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猴子与打字机科幻小说

猴子与打字机科幻小说

发布时间: 2022-11-17 02:11:21

Ⅰ 如果说有足够多的时间给猴子打字,猴子总有概率可以打出一本莎士比亚的著作。那么给老师足够的时间,总有

猴子和打字机(Monkeys and Typewriters) 引用: 另一个在流行文化中占了很大分量的思想实验是“无限猴子定理”,也叫做“猴子和打字机”实验。定理的内容是,如果无数多的猴子在无数多的打字机上随机的打字,并持续无限久的时间,那么在某个时候,它们必然会打出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猴子和打字机的设想在20世纪初被法国数学家Emile Borel推广,但其基本思想——无数多的人员和无数多的时间能产生任何/所有东西——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 解读: 简单来说,“猴子和打字机”定理是用来描述无限的本质的最好方法之一。人的大脑很难想象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无限猴子定理可以帮助理解这些概念可以达到的宽度。猴子能碰巧写出《哈姆雷特》这看上去似乎是违反直觉,但实际上在数学上是可以证明的。这个定理本身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重现的,但这并没有阻止某些人的尝试:2003年,一家英国动物园的科学家们“试验”了无限猴子定理,他们把一台电脑和一个键盘放进灵长类园区。可惜的是,猴子们并没有打出什么十四行诗。根据研究者,它们只打出了5页几乎完全是字母“s”的纸。 引用完毕。 Das曰: 二十年前第一次看到这个思想试验,是在一个日本人写的小册子里。名字忘了,是《五角丛书》中的一本。十年前翻箱倒柜找这本小册子,未果。谁如果保存着二十年前那本五角丛书的话,不妨转让给das,你五毛钱买的,我出一枚袁大头,或者一个紫砂壶也行。 不需要无限多个猴子,不需要无限长的时间,房间里放一台打字机,然后关一只猴子进去,猴子碰巧也会跳到打字机上,碰巧也会打出几个字母,有人计算过,假以2000亿年,从概率上讲,猴子会打出一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这道理很简单:猴子随意踩踏打字机,总会打出一些字母,这些字母随意组合,只要字母足够多,总会有一些单词,只要单词足够多,总会有一些句子,只要句子足够多,总会有一些有意义的句子,有意义的句子足够多,总会有一首诗,诗足够多,总会有一首十四行诗,十四行诗足够多,总会有一首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一摸一样。 这道理简单明了,就是一些概率和排列组合的简单计算。 但是我有一点想不通,猴子比大自然聪明多了,人体比十四行诗复杂多了,猴子胡蒙瞎碰,打一首十四行诗都要2000亿年,大自然胡蒙瞎碰,打造个人体却只用了50亿年。究竟是我疯了,还是达尔文疯了? 现在还不清楚,反正两个人总有一个疯了。

Ⅱ 求几个经典的悖论

1、生日问题是指,如果在一个房间要多少人,则两个人的生日相同的概率要大于50%? 答案是23人。 这就意味着在一个典型的标准小学班级(30人)中,存在两人生日相同的可能性更高。对于60或者更多的人,这种概率要大于99%。

从引起逻辑矛盾的角度来说生日悖论并不是一种悖论,从这个数学事实与一般直觉相抵触的意义上,它才称得上是一个悖论。大多数人会认为,23人中有2人生日相同的概率应该远远小于50%。计算与此相关的概率被称为生日问题,在这个问题之后的数学理论已被用于设计著名的密码攻击方法:生日攻击。

2、唐吉诃德悖论是指记载在唐吉诃德小说中的一个涉及悖论的故事。桑丘·潘萨在他治理的岛上颁布一条法例,规定过桥的旅客必需诚实地表示自己的目的,否则就要接受绞刑。有一个旅客在见到桥上的告示后,宣称自己过桥是要接受绞刑的。

这使执法者感到为难:如果旅客的言论为真,则他应被释放并不得受绞刑,但如此一来旅客言论即变为假。如其言论为假,则他会被绞死,但如此一来其言论即变为真。该旅客被带到桑丘面前,而桑丘最后把他释放。

3、说谎者悖论,在哲学和逻辑学中,古典的说谎者悖论是指一个说谎者声称自己正在说谎:例如,声称:“我在说谎”或者“我所说的皆为假”。如果他确实在说谎,那么他所说的就是真的,但如果他所说的就是真的,那么他就是在说谎。

在“这个语句正在说谎”的悖论中,为了强化悖论,使悖论更经得起严格的逻辑分析,“说谎”的概念往往被“真假”的概念所取代,仅仅保留“说谎者”这一名称来指涉关于古典二值逻辑会推导出矛盾的悖论。

如果“这个语句为假”为真,那么这个语句为假,但是如果这个语句声称它为假,且它为假,那么它一定为真,如此一来悖论于焉成形。

4、祖父悖论是一种时间旅行的悖论,科幻故事中常见的主题。最先由法国科幻小说作家赫内·巴赫札维勒(René Barjavel)在他1943年的小说《不小心的旅游者》(Le Voyageur Imprudent)中提出。情景如下:

假如你回到过去,在自己父亲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母杀死,但此举动会产生一矛盾的情况:你回到过去杀了你年轻的祖父,祖父死了就没有父亲,没有父亲也不会有你,那么是谁杀了祖父呢? 或者看作:你的存在表示,祖父没有因你而死,那你何以杀死祖父?

5、小城里的理发师放出豪言:他只为,而且一定要为,城里所有不为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但问题是:理发师该为自己刮胡子吗?如果他为自己刮胡子,那么按照他的豪言“只为城里所有不为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他不应该为自己刮胡子;但如果他不为自己刮胡子,同样按照他的豪言“一定要为城里所有不为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他又应该为自己刮胡子。

Ⅲ 寻找一本科幻故事 大概说的是主人公去了一个由猴子统治的星球

猴子的故事
日前,看到一则关于猴子的笑话,其文中言道:“猴子一向被人津津乐道的是其聪明与机灵,可是,知道耍猴人是用什么方法捉到那些山中的野猴的吗?他们在树洞中放一些花生,或者其它猴子喜爱的食物,来诱捕猴子,这个方法很灵验,猴子一准逃不出人的手掌心,并且捕猴的人不费丝毫的力气,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猴子太贪婪了,它把手伸进树洞,攥住食物的拳头便不能从窄小的树洞里抽出来。很简单,它只要放弃那诱人的食物,就能逃脱人的诱捕,可叹,象猴子这么聪明的动物,竟然也因为贪欲失去了自由乃至生命。” 其实,写这篇文章的作者的目的在于,警告那些为官者,掌权者,手摸伸,伸手必被捉。手伸进去了,能够及时抽手,前提是放开那些不可能拿到手的食物,也未尝不能逃出一条生路。更可叹的是,比猴子的智商要高出千倍百倍的人,也无法抵御自己心中的贪念,前赴后继的奔向监狱刑场。即使身败名裂,被千夫所指,万人唾骂也不思悔改。可见,心魔一旦控制其思想,膨胀的欲望是这么可怕。什么国法党纪,统统抛掷脑后,是侥幸心理在作怪,或者,是妄想背靠大树好乘凉吧。对于贪官,老百姓只有怒目而视,除此之外,又将之奈何,因为,每个人都有其生存之道啊!奴颜卑膝者并不可憎,一切都是为了讨得别人的一点欢心,求得一点恩赐的食物来维持生计罢了,人生就是这么可悲。这使我又想起另外一件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若干年前,我和老公、妹妹去动物园游玩,走到一座关猴子的牢笼跟前,一只看起来很可爱,很调皮的猴子,突然翻了个跟头,接着在一个小单杠上,做了一个高难度动作,我们都被它那滑稽样逗乐了,可是,这只小猴子接下来的举动却让我们匪夷所思,瞠目结舌。它伸出小手,向我们讨要食物,按理说,人家那么卖力的表演,给一些食物作为报酬,也不过分,可是,我们已经两手空空了,我摊开双手,那只小猴子看到后,失望的离开了。 我一直很后悔,为什么没有想到,去买一些东西呢?这只小猴只是想凭借自己的技艺,来换取一点可以果腹的食物,说其献媚也好,说其卖弄也罢,但我知道,它的行为也许只是出于本能,以为付出劳动定然会有收获,可是,在人的面前,它的思维显得太幼稚了。不,不是猴子的思维幼稚,而是人的思维太复杂了。君不见,如今付出劳动得不到报酬的人还少吗?他们难道也如那个小猴子一样幼稚?显然不是,那为什么?又到一年终了时,有多少人在展转哀号着,最引人注目,最典型的应该是农民工的生存状态了吧,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从来都是对立的。国家也加大力度,帮助农民工讨要被拖欠的工资,我们拭目以待…… 回头来还说这猴子,其实,在生命面前,任何物种都是平等的,可惜的是,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却往往要凌驾于其它动物之上,随意剥夺它们的生命权,把它们当作玩物一般蹂躏。殊不知,在动物王国里,它们也有着和人类一样的真情。 记得曾经看过的一个记录片,说的是猴子的部落里,老猴王被一个年轻力壮的新猴王所代替,所谓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老猴王在部落里再也没有立锥之地了,它被其它的猴子追赶的无路可逃,连她曾经的宠爱的王妃也加入到那个行列里,终于,精疲力竭的老猴王溺水而亡,其它的猴子都走开了,只有它的妻子,一个瘦骨嶙峋的老母猴,失宠很久的王后,守在老猴王的尸体旁,泫然泪下,最后绝食而亡。 这些镜头都是实地拍摄的,并非是记者的杜撰。比较一下,人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本来,物竟天择,优胜劣汰,这是大自然的法则,自然法则就是这么残酷,这也没什么好感伤的。可叹的是,当他们在最荣耀的时候,将自己的糟糠之妻视如弊帚,流连于温柔乡里,乐不思归,岂不知,当某一天,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大权旁落时,其结局会怎样,还不是如同那个被追赶的狼狈逃命的老猴王一样。或许,人类的文明不至于使其丧命,但至少,那种失落感是必然而然的。到末了,陪伴在自己身边的还不是同样老迈的妻子…… 似乎觉得意尤未尽,还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我听到一声叹息,想寻找,却原来是发自内心深处的……

Ⅳ 寻找一篇科幻小说

未来孩子

张三被李小龙踢了一脚。他晕了一会,脑袋里嗡的一下,像醍醐灌顶,忽然就记起了小时候的那个感觉。

六七岁时的张三呆头呆脑,每天晚上看星星,白天睡觉。下午醒来的时候,他会在昏沉的阳光中呆坐片刻,然后开始号啕大哭。哭的时候这孩子悲愤莫名,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母亲跑过来在其头顶猛拍一掌,喝道,又犯病!才悠然停住,跳下床,打着嗝洗脸去了。当时的小张三对发生的一切都不明所以,只记得有一股巨大的悲情稍纵即逝。那感觉颇为奇特。后来张三历经数十年成长,渐渐把那感觉淡忘。再后来张三被李小龙踢了一脚,猛然才又将其记起。

张三身高一米六零,也曾机敏过人。但当他看到李小龙对着自己抬起右腿,一愣神的功夫,下巴上却已经着实挨了一下。李小龙的腿就像两根弹簧,游击不定,十分厉害。至于这么厉害的腿为何来踢一位中年作家的下巴,还得从张三的儿子说起。

张三的儿子今年十四岁,今天早些时候问他父亲,阿三可看见我的UPU? 张三摘下头盔说没有。那小子就暴躁起来,嚷嚷道,哎呀怎么办怎么办,我的宝贝都不飙了!张三瞟了一眼他儿子的宝贝,那像一堆色彩斑斓的积木堆在一起,光怪陆离。张三叹一口气,便又想起了当年。

张三21岁时是2006年,那是多么淳朴的年代啊。那时候人们根本不知道什么CPU、GPU,只须坐到电脑前来回敲打几个键子,咔咔咔,就都能得到幸福,脸上露出微笑了,正是所谓天高云淡,浮生人人闲的境界。但是那么安逸的环境下,年轻的张三却起了非分之想……张三一生起过无数的非分之想,就数那一次最令他追悔莫及,以后的种种麻烦皆由其引发,其中包括眼前这个孩子。

张三的儿子贼眉鼠眼,喜怒无常,属于未来一代。未来一代的孩子都是这个样子。他们在新时代里成长,从小像玩积木一样玩电脑,接触大量叵测的信息,养成种种恶习,结果干出来的事情都十分讨厌。张三的儿子动不动称其父为阿三,这就让张三颇为反感,觉得简直无礼之极。而现在这小子一暴躁,竟然在屋里转起圈来,嘴里还直哼哼:阿三呀阿三,可知谁,能把我的UPU归还,我可爱的阿三……张三终于忍无可忍,猛然一拍桌子喝道,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孩子他妈被声音惊动,跑出房间说你吼什么张三,还不都是你自找的么?张三顿时无言以对。

张三本不叫张三。虽然时代进步至今男人有几个名字都不足为奇,但所谓张三就太没新意,是人所不喜的了。张三前几年突发奇想要搞文学,搞来搞去却把自己搞成了张三,结果被妻儿耻笑,颜面扫地。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多媒体文化的迅猛发展导致了传统文学的急剧衰落。现代人聚敛声色的途径何其纷繁,谁还会在那种原始的符号堆砌上浪费时间?张三跑去搞文学那一年,学界却只剩下一种文学仍在流行,即幽默文学,俗称笑话。张三在文学没落时搞文学,正如他在电脑未兴时琢磨电脑。事实证明,他这一辈子尽在自找麻烦。

2006年年轻的张三忽起非分之想,他要深入的理解一下电脑这个东西。那年头民智未开,他的这一想法还挺危险,于是他只能小心翼翼地展开行动,好像黑客一样神秘兮兮。其实现在看来,那又算什么呢?现在的黑客,据说随便到谁的脑袋里逛一圈都不成问题了,而当年的张三只不过想试一试IPC$入侵另一台电脑。他把目标定在了他的旁边的一台机器。当时学校的机房里数百台电脑并排而放,张三一心钻研技术,全然未顾他的目标机器前正坐着一个长头发女子。

张三21岁时差点成为一个黑客,而21年后的如今张三却憎恨黑客。因为他始终怀疑曾有黑客之流光顾过自己的脑袋并做了什么手脚,否则没理由他现在是张三,而不是王二。他甚至怀疑自己的儿子也是一个黑客。那小子在电脑前张牙舞爪的样子实在是不成体统,俗话说有其母必有其子,他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呢?所以张三决定不告诉那小子他的UPU的下落,让他着急下去得了。此时的张三斜眼瞧着自己的妻儿,鼻孔圆张,心中已萌生戾气,但他又怎能料到即将有一只李小龙的脚踢到自己的下巴上呢?

有人说时代的进步就像滚雪球,滚到今天这个雪球已是庞大无匹且莫之能止了。张三窃以为那雪的本身正是叵测的象征。所谓叵测就是,当1995年意大利那只猴子直勾勾盯着花生流口水时,浑然未觉插在自己头上的电线。当2006年热气蒸腾的机房里张三鬼鬼祟祟敲击键盘时,也没想到自己密谋的东西另一些人却要以此为生呢。叵测像雪一样覆盖真实,让人怎么也料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2006年张三搞非法入侵时他旁边那个长头发女子正是本校网络安全专业的学生。一般来说女生学这种专业,不是机敏过人就是当初报错了志愿。很不幸此女属于前者。她早就发现傍边的小帅哥不太对劲,扫了几眼后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开始的时候她微微一笑佯作不知,但过了很久都没有动静,她终于沉不住气,用肘碰了张三一下,皱起眉在自己的运行框中键入“Net Start Lanmanserver”,猛地一敲回车,转头说,嘿!来吧。

二十来年后张三初入文坛的处女作是这样一篇故事:某人年少无行,年老出狱,贼性不改,一日抓起别人桌上一块CPU就跑,没跑几步赶紧扔掉,手上已经被烫出了大泡。老人气急败坏,开口骂道,他妈的这年头,手机怎么热得跟烤地瓜似的!——愚昧至此,实乃当代阿Q。有评论家对这篇作品的评价是,幽默有余,技术说明不足,误导儿童怎么办?失败!如此看来在泛技术化的2027年,你要写一部严谨的文学作品,这样的说明是必不可少的:新一代的个人电脑,每一个组件都相互独立,他们通过热波网络无线兼容工作,这既是商业化的阴谋诡计——层出不穷的功能升级使得新产品的推出可以肆无忌惮;又是高科技的神话——比如一块CPU,一旦意外离开其工作网络的覆盖范围,冗余能量无处接纳,会转化成高温烫伤老头的手,其精密程度可见一斑……这样解释下来短篇笑话成了长篇笑话,写作的困难可想而知。张三原本还有以年轻时那次艳遇为素材搞一篇创作的想法,如此看来也只好作罢,否则他就得这么开头:IPC$(Internet Process Connection)是共享"命名管道"的资源,是WINDOWS NT时代系统中特有的远程网络登陆功能,某些特定情况下,常可用于非法登陆…… 错误号53,找不到目标路径; IP地址错误; 目标端口过滤;目标LANMANSERVER服务未启动……这样的笑话有人看才怪呢! 。

张三对外把2006年的机房事件称作艳遇,内心里面却一直对它深有余悸。试想一名陌生女子突然解除自己的一切戒备对你说嘿,来吧!这虽然颇有几分挑逗的趣味,但年轻的张三当时却大吃一惊。他呆呆地望着眼前双目放光两腮绯红的女人,看着她满头的长发竟无风而动……过了好一会张三才浑身一颤轻声尖叫出来。他冥冥中已经意识到自己这下是撞到枪口上了。由此张三深受打击,不但以后多年都一蹶不振,而且最终娶了那女人为妻,生下一个没礼貌的孩子,以及被李小龙踢到下巴……这人世的叵测,谁又看得分明呢? -

以2006年的机房事件为界,之前的张三觉得生活简直阳光明媚,到处都是机遇与挑战。之后的张三却整日无精打采,再也活泼不起来了。那时候有人看见张三在校园里走过,就会悄悄讨论,哎,你看,那不是04级的张小猴么?他怎么不一蹦一跳的了呢?失恋了吧……这种说法其实严重偏离了实际。人们只看到垂头丧气走路的张三,却忽略了紧跟其后还有一个东张西望的长头发女人呢。

往往如此,人们在看问题的时候不但不能全面,还总要自以为是。这就造成了人与外物的格格不入,以及人们之间真正的相互理解的困难。这个困难曾让很多有识之士非常苦恼,造成古往今来大量人才的埋没。这个困难持续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几千年,终于在张三生活陷入昏暗的第二个十年被攻破。ALCOHOL系统问世时张三已年逾不惑,他再次看见了青春、阳光之类的东西。当时张三激动不已,他在原地转了几圈,就决定要去搞文学了。

说实话,张三在搞文学之前,他对自己的儿子是比较满意,父子俩的关系还算不错的。那时候大概也是因为孩子小,尚未有自己的锋芒,可以跟父亲打成一片。张三记得有很长一段时间只要一台儿童电脑就能让那小子别无所求了。儿童电脑只有巴掌大小,电池充电所需时间比其续航的时间还长,但屏幕和键盘什么的都是全息投影出来,就是说整个机器浑然一体,还算是比较简洁实惠的。但后来张三要搞文学,斥巨资买来了大家伙。张三的儿子也进入了青春期开始蠢蠢欲动,父子俩的关系就出现裂痕了。比如刚才,这孩子胡闹一通,难道他不知道UPU这种东西他父亲干正经事的时候要用到,为什么不直接好言相询,却要又蹦又跳的瞎扯呢?想到此处张三气乎乎地又瞪了一眼儿子和他妈,两者也与他怒目相向,似乎有仇。张三忽然悲从中来,想我搞文学搞得众叛亲离,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张三开始在心底对那只猴子生出怨恨.

1995年的时候张三仍然是个小孩子,但那时他已经摆脱了午睡的习惯,节省下时间用在其他地方,比如打鸟、拆电视、偷袭女生,开始显现出他另一种性格。有一天张三的班主任终于忍无可忍,在家长通知单上如此写道:老实巴交只是他的伪装,这小子蔫巴坏!当天晚上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奥亚科莫·里佐拉蒂实验室就发生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当时他们正在测算短尾猿大脑运动前区皮质细胞的电活性。研究人员意外发现,猴子在拿花生放进自己嘴里时,一些大脑细胞会被激活。当他看到人或别的猴子把花生放到嘴里时,同样的大脑细胞也会被激活。这一发现后来被广为传颂,因为它第一次向人们表明了镜像神经元的存在。

世界上实在有很多奇妙的存在,只等着有心人的探索、发掘。张三小时候看见电视上一位大侠跟一只大鸟厮混了几天就习得一套惊世骇俗的剑法,对此他便很羡慕,也要一试。但他找来找去也没找到任何可以利用的飞禽,最后就只好拿他家的一只狗去尝试了。他坐在狗的旁边仔细观察,三天之后果有所悟,从那以后张三看见什么新奇的东西都忍不住先凑上前去闻一闻。这倒让张三的妈妈很高兴,认为自己的儿子终于开始谨慎做人。但后来回想,张三还是觉得这正证明了自己天生神经敏锐,是个可塑之材。

镜像神经元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们以模仿的形式,使大脑绕过间接的推理过程而直接吸纳信息。无论我们实际上干某件事,还是观察别人干这件事,镜像神经元都会被激活。就是说,这东西让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经历相似的神经活动,婴儿咿咿呀呀地跟大人学语,张三看色情镜头时会心潮澎湃,大概也都是这个道理。据说镜像神经元正是直觉、感性、移情作用的根本,人类智能进化的基础。人们之间互相琢磨,人类社会一步步发展全靠这玩意了。所以当科学家们激昂地宣称掌握了镜像神经元的秘密就是掌握了人类的未来时,全世界的有识之士都大点其头,兴奋不已,并表示这多亏了当初那只猴子。

那只猴子只是被花生所诱惑,不料却竟因此而出名。据说ALCOHOL系统问世时所用商标就是以它为原型设计的。无怪乎有位国内网络专家指出,啊,多么伟大的阿尔克猴!

网络专家最讨厌,张三想,他们仗着自己有一些支持者,便简直在胡作非为了。 “张三”这个名字就是拜某位网络专家所赐。当时张三使用ALCOHOL系统一个周期后,上ALCOHOL.COM官方网站作评测,不想竟未能合格。有位在线的专家当时就说了,王二不行干脆叫张三吧,是个二级身份,但我看也差不多嘛,算是照顾你年龄大了。于是大手一挥就批了个“张三”的身份下来。这位专家比那位认为ALCHOHOL是一只猴子的专家更可恶。这个时代,只要有了名气,文盲或英盲都可以跑出来当专家,实在害人不浅。

快递公司把张三的身份卡送到那天,妻子和儿子全都咯咯笑个不停。张三咽下几口唾沫,想来想去,决定把气撒在他们身上。他先是责怪妻子,说你是干什么吃的呀?还网络安全员呢,有黑客进了你老公的脑袋都不管!妻子猛一扭头,透过飘飘发丝狠狠地白了他一眼说,你胡扯!人家黑客进你的脑袋干嘛?再说真进去了的话,你现在早痴呆了!张三的儿子闻言打了个哈哈,嘿,痴呆!张三于是冲着儿子去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大人说话你懂个球?看你成天鼓捣那堆破玩意,那是什么东西?也算电脑么?妻子说,怎么不算,你倒很明白电脑么,张三同学?儿子也跟着嘻嘻笑着说,张三同学,把你的那什么猴给我玩两天吧?反正你也用不着了,闲着也是闲着,人家说年轻人的超级反射低,其实更适合镜像神经元的培养,没准我倒能变成个什么王二,一举成名呢,行么?求求你了,嘿嘿,可爱的阿三……张三目瞪口呆了好一会,最后恼极而笑,倒突然想开了。他当时就说,随便!我还就作我的张三好了,相信我以张三之名,照样能搞点名堂出来!然后就奋然开始穿上这个新的马甲,去创作一篇关于CPU与手机的笑话。

ALCOHOL系统的组成包括软件和硬件。软件的复杂数据汹涌于密集的电脑芯片中,硬件就是大脑连接器,俗称头盔的那个东西。至此,科学家们终于能够把电脑与人脑联系起来,所以当他们说出“掌握人类的未来”这种话,这也不一定全是在吹牛。张三的儿子那一阵子戴上其父的头盔,每天就沉浸其中,挺长时间都不摘下来,不知道在干些什么。按理说未来一代的孩子对任何教育都没好感,但当两个月后张三反悔,把他赶开时,这小子竟还有些恋恋不舍呢。

张三反悔的原因是人家说他的处女作误导儿童。张三一气之下终于醒悟这年头什么都得靠名气,跟王二一比,张三算个鸟?张三决定重整旗鼓。他重新戴上头盔并且开始贼兮兮地,随手抓来UPU、MPU等配件以强化自己电脑的效率。一时间家里的气氛诡异莫名,儿子开始暴躁不安,妻子的工作室不得不重新换了钥匙。张三浑然不顾这么做的后果,只痴痴地想,无论如何,嘿嘿,得赶紧把张三升级成王二了。

王二是上个世纪末华语文学界最有成就的一位幽默大师,是ALCOHOL公司 “吸星大法”战略计划中提供的唯一一个文学家身份,与其他众多专家、明星的身份并列供人选修,这证明了幽默文学在当代的硕果仅存。所谓“吸星大法”即“吸纳明星思想精髓的伟大办法”。ALCOHOL系统通过脑部连接器刺激大脑皮层的一些感官区域,同时以某种射线定向激活大量的镜像神经元。 用这种类似催眠的方法把特定的信息灌输到使用者的大脑中,使其深刻理解并全面掌握另一种思维模式,同时伴随产生适量的虚拟记忆,最终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模仿成为另一个人,不止他(她)的才华,甚至是他(她)的灵魂。

总体来看,ALCOHOL系统是非常成功的,据说许多人由此圆了自己的梦想,变成天才、一夜成名。当然,像张三这样不太成功的情况也很常见,但属于个人原因,却也没什么办法了。张三感慨命运的不公,愤怒于当初那只猴子的没事找事……然而最终,他还是决定把气撒在妻儿身上,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事业也实在太不支持了。张三从椅子上站起来,假意伸伸懒腰,却突然把头转向儿子,说,小孩子还用UPU,你到底想搞什么鬼?

黑客入侵大脑的说法基于这样一个传闻:据说在研发阶段的后期,ALCOHOL实验室里的猴子们曾经做出非常惊人的举动,其中有的猴子突然在午夜啼鸣,声音凄厉而节奏鲜明,细听去,分明便是时下流行的哼哈唱腔!更有甚者,个别猴子竟一度开口讲话,尖声尖气地大呼平等、自由!ALCOHOL公司的解释是可能工作人员误输入了错误的指令,或者程序本身不完善造成的过激反应。但民间则更倾向于认为,除了黑客,谁还有如此的创意和勇气,敢让猴子喊出“自由”呢?

张三的儿子果然具有黑客的反叛精神,此刻他直视父亲的双眼说,阿三你偷了别人的UPU,怎么还这么理直气壮?张三瞪圆了双眼,我是你老子,你竟敢怀疑我?

当ALCOHOL的头盔终于从猴头上摘下,转而扣向人的脑袋,大众为之痴狂的同时,少数分子也保持了相当的警惕。有位网络专家就曾指出,以程序直接改造人脑,如此复杂的技术,难免会有漏洞,万一被黑客之流有机可乘,钻入人脑肆意而为,那还得了?这位网络专家早年是说相声的,半路转行来忧国忧民,技术素养上难免还有些欠缺。他不知道黑客的能力范围终究只局限于电脑,对人脑有威胁也只能是间接的影响——比如某人戴上头盔,见到一头猪,然后他便感到头皮一麻,开始在心底对这只猪生出爱慕之情……最后摘下头盔他会呕吐,原来电脑里的视觉信息资料被黑客掉包了,他本来选修的身份是拿破仑,众所周知,与美丽的约瑟芬的相爱是拿破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样的意外时有发生,但往往被及时发现,只算是讨厌的恶作剧而已,更不会出现“黑客钻入人脑”的严重问题。但是张三却一直支持那位网络专家的言论,对其死心塌地,不光因为同搞幽默艺术的渊源,更是由于张三感觉自己现在确实问题严重。

ALCOHOL是如此意义深远、利润丰厚的项目,以至于政府出面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并承认其授予身份的合法性。这一举措推动了社会的变革——以前有段时间大学毕业生们拿着四级、六级证乱跑,现在他们拿的证书上却往往赫然印着爱因斯坦、比尔盖茨……时代的巨浪滚滚前推,张三身在其中,搞文学却没有好的身份,整天被人唤作阿三,你说他能不上火么?

张三的儿子也上火了,眯成一条缝的眼睛里迸出红光,说你这偷东西的阿三,还不承认么,可真无耻!张三咬牙切齿冷笑道,你小子是不是不学好,想当黑客,嗯?张三的妻子一听激动起来,哪里有黑客,哪里有黑客,老娘的眼睛可是从来揉不进砂子……家里顿时乱作一团。

UPU(Unclear processing unit)是这样一种部件,它能加速数据传输的效率,增强计算机的联网强度。这种东西对于新一代的电脑来说多多益善。张三的儿子那堆光怪陆离的宝贝当中原来有好几个绿色的鸡蛋似的就是这东西,但后来陆续的却都不见了。他只好向他妈妈求助,他妈妈在网络上惩奸除恶,是纯粹的靠电脑吃饭,配置超强,借给他一个鸵鸟蛋一样的大家伙,用起来顶的上原来的五块。而现在连鸵鸟蛋也不保,电脑跑不快,ALCOHOL网站的认证系统连不上,时间紧迫,这能不让人着急么?

张三的儿子今年十四岁,今天迫不得已,他便告诉父亲说,我已经通过了ALCOHOL的一个身份认证,今天是最后审核,在线测试一下我的运动神经反应速度,通过之后,我就是李小龙了!张三哪里肯信,放屁!老子混了这么久也没混成王二,你小子算什么,敢叫李小龙?张三的儿子想,事到如今不露一手是不行了,于是抬腿,用脚尖轻轻去碰张三的下巴,点到为止,以示自己所言非虚。

就这样,张三被李小龙踢了一脚。李小龙的腿就像两根弹簧,游击不定,着实厉害,这是一般人所假装不了的。事实摆在眼前,张三震惊之余,胸口一堵,眼冒金星,便像受了内伤一样难受。

张三的儿子见父亲终于被镇住,说阿三,这回可以把UPU还给我了吧?那边的专家还等着我呢,你到底放哪了?却被其母训斥道,看你这孩子毛手毛脚,把你爸吓坏了怎么办!他转头看去,只见张三用手轻抚着自己的下巴,已两眼发直,正喃喃自语,这,这是什么道理……张三的儿子心中一动,悠悠开口:我们必须证明自己的价值,肯定自我的存在,在这个剧烈变动的时代,这个激情奔放的时代……一位真正的老师,不应该是真理的施舍者,他应该是领路人,是一位通向真理之路的引导者,而真理则只能由你自己去发现……说这些话的时候,这个十四岁少年的脑内亿万细胞正生机勃发,率动不息,隐隐呈现出一层镜像,模糊而深远,这是人类伟大智慧的再现。那是李小龙。

张三被李小龙踢了一脚,晕了一会,像醍醐灌顶,他突然回到了小时候那个奇妙的感觉中。数十年的成长刹那间在他眼前倒流,只有那个午后昏沉的阳光中,那个悲愤而无助的小男孩,久久定格在时空深处。张三终于明白,那孩子是因为他莫名其妙的,在这叵测的世上的存在而放声大哭呀。

张三转转脑袋,看到儿子的眼中闪烁精光,妻子的长发依旧飘扬。他突然发觉这一切都亦真亦幻,周围的时空又要塌缩到儿时那荒谬的气氛中。张三受不了了,摇摇晃晃的,他就向茶几走去,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号码。

张三的儿子看着父亲的背影,皱了皱眉头,对母亲说,怎么办啊,时间来不及了!母亲摸摸他的头,说傻小子,我那里还有一个鸵鸟蛋呢,你去拿吧。看着那小子雀跃而去,长发女人把头转向张三,直勾勾地盯了他好一阵,几次欲言又止,最终悄然退去。

那个被叫作张三的中年男人正对着电话,哽咽着说,妈,能不能过来一下,我……我又犯病了。

不是我写的,不过不错
绝对不是我写的,是网名“道貌岸然”写的

Ⅳ 科学家的奇葩实验,让猴子打字,猴子打了5页后怎样了

说起猴子这种动物,看起来和人类有着很多的相似点,因此很多科学家们也是喜欢用猴子做研究对象,研究一些比较稀奇古怪的实验。如果说猴子和打字机这两个风牛马不相及的东西,可能任何人都无法将其联系在一起,但是却有科学家们脑洞大开,将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了一起。

不知道各位读者朋友们认为,这个科学家的实验失败只是个列还是注定的?认为无限猴子理论有没有能够成功的几率呢?

Ⅵ '十大悖论'有哪些

1.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2.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

认知论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实验就是“空地上的奶牛”。它描述的是,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件的一块空地上。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

3.定时炸弹(The Ticking Time Bomb)

如果你关注近几年的政治时事,或者看过动作电影,那么你对于“定时炸弹”思想实验肯定很熟悉。它要求你想象一个炸弹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藏在你的城市中,并且爆炸的倒计时马上就到零了。在羁押中有一个知情者,他知道炸弹的埋藏点。你是否会使用酷刑来获取情报?

4.爱因斯坦的光线(Einstein’s Light Beam)

爱因斯坦著名的狭义相对论是受启于他16岁做的思想实验。在他的自传中,爱因斯坦回忆道他当时幻想在宇宙中追寻一道光线。他推理说,如果他能够以光速在光线旁边运动,那么他应该能够看到光线成为“在空间上不断振荡但停滞不前的电磁场”。对于爱因斯坦,这个思想实验证明了对于这个虚拟的观察者,所有的物理定律应该和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观察者观察到的一样。

5. 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

最为古老的思想实验之一。最早出自普鲁塔克的记载。它描述的是一艘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的船,归功于不间断的维修和替换部件。只要一块木板腐烂了,它就会被替换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不是最开始的那些了。问题是,最终产生的这艘船是否还是原来的那艘特修斯之船,还是一艘完全不同的船?如果不是原来的船,那么在什么时候它不再是原来的船了?哲学家Thomas Hobbes后来对此进来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来的老部件来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么两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6.伽利略的重力实验(Galieo's Gravity E)

为了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自由落体速度取决于物体的质量的理论,伽利略构造了一个简单的思想实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如果一个轻的物体和一个重的物体绑在一起然后从塔上丢下来,那么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快,两个物体之间的绳子会被拉直。这时轻的物体对重物会产生一个阻力,使得下落速度变慢。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两个物体绑在一起以后的质量应该比任意一个单独的物体都大,那么整个系统下落的速度应该最快。这个矛盾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

7.猴子和打字机(Monkeys and Typewriters)

另一个在流行文化中占了很大分量的思想实验是“无限猴子定理”,也叫做“猴子和打字机”实验。定理的内容是,如果无数多的猴子在无数多的打字机上随机的打字,并持续无限久的时间,那么在某个时候,它们必然会打出莎士比亚的全部著作。猴子和打字机的设想在20世纪初被法国数学家Emile Borel推广,但其基本思想——无数多的人员和无数多的时间能产生任何/所有东西——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

8. 中文房间(The Chinese Room)

“中文房间”最早由美国哲学家John Searle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这个实验要求你想象一位只说英语的人身处一个房间之中,这间房间除了门上有一个小窗口以外,全部都是封闭的。他随身带着一本写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房间里还有足够的稿纸、铅笔和橱柜。写着中文的纸片通过小窗口被送入房间中。根据Searle,房间中的人可以使用他的书来翻译这些文字并用中文回复。虽然他完全不会中文,Searle认为通过这个过程,房间里的人可以让任何房间外的人以为他会说流利的中文。

9. 薛定锷的猫(Schrodinger’s Cat)

薛定锷的猫最早由物理学家薛定锷提出,是量子力学领域中的一个悖论。其内容是:一只猫、一些放射性元素和一瓶毒气一起被封闭在一个盒子里一个小时。在一个小时内,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几率为50%。如果衰变,那么一个连接在盖革计数器上的锤子就会被触发,并打碎瓶子,释放毒气,杀死猫。因为这件事会否发生的概率相等,薛定锷认为在盒子被打开前,盒子中的猫被认为是既死又活的。

10.缸中的大脑(Brain in a Vat)

想象有一个疯狂科学家把你的大脑从你的体内取出,放在某种生命维持液体中。大脑上插着电极,电极连到一台能产生图像和感官信号的电脑上。因为你获取的所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信息都是通过你的大脑来处理的,这台电脑就有能力模拟你的日常体验。如果这确实可能的话,你要如何来证明你周围的世界是真实的,而不是由一台电脑产生的某种模拟环境?

(6)猴子与打字机科幻小说扩展阅读

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的不同层次、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形式)、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的混淆,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的不对称,是思维结构、逻辑结构的不对称。

悖论根源于知性认识、知性逻辑(传统逻辑)、矛盾逻辑的局限性。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是把传统逻辑形式化、把形式逻辑普适性绝对化,即把形式逻辑当做思维方式。所有悖论都是因形式逻辑思维方式产生,形式逻辑思维方式发现不了、解释不了、解决不了的逻辑错误。所谓解悖,就是运用对称逻辑思维方式发现、纠正悖论中的逻辑错误。

用对称逻辑解“说谎者悖论”“说谎者悖论”即“我在说谎”这句话中所蕴含的悖论。这个悖论表面上由“我在说谎”和“我说实话”这两个对立的“命题”组成,实际上这两个“命题”并不等价——前一个命题包含思维内容,后一个“命题”只是前一个命题的语言表达式,因此后一个“命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命题。长期以来人们之所以把其看成悖论,是由于把两个“命题”看成等价,即都是思维内容和语言表达式统一的命题。只要把思维的两大层次:命题的思维内容和命题的语言表达式区别开来,“我在说谎”这个悖论即可化解。

悖论是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的思维的不同层次、意义(内容)和表达方式(形式)、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的混淆,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的不对称,是思维结构、逻辑结构的不对称。

根源:

悖论根源于知性认识、知性逻辑(传统逻辑)、矛盾逻辑的局限性。产生悖论的根本原因是把传统逻辑形式化、把传统逻辑普适性绝对化,即把形式逻辑当作思维方式。

悖论有三种主要形式。

1.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肯定错了,但实际上却是对的(佯谬)。

2.一种论断看起来好像肯定是对的,但实际上却错了(似是而非的理论)。

3.一系列推理看起来好像无法打破,可是却导致逻辑上自相矛盾。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论,它们震撼了逻辑和数学的基础,激发了人们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和爱好者的注意力。解决悖论难题需要创造性的思考,悖论的解决又往往可以给人带来全新的观念。根据悖论形成的原因,把它归纳为六种类型,所记都是流传很广的常见悖论。随着现代数学、逻辑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快速发展,又有不少新的悖论大量涌现,人们在孜孜不倦地探索,预计他们的成果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思维观念。它们分别是:

自指引发

以下诸例都存在着一个概念自指或自相关的问题:如果从肯定命题入手,就会得到它的否定命题;如果从否定命题入手,就会得到它的肯定命题。由概念自指引发的悖论和引进无限带来的悖论。

谎言者悖论

公元前六世纪,哲学家克利特人艾皮米尼地斯(Epimenides):“所有克利特人都说谎,他们中间的一个诗人这么说。”这就是这个著名悖论的来源。

《圣经》里曾经提到:“有克利特人中的一个本地中先知说:‘克利特人常说谎话,乃是恶兽,又馋又懒’”(《提多书》第一章)。可见这个悖论很出名,但是保罗对于它的逻辑解答并没有兴趣。

“我在说谎”

如果他在说谎,那么“我在说谎”就是一个谎,因此他说的是实话;但是如果这是实话,他又在说谎。矛盾不可避免。

Ⅶ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是美籍犹太人,儿童时代离开故土俄罗斯去了美国。青年时代攻读生物化学,此后他投身写作,并成为世界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闻名遐迩,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

早在本世纪50年代就以创作撰写科幻小说和科普读物而蜚声文坛。他那非凡的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不断对虚构世界和真实世界的新探索,以及他所取得的成就和名望,为他的作品赢得了广大的读者。他的著作题材广泛,涉及科学、历史、语言学理论和科幻小说。他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同时赢得了成年人和儿童的尊敬和佩服。阿西莫夫的作品之所以受到欢迎,原因之一就是他的书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在他的书中,科学不再是深奥的、难以理解的东西,只有你静下心来,认真读下去,就能一步一步地进入科学的殿堂,领略科学的迷人魅力。《基地》、《机器人》 等系列是阿西莫夫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这些看似各自独立的故事,相互贯串起来,竟是一部俯仰两万年的长篇史诗!阿西莫夫特意将科幻场景巨幅拉大,在全银河的背景下架构他独有的科幻世界、由银河帝国的兴亡史来讨论人性与政冶、经济、军事等文明要素产生的互动影响。这种宏观视野使他的作品处处闪动着关怀人类未来的笔触,超越一般科幻作品的局限。在他刚开始写机器人小说时,机器人学尚未发展出来;等到这门科技发展得相当有成果时,几乎每一本有关机器人学发展史的书籍都提到他、他的小说与他发明的“机器人三定律”。这定律几乎成了以后科幻作家创作有关机器人的作品时必须遵循的法则。

阿西莫夫不仅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更是世界闻名的全能作家,一生著述多达百七十余本,内容广及科学类的数理化、天文、生物、医学,还涉及文学、宗教、史地等。如此渊博的学识使他的笔下世界具备了奇幻的想像与高度的预言性,阿西莫夫以真确的物质科学及人文现象演绎出他的科幻世界,又杂进侦探与推理的小说技法,使得他的作品情节生动,扣人心弦,让人不忍释卷。

《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是一部全面介绍人类以科学的方法为工具,努力探索宇宙奥秘的科普著作。其内容涵盖了物理科学、生物科学及各个分支的发展状况和所取得的成就,阐述了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

阿西莫夫的很多作品特别是科普作品,都已有了中译本,在中国拥有大量读者,甚至还有许多阿西莫夫迷。

附:

科学时代的伟大“讲解员”

1992年4月6日清晨,一颗不平凡的大脑,在大洋彼岸永远地停止了思考。全世界失去了有史以来著述最丰的作家之一——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究竟有多少第一线的科学家由于读了阿西莫夫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小故事而触发了灵感;也无法知晓有多少普通的公民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对科学事业寄予深情。”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兼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在悼念阿西莫夫时这样写道,“我并不为他而担忧,是为我们其余的人担心——我们身旁再也没有阿西莫夫激励年轻人奋发学习和投身科学了。”

阿西莫夫创造了奇迹,他的一生也是一个传奇。

告别实验室,恋上打字机

1920年1月2日,阿西莫夫出生在原苏联斯摩棱斯克的彼得洛维奇,双亲是犹太人。3岁时,他随家庭迁居美国纽约州的布鲁克林,1928年加入美籍。

生性聪明的阿西莫夫年方5岁就在当过会计师的父亲辅导下开始自学。7岁时,他居然已能教5岁的妹妹念书了。9岁那年,他在父亲开的杂货店里首次接触到科幻杂志。这些流行刊物为阿西莫夫开启了阅读之门,使他对知识产生了一种渴求,后来还将他引入了写作生涯。

中学时代的阿西莫夫喜欢独来独往,常给人以傲慢的印象。但阿西莫夫也完全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而且毫不挑剔,什么都想学。他15岁便念完高中,迈进了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的课堂。课余时间,他一边大量阅读科普和科幻作品,一边积极思考问题,同时内心也涌起了一种创作的冲动。18岁那年,他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被放逐的维斯塔》。21岁时,他在著名科幻编辑约翰·W·坎贝尔点拨下,写出了科幻短篇经典《黄昏》并一举成名。

1939年,阿西莫夫从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毕业,其后又相继取得了该校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自1955年起,他开始担任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从事酶学、光化学的研究。这期间,除了在部队服役的短暂岁月,他一直没有中断科普和科幻创作,并且已经写出了奠定他科幻小说大师地位的几部重要作品:《我,机器人》和《基地》系列。

而他在20世纪50年代初创作的一些科普作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早期的科普创作实践使阿西莫夫认识到,他不仅喜欢而且也非常擅长撰写科学类题材的作品(而不只是将它们作为科幻小说的情节与对话的陪衬)。1957年,前苏联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深深地触动了阿西莫夫。他痛感美国社会公众的科学素养落后于由卫星上天所标志的当代科技水平。作为一名科学作家,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尽力而为,使这种差距尽快地缩小,于是便毅然放下早已得心应手的科幻创作,而潜心于撰写普及科学知识的书籍和文章了(直至15年后他才“重出江湖”,再度进行科幻小说创作)。

然而,创作需要充裕的时间,教学工作显然大大限制了阿西莫夫的创作活动。另外,极有自知之明的阿西莫夫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虽然自己的头脑和专业功底并不差,但自己的前途并不是在显微镜下,而是在打字机上:“我明白,我决不会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但是我可能会成为一个第一流的作家。我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去做我能做得最好的事情。”1958年,他毅然不顾他那时尚未离婚的前妻的反对,告别了讲台和实验室,成为一名专业专家。

这是阿西莫夫事业和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那时候,他已经出版了24本书。

岂止“著作等身”

渊博的学识和不懈的努力使阿西莫夫作品的数量迅速上升,并使他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和褒奖。他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每天至少写作8小时,有时甚至整个星期都坐在打字机旁。一年之内,他往往能推出10部或更多的著作。在阿西莫夫逝世前不久,当每年修订一次的美国《名人录》征集有关他的条目时,他自述已出版过467部著作。

他本人还作过这样一个统计:从1950年出版第一本书《天上的小石子》(长篇科幻小说)算起,他花了237个月、近20年的时间,于1969年写完他的头100本书;往后至1979年3月,他用113个月、近9年半的时间完成了他的第二个100本书;而当他在1984年12月写完他的第三个100本书时,只花了69个月的时间;更令人惊奇的是,在以后8年左右的岁月里,他以更惊人的速度写了近200本书。

阿西莫夫的所有作品垒起来会有多高?目前尚没有人做过计算。不过按照阿西莫夫著作中文本的第一个译者林自新先生的说法,阿西莫夫岂止“著作等身”,肯定是“著作超身”了,而且极有可能打破吉尼斯纪录。在其自传《我,阿西莫夫》中附录的作品分类就有:科学总论24种,数学7种,天文学68种,地球科学11种,化学和生物化学16种,物理学22种,生物学17种,科学小品40集,历史19种,文学10种,谈圣经的7种,幽默与讽刺9种,自传3卷,科幻随笔2集,长篇科幻小说38部,科学探案2部,科幻小小说与短篇科幻故事33集,趣味短篇故事1集,短篇科学探案故事2集,以及由他主编的科幻故事118集。

科学世界的出色“导游”

巨大的成就使阿西莫夫成了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卡尔·萨根在谈到阿西莫夫时指出:“在这个科技的世纪,我们需要一位在科学和公众之间起联系作用的人物,没有一个人能够把这项工作做得像阿西莫夫那样出色,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讲解员。”

是的,阿西莫夫对科学有着精深的理解,对科学的本质有着深遂的洞察力。他不仅通晓现代科学的许多前沿课题,而且也非常熟悉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再深奥的科学知识,一经他的妙笔点缀,读来便毫无生硬之感。

请看《台球》中他对于极其抽象的物理学上的所谓”两场论”的描述:“请把宇宙想象为一块又平又薄、柔韧性极强、不会碎裂的橡胶板。如果我们把质量这个概念同地球表面上的重量概念联系起来,就可以想到质量会使橡胶板形成凹陷。质量越大,凹陷越深”。

再请看他在《无穷之路》一书中对“黑洞”的精彩描绘:“阿西莫夫的体重是74.8公斤,假如阿西莫夫被压缩成一个黑洞,那么他的直径就只有2.22×10-25米”。

在阿西莫夫的科普作品中,内容的广泛性与叙述的逻辑性有着完美的统一。他能在极其广阔的知识背景中牢牢地把握住写作的主线,从而挥洒自如一气呵成。在他的科普作品中,科学性与通俗性也有着高度的统一。他经常在书的开头,甚至在序言中,就提出种种引人入胜的问题,从而能在一开始就从心理上抓住读者;紧接着的展开部分叙述之生动更不待言,结尾部分则更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展望性而使人感到余韵无穷。阿西莫夫的许多作品又是现代性与历史感高度统一的典范,血肉饱满的科学过程往往使他的通俗读物兼具普及功能与学术价值。

更令人惊叹的是,阿西莫夫似乎从未有过写不下去的时候,他常常能够迅速地从一个主题转到另外一个主题,而且乐此不疲。这也是他创作速度如此之快的原因之一。他天生具有一种“施教能力”,总能直截了当地说明事物,准确无误地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从而创立了自己友好、坦诚地直接诉诸读者的风格。

对于中国的科普作家来说,阿西莫夫是大有值得研究与借鉴之处的。我跟国内翻译阿西莫夫作品数量最多的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先生探讨过这个问题。例如,阿西莫夫乃生物化学家出身,何以能涉足自然科学的几乎所有领域,又何以能写出数以百计的优秀科普书籍和数以千计的科普文章?再如,阿西莫夫的科普作品几乎不必借助于插图,单凭文字的力量就能把科学上许多相当抽象、复杂的概念和问题讲得清清楚楚。这在科普书林中,堪称独树一帜;而从我国国情、尤其是当前出版、印刷事业的经济和技术条件来看,科普书籍以文字为本、而不过分倚重大批精美彩照或豪华插图乃是非常可取的。他山之石可攻玉,我们倘能从阿西莫夫的作品中得到某种启示,则不亦美乎?

富有远见的幻想家

阿西莫夫拥有科学家、科幻作家和科普作家3种头衔,但以科幻作家最负盛名。他的科幻小说大致可分成“机器人”、“未来史系列”和“科幻侦探小说”3大类,其中以“机器人为题材的科幻小说最为出色。早在20世纪40年代,在科学界远未研制成机器人之时,阿西莫夫就在他的机器人系列小说中,富有远见地预言了机器人时代的到来,以及机器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并创造性地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

第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在人遭受伤害时袖手旁观;第二,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的命令,除非该命令与第一定律相抵触;第三,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除非保护行为与上述两定律相抵触。这3条定律明确规定了人与机器人的主从关系和相互制约关系,几十年来已成为公认的研制和使用机器人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们被编成程序,输入机器人的“大脑”中。

阿西莫夫自称是科幻小说中“属于比较认真的那一派”,他强调作品的科学性,反对粗制滥造和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他的科幻作品不仅牢固地建立在科学的预测基础之上,而且还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真正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帮助人们扩大视野,创造性地思索未来,向未知的领域延伸、拓展。

阿西莫夫无疑也是一位卓越的人文学者,他把科学看作是地球上伟大而统一的原则。他利用科幻小说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促使人们去考虑人类与科技、历史等各方面的联系,考虑人类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阿西莫夫还是控制人口增长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位先行者,是“理性、科学和怀疑论的卫士”,也就是反对伪科学、超自然现象和宗教迷信的先锋斗士。他以自己的著作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解惑释疑的工作。

“如果不这样做,我就会死去”

阿西莫夫对写作有一种近乎偏执的热情,他的职业是写作,“业余爱好”还是写作,写作就是他的生命,“……我不为别的,只为写作而活着。”1985年,法国《解放》杂志出版了一部题为《您为什么写作?》的专集,收有各国名作家400人的笔答。其中阿西莫夫的回答是:“我写作的原因,如同呼吸一样;因为如果不这样做,我就会死去。”

对于阿西莫夫成为“写作狂”或“写作机器”的根源,有种种猜测和说法。除了兴趣的因素外,阿西莫夫自己认为,只有以如此有序的方式从事写作才能向自己证明,自己是在做一项“正当的工作”。从本质上说,这是他表明自己像父亲多年辛勤工作经营的杂货店那样努力地工作的唯一方式。也正是这强大的工作信念,使他如此在乎著书数量,并时刻被一种危机感所驱使。而阿西莫夫的传记作者米歇尔·怀特指出:家庭背景和儿时经历对阿西莫夫写作生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寻常,打小又受到严格的管教,再加上从小就承担起家中的一些责任,使得阿西莫夫具有极强的责任感。即便他已经功成名就、无须为钱发愁的时候,年少时就根植于他心中的对贫穷的恐惧一直还困扰着他。“所有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将阿西莫夫塑造成了后来那个自觉、自律、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的工作狂。在他的一生中,停止写作几乎能够给他带来生理上的痛苦。”

他的惊人的著书量甚至还被写入了一部科幻作品中。这部名为《效仿》的小说有一段对话这样挖苦阿西莫夫道:“‘你看过阿西莫夫早期创作的亲犹太人诗作吗?《犹太人被放逐前》,就是他在2000多年前写的那部作品?’‘我只听说过那个指导编撰了《阿西莫夫的银河网络全书》的阿西莫夫,这个书名也太狂妄了……什么?所有的5000册都是他写的?’‘是的,他是个工作狂。这可怜的家伙,没有别的事干。’”

不过,阿西莫夫付出的代价也不小。长年累月地坐在打字机前对身体自然不利,而且连正常的天伦之乐也难得享受。他第一次婚姻的破裂,也多少与此相关。1969年,他在自己的第100本书《作品第100》的引言中写道:“给一位写作成瘾的作家当老婆,这种命运比死还悲惨。因为你的丈夫虽然身在家中,却经常魂不守舍。再没有比这种结合更悲惨的了。”

写这段话的时候阿西莫夫尚未离婚,但想必他已经有预感了。年轻时他“决定”要娶的那位“非同寻常的姑娘”杰特鲁德,不可能永远理解和迁就他。杰特鲁德曾经这样数落他:“有一天,艾萨克,当你感到生命快到终点时,你会想起自己竟在打字机边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你会为自己错过了原本可以享受的一切快乐感到惋惜,你会为自己浪费了那么多年的光阴而只为写100本书感到后悔。但那时,什么都已经太晚了。”

Ⅷ 猴子打字机和亚里士多德的哪个思想是有关系的

猴子和打字机的设想在20世纪初被法国数学家Emile Borel推广,但其基本思想——无数多的人员和无数多的时间能产生任何/所有东西——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就是说,猴子打字机和亚里士多德的“无限产生无限”的思想有关。

简单来说,“猴子和打字机”定理是用来描述无限的本质的最好方法之一。人的大脑很难想象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无限猴子定理可以帮助理解这些概念可以达到的宽度。猴子能碰巧写出《哈姆雷特》这看上去似乎是违反直觉,但实际上在数学上是可以证明的。这个定理本身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重现的,但这并没有阻止某些人的尝试:2003年,一家英国动物园的科学家们“试验”了无限猴子定理,他们把一台电脑和一个键盘放进灵长类园区。可惜的是,猴子们并没有打出什么十四行诗。根据研究者,它们只打出了5页几乎完全是字母“s”的纸。

Ⅸ 猴子能打出《莎士比亚全集》

今年恰逢猴年,这一期的思想实验就让我们来谈谈猴子。

在科学界一直有一个这样的猜想,让无数只猴子坐在打字机前随机敲击键盘,如果不限定时间,那么它们总有一天会打出一部《莎士比亚全集》。简单地说,在无限的时间面前,当按键次数达到无穷时,猴子也几乎必然能够打出任何给定的文字。

你信么?

给随机一个限定


让我们暂且抛开“不解风情”的猴子,就这个思想实验的本质,看看基于“无限”的其他尝试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近来,一个名为“口袋妖怪红版”的游戏在知名线上直播网站中进行了一项有意思的直播实验。游戏的主人公名为“RED”,玩家需要操控它越过一道道障碍,穿过一个个迷宫,最后方能通关。此前,能够完成通关的玩家少之又少。这次,设计者别出心裁,决定利用玩家的集体参与共同通关。他们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网络直播,不仅如此,所有观看直播的观众都可以决定“RED”该怎么行动。观众们只要在聊天室里打出上(U)、下(D)、 左(L)、 右(R)、 确定(A)、 取消(B),就能让游戏里的角色依照对应的指令行动。

按理说,当同时参与游戏的人数足够多,指令行动足够丰富全面的时候,RED最后总能找到一条通关的路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频道推出不满一周后,累计吸引了2000万人次点击,同时在线观看的人数也高达10万人。人人都想输入指令去操纵主角的动作。甚至因为同时下指令的人太多,造成指令往往会延迟近一分钟。这样也间接造成了所有操控者输入的指令经常互相抵销彼此矛盾。甚至往往游戏角色想前进一步,都需要几十分钟。不论是理性想通关的玩家还是随性恶搞的玩家,他们的指令效果都可以看作是近似随机分布的。显然,照此下去,想要通关几乎是不可能了。

然而,这个看似无法通关的游戏,却在玩家进一步引进“民主”模式后有了进展。玩家决定,每20秒钟对所有观众的指令进行一次汇总,并采用多数观众选择的行为模式。之后,游戏主角奇迹般地突破了一关又一关,闯过了一个又一个迷宫,虽然这期间也经历了几千次失败的尝试。最终,在游戏上线16天7小时48分钟之后,游戏主角Red的冒险之旅达到尾声,游戏成功通关。

这个实验其实与无限猴子颇有些相似。设计者都认为,只要样本数目足够大、时间足够长,那么从中一定能产生一个小概率事件。但就像在闯关游戏中,如果不进行一些程序上的人为优化和控制,那么无序的状态则很难改变。因此,设计者引入了“民主模式”,也就是说,这个游戏必须在理性玩家多于随性玩家的前提下才能通关。

同理,就前人做过的实验来看,猴子也几乎不可能在完全自然和随机的状态下敲出《莎士比亚全集》。除非研究人员给随机一定条件的限制,比如:猴子按下所有字母加空格的机率相等(1/27),而在此基础上,常见的字母(母音)又有更高的出现机率等等。否则,则很难避免几乎全篇都是“S”的状况发生。

“猴子与打印机”的寓言不仅仅只是“猴子能否打印出《莎士比亚全集》”那么简单,由此推论下去,我们的宇宙如此宏伟庄严、秩序井然,智慧生命的诞生更是精美绝伦,而这一切都是从宇宙最初无序乱飞的光子中逐渐诞生出来的,这样的无序混乱为什么能自发生成如此美妙的宇宙呢?难道真的有一个宇宙设计者存在吗?正是有一个这样的全能设计者,给我们的宇宙赋予了一系列的物理定律,限定了宇宙的发展方向,才使得宇宙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才使得智慧生命出现。

宇宙是否经过设计,这是一个关乎我们生存命运的重大课题。“猴子与打印机”的故事启示了我们对宇宙根本规律的重新认知。



本文源自大科技*网络新说016年第6期杂志、欢迎广大读者关注我们大科技的微信号:hdkj1997

Ⅹ 如果许多猴子任意敲打打字机键,最终可能会写出大英博物馆所有的书

无限猴子定理:一只猴子随机在打字机键盘上按键,最后必然可以打出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每本图书。
起源是:波莱尔,1909年出版,谈的是概率问题。有传说说名字最开始给翻译错了,不过后来延用了。
该死的wiki还是不能用,相关资料模糊,你要气死我啊。由无限猴子定理,我现在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人,我是大仲马,王尔德,成吉思汗,朱棣(这个可能比朱八八有文化)……的合体,你要气死了我,那就是气死了那么多伟大的人,你的心灵会被压上一个磨盘,我以某大祭司的身份诅咒你一辈子不得安生。
ps:终于查到了,无限猴子定理,说他错误不是说名字翻译错误,是说“一只猴子随机在打字机键盘上按键,最后必然可以打出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每本图书。”这个阐述是错误的。以下是wiki给出的解释:
无限猴子定理说明,一只猴子随机在打字机键盘上按键,最后必然可以打出法国国家图书馆中的每本书。这个错误的名字是来自波莱尔一本1909年出版谈概率的书籍,当中介绍了「打字的猴子」的概念。这个定理是概率论中的柯尔莫哥洛夫的零一律的其中一个命题的例子。不过,当波莱尔在书中提出零一律的这个特例时,柯尔莫哥洛夫的一般叙述并未给出(柯尔莫哥洛夫那本概率论的著作直到1933年才出版)。
一般关于此定理的叙述为:有无限只猴子用无限的时间会产生特定的文章。其实不必要出现了两件无限的事物,一只猴子打字无限次已经足够打出任何文章,而无限只猴子则能即时产生所有可能的文章。
其他取代的叙述,可能是用英国博物馆或美国国会图书馆取代法国国家图书馆;另一个常见的版本是英语使用者常用的,就是猴子会打出莎士比亚的著作。
文学的源头,或许是强纳生绥夫特1782年出版的的《格理弗游记》,第三部分第五章,教授要其学生透过经常转动机械把手产生一些随机的字句,以建立所有科学知识的列表。
猴子总结一下:这个定理真是很麻烦,非要扯上那么多的事物,其实就是说排列组合的可能性:当排列组合的两个元素在数量上达到无限个的时候,任何结果的概率产生可能性为100%。

热点内容
强虐警察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1-21 21:44:27 浏览:64
武侠小说描写高手齐聚一堂 发布:2025-01-21 19:57:24 浏览:469
苏眠楚寰宇重生小说名字 发布:2025-01-21 19:56:27 浏览:253
3d成人武侠小说 发布:2025-01-21 19:43:12 浏览:28
经典架空言情穿越小说推荐 发布:2025-01-21 19:31:32 浏览:280
完本免费玄幻小说不朽剑神 发布:2025-01-21 19:11:47 浏览:398
穿越重生武侠小说完本排行榜 发布:2025-01-21 18:07:57 浏览:120
道教小说在线听书 发布:2025-01-21 17:53:38 浏览:108
懒人听书二维码 发布:2025-01-21 16:48:59 浏览:470
男频的女强玄幻小说 发布:2025-01-21 16:31:22 浏览: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