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科幻小说飘天文学

科幻小说飘天文学

发布时间: 2022-11-04 12:10:40

⑴ 飘天文学小说网打不开了

可能在维护吧,我也打不开

科幻小说,飞船被铁链连起来了,起飞时其中一根被带倒了,一直没飞走,后来有人把它立起来,晚上飞走了。

叫《石笋行》
君不见,益州城西门,
陌上石笋双高蹲。
古来相传是海眼,
苔藓食尽波涛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
此事恍惚难明论。
恐是昔时卿相墓,
立石为表今仍存。
……
嗟尔石笋擅虚名,
后来来识犹骏奔。
安得壮士掷天外,
使人不疑见本根。
杜甫:《石笋行》
石笋,这是成都市历史上的遗迹,是过去的象征。
星际之间高级智慧生物的联系,这是科学的设想,是未来的象征。
然而在我最近的一项工作中,这两者却不可思议地结合起来了。
现在,我按照这件事发生的顺序,把这个故事告诉你们。
让我先从石笋的来历讲起。
石笋的发现
成都,古老而又富于文化传统的成都!在它2000多年的历史中,留下了多少名胜古迹,记下了多少诗人的吟咏。而这两者之间,又往往是互为因果的:附会着动人传说的古迹往往能激发诗人的灵感;而诗人的华章,又更加使这些古迹名扬天下。无怪有人将成都称为古迹之城,诗人之城。
在这种以古迹作为题材的诗歌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写的《石笋行》了。
石笋是成都古城最古老的一处遗迹。在晋代(公元5世纪左右)的一部历史书籍《华阳国记》中,就有了记载,据说当时成都共有石笋“三株”。到了唐代(公元8世纪左右),石笋只剩下了两株。根据杜甫亲眼看到的情况,他的描绘是:“成都子城①西金容坊有石二株,挺然耸峭,高丈余。”谁都知道,成都所在的川西平原,是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平原,绝对没有自然的巨石。这样,高耸的石笋就成了人们的神奇附会的对象。在唐代,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石笋底下有“海眼”,如果有人搬动了石笋,那么洪水就会从“海眼”中冲出来,毁灭整个成都。杜甫是不相信这种无稽之谈的,所以他写了这一首《石笋行》,推测石笋可能是古代卿相坟墓前面的标记,他希望有壮土能将它掷到天外去,来破除这个迷信。但是,雨后往往从石笋下面冲出一些碧珠(瑟瑟),杜甫也认为难以解释。
①古代成都城分大城和少城(子城)两部分。大城在东,子城在西。
根据另一部名叫《道教灵验记》的古书记载,唐代末年,有一个名叫刘胜的太尉,“好奇尚异”,想叫工人凿下一块石笋来做石砚。“椎琢之际,电闪雷鸣,工人倒地不起,如此者三,公知其灵物,乃已之,以粗铁链将二石笋相连。至今所刻之迹在焉。”
到了宋代,石笋似乎就不见了。当时有一个文人名叫何培度,他曾经专门去调查过石笋的下落,但是没有结果。在他所写的《成都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子美(杜甫字子美)《石笋行》云:在成都西门陌上……今遍问故老于西门外,竟无有也。”
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看到过石笋。除了历史记载以外,现在只剩下成都西门的一条“石笋街”,叫人回忆起这古代的遗迹。
我之所以对石笋的情况如此清楚,是因为我曾经写过一篇名叫《成都石笋考》的论文。在这篇文章里,我根据解放以后我们在川西平原发掘周代蜀国大基的规律,发现蜀国的统治者确实有在墓前树立大石的习惯。加上《华阳国记》又说:“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①。每王薨②,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今石笋是也。”这样,我就完全同意杜甫的推测,肯定石笋就是古代蜀国王公贵族墓前的“墓志”,也就是纪念碑的意思。雨后冲出来的碧珠(瑟瑟),我认为是墓里随葬的装饰品。至于五丁力士,不过是指蜀国的广大奴隶,他们从邛峡山中将巨石开采出来,运到成都,这工程是十分浩大的。天长日久,他们的劳动成果成了神话,他们自己也就成了神话中的人物了。论文发表以后,学术界也都认为这是一个合理的推测。我自以为石笋之谜,已经可以说是解决了。
①钧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15公斤。
②薨(hong),古代皇帝或大官死了叫薨。
198X年4月4日,我记得是个星期日,我在书屋里和一位老朋友闲谈。他姓贾,是我的同行,也是搞考古工作的,是研究部的主任。老贾平日不大修边幅——这是考古学家的通病。戴深度近视眼镜,瘦削的脸颊,门齿有点外露,经常是胡子拉碴的,不分冬夏都穿一件褪了色的蓝布工作服,看样子更像一个老师傅而不像一个老学者。其实他是一个极有野外发掘经验的实干家,又是国内有数的研究战国文字的专家。当时我们的话题,又扯到了石笋。这是因为老贾刚从青川县发掘了一座西汉墓回来,在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①,据估计,是一部早已佚失的古书。老贾曾经在野外粗略地看过一遍,发现其中提到了石笋的传说。听到这里,我当然十分高兴,希望他尽快让我看看这宝贵的资料。老贾说技术室刚好把竹简的照片印了一套出来,他回去就叫人送来给我过目。
①在纸张发明以前,中国的文字是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的,这种写着字的竹片叫“竹简”,木片叫“木牍”。
事情就像编小说似的凑巧,我们刚谈到这里,外面就有人敲门。我去把门打开,一个头发蓬松、脸色黝黑、敦笃结实的小伙子就冲了进来。他穿了一件染满尘土的卡其布中山装,不过这衣服的穿法就像别人穿夹克衫一般,领口大敞着,那上面两颗纽扣是从来不扣的。此人是我过去的学生小叶,现在和老贾在同一个单位工作。
最近成都市重新规划,在西城进行街道建设,这一带恰好就是杜甫诗中“子城”的所在地,古物很多,所以文物考古部门派出了一些干部,经常住在工地,准备配合基建工程,随时处理发现的文物古迹。我知道近来小叶一直在参加这项工作。不过他星期日急如星火地来找我,却是为了什么?
都当了几年的干部了,可是这青年人急躁的脾气似乎依然如故。他人还没有坐定,就兴奋地叫起来,那嗓子震得人耳朵发响:
“老师,我们找到石笋了!”
我没有回答,皱起了眉头。凡是我的学生都知道这是一种警告,意思是说:“别先下结论,证据呢?”
“老师,我……我的意思是说,这极可能是石笋。”小叶改口了,在他写毕业论文时,曾经多次接受过这种警告,“不过地点、形状确实都和记载相符合。”
老贾开口道:“什么时候发现的?”
小叶这才看清老贾在座:“啊,贾主任,你也在这里。我们是昨天发现的,弄了一天才把周围的土清理干净。”
“哦,怪不得我都不清楚。谈谈情况吧!”老贾说。
小叶搔搔头:“我们只找到了一座,是横倒在土里的。我觉得周围的现象有点反常,你们最好能去看看。”
现场之谜
我们很快赶到了现场。
这里原来是石笋街的中段。新规划中的两条大街正好在这里相交,所以周围100多米的旧民房都被拆除了,准备修一座漂亮的街心花园。“石笋”就是在清理地基时发现的。它被埋在2米深的土里,底下压着秦汉时代的文化层①。小叶的工作效率很高,现在周围20米的土都用推土机推开了,所以“石笋”已经全部暴露出来,躺在土坑的底部。它实际上是一根粗大的石柱,不过一端尖锐,一端齐平,长约6米,直径1.5米,看样子确实像一根庞大的石笋,杜甫说它“高丈余”,可能是指露出地面的部分。
①“文化层”是考古学上的术语,这是包括古代人类活动面留下来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
我们下到土坑的底部,蹲在“石笋”旁边仔细观察了一番。首先使我感到惊讶的是,它的表面令人难以置信地光滑。在我20年的考古生涯中,尽管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不止一次地使我感到意外,但是这一次我仍然无法想象这种表面是如何加工出来的。其次,它的石质致密,呈灰白色,看上去有点像花岗岩,这又是罕见的现象。因为在蜀国的时代,人们使用的工具都是青铜器,不能加工坚硬的石头,所以我们过去发现的“墓志”都是红砂石的,像这种坚硬的石头,确实是头一次见到。我用询问的眼光看看老贾,他摇摇头,表示无法解释。
小叶把我领到“石笋”的另一侧,指着一个被凿坏的洞给我们看。这个洞位于靠近底端约2米的地方,长约30厘米,宽10厘米,形状很不规则,看来就是唐代那位刘太尉干的事。从位置上看,它当年刚好在露出地面的部分。现在我可以同意小叶的判断了,这的确是古代的石笋。
洞里面塞满了积土。我做了一个手势,根据野外工作的默契,小叶立刻知道了我的意思,他拿来一柄手铲,很快地将洞里的积土掏出来。看来这个洞深超过10厘米。土掏干净以后,小叶还伸手进去摸了一下,就在这时,只听见他大叫一声,就像劈头挨了一棒似的摔倒在地。
我和老贾吓了一大跳,赶紧上去将他扶起来,幸好他还没有受到其他的伤害,只是脸色苍白,浑身颤抖。我们问他是怎么回事,他也说不清楚,只说自己是触了电,我们在周围检查了一下,没有发现任何电源。
我怀疑问题还是出在石笋上。因此弯下腰去,再一次检查了那个凿开的洞,土掏完以后,在它的底部,露出了黑色的里层,闪着一种金属的光泽。难道石笋是双层?只有外面是石质的,里面是金属的?
我试探着将手伸进去,老贾和小叶担心地望着我。我先摸摸石壁,没有什么感觉。再将手往里伸,一接触到黑色的里层,顿时一种强烈的电击感觉传遍了我的全身。我不由得“哎呀”一声,幸好小叶扶住了我,才没有跌倒。
我们几个人满腹疑团,面面相觑。这石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种神秘的力量究竟从何而来呢?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这真是杜甫诗中的石笋(我对此已经不再怀疑了),那么,另外一座又在哪里?既然刘太尉曾经用铁链将它们相连接,那么彼此间的距离就不会太远。
还是小叶打破了沉默:“老师,你再来看看这里。”
小叶把我们领到离石笋20米左右的一处地方,指着一块刚清理出来的地面说:“这个现象也是不好解释的。”
这是一块直径5米左右的凹地,虽然刚刚从地底下暴露出来,但平整、光滑,看上去就像表面涂了一层釉质似的。但是等我用手铲吃力地撬开它旁边的一块泥上,从剖面去观察时,我发现这不是涂抹的什么东西,而是直接由高温烧成的。看来这块地面曾经历过极高的温度,以致表面的土壤、砂石都熔化了,以后就凝结成了一整块。在离表层5厘米以下,还看得出一些半熔化的砂石。甚至连30厘米以下的土,都被烧成了砖红色。没有3000℃以上的高温,哪能将土壤烧成这样子?而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获得这种高温的?他们究竟在这里烧过什么东西?
在凹地的周围,我发现了一些大小不一,形状也不规则的绿色的釉珠。原来在这一带,密布着一些秦汉时代的绿色釉陶片,其中有一些似乎是被烧化了,又被什么力量喷射到空中,落下来后,在砂土中凝固,就成了这种样子。
我看了一下罗盘,这块凹地和横倒的石笋在正南北线上。无论从方向、从距离来看,如果另外一根石笋确实曾经存在的话,它就应当竖立在这块凹地的位置上。要是情况真是如此,它又到哪里去了呢?这样大的石柱,即使破坏了,也该留下点痕迹吧?
我只感到这现场充满了难解的谜。我过去自以为解决了石笋之谜,但是,当石笋真正出现在我眼前时,它却引出了更多的谜。
无论如何,这些问题并不是现在我所能回答的。小叶征求我们的意见,下一步该怎么办。老贾和我商量以后,决定先将石笋竖立在原来的位置上,再请各方面的专家来共同研究。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任何文物古迹,只有在尽可能恢复当年的状态的情况下去研究它,才是最有效的。小叶与星期日还在加班的建筑工人联系了一下,他们处理这样的事情很有办法。在一辆大吊车的帮助下,一个小时以后,石笋就稳稳当当地直立起来了。
分手的时候,老贾戏谑地对我说:“以后的事,与考古无关,这是你们这些科学幻想小说作家发挥灵感的时候了。”
讲句很不好意思的话,我虽然是一个大学讲师,但是在业余时候,却爱写点科学幻想小说。如果我的业余爱好是种花、养鸟、下棋,甚至养蟋蟀,在旁人看来都是正常的;如果我仅仅写点小说,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小说之前还要加上“科学幻想”四个字,似乎就有点“那个”了。在同行的朋友中,我经常是要成为善意的嘲笑对象的。
我只有笑而不答。在离开土坑之前,我最后看了石笋一眼,此刻它那灰白色的身影映在夕阳的余晖之中,真是“挺然耸峭”,不像古代的遗迹,倒有点像一枚即将破空飞去的火箭。
虽然这印象在我的脑中仅仅是一闪而过,但是当时我并不知道,正因为我在这个星期日的下午缺少了一点科学幻想,我已经错过了可能是人类科学史上最大的一次发现,铸成了工作中的一次大错!
石笋的失踪
我回到家时已经很累,浑身灰尘。我洗了一个澡,随便吃了点晚饭。刚刚放下碗,老贾已派人送来了一叠新发现的竹简的照片。这个人的作风是绝对科学的:说一不二,一丝不苟。
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开始研究照片。看来老贾在野外已经作了初步的整理工作。竹筒是按顺序排列摄影的,虽然经过了2000多年,墨写的古隶①倒还清晰。
①古隶是西汉时流行的一种书写体。
略一浏览,我就知道这确实是一部早已佚失的书,名叫《汉流星行事占验》。记载西汉历史的《汉书》在《艺文志》部分①记有《汉流星行事占验》八卷,将它列入“天文”一项,并且说:“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记吉凶之象。”正因为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是将天文现象和人世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他们的观察就特别细致。《汉流星行事占验》是一部根据流星的方向、颜色来判断吉凶的书,所以也保留了汉代以前很多流星的记载,在天文学上无疑有重要的价值。不过我最感兴趣的,却是下面这几句话:
成都石笋,其数有十,周懿王时流星堕地所化。二百年亡其一。人不可触,触之不祥。耆老相传云:石笋来自天河。去至天河也。
①《艺文志》就是当时的图书目录。
整整有几分钟之久,我坐在桌前,只感到浮想联翩,整理不出一个头绪来。石笋是“流星堕地所化”,我想起了它那光滑的外壳和流线型的形状。“人不可触,触之不祥”,我想起唐代刘太尉叫工人去凿取它时,“电闪雷鸣,工人倒地不起”,还有我和小叶都体验到了的那种强烈的触电感觉。石笋本有10座,“二百年亡其一”,而根据记载,公元5世纪时还有3座,公元8世纪时有2座,现在只剩下了1座。当然,从唐代到现在并不止200年,这又是什么缘故?石笋“来自天河,去至天河”,我想起了那高温的烧过的地面……
一种最大胆、最不可思议的设想突然攫住了我。我喘了一口气,暗中告诫自己,不,这不可能,千万不能往那方面去想。朋友们的嘲笑是对的,我是科学幻想入迷了,而且别人还会说这不但不是科学,甚至不是科学幻想,这是胡思乱想。我会受到世人讥笑的。
但是这种念头一经出现,就顽固地在我头脑中盘旋不去。它像夏天里一只讨厌的蚊子,赶走了又飞回来,赶走了又飞回来……
我上床时已经快12点了。我终于决定明天约几位搞自然科学的朋友去看看石笋,这并不是要证明什么假设,仅仅是满足一下我的好奇心。带着这种自我安慰的心情,我入睡了。
我被小叶吵醒的时候,天还没有大亮。他那捶门(不是敲门)的声音,恐怕把我们这幢楼房的居民全惊动了。我以为是哪里失火了,赶快披衣开门。
小叶冲了进来,衣服只扣了一颗纽扣,头发是直竖着的。他一看见我,张口就说:
“老师,石笋不见了!”
“什么?!”我怀疑我听错了。
“石笋不见了,失踪了!”
“怎么会失踪的?”
“不知道。”
“什么时候发生的事?”
“不知道。是一个上早班的建筑工人告诉我的。他发现昨天竖起来的石笋不见了。我跑到现场一看,果真不见了。我通知贾主任以后,拔腿就赶到你这儿来了。”
我到达石笋街时,老贾已经在那里等我。虽然时间还早,工地上已经聚集了很多人,七嘴八舌,都在议论这旷古未有的怪事。老贾找了几位建筑工人当纠察,不许闲人走下土坑。
其实只要站在坑边一瞧,事情就清清楚楚的了。石笋已经无影无踪,原来竖立它的地面,已经凹了下去,泥石全烧化了,成了一层釉质,就像另一座失踪的石笋留下的痕迹一样。
那么,昨天晚上这附近有没有发生异常的现象呢?周围的居民很快就提供了情况:虽然离石笋最近的几座民房都在100米以外,但是凌晨2时左右,这一带的居民都感觉到了地面震动,窗外闪起了一片白光,然后听到了一阵轰轰的声音。有的居民以为发生了地震,曾经走出房子观察过,他们看到了一个迅速离去的飞行体尾部喷出的火花。
银河茫茫
当我和老贾、小叶再一次谈起石笋的时候,那已经是两个月以后的事了。在这两个月中,老贾又接受了一项紧急任务,出去抢救一座石墓,前几天才回来。而我和小叶则夜以继日地守在曾经保存过石笋的现场,和工人们一道用细网筛筛选从石笋旁边推开的浮土;这种浮土堆得就像一座小山似的,要一筐一筐地仔细检查,真有点大海捞针的味道。但是我知道如果找不到证据,那么我们对石笋研究的结论就永远会留下一个缺陷。这真是一场拼意志、拼耐力的工作,我们每天在炎炎的烈日下,在尘土飞扬之中,一筐又一筐地筛着土,把最后剩下的小石块、碎砖全捡出来,用放大镜一块一块地检验。也算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吧,经过一个多月单调而繁重的劳动,我们终于找到了我所想要找的东西,并且很快就收到了化验的结果,这结果与我事先的推测是符合的。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说,真正解决石笋之谜的一切证据,都已经搜集齐全了。
老贾回到成都的当晚,就跑到我这儿来打听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新的进展,刚好小叶也在我家商量写科学报告的事,因此我将各方面汇集来的情况作了一次介绍。
我们都坐在书房外的凉台上,宁静的夜空如同一面黑色的天鹅绒的天幕,覆盖着我们这个孤独的地球,覆盖着我们这些在占有的时间和空间两方面都十分渺小的人类。闪烁的星星,就像嵌在天幕上的一颗颗晶莹的钻石;若隐若现的银河,仿佛是被从天幕背后射来的神秘的光芒所照亮的微微波动的飘带。凉台上放着的几盆茉莉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于是,我开始了我的叙述:
“所谓成都的石笋,不过是从宇宙空间向地球发射的10台自动观测器。看来确实是每隔200年自动飞回去一台,将它搜集的资料带到某一颗星球上的高级智慧生物那里去。每飞走一台,就留下一块烧坏的地面,还有熔化以后又被喷射气流冲开的绿釉陶粒,这就成了杜甫误会的碧珠。在公元8世纪中期,杜甫还亲眼看见了最后剩下的2台,在这以前,已经飞走了8台,这就是说,它们已经在地球上经历了1600年。从8世纪初期往前推1600年,大约是公元前900年,正是西周懿王的时代。这与《汉流星行事占验》的记载是相符合的。”
“这种自动观测器,实际上是装在一枚自动火箭上的。这种火箭里层是金属,外层是某种耐高温的材料,这是抵抗火箭穿过地球大气层产生的高热所必需的。由于它的颜色、质地都像石头,所以人们一直误认‘石笋’是石质的。关于这一点本来极难证明,但是感谢那位刘太尉,他叫人凿坏了一枚火箭的外壳。只是由于金属机体带有电荷,才避免了进一步的破坏。这种电击的滋味,我和小叶都尝过了。我想,当年凿下的碎屑,一定还保留在石笋附近的泥土中,所以我们干了一个多月的笨活,硬是把几块残片找了出来。经过化验,证明这是一种有机硅的材料,目前我们地球上的科学技术水平还难以复制。它可以耐高温,但却比较脆,所以用普通的钢凿可以凿下来。”
小叶说:“当老师最初向我谈到这一推测时,我根本不相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从唐代到现在已经是1000多年,为什么最后一枚火箭延至现在才飞走呢?”
我接着讲下去:“我承认这也是使我最迷惑不解的一点。但是当我回忆我们发现石笋的情况时,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当时石笋是横躺着的。看起来,这种火箭里面有一台水平控制仪,只有当火箭与地面垂直时,它才能发射。我们将它竖立起来了,这就帮了它一个大忙,而让我们失去了一个最好的研究宇宙信息的机会。”
“看起来我们真该多读点科学幻想小说。这种事有谁想得到呢?”小叶开了一句玩笑。
回忆起发现石笋那天,老贾确实提到过科学幻想小说,大家笑了一阵。
老贾把话拉回到了正题:“如果发射火箭的生物有这样高的智慧,难道他们不会采取什么预防措施,使火箭不致倾倒?因为只要发生了这种事,火箭就飞不回去,他们的努力也就自费了。”
我回答说:“当火箭降落时,自动仪器一定保持它是直立的,这没有问题。但是你忘了吗?刘太尉在凿坏石笋以后,曾经‘以粗铁链将二笋相连’,这样,当其中一枚火箭起飞时,就牵动了另外一枚。虽然铁链很快就被拉断了,但是这猛烈的力量已经足以使它倾倒下去,这当然是火箭设计者原来估计不到的。从时间上推算,这一次发射,大约是在公元10世纪初,那是五代十国的时代,四川正是前蜀王建割据称王,情况混乱,所以历史上没有留下记载。石笋倒下以后,很快就被尘土封没。到了宋代,人们自然就找不到它的痕迹了。”
“那天下午我们将它竖立起来以后,为什么它没有当场飞走,而要等到夜深人静呢?难道自动仪器也会故作神秘吗?”老贾又问。
“据火箭专家的意见,这么重一枚火箭的起飞,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特别是隔了这么长的时间,仪器的调整,某些部件的预热、润滑,机件的测试,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这真是不可思议!”老贾摇摇头。
“这一点你是无法怀疑的,”我笑了,“4月5日凌晨2时,全世界的雷达站都观察到了一枚火箭在成都地区升空的情景。这两个月来,国外科学单位议论纷纷,一直在猜测我们为什么会在大城市里发射火箭,由于研究工作没有结束,我们的新闻报导一直保持沉默。此外,我们还化验了火箭发射地点的泥土,发现其中的放射性很强,证明了这种火箭,至少是在地球大气层这一段旅途中,启动的是原子发动机。还有那被火箭尾喷管喷出的高温烧化了的泥土,这不是可以说‘证据确凿’了吗?三天以后,科学院就将在成都举行一次盛大的科学报告会,正式向世界宣布这一惊人的消息了。”
“我不是怀疑这个。我只是想,在这万点繁星之中,是哪个星球上的人在作这种观察?他们是什么样子?他们的思想又是怎样的?2000年的时间,对他们而言,仅仅是一个观察周期,那么他们的计算时间的单位又是怎样的?谜,这宇宙间充满了多少未知之谜啊!”老贾举目望着夜空,他的眼中有一种迷惘和惶惑的神色。多少个世纪以来,当人类想到宇宙,想到永恒,想到人生的有涯和时间的无涯等等难以解答的问题时,通常都是要露出这种神色来的。
当我再开口说话时,这种情绪似乎也感染了我。我的声音变轻了。我似乎是在讲给旁人听,也像是讲给这幽静的夜空听:
“迄今为止,我们都是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理解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的。但是我们当前所理解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就足以概括宇宙的全部真实呢?是不是在另外一个世界里,或者用科学的名词来说,在‘超太空’里,存在着另外一种时空观念?譬如说地球上的2000年,可能只相当于他们的一个多月;若干光年的距离,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超越。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的‘时空场共振理论’,至少已经证明这种现象是可能存在的。说不定正在观察地球的智慧生物,就是这样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宇宙间的奥秘太多了,有谁知道呢?”
沉默。大家都怀着肃穆而又期待的心情,遥望太空。
银河茫茫……

⑶ 科幻小说作家有哪些

西方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玛丽·雪莱、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小约翰·坎贝尔、哈伯德、莫尔、詹姆斯·布里什、考恩布鲁斯、弗雷德里克·波尔、安德森
中国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王晋康、何宏伟、凌晨、刘维佳、柳文杨、米一、潘海天、星河

推荐几本好看的科幻小说,多一点,最好是硬科幻,大刘的以看完

个人非常喜欢科幻类 自从看完(重生之超级战舰)以后觉得大部分科幻都在扯淡 这本书基本没什么感情戏 都是主人公一个人 用漫长的时间去寻找地球毁灭的原因 一个人从低级文明发展为顶级文明 用了百万年时间 其中解释了很多 物理学 天文学 星体学的知识 剧透一下结局 最终的幕后操控者可以称他为 :拉普拉斯妖 非常强大 强大到主角最后也无法超越他 喜欢硬科幻你应该知道物理学四大神兽之最 拉普拉斯妖 同作者还有一本连载(地球纪元)说的是 地球从现有科技发展出可控核聚变 走出地球 在科技停滞被困太阳系 所遭遇的种种困难灾难。。。。还有一本书 虽然没有前两本好看 但还算可以 (星球逃亡)个人感觉这三本都比三体好看

⑸ 关于月球的科幻小说和电影。经典的。

一、《星球大战》系列六部曲
影片故事围绕在奴隶帝国及一小批叛军的太空战事上。《星球大战》中,马克汉弥尔与他结盟的朋友共同维护宇宙和平;《帝国大反击》故事延续《星球大战》,并加入新的结盟者,继续一场正、邪对抗的太空大战。科学家们选出这两部电影,可能是对《星球大战》最初三部曲系列存有怀旧之情,并非全为了片中的科学情节。这两片上映后,掀起一股《星球大战》玩具及游戏的流行风,成为日后多部太空电影及科幻小说的模板。

二、《魔鬼终结者》
在2029年主宰地球的计算机,为进一步灭绝人类及遏止人类反抗,派出机器人回到二十世纪,杀死人类领袖的母亲,但计划失败。续集中,计算机派出更厉害的液体金属机器人再度执行暗杀行动,但“终结者机器人”保护了未来人类领袖及其母亲。英国牛津大学量子物理学家德意志认为,虽然此片在讲述时间旅行上有些前后矛盾,却仍是同类型电影中的佳作。

三、《黑客帝国》
主角是二十二世纪计算机高手,经常被梦境困扰,后来他发现自己的生活被来自邪恶网络世界的无形力量操纵,最后发现人类原来生活在一个“虚拟现实世界”中而不自知。主角决定拯救人类,挺身对抗邪恶网络世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细胞生物学家麦克说,片中人类能轻易地在大楼之间跳来跳去,看来有点超现实,但“也保有一贯的娱乐价值,也就是坏人与好人在未来世界里还是斗来斗去。”

四、《异形》系列
一艘负责开采星球矿石的宇宙飞船载着七名队员,在返回地球途中接到一颗不知名星球的求救讯号,队员们前往调查。不料,外星怪物寄生在一队员体内,后来还破体而出吞下队员,最后剩下一名女队员与怪物进行殊死战。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航天暨极地医学中心负责人方凯文认为,此片描述了长途太空旅程的过程,使“我们首次知道未来人类在太空工作及生活时,可能会在宇宙飞船上吃薄饼、吸烟和玩纸牌来打发时间”。

五、《超人》四部曲
《超人》开创了一个科幻领域的崭新时代,克里斯多夫在最后时间与命运不屈不挠的抗争让很多人钦佩。克里斯托弗·里夫就是超人,这是无论谁都抹消不了的记忆。从1978年到1987年,在这近10年的时间里,电影《超人》共诞生了4集。也许不少读者还记得小时候观看《超人》的美妙体验。这套电影,不仅奠定了一系列科幻英雄片中的经典模式,直接开启了银幕上以《蝙蝠侠》、《蜘蛛侠》、《X战警》等为代表的漫画英雄时代,而且每一集都反映出当时美国主流社会的心理和大众价值取向,折射出整个世界的政治文化格局。余波至今,已经成为美国甚至全球的流行文化符号和银幕偶像。这一切,都是超人给这个星球的最大礼物。让我们记住他的名字:克里斯托弗。里夫。

六、《银翼杀手》
主角是洛杉矶警察达克德,任务是寻找并杀死混杂在地球人中的非法复制人。这些复制人体力及智能远超过人类。达克德在追杀过程中,意外爱上一名女复制人。伦敦国王学院干细胞生物学家明杰说,这是他看过最棒的科幻电影,“在当时来说,它和整个故事都超越时代,提出了千古不变的问题,包括什么是人类?我们是谁?”

七、《地球末日》
讲述一个像人的高智能外星人乘飞碟来到美国首都华盛顿,随他一起来的是一个具有恐怖力量的机器人。外星人警告人类废除核武器,并希望人类加入他们的和平星球联盟,却没想到被地球人视为敌人,并发动攻击。负责火星探测器“小猎犬二号”的英国科学家皮林杰十分喜欢这部电影。他说,“当年播放这部电影时,戏院经理为增添噱头,会暂停播放电影,向观众宣布宇宙飞船已经降落的消息。”

八、《2001太空漫游》
讲述人类对命运及宇宙的探求,首先由史前人猿时期说起,之后,跨越时空来到太空殖民地。导演库柏力克试图藉此片,凸显人类的无知,并前瞻性地预言人类科技的渺小。此片曾荣获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视觉效果奖”。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教授曼宁称赞此片:“仿真技术卓越,当今计算机绘图也无法出其右。”

九、《地球争霸战》
火星人因火星气候突变无法生存,组织了一批无坚不摧的外星军团,计划大举入侵地球。人类的所有武器都对付不了火星人的死光炮,城市陆续沦陷,全世界人类都在逃命。就在此刻,火星人因感染地球细菌逐渐死去。美国加州天文学家休斯塔克说:“电影手段十分吸引人,因为它创造了一批我们完全不认识,背景也与我们大相径庭的生物。”

十、《第三类接触》
主角目睹来自外层空间的飞碟到达地球,从而展开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件,主角到最后仍一偿夙愿,登上外星人的母舰,肩负起地球使者与外星人进行友善的接触。英国伦敦大学科学家方凯文表示,即使真有外星人,他们也不太可能驾驶电影中那种外形像倒圣诞树的宇宙飞船,但对他而言,《第三类接触》还是电影史上,有关外星人造访地球的经典名片。

全球影迷推荐影史二十大经典科幻片!

5 Return of the Jedi 绝地大反攻
1983年 美国
导演:Richard Marquand
获奖:奥斯卡最佳视觉特效
英国金像奖最佳视觉特效
简介:帝国统帅维达建造了一个新的死星基地,妄图一举歼灭义军。与此同时,行天者卢克和乔装打扮的公主莉雅以及机器人R2D2、3PO前往营救被贾巴囚禁的梭罗。义军同帝国的最后一战在此展开,卢克在死星中再度遭遇维达,经过一场恶战,义军最终战胜了帝国。

6 Blade Runner 银翼杀手
1982年 美国
导演:Ridley Scott
获奖:英国金像奖最佳摄影
英国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
英国金像奖最佳服装设计
简介:在21世纪,人类创造出了高科技的结晶——复制人。它们拥有与人类相同的智慧和感觉,甚至在体魄上更胜于人类。它们被用于开拓外太空,干最累最危险的活,但它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和憎恶。一场暴动后,它们被宣判从地球上消失,如果再被发现,格杀勿论!一群复制人冒险回到地球,寻求生存的方法,因为它们的机械能量即将耗尽,随时会死去,于是洛杉矶银翼杀手小组派出精英迪克去追杀它们,而它们的罪名却是想成为人类?!但是迪克与美丽的复制人丽歌发生感情,他开始左右为难……
《银翼杀手》是一部被众多影迷,科幻迷认为最被忽略的老片。这部充满阴郁、压抑的作品中,始终贯穿着对人和人的价值的思辩。一方面人类试图消灭由自己亲手制造出的在各方面都强于自己的复制人,而另一方面复制人为了生存的权利与人斗争的矛盾,迫使观者不得不透过复制人的命运来反思自己:什么是生命?以及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等等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我们忽略的问题。

7 Alien 异形
1979年 美国
导演:Ridley Scott
获奖:奥斯卡最佳视觉特效
英国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
英国金像奖最佳录音
简介:这部科幻经典叫好叫座,并获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于是续集接踵而来,目前拍至第四集,仍大受亲众欢迎,雪歌妮薇佛扮演硬朗女长官蕾普莉,她和下属乘坐商用太空船,在不知名的星球探险,下属回到船上才发现一头嗜血怪物上了船,从此永无宁日,恐怖事件接二连场。

8 2001: A Space Odyssey 2001太空漫游
1968年 美国/英国
导演:Stanley Kubrick
获奖:奥斯卡最佳视觉特效
英国金像奖最佳摄影
英国金像奖最佳艺术指导
英国金像奖最佳录音
简介:由斯坦利.库伯力克执导的本片讲述的是,为了解开神秘的石柱突然屹立于地面并攻击人的秘密,原子动力太空般帝斯卡巴里号出发飞往距离八亿公里远的木星。此宇宙飞船的成员包括波曼船长、布鲁飞行员及三个在圆筒内冬眠的队员等五人。途中电脑HAL发生错乱,破坏了冬眠装置,布鲁被诱出船外,于黑暗的太空中被杀,波曼船长则被困在母船中,与之展开生死格斗,结果人类终于获胜。不久宇宙飞船在进入木星的轨道后,因船长发现某地有与月球上的石柱一模一样的东西,就驶向它,却发生意外。当他醒来时,看见自已正和宇宙飞船在路易十六的寝室中。超越时间与空间,所有的一切东西都消失于白光之中后,飘浮在太空上的绿色地球,由一胎儿看守着,此胎儿正是波曼转世而成的,正继续等待着自己出生的日子。这部内容以不远的未来为背景,在广阔的宇宙空间中,人类将面对不可思议之事。本巨作广集特殊摄影技巧与精华画面感觉拍摄而成,可谓是空前绝后

9 A Clockwork Orange 发条橘子
1971年 英国
导演:Stanley Kubrick
获奖: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
简介:1971年库布里根据安东尼.伯盖斯的同名小说推出了[发条桔子]。故事以未来社会为背景,讲述一个恶棍在被政府洗脑前后的恶行和徒劳的转变。影片将矛头直指社会意识形态,库布里克说:“影片的主旨对人的自由意识提出了质疑。每个人都必须按照固定的方式和原则生活。当选择做好人或坏人的权力被剥夺以后,人们是否还真正亨有人权?”麦考姆和其他英国演员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加上库布里克发烧式的超现实导演手法,使这部充满血腥和暴力的黑色喜剧震撼着人们的灵魂。

10 Aliens 异形2
1986年 美国
导演:James Cameron
获奖:奥斯卡最佳音效剪辑
奥斯卡最佳视觉特效
英国金像奖最佳视觉特效
简介:雪歌妮薇佛今回再度扮演女长官蕾普莉,承接首集剧情,蕾普莉是首次探险任务的唯一生还者,却处于冬眠状态中。五十七年后,她终被一艘拯救队太空船发现,并接获新命令,重到那个神秘的星球。蕾普莉清楚异形物的底蕴,知道只有用核弹才能把它毁灭,可是一批人类早已被置上该星球建立殖民地,她必须寻求其他方法对付怪物。
《黑客帝国》三部曲
《超人》系列
《终结者》三部曲
《异形》系列
《星球大战》六部曲
《银翼杀手》
《Wired》
《第三类接触》
《2001太空》
《地球争霸战》
蜘蛛侠和X战警
<星河战队>又名《星际船上的伞兵》
《E.T外星人》
<第6日>
<少数派报告>
<变人>5部分
<天煞>
《星际争霸》
绝地大反攻
发条橘子
攻壳机动队
《回到未来》三部曲
帝国反击战
奇爱博士
大都会
楚门的世界
钢铁巨人
《百幕大三角》
《蝴蝶效应》 这有两部
《时光机器》

《异次元杀阵》 这有好几部
《记忆裂痕》
《人猿星球》
《侏罗纪公园》
《世界大战》
《千钧一发》又名<变种异煞>
12只猴子
第五元素
黑暗都市
<时间机器>
人工智能

《地球末日》又名地球停转之日
银翼杀手
千钧一发
黑客帝国

⑹ 高分跪求!童恩正的《遥远的爱》这本科幻小说在哪里能看到

用搜狗法搜索

遥远的爱

--------------------------------------------------------------------------------

童恩正

〔片断〕
现在回想起来,我和琼相处的这十天,真像一场奇妙的、逝去的梦。
首先,这是一场未来的梦。
琼送了很多储存着信息的晶体给我。这里记载了大量的图表和公式。它的内容不但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在概念上的重大突破,而且也有能源、计算机、空间科学、遥感、激光等应用技术方面的崭新的设想和发明。要全部掌握这笔财富,至少要花费一二代人的时间。而当我们一旦能利用这些知识时,人类的科学文明,就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为了便于我们以后的研究,琼将一些关键的图表公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利用数学语言,向我进行一些解释和提示,就像一个成人向小孩讲解通俗的科学知识一样。她对于各个学科的内容了解得那样高深、全面,使我感到自己在基玛的高度文明面前,真是显得太无知了。
我好像是在琼的带领之下,纵身在科学的大海之中游泳,它的广阔无涯使我目眩心醉,不辨四方。它使我提前进入了未来,看到了人类文明的前景。
其次,这是一场过去的梦。
琼曾经将地球人类历史上一些重大史实的录象放映给我看。这不但使我目睹了近12000年以来地球人类历史发展的概况,而且使我附带解决了迄今地球上的科学家尚无法解释的古迹和传说之谜。
基玛是乘坐光子火箭来地球的,但是这种火箭只能停留在离地球10万千米以外的空间,因为如果它太靠近地球,它那威力强大的发动机中喷出的能量就会把地球上的生命毁灭殆荆基玛从火箭上改乘航天飞机降落到地面,他们最早的机场,是在南美秘鲁的纳斯卡高原上。当年为了导航的目的,曾经从太平洋海岸直达纳斯卡高原修建了长达数百千米的地面标志线,在机场上,还修有明亮的石块砌成的跑道。这些遗迹多年来一直使人困惑不解,现在我总算知道了它的来历。
基玛曾经在大西洋中的一块陆地上建筑了一座科学城作为他们的营地,这座城市的辉煌和壮丽使少数有机会参观过它的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感到神奇莫测,因此在古希腊神话中保留了这段往事的痕迹,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中也提到过这种神秘的陆地。当基玛离去时,为了消灭他们的踪迹,就制造了一次人为的地震,使这块陆地陷入海中。在几十年以前,人们终于用仪器测出了这块大陆的存在,这就是有名的亚特兰提斯大陆,不过关于它那高度文明的遗迹的创造者和它突然陷落的原因,迄今为止人类还是不知道的。
在第四纪的更新世时期(约从300万年以前到12000年前),世界上很大一部分地区都为冰层所覆盖,但是到了12000年前,这些坚冰却突然融化了,产生的水竟使全世界的水位上升了200米,在各民族的神话中留下了洪水泛滥的传说。但是造成这种冰川融化的原因,科学家们一直找不到解释。现在才知道这仅仅是由于基玛离去时,光子火箭的尾部向着地球,它那炽热的温度使地球气温陡然上升而引起的。在这时每一艘光子火箭从地球上看去就像一个大太阳,无疑引起了原始人极大的惊惧。中国传说中古代有十个太阳,以后被英雄后羿射下九个,看来就是这样起源的。
以下我看到了人类文明史的全部过程。古代埃及的十万名奴隶在炎炎烈日下修建金字塔,巴比伦国王在神庙前宣读“汉穆拉比法典”,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在华氏城举行隆重的佛教庆典,中国秦代的数十万刑徒在皮鞭抽打下建造万里长城,还有罗马斯巴达克斯率领的奴隶起义军与克拉苏的大决战。我看到了十字军战士的铁蹄践踏着小亚细亚的平原,我也看到了成吉斯汗的骑兵饮马蓝色的多瑙河畔。我看到了海风吹拂着哥伦布探索新大陆的帆船,我还看到了革命的红旗在硝烟弥漫的巴士底狱的城楼上飘荡。时光风驰电掣地在我的眼前流过,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多少可歌可泣的事迹!
尽管历史上曾经有过那么多的鲜血,那么多的不幸,可是全人类终于克服了重重的艰难困苦,发展了今天的文明。作为一个地球上的普通的成员,我还是有理由感到自豪的。
第三,这是一场现实的梦。
和琼十天的朝夕相处,唤醒了我心中一种生疏的感情--爱情。我爱上她了,而且是疯狂地爱上了她。
每天早晨,当我起床以后,她的笑靥就像朝阳一样照亮了我的心。在工作时间,我的耳边不停地响着她那音乐似的话语,听着那些概括着科学结晶的词句从那美丽的小嘴中吐露出来,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享受。每日三餐,我们都在一块儿吃,由忠实的哈利伺候着。她亲自为我夹菜,劝我多吃一点,态度是那样娴雅,充满着体贴和柔情。
不过,尽管我的感情是如此的炽热,但是我却只能将它深深地藏在心底,不敢在琼的面前有丝毫流露,因为在我对琼的爱慕中,还夹杂有崇拜的成分,我们两人的条件是太不相称了。此外,我也不能忘记我的工作,我要利用在这里的机会,尽可能地为人类多学习一点东西。琼终究是一种智慧高超的生物,她的理智是不可动摇的,这12000年孤寂的生活,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我不知道她是否有爱情,是否承认别人的爱情。要是我不恰当的表态惹恼了她,那我将永远不能原谅我自己。
但是我还是有一种感觉,有一种幻想,我觉得琼起码是不讨厌我的。自从我俩熟悉以后,她的脸上似乎没有消失过笑容。每天晚上她向我说晚安时总微微有一点依恋,而早晨看到我时脸上那种真诚的喜悦,往往使我心中怦然作跳。难道这仅仅是礼貌,仅仅是友谊吗?
神话般的环境,神话般的幸福,使我不像在现实中过日子,而是在一种虚无缥缈的幻境中生活,然而梦终究有醒转的时候,十天的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我们别离的日子临近了。
根据计划,琼将派遣哈利驾驶潜艇在8月20日早晨8时将我送到海面,在那里母舰仍然在等待着我。她自己将在12小时以后,也就是晚上8时乘坐磁力飞船起飞。这座海底观察站和它附属的一切设备,就作为基玛的礼物送给地球人类了。
在我离开的头一天晚上,哈利为我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还有一瓶1720年法国酿造的葡萄酒。琼和我面对面地坐着,静静地用我们在一起的最后的晚餐。
尽管桌上的菜都是哈利根据世界有名的菜谱烹调出来的,它们的色、香、味都很考究;尽管法国名贵的陈酒香洌诱人,但是我看到坐在我面前的琼的可爱形象,想到我们离别在即,不禁食不下咽。琼今天也反常地沉默,闷闷地用叉子拨着盘子里的食物,基本上没有吃什么。
最后,我叹了一口气,放下刀叉。
琼抬起眼来看了我一下,低声说:“你就要走了,多吃一点吧。”
我摇摇头:“吃不下。”
琼还是那么低声:“为什么?”
我说:“心里难受。”
琼说:“是我款待你不周到吗?”
我说:“不是。琼,恰恰相反,你……”她伸出一只手打断了我的话:“默,请不要说些没有意义的话吧。”
这句话使我激动了,我忘记了谨慎,站起身来走到她的面前,大声地说:“你是一个比我们聪明得多的人,你懂得一切科学的知识,你观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你也懂得历史。你什么都知道,可是你却不知道理解一个人的感情,因为可能你自己没有这种感情。我要告诉你,我爱你,爱你,爱你!这就是我痛苦的原因,你懂吗?”
琼慢慢地抬起头来,等到我可以看清她的脸庞时,我发现她那双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痛苦和迷惘。她轻轻地,然而是清晰地说:“我懂,因为我也爱你。”
这出人意料之外的回答使我呆了片刻,然后我狂喜地呼喊了一声,在这一瞬间,我已经紧紧地把她拥抱在怀里了。
--------------------------------------------------------------------------------

⑺ 飘天文学怎么了

飘天文学网是非营利性网站,本小说阅读网所有小说作品均转载于其他网站,版权属于原创作者。

⑻ 《狂探》是什么

《狂探》是连载于阅文集团旗下起点中文网的一部都市异术超能类网络小说,作者是旷海忘湖,代表作有《寻宝大师》、《生死寻人》等。


《狂探》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都市小说作品,如果自己比较喜欢阅读科幻啊都市啊异术超能啊之类的书籍可以选择这部小说。

⑼ 气象预报科幻故事500

今天的科幻作品,很大程度上继承了近代冒险作品的血统。只不守,在冒险作品里,主人公骑马乘船就可以出行,而在科幻作品里,科幻作家们先要赋予他们前所未有的先进运输工具。

在海陆空新交通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地球环境里,科幻作家们对析运输工具的幻想。奔向太空的梦想也要由宇航技术来实现。而星体飞船虽然是宇航技术的一部分,但它比较特殊,故而单独介绍。

第一节:海陆空新交通

要想飞得更高、跑得更快,要想上天入地,看清大自然的每一处秘境,更为先进的交通工具必不可少。于是,交通工具的进步便成了科幻小说的经典主题。

铁路是工业革命带给世人的第一批礼物。在科幻小说诞生的年代里,铁路运输已经成为了现实。而科幻作家要作的,是将它“铺”得更远。与铁路时代几乎同时,在法国诞生了科幻文学的一代宗师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 1828、2、8——1905、3、24)。他在出版于1892年的《克洛迪斯·邦巴纳克》中,竟然描写了一条宏伟的欧亚大陆桥。

这条铁路从塔什干铺向中国的和田,穿过平均海拨三千米的帕米尔高原,然后再经芜恙、新州、兰州、西安、郑州、鲁南,最后到达北京。尽管凡尔纳对中国地理不算太熟悉,其中有些地段明显标识错误,但这部作品更多地留给我们的,是将科技进步推广到世界每个角落的激情。在同时代的的满清政府里,就是最面向世界的洋务派官员,恐怕也没有勇气设想出,在自己的国土上能出现如此宏伟的景观。

一八九五年,凡尔纳的《机器岛》出版了。这部作品将当时已经出现的巨舰巨轮夸张到了极限。机器岛的制造者是美国人。凡尔纳在开篇时讲明了自己的看法:美国人就是好大喜功!所以,小说里把机器岛描写得越大,越能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

机器岛本名“模范岛”,由二十七万只钢箱连接而成,表面积达二十七平方公里,超过陆地上的许多小城市。岛的表面铺满腐植土,生长花草树木。模范岛的首府叫“亿兆城”,这名字听上去就象如今中国大陆某地开发的某个楼盘,透着浓厚的暴发户色彩。

岛上的房子采用当时还很贵的铝,还有空心玻璃砖和人造石等材料建成。岛的动力系统设在两舷,由两座各500万马力的发电厂提供。凭着强大的动力,机器岛终年航行在赤道附近,保持于温暖的天气中。

当然,这么豪华的机器岛不是给普通人住的,岛上住宅都出租给美国的富翁,共一万人左右。机器岛的附属设施也极尽豪华,估计作者参考了当时顶极邮轮的布置。不过,左舷以坦克登为首的一群岛民想把“模范岛”改造成商船,右舷以考伐兰为首的一群岛民想保持它的休闲本色,结果引起争端。在全岛人民“美式民主”投票无效的情况下,两大势力分别指挥两舷发动机向两个方向运动,最后竟然扯碎了巨岛,使其变成散落在大洋深处的钢箱群。

凡尔纳的第一部科幻传奇小说名叫《气球上的五星期》。1861年该书出版之后,凡尔纳在一次讲话中预言了航空业的未来发展,并以惊人的准确性提到了现代飞机有可能出现。到了1886年,在《统治者罗伯尔》一书中,凡尔纳通过主人公的嘴明确地宣布:航空的未来属于飞机,而不是飞艇。凡尔纳甚至畅言,他出版这本书后,便“等待着听到气球支持者们的尖叫声”。不过,凡尔纳在这本书中预言的飞机却不是后来成为主流的有翼机,而是直升机。

有了高明的航空机器,不仅能把人带上天空,也可以给社会带来其它变化。1904年,英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拉迪亚德·基普林(RudyardKipling,1865、12、30——1936、1、18)创作了以飞艇为题材的科幻小说《夜班邮船》,其中就预言了航空信的产生。不久,航空邮件便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只不过它的主要载体换成了飞机。

基普林的这篇作品还预言了无线电导航和电台广播气象预报。当时还没有电台广播,而直到三十年后,人们才考虑用无线电为飞机导航。

要想飞得更高更远,仅有好的飞行机器是不够的。于是,一套崭新的管理体制也出现在基普林的笔下。他于1912年创作了《夜班邮船》的续集《航空控制板真简单》。在这部科幻小说里,作者全面设计了未来的航空管理体系。

一九一九年,英国飞艇“R34”号首次飞越大西洋成功。机组人员当时随身只带了一本书——基普林于1909年出版的《作用于与反作用》,因为其中就收录了《夜间邮船》。飞行员们在美国降落后,便在那本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送给成功的预言家本人。

能够上天以后,潜入深海便成为科幻作家下一个发挥想象力的目标。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描写的巨型潜艇,今天已经成为现实。更令人赞叹的是,小说中的那艘“鹦鹉螺号”潜艇后来有了它的“孪生兄弟”——1954年下水的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设计者们如此取名,自然是为了向这位预言家献上自己的敬意。

在交通工具方面,凡尔纳更大胆的设想到今天还停留在小说中。在他晚年创作的《世界主宰》里,试图统治世界的神秘人物驾驶着三栖飞行器,穿梭于陆地、海洋和天空中,处处挑战人类的现存秩序。至今,人们只能建造出水陆两用的坦克,与空海一体的水上飞机。

汽车曾经是工业时代的骄子。然而,几十年过去了,汽车还只能在地上跑。科幻作家们不满意了,他们描绘出了能够飘行的汽车。叶永烈的名作《小灵通漫游未来》里已经出现了飘行车。它们既可以在道路上行驶,也可以在低中飞行。当科幻巨片《银翼杀手》、《第五元素》和《星战前传》拍摄完毕后,我们在银幕上也能够看到“飞车”了。那穿梭在楼群中的行行飞车令观众目不暇接。

地球上还有什么地方是人类去不了的呢?那就是地层深处!科幻作家们一直希望先于现实“到达”那里。当地质学家们已经证明,大地深处不可能象《地心游记》中描写的那样呈中空状后,科幻作家们便放弃徒步旅行进入地下世界的简单方法,转而去创造能在地层中航行的“地行器”。它用烧融的方法打通岩石层,进入地心。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他的短篇《带上她的眼睛》,美国科幻片《地心救险》中都出现了地行器。

不过,除了为探险家服务,朝着更高更快更远的方向发展外,科幻小说中还出现了专门为懒人提供的交通方式。被称为“美国科幻之父”的罗伯特·海因莱因(RobertA.Heinlein,1907——1988)在《道路必须压平》中,设计了一种新奇的传送带公路。这种公路由许多条贴紧的平行传送带构成。由外到内,相邻两条传送带之间有每小时五公里的速度差,和普通人步行的速度一样。于是,一个人便可以安全地从一条传送带跨上另一条,最后站到核心部位每小时几十公里的传送带上,以车的速度旅行。如果哪位读者在翻开本书时,刚刚揩去为长途步行流下的汗水,你是否会喜欢上这样的公路呢?

第二节:奔向太空

无论是宇航事业处在高峰还是低谷,它在科幻作品里受到的关注从未减少。

十九世界以前,地球的许多角落还处在人类视野之外,但飞向太空就已经成为科幻先驱们的梦想。当时,气球还是惟一能够离开地面的人造物体。但早在1650年,德伯杰勒(CyranodeBergerac)发表了《月球邦国的世界》(,1650),其中最后一部就提到了用火箭来作太空探险的工具。

比现实中的第一艘无人登月飞船“阿波罗九号”提前一百年,在几乎同样的地点,以十分相近的轨道,载着宇航员的飞行器就已经被“发射”向了月球。当然,它是在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被“发射”的。这部作品并非最早的宇航技术预言,但它在科学细节方面计算得十分认真、扎实。所以经常被后人提到。许多现代火箭和宇航之父们都说,他们正是在儒勒·凡尔纳的启发下,才开始思考太空旅行的可能性的。

今天的人们会说,《从地球到月球》里的预言在各方面都很精确。唯一的缺点,就是使用大炮作为技术前提,没有预想到后来的多级火箭。不过,且慢下结论说这部作品已经过时,因为如今的科学家们正在设计巨型电磁炮,向太空发射不载人的飞行器。他们认为,这种长达数公里的电磁炮虽然制造起来很复杂,但是使用起来远比运载火箭方式要经济。

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是现代宇航技术的奠基人,他创作了几篇科幻小说。其中《到月球去》于1892年发表在莫斯科的《环球》杂志上。后来还写了《宇宙的召唤》(1895)、《地球之外》(1920)等。这些作品都在宣传他设计的火箭工作原理——不依靠外在介质推动,以及设立多级而不是单级。后世真正能够飞上太空的火箭莫不以这两点为基础。

1929年,德国电影导演弗里茨·朗格拍摄了《月亮上的女人》,令观众大为着迷。影片中的场面更接近现代的火箭发射情形。片中的火箭由真正的火箭科学家赫尔曼·奥伯特和威利·雷共同设计。雷后来叛逃到美国,而奥伯特则为纳粹研制了V2火箭。他们在影片中的工作太逼真了,以至于二战期间出于国家安全考虑,《月亮上的女人》在德国被禁止上映。这部影片的另一贡献,在于创造了如今所有火箭发射中都要用到的倒计时。

在科幻小说中,火箭的速度越来越快。亚光速火箭已经成了许多描写“银河文明”的作者的首选。那么,可不可以超过光速呢?中国科幻作家查羽龙在《光明之箭》中,就“创造”了一艘能够超过光速的飞船——光明之箭。整部作品就是围绕着两个科研团队争先研制超光速火箭的故事展开的。

除了火箭,科幻作家们还构思了种种奇异的宇航技术。一个最简单的途径,就是使用反重力或者磁力装置。科幻小说里最早出现的运输技术幻想,大概要算《格利佛游记》里的“勒皮它飞岛”了。那位倒霉的格列佛随船航行于北太平洋时,遇到海盗,被绑起来扔到荒岛上。危难关头,太阳忽然被一块巨物遮住!那是一座飞岛,飞行在两英里高空,航向可以随意操纵,或者干脆悬停在空中。上面生活着许多人,有大量建筑物、花园、树木。

格列佛被救上飞岛上后,慢慢了解到它的构造:飞岛直径达七千八百三十七码。底盘是一整块碟形金刚石,上面覆盖着一层层矿物,最上面是土壤。飞岛中央有一个直径五十码的“天文学家之洞”,里面安置着长六码,最大处直径三码的磁石,悬在金刚石轴上面,围绕着它转动,即使瘦弱无力的人也可以随便转动它。正是这颗巨磁石发出的磁力线,和地球磁场作用,导致飞岛升降和平移。

在十七世纪那个农业、手工业环境下,这座飞岛体现了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勒皮它飞岛构思之奇特,不仅在当时堪称神妙,对后世读者也是如此。不久前,日本卡通大师宫歧峻还将这个题材改编成卡通电影。只不过,影片中的“勒皮它”已经荒芜败落,成为天空中飘零的废墟和传说。

把反重力概念推到极至的,是英国科幻作家詹姆斯·布利殊(James Blish,1921——1975)。1950年到1962年,他创作了科幻经典《飞行城市》系列。驰骋於星空中的不是太空船,而是整座城市!这些“飞行城市”靠一种叫“陀螺转”的推动器来推动,而“陀螺转”的原理,基本上就是“反重力”或“惯性的抵消”。于是,纽约、伦敦等大城市带着下面的基岩,纷纷离开地球,在宇宙空间飘浮着。这些飞城甚至可以达到超光速。它们象流星一样遍布宇宙,把人类文明的种子撒向四方。有一些则成为太空海盗。有趣的是,在《飞城系列》里,纽约城飞上太空时,还带着它那闻名于世的“双子塔”。

五十年代,醉心宇航技术的英国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ArthurC.Clarke,1917——)在短篇《太阳风帆》中,提出了一项大胆的设想:利用太阳系里无处不在的“光压”作为宇航的动力。在人们常识中几乎没有重量的阳光,其实也给被照射的物体施加着极其微弱的压力,在太阳系里,到处都充满了这种“太阳风”。如果能展开一张面积达几平方公里,厚度仅几微米的太阳风帆,那么阳光便会推动着它,产生一个微弱的加速度。慢慢积累,几天之后它便可以获得类似宇航飞船的高速,却不需要消耗一克燃料。

“天梯”,也是科幻作家提出的一个伟大设想。它看似荒谬,但原则上却行得通。克拉克在1979年出版的科幻小说《天堂的喷泉》里,细致地展开了这个设想:人类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建立一个大型太空站,然后从太空站放下三万六千公里的缆索,直达地面。“太空升降机”便在中空的缆索里自由升降。那时,我们乘电梯升到三万公里高,和升到三十米高,将不再有本质的差别,都会胜似闲庭信步。人类也不再需要耗费大量的燃料,以烈焰纷飞的夸张方式升上太空。

克拉克还在小说中提到了制造“天梯”的技术关键:缆索所要承受的重量将会大得惊人。此外,由于缆索的不同部分处於离地面不同的距离,它们的“自转周期”也不同,如果用普通材料制造,缆索将会被撕得四分五裂。要把“太空升降机”从梦想变成现实,必须发展出一些强度比精钢甚至碳纤维还要大千百倍的特殊材料。

这种材料在小说里第一次出场,是在一个展示会上。研制者用它制成细线,栓住一只金属球。由于线只有几微米粗,肉眼看不到,观众只看到金属球“浮”在空中。可如果谁的手不慎划过金属球的上方就会被割断。因为这根细线比最锋利的刀刃都薄。

无巧不成书,就在同一年,另一位科幻作家谢菲尔德(CharlesSheffield)也发表了《天网》,讲述同一题材的故事。这可算得上是英雄所见略同吧。

第三节:星体飞船

除了全部由人造材料制造的飞船和太空城外,宇宙中的星体本身也可以作为制造飞船的材料。埃里斯在《不灭的凤凰》里,描写了人类建造的星体巨船。未来某时,人类中的独裁者为了转移社会矛盾,声称要把人送到相邻的恒星,进行伟大的太空探险。但由于技术限制,当时无法获得很高的宇航速度,只好建立一个微型世界,让宇航员在里面一代代繁衍下去。

按照计划,一颗长达几十公里的小行星被当成飞船外壳,它的内部被掏空,构造出一个拥有自然风光的世界。整个建造过程就花了七十年时间!太空船出发后,更要经过几百代人才能到达目的地。但经过许多代人以后,宇航员的后代就退化了。他们生活在狭小的飞船内部,过着农业文明的生活,把周围的机械设备当成神迹。

台湾科幻作家黄海于1988年发表了一篇名为《地球逃亡》的科幻小说,描写地球受到天文灾难威胁,人类被迫研究巨型核发动机,将地球推离太阳系。

2001年,大陆科幻作家刘慈欣也发表了《流浪地球》,构思相当接近:天文学家发现,太阳将在几百年里突然衰弱下去,经过“氦闪”变成红巨星。在氦闪时,它会膨胀到地球轨道之外,将地球完全气化。由于人类本身尚未获得亚光速飞船技术,并且离太阳系最近的几个恒星系里也没有行星可以移居。所以,联合政府决定将地球本身改造成宇宙飞船,载着整个人类逃亡。

整个过程要经过两千五百年,一百代人!为了实现这一宏伟计划。人类在大地表面建筑起“地球发动机”,建成后的每个地球发动机高达一万一千多米,超过世界上所有山峰。单个发动机运行时,可以向地球提供150亿吨推动力!全世界共有一万多台这样的发动机。它们在使用时,向天空喷射着巨大的离子流,使得周围的空气保持在八十度高温,落下的雨水可以烫坏皮肤。

由于地球质量过于庞大,即使这样的巨物,也只不过是给地球进行轨道姿态调节而已,并不能直接推动它随意前进。小说中的地球发动机控制中心也宏伟无比,单是一个操纵台就能容纳五千人。

为了使地球在前行中不遇阻碍,人类还给月球建造了同样的发动机,把它推离轨道!而地球进入小行星带时,人类使用了反物质炸弹,摧毁拦路的小行星。最后,地球终于脱离太阳引力逃逸而去。由于得不到太阳光,地球表面的空气都凝为浅绿色的固体。

⑽ 科幻小说与玄幻小说有什么区别 20分

科幻小说是建立在科学探索的基础上的,大多数以现代科学文化为主。

而玄幻小说则是天马行空类的,无科学依据,大多数以修真小说类为主。

嗯..差不多就这些了...

热点内容
长篇都市小说有哪些 发布:2025-01-22 07:43:13 浏览:348
完结好看的言情鬼小说 发布:2025-01-22 07:25:02 浏览:426
科幻小说在哪个网站写比较好 发布:2025-01-22 07:17:58 浏览:672
医学武侠小说 发布:2025-01-22 06:20:29 浏览:238
女主重生娱乐圈免费完结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1-22 05:02:44 浏览:20
男主姓顾女主姓北的现代小说 发布:2025-01-22 04:34:39 浏览:318
皇子与妃子私通小说推荐 发布:2025-01-22 03:44:29 浏览:220
好小说软件排行榜揭晓 发布:2025-01-22 03:29:21 浏览:404
一目尽是沧桑的现代小说6 发布:2025-01-22 03:28:28 浏览:33
异界魔法类yy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1-22 03:14:18 浏览: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