中的知识并不由自然支配,而是由兴趣和信念构成。科学既有相对客观性,又有社会决定性。所谓公正的、不偏不倚的、纯真理的科学研究是不存在的。因此科学分析的任务是,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在不同的社会安排下,努力找出脑力劳动与其客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的情况。激进的科学维护者并不一定真正维护科学,只有对科学采取批判的态度才是对科学的真正爱护。
在20世纪后期的西方社会里,劳动分工因技术知识水平分成越来越多的层次,科学知识正系统地迅速离开教育的轨道,进入私有资本,变成商业化和商品化的东西。因此人们需要对科学采取批评的态度,需要根据人们生存环境的实际经验来进行想象和创作。
主题与范围
科幻小说题材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大,以至于难以列出单独的清单——除非另开一本网络全书。以下将粗疏地对主流的科幻小说主题做一个简单罗列。所提供的例子并非全部曾有单独成篇的作品,更常见的情况是在同一个作品中便牵涉两到三个主题,比方说在时间机器中对主角所旅行到的未来世界的描述,就有文明崩坏的味道。
如果你有一个科幻类的自认为崭新的点子,不建议你在下表当中寻找有无类似的,这很可能让你丧失创作热情;不过当你想要寻找灵感时,倒可以浏览下表追循前人的足迹。
社会形态
因为某种理由,故事背景所在的未来、或者一个曾有先进远古文明的架空世界,明显曾发生文明崩坏或倒退。常见的理由例如过度污染使自然环境恶化产生巨大天灾、大规模毁灭兵器、星际战争、人口过度膨胀资源供应体系崩溃造成的大规模灭绝、瘟疫、超科技失控(例如奈米机械)。
乌托邦。作者基于自己的一种创见,描述未来或似未来架空世界的人类,怎么利用更高的科技或其他层面的应用技术消弭高科技的副作用,达成和谐的生活。比方说针对燃油车的污染问题,科幻小说家曾提出反重力运输设施之类的构想。
反乌托邦,尤其是其中抓紧近代技术滥权疑虑的塞伯朋克。所谓的技术滥权疑虑,是指近代新生的专利权概念,却可能支持一些掌握尖端科技的人可不受监督的运用这些科技、从而以曲折手法达成极权目的。在这类小说中最常见的邪恶势力角色由托辣斯扮演。其他的反乌托邦,则是更广泛地针对某种被作者认为有害的高科技、或者太天真的理想主义,进行渲染并反讽。
自然被过度压缩,人类傲慢征服一切的未来社会或似未来架空世界。可能对这种社会的病态现象也备有一些陈述,但活在那个世界的人似乎都已经习惯了。
对人工智慧或其他高科技过度依赖的病态未来社会或似未来架空世界。有时这些高科技也会产生人类似的野心,而开始或试图进行它们的极权统治。
太空歌剧(SF opera),创作者大可以拼凑一些常见未来社会架空要素组成舞台,然后随自己高兴地在这里上演一场爱情悲喜剧、或恐怖剧、或民主vs极权战争,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一个类似的词语是星际奇幻(Space Fantasy)。
美国大片式,外星人侵略地球,地球人展开了反击。最后由一个英雄带领着地球人拯救了地球,维护了宇宙的和平。

地址:http://ke..com/link?url=XcrgvyHTDDUtwv7NDDdamZINxLv_-2h_3Khbb7VZVNwj-u6z59Ianq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Ⅹ 科幻小说怎么写

如何写科幻小说?这是个极难回答的问题。如果有固定答案,岂不是人人都可写科幻小说?岂不是科幻小说再不会发展?我这里不想详细叙述写科幻的技巧,只想列举一些作家的经验之谈,供同学们参考。

先说两件美国写作课上发生的事。

一次,在写作课刚开始时,学生在教室里坐定,教师走进课堂,从讲台上看看学生,开口第一句话是:“一切能够写出的故事都已经写出,你们不可能写出更好的故事!”

还有一次,也是第一次上写作课,教员把这门课定名为“为乐趣和收益而写作”的写作课。他开口第一句话是:“《灰姑娘》的故事已经写了5万次,都能卖掉。这故事还可以再写——再卖!”

两个教员讲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按第一个教员的说法,岂不是无需再学写作?按第二个教员的话说,岂不是一切故事都是重复或抄袭?

否!他们的含义是我们必须向前人学习,学习前人的写作经验。他们那样说只是为了幽默,引起学生的兴趣。

现在,我们列举一些著名科幻作家关于写作经验的名言。

一、关于科幻小说的结构

杰克·威廉森(曾参加成都科幻会议)说:

永远不要让读者设想有多个基本前提……保持故事连贯一致,小说中的一切都要合乎逻辑顺序,前后呼应……要让读者极想知道你准备告诉他什么。

A.E.范·汪说:

考虑一些大约800字的场景……每个场景都有一个目的,一般在第三段陈述,在场景结束时这个目的可以完成也可以尚未完成……场景不一定按最终顺序来写……想到它们就写下来。

二、关于科幻小说的人物

杰克·威廉森说:

保持人物符合逻辑……坏人一般比英雄人物好写。

约翰·布鲁纳说:

如果谁有志写科幻小说,对银河帝国的兴衰极有兴趣,而对他故乡街道上的人却漠不关心,那么我劝他回家,在自己脑门上用硫酸写上下面的标语:“科幻小说与所有的小说一样,是关于人的小说,”这样他一照镜子就能提醒自己。

约翰·坎贝尔说:

首先,科幻小说是关于人的小说。即使以狗为主人公,我们也会把人的品质投射到狗的身上,只注意它象人的一些特征,而不管它是否是四条腿。如果一个能思维的机器人是主人公,那么这机器人要么具有人性,要么与它们支持的人物为敌。

三、如何向别人学习

雷·布拉德伯里写道:

1940年,我拆散斯特金的每一篇故事,找出它的内部结构,看看是什么使他的故事引人入胜。当时我20岁,还未能发表一篇故事,因此我热衷于找到成功作家的秘密。我暗暗地怀着痛苦的忌妒注视着斯特金……然而由于他有我追求的独创性,我仍然不断地回到他的小说,拆解、分析、反复考察小说的结构。

约翰·坎贝尔写道:

人们常说,你若要写作,就得研究专家的作品,这并不是说你只是阅读他们的小说,而且还应注意他们的写作方式,为什么用那种方式?他们为什么成功?这次成功和下次成功有什么不同?

四、关于科学的精确性

哈尔·克莱门特写道:

你不能使故事与生活中已知的事实矛盾,例如跑得快的动物一般腿长,吃草的动物脑子不会发达。

保罗·安德森写道:

约翰·坎贝尔曾引用过一个可怕的例子:一颗行星围绕着一个蓝白色的太阳,上面有氧气和氟气。这在化学上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氧和氟在阳光照射之下立刻爆炸结合。

五、关于写作和投稿

最后,罗伯特·海因莱因对初学者提出几点忠告:

必须不断写作(光说不练不行)。

必须写完你已经开始的故事(不可半途而废)。

除非编辑提出要求,一定不要擅自重写你的故事。

热点内容
重生玄幻的男男小说推荐 发布:2024-11-30 13:02:26 浏览:508
好看的小说文笔好的 发布:2024-11-30 12:27:09 浏览:501
网友好评的网络小说 发布:2024-11-30 12:26:03 浏览:572
男变女成美女的都市小说 发布:2024-11-30 10:41:58 浏览:750
女生言情小说轻松爆笑 发布:2024-11-30 10:33:07 浏览:542
好看的重生校园小说男主角 发布:2024-11-30 10:26:17 浏览:180
小皇帝穿越到现代小说 发布:2024-11-30 09:49:46 浏览:786
科幻小说里最厉害的剑 发布:2024-11-30 07:53:56 浏览:579
都市之活了几十亿年相似的小说 发布:2024-11-30 07:53:47 浏览:238
青春很虐的小说推荐 发布:2024-11-30 06:54:43 浏览: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