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知音科幻小说
Ⅰ 求较有深度的短篇科幻小说
我就推荐我看过的几篇把
既然楼主看科幻世界,不知道看过没有
1.在他乡
这篇我非常喜欢,当年科幻世界出来的时候我看了好几遍呢。大概是因为科幻作者总是喜欢悲观地描写人类的未来,然后在他乡却有想象力且乐观地描写了人类未来的太空生活。我个人是相当向往那种宇宙流浪生活呀,嘿嘿。
2.欢笑幻境
这篇不算太短,但是非常耐读。说起来有趣,这文我断断续续看了三次,前两次都因为没有耐心看而错过精彩,最后一次下定决心看,一口气看完,那个精彩啊,那些伏笔和前奏描写实在是太精彩了。结局在前面波澜不惊的描写下显得非常出乎意料,而文笔在中途突然转峰,就像瀑布倾泻而下的那种畅快的感觉,爽!
3。疯狂的出租车
很搞笑,很特别,我很爱。异星球的疯狂出租车司机和商人的变态组合很爆笑很刺激很精彩……
4.袋鼠
看见十年后的城市,你是否会感到惊讶?再和十年后的他联系,你是否充满期待?然后相见后却发现,一切都竟然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袋鼠的结构就很特别。
我推荐的基本都是科幻世界的短片,还有译文里有些也都不错,只是名字都忘记啦……
对了,长轶的文我都很喜欢,你可以搜他的,他总是能写出你最想不到的故事却又那么符合情理
Ⅱ 推荐经典小说。要求较高,求知音。
我只推荐我看过的,不喜欢过于香艳,主角一身王八之气 天下无敌那类
所以我推荐的书中你看不到那类
玄幻
《紫川》 一个时代 几个家族的纷争
主角紫川秀是个 幽默搞笑 睿智 忠诚 军事天赋集一身男人
很不错的书 强烈推荐
《奇剑狂法师》主角是个中国古代的少年 穿越到了一个魔幻大陆 用华夏武功在异界的事情 我第一次看的小说 第一本念念不完的小说 可惜太J了
推荐
《星空倒影》一本不出名 但很优秀的作品,类似于紫川。
武侠
《江湖第一高手》 主角是当年的江湖第一高手 被当朝太子迫害,好友出卖
在暗无天日的地牢被困十九年 故事从他十九年后脱困已是中年人展开
纯粹的传统武侠 作者文笔一流 故事引人入胜。很喜欢主角
《武林客栈》也是传统武侠 多主角 故事扑朔迷离,精彩绝伦。一张财神贴引发各种血案...
《光明皇帝》 古代背景的武侠小说 武功之类加了一点玄幻色彩 500前年出来一个光明皇帝
为祸人间 ,轮回了500年 一个昆仑少年走上了除魔卫道的路 后来才发现他所以为得正义 不一定就是真正的正义
搞笑
《张飞日记》有点类似于流水账之类的文 但文笔很好 轻松幽默
用张飞的视角去看当时三国的种种风流人物 推荐
《沙僧日记》 这个就纯属搞笑 恶搞了 很经典的叛逆文 推荐
言情
《微微一笑很倾城》 应该属于网游小说吧 主角是个MM 很可爱 很白痴
男主角很优秀
《何以笙箫默》言情小说吧... 不过是我看过些的最好的 ,文笔 情感 描述的都很好 推荐
《此间的少年》 同名用金庸小说中的人物 郭靖 令狐冲 杨过 等在一个时代 一个校园里的故事
应该说是校园小说吧 有点诙谐 有点快乐 有点淡淡的悲伤 就像我们现在想起年轻时的校园生活一样
网游
《独游》 主角本来游戏中的NPC 阴差阳错的变成一个游戏中的玩家,没有现实,游戏就是他的全部世界,也不知道他处于一个游戏世界。 我唯一喜欢的网友小说 主角没有天下无敌,数不尽的神器装备,只是徘徊在游戏中的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的人,对他来说 那不是游戏 不能死后复活
轻松 幽默 强烈推荐。
恐怖
《冤鬼路五部曲》
我想经常看恐怖小说的都知道 ,就不多说了。
Ⅲ 宇宙里有生命吗
刚刚结束太空飞行任务的意大利宇航员罗伯托·维托里5日说,他确信在茫茫浩瀚的宇宙里有其它形式的生命存在。
维托里是在完成为期10天的太空飞行使命刚刚返回地球后,从哈萨克斯坦给罗马打电话向记者作这番表示的。他说,“作为宇航员,我的直觉告诉我,宇宙里的确有其它形式的生命存在。我始终坚信这一点。”
维托里说,“我相信,宇宙里其它形式的生命,其智商似乎也同我们人类差不多。但这同我执行的国际空间站的使命并不相干。我总是这样认为,这同我的宇航经历也丝毫没有任何关系。”
今年37岁的维托里,为执行这次为期10天的太空飞行任务,曾在俄罗斯的“卫星城”模拟太空舱中集中训练过8个月。此前,他曾在美国休斯顿国家航天中心接受过长达3年的技术培训。
>“机遇”和“勇气”在火星上忙活着,全世界都看着它们,它们的每一个微小的进展都让人兴奋。3月2日,美国宇航局宣称“机遇”在火星上发现了水,这个消息让科学家们欢欣鼓舞。其实地球人类对茫茫宇宙最挂怀的,就是想找到与自己类似的其他生物,他们似乎很孤独。到底宇宙里有没有其他生命形式?存在生命形式的可能性有多大?<br /><br /> 地球生命的极限<br /><br /> 天文学家们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发现外星微生物存在的证据,在火星上、木卫二上……太阳系内一切有条件的地方都是他们寻找的对象。但最近几年最激动人心的外星生命探索的进展却是在地球上完成的。外星生物学家来到地球最恶劣、最极端的地方,在智利最干燥的阿塔卡马沙漠中、在环境最恶劣的岩洞里、在南极洲的千年冰架下面、在几千米的深海下面、在几万米的高空上,他们发现了形形色色的与世隔绝的细菌,它们生命力之顽强令科学家惊叹不已。在南极的古老冻岩中,有一种细菌舒舒服服地躲在石头表面下多孔的空间里,活得跟花店橱窗里的牵牛花一样旺盛;法国科学家曾在太平洋底3000米处,水温高达250℃的热泉口,发现多种细菌;1969年降落月球的“阿波罗12号”太空船,收回了两年半前无人探测船“观察家三号”留在月球上的相机,竟然发现其底部有地球上的微生物“缓症链球菌”,这种来自地球的微生物,在几近真空、充满宇宙射线的月球表面生存了两年半!<br /><br /> 许多种类的细菌无需空气,它们或是通过分解(而不是氧化)有机食物,或是从硫酸盐或硝酸盐等氧化合物而不是从空气中获得氧;有的细菌通过转换铁化合物和硫来保持生命的延续,生存下来;有的细菌在沸水中滋生;有的细菌则在0℃以下的盐水中生存;有的细菌在不可思议的高压下存活。看上去,多数细菌的生命是永无止境的,某些细菌的孢子可以休眠几千年。<br /><br /> 它们生命的潜能与地球上其他生命的潜能完全或者几乎不同。正是这一不同,向我们暗示着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或许是生命在宇宙间其他星球上的另一种可能。<br /><br /> 生命的无数种可能<br /><br /> 既然地球细菌展现了如此丰富的生命形态,那么宇宙中的生命该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但这是否是生命存在的惟一形式?可以有基于别的化学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其他生命吗?<br /><br /> 这个问题无疑是对生物学家的一项重大挑战。因为地球上的“蛋白质生命”是以碳元素为基础的,一些科学家于是翻开元素周期表,看看哪一种元素的性质与碳最为相似———当然是同一族中的硅。硅基生命甚至可以不摄取有机物,而只从宇宙空间中吸收星光维持生命,他的身体是由多数光线粒子和少数物质粒子组成,物质粒子在必要时也可以转化成光线粒子。可以设想,既然我们这些以碳为基础的生物呼出的废气是二氧化碳,那么,火星上那些以硅为基础的生物,呼出的自应是硅和氧的化合物———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在沙滩上所见的沙,也就是说,这些火星生物在呼吸时所喷出的是沙粒!<br /><br /> 还有一些科幻作家留意到,元素周期表中的硫与同一族的氧在性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那是否表示,在一些较高温的星球上(硫在地球上的室温时是固体),生物呼吸所需的氧气可以被硫所代替?<br /><br /> 此外,水是一切蛋白质生命所必需的溶液和介质。有没有一种其他化合物可以取代水的地位呢?有!那就是氨。由于氨在冰点以下仍是液体,一些科幻作家遂推想,在一些寒冷的巨型气态行星的表面下,可能存在着由氨组成的海洋,而海洋中则充满着以氨为介质的生命形式。<br /><br /> 以上都只是个别的、零星的构想,真正对问题作出全面性的考察和系统性的分析的,是著名生化学家阿西莫夫所写的一篇文章《并非我们所认识的》。他在文中提出了六种生命形态:<br /><br /> 一、以氟化硅酮为介质的氟化硅酮生物;<br /> 二、以硫为介质的氟化硫生物;<br /> 三、以水为介质的核酸/蛋白质(以氧为基础的)生物;<br /> 四、以氨为介质的核酸/蛋白质(以氮为基础的)生物;<br /> 五、以甲烷为介质的类脂化合物生物;<br /> 六、以氢为介质的类脂化合物生物。<br /><br /> 其中第三项便是我们所熟悉的———亦是我们惟一所认识的———生命。至于第一、第二项,是一些高温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另外,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那些生活在硫矿里的、厌氧的古细菌就很有可能是以硫作为自己生命的介质;而第四项至第六项,则是一些寒冷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物形态。<br /><br /> 宇宙中的生命可能有着不同的化学基础,使我们认识到,生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各有不同———所谓“甲之熊掌,乙之砒霜”,我们认为舒适宜人的星球,对一些生物来说可能是酷热难耐,而对另一些则可能是寒冷难当。<br /><br /> 更不可思议的设想<br /><br /> 然而,科幻作家仍不满足于生命的这些多样性,他们在各自的作品中充分发挥了想像力,为我们创造出一些更不可思议、但细想之下又似乎不无道理的生命世界。一些作家设想,在某些极寒冷的星球之上,可能存在着以液体氦为基础,并以超导电流作联系的生命形式;另一些作家则认为,即使在寒冷而黑暗的太空深处,亦可能有一些由星际气体和尘埃组成,并由无线电波传递神经讯号的高等智能生物——霍耳的科幻小说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还有一些想像力更丰富的作家甚至认为外星生命也许根本不需要化学物质基础,他们可能只是一些纯能量的生命形式,比如一束电波。<br /><br /> 最为有趣的是著名科幻作家福沃德所写的《龙蛋》,这部构思出色的作品描述了一颗中子星表面的生物。这颗中子星直径仅20公里,但表面的引力却等于地球上的670亿倍,磁场是地球的1万亿倍,表面温度达到8000多摄氏度。什么生物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呢?是由“简并核物质”组成的生物。所谓“简并”,就是指原子外部的电子都被挤压到原子核里去,因此所有原子都可以十分紧密地靠在一起,形成超密物质。中子星上的生物身高约半毫米,直径约半厘米,体重却有70公斤,这是因为他们由简并物质所组成。此外,他们的新陈代谢是基于核反应而非化学反应,因此一切变化(包括生老病死和思维)的速率都比人类快100万倍!<br /><br /> 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个医学院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所作的有趣的讲演:在我们星系的另一边的什么地方,有一个遥远的行星,离一个其等级和温度都正合适的恒星恰好不远不近。此时此刻,那上面有一个委员会正在开会,研究着我们这个小小的偏远的太阳系。会议进行了一年之久,现已接近尾声了。那地方的智慧生物们正在一份文件上签名(当然是用某种数字),文件断言,说在我们这地方,生命的事是不可思议的,而这地方也不值得来一趟远征。他们的种种仪器已经发现,这儿存在最最致命的气体、就是氧气,这样一来,什么戏都没了。<br /><br /> 这并非纯粹的胡思乱想,厌氧生物在地球上就存在。对它们来说,氧气不但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致命的“毒物”。对地球人类来说最重要的氧气尚且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认为,只有与地球环境相当的星球才能产生生命呢?<br /><br /> 今天,人类对外星生命的搜索虽然还是两手空空,一无所得,但我们仍应坚持不懈地探寻下去,至少,它大大拓展了我们对宇宙生物原理的认识。
Ⅳ 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是谁
B 特勒·凡尔纳 8
Ⅳ 有关科幻小说的翻译
1郭建中 ?-1940 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第2纵队兼晋西北军区8分区太原支队副政委 1940年于山西省文水县作战牺牲
2郭建中(1938.7.~),男,籍贯上海。之江学院外语系主任。1961年杭州大学外语系毕业。曾任省重点学科英语专业负责人,《浙江对外开放专辑》(特刊)主译、主审、《文化交流》英语主编、《中国翻译》汉译英专栏翻译,以及浙江卫视英语新闻翻译顾问和主译,浙江省政府英文网站和《麦克米伦网络全书》中文版主译、主审等职。现任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兼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会长、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作协全省委员会委员兼外国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论著有《英汉/汉英可译性问题探索》、《汉语歇后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文化与翻译》等;主要译著有美国文学名著《杀鹿人》(合译)、英国文学名著《鲁滨逊飘流记》、当代美国文学名著《铁草》(合译)等,并翻译和主编“外国科幻小说译丛”(50余册)和《科幻之路》(6卷),获1991年世界科幻小说协会颁发的恰佩克翻译奖和1997年北京国际科幻大会科幻小说翻译奖———“金桥奖”。
翻译 1 Jian-Zhong Guo? -1.94 Thousand young people in Shanxi Team 2nd column resistance Daredevil and Taiyuan, Shanxi Northwest District 8 Division Detachment deputy political commissar in 1940 in Shanxi Province, Wen County, fighting at the expense of water
2 Guo Jianzhong (1938.7. ~), Male, origin Shanghai. The River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ad of 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in 1961, graated from Hangzhou University. A former provincial key subjects of English professional person in charge, "Zhejiang opening up album," (special issue) host translation, the main trial, "Cultural Exchange" English editor in chief, "Chinese Translation" column from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Zhejiang Satellite TV English News Translation Consultant and the main translation, Zhejia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English website and the "Macmillan Encyclopedia" Chinese moderator translation of the rank of the trial. Translators Association of China is currently director and translator Theory and Teaching Committee and deputy director of Zhejiang Translators Association of China Writers Association members, members of the Committee, Zhejiang Province Writers Association and the province's deputy director of the Committee of Foreign Literature. The enjoyment of the State Council special allowance.
Mainly on the author of "English-Chinese /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issues can be explored," "Chinese Proverbs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Contemporary American translation theory",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and so on; the main translations are the U.S. Literature, "to kill a deer person "(Ge Yi), British Literature," Robinson Crusoe ", Contemporary American Literature" Iron Grass "(Ge Yi), etc., and translation and editor of" foreign science fiction译丛"(50 volumes) and" Sci-Fi Road "(6 volumes), was in 1991 awarded by the World Science Fiction Association Award and the 1997 translation Capek Beij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ci-fi science-fiction translation prize ---" Golden Bridge Award. "
Ⅵ 寻找一本计较老的世界科幻小说集
你找到这本书了吗?我也在找这本书,很厚的一本。和你说的一样!
Ⅶ 科幻小说的先驱—儒勒.凡尔纳
法国大作家儒勒.凡尔纳出生于1828年,他十八岁时候,他尊重父亲的意见去学父亲的专业法律,可是凡尔纳对法律一点兴趣都没有,他热爱文学熟读英国的莎士比亚,也喜欢巴尔扎克的作品。在一次海上旅行中他意外的结识了大作家大仲马。
十九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人文思想与精神文学盛放的时代,当时两位先生的相遇就像大仲马三剑客里面的骑士邂逅一般,又神奇又惊喜,彼此互相欣赏惺惺相惜。大仲马马上邀请凡尔纳加入他的文学创作合伙人团队,一起创作戏剧!就这样凡尔纳在大仲马的引导下开始了文学之路,可以说大仲马是他文学创作的第一个知音和贵人!
儒勒.凡尔纳进入文学圈子后,他发现自己在人才济济的写作之路上,要想写出风格,在文坛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独辟蹊径。因为热门题材早就被大作家豪占。
凡尔纳对天文,地理,数学很感兴趣,好学的凡尔纳走进图书馆研究地理和数学天文等,开始了创作科幻作品,但是每次他投稿都被出版社退稿,最后一次他甚至把手稿投进火炉,他的妻子把手稿抢救了出来,抱着试试看最后一次投稿给第十七家出版社时,他第二次遇到了人生的知音,他就是著名的大编辑赫茨尔先生,他马上和凡尔纳签订了合同。
1863出版了凡尔纳的成名作(气球上的星期五),随后在此十年间又创作了(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海底两万里)(英国人在北极)等名著,千里马需要遇到伯乐才能展露才华横溢,凡尔纳被大编辑赫茨尔看重后出版的小说一举成名,赚了很多钱成了富人。
到1878年他写了最后一部(冰塑狮身人面像),大作家于1905年去世。凡尔纳的创作生涯达到四十三年,一共创作了四十一部小说和剧本,成为了世界科幻小说的先驱者!
图片拍自理性生涯家藏书
Ⅷ 宇宙中还有没有生命
①在科学的称呼上,人们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火星与地球有那么多相似之处,譬如都是固态行星,都很小,自转周期略似相同,都存在大气,都有卫星,都有四季,等等。火星与地球有这么多相似之处,应该存在生物。②近年来,科学家通过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进行分析,发现太空有有机分子存在。1976年,我国吉林省下的陨石雨中,科学家发现最大的陨石里就存在有机分子。
始终认为宇宙中除地球外有生命存在,理由有三点,1、宇宙很大,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人类可能去探索更多星球,在那些星球上,谁都不能保证没有一颗星球不存在生命;2、科学家在对陨石的研究中,发现了有机分子;3、UFO的出现,也是一个可能说明有生命存在的理由。
于外星人存在的假设
外星人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很多人声称见过飞碟,甚至见过外星人,同时他们也拍到了各种各样的有关飞碟的照片。这一切到底是真是假,外星人真的存在么?
据自称见过外星人的人们描述,他们所见到的外星人大多是一些个子矮小,脑袋圆大、嘴巴窄长如裂缝、身穿紧身衣的类人生物。但也有人声称他们见到的外星人是高大的巨人、机器人状怪物、满身长毛的怪兽甚至美丽的裸女。对这种现象,有人认为这些外星人不止来自一个星球。另一些人则认为,地球上绝不可能有这么多不同种的外星人同时光临,这种混乱的描述正说明外星人的说法是不足为据的。还有一些人认为,这些确有相当一部分不足为信,但仍有一些可以确认是真实的。
另一些人则热心于寻找外星人在古代留下的痕迹。他们认为撒哈拉沙漠壁画上人物的圆形面具、复活节岛和南美的巨石建筑以及金字塔等种种无法解释的史前奇迹都与外星人有关。还有的学者提出人类是外星人的后裔,或人类中一些民族(如玛雅人)是外星人与地球人交配的后裔等种种观点。但这些也只能作为猜测和假说,其中大多数仍缺少足够的证据。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指出,在整个银河系中差不多有二千亿颗恒星,这些恒星中有相当一部分带有行星。在这些行星中,与地球环境近似的,估计可能多达一百万颗。既然生命能够在地球上产生和演化,那也就可能同样在这些行星上产生和演化,并发展出智慧生物。而其中必定有一部分,要经现在的人类文明更为先进。因此,这些天文学家们认为,在地球以外的别的星球上出现智慧生命,完全是可能的。
但萨根却对世界各地常常有人遭遇外星人的消息嗤之以鼻。他认为,这些,都是把一些人类掌握的科技加到所谓外星人身上,所描述的外星人形象也大多是人类的变形。而在别的星球,生命进化过程千差万别,外星智慧生命的演化形态很可能与人类完全不同,其掌握的科学技术也会与人类完全两样。而且这些可能产生智慧生命的星球,离地球的距离都在几千或几万光年。因此以为每年甚至每天都有外星人来访的说法,更是完全不现实的。
萨根的看法,大致可以代表严肃的科学家们的意见。这就是说,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从理论上讲是完全可能的。但各种发现外星人的消息,却大都不足为信。然而仍有一些被认为可靠而目前科学界尚无法解释的事件,以至某些不可理解的史前奇迹,又是否与外星智慧生命有关呢?这一切仍然是个谜。
对于目前外星人的存在情况,科学家们提出了种种可能的设想,这些设想很大胆,现在看来也很离奇,但是谁又能责怪人类的想象力呢,也许这些幻想有一天会变成可观的存在。
地下文明说
记得看过一个漫画故事,说的是在地球上是人类进化的天堂,但是在地球内部却存在另一个由进化后的昆虫统治的文明世界,最终地下的昆虫为了地上的生存权与人类开始了战争。据悉,美国的人造卫星“查理7号”到北极圈进行拍摄后,在底片上竟然发现北极地带开了一个孔。这是不是地球内部的入口?另外,地球物理学者一般都认为,地球的重量有6兆吨的上百万倍,假如地球内部是实体,那重量将不止于此,因而引发了“地球空洞说”。一些石油勘探队员都在地下发现过大隧道和体形巨大的地下人。我们可以设想,地球人分为地表人和地内人,地下王国的地底人必定掌握着高于地表人的科学技术,这样,他们——地表人的同星人,乘坐地表人尚不能制造的飞碟遨游空间,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
杂居说
该观点认为,外星人就在我们中间生活、工作!研究者们用一种令人称奇的新式辐射照相机拍摄的一些照片中,发现有一些人的头周围被一种淡绿色晕圈环绕,可能是由他们大脑发出的射线造成的。然而,当试图查询带晕圈的人时,却发现这些人完全消失了,甚至找不到他们曾经存在的迹象。外星人就藏在我们中间,而我们却不知道他们将要做什么,但没有证据表明外星人会伤害我们。
在银河系180亿个行星系中,假如1%的星系有生命的可能,那么概率
是1.8亿多;在这1.8亿中,假如1%有生物,那么概率是180多方;在180万
中,假如有1%是有智慧生物,那么概率是1.8万。如果算上河外星系,概
率会高得吓人。因此,“人类是宇宙独苗”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
第一节 地球是宇宙的独苗吗
每当繁星灿烂的夜晚,我们仰首苍穹,一道白练般的银河横亘天际,北极星旁的仙女座星云隐隐向人们诉说着那耳听不见的故事。此时,牛郎织女的神话、嫦娥奔月的传说、北极仙翁的故事,早已在心头环绕,追随屈原问天的古音,我们斗胆问苍天:苍茫浩宇,可有亲朋?
宇宙之中除了星辰以外,还有生物吗?有没有像人类这样伟大的智慧生物?宇宙没有回答!是默认,还是不屑一顾?
这不能怪伟大的宇宙,只能怪渺小的地球人,因为我们在宇宙回答之前,甚至在我们提出问题之前,在我们的心中早已有了一个确定不疑的答案,那就是: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独苗。
地球是宇宙独苗的看法自古就有。大家不会忘记,中世纪时候的西方,宗教神学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因为万能的上帝就居住在地球上。当然,这不仅是西方的问题,几乎在全世界各民族中都有类似的看法。中国人就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所以才叫“中国”。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明白,我们歌颂地球,并不是真正歌颂地球的伟大,而是变着法子歌颂人类的伟大,“世间万物,惟人为大”,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地球是宇宙中心”,“人类是宇宙的独生子”的观念早已深深根植于人们的脑海。
如果说以上的观念产生于认识的落后,尚有情可原,但问题是这同人们的认识似乎没有关系。事实上,直到今天还有相当多的人抱有同样的看法,现代科学在打倒迷信的时候,似乎也无意消除地球中心论观念,相反,许多科学家都在积极寻找证据,来证明地球人类是宇宙独生子的宗教观念。因此,关键在于人类自高自大的本性。
然而,不论人们如何小心翼翼维护着那易于破碎的自尊心,科学本身的发展正一下又一下,一点又一点,将那本来早已千疮百孔的自尊心敲得粉碎,人们正被迫接受如下事实:
正如我们今天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一样,实际上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我们地球及太阳系只是这个整体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几乎小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同样的,正如目前所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不能脱离世界整体性影响一样,在宇宙中各星系的存在与演变也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当我们的文明正冲破地球引力迈向宇宙文明之际,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整个字宙中,能够有意识地影响地球发展的绝非仅有人类(人类影响地球的历史充其量只有200万年的时间,仅占地球时间的1/2500),浩浩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生命的生成与毁灭,乃是宇宙运行中必不可免的日常小事。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宇宙中存在生命的概率:现代天文学公认,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大约有3000亿颗恒星,至少有180亿个行星系,假如这其中只有1%的行星系可能存在生物,那么数字依然是庞大的,乃有1.8亿之多。再假如,这其中1%的行星系上有生物,那么我们得到的数字仍将是180万。让我们再进一步假设,每100颗有生命的行星,只有贝颗居住着智力水平与人类相等的生物,那么我们的银河系有可能存在高级生命的行星仍有1.8万之多。这才是仅仅我们一个银河系,宇宙中间又存在多少个类似银河系的巨大星系呢?恐怕是一个吓人的天文数字。
因此,单从概率的角度讲,地球人是宇宙间唯一智慧生物的观点是幼稚可笑的。毫无疑问,宇宙间有数不清的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有类似的混合大气,有类似的引力,有类似的植物,甚至有类似的动物。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米特罗德格斯就曾说过:“认为在无边的宇宙中只有地球才有人居住的想法,就像播种谷子的土地上只长出独苗一样可笑。”
1997年,美国生物学家在地球上发现一种太古生物,这种生物能在极冷或极热的极端环境下生存,并且它具有细菌和包括动植物及人在内的所有真核生物两种特点,是地地道道的第三种生命形式。此种生物的发现证明,人类对生命所具备的特点了解得相当不够。请不要忘记,这仅仅是在地球的环境之内,在广大的宇宙中间,生命的形式更为复杂,用地球生物观点来品评宇宙生物的存在是最不可取的做法。美国宇航局最近宣布,他们在地球附近的波雷尔利斯恒星周围发现了一颗绕其公转的新行星,这颗行星与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的大小差不多。新发现的行星距离恒星3700万公里,是地球距太阳的1/4,比水星离太阳的距离还要近,其表面温度估计达到200℃—260℃,在这种温度下,地球生物是很难生存的,但宇宙中可能存在耐高温的生物。这颗行星的发现,使人们增强了信心,太空中很可能有大量存在生命的行星。
1969年,在陨落于澳大利亚的碳质球粒陨石中,发现了地球上不能天然形成的右不对称氨基酸,显示了地球以外孕育生命的可能性。就在最近,美国宇航局宣布,从哈勃太空望远镜中得到的照片显示,一直被认为不稳定的木星上发现有大气,还有潮湿的土壤,这说明木星已经具备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1996年,美国宇航局从一块落在亚利桑纳州来自火星的陨石中发现,这块陨石中存在古代微生物,火星存在生命的古老传说再一次被人们所重视。
1963年,科学家利用射电天文望远镜在人马座发现了有机分子甲醛分子的光谱,这一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有机甲醛分子可以转化为氨基酸,而氨基酸乃是生命物质的基本组成形式。有机甲醛分子的发现,再一次证明,地球生命决不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现象,人类也不应该是宇宙的独生子。
越来越多的发现为我们指示出了一个确定不疑的方向:宇宙中确实存在生命,即使是我们最熟悉的生命形式,也有可能在宇宙的某个角落中产生。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证明这些生命的存在,而是要想办法寻找它们。
本世纪70年代,美国率先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其目的就是在茫茫的宇宙中寻找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并与之对话。此时,两艘宇宙飞船正以每秒17.2公里的速度向外太空飞去。1986年,当它们穿过冥王星后,即飞离了太阳系,成为一颗真正的宇宙行星。假如不出意外的话,它们分别于14.7万年和55.5万年后飞抵太阳系以外的另一个星系。
“旅行者号”带有录制着我们地球人特征、地球风貌及美国前总统卡特向外星文明致意信息的铜制镀金唱片。这位美国前总统在致文中这样写到:“我们向宇宙传送这一信息。10亿年后,当我们的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地球的面貌大为改观时,这一信息可能依然存在。在银河系3000亿颗恒星中,一些(也许有许多)恒星的行星上有人居住,并存在着遥远的宇宙文明。如果一个这样的文明截获了‘旅行者号’,并能理解它所携带的录制内容,就请接受我们如下的致文……。”很明显,“旅行者号”是为了寻找地外文明而发射的,换句话说,美国人是以地外文明存在的假设为前提条件的。
1994年,当苏梅克一列维彗星撞击木星时,科学家发现,当撞击发生时,有大量水蒸气出现,这说明,这颗彗星上带有大量的固体水。有水就有生命。苏梅克一列维彗星在宇宙中是颗很平常的彗星,它们在宇宙中穿行,产生生命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实际上,问题还不单单在这里,生命的存在究竟需要怎样的自然环境?难道必须拥有与地球相似的自然条件吗?地球的生物观普遍适合宇宙中所有的星球吗?事实证明,生命只能在类似地球的行星上存在和发展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地球上一共有200多万种生物,在我们已知的120万种中,有9000多种井不需要一般的自然环境。厄里希·丹尼肯在其著作《众神之车》中曾介绍了布里斯托尔大学昆虫学家欣顿和布鲁姆在这方面所做的试验,这两位科学家把一种蠓在100℃的高温下烤了几小时,马上又放进液氮中(一270℃),经过强辐照后,他们又把这些试验品放回到正常的生活环境。这些蠓很快便恢复了活力,并且繁殖出了健康的后代。这个试验充分说明,生命只有在地球的条件下才能存在的说法是错误的。
地球生物观认为,阳光、水分、氧气是生命的三要素。然而,人们却在几千米深的海底及北极冰层下发现了不需要阳光的生物,也发现了不需要氧气的细菌,它们叫厌氧细菌。多年前曾有一则报道,人们从完全封闭的岩石层中发现了沉睡数万年的青蛙,在正常的自然条件下,它们竟然恢复了生命的活力。生命真是不可思议,它顽强到远远超出人的想象之外,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已经发现了许多在完全意想不到环境下存在的生命,比如,在放射性极强的核物质周围也同样有生命存在。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地外文明”是存在的,他们很可能比我们的进化早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今天,我们不但能够登上月球,而且还能探测整个太阳系,那么,一个比我们发达不知多少倍的文明,他们也完全有可能跨越星系来考察,在与我们的先民接触当中,留下一些遗迹,传授一些知识。在这一思想下,产生了“远古接触论”。
远古接触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福特·恰尔兹·侯,他一生中孜孜不倦地搜集能够推翻流行理论的资料和信息,提出“让科学从科学家的垄断下解放出来”的口号。他的基本思想是:宇宙间存在巨大的生物,对于这些生物来说,我们世界的大小只介于饲养箱与实验室之间。他甚至说:“我推测,我们是某些生物的私有财产。我觉得地球本来不属于任何人,但后来它被勘察,沦为了殖民地。”
欧洲有两位学者继承了福特的事业,他们是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贝尔吉埃与哲学家兼新闻记者刘易斯·鲍埃尔,他们在欧洲创办了《平面》杂志,并将福特的口号用作杂志的题词。
前苏联对远古接触论也很感兴趣。在本世纪初,前苏联宇航学的奠基人季奥尔科夫斯基写了一系列文章,论述了高度发达星际扩张及他们之间的接触问题,他还谈到了外星人对于地球的访问。同时,尼古拉·雷金也注意到,许多民族散居世界各地,相距甚远,但其神话中的某些情节和题材却颇有共同之处,他认为,这些神话可能包含着真理的内核,这就是远古时代曾经有外星人访问过地球。近年来,哲学家布鲁佐夫与语言学家莫洛佐夫一起,试图创立一门“外星人远古访问学”,把研究外星人与地球接触的现实性问题作为这门学科的首要任务。
当然了,目前对地球以外生物及文明程度的推测还不可能有什么证据,这是这个推测的致命弱点。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证据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同样相信,地球以外生物及文明的证据就存在于广大的宇宙之中,问题是你是否有能力将它拿来。正像著名物理学家贝尔吉埃所说:“我们无法推翻外星人曾来访问以及原始文明无影无踪地消失的假说,也无法推翻往昔文明的知识与技术足可与今天媲美的推论。我们认为,我们称之为秘传的那些被各种形式遮掩起来的成就,也是实实在在的成就,犹如魔法师的成就一样。”
第二节 茫茫宇宙觅知音
某一天,一批来自太空以外的生物,突然驾驶着奇形怪状的宇宙飞船,出现在地球大气层之内。惊慌失措的地球人用所谓先进的武器向来犯者进攻,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只见一颗颗导弹拖着长长的浓烟,像一把把利剑刺向来犯者;一架架战机义无反顾地冲向侵略者。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的,由于科学技术的悬殊,使地球人的反抗终究化为泡影。高贵的地球人,不得不向长着无数根触角、像章鱼一样的宇宙生物,低下那高贵的头颅。地球被奴役了,地球人一律变成了奴隶,在章鱼般生物的统治下,一批批悲惨地死去。
这是经常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情景。奇怪的是,这种情绪几乎统治了人们的思想,好像宇宙以外的生物,不论他们的文明程度如何,都异常地贪婪、残暴,好像宇宙间根本不可能出现平等的交往。实际上,科幻小说反映的只是一种情绪,是地球人对自己认识的一种情绪。我们对宇宙生物的一切推测,都是从自我认识开始的,因为我们人类正像小说中的地外生物一样,贪婪、残暴、自私,因此我们才把这种认识强加给幻想中的地外生物。说穿了,这正是我们对自己本身失去信心的表现,也是对人类文明所走过历程的反思。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世界科幻的发展正在向我们昭示一个真理,那就是,人类对自己越来越怀疑,越来越恐惧,我们正在担心有一天,人类会被科学的发展引向死亡地带。这决不是恶意中伤科学,也决不是笑谈。
如果不信。我们来回忆一下。幻想是人类愿望的表现,也是对生活前途的展望。在古代时期,人类的幻想都是美好的,充满了浪漫,表现了人类对未来的信心,它们的格调基本上是明快的。想一想嫦娥奔月的神话,想一想精卫填海的传说,再想一想盘古开天的壮举,多么浪漫,多么雄壮,根本没有一点点灰暗的色彩,读了使人振奋。再读一读凡尔纳的作品吧!它向我们揭示了怎样一个奇妙的科学世界,人类真是含着笑容在展望自己的未来。
然而,从这个世纪以来,科幻的格调变了,它变得那么灰暗、那么沉重、那么可怕。读科幻作品,不再是一种享受,而简直就是心灵的考验,你必须有钢丝一样的神经系统,必须有久经沙场般的意志,还要有一次能吃下七只苍蝇的本事。《星球大战》让你心跳加速到每分钟120次;《异形》和《苍蝇》让你三天吃不下饭;《撒旦回归》让你真后悔来到这个世界,等等。从这类科幻作品中你读到了什么?是恐惧,是失望,是悲哀。浪漫没有了,雄壮没有了,自信心也没有了。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真是对地球以外生物的恐惧?不!决不是。它是对我们人类自己的恐惧,是对科学发展的恐惧。科学正在把我们变成青面獠牙的怪物。如果历史是一面镜子的话,每一次照镜子时都发现,我们一次比一次变得更加丑恶。
用人类的本性,来推知宇宙生物的本性是错误的,人类文明走上一条坎坷的道路,这是由人类无限贪婪造成的,是由一种畸形的价值观造成的。事实上,在人类无法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时,也许我们只能把拯救人类的希望,寄托在地球以外一种更加理性的文明身上。这大约也是我们寻找地外文明的潜动力吧!
事实上,我们根本用不着把地外生物想象得多么可怕,如果他们果真存在,如果他们能够跨越遥远的星系来到地球,那么他们的出现绝对不是掠夺者,他们不会对地球构成什么威胁。我们相信,文明一旦达到了星系航行的程度,这样的文明应该是道德的。如果他们真的需要资源,那也不会来掠夺地球,因为构成地球的物质几乎是宇宙中最为普遍的物质。想一想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简直就像一颗沙粒,我们的这种担心,实际上是高抬了自己。
实际上,连这些讨论都是多余的,目前,最重要的是找到他们。他们在哪里呢?
不论普通人是否承认有地球以外的文明存在,反正科学家是承认的,虽然目前承认的人数还不多,但毕竟代表了一种趋向。他们不但承认,而且正在积极地寻找。
1960年,美国国家无线电天文观测站的天文学家弗兰克·D.德雷克,用25米批物无线电天线展开了首次搜寻外星文明的活动,本活动被称为“SETL”。参加这一项目的科研人员认为,人们可能能够接收到两种来自外星人的无线电讯号:一种是通讯漏泄,这一点很容易理解。比如,地球上的无线电波就时时在向宇宙扩散。另一种是外星人有意发来的无线电讯号。尽管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收到来自宇宙空间有意义的电波,但这并不能否认宇宙中就不存在类人的高级生物。
1974年,安装在波多黎哥岛上的世界著名的阿雷西沃射电望远镜,向浩瀚的银河系中间发射了含义深刻、功率强大的密码式无线电信号,密码中蕴含着有关地球及其人类的极其重要的信息。当然,人们也不是将这组无线电讯号漫无边际地发往整个宇宙,而是将信号对准武仙座中的M13球状星团发射。据天文学家计算,这个星团中大约有30万颗恒星,每一颗恒星的年龄都是太阳年龄的2——3倍。天文学家认为,一定会找到比我们年长的宇宙智慧生物。
但是,我们根本不必为科学家的乐观估计感到高兴,因为M13星球团距离地球有2.4万个光年,即使我们发出的电波能够达到光速,即使M13星团上果真有比我们文明高出许多的智慧生物,在他们接到我们的信息,再将读后感连同一句问候语发回来的时候,那也是5万多年以后的事了。那时,地球人类还是否存在,都是一个特大的疑问。所以,我们最好指望在5万或10万年前,那些已经很发达的智慧生物,像今天我们这样好奇,将他们的信息对着太阳系发送过来。
事实上,人类自从有了无线电技术以来,我们已经收到37种来自外星的无线电信号,可惜,这些信号再也没有出现过,使人类根本无法破解。1977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科学家,曾收到了来自人马星座的强烈信号,这一信号十分暂短,在科研人员核对它时,就消失了,而且再也没有出现。
据法国报界透露,本世纪80年代,人类曾收到一组莫名其妙的电讯信号,经美、苏、法、英等国科学家的联合破译,这则电文的大意是:请引导我们到第四宇宙,这里到处都在爆炸,我们的处境很危险。我们的时间是117.089,位置在第12银河系。据测定,这组无线电信号是5万年前发出的。假如这一文明真的存在的话,那也是5万年前的事了,那时我们地球正处于落后的旧石器时期。他们现在怎样?我们一点都不知道。我们不得不感叹宇宙之大,人类之渺小。面对如此浩瀚的宇宙,那些认为地球文明是宇宙中唯一文明的人们,难道不感到脸红吗?
现在的问题是,地球以外其他智慧生物建立的文明及其特点是什么?大家知道,我们这一代文明号称物质文明,所有科学技术都是建立在物理学基础之上的。那么,其他文明是否也向我们一样,来构建自己的文明体系呢?比如说,目前我们知道,无线电波是信息的良好载体,其他文明是否也用无线电来传导信息呢?如果他们不用无线电来传导信息,那么我们今天的所作所为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能够用在太空中没有截获来自外太空的无线电信号这样一个事实,来彻底否定宇宙中存在智慧生物的可能性吗?不,不能!再说,地球已经被无线电信号污染了,在数不清的无线崇信号里,我们是否有能力分辨每一个信号的来源呢?
另一方面,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有效截获来自太空的所有信号,科学家曾说:“无线电波并不容易被截获,因为它需要极其灵敏的仪器,而目前我们刚刚开始考虑这一问题。”
第三节 6000年前的美丽星空
如果以上关于宇宙智能生物的推测是正确的话,那么他们完全有可能在人类的初期降临地球,因为6000年以前的宇宙空间比现在要小,这是宇宙大爆炸理论给我们的启示,虽然程度微细,但已经足够使我们的立论成立。“神来自天外”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没曾想竟然获得了宇宙大爆炸理论这样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我们有必要首先追溯一下人类对宇宙起源的认识过程。
在人类文明朦胧的神话时期,原始人将宇宙的起源想象成一个巨大的蛋,这个蛋里到处都是水,浩浩渺渺,昏昏暗暗,没有任何生物,没有任何动静。突然在一天,这个巨大的蛋裂开了,蛋中间一部分较轻的物质变成了天空,而一些较重的物质则变成了大地。这就是世界创世神话的共有内容,许多民族的神话里相伴随着还有自己的始祖神的出现,它几乎遍及地球的各个角落,曾在不同肤色的原始人嘴边流淌。它虽然很粗糙,却给人一种雄浑的美,每每读之,一股古朴的劲风就会扑面而来,同时,它给人思想自由飞驰的空间是那样广大。
随着历史的进步,人们对宇宙有了更新的了解,新的宇宙观产生了。古代人将大地想象成一个四四方方的平板,上面有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也有勤劳的人类,而大地以外的天空宇宙则是一口倒扣的大锅,它半圆形的弧线上面镶嵌着日月星辰。当时人们的脑袋里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根本用不着去想大地边缘以外是什么,因为在人们的脑海里,大地是无限的,边缘太遥远了,只有像孙悟空那样的神仙才能去大地的尽头,并在那里痛痛快快尿一泡,普通人就不必劳这个神了。
然而,从中世纪开始,哥白尼、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彻底毁灭了古人率意的想象,地球从一块平板变成了一个圆球,它孤零零地悬浮在宇宙之中。接着,哥伦布率领他的船队开始向西航行,航行的过程虽然有些粗暴,但却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他的船队永远沿着一条圆周线在前进,从哪里出发,最终还会回到哪里。于是,全世界的人“噢”了一声,把一直悬着的心放回了肚子里,因为他们再也用不着担心摸黑一直往前走,会从大地的边缘掉下去,反正地球是个圆的,走来走去还会走到家门口。
当哥白尼确定了太阳中心论以后,现代意义上的宇宙起源问题才真正提了出来。伟大的哲学家康德,以他
Ⅸ 八十天环游地球作者事迹
儒勒·凡尔纳
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8.2.8~1905.3.25)生于法国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构成市区一部分的劳阿尔河上的菲伊德岛生活学习到中学毕业。父亲是位颇为成功的律师,一心希望子承父业。但是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11岁时,他曾志愿上船当见习生,远航印度,结果被家人发现接回了家。为此凡尔纳挨了一顿狠揍,并躺在床上流着泪保证:“以后保证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童年的经历,客观上促使凡尔纳一生驰骋于幻想之中,创作出如此众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18岁时,他遵父嘱,去巴黎攻读法律,可是他对法律毫无兴趣,却爱上了文学和戏剧。一次,凡尔纳自一场晚会早退,下楼时他忽然童心大发,沿楼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绅士身上。凡尔纳非常尴尬,道歉之后随口询问对方吃饭没有,对方回答说刚吃过南特炒鸡蛋。凡尔纳听罢摇头,声称巴黎根本没有正宗的南特炒鸡蛋,因为他即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绅士闻言大喜,诚邀凡尔纳登门献艺。二人友谊从此开始,并一度合写戏剧,为凡尔纳走上创作之路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位胖绅士的名字是大仲马。毕业后,他更是一门心思投入诗歌和戏剧的创作,为此不仅受到父亲的严厉训斥,并失去了父亲的经济资助。他不得不在贫困中奋斗,以读书为乐。他十分欣赏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和英国的莎士比亚。在巴黎,他创作了20个剧本(未出版)和一些充满浪漫激情的诗歌。
后来,凡尔纳与大仲马合作创作了剧本《折断的麦秆》并得以上演,这标志着凡尔纳在文学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在继续创作的过程中,凡尔纳感到文学创作似乎缺乏出路,而且他发现当时文坛上的人都在找出路,都在试图把其他领域的知识融进戏剧。比如大仲马是将历史学融进文学,而巴尔扎克则把社会伦理学融进文学……这时凡尔纳发现,只剩下地理学还没有被开发。
于是凡尔纳利用一年的时间进行试验,创作出《冰川上面过冬》等作品,但未发表。
1856年凡尔纳乘火车来到北部城市亚眠,遇到一名带着两个孩子的漂亮寡妇,一见终情并求婚,继而结婚。接着凡尔纳搬家过去,从此开始认真创作。其时29岁。
凡尔纳创作出《气球上的五星期》后,16家出版社无人理睬,愤然投入火中,被妻子抢救出来,送入第17家出版社后被出版。赏识此书的编辑叫赫茨尔,从此凡尔纳遇到了知音,与之结下终身友谊。黑格尔与凡尔纳签订合同,一年为其出版两本科幻小说。
《气球上的五星期》出版之后,凡尔纳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多方面的探索时期,他试验多种写法,朝多种方向进行探索,一发不可收拾。每年出版两本,总标题为《奇异的旅行》,包括《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等,囊括了陆地、海洋和天空……此后探索停止,开始成熟,进入平稳的发展时期,创作出《80天环绕地球》《太阳系历险记》《两年假期》等优秀作品。随着声望的增高,凡尔纳的财富也在迅速增长。
凡尔纳的晚年不是十分幸福,创作减少并进入衰弱期,其《卡尔巴阡的古堡》有一定的自传性,表现了生活中隐秘的侧面。
1905年3月17日凡尔纳出现偏瘫,24日失去知觉,25日晨8:00去世。
1905年3月28日大出殡,全世界纷纷电唁,悼念这位伟大的科幻作家。
凡尔纳的故事生动幽默,妙语横生,又能激发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所以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表明,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凡尔纳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通俗小说作家,有一种能够把自己的幻觉变得能够触摸的本领,其感觉是全方位的,从平淡的文学中传达出某种人类的热情。但凡尔纳的小说中人物除了少数几个外都是一模一样的,他似乎塑造不出更重要的人物,人物都是脸谱化的简单的好人坏人,没有什么心理活动;从其作品人物性别单一化上还可看出他对女人的偏见,隐隐流露出深受其苦的心态。此外凡尔纳的作品中充满了明显的社会倾向,是一个爱国者(法国人最好)、民族解放主义者(支持被压迫民族斗争),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从某些作品中表现出无秩序者),最后还是一个银河帝国主义者(有缔造宇宙帝国的欲望)。
凡尔纳的作品里充满了知识,但他本人却是一名宇宙神秘主义者,对世界有一种神秘的崇拜。在他的小说中,有时候思考问题不够深刻,主题也常常重复。
但总的来说,凡尔纳的尝试仍然是伟大的。他写的虽然都是平凡小事,但读后仍使我们激动不已。正如1884年教皇在接见凡尔纳时曾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但我最珍重的却是它们的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
儒勒·凡尔纳作品集
《八十天环游地球》 《海底两万里》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环绕月球》 《神秘岛》 《世界主宰者》
《米歇尔·斯特罗哥夫》 《气球上的五星期》 《空中历险记》
《墨西哥的“幽灵”》 《佐奇瑞大师》 《牛博士》
《一个在冰雪中度过的冬天》 《征服者罗比尔》 《两年假期》
《从地球到月球》 《八十天环绕地球》 《奥兰情游》
《升D先生和降E小姐》 《隐身新娘》 《昂梯菲尔奇遇记》
《大海入侵》 《烽火岛》 《太阳系历险记》
《巴尔萨克考察队的惊险遭遇》 《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 《大木筏》
《喀尔巴阡古堡》 《金火山》 《鲁滨逊叔叔》
《多瑙河领航员》 《鲁滨逊学校》 《马丁·帕兹》
《旅行基金》 《漂逝的半岛》 《桑道夫伯爵》
《黑印度》 《南非洲历险记》 《突破封锁》
《沙皇的邮件》 《印度贵妇的五亿法郎》 《小把戏》
《迎着三色旗》
Ⅹ 儒勒 凡尔纳的作品反映了19世纪( ),并成为( )现代( )小说的先河
人物简介】
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曾写过《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等著名书籍。 1828年2月8日,凡尔纳生于南特,1848年赴巴黎学习法律,写过短篇小说和剧本。
1863年起,他开始发表科学幻想冒险小说,以总名称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异的漫游》一举成名。代表作为三部曲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
凡尔纳总共创作了六十六部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集,还有几个剧本,一册《法国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伟大的旅行家和伟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神秘岛》.《漂逝的半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20多部长篇科幻历险小说。
他还是许多发明家的老师,凡尔纳将它科学幻想的内容写得那么详细准确,头头是道,以致许多学术团体对他书中列的数字,有时要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去推算。
[编辑本段]☆【走上创作之路】
1828年2月8日,凡尔纳生于南特,1848年赴巴黎学习法律,写过短篇小说和剧本。
1863年起,他开始发表科学幻想冒险小说,以总名称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异的漫游》一举成名。代表作为三部曲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
凡尔纳总共创作了六十六部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集,还有几个剧本,一册《法国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伟大的旅行家和伟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机器岛》.《漂逝的半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20多部长篇科幻历险小说。
[编辑本段]☆【百神护佑的凡尔纳】
从地图上看,法国略呈五边形,有点像一个人。我们可以把法国向地中海和大西洋伸出的两个角当成是两只手臂,左手上捧着的明珠,是马赛;右边的明珠藏得比较严实,在胳肢窝下,是南特。这里就是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的故乡。
小凡尔纳的家就在港口附近,孩提时的好奇心促使他一趟趟地往码头上跑。这艘漂亮的三桅帆船是从什么地方开来的?这艘双桅横帆船又要开往什么地方?他很快地就同船上那些差不多同龄的小水手打成一片,幻想着自己也能有那么一天远渡重洋,到神秘的异域国度探险。
18岁那年,他的律师父亲放他去巴黎学法律。这真是放鸟出笼,凡尔纳玩性大发。一天在一个晚会上,意欲早退的他趁人不备,沿着楼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绅士身上。凡尔纳异常尴尬,道歉之后随口询问对方吃饭没有(看来这种问候并非中国特有),对方回答说刚吃过南特炒鸡蛋。凡尔纳听罢摇头,声称巴黎根本没有正宗的南特炒鸡蛋,因为他就是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绅士闻言大喜,诚邀凡尔纳登门献艺。这位胖绅士并非他人,乃是当时法国最著名能吃会写的作家大仲马。
从此以后,凡尔纳就在大仲马家里连吃带住,也似模似样跟着大仲马学写戏剧。他受大仲马影响之深,以至于小仲马曾经感慨地说,就文学而言,凡尔纳更应该是大仲马的儿子。
原本希望凡尔纳子承父业的父亲知道再也拴不住这个花样百出的儿子,加上儿子有大仲马这么知名的人物提携,故而全不干涉他的选择。不仅继续为儿子提供生活资助,而且还在自己的案例汇编里为儿子寻找创作戏剧的题材。
好像有好父亲、良师还不够,上天还给了凡尔纳一位著名的贤妻。他的处女作《气球上的五星期》连投16家出版社而不中,凡尔纳一气之下将手稿扔进火里,凡太太空手入烈火抢出手稿,让他有机会遇到识货的第17家出版社。
要照中国人的说法,凡尔纳还真是百神护佑,想不成功都不容易。
[编辑本段]★【凡尔纳的创作生涯】
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1828.2.8-1905.3.25)生于法国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构成市区一部分的劳阿尔河上的菲伊德岛生活学习到中学毕业。父亲是位颇为成功的律师,一心希望子承父业。但是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11岁时,小凡尔纳背着家人,偷偷地溜上一艘开往印度的大船当见习水手,准备开始他梦寐以求的冒险生涯。不过由于发现及时,父亲在下一个港口赶上了他。这次以受到严厉的惩罚而告终的旅行换来的是更为严格的管教,并躺在床上流着泪保证:“以后保证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这使他彻底丧失了成为冒险家的可能性。当然,蔚蓝色的大海在心中的形象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童年的经历,客观上促使凡尔纳一生驰骋于幻想之中,创作出如此众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18岁时,他遵父嘱,去巴黎攻读法律,可是他对法律毫无兴趣,却爱上了文学和戏剧。一次,凡尔纳自一场晚会早退,下楼时他忽然童心大发,沿楼梯扶手悠然滑下,不想正撞在一位胖绅士身上。凡尔纳非常尴尬,道歉之后随口询问对方吃饭没有,对方回答说刚吃过南特炒鸡蛋。凡尔纳听罢摇头,声称巴黎根本没有正宗的南特炒鸡蛋,因为他即南特人而且拿手此菜。胖绅士闻言大喜,诚邀凡尔纳登门献艺。二人友谊从此开始,并一度合写戏剧,为凡尔纳走上创作之路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位胖绅士的名字是大仲马。毕业后,他更是一门心思投入诗歌和戏剧的创作,为此不仅受到父亲的严厉训斥,并失去了父亲的经济资助。他不得不在贫困中奋斗,以读书为乐。他十分欣赏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和英国的莎士比亚。在巴黎,他创作了20个剧本(未出版)和一些充满浪漫激情的诗歌。
后来,凡尔纳与大仲马合作创作了剧本《折断的麦秆》并于1850年初次上演,这标志着凡尔纳在文学界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在继续创作的过程中,凡尔纳感到文学创作似乎缺乏出路,而且他发现当时文坛上的人都在找出路,都在试图把其他领域的知识融进戏剧。比如大仲马是将历史学融进文学,而巴尔扎克则把社会伦理学融进文学……这时凡尔纳发现,只剩下地理学还没有被开发。
这期间,他经常上国家图书馆,开始热衷于各项科学的新发现,同时系统地研究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等,为他想写的科学小说积极准备词汇。他在剧院里找到一个秘书的职位,陆续写了几出轻歌剧,还发表了几个短篇小说和一部历史小说《马尔丹·帕兹》。
于是凡尔纳利用一年的时间进行试验,创作出《冰川上面过冬》等作品,但未发表。
1856年,凡尔纳乘火车来到北部城市亚眠,遇到一名带着两个孩子的漂亮寡妇,一见钟情并求婚,继而结婚。接着凡尔纳搬家过去,从此开始认真创作。其时29岁。
1863年,凡尔纳创作出《气球上的五星期》后,16家出版社无人理睬,愤然投入火中,被妻子抢救出来,送入第17家出版社后被出版。赏识此书的编辑叫赫茨尔,从此凡尔纳遇到了知音,与之结下终身友谊。赫茨尔与凡尔纳签订合同,一年为其出版两本科幻小说。
《气球上的五星期》出版之后,凡尔纳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多方面的探索时期,他试验多种写法,朝多种方向进行探索,一发不可收拾。每年出版两本,总标题为《奇异的旅行》,包括《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环绕月球》《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等,囊括了陆地、海洋和天空……此后探索停止,开始成熟,进入平稳的发展时期,创作出《80天环绕地球》《太阳系历险记》(中译《大木筏》)《两年假期》等优秀作品。随着声望的增高,凡尔纳的财富也在迅速增长。
凡尔纳的晚年不是十分幸福,创作减少并进入衰弱期,其《喀尔巴阡的古堡》有一定的自传性,表现了生活中隐秘的侧面。
1905年3月17日凡尔纳出现偏瘫,24日失去知觉,25日晨8:00去世。
出殡1905年3月28日大出殡,全世界纷纷电唁,悼念这位伟大的科幻作家。
[编辑本段]【故事的特点】
凡尔纳的故事生动幽默,妙语横生,又能激发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所以一百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欢迎。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表明,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凡尔纳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通俗小说作家,有一种能够把自己的幻觉变得能够触摸的本领,其感觉是全方位的,从平淡的文学中传达出某种人类的热情。但凡尔纳的小说中人物除了少数几个外都是一模一样的,他似乎塑造不出更重要的人物,人物都是脸谱化的简单的好人坏人,没有什么心理活动;从其作品人物性别单一化上还可看出他对女人的偏见,隐隐流露出深受其苦的心态。此外凡尔纳的作品中充满了明显的社会倾向,是一个爱国者(法国人最好)、民族解放主义者(支持被压迫民族斗争),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从某些作品中表现出无秩序者),最后还是一个银河帝国主义者(有缔造宇宙帝国的欲望)。
凡尔纳的作品里充满了知识,但他本人却是一名宇宙神秘主义者,对世界有一种神秘的崇拜。在他的小说中,有时候思考问题不够深刻,主题也常常重复。
但总的来说,凡尔纳的尝试仍然是伟大的。他写的虽然都是平凡小事,但读后仍使我们激动不已。正如1884年教皇在接见凡尔纳时曾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学价值,但我最珍重的却是它们的纯洁、道德价值和精神力量。”(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