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能作为论据吗
1. 科幻小说的概念
概况简介
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在当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说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其影响和销售量,仅次于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
科幻小说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并不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
从抒写幻想的方式来看,它应归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也像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一样,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某些杰出的科幻小说,往往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有时,某些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里则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如潜水艇、机器人、宇宙航行等。
当代西方的科幻小说,涉及到许多尖端的科研项目,当然也经常出现似是而非的假科学。因此,科幻小说常常遭受到科技界人士的鄙视和指责。
2. 科幻小说的意义何在
有些人总觉得科幻小说是带给我们一种目标,让我们能够把我们现在的生活过成像科幻一样的世界,可是我们恰恰忘了,其实科幻小说,他的目的仅仅是让我们在小说当中发现我们的影子,并且让我们学会自我反省,如何才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3. 科幻小说《三体》里的科学推定和假想,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三体》作为一部科幻小说,得到雨果大奖。雨果奖也算是全球性的大奖,与星云齐名,被誉为科幻界的诺贝尔,最佳小说更是重中之重奖中之王,最高领奖台上第一次站上来自亚洲的领奖人。
《三体》的三部,是围绕几个概念来进行的,分别是技术爆炸、猜疑链以及黑暗森林。这三个概念是贯穿整部作品的,并且也不是脑洞出来的,而是从现实中提取出来的概念。
首先是技术爆炸,这个毫无疑问是工业革命的变种。工业革命以来,人来创造的财富比人类已有历史的所有财富总和都要多。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燃机、到还在进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计算机。
每一次工业革命,人类都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当然也造出了杀伤力更大的武器,从火枪的推广,大炮的普及,到凡尔登绞肉机机关枪的应用,乃至广岛、长崎的核弹。然后还有氢弹、高斯枪、中子弹……人类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这些都是完全符合技术爆炸的特征的,“智慧生物所拥有的科学技术在极短的时间内像爆炸一样迅速发展的现象。文明进步的速度和加速度不见得是一致的,弱小的文明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越强大的文明。”
猜疑链应该是从囚徒困境中提炼出来的。
猜疑链:两个个体在没交流前对对方猜疑:你猜疑我是怎么想的,我猜疑你是怎么想的,就算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我也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但你还会猜疑我是怎么想你的,我也会猜疑你是怎么想我的……这样的猜疑在没有进行交流前会一直循环下去,形成一条链,即猜疑链。从博弈论的角度讲,即两文明无法形成共同知识。
囚徒困境也是一样,核心就是交流受阻,你只能够根据自己的过往经历和经验,猜想别人是怎么想的。所以最后,大家往往不是选择合作共赢,而是选择损人利己。
技术爆炸和猜疑链最后组合成了《三体》中宇宙社会学的核心理论,黑暗森林。
宇宙社会学基本公理: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基本保持不变。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被发现,总有一方被消灭!
黑暗森林法则,应该是脱胎于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弱肉强食。
但是从我个人的理解来讲,技术爆炸和猜疑链都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黑暗森林的漏洞比较大。
一、人类是碳基生命,人类也有猜想过非碳基生命的存在,比如硅基生命。如果非碳基生命的真的存在,那么它们所需的资源很可能和我们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很可能不存在生存的竞争关系。
第二点,宇宙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大,而地球所具有的资源并不是唯一的,在现有的人类所探索(观测)到的区域,并没有发现其他文明的存在,但是能够观测到的宇宙,人类所需的资源却几乎可以用无限来形容,宇宙实在是太空旷了,遍地是黄金,谁吃的没事去抢别人的。
还有,从现在人类的技术角度来看,太空城并不是幻想,也就是说,人类并不需要一个完全类似的地球来生存,完全可以自己建。并且太空城留下了另外一个难题,就是一个文明看到另外一个文明的定居点的时候,怎么确定是不是这个文明的本体呢?万一只是定居点,其本体的文明程度比自己高呢,所以贸然发动攻击,并不合适。
所以在人类踏入宇宙纪元,生存的需求,基本没什么障碍就能实现,就算遇到其他文明,互相交流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我家里都有,并且都快放不下了,谁闲得没事去抢你的。
但是《三体》依旧是一部非常棒的作品,等电影版出来,一定要去剁手。
4. 科幻小说《三体》里的科学推定和假想,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利用量子纠缠进行超光速信息传递在量子力学中证明是不可行的,这是一个很大的硬伤,作为科幻小说而言不影响情节而已。
5. 如何理解科幻小说的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的定义,现实意义就是不仅仅是用来消磨时间,而是对成长和成熟有某种不可替代的作用的作用。
科幻小说首先是小说。作为小说下的一种亚文学形式,科幻小说自然有小说的一些共性。如果一片科幻小说在小说的意义上是好的,那么它就会对现实产生意义。它具有科学性,前沿性,拓展性,幻想性。具体解读如下:
科学性:科幻小说的科学性首先应该是广义的科学。狭义的科学是指科学的知识体系。广义的科学则还包括科学态度(世界观)、科学方法(方法论)。科幻小说,首先是对科学的尊重,可以承认和允许自己的幻想夸张甚至不符合一些现有的科学知识的地方,但反对自欺欺人,把一些明显的偏见或者迷信的东西伪装为科学的事物,混淆视听。
前沿性:虽然存在所谓的历史科幻,但科幻无疑还是主要面向未来的。而面向未来的科幻与其说是对未来的构建,不如说是对现实的反应,尤其是现实中一些前沿的科技,一些热点的话题的反应。如果说后者是大多数小说或文学形式的关注焦点的话,那么前者——前沿的科技和科学理念无疑是科幻小说的特殊的关注点。
拓展性:如上所述,科幻以现实为基础,而文学作品自然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作为科幻小说,个人感觉,它的拓展更有明确的方向性,无论从时间空间,或者思维方向,都有别于其他,显得更为超前,更为宏大,更为具有使命感,也许这也是一部份科幻读者自视甚高而瞧不起其他题材的文学作品的原因。
幻想性:其实这并不只是科幻单独具有的特性,如果比幻想的自由和洒脱,一片yy文也许幻想的更好看一些,而奇幻在幻想上的成就也许更为卓越一些,毕竟奇幻甚至已经建立了几个很著名的世界和设定,而科幻也许除了沙虫世界,其他的更像是现实世界的有限的延展而不是幻想。但正因为科幻的幻想有其局限和严谨性,更易被接受,也更易在细节上出彩。
6. 小说里的情节能不能当做议论文里的事实论据
不能,小说是虚构的,不能做为事实论据,报告文学的情节可以.新闻事件可以.事实发生过的可以.
7. 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有什么关联,各自特点是什么
科幻小说和科技发展之间的联系就是,可以促进科技进一步的发展。科幻小说的特点是还没有实现的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而科技的发展就是能够,把人们所需要的一些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出来。也就是说一个是还没有出现的,另一个是已经存在的。两者之间可以算得上是相辅相成的那种关系,可以让双方更好的发展。
温馨小提示
人们在科幻小说的时候总是对未来充满幻想,幻想着以后能够过上一种非常高科技的生活模式,但是现在人们的科技技术还是没有办法达到这种程度,所以要脚踏实地的进行发展,不能够太依赖于幻想,只有这样人们的科学技术才能够有更全面的发展,才能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8. 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
不合理,太不合理,用传统意义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根本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
9. 在议论文中可不可以使用科幻小说作为材料如果可以,请举例
可以借鉴科幻小说中的名言警句,故事情节什么的还是不要拿来说理。。。
10. 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提供素材和灵感、相互印证。
科幻小说可以说是建立在现在科学的理论上的,顾名思义就是科学的幻想,对科学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比如许多科幻小说的题材在科学界是比较新颖的,里面所幻想的东西可以给科学家们以点拨,想想也并非没有可能。
科幻小说是对未来科技的一种向往,憧憬和想象,能给科技研究者一些科学上的启示,吸引常人去爱上科学,去研究科学。
科幻与科技
科幻存在的是理论依据是经过科学证明的,科幻家通过开脑洞,构思一些这理论依托而产生的新产物,而且因为缺乏专业性,有很多理论漏洞。
所以物理学家先于科幻家发现理论的,而且经过证明,决定能制造怎样产物。而我们产生预言的判断是理论运用于实践要花很多时间去验证,反复推敲,而科幻家只要一篇文章的时间。
但是科幻存在必定有其意义,它的意义就是吸引人们对科学产生兴趣,而且比科普更有趣的是它有故事情节,更吸引人。事实证明,美国很多科学家就是年少读了科幻,所以选择了科学这条路,只不过后来发现科学并没有那么简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