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雨果奖的两部中国科幻小说
Ⅰ 同样都是获得了雨果奖,为什么郝景芳的人气不如刘慈欣
因为刘慈欣的作品更优秀,更出名,传播力度更强。
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山西阳泉人,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阳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同时也是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2017年6月25日,凭借《三体3:死神永生》获得轨迹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2018年11月8日,获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
人物评价
刘慈欣用旺盛的精力建成了一个光年尺度上的展览馆,里面藏满了宇宙文明史中科学与技术创造出来的超越常人想象的神迹。进入刘慈欣的世界,你立刻会感受到如粒子风暴般扑面而来的澎湃的激情——对科学,对技术的激情。
正是这种激情,使他的世界灿烂银河之心。这激情不仅体现在他建构宏大场景的行为上,也体现在他笔下人物的命运抉择中。那些被宏大世界反衬得孤独而弱小的生命的这种抉择从另一个角度给人震撼,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
Ⅱ 中作家再获雨果奖 中国有谁获得了雨果奖
截止到2018年,中国作家有两位作家获得过雨果奖,分别是刘慈欣和郝景芳。2015年8月,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得 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6年8月,80后女作家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摘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短篇小说奖。雨果奖,是”世界科幻协会”所颁发的奖项,自1953年起每年在世界科幻大会上颁发,正式名称为“科幻成就奖”,为纪念“科幻杂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命名为雨果奖。雨果奖和星云奖堪称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
1、《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作品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2)获得雨果奖的两部中国科幻小说扩展阅读:
2015年2月,中国知名长篇科幻小说《三体》的英文版获得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2014年度“星云奖”提名。此次获得提名的《三体》英文版,由美籍华人刘宇昆翻译自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的第一部。英文版的名称被译为《三体问题》。
在这份提名名单中,获长篇小说奖提名的共有6部作品,除原著来自中国的《三体》英文版外,主要是分布于美国、英国及加拿大等地的科幻作品。尽管目前仅是获得提名,但对中国科幻长篇创作而言,具有重大意义。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市举行的第73届世界科幻小说大会8月22日宣布,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得科幻文坛最高荣誉雨果奖,这是中国人首次获得这一奖项。
Ⅲ 获雨果奖的《三体》,为何杨振宁称看不下去,奥巴马却强烈推荐呢
雨果奖对全世界写科幻小说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梦寐以求的梦,刘慈欣能获得这个奖,足以说明《三体》这部小说的水平之高,这本《三体》不仅是在国内火,欧洲地区也是大火。就连《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在对话刘慈欣的时候,也是三句不离《三体》。
除此之外,奥巴马也是《三体》的“忠实粉”甚至动用白宫给刘慈欣发邮件,刘慈欣一开始收到这封邮件时,还以为是恶作剧。并没有理会,直到我国的外事部门打来电话,告诉刘慈欣他的书让奥巴马都着迷了,他才相信这不是恶作剧。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读《三体》也会有一千个不同的感受,每个人对任何事物,都有权利有自己的见解。
《三体》最大的成就在于,刘慈欣用黑暗森林法则解释了上世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米提出的“费米悖论”,整个《三体》故事都是围绕着这个概念展开的。
《三体》适合的人群不光是成年人,也非常适合孩子阅读,让孩子通过《三体》的“刺激”,说不定会在长大后对这方面更感兴趣,也能更加开阔孩子的想象力,自由翱翔在宇宙世界。
Ⅳ 如何评价《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
《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是实至名归,名副其实的,《三体》所体现的,是高级别、高水平的想象力。个中关键,在于幻想的自洽。刘慈欣提供的,是一部纯粹的“硬科幻”作品,是一个与科学理论、逻辑推演都自洽的世界。
诚如他曾写道,“好看的科幻小说应该是把最空灵最疯狂的想象写得像新闻报道一般真实”。为达到这种真实,自然不能免除种种束缚。进行“自我约束”的写作,要比童话式的不羁想象难出许多;也正是这种难度,和因之而成的周密、完备、自成体系,让三体世界免于坠入虚无,最终获得成功。
《三体》主要介绍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2:黑暗森林》、《三体3: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
Ⅳ 《三体》获得的奖项是什么
《三体》获得的奖项是雨果奖。
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举办的2015年“雨果奖”结果最终揭晓,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不负众望,获得最佳长篇小说奖。英文版翻译者,华人科幻作家刘宇昆代领奖项。《三体》此次获奖是中文作品和中国作家第一次在国际科幻作品大奖中获得奖项。
总结
《三体》最终还是众望所归,夺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说明中国科幻已经具备世界级的影响力。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峰称:祝贺大刘为中国科幻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雨果奖堪称科幻领域的诺贝尔奖,而且比诺贝尔文学奖更专业,更纯粹,更关乎文学的核心要素:想象。荣耀属于大刘,属于所有热爱科幻的人们,也属于雨果奖与科幻本身。科幻生于西方,长于西方,在东方也找到了沃土,这是科学与想象超越国界的人类意义的最好证明。
Ⅵ 雨果奖《三体》的介绍。
2015年8月23日下午,被称为科幻艺术界“诺贝尔奖”的第73届雨果奖在美国揭晓。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也是中国科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译者刘宇昆代表刘慈欣上台领奖。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系列《三体》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由《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三部小说组成,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本次获雨果奖的是该系列的第一部《三体》(英文版)。
。《三体》自出版以来,就深受读者喜爱,可以说是中国科幻文学领域的“史诗”。因为《三体》,让中国科幻小说这个偏冷的文学领域受到更多人关注,并且扩大了科幻小说读者群。,《三体》在国内出版后,于2014年6月出版了英文版,从而有更多的国外读者读到他的作品。
《三体》讲述的是外星人攻打地球人的故事,而最终外星人消灭了地球人。作者表示,《三体》小说中有与霍金等现代科学家的思想不谋而合之处,就是人类不该向外星球发出信号,因为地球有可能受到外星人攻击,人类的文明还比较脆弱,处于比较幼稚的阶段。他想通过创作科幻作品,包括《三体》表达出这样的想法:“未来是靠现在的人实现的,我们珍惜现在,就是创造未来。”
《三体》正在拍电影,由作者担任监制,有望明年8月上映。
Ⅶ 为什么中国只有三体获得了雨果奖
三体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科学著作,而且他也获得了雨果奖,然而为什么只有三体这一本书获得了雨果奖,国内的其它优秀作品却不能够获奖。主要是因为三体的想象是非常的。庞大的而且在科幻小说界也具有很高的地位。而且三体把中国的科幻文学推到了世界。所以说三体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且三体也是非常具有中国科幻的代表性等,它代表了中国科幻小说目前的高度,代表了我们国家的科幻小说人才的水平巅峰。所以他值得雨果奖。而其他的小说也并不是不优秀,只是他们还没有达到三体这样高的高度。
Ⅷ 2020雨果奖发布,获得雨果奖的作品有哪些
今年由于疫情,雨果奖线下颁奖的一切活动都取消了,改为了网上举办。4月8日,2020年的世界科幻大会和雨果奖颁奖典礼正式开始,获得雨果奖的作品也相应的公布了出去。那么获得雨果奖的作品有哪些?
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名为帝国的记忆》本书的作者为黄士芬,他是一个数学家,同时也当过替身演员。该书在在《科幻世界译文版》2020年7月刊上更名为《回声没有墓碑》。故事的线索是从捆绑在核按钮上的教团孩童的视角讲述一场有关核武器的战争。
这部短篇小说探讨了权力的运用,人性的背叛,还有理性与人性的抉择。
Ⅸ 怎样来概括获得雨果奖的科幻巨著《三体》
"文明的第一要务是生存"
这也许是对洋洋洒洒百万字的《三体》最好的诠释,整部小说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并且在三部曲中每一部都围绕在这个“生存”这个需求周围,但各部的都有自己的特色!
《三体-地球往事》突出的重点是:拯救
《三体-黑暗森林》突出的重点是:威慑
《三体-死神永生》突出的重点是:毁灭
从这个基本主线来看,整部小说的背景下表现的情感色彩是悲壮与压抑的,在《地球往事》中叶文洁童年家庭受到迫害的阴影以及参加搜索外星文明的雷达峰工作后的区别对待导致她心中无比怨恨!而日复一日无聊工作中这些负面思想的累积终有一天将会爆发!
一、拯救
很可惜歌者文明发现太阳系存在死角而弃用光粒转而可以无差别摧毁太阳系的二向箔!这个将导致三维空间无限想二维跌落,成为没有厚度的平面,而逃逸速度则是光速!如各位的愿,罪魁祸首程心上了太阳系唯一一艘光速飞船"星环号"开启了永生之旅!
“文明的第一要务是生存” 无论三体人还是人类,又或者躲在宇宙深处诸如歌者这样的超级文明,在生存的大背景下没有人权,没有底线,只有不断的掠夺,甚至归零者都打算重启宇宙!而这就是宇宙社会学最基本准则!
Ⅹ 中国科幻小说与动漫
1.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
这本书是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凡尔纳三部曲系列之第二部。故事讲述了船长和他的“鹦鹉螺号”,航行了近十个月的海底探险中,他和他的客人们经历了海底奇妙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各种奇妙的生物,经过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最后又回到北冰洋,而在这一路中,冒险不断,比如什么土著人的围攻、和鲨鱼的搏斗、章鱼的袭击等等,十分惊心动魄。
2.刘慈欣的《三体》
这是中国首部获得雨果奖的长篇科幻小说之作,让我们中国的科幻小说提升到了世界的高度。如果说要在中国推选一部科幻小说的神作,大刘的这部《三体》相信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首选。在这部小说中,人类文明遇到了危机,人类采取了各种对策进行对抗……两种文明的激烈撞击,却让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性的光辉,诚然,科技会发展到我们无法想象的程度,但是人性却永远存在。
3.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
一个极具天赋的黑客,一个令人震惊的女杀手,一个特种部队的军官,一个能够用意识操控人的专家,四个天才的人马,组队去完成两件事:一把钥匙和一个密码。他们的雇主,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为强大的对手。天才之间的对战,将会发出什么样的火花?
4.艾萨克·阿西莫夫《银河帝国:机器人五部曲》
说起科幻小说,阿西莫夫是永远也绕不开的科幻大佬,他的作品,堪称是科幻小说界的神作中的神作!而这部《银河帝国》正是他封神之作的代表。在这部小说中,他提出了机器人学三大法则,正是这些法则,让科幻小说从此进入到了人机共处的时代。而令人震惊的是,阿西莫夫第一次提出三大法则的时候,世界上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还没有被研制出来!阿西莫夫在这部书中不仅对机器人进行了预言,而且以人类的视角,对机器和人类的关系进行了超越时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