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科幻小说家评价三体
『壹』 《三体》有英文版吗国外科幻迷如何评价
有啊。前两部英文版发售啦
关注一下科幻世界的微博
这几天正火着呢
『贰』 三体的作品评价
刘慈欣承认,作为一个技术狂,他的内心必然产生一些冷酷的东西。因此,在小说中,他将他笔下的星球一遍遍地摧毁,又一遍遍重塑。人类挣扎在他的目光下,试图在他冷酷的理性思维中寻找最后一丝丝希望。常识和逻辑在刘慈欣的小说里不是失效就是扭曲了。刘慈欣在《三体》中显然戳破了某些人们习以为常的温馨梦幻。然而不得不承认,他这种技术狂特有的冷酷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三体》就像一种极限运动,或者巅峰体验,让人窒息,同时也让人产生迷幻般的欣快感。更关键的是,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可能误打误撞地触及到人类最核心的秘密。刘慈欣在《三体》中似乎是第一次如此尽情地描绘人类终结之时的场景。这一次他彻底沉入到末日景象之中,并从中找到了力与美,体悟到人类悲剧的深刻性 。
《三体》里面那个三体游戏,想象奇崛恢弘,对于三体星系这一个极为奇幻的想象世界,刘慈欣充分发挥了他在硬科学上的特长,赋予这个世界完全真实可信的物理特性和演化发展规律。刘慈欣以虚拟现实的方式,借用地球文明的外套,来讲述这个遥远文明二百次毁灭与重生的传奇,三体与地球遥相辉映。在最不可思议的生存景象中蕴涵着触手可及的现实针对性,既是对地球文明自身的一种独特反省,又是在宇宙级别上的一种超越。在构造了一个丰满坚实的三体世界以后,他进一步让三体世界、地球,甚至还有更高级的文明,发生更加猛烈而意味深长的碰撞。当人们为刘慈欣空前的想象力而迷醉时,又会被他锐利的思考和批判所震醒。刘慈欣仍然属于那个心系现实的伟大传统,甚至连“文革”这样沉重的话题都可以从宇宙的视角来展开。刘慈欣痴迷于世界的构筑,但他绝不仅仅满足于对技术的描写,而是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思考。而这种思考,一旦从大尺度的时间与空间的角度展开,其结论也往往令人震惊。在《三体Ⅱ·黑暗森林》中,刘慈欣看似极端的“科学至上”和“唯物技术主义”其实已经旧瓶子里面装了新酒,也正折射了这个时代的一个重大转折:精神、人性、道德、信仰,这些原先是哲学家、伦理学家、神学家专属的论题,正日益受到科学家的关注。而刘慈欣恰好站在一个难得的位置上,从科学的角度审视人文,用人文的形式诠释科学。他超越了传统的道德主义,以惊人的冷静描写人类可能面临的空前的危机和灾难,提出了会被认为是极其残忍的各种解决方案,但是他对人性的终极信念将被人们理解。在这样一个终极的高度,刘慈欣涉及了信仰的问题。未来、理想、乌托邦,这些人类永恒的心理需求在不同的时代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在宇宙大爆炸和坍缩的背景下,光年和基本粒子的尺度上,他探讨了信仰会采取的形式,与科学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
阅读《三体》系列,除了在其中仍然能体味到一些传统的科幻作品的风格之外,又可以带来一种像阅读那些出色的商业通俗小说时会感受到的快感。而且,会为作者超越常人的想象力而叫绝,也很欣赏作者的思考,以及其中部分的思想。这个小说系列的可读性,就其情节展开的精彩度来说,作为其基础的,恰恰是作者惊人而且超越常人的想象力。在这个小说系列中所体现出来的作者对于多种科学知识的了解、利用与合乎科幻逻辑的外推幻想。在整个系列中贯穿的哲学思考,与其用作者所说的“宇宙社会学”这一概念,倒不如用“宇宙伦理学”更为合适。正是作者超越常轨的思考,扩展到以存在外星文明为前提的整个宇宙,在这种最大的范围内,又以地球人可以理解的伦理,论证构建其理论基础,才使得整个系列小说具有一种真正的宇宙视野。不过,在其中还是有一种隐约的内在矛盾存在着,这就是对于科学技术手段之价值的评价,与作为其叙事和情节构想基础的带有人文意味的宇宙伦理前提之间的某种冲突。刘慈欣在《三体》系列中,预设了一个残酷的宇宙规模的黑暗前提,这也是他的“宇宙社会学”的核心所在,其第一条公理: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很有些哲学意味,这里面价值判断被取消了;其第二条,颇有些把地球上有限资源的环保理念扩展到整个宇宙的意味,说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也很有点像人们所说的“发展是硬道理”,只不过暗中又把文明的增长和扩张(即“发展”)与对物质资源的消耗先天地联系在一起。在《三体》系列中,作者突破了硬科幻的传统模式,让其故事更好看,与此同时,在其哲学基础上,还是沿用了地球思维的某种框架 。(刘兵部分)
刘慈欣的每一部小说都包含着精心构思的完整世界景观,同时又兼有切肤的现实感。刘慈欣在自己的作品中企图做到的,正是写出人面对强大未知的惊异和敬畏。特别是阅读《三体Ⅲ:死神永生》带来的那种无边无际、浩瀚恢宏的体验,如同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在进入四维空间之后突然看到无穷的感觉。刘慈欣采取的描写方式具有技术主义的特点,这会使他在惊叹“方寸之间,深不见底”之后,进一步带读者深入宇宙(比如奇异的“四维空间”)中去认知它的“尺寸”。在描写的链条上,这样的层层递进产生一种异乎寻常的力量,他在与无形无限搏斗,试图把一切都写“尽”。或者说,他不遗余力地运用理性来编织情节,让他的描写抵达所能想象的时空尽头。用刘慈欣自己的文学形象来打个比方:他让“崇高”跌落到二维,在平面世界中巨细靡遗地展开。刘慈欣的科幻想象包容着全景式的世界图像,至于有多少维度甚至时空本身是否存在秩序,在这里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它巨大无边,同时又精细入微,令人感到宏大辉煌、难以把握的同时,又有着在逻辑和细节上的认真。它的壮观、崇高、奇异,建立在复杂、精密、逼真的细节之上,可以说宇宙大尺度和基本粒子尺度互为表里,前者的震撼人心,正如后者的令人目眩。刘慈欣的小说以激进的科学推理为支撑,甚至在《三体》这样的长篇巨制里,宇宙规律本身的更改也是支撑其情节的最主要支点 。
《三体》具有深切的社会意识,小说中逐渐浮现出的“宇宙社会学”,纠结在制度建构与人性道德的冲突之上,实际上也更为直接地将“中国经验”的难题投放在整个宇宙的尺度之上。可以说刘慈欣构思的“三体世界”尽管有着上亿光年的时空,其实却并不遥远。正是以现实情景为基点构想出的《三体》的宏大世界,明确地建立在“如果存在外星文明,那么宇宙中有共同的道德准则吗?”的道德追问之上。更具体地说,《三体》中描绘了两个层面的道德:零道德的宇宙本身——更高智慧如“歌者”向太阳系抛出二向箔,使整个太阳系二维化,人类文明从此灭亡;但刘慈欣着力去写的还有“有道德的人类文明如何在这样一个宇宙中生存?”这两种假想条件放在宇宙背景中,看似是空想,却深深地扎根在人被卷入历史困境时的切身境况之中。《三体》中多次写到生死攸关的抉择时刻,关系到文明的兴亡,人性的存灭。这些时刻映现出与作者和读者都面对的现实历史息息相关的道德困境。由此,刘慈欣的情节构思纠结在两个向度的道德上:一切为了生存的零道德,与有善恶之分的道德。他铺陈的宏伟叙述,最终展现的情节走向,是有道德的人类(或任何生命)无法在零道德的宇宙生存下去。《三体》跌宕起伏的故事线索,是人类一次次凭借理想和理性为保存自身作出努力,最终“歌者”来临,黑暗森林打击到来。但刘慈欣让程心一直活了下去,她成为三体和地球文明的最后幸存者之一。这个存亡攸关的宇宙史诗之中,整个物种和世界的灭亡,与一个人的保存构成了平衡 。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获奖作品2015年2月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2014年度星云奖长篇小说类(提名 )《The Three-Body Problem》(《三体》英文版)2015年4月2015年度普罗米修斯奖最佳小说(提名)2015年5月轨迹奖科幻小说类(提名 )约翰·W·坎贝尔纪念奖最佳科幻小说(提名)2015年8月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获奖 )
『叁』 如何看待很多人批评刘慈欣的《三体》文笔
经典名著小说几乎都来自古代,现代很少诞生“名著”。但是近年来,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在全世界家喻户晓,甚至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成为了那本书的爱好者,因此刘慈欣的名声一度没有达到高潮。但是仍然有人说《三体》的构思很好,但文笔太差,希望能找到真正的作家重写。如果这个行为有效会怎么样?刘慈欣《三体》文笔太差了!”网民感慨万千:找作家再写又怎么样?《三体》像《魔戒》一样有三部曲,大部分人看了一部,知道了刘慈欣对宇宙的构想,出现的外星文明也惊人地“降维攻击”直接刷新了人们的三观。
毕竟时代背景不同,又面临三体这种外星文明的威胁,过于注重描写浪漫爱情,这与主题不符。所以在他看来,三体中的爱情可能不重要,不影响主题,只能偶尔点缀。特别是在“黑暗丛林法则”面前,人类本身显得非常渺小。继续提及爱情、道德、人性等是不必要的。毕竟宇宙的外星文明可能不重视这种东西,这种感情只有人类才能拥有,所以主题不同,使用的文笔也不同。
『肆』 西方人对《三体》的书评反映了怎样的文化差异
有差异吗,我了解不多,但《三体》在西方的评价普遍还是很高的,雨果奖的评委都是西方人,如果对科幻小说还存在文化差异,那《三体》也不会得奖
『伍』 三体这本书在国际上获得了哪些奖项外国人是怎么看待的
第三部《死神永生》:
2010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幻银河奖特别奖
2010第二届中文幻想星空奖最佳中长篇小说奖(多谢SF提供资料)
2011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金奖
2011第二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图书奖银奖(我一直觉得最佳科幻图书奖没有多大意思)
科幻领域的三个奖
2011《当代》长篇小说年度五佳奖
获主流文学认可
2013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科幻文学奖
备受争议的一个奖
第一部《三体》:
2006第十八届中国科幻银河奖特别奖
第二部《黑暗森林》无获奖记录。
只有三体3获得的全球华语科幻图书奖还具有国际性,其余基本国内。但事实上由于评的是华语类所以某种程度上也看做国内奖项。所以现在三体事实上并未在中国以外参加并获得奖项这可能是因为外文版并没有普及,但是事实上这并不影响其价值,我个人很喜欢三体,至于评价有一些
THE THREE BODY PROBLEM deserves all of its plaudits. It's an exceptional novel, and Ken Liu's translation is both smooth and unintrusive."
- Mike Resnick
《三体》当得起任何赞誉。它是一部超乎寻常的小说,刘宇昆流畅自然的翻译也一样。
Mike Resnick【著名科幻小说作家。他曾获得二十八次雨果奖提名并拿下其中五次,十一次星云奖提名与一次星云,并在法国、日本、西班牙、克罗地亚、波兰等地获得许多其它奖项。1993年获得科幻小说终身成就奖“云雀奖”。其小说高度关注科幻中的太空殖民与异文明接触等内容。】
"THE THREE BODY PROBLEM is a first for North American readers: a science fiction novel that gets into the hearts and minds of people in the most tumultuous period of Communist China's history. Liu Cixin gives us a rare view of the Bamboo Curtain of the 1960's and combines it with a mysterious conspiracy in presentday Earth. The result is a story where each answer creates more questions."
- Derwin Mak
《三体》对北美的读者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第一次”:它是这样一部科幻——深入探究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骚乱时期的人心。刘慈欣给我们展现了难得一见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竹幕【译注:“竹幕”为铁幕的变式词语,在上世纪中期用以指东亚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势力范围】以及与之相关的、影响到当今世界的神秘阴谋。结果是,这个故事里的每个回答都制造出更多的悬念。
Derwin Mak【加拿大籍华裔科幻作家,在多伦多长大,曾主编《龙与群星——海外华人科幻奇幻作品集》,加拿大国家科幻小说奖得主,2006年“极光”最佳短篇英文小说奖。】
"Utterly, utterly brilliant. The ThreeBody Trilogy is nothing short of a masterpiece”--
Lavie Tidhar
彻彻底底的杰作。对这书用这个词一点都不过分。
Lavie Tidhar【以色列著名科幻作家、科幻文学理论家,2012年世界最佳幻想小说奖获得者。其理论代表作为《蒸汽朋克》,系统详尽地解析了这一流派科幻的历史、特征及深层意义。】
“Vivid, imaginative and rooted in cutting edge science, "The Three Body Problem” ponders several Big Questions of our time. Liu Cixin stands at the top tier of speculative fiction authors in any language. Ken Liu's smooth translation makes this a must-
read for any who truly wish to explore bold, new perspectives."
-David Brin
生动、极具想象力并且依托于前沿科学,《三体》思考了我们时代的诸多重大问题。刘慈欣站在了无论任何语言的推测思索性小说的顶峰。刘宇昆流畅的翻译让它成为了任何对探索怀有真诚激情的人的必读物。
David Brin【美国著名科幻作家、未来学者、空间科学博士、物理学家,NASA顾问,四次获得雨果奖,其作品擅长于将各种奇诡非凡的外星文明文化展现在读者面前。】
上面是英文原文,大多来自于facebook等渠道,下面是中文翻译,括号内有评论者简介,希望可以帮到你
『陆』 三体在国外科幻文学界有影响力么
很高的影响。第73届雨果奖在华盛顿州斯波坎会议中心正式揭晓,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最佳长篇故事奖,并成为获得该奖项的首位亚洲人。可以说是打破了欧美长期以来的认知,《三体》的获奖使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甚至亚洲的科幻,2016年郝景芳的《北京折叠》继《三体》之后再次获得雨果奖,就是一个很大的证明。纯手打,希望采纳~
『柒』 三体在国外的评价怎样
尼采的“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的名句浮现在我脑海,他把我们人类称为“地球上的渺小住客”,将我们比作自视甚高的蚂蚁。阅读《三体》一直让我对人类以及我本人在宇宙的位置有着明确的感触。
『捌』 广大读者对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的评价如何可以说说看吗
很多读者都评价说小说《三体》非常的好看,具有丰富的内容情节和天马行空的幻想以及生动形象的人物。
那么为什么很多读者都非常喜欢《三体》呢?第一是因为《三体》依托真实的历史背景,让读者有一种代入感;第二是多样化的人物使这部小说读起来很生动;第三是因为《三体》是一部科幻小说,满足了许多读者对科幻世界的幻想。
以上就是小编要说的了,大家觉得怎么样呢?
『玖』 霍金评价三体三体在国外有多火
霍金评价三体如果我们遇到了外星人,很显然地,他们恰好和我们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考虑到人类当前的活动范围最远仅限于地月之间(目前还无法将人类送上火星)吗,也就 38 万千米,而目前太阳系内毫无生命现象,最近的恒星也在 4.2 光年以外.所以,如果近些年来能够遇到外星人,他们应该会有星际航行的能力,其科技水平应远高于我们(足以轻松消灭人类).
《三体》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是刘慈欣撰写的史诗级巨作,是一部典型的硬科幻作品,也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这本书讲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书中对人类历史、生物学、天文学、社会学、哲学、宗教都有涉及,从科幻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个人非常喜欢这套书.
《三体》对我最大的触动是敬畏和通达,让我每每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大人和学生们,尤其是看到他们被考试折磨,完全不知道学生的学术兴趣在哪里的时候.敬畏的片段来.
奥巴马对三体的评价
科幻小说又不是科普文章,为剧情服务而已,况且大刘能“硬”到这个份上也不容易了.
奥巴马看完三体1后向大刘的公开邮箱问后续大刘一看卧槽自称奥巴马?肯定是骗子删了删了后来外交部出面..
基本每个评论第一句都说“被故事的世界观震惊了”,要知道尤其是美国人的脑洞堪比黑洞,最惧怕未来的不定性.最多的评价是“前期铺垫太长以致差点睡觉,然而看到.
三体在国外有多火
《三体》引进国外后收到了各种好评,普通读者以及专业书评人、外国科幻作家的均有,国外翻译版本众多,包括英语、西班牙语等,而且销量也十分可观.《三体》第一部获得过2015年雨果奖和约翰·坎贝尔纪念奖,《三体》第三部《死神永生》获得过2017年轨迹奖.《死神永生》惜败于《方尖碑之门》,没能获得2017年雨果奖,然而《三体》系列和《方尖碑之门》在国外读者群体中得到的评价其实是相差无几的.佳作众多,难分伯仲,但是代表最高水准的奖项只有一个,出现遗珠也正常,没有必要过度惋惜.总之,《三体》在国外取得的成就是相当喜人的,作为亚洲文学,能够在欧美市场遍地开花的实际上是相当少的.
没有中国火,他们喜欢的是中国修仙小说
《三体》是一部划时代的科幻巨著,现在国内科幻可以说处于刘慈欣时代.三体以描写外星人入侵前人类的反应为重心,以天文学和社会学的科学严谨的态度计算宇宙中可能的文明分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历史家和预言者的眼光回顾展望人类文明几百年间的变迁和其中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发展道路,并将这一切与生物界的个体命运紧密结合,以中国人的民族情绪最能接受的的表达方式写出时,它就具有了超出一般大众通俗读物的意义.
三体是神作还是吹得太高
在我看来三体吹的本质就是没有真正读过几本书,于是遇到了一本不错的小说就奉为不可超越的神作,还觉得自己读的书多,见到什么东西就能扯上三体,以此来显得自己.
恩,脑残粉确实可怕,不过三体吧大部分人还是挺理智的
《三体》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是刘慈欣撰写的史诗级巨作,是一部典型的硬科幻作品,也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这本书讲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书中对人类历史、生物学、天文学、社会学、哲学、宗教都有涉及,从科幻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个人非常喜欢这套书.
科学界怎么评价三体
三体1 对人性的剖析 工业革命文明及其后续对人类世界无可弥补的破坏以及相关人性掺杂所导致的一系列悲剧使部分人们对人类文明产生失望甚至绝望.三体2 神作.黑暗森林规则让我彻底折服,恕我懒惰和伪科幻迷,我没考察过这个是否是三体2中的原创还是借鉴了其他作品,但是基于两条宇宙文明公理推导出的一系列结果绝对让人震惊.三体3 疯狂.三体3在宇宙的角度拓展了太多,如书评所说,彻底粉碎了三体1、2以及其他科幻系列作品.我一直感觉最后部分已经是奇幻或者玄幻的样子了,然而刘老师生生的打造成硬科幻,让我伏地敬佩.关于时间空间的思量,关于文明的思量,也是神作.
这谁知道呢,又没报道啊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II·黑暗森林》、《三体III·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三体》对我最大的触动是敬畏和通达,让我每每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大人和学生们,尤其是看到他们被考试折磨,完全不知道学生的学术兴趣在哪里的时候.敬畏的片段来.
『拾』 如何评价《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
《三体》的获奖,并不能掩盖中国整体科幻水平在范畴上的缺位,也不能掩盖科幻读者在对待科幻态度上的缺位。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三体》反而固化了科幻的刻板认知。我们之所以喜欢《三体》,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小说的确恢宏壮丽,“从大海中看一滴水”,另一方面,难道不是因为《三体》实在是太符合我们心中对科幻的认知了吗?在水滴击溃地球舰队的情节中,大刘将康德口中的“崇高感”发挥的淋漓尽致,这种崇高感来自于对天文数字的崇拜,是科幻带给我们最初的印象《三体》的获奖,也不能改善主流文学界对科幻文学的印象。除了吴岩、严锋等屈指可数的几位老师外,国内的学院派一如既往地对科幻文学保持疏离感,一副“我们不是一类人”的态度。而对科幻文学的学术研究,也很难在这两天之后来一个大拐弯。毕竟,在主流文学眼中,雨果奖就是一个粉丝狂欢的大奖,从语言的壁垒,到投票机制,都太公平,太草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