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假的重力实验成真
『壹』 42.科幻小说大师阿瑟·克拉克说:“如果一个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说这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正确的;但
肯定是C
如果一个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说这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正确的;
这句话说明可能的事虽然不保证一定可以发生,但是有可能
但如果他说“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也许是非常错误的。
这句话说明,否定了存在有不可能的事,结论还是什么事都有可能
所以就是为了说明未来的可能性之大
『贰』 有哪些科幻小说里的情节已经成真了
我觉得就是有篇文章叫地心历险记,里面有什么黑科技幻想不太记得了,但是印象中当时有些黑科技是后来实现了的,其实人类真的很厉害,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叁』 哪些科幻电影中的情节其实是可以成真的
《抽屉里的青春》选编了著名科幻作家吴岩早期的中短篇科幻小说,其中《引力的深渊》,在三十五年前非常前瞻性地将主题瞄准了引力波。文章描写了中国邑东山区神秘地出现了一个类似于黑洞的超级引力源,造成过往的飞机频繁坠机,在经过追查后发现原来是科学狂人伊立鑫研制出的引力波武器,最后在一番激烈争斗后,狂人玩火自焚,一命呜呼。该文在题材超前的同时又充满了那一个时代科幻小说特有的科普风格以及积极乐观的精神。
《信使》是青年科幻作家肖也垚的一篇科幻新作,原载于《科幻世界》2014年1期,纽约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型科幻杂志总是收到一位神秘怪客的大量投稿,小说质量颇高,故事曲折离奇,而蹊跷的是投稿邮件的时间显示为未来而地址完全查无此人,充满好奇心的小编一步步寻找这位横空出世的科幻大师的面目,当最后谜底揭晓,原来这位大师生活在另一个平行宇宙,将他创作的小说通过引力波向我们宇宙发送,并被LIGO探测器捕捉,引力波探测人员恶作剧般将其投稿。“从前我是瞎的,如今我看得见。Whereas I was blind,now I see.”《约翰福音》推荐阅读,引力波科普读物。《宇宙之海的涟漪:引力波探测》,由澳大利亚的大卫·布莱尔与杰夫·麦克纳玛拉合著。《爱因斯坦尚未完成的交响乐》,作者玛西亚·芭楚莎。
『肆』 哪些科幻小说家的想象力成真了
医学研究、空间探索和机器人等领域都已经诞生了许多科技奇迹。但是想一想电影里令人畏惧的机器人,或许人们对于机器人并没有多少美好的憧憬吧。
空中飞车的吸引力也并没有那么大,倒不是因为金钱或能源的问题,而是我们已经制造出了遥控飞机——嘿,空中飞车也没那么狂炫酷吊炸天嘛。
究竟哪些科幻片中的高科技会成为现实呢?Reddit用户RobStone采访了Reddit的科学家们,邀请他们分享哪些最为不可思议的科技会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科学家们没有回答明确的时间轴——这确实太难预测了,但是一些回答足够引起人们遐思。
『伍』 有哪些科幻小说中的设想已经变成现实
史蒂芬森的小说也预测了人们将会在现实世界与他人互动时,会因为计算机的魅力而在不恰当(而且恼人)的时机分心。他没料准的是他说那些人只会是一小部分,但实际上现在所有人随时都在玩他们的手机。
『陆』 那些科学家(除了富兰克林)为科学而冒险做实验
1.彭加木
2.诺贝尔(他的故事很有名啦),
3.与爱迪生同时代的特斯拉是一位科学天才,他发明了无线电接收装置和交流发电机,开启了电子时代。1856年,特斯拉在一次强烈的雷暴中被击中,此后便行事古怪——他时常被强大的电开关击倒;他经常“淋浴”在电火花之中;他偶尔利用自己的身体作为电导体。特斯拉在电磁学领域最为人熟知的创举,莫过于提出“特斯拉环说”,也就是后人在科幻电影中常看到的那个光芒四射的大型线圈。只是特斯拉并不满足于此,提出“特斯拉环说”后,他转而钻研闪电的其他用途。比如,他曾构想过一种超级粒子武器,据称可以“击落320公里外的一万架敌机”;他还研究反重力飞艇和只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时间旅行”,以及能把人的思维显示在屏幕上的头脑照相机。
4.为自己的发明而献身的10位著名科学家
(1)居里夫人
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的居里夫人,是一位法国籍波兰科学家。她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了一系列新元素,包括镭和钋。几十年来,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加上恶劣的实验环境和对身体保护的不够严格,时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袭,使她的血液渐渐受到了破坏,患上白血病。她还患有肺病、眼病、胆病、肾病,甚至患过神经错乱症。在居里夫人看来,科学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为了能参加世界物理学大会,请求医生延期施行肾脏手术;她曾带病回国参加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她曾忍受着眼睛失明的恐惧,顽强地进行科学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息,由于恶性贫血、高烧不退,躺在床上的时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儿向她报告实验室里的工作情况,替她校对她写的《放射性》著作。居里夫人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她把她的一生完全献给了她所挚爱的科学事业。
(2)路易斯·斯洛汀
路易斯·斯洛汀出生于加拿大的斯洛汀,是加拿大的物理家和化学家。1936年,他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后,作为一个研究助理参加了一个研究项目的工作,主要帮助设计一个回旋加速器。1942年,他应邀参加了美国的曼哈顿计划(研制世界上第一颗核弹)。1946年5月21日,在试验中,他不小心将一块半球状的铍掉落到另外一块之上,并迅速引发了临界反应(球体的核心是钚)。与他处于同一间实验室的科学家们目睹了空气电离所发出的“蓝色光辉”并感到一阵“热浪”袭来。斯洛汀迅速地做出了反应,然后冲出了实验室。他急忙住进医院,但无济于事,他还是在9天之后死去。在意外发生的那一刻,斯洛汀所遭受的辐射相当于距原子弹爆炸中心4800英尺处的辐射量。在这次意外之后,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马上停止了所有的手动装配工作。
(3)托马斯.米基利
托马斯.米基利是一位美国化学家,发明了加铅汽油和氯氟烃。虽然在世时也得到了很多赞誉,但真正使米基利成名的是由于他的发明他被称为“地球历史上对大气影响最大的个体生物”以及“历史上杀戮最多的个体”。他后来染上了脊髓灰质炎和铅中毒瘫痪在床。为此,他发明了一套绳索滑轮系统以便于起床。后来在他55岁的时候,被滑轮绳索缠住,窒息而死。他的滑轮发明和含铅汽油都促成了他的死亡,称得上自己“玩”死的典型。
(4)博格丹诺夫
博格丹诺夫是俄国医师、哲学家、经济学家、科幻小说作家,同时也是一位革命家。在1904年—1906年,他出版了三册的哲学论文:经验批评主义。在1909年 ,他出版了一本尖刻的评书,题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评主义。从1913年到1922年 ,他沉浸在一个漫长的哲学论文的写作中——组织形态学,包括世界组织科学预期的许多基本理念、系统的分析、控制论的探讨。在1918年,波丹诺夫成为莫斯科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担任新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科学院的主任。在1924年,他开始进行输血法的试验,很可能是为了寻求保持年轻的方法,他在自己身上做了11次输血试验,声称他已经减缓了秃顶的速度并且视力也有了明显提高。很不幸的是,在当时,输血法还是一项相当年轻的科学,博格丹诺夫在输血的时候也并没有测试血液的质量或者献血者的健康状况。在1928年,博格丹诺夫接受了被疟原虫和结核杆菌感染的血液,因此不久之后便死去。
(5)伊丽莎白·福列希曼·阿夏姆
伊丽莎白·福列希曼·阿夏姆在母亲死后不久,便嫁给了医生伍尔夫。伍尔夫对威廉·伦琴的新发现X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对X光也很感兴趣。伊丽莎白辞掉了她的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后开始从事电子科学的研究。她买来了一台X光机,放置在她丈夫的办公室里――这也是旧金山的第一台X光机。伊丽莎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操作X光机。她不但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甚至有时候直接把X光对准自己。不幸的是她并没有意识到长期暴露在X光下的后果。1905年,伊丽莎白死于严重的癌症,癌细胞已经扩展到了全身。
(6)帕里·托马斯
帕里·托马斯是一个威尔士赛车手和工程师,他一直梦想着打破马尔柯姆·坎贝尔创下的速度纪录,于是他开始尝试造一部汽车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最终汽车造了出来,他给汽车取名芭布斯,这辆汽车托马斯做了很多改进,他将连接轮子和发动机的链子露在汽车的外面。1926年4月27日,帕里·托马斯打破了马尔柯姆·坎贝尔创下的速度纪录,在第二天他又把速度提高到了每小时170千米。这个纪录到第二年又被马尔柯姆·坎贝尔打破。帕里·托马斯在重新夺回纪录时车链突然断开,其中一部分击中了他自己,致使他当场死亡。
(7) 汉弗莱·戴维
汉弗莱·戴维是美国化学家,1778年12月17日出生在美国一个贫穷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早逝,母亲靠父亲生前的一个小小的农庄,无法养活5个孩子,于是卖掉农庄,全家搬到彭赞斯,在母亲的养父汤金的帮助下生活。汉弗莱·戴维一生在化学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开辟了用电解法制取金属元素的新途径:也就是用伏打电池来研究电的化学效应,电解了以前不能分解的苛性碱,制得了钾和钠,后来又制得了钡、镁、钙、锶等碱土金属。之后他用强还原性的钾制取了硼;对气体,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有麻醉性、刺激性的“笑气”氧化亚氮,这种物质对科学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用实验证明了氯是一种化学元素,提出酸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氢,而不是氧,修正了拉瓦锡的“酸里必须含氧”的观点,他发明了煤矿安全灯,造福于矿下工作者。当他深入化学领域时,他有一个习惯,吸入各种气体。这个坏习惯,直接导致他发现麻醉性能的一氧化二氮。但不幸的是,这相同的习惯,导致他几乎自杀在许多场合,这期间一个三氯化氮爆炸使他永久损坏了眼睛。频繁中毒最终留给他一个无效的20年生命。
(8)李林塔尔
李林塔尔为德国工程师和滑翔飞行家,世界航空先驱者之一。他最早设计和制造出实用的滑翔机,人称“滑翔机之父”。很多国家的报纸和杂志都刊登过李林塔尔的滑翔照片,他使人类长期以来发明一种飞翔工具的梦想成真。但探索总是要付出代价的,1896年4月9日,李林塔尔操纵他的滑翔机时遇一股强劲的风,滑翔机失速栽向地面,滑翔机摔毁了,李林塔尔也受了致命的重伤——脊椎断裂,第二天死亡。在弥留之际,他对弟弟古斯塔夫说:“总是要有人牺牲的。”
(9)卡尔·威尔海姆·舍勒
卡尔·威尔海姆·舍勒是瑞典著名化学家,氧气的发现人之一,同时对氯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多种气体都有深入的研究。例如:氧(虽然约瑟夫·普莱斯利在他之前发表了这一发现)、钼、钨、锰和氯。他也发现了一种与巴氏消毒法很相似的消毒方法。舍勒1775年当选为瑞典科学院成员,他的工作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他一生尽瘁于化学事业,他认为化学“这种尊贵的学问,乃是奋斗的目标”。舍勒有一个奇怪的习惯,他会亲自“品尝”一下他所发现的化学元素。令人庆幸的是他没有死于氰化氢中毒。可他不会总有这么好的运气:从他死亡的症状来看,他似乎死于汞中毒。舍勒逝世后,瑞典人们十分怀念他,在他150和200周年诞辰时,人们给他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会,这种会议也成了化学家们进行学术交流的场所。舍勒的遗作,大部分都整理出版了。在科平城和斯得哥尔摩都为他建立了纪念塑像,他的墓地前立有一块朴素的方形墓碑,碑上的浮雕是一位健美男子,高擎着一把燃烧的火炬。
(10)让·弗朗索瓦·德罗齐耶
让·弗朗索瓦·德罗齐耶是法国的物理和化学老师。1781年12月11日,他在巴黎的马莱季开设了一家博物馆。1783年,他目睹了世界上一次热气球飞行,这次经历使他燃起了飞行的热望。1783年9月19日,他曾用羊、鸡和鸭子做过飞行试验。在试验成功之后让·弗朗索瓦进行了他第一次载人热气球飞行,他乘热气球飞到了海拔3000英尺的高空中。让·弗朗索瓦没有停滞不前,而是计划了一次穿越英吉利海峡的飞行,但不幸的是,这成为了他最后的一次飞行。当热气球上升到海拔1500米的高空时,气球开始漏气并快速坠落,最终导致了让·弗朗索瓦的死亡。在他死后的第八天,他的未婚妻也死了,很可能是自杀。
『柒』 科幻作品中的反重力是有科学依据的还是仅仅是幻想
反重力一直是一种科幻中描述的事情,目的就是如何突破重力的束缚,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比如在地球上,人能够不受地球重力羁绊,无须付出巨大的动力和利用空气动力学,就能够获得升力,在空中翱翔。
最早提出反重力装置的是英国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他在《月球上最早的人类》一书中设想,有一种能够屏蔽引力的金属,叫“卡弗质”,只要把它放在飞船下面,就可以屏蔽地球引力。他制造了一艘游艇,在下面屏蔽了地球引力,上面向月球打开引力,游艇就把他送上了月球。
但迄今为止,这种梦幻式的飞翔并没有出现,人类还是在地球上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设法与地球重力PK,同过加大能源的消耗和动力来实现“反重力”,让自己运行更快,飞得更高更远。
这一切都是基于万有引力定律,即F=GMm/r^2,这个表达式的含义是,质量越大引力越大,距离越远引力呈平方指数级衰减。
在地表或者在大气层,人们通过摩擦力和反作用力以及空气动力学,来与地球重力抗衡,让汽车、火车、飞机能够获得速度和升力;在航天方面,人们通过速度和反作用力来与地球引力(重力)抗衡,最终摆脱地球引力羁绊,飞往深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