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硬科幻小说二战
⑴ 软科幻和硬科幻各指什么
软科幻
【概念】
软科幻小说(英语Soft Science Fiction,简称Soft SF)是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等倾向的科幻小说分支。相对于“硬科幻”,作品中科学技术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因为它所涉及的题材往往被归类为软科学或人文学科,所以它被称为“软”科幻小说。
【举例】
例如,系列科幻小说《沙丘》中,弗兰克·赫伯特通过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抛弃了智能机器,而回到了封建社会。赫伯特借对当前社会政治现实的逼真模拟,以“沙丘”的传奇对人类的现状进行批判。软科幻小说也探索社会对事件的反应,和纯粹由自然现象或技术进步引发的问题(往往是灾难),主题往往是说明科学像一把“双刃剑”,需要人文关怀的引导(最常见的就是指责机器不能代替人伦情感)。
【软科幻在作品中的运用】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较注重科学根据,对科幻因素的描述与解释也较为详尽,令读者不禁信以为真,这便是所谓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的则非「机关布景派」莫属(请注意「硬」在此并没有「生硬」的涵义)。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没受过理工方面的训练,在描写科技内容时便会避重就轻,而尽量以故事情节、寓意与人物性格取胜,他们的作品自然而然属于「软科幻」。
有趣的是,关于软科幻定义的争议很少,或许这正是因为其界限似乎比硬科幻更为模糊。
科幻小说的软硬之分,这是就小说而言的,不能拿来套在日本动画上,而严格来说,日漫中也并不存在所谓硬科幻。我理解的软硬定义是:
硬科幻指以对科技进步的幻想本身作为故事的主线内容,典型的如克拉克、阿西莫夫、刘慈欣写的一堆东西;
软科幻指在科幻的背景下描写社会、人文、伦理……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主要内容,比如赵海虹的作品。
另外,银英是架空历史小说,和SF没多大关系。
科幻小说的软与硬与剧情是没有关系,真正区分软硬的是小说中的科幻是否有理论基础,也就是从科学的角度上进行合理或者说比较合理的推论和想象的科幻作品,就可以称之为硬科幻,反之即为软科幻。
当然,以作品中描写的侧重点来区分软硬也并不是没有道理,不过其中的因果关系被弄反了而已,因为侧重于理论上的合理性,所以作品的艺术性占的比重就会比较少;同样的如果侧重于艺术性,那么理论所占的比重一样会减少。
至于以作品是否动人来决定软硬的说法,就有点太过牵强了,即使占的比重很少,但是很多硬科幻在剧情上也是强过很多一般的二流软科幻的;如果以这类方法来分类的话,岂不是越烂的作品越硬了?
硬科幻
[编辑本段]【硬科幻的定义】
硬科幻是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的、以描写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Hard SF)——无论我们现在有了怎样创新的理解,这都是硬科幻的原始定义
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试图重置这个定义: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的
历史上在谈及“硬科幻”时,还使用过另外一个词Hardcore SF。按照科幻界的解释,该词与HardSF本不尽相同,它往往指那些“沿袭科幻黄金时代创作流派风格并重复某些主题的科幻作品”——从主题限制上讲与上述硬科幻大同小异,而从“流派风格”上的限定来看实际是指一种叙述方式——也就是说,上述重置的定义更接近这个定义。
【硬科幻的代表人物】
硬科幻的代表人物就不能不提到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1828~1905)这位法国的作家。
凡尔纳的科幻作品中,所提及的各种事件在都是不可思议的。但是这些东西大都具有严密的科学根据,而且大多数都在后来出了实物。像大型潜水艇、飞机、直升机,通信用到的电报、电话甚至视像电话,还有像日光灯、电视机这些东西。在《从地球到月球》一书中,人类还实现了登录月球,直得一提的是,书中的发现地点与阿波罗十一号的发现地点仅相距4英里,可以看出来,这是经过严谨的计算与实地考察的。
谈到硬科幻,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士郎正宗。的确,现在攻壳机动队实在是太有名了,SAC还有SAC 2nd GIG,不知道的人反而是异类了。攻壳的最初是士郎的漫画,那大概是我所知道的第二难懂的漫画了(第一难懂的是攻壳2——Man-machine Interface)。在这部漫画里,士郎用大量的栏外文字对攻壳的世界进行设定,这便是攻壳系列的基础。在攻壳2里,士郎对攻壳1的世界观做了补充和发展,并创造了一种将虚拟的网络世界视觉化的方法。攻壳1,攻壳2,再加上《苹果核战记》(或许还有攻壳1.5),这些士郎的漫画就成了SAC系列的原型素材(诚然,编剧的文学偏好,例如《麦田守望者》,也是SAC系列的催生剂)。很喜欢SAC系列,该动画的故事情节,人物刻画都是一流的,它所表达的思想更是复杂得超出想象。这可以说是近年来科幻动画的巅峰了。如果说神山的SAC系列是攻壳迷小心翼翼的同人作品的话,那么押井的剧场版则纯粹是披着攻壳的外皮表达自己的东西了。电影《Ghost in the Shell》还多少有原著的情节,《Innocence》则根本是赤裸裸地借着攻壳表达一些押井自己想要的意境。
“攻壳”的意思是“灵魂进入外壳”。“生死去来,棚头傀儡,一线落时,落落磊磊。”失去ghost的shell,就像断线的傀儡一样七零八落不成体统。然而,到底ghost是什么?在这个连义体人的性器官都设定好了的世界,这是唯一一个无解的问题。或许,这是该“硬科幻”的唯一软肋?我是超级攻壳迷,但是,我听不到ghost的呢喃。
《苹果核战记》是士郎的另一代表作。可以说,《苹果核战记》与攻壳的设定一脉相承。事实上,SAC 2nd GIG明显参考了那个“陨石把北京砸成一个大湖”的混帐苹果核编年史。这是一部设定之复杂丝毫不逊与攻壳的作品,看看那本厚厚的《Apple Seed Data Book》就知道了。在那本书里,苹果核编年史,Landmate,枪械甚至ESWAT的一些战术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在这些介绍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Landmate的评价——只是功能比较多的防弹衣而已。这么现实的设定,与某些动漫中厉害得离谱的人形决斗兵器对比强烈。
同样是机体秀,《战斗妖精雪风》要比《Macross Zero》高明得多。我没看过《战斗妖精雪风》的小说(据说是日本硬科幻的金字塔之作),动画的情节也没怎么看懂——这种只是摘录了小说几段的动画,能看懂反而奇怪吧;然而还是很喜欢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因为里面足以让武器爱好者目瞪口呆的场面,更因为动画里那静谧的情调。在流水般细碎清澈的钢琴声中起飞的雪风,在我心里划了一道无法磨灭的优美弧线。——顺便,第一百次鄙视《战斗妖精少女》。
在音像店里,看到了《蒸气男孩》的DVD,是跟其它儿童动画片在一起。不禁苦笑:这动画,小孩真的看得懂吗?说实话,这实在算不上科幻故事——如果倒退到蒸气时代,或许算是吧。然而,这却确确实实是讲科学和人类关系的动画。故事里父亲和祖父关于科学的两种观点,可以说是相当深入的讨论了。然而到底谁对谁错,有谁明白?就是大友克洋,也只能给一个父子同时失踪的结局。而happy ending之后的画面,更不仅仅是字幕间的插画而已。——这便是大友克洋的最新作品。谈到硬科幻,不能不提大友克洋。有人说大友克洋的作品是最硬的,硬到掉在地上可以砸一个坑。看过《Memories》《大都市》的我,总觉得这更多的是形容大友冷峻的现实主义风格吧。在世界观的设定和故事的背景知识上,大友不见得比士郎等人高明。不过,科幻故事是多种多样的,有谁规定它一定要像攻壳那样?举了这么多例子,无非是要说明科幻的“软”与“硬”之分。然而写到后来,我发觉这么做的自己真的很好笑:动画片只要喜欢就好,哪管什么“软”与“硬”,“浪漫”与“现实”!
[编辑本段]硬科幻与软科幻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较注重科学根据,对科幻因素的描述与解释也较为详尽,令读者不禁信以为真,这便是所谓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的则非「机关布景派」莫属(请注意「硬」在此并没有「生硬」的涵义)。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没受过理工方面的训练,在描写科技内容时便会避重就轻,而尽量以故事情节、寓意与人物性格取胜,他们的作品自然而然属于「软科幻」。
所谓软科幻就是以关注人文为重点的科幻作品,硬科幻是以科学技术为重点的科幻作品.
星际之门这种作品,其实是软科幻.它并不是长篇垒读地告诉你星际之门的工作原理,技术等等.而是告诉你星际之门可能为给我们带来些什么.
⑵ 日本有什么好看的书
轻小说
1、《全金属狂潮》
全金分为两个系列,一是作为主线的长篇部分,二是调剂心情的轻松校园短篇及偶尔推出的特别篇、(像教科书一样的)世界观设定- -
2、《死亡笔记》
不要被什么“大岛喵喵喵”之类国内盗版骗了,目前官方小说就只有西尾维新的《ANOTHER NOTE 洛杉矶BB连续杀人事件》
3、《虫师》的电影小说
即使看过小说也仍然可以看电影,看过了电影也还是可以看小说。虽然是一样的故事却有不一样的叙述,同样的银古有不一样的静谧和悲伤。
4、《空之境界》
已经不需要某只来推荐了,蘑菇您是神……
5、《银河英雄传说》
对于有人说它是“政治斗争错综复杂的硬科幻”这种提法,某只完全不能理解。一直以来,只见有人吐槽它的政治斗争和战役,从未见过有谁对那些战法大为崇拜的(孤陋寡闻的某)。以某只的观点来看,所有的政治和战争不过是为了体现人物的工具罢了。所以小说才叫做“英雄传说”嘛。
6、《占星术杀人魔法》
岛田庄司……代表作?= =以侦探御手洗洁为主角的推理小说,人设极其有爱。这个系列的其他几部小说某只也看过了,但怎么说呢,果然还是最喜欢这部呀>_<
7、《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其实这个电影某只还没有来得及看……但小说确实很棒。某只不喜欢郭敬明,但很感谢他引进了(?)这本书。如果亲常去什么论坛的话,应该会非常喜欢这部小说。
——————
历史系
1、战国史的人物传奇
对于这部分的争议还蛮多的,有大加赞扬的,当然也有竭尽所能去贬低的……作为消遣读物的话应该是没有问题。当然啦,日本人某些怪异的行为要能看得过去才行……就权当是笑话吧= =
2、山田风太郎的忍者小说
山田的作品某只其实也只看过《甲贺忍法帖》一部而已。国内宣传时给他的名头一般都是“日本的金庸”,用南怀瑾爷爷的话来说,那纯属乱盖- -他的小说绝对没有金庸那种“靖哥哥”“天下竟有这样的美女!”之类开创了当今奇幻武侠时尚的YY文笔。浅显地去读,亮点在于奇想天外的忍术与瞬息生死的震悚;若多读几遍的话,才能明白他没有点破的忍者之道。
——————
古代文学系
1、《源氏物语》
再怎么介绍也没有用,它和红楼梦的确有相似之处,不喜欢的人怎么看也不会喜欢,喜欢的人会忍不住一看再看。不取决于品位是否高雅,只取决于你是否和他们有共同的情感。
2、《平家物语》
记载源平征战的故事。
3、《怪谈》
小泉八云编著。虽然年代并不久远却放在古代一类,是因为其中多载古代传说。有许多感人的篇章……
4、松尾芭蕉
被许多人视为笑话的名俳句《古池》(大概相当于《静夜思》|||)某只至今也非常喜欢。
说起来这家伙很可爱,他早期很崇拜李白,所以给自己起的笔名叫“桃青”囧
——————
现代文学系
1、《春琴抄》
某只一开始会去看这篇文章完全是因为它的男主角叫佐助……但读到一半这个象征符号所代表的那个黑发少年就已经淡去,取而代之的是谷崎润一郎笔下的那只小小忠犬(误)。是纯日本化的文学,晦暗悲伤。在这篇小说中,以轻小说为代表的那种趣味性为零。如果亲能看得下去这篇的话,那么再推荐一下《痴人之爱》吧……|||
2、《冬至草》
影射二战的幻想小说。和春琴抄有点相似。
3、梶尾真治
科幻小说中的温暖系,当然差劲的作品也有……
4、川端康成三部曲
⑶ 求硬科幻小说的经典,代表作,不要玄幻,不要网络小说
伤心者 何夕 (感人,当时看的想哭了,银河奖作品)
爱别离 何夕 (同上)
全频带阻塞干扰 刘慈欣 (震撼的战争让我爱国主义高涨)
三体 刘慈欣 (场面宏大,最近很火,想象奇特)
真名实姓 弗诺 文奇 (网络科幻,中篇的,和黑客帝国很像)
卡罗兰 尼尔 盖曼 (成人童话,氛围恐怖,作家大大的有名)
醉步男 小林泰三 (恐怖科幻的代表,相当硬的科幻中篇,让人毛骨悚然)
玩具修理者 小林泰三 (同上)
大脚,快跑 潘海天 (童话般的科幻小说,很美)
六道众生 何夕(差点忘了这个,经典)
关妖精的瓶子 夏茄 (让人忍俊不禁的稀饭科幻,很好看)
我,机器人 阿西莫夫 (经典之作)
进入盛夏之门 海因莱茵 (时间科幻的经典之作,很牛)
一日囚 柳文扬 (可惜死的太早了,作品都很好看的)
暗狱 柳文扬 (同上)
外祖父悖论 柳文扬 (同上)
水星播种 王晋康 (震撼人心,看了让我很抑郁的感觉)
你一生的故事 特德 蒋 (经典之作,完美的构思和情节,看了不后悔)
巴比伦塔 特德 蒋 (同上)
商业之神 新星一 (没什么说的,小小说之神)
思索时间的推销者 星新一 (同上)
⑷ 有哪些好看的硬科幻小说可以推荐
《垂暮之战》(美)约翰·斯卡尔齐,经典巨作,有你未想到的外星人物种。《《幽灵兵团》(美)约翰·斯卡尔齐,垂暮之战四部曲之一。可惜之后的续集《最后的殖民地》The Last Colony,2007《佐伊的故事》Zoe's Tale,2008中篇小说:《萨根日记》The Sagan Diary,2007都没有中文译本,哪位大神有给我邮寄呀。
⑸ 推荐几部硬科幻小说(大刘的已看)
大刘的《三体》真好看,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科幻小说,他的《乡村教师》你看了没?就是他的选集。前几天我才看完《球状闪电》,太宏大了。说实在的,我应该先看《球状闪电》再看《三体》的,免得里面的人物我都不清楚是咋回事。
言归正传,给你推荐一下我以前看的科幻小说。
《拉玛》系列,克拉克的代表作,大刘就是受了卡拉克的影响才写出来的《三体》,确实不错,里面的描写风格和大刘的神似。
《副本》理查德摩根写的,赛博朋克科幻侦探小说,情节非常精彩,技术过硬。
《与吾同在》王老师的这个名气够大吧,这是对《三体》另一种解释。
《发条女孩》我朋友看完了,他说前面很无聊,后面很精彩,我就给你提一下,不做推荐。
说实在的,大刘的写的更倾向物理,王老师的倾向生物,我比较喜欢大刘,因为我生物不是特好,呵呵。
⑹ 有哪些近未来科幻小说值得一读
“没有用特别生硬的科技语言去堆砌,而是自然而然的表达除了AI的那份心情、那份决断。谁又能说我们不是在生活中的AI呢,进行着这样那样的决断。”
说到近年来的科幻小说,犹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就我曾经看过的小说来说,其中的精品也不在少数。
日本科幻小说作家飞浩隆著,由丁丁虫翻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废园天使》作为一个系列的第一部小说来说很不错,值得期待续篇。并没有用特别生硬的科技语言去堆砌,而是自然而然的表达除了AI的那份心情、那份决断。谁又能说我们不是在生活中的AI呢,进行着这样那样的决断。
当然,其它的科幻小说还有很多,很多,我所列举推荐的不过是万分之一,还有更多更好的作品等待大家去欣赏,去发现。
⑺ 推荐几本硬科幻小说
硬科幻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有很多,但三十岁以下建议中国本土。
具体的硬科幻作者,想必大家都知道,除了刘慈欣,王晋康,何夕,夏茄,燕垒生,刘维佳,郝景芳,银河行星等等。但我最想推荐的还是刘慈欣,王晋康和何夕三人。具体书目简单说一下:刘慈欣《乡村教师》《流浪地球》《球状闪电》(长篇)等,王晋康《拉格朗日墓场》(长篇)《逃出母宇宙》《七重外壳》等,何夕《天年》《田园时代》《一亿年后的来客》(跟时间没有关系)等等,更多请网络以上作者名字。
如果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⑻ 找一篇日本作家写的科幻小说
香味接收机
--------------------------------------------------------------------------------
星新一
N君香甜地睡在床上。他在做梦。这是去宇宙旅行的梦。他在陌生的行星上着陆,经历了很多冒险之后,与当地居民亲密相处。居民热情款待,他刚吃完……
这时,枕边的闹钟发出了录音带的声音,在呼唤N君说:“先生,起床时间到了,请起床吧……”
这样,就把他叫醒了。他打了一个大呵欠,伸手取过闹钟旁边的水壶,把水倒入玻璃杯喝了下去。这是N君很早以来就养成的习惯。
水是那么清爽适口,它带有果汁、薄荷和香料的混合味道。一下子消除了睡意。
N君向玻璃杯里又倒了一杯水,喝进嘴里,一股咖啡香味沁人心脾。
水壶里的水只不过是普通的水,可是却能变换各种各样的味道。古时候的人如果亲眼看到这一现象,一定会大吃一惊,以为这是魔术。但是,这可不是魔术,而是科学成果。现在已经到处普及了,人们都习惯于使用它了。真是尽情享乐的时代。
这是靠一个小装置发出的香味。它体积非常小,能放到嘴里,藏在一颗牙齿内部,从外面看不出来。这个装置能接收电台发来的电波。
若是接收电波发出声音而娱其听觉者,我们叫它无线电收音机;如果通过显象使视觉得以满足者,便称作电视机;现在这种装置能够发出香味,使嘴得到享受,所以就叫它香味接收机。
这个装置发出微妙的振动和电波,刺激口腔神经,带来各种味道。即使是无味的水,如果在接收果汁广播的时候,人们喝下去,就会产生果汁的香味。如果播送的是咖啡的电波,就能发出咖啡味来。
N君要进早餐了。即使有了香味接收机的时代也必须吃饭。因为总得补充营养。他取过一片面包,放进嘴里。看样子是茶色面包,但是,却与一般面包迥然不同。它里面含有人所必需的丰富的热量和营养。它本身也近似无味,但是这没有关系。香味可由接收机给予补充。
N君开始咀嚼面包。这时正好开始播送炒鸡蛋的电波,他便就着这个味道吃着面包。中间又改播苹果香味,面包味也跟着变了。就这样,N君吃罢了早餐。
广播还未停止。N君换上了上班的服装,一边把口香糖放进了嘴里。当然口香糖本身也是无味的,但这毫无关系,香味接收机会解决问题的。
香味接收机又到了播送水果时间。连续地播出了世界上各种水果的香味。无味的口香糖一下子变成了菠萝味,一会儿又出现了草莓味、葡萄味和香瓜味。
N君离开家,坐上了高速单轨车,奔向工作单位。在飞驰的舒适的车内,有人看报,有人用耳机听音乐,也有人两者兼顾,这种情景看上去跟过去没有什么变化,但是现在又加上了香味。嘴里扩散着冰激凌香味,一会儿又变成了花生米香味,这些一消失又出现了奶油馅点心的香味……
这些香味的顺序由电台负责调整。不能把不协调的味道排在一起,也不能把过于相似的味道排在一块儿。最初搞的不太适当,后来经过香味心理学家的反复研究,现在播送的节目人们已经称心如意了,它给所有人以满足感。
制成这种香味接收机,可以说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欲望。享受香味是人们的本能,不过希望享受香味是有限度的。俗话说吃饱了什么也不香了,吃东西和尽情享受的音乐、电视和游戏不同,香味是有限度的。
为了突破这一限度,通过研究,终于发明了这种香味接收机。不仅能够使人们无限度地享受香味,还可以得到各种令人满意的效果。
首先,不至于因为饮食过量而损坏消化器官,又不会使人过胖。也不会因刺激性食物而损伤身体。茶色面包能保持营养平衡,它卫生,人们不用担心中毒和得传染病。
其次,也不再需要厨房,餐具也少了,可以大幅度地节约空间和时间,转用到别处。为龋齿而烦恼的人也减少了。还有,香味接收机带来的香味,随着广播转移到下一个节目,那么以前的香味可以立刻消失,不留痕迹,马上就能享受到下一种香味。
这种广播整天连续进行。睡觉的时候也是这样。所以,梦中也会带来香味。当然,都是幻觉的香味。可是幻觉也不错啊,正因为是幻觉才是无限的。如果靠食物来追求这些香味,恐怕持续不了一小时吧。
N君来到工作单位,开始工作,操纵电子计算机,做好记录,经过思考之后,又开动电子计算机,进行记录……
这期间,香味接收机一直在播送,如果一边听收音机一边看电视一边工作的话,容易分散眼睛和耳朵的注意力,会造成失误和事故。但是,对于香味广播大可不必担心了。
西式饼干香味在嘴里扩散,接着又变成日本式酥脆饼干味,又出现中国式肉汤香味,然后又传来了香蕉味道……
此外还有能够吃到这些真正食品的饭馆。当走进这种饭馆时,电台的电波就被切断了,这时可以接触到食物本身的那些香味,人们偶然也来到这里。应该有满足人们好奇心的地方,让大家领略一下香味接收机传来的某种香味的实物到底是什么样子。
可是,很多人在这样的饭馆里并不太感到高兴。因为食物太硬,虽然说有咬头,但是过后胃部觉得不舒服,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把无味的口香糖和从电波传来的精炼的纯味交织在一起的那种香味了。
N君还在继续工作。这时传来了土豆片香味,黏糕小豆汤的香味逐渐消失后,又传来了日本茶的香味……
这时,突然发生了意外事故。什么味道也没有了。他停下了工作,站起身来。好象装置发生了故障,他想必须快些跑到急救室去找人修理一下。
可是往周围一看,其他人也都在奇怪地嘁嘁喳喳,不知是谁打开了收音机的开关。正在播送临时新闻。
“……现在由于发生事故,香味接收机的广播暂停。目前正在抓紧修理,估计很快即可重新播送……”
虽然已经知道了原因,但是这样的事可还是第一次。人们的嘈杂声音平静不下来。谁也对付不了嘴里的异常变化。
N君的嘴和其他人的嘴一样,都成了无聊、空虚的空洞。就象电灯和霓虹灯光芒四射如同白昼的夜市上,一旦停电霎时变得一片漆黑一样。
有人吐出了无味的口香糖渣,又往嘴里扔进一块新的,也有人啃着茶色的面包。但是,这些面包也没带来任何香味。
嘴里的空虚更加严重了。就象站在死寂的行星表面,又象独自一人漂流在北海的孤岛上,一种令人难以忍受的孤独感不断增长。好象和父母失散的孤儿哭叫着,从内心迸发出要干些什么事的冲动。
不知是谁急急忙忙地跑出去了。有人受到他的影响,也紧跟着鱼贯而出。他们突然想起了饭馆的存在,要奔到那里去,N君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在街角的饭馆里,这时一片骚乱。平时来这里的人没有这么多,所以也没修建能容纳这么多顾客的设备。可是,从大厦里涌出的人流,都以饭馆为目标蜂拥而至。
人人焦躁不安,嘈杂声甚嚣尘上,发出了惊叫声,还掺杂着呼喊声和玻璃的破碎声……
但是,这些一都和发生异常变化的开始时一样,突然地结束了。香味接收机又重新开始播送。苏打水掺冰激凌的香味沁人心脾,接着是番茄味。不久,又开始散发炖牛肉的香味,人们知道午饭时刻已近,于是又向各自的地点散去。
⑼ 世界著名硬科幻小说
【释义】
硬科幻: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医学等科学为基础的,以严格技术推演和发展道路预测,以描写极其可能实现的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与之对应的有软科幻。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试图重置这个定义: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的。
【代表人物】
【区别】
所谓软科幻就是将畅想中可能的未来/过去科技为背景,重点关注人文、生活的科幻作品;硬科幻是要求立足现有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完备推演的可能未来/过去科技,对人类形态、社会生存、自然环境的重大影响和交互作为重点的科幻作品.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较注重科学根据,对科幻因素的描述与解释也较为详尽,令读者不禁信以为真,这便是所谓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请注意「硬」在此并非指「生硬」)的非「机关布景派」莫属。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没受过理工方面的训练,在描写科技内容时便会避重就轻,而尽量以故事情节、寓意与人物性格取胜,他们的作品自然而然属于「软科幻」。像星际之门,特别是星际之门SG1中的前几个季度,便属于硬科幻。而其后续作品SGA,包括SG1的后面几个季度,硬科幻的程度越来越低,逐渐变为了软科幻。
【世界著名小说】
《我,机器人I, Robot》(1950)
“具有理工背景的科幻作家,通常比较注重科学根据,对科幻因素的描述与解释也较为详尽,令读者不禁信以为真,这便是所谓硬科幻一派,而其中最硬的则非「机关布景派」莫属(请注意「硬」在此并没有「生硬」的涵义)。反之,一位科幻作家若是没受过理工方面的训练,在描写科技内容时便会避重就轻,而尽量以故事情节、寓意与人物性格取胜,他们的作品自然而然属于「软科幻」。 ”所谓软科幻就是以关注人文为重点的科幻作品,硬科幻是以科学技术为重点的科幻作品。
《海底两万里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1870)
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是科幻小说的先驱,他的这部小说问世60年后,“科幻小说”这个词才正式出现在公众文化中。《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最具预见性的作品,其中的潜艇战、水肺潜水甚至泰瑟枪之后都成为现实。美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的名字“鹦鹉螺号”就源自《海底两万里》。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是科幻小说的先驱,他的这部小说问世60年后,“科幻小说”这个词才正式出现在公众文化中。《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最具预见性的作品,其中的潜艇战、水肺潜水甚至泰瑟枪之后都成为现实。美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的名字“鹦鹉螺号”就源自《海底两万里》。
《时间机器The Time Machine》(1895)
H·G·威尔斯H.G. Wells的这本小说有点自我剽窃的意味—那台机器的操作原理似乎是直接从《顽固的亚尔古英雄The Chronic Argonauts》中搬过来的。H·G·威尔斯的这篇短篇小说出版于1888年,比《时间机器》出版时间早七年。尽管如此,《时间机器》仍是部出色的科幻作品,因为这部小说传播了这样的理念:时光旅行可以靠科学技术手段实现,而不是像早期的穿越故事那样依赖于魔法。近几十年中物理学家们争先恐后进行理论上时光机器的研究,就证明《时间机器》关于四维宇宙中时光旅行的描写极具预见性。
《震荡波骑士The Shockwave Rider》(1975)
赛博朋克小说的开山之作,比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发表《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还要早九年,甚至赛博朋克cyberpunk这个词也是在这部小说发表五年后才出现。虽然,《震荡波骑士》中没有描写一个虚拟现实的华丽网络空间,但小说中的电脑黑客在全球计算机网络上释放了一个可以自我复制的程序,约翰·布鲁勒尔John Brunner把这个程序叫做“蠕虫”。1982年,施乐帕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在分布式计算领域所作的工作和约翰·布鲁勒尔小说中的描述惊人地相似。1988年第一个现实中的蠕虫病毒在互联网上出现并迅速扩散,感染了数千台电脑。
《天堂的喷泉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1979)
阿瑟·C·克拉克Arthur C. Clark的这本小说描写了“太空升降机”—从位于10000公里高处的地球轨道上,将一条缆索放到地面上。通过这条缆索,人们乘坐特殊的缆车或升降机进入宇宙空间。如果这样的“太空升降机”有一天成为现实的话,其预见性可以和《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潜艇媲美了。阿瑟·C·克拉克没有发明出太空升降机的实物,不过他进行了严谨的演算,证明太空升降机是可行的。他甚至预测出碳纤维将是制造升降机缆索的理想材料。二十年后,这一预测成为现实,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首次将太空升降机研究付诸行动时,碳纳米管成为核心材料。
《赛亭星Cyteen》(1988)
C.J.切瑞C.J. Cherryh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严酷的星球,那里的定居者和地球居民关系恶劣。《赛亭星》的矛盾主线是推动克隆人超越基因复制品限制的尝试。故事中科学家通过创造类似的童年经历,试图塑造他们社会中最有价值公民的性格。切瑞通过这部作品,巧妙地探讨了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孰重孰轻的争论。
《火星三部曲The Mars Trilogy》(1992-1996)
作者金·斯坦利·罗宾逊Kim Stanley Robinson把故事中对火星的殖民化开始于2026年,200年后结束,那时火星的地形改造基本完成,人类迈出了走进星际空间的第一步。火星三部曲着重描写火星殖民者的日常生活细节,并且密切关注火星的地理环境,仿佛我们中的每个人都会登上这个红色星球一样。
《钻石年代The Diamond Age》(1995)
故事情节是一个下等民小女孩偶然间获得了一本世界上最前进的绘本启蒙书,这本书在各种情况下一直指导小女孩的成长。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塑造这本启蒙书和小女孩生活的整个世界时,借鉴了埃里克·德雷克斯勒Eric Drexler关于分子纳米技术的一些观念,那就是微型机械过特定时间就会创造新奇迹。
《彩虹尽头Rainbows End》(2006)
第一次读这本小说时,主要内容中远超现实的科技让读者感觉作者弗诺·文奇Vernor Vinge把故事背景设定在2025年似乎过度乐观。“隐形眼镜”佩戴者的周围覆盖着网络上的数字信息—“网衣”。个人社交网络资料可能出现在他们的头边,完整的景象也可能被投射到幻想的世界,在汽车或飞机上喷涂怪物或龙的图案。不过现实世界的科技发展速度远比我当时想象的迅猛。
《炽热Incandescence》(2008)
格雷格·伊根Greg Egan把年代设定为:遥远的未来,背景:跨星系的文明—这部作品似乎无可争议地属于太空歌剧的范畴,不过格雷格·伊根之前还写过一本广义相对论和天体物理学的启蒙小说。故事情节大多发生在工业革命前诡异的世界,文中的角色需要尽快发现某些先进的物理学原理,否则他们就会有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