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科幻小说海娃

科幻小说海娃

发布时间: 2022-11-05 06:14:09

1. 宝爸自白书系列:抚养孩子是对父母的一场心灵试炼

我的女儿马上满三个月了,她似乎已经学会了认人,从9月17日开始,她总是和我说很多毫无意义的婴语,听到我的笑声也把嘴咧得很大。

她吃得好睡得香,每隔三个小时准准地醒来。

我和老婆把她放在中间,晚上每次她醒来时我们都能发现她已经把自己由原先的位置向前拱很大一截,直到头顶到床边护她的抱枕也不罢休,身子开始斜着继续向前。

平时,老婆趁她吃完了奶心情正好时,总要小心翼翼地让她趴会儿,但她已经不再哭闹,而是好奇地东张西望,趴好久口水都留下来了也不愿低头,还伸着手蹬着腿,左边笑一下右边笑一下,偶尔还响亮地喊两声,直到累了才开始抗议,但就是这样也不舍得低头休息会儿,这份力量让大人们啧啧称奇,看来她快该学会翻身了。

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自己身上的变化似乎也挺不小的,可以说种种变化基本都是女儿带给我的,而且重要的是这些变化也基本都是朝着好的方面在前进,让我不得不在她睡着后思考思考。

在认识上,我想明白几个事儿。

首先,我老婆爱我,是不以我和我父母的关系为转移的,这一点是正确的,那么大方向就是好的,其他细枝末节我可以和她慢慢讨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其次,我爱我老婆,是不能只看小处忽略大处的。我不能因为自己上班了,老婆还在休产假就以孩子红屁股或者老是吐奶为理由指责她带不好也带不了孩子,无形中这也忽视了她的大部分付出。

在性格上,从前我的脾气急躁,相当急躁。

怎么个急躁法?

一个人呆着晚上加班的时候,腿碰到桌子,疼了,也要骂娘。这是多么愚蠢,多么狭隘的表现,自己碰了,还要骂桌角!

古人讲慎独慎微,原来说的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才见其本性,比如一个人在家过周末我必是胡凑合一天,却总怪老婆不好好吃饭,家里有菜还要出去吃小吃,再比如我准备在大厅值班的时候读一天书却往往看视频耗去大半天,却总怪老婆抱起手机就放不下来,修身养性,还真得从独处时做起。

我老婆的性格也偏急躁,而且一点点事情能联想好多,讲道理更是行不通,认准了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也不愿低头服软,很多次,哪怕是随口聊两句,也被她认作批评教育,从而转变为人民内部矛盾开展家庭斗争。

两人在一起,磕磕绊绊不少,但说白了,都是事关重大的鸡毛蒜皮。

年轻让我们都不愿正面面对,问题积压久了,吵得再凶也无济于事。

矛盾越积越深、越来越多,一说起来,两人之间总是陷入罗列罪状和自我标榜的恶性循环,既不愿低头反思自己,也深知互相离不开对方,于是一边埋怨结婚太快看走了眼,一边不情愿地主动做些小修小补,以期日子还能继续过下去,遇到值得开怀大笑处,就暂时忘却心里的疙瘩,继续过那明知尚未相对释怀泯恩仇,却也依旧赏心悦目美美与共的小生活。

我们都知道,两人都不是胸襟开阔比较大气的类型,否则走不到一起。

我们也都不知道,冲冠一怒的时候,说的话完全不顾对方的感受,甚至双方父母的感受,做的事也全然无视恋人的付出与担当,心里的想法更是偏激到极点,钻牛角尖,不顾一切,就差重炮一将来个绝杀无解。

但有了孩子,一切都不一样了。

孩子应该生活在比起我们更美好的世界里,这里面首当其冲的就是怎样做合格的父母,给她什么样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以便她养成科学、 健康 、规律、向好的习惯,以便她锻炼出乐观、积极、平和、优雅,既不轻易言弃也不一条道走到黑的态度来面对这个世界,以便她长大了能用自己的人生证明“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箴言绝非妄语。

第一步,就是要改呀,改变我们自己,改正我们的错误,弥补我们的缺陷,匡正我们的得失,平衡我们的弱点。

我们不得不改,没法不改,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啊!

而且我们明白了,就算一时半会改不了,那也得学会收敛。

因为学会收敛只是走向成熟的第一步,随性而为张扬到底的心气和行为已经和我们分道扬镳,收放自如我们也还差得很远。

我们当然明白,离我们真正理解藏拙于巧、用晦而明这些词语还差着好几个从“不惑”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阶段。

在三十岁上,我们看到不少,也听到不少。

我们不想自己天天打着麻将谝着闲传却怪孩子学习不上进。

不想自己天天抱起手机就放不下来却怪孩子不认真读书。

不想自己以话把子作为一切场合的开场白和结束语却怪孩子出门不涨面子。

不想自己没有规划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却怪孩子丢三落四嘴上没毛。

不想自己混吃等死却怪孩子虚度光阴。

不想自己靠父母谋职却怪孩子坐吃山空。

不想自己不尊重老人却怪孩子白眼狼。

不想自己固执己见却怪孩子心胸狭隘。

不想自己不学无术却怪孩子胸无点墨。

不想自己外强中干却怪孩子没有本事。

不想自己挥霍无度却怪孩子铺张浪费。

不想自己呦五喝六却怪孩子没有素质。

不想自己重利轻义却怪孩子交不到朋友。

不想自己一辈子投机钻营却怪孩子不懂规矩。

不想自己蔑视亲情却怪孩子不懂得孝道。

不想自己心口不一却怪孩子早早学会了撒谎。

不想以搬弄别人家的是非为己任却怪孩子没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既不想让她从小活在鸡飞狗跳的环境里,也不想她长大了逆来顺受毫无主见。

……

有了孩子,很多事自然而然得考虑。

她小,什么都不懂,开出生证明、落户口、办社保、打疫苗自不必说,我老婆特别操心她的 健康 ,这些事儿也都是她跑下来的。

而我也总是在想,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总得用心去想。

搁在从前,我会觉得《局外人》是很有意思的讨论,但有了她,我一点也不希望她成为莫尔索,至少是什么大起大落都经历过再成为也行,可千万别什么都没经历过就对这个世界消极以待。

性格上我既不希望她成为赫敏那样的学霸,也不希望她成为卢娜那样的疯姑娘。

事业上我既不认可苏东坡的“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也不想让她为了某个宏大的母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归宿上我更主张她心平气和安安稳稳,像盛姐说的那样在什么年纪做什么事,别冰雪聪明得像王琦瑶却落得结局凄惨,更别糊涂悲惨得像李宝莉一样劳碌半生一无所有。

对于我自己,在工作上,因为有了下一代,自然更加懂得了什么是责任,想干好,更想着花样干好。

她刚出生的时候,母亲睡次卧,她们娘俩睡主卧的床,我在床边打地铺,因为怕我睡着了乱动压着她。尽管我睡觉一直很老实,还是主动睡地板,天气转凉的那几天还拉了肚子,但看到她越来越好,越来越有规律,还是觉得很值得。

我宁愿守着她睡着再悄悄地下床去厨房里喝一点酒抽几根烟,完事后洗漱一新再躺到她旁边,也不愿再参加任何晚间的聚餐。

因为我知道一旦去了,不从七八点吃到凌晨回不到家,一身烟酒味儿也只能睡沙发。

在我看来对于孩子最重要的不是花钱,不是送她学这学那,而是陪伴。

我母亲常年做育婴嫂,她常说现在的很多小孩从小缺爱,父母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却唯独因为特别珍惜父母在身边的时光而显得善于依赖,父母在的时候黏在身上,离开的时候哭得死去活来。

她还说我小的时候天天围在她身边,干什么都妈妈妈妈个不停,上学了什么时候回到家第一句也都是“妈妈”?听到回应了才能心安,才能再去干其他事。

彼时的她常常想:要是像火车站上的小件行李寄存处一样有个寄存孩子的地方多好,哪怕把我寄出去一天她也能轻松好多……

现在的我明白,这里面除了因我成年后去了外地不在她身边的感怀,更多的是养育孩子的理性思考。

现在的我老婆每天必备的功课就是闻屎,她拉的每一泡屎,她都要细细地近距离看过,近距离闻过,那颜色是既不偏金黄也不发乌绿的土黄,那气味是略带一点点酸味和一点点臭味的感觉——她才放心。

小孩子身上的每一寸地方都是一天天一点点地在长大,即使朝夕相处也不一定能觉察。

某天,我们突然发现:呀,她的手都这么大了,她的身子都这么长了,才一下子感觉到她长得快。

刚开始时,她的手又细又小,我剪一个指甲都要出一身大汗。

后来,发现吃奶吃到一半的时候特别好剪,揪哪个手指是哪个手指。

再后来,她的指甲,吃奶的时候我能剪,睡着的时候我能剪,醒着手脚不停地挥舞时我还能剪,那种成就感丝毫不亚于自己写了一篇好文章或者工作中完成了一项大活儿。

你想啊,她醒着的时候无疑更考验耐心,既要温柔地哄骗:“哦,还剩四个手指了,你不要乱动,安安静静地呆一会儿,知道吗”,也要果断地出手,看准时机就是一刀,静待时机再来一刀,完了摸摸光不光滑,嗯,可以,这样就不会把脸挖烂了。

……

就在她学会毫无意义的对话的前一晚,老婆突然无缘无故地发烧到39 ,不敢惊动睡下的老丈母娘,网络一查,最靠谱的应该是涨奶所致,于是吸出奶水拿温的湿毛巾给她擦身,好不容易降了温,到37.5 了,睡了没一个小时又烧到38.5 ,那一晚不敢再继续喂奶,折腾到天亮,赶紧给单位和社区报备,请了假去医院。

那时疫情刚刚过去不久,警务站的车开道送我们去医院,还必须去新市区指定的五附院。

放下老婆,继续拉着老丈母娘和女儿去医学院体检,前面一直不能出门,她的疫苗和42天体检都没做,也不敢耽误。

恰巧医院周边的车特别多,我们只好把车停在西八家户路上,抱着她徒步去医院,往返于儿科、B超室之间,所幸小宝宝出奇地乖,做透视时特别配合,天幸胯骨和颅内均已正常,离打疫苗又近了一步。

那天,老婆的检测结果出炉,确实是急性乳腺炎,医生开了头孢,叮嘱一周不能喂奶,还高抬贵手没让留观三天。

于是我又回归了奶农岁月,晚上喂她吃完了奶瓶子就开始给老婆挤奶。

奶既不用存,就垫个旧衣服全挤在上面,这时不存在不通的情况,稍微使点巧劲大量的乳汁就喷涌而出,比起刚生完的时候容易多了,但要彻底挤出深处的疙瘩,还得费不少周折。

9月18日我值班,当晚老婆为了挤出硬块,一直昏昏沉沉地坚持到凌晨三点,后来我也从她那儿学到了手法,老丈母娘也全力以赴地调整了清淡少汤的饮食,那几天还算顺利。

19日是周末,我回去赶紧让她俩休息休息,自己抱着海娃去买菜,地下室的卖家们都好心地帮我把菜装进背后的书包,下午我们又带老丈母娘去做了头发,大人们的心情还是调整得不错。

20日凌晨4点,吃完了奶,她竟然笑得哈哈哈的,声音清亮得出奇,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笑什么呢,大半夜的,睡吧,睡吧……”

23日,重新披挂上阵的老婆准备开始喂奶,又吃了一周奶瓶子的小家伙也毫不介怀地叼上就大口大口地吞咽,这也让老婆颇感欣慰,又多出一个夸奖的理由——“真乖呀,真是妈妈的好宝蛋!”

……

最后,王晋康写过一篇科幻小说《观察记录:母爱与死亡》,用蒙太奇的手法双线并进地展现了现实中的唐山大地震和100年后的旧金山大地震中两位母亲的生存选择。当然故事都是虚构的,科幻作家的目的在于揭示技术的进步是否会导致人性光辉的衰弱,但那种探讨还是让人印象深刻。

故事讲述了两次地震中和孩子一起被掩埋的两位母亲的不同命运。

唐山大地震中的母亲没有文化,但深爱着她的亲生骨肉,因为一碗不存在的奶水被打翻而反复自责,无奈之下硬是用自己的血养活了孩子,但她最后没有活下来。

旧金山大地震中的高知母亲也深爱着自己被克隆出来、经人工代孕、由机器人照料的婴儿,但找到墙壁里的供奶管子后优先自己吞食以储存体力,虽然也为救孩子做出了努力,但抵不过饥饿的诱惑,经过理性思考,吃掉了死去女儿的手臂以换取自己撑到获救。

这篇故事带给我长久的震撼,在当下的认知里,我深深地被没文化却用生命救了孩子的母亲打动,却也时常感到自己对孩子的付出远不及母亲对我付出的多,也因此不敢对高知母亲妄下断语。

但是,看到这里,我想可能不想结婚的人、还没要孩子的人也都会想要个孩子了。

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从前,我总感觉自己还是个孩子,怎么能照顾好孩子呢,根本就没做好为人父母的准备,但有了孩子很多事情都自然而然,孩子就是希望,也是生命延续的意义所在,也是父母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的一个契机。

抚养孩子是对父母的一场心灵试炼。我变了,我变得沉稳,不再用肆无忌惮地哈哈大笑来嘲弄众生,不仅因为我天天睡不了整夜觉,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笑,也因为我认识到自己本就是芸芸大众里的一粒尘埃,我得以身作则,也得努力奔向更美好的生活。

抚养孩子是对父母的一场心灵试炼。我变了,我变得耐心,不再在自己瞌睡的时候指责新生儿胡作非为,不仅因为我知道那是很可笑的事,而且同理心让我意识到来找我沟通、办事的人也各有各的隐衷,能在一起打交道也是一种缘分,很多时候耐心一点,相互之间的理解也会更多一点,误会必然更少一点,有耐心是好事,是把事情办好的一个辅助条件。

抚养孩子是对父母的一场心灵试炼。我变了,我变得乐观,不再听风就是雨,也不再为着眼前的不顺遂消沉度日,因为我看到在孩子这张白纸上写下希望就会变成梦想,写下失望就会变成迷茫,乐观一点、积极做事,未知的明天里就会多一种向好变化的可能,谁说这个世界不可改变呢?

抚养孩子是对父母的一场心灵试炼。我变了,我变得稍微心胸宽广,不再纠结个人的进退得失,这个世界日新月异,就像小孩子一天一个样,我们看到的远不及没看到的多,在现实中确实总会有更高更远更美好的目标值得花功夫去追求,就算我真的什么也没有求到,最不济还有我的孩子比我强。

抚养孩子是对父母的一场心灵试炼。我变了,我变得稍微能够保持平静,孩子会犯错、会不分好歹,大人就不会吗?大人都是长大了的孩子,也都是长不大的孩子。任何太过炽烈的表达都会陷入“辩也者,有不见也”的旋涡,客观公正全面地拥有自己的判断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仅抚养孩子,在工作、生活、学习方方面面的人生经历中,我们要做的修行还有很多,很多。

(感谢热爱阅读的你,感谢善良的你)

2. 战争小英雄的故事

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真混过去了。海娃转过山嘴,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前面就是三王庄啦。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觉浑身哆嗦起来。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找。他一口气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边,就在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忽然背后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来了。他抓住海娃,一连打了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鬼子和黑狗又出发了。海娃赶着羊群夹在他们中间,过了大山,来到三王庄眼前。海娃看到山上的“消息树”放倒了,不用说,张连长的队伍已经知道鬼子来了。鬼子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沟里,又是抽烟,又是吃羊肉。休息够了,一队黑狗先走,想从中路走上峁去。山坡上忽然轰轰响了几声,冒起一柱一柱的黑烟,黑狗踩上地雷了。小胡子扔下那些黑狗不管了,他指着小路对海娃说:“你在前面带路,皇军在后面。明白吗?”

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树林里岔着两条路,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把羊赶上了羊道。歪嘴黑狗在底下吆喝:“走错了!”海娃放开嗓子说:“没错!我走过的。走吧!”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鬼子走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面。小胡子吼起来了:“慢慢的!”海娃装作没听见,一步紧一步往前跑。鬼子使劲喊:“站住!再不站住就开枪啦!”海娃不听他的,甩了一响鞭,拼命往前跑。鬼子真的开枪了。海娃同羊群一起飞跑,可是他实在跑不动了。就扑倒在乱草里,放开嗓子叫:“鬼子上来啦!打呀!赶快打呀!”

峁上突然响起一阵排子枪声,跟着又是一阵。海娃听到了,这是自己人的枪声。他的两条腿又来了劲,爬起来拼命向峁上扑去。忽然他张开双臂,“哎哟”尖叫一声,晕倒在乱草堆里了。一个游击队战士跑过来,抱起了海娃。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信……鸡毛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暖炕上,盖着一床软绵绵的毯子。太阳从窗口射进来,照在炕上。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好些吗?还疼吗?”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那是你爸爸让你送来的情报。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

海娃这才记起送鸡毛信这回事来。他脸红了,连忙问:“缴了枪没有?”张连长说:“缴了一大捆,都是崭新油亮的三八式快枪!”海娃高兴地说:“那就给我一支吧!”

3. 抗日小英雄海娃的故事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4. 小英雄海娃故事

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真混过去了。海娃转过山嘴,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前面就是三王庄啦。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觉浑身哆嗦起来。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找。他一口气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边,就在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忽然背后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来了。他抓住海娃,一连打了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鬼子和黑狗又出发了。海娃赶着羊群夹在他们中间,过了大山,来到三王庄眼前。海娃看到山上的“消息树”放倒了,不用说,张连长的队伍已经知道鬼子来了。鬼子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沟里,又是抽烟,又是吃羊肉。休息够了,一队黑狗先走,想从中路走上峁去。山坡上忽然轰轰响了几声,冒起一柱一柱的黑烟,黑狗踩上地雷了。小胡子扔下那些黑狗不管了,他指着小路对海娃说:“你在前面带路,皇军在后面。明白吗?”

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树林里岔着两条路,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把羊赶上了羊道。歪嘴黑狗在底下吆喝:“走错了!”海娃放开嗓子说:“没错!我走过的。走吧!”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鬼子走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面。小胡子吼起来了:“慢慢的!”海娃装作没听见,一步紧一步往前跑。鬼子使劲喊:“站住!再不站住就开枪啦!”海娃不听他的,甩了一响鞭,拼命往前跑。鬼子真的开枪了。海娃同羊群一起飞跑,可是他实在跑不动了。就扑倒在乱草里,放开嗓子叫:“鬼子上来啦!打呀!赶快打呀!”

峁上突然响起一阵排子枪声,跟着又是一阵。海娃听到了,这是自己人的枪声。他的两条腿又来了劲,爬起来拼命向峁上扑去。忽然他张开双臂,“哎哟”尖叫一声,晕倒在乱草堆里了。一个游击队战士跑过来,抱起了海娃。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信……鸡毛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暖炕上,盖着一床软绵绵的毯子。太阳从窗口射进来,照在炕上。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好些吗?还疼吗?”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那是你爸爸让你送来的情报。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

海娃这才记起送鸡毛信这回事来。他脸红了,连忙问:“缴了枪没有?”张连长说:“缴了一大捆,都是崭新油亮的三八式快枪!”海娃高兴地说:“那就给我一支吧!”

5. 一部网游、主角出来时打怪送了把带升级的红缨枪、后面心朋友死了而白头、并大杀四方为朋友报仇…求这本...

你好,答案仅供参考!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也作王璞。王朴生于1928年,牺牲于1941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 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编辑本段]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编辑本段]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真混过去了。海娃转过山嘴,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前面就是三王庄啦。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觉浑身哆嗦起来。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找。他一口气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边,就在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忽然背后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来了。他抓住海娃,一连打了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鬼子和黑狗又出发了。海娃赶着羊群夹在他们中间,过了大山,来到三王庄眼前。海娃看到山上的“消息树”放倒了,不用说,张连长的队伍已经知道鬼子来了。鬼子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沟里,又是抽烟,又是吃羊肉。休息够了,一队黑狗先走,想从中路走上峁去。山坡上忽然轰轰响了几声,冒起一柱一柱的黑烟,黑狗踩上地雷了。小胡子扔下那些黑狗不管了,他指着小路对海娃说:“你在前面带路,皇军在后面。明白吗?”
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树林里岔着两条路,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把羊赶上了羊道。歪嘴黑狗在底下吆喝:“走错了!”海娃放开嗓子说:“没错!我走过的。走吧!”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鬼子走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面。小胡子吼起来了:“慢慢的!”海娃装作没听见,一步紧一步往前跑。鬼子使劲喊:“站住!再不站住就开枪啦!”海娃不听他的,甩了一响鞭,拼命往前跑。鬼子真的开枪了。海娃同羊群一起飞跑,可是他实在跑不动了。就扑倒在乱草里,放开嗓子叫:“鬼子上来啦!打呀!赶快打呀!”
峁上突然响起一阵排子枪声,跟着又是一阵。海娃听到了,这是自己人的枪声。他的两条腿又来了劲,爬起来拼命向峁上扑去。忽然他张开双臂,“哎哟”尖叫一声,晕倒在乱草堆里了。一个游击队战士跑过来,抱起了海娃。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信……鸡毛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暖炕上,盖着一床软绵绵的毯子。太阳从窗口射进来,照在炕上。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好些吗?还疼吗?”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那是你爸爸让你送来的情报。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
海娃这才记起送鸡毛信这回事来。他脸红了,连忙问:“缴了枪没有?”张连长说:“缴了一大捆,都是崭新油亮的三八式快枪!”海娃高兴地说:“那就给我一支吧!”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编辑本段]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每到夏天,雨来和铁头、三钻儿,还有许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雨来仰浮的本领最高,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但不沉底,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妈妈不让雨来耍水,怕出危险。有一天,妈妈见雨来从外面进来,光着身子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妈妈知道他又去耍水了,把脸一沉,叫他过来,扭身就到炕上抓笤帚。雨来一看要挨打了,撒腿就往外跑。
妈妈紧跟着追出来。雨来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糟了!眼看要追上了。往哪儿跑呢?铁头正赶着牛从河沿回来,远远地向雨来喊:“往河沿跑!往河沿跑!”雨来听出了话里的意思,转身就朝河沿跑。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妈妈立在河沿上,望着渐渐扩大的水圈直发愣。
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秋天。
爸爸从集上卖苇席回来,同妈妈商量:“看见了区上的工作同志,说是孩子们不上学念书不行,起码要上夜校。叫雨来上夜校吧。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
夜校就在三钻儿家的豆腐房里。房子很破。教夜课的是东庄学堂里的女老师,穿着青布裤褂,胖胖的,剪着短发。女老师走到黑板前面,屋里嗡嗡嗡嗡说话声音立刻停止了,只听见哗啦哗啦翻课本的声音。雨来从口袋里掏出课本,这是用土纸油印的,软鼓囊囊的。雨来怕揉坏了,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个书皮,上面用铅笔歪歪斜斜地写了“雨来”两个字。雨来把书放在腿上,翻开书。
女老师斜着身子,用手指点着黑板上的字,念着: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有一天,雨来从夜校回到家,躺在炕上,背诵当天晚上学会的课文。可是背不到一半,他就睡着了。
不知什么时候,门吱扭响了一声。雨来睁开眼,看见闪进一个黑影。妈妈划了根火柴,点着灯,一看,原来是爸爸出外卖席子回来了。他肩上披着子弹袋,腰里插着手榴弹,背上还背着一根长长的步枪。爸爸怎么忽然这样打扮起来了呢?
爸爸对妈妈说:“鬼子又‘扫荡’了,民兵都到区上集合,要一两个月才能回来。”雨来问爸爸说:“爸爸,远不远?”爸爸把手伸进被里,摸着雨来光溜溜的脊背,说:“这哪儿有准呢?说远就远,说近就近。”爸爸又转过脸对妈妈说:“明天你到东庄他姥姥家去一趟,告诉他舅舅,就说区上说的,叫他赶快把村里民兵带到区上去集合。”妈妈问:“区上在哪儿?”爸爸装了一袋烟,吧嗒吧嗒抽着,说:“叫他们在河北一带村里打听。”
雨来还想说什么,可是门哐啷响了一下,就听见爸爸走出去的脚步声。不大一会儿,什么也听不见了,只从街上传来一两声狗叫。
第二天,吃过早饭,妈妈就到东庄去,临走说晚上才能回来。过了晌午,雨来吃了点剩饭,因为看家,不能到外面去,就趴在炕上念他那红布包着的识字课本。
忽然听见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把屋子震得好像要摇晃起来,窗户纸哗啦哗啦响。
雨来一骨碌下了炕,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刚要迈门槛,进来一个人,雨来正撞在这个人的怀里。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李大叔是区上的交通员,常在雨来家落脚。
随后听见日本鬼子唔哩哇啦地叫。李大叔忙把墙角那盛着一半糠皮的缸搬开。雨来两眼楞住了,“咦!这是什么时候挖的洞呢?”李大叔跳进洞里,说:“把缸搬回原地方。你就快到别的院里去,对谁也不许说。”
12岁的雨来使尽气力,才把缸挪回到原地。
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往后院跑,背后喀啦一声枪栓响,有人大声叫道:“站住!”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只听见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可是后院没有门,把雨来急出一身冷汗。靠墙有一棵桃树,雨来抱着就往上爬。鬼子已经追到树底下,伸手抓住雨来的脚,往下一拉,雨来就摔在地下。鬼子把他两只胳膊向背后一拧,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回到屋里。

鬼子把前后院都翻遍了。
屋子里也遭了劫难,连枕头都给刺刀挑破了。炕沿上坐着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用中国话问雨来,说:“小孩,问你话,不许撒谎!”他突然望着雨来的胸脯,张着嘴,眼睛睁得圆圆的。
雨来低头一看,原来刚才一阵子挣扎,识字课本从怀里露出来了。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着看了看,问他:“谁给你的?”雨来说:“捡来的!”
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温和地对雨来说:“不要害怕!小孩,皇军是爱护的!”说着,就叫人给他松绑。
雨来把手放下来,觉得胳膊发麻发痛,扁鼻子军官用手摸着雨来的脑袋,说:“这本书谁给你的,没有关系,我不问了。别的话要统统告诉我!刚才有个人跑进来,看见没有?”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望皮包里掏。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糖块。
扁鼻子军官把糖往雨来手里一塞,说:“吃!你吃!你得说出来,他在什么地方?”他又伸出那个戴金戒指的手指,说:“这个,金的,也给你!”
雨来没有接他的糖,也没有回答他。
旁边一个鬼子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扁鼻子军官摇摇头。两个人唧唧咕咕说了一阵。那鬼子向雨来横着脖子翻白眼,使劲把刀放回鞘里。
扁鼻子军官压住肚里的火气,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说:“我最喜欢小孩。那个人,你看见没有?说呀!”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时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等了好久,不见雨来来搬缸,就往另一个出口走。他试探着推开洞口的石板,扒开苇叶,院子里空空的,一个人影也没有,四处也不见动静。忽然听见街上有人吆喝:“豆腐啦!卖豆腐啦!”这是芦花村的暗号,李大叔知道敌人已经走远了。
可是雨来怎么还不见呢?他跑到街上,看见许多人往河沿跑,一打听,才知道雨来被鬼子打死在河里了。
李大叔脑袋轰的一声,眼泪就流下来了。他一股劲儿地跟着人们向河沿跑。
到了河沿,别说尸首,连一滴血也没看见。
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不知谁说:“也许鬼子把雨来扔在河里,冲走了!”大家就顺着河岸向下找。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
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
“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编辑本段]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编辑本段]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当时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现为保定市离休干部)同志得到这个消息,马上报道给了边区青救会,《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曲一直传唱至今,感染了无数青少年。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二小希望小学”,延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作家陈模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

6. 抗日小英雄海娃的形象出自作品哪里

抗日小英雄海娃的形象出自小说《鸡毛信》

7. 小英雄故事

王朴,也作王璞。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住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
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 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让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一起,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 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鬼子和你这个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的,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大声高呼:“打倒日本鬼子!打倒狗汉奸!”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为了纪念王朴,晋察冀边区政府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解放后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十大少年英雄”的称号。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电影《鸡毛信》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真混过去了。海娃转过山嘴,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前面就是三王庄啦。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觉浑身哆嗦起来。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找。他一口气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边,就在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忽然背后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来了。他抓住海娃,一连打了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鬼子和黑狗又出发了。海娃赶着羊群夹在他们中间,过了大山,来到三王庄眼前。海娃看到山上的“消息树”放倒了,不用说,张连长的队伍已经知道鬼子来了。鬼子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沟里,又是抽烟,又是吃羊肉。休息够了,一队黑狗先走,想从中路走上峁去。山坡上忽然轰轰响了几声,冒起一柱一柱的黑烟,黑狗踩上地雷了。小胡子扔下那些黑狗不管了,他指着小路对海娃说:“你在前面带路,皇军在后面。明白吗?” 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树林里岔着两条路,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把羊赶上了羊道。歪嘴黑狗在底下吆喝:“走错了!”海娃放开嗓子说:“没错!我走过的。走吧!”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鬼子走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面。小胡子吼起来了:“慢慢的!”海娃装作没听见,一步紧一步往前跑。鬼子使劲喊:“站住!再不站住就开枪啦!”海娃不听他的,甩了一响鞭,拼命往前跑。鬼子真的开枪了。海娃同羊群一起飞跑,可是他实在跑不动了。就扑倒在乱草里,放开嗓子叫:“鬼子上来啦!打呀!赶快打呀!” 峁上突然响起一阵排子枪声,跟着又是一阵。海娃听到了,这是自己人的枪声。他的两条腿又来了劲,爬起来拼命向峁上扑去。忽然他张开双臂,“哎哟”尖叫一声,晕倒在乱草堆里了。一个游击队战士跑过来,抱起了海娃。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信……鸡毛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暖炕上,盖着一床软绵绵的毯子。太阳从窗口射进来,照在炕上。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好些吗?还疼吗?”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那是你爸爸让你送来的情报。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 海娃这才记起送鸡毛信这回事来。他脸红了,连忙问:“缴了枪没有?”张连长说:“缴了一大捆,都是崭新油亮的三八式快枪!”海娃高兴地说:“那就给我一支吧!”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8. 《鸡毛信》的主角是谁

主角是海娃。

《鸡毛信》是1954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石挥执导,蔡元元、蔡安安、舒适等人主演的一部抗战故事片。

影片主要讲述了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奉命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路上所发生的故事。影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中国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对敌斗争的儿童影片,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

(8)科幻小说海娃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根据地龙门村有赵姓父子两人,父亲(舒适)是民兵队中队长,12岁的儿子海娃(蔡元元)则是儿童团团长。某天,赵父让海娃给八路军送一封有关攻打日军炮楼的鸡毛信,海娃装扮成放羊娃赶着一群羊携信上路。

路途,海娃遇到敌人,急中生智把信藏在绵羊的尾巴之下,逃过一劫。海娃被迫带路,晚上却趁敌人熟睡取信逃跑,中间信一度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海娃也再落敌人之手,这回,聪明勇敢的他将敌人引上了歧途,而敌人发现上当时,打伤了海娃的手,这时,八路军赶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鸡毛信

9. 红树林的海娃读后感

“这些电网和水泥告示牌,把那绿色的深谷分成了两个地方。这里是人类的乐园,那边却是各种各样野生动物的天堂。”这段话,就出于著名小说家牧铃的手中笔下。
这本书主要讲了老牧工老金退休以后,忠实的牧羊犬阿蓬依依不舍,深受感动的场长于是决定让它一起退休。在城市,阿蓬不能适应这里的环境而闹出了许多笑话,又因为逮住了飞贼而受到敬重……好不容易被挑中当上动物演员,却因救火负伤失去了当主演的机会。阿蓬伤愈后,场长带他回乡下老家当护林员,阿蓬也成了防偷猎,盗伐的护林犬。神奇而刺激的山林生活给它带来了新的快乐。美丽的生活。
在书中,阿蓬一次一次地帮老金完成守护任务。战胜疯豺,打败野猪……完全靠着阿蓬舍己为人的品质。在对付疯豺的过程中,老金和阿蓬奋力抵抗,把疯豺一只只杀死,令豺狗的害人计划一次次落空最终,老金和勇敢,凶猛的阿蓬满身血污地战胜了老奸巨猾的豺狗群。
阿蓬,你是我最好的榜样,你勇猛,你顽强,你不顾个人安危,为正义而生。丛林,是你最好的归宿。你在丛林中快活地生活工作,是我很开心。是啊,人人都有一个归宿,无论是他们,还是我们,最终会走向属于自己的归乡道路,重回自己的故乡。

热点内容
带一点黄的武侠小说 发布:2025-01-20 20:58:03 浏览:58
每日必看免费小说 发布:2025-01-20 20:57:14 浏览:635
武林开头的武侠小说 发布:2025-01-20 20:54:36 浏览:996
穿越军事小说排行榜完结人气最旺 发布:2025-01-20 20:22:51 浏览:434
张起灵吴邪bl向完结小说 发布:2025-01-20 19:58:50 浏览:212
关于校园霸凌的小说题目 发布:2025-01-20 19:03:33 浏览:833
男主在日本校园小说下载 发布:2025-01-20 18:36:18 浏览:800
重生古代架空yy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1-20 18:11:44 浏览:8
小说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发布:2025-01-20 17:54:49 浏览:863
下载免费全本完结小说下载 发布:2025-01-20 17:49:59 浏览: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