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末日科幻小说
Ⅰ 三体的主要简介
《三体》是中国大陆作家刘慈欣于2006年5月至12月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的一部长篇科幻小说,出版后成为中国大陆最畅销的科幻长篇小说之一。
2008年,该书的单行本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三体系列(系列原名为:地球往事三部曲)的第一部,该系列的第二部《三体II:黑暗森林》已经于2008年5月出版。
2010年11月,第三部《三体III:死神永生》出版发行。 2011年,“地球往事三部曲”在台湾陆续出版。小说的英文版获得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2014年度“星云奖”提名,并荣获2015年雨果奖最佳小说奖。
主体脉络
人类对太空发射的信号,被四光年以外的三体文明截获,两个文明从此开始了博弈与较量。在基础科学被三体文明锁死后,人类开始以“面壁计划”对抗三体人的高等文明,并发现黑暗森林法则,赢得并维系了脆弱而短暂的和平。
藉着隐藏在黑暗的宇宙背景当中其他超高等文明的手,人类毁灭了三体的文明,但也为自己前路埋下了隐患。
(1)三体末日科幻小说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政府加强“科技兴国”宣传、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出现了诸多有利科幻创作的条件;同时以科技工作者为主的创作队伍逐渐更新,一些从科幻迷中分离出的精英化读者也成长为作家。
刘慈欣1999年起在杂志《科幻世界》上发表作品,此后接连创作了多个中短篇小说;在2006年1月发表短篇小说《山》时,许多读者去信说希望他写成长篇,于是刘慈欣就决定不再写中短篇了;
“有三颗无规则运行恒星的恒星系”这个构思他最初打算用来写短篇,后来发现能写成一部长篇小说,于是把这和吴岩在《中国轨道》里描写人们不顾一切地探索太空的历史相结合,设定以“文革”时期为整个故事的背景,描述一些人物与外星力量间的接触、以及华约和北约的冷战;
在一位出版人的影响下,他对原来的构思做了较大的变化,改为一个长篇的三部曲系列,叙述从20世纪60年代到五百年后人类的一段特殊历程。
刘慈欣是在正职工程师的业余进行写作,工作不忙的时候一天写三千到五千字,每部花了约一年的时间完成;第一部《三体》最初在2006年5月到12月的《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取得反响较好,于是出了单行本(连载删改了少量内容、在单行本中章节顺序有一定的调整);
第二部《黑暗森林》的标题名称取自20世纪80年代的一句流行语:“城市就是森林,每一个男人都是猎手,每一个女人都是陷阱。”刘慈欣原本计划用四五个月完成,因单位工作时间不稳定写了九个月。第三部《死神永生》出版后,该系列由“地球往事三部曲”更名为“三体三部曲”。
Ⅱ 《三体》全集txt下载
你好,我是大鱼儿吐泡泡1,用网络网盘分享给你,点开就可以保存,链接永久有效^_^链接:
Ⅲ 三体全集的目录
一、《三体》:
1、科学边界
2、台球
3、射手和农场主(对应连载第4-6章)
4、三体、周文王、长夜
5、叶文洁
6、宇宙闪烁之一(对应连载第7-9章)
7、疯狂年代
8、寂静的春天
9、红岸之一(对应连载第1-3章)
10、宇宙闪烁之二(对应连载第9章)
11、大史
19、聚会
20、三体、爱因斯坦、单摆、大撕裂
21、三体、远征
22、地球叛军
23、红岸之五
24、红岸之六
25、叛乱
26、雷志成、杨卫宁之死
27、无人忏悔
28、伊文斯
29、第二红岸基地
30、地球三体运动
31、两个质子
32、古筝行动
33、监听员
34、智子
35、虫子(对应连载第10-34章)
36、尾声遗址
12、三体、墨子、烈焰
13、红岸之二
14、红岸之三
15、红岸之四
16、三体、哥白尼、宇宙橄榄球、三日凌空
17、三体问题
18、三体、牛顿、冯·诺依曼、秦始皇、三日连珠
二、《三体Ⅱ·黑暗森林》:
1、序章
2、中部咒语
3、上部面壁者
4、下部黑暗森林
三、《三体Ⅲ·死神永生》:
1、第一部
2、第二部
3、第三部
4、第四部
5、第五部
6、第六部
(3)三体末日科幻小说扩展阅读:
1、《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
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2、《三体(一)》创作背景: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天文学家叶文洁在期间历经劫难,被带到军方绝密计划“红岸工程”。叶文洁以太阳为天线,向宇宙发出地球文明的第一声啼鸣,取得了探寻外星文明的突破性进展。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四光年外的“三体文明”百余次毁灭与重生,正被逼迫不得不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对人性绝望的叶文洁向三体人暴露了地球的坐标,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地球的基础科学出现了异常的扰动,纳米科学家汪淼进入神秘的网络游戏《三体》,开始逐步逼近这个世界的真相。汪淼参加一次玩家聚会时,接触到了地球上应对三体人到来而形成的一个秘密组织(ETO)。地球防卫组织中国区作战中心通过“古筝计划”,一定程度上挫败了拯救派和降临派扰乱人类科学界和其他领域思想的图谋,获悉处于困境之中的三体人为了得到一个能够稳定生存的世界决定入侵地球。
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庞大的三体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人类的末日悄然来临 。
3、北京时间2015年8月23日下午1时许,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会议中心揭晓的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授予了中国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也是中国科幻小说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刘慈欣在电话中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三体》获奖我很高兴!但是我内心是平静的,要怀着平常心看待这次获奖的事情。”
记者了解到,刘慈欣本人并未前往美国参加本届世界科幻大会,作为译者的刘宇昆代表刘慈欣上台领奖。刘宇昆现场朗读了刘慈欣的致辞:“我很高兴你们喜欢它。我读过许多雨果奖得主的作品,有些有中文版,有的则不得不去阅读原著。雨果奖是科幻界的一座灯塔,但我从没想到自己会得到这个奖。”
翻译作品总是在跨越两个不同的文化和时空,而就本书而言,这座桥梁就是刘宇昆。他的译文非常好,几近完美。
刘慈欣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次雨果奖的提名中,有一位很令人尊敬的美国作家,他出于个人考虑放弃了这次雨果奖的提名。《三体》做替补、被提名。”刘慈欣认为,中国科幻文学不会因为《三体》的这次获奖有什么大的改变,以后的事情就是要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据悉,雨果奖堪称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是“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的奖项,自1953年起每年在世界科幻年会上颁发。此前,刘慈欣作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受到很多国内外科幻迷的关注。美国科幻小说《冰与火之歌》作者乔治·马丁毫不掩饰自己对《三体》的喜爱。他曾经预测:“我认为《三体》会成为第一部夺得雨果奖的中国作品。”
刘慈欣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1999年6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发表多篇科幻小说和科幻随笔,并出版了多部长篇科幻小说,现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其主要作品包括7部长篇小说,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等。
作品蝉联1999~2006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2010年赵树理文学奖,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0、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作家奖等。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此外还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带阻塞干扰》等。
《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将中国科幻推上了新的高度。小说主要讲述了探寻外星文明的故事。许多读者记得“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历经劫难的叶文洁没有意识到,她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以太阳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处飞驰……”的情节。
《三体》在我国拥有大批读者,《三体》三部曲销售量总计已超过100万册,成为几十年来中国最热销的科幻小说,并将被改编成电影。2014年,《三体》英文版与国际知名的科幻玄幻出版机构托尔出版公司合作。第一部的译者是华裔科幻小说家刘宇昆;第二部《黑暗森林》由乔尔·马丁森翻译,将于2015年出版;第三部《死神永生》依旧由刘宇昆翻译,将于2016年年初出版。
Ⅳ 一句话概括小说三体主要内容
1、这部作品讲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书中对人类历史、物理学、天文学、社会学、哲学、宗教都有涉及,从科幻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2、创作背景
工程师刘慈欣在山西附近的一座发电站工作(为减少空气污染,该站已经暂时关闭),他用业余时间经营自己的爱好,当上了中国科幻小说作家。
3、作者简介
刘慈欣,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2013年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表科幻作品,曾于1999年至2006年连续八年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极富有创造力而获得广泛赞誉。他的科幻小说成功地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起来,同时注重表现科学的内涵和美感,兼具人文的思考与关怀,努力创造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样式。
Ⅳ "三体"这本书的介绍是什么
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
人物介绍
叶文洁:(《三体》)物理学家叶哲泰的女儿。父亲坚持不肯向非理性的狂热屈服而被批斗致死,她在那个极端年代里的悲惨遭遇,使善良而温和的她对人性失去信心。由于她在天体物理学上的非凡成就,得以与外太空的另一种生命发生联系。她以冷酷的理性向三体人发送信号并把其引到地球,初衷是借外星人的力量来引导人类更好地去发展。
她在理性思考人性本质的同时,一直处于对自己的道德批判中,但短暂的动摇很快就被她看到的人们的丑恶打消了。她对人性恶的一面的理性思考使她陷入深重的精神危机,而这种精神偏执促使她成为地球三体组织的领导者。(《黑暗森林》)她基于半生心血总结出宇宙社会学的公理,并首先提出猜疑链、技术爆炸两个重要概念,启发了罗辑发现宇宙奥秘。
Ⅵ 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是谁
《三体》作者:刘慈欣
作者简介 · · · · · ·
刘慈欣,祖籍河南,长于山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高级工程师。
自1999年处女作《鲸歌》问世以来,刘慈欣已发表短篇科幻小说三十余篇、出版长篇科幻小说六部,并创下连续八年荣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的纪录。他的长篇作品《三体》开创《科幻世界》月刊连载原创作品的先例,成为2006年度最受关注、最畅销的科幻小说。
内容简介 · · · · · ·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秘计划“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历经劫难的叶文洁没有意识到,她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以太阳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处飞驰……
四光年外,“三体文明”正苦苦挣扎——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的百余次毁灭与重生逼迫他们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
人类的末日悄然来临。
Ⅶ 《三体》是怎样的小说,具体讲述了什么
《三体》具体讲述了地球文明人类与三体星球三体人的相互交流,相互敌对,生死搏杀的历史同时展现了三体文明在宇宙恶劣的环境中从挣扎生存的艰辛历程。
《三体》作者是刘慈欣,属于科幻系列长篇科幻小说,共有三部,分别为《三体》、《三体2:黑暗森林》、《三体3:死神永生》,《三体》于2006年5月连载在《科幻世界》,二、三部于2008年5月、2010年11月出版。以下是《三体》系列书籍主要内容介绍:
第一部:《三体》主要内容
人类明白了黑暗森林的法则,如同森林中角落里瑟瑟发抖的孩子,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罗辑作为执剑人长期守卫人类,单因种种矛盾,以及对执剑人的忽视,人类决定重新选择执剑人,程心当选,任职当天水滴就对地球发动攻击,程心未能按下按钮,导致信号发送装置被毁,人类重新成为弱势的被侵略者,地球为三体文明占领,人类全部被赶往澳大利亚区域。之前逃离的“蓝色空间”号战舰被“万有引力”号战舰追击,“蓝色空间”号船员进入四维空间占领了“万有引力”号战舰,并启动广播向宇宙发送了三体星系的坐标,三体人覆灭在即,逐步退出地球,准备逃亡。
三体文明离开前,云天明(三体人俘获)编了3个童话故事,其中暗藏大量人类未知的信息,告知地球,单人类解析不完全,最终导致被高级文明发射的“二向箔”毁灭,三体星系同样被毁灭。与地球取得联系,通过讲述三个自己编创的童话故事,向程心透露大量情报;人类自以为悟出了生存竞争的秘密,开始进行掩体计划,维德领导的空间曲率驱动研究因为程心的错误判断被终止,使得人类最终没有能够逃脱被高级文明毁灭的命运。因为宇宙中还存在更强大的文明,战争的方式和武器已经远超出人类的想象,极高文明发出了一张卡片大小的“二向箔”,使整个太阳系压缩为二维平面而毁灭。最终,只有程心和艾AA两人乘坐光速飞船离开,之后程心遇到关一帆,短暂居住在小宇宙,之后重新进入大宇宙 。
Ⅷ 《三体》故事简介!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
《三体》以气势宏大的故事架构、瑰丽新奇的科学想象、浓郁朴素的人文反思,写成了一部带有崇高意蕴的太空史诗,征服了广大读者。
作为一个技术狂的刘慈欣,在小说中将他笔下的星球一遍遍地摧毁,又一遍遍重塑。人类挣扎在他的目光下,试图在他冷酷的理性思维中寻找最后一丝丝希望。
刘慈欣在《三体》中显然戳破了某些人们习以为常的温馨梦幻。常识和逻辑在刘慈欣的小说里不是失效就是扭曲了。然而不得不承认,他这种技术狂特有的冷酷具有非凡的吸引力。
有意思的是,《三体》的英译者刘宇昆在下面回复了扎尔伯格,称“我是此书的译者,愿你喜欢这本书”,并在后面用括号附称“你肯定想要读完整套小说”。
Ⅸ 有写的好的末世小说并且悲剧结尾的吗
如下:
1、《蹉跎》
《蹉跎》是连载于网络的一部小说,作者是随风飘摇。
主角从沉睡中醒来,发现世界已经毁灭,本来只为生存而奔 走的他,因为拥有特殊的躯体而卷入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也结识了各种各样的怪异生物,在变异生物、卫星武器、生化武器的围攻下挣扎求生。
在光怪陆离的末日世界中,演绎出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在人类永无止境的贪婪欲望中沉沦自身,想体验真正的黑暗与邪恶吗?
Ⅹ 《三体:黑暗森林》读后感
十一国庆大家过得可好啊?三叶去了趟海南,足足休息了七天,顺带把一部科幻小说看完了,今天想来分享一下读这部小说的心得。
这次读的科幻小说是刘慈欣著作的《三体》系列的第二部:《 三体Ⅱ : 黑暗森林》,另外两部是《三体 : “地球往事”三部曲之一》和《三体Ⅲ : 死神永生》。网上评论说《三体》系列是中国最值得阅读的科幻小说,对此说法我保留意见,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阅读科幻小说,并不能妄下定论称之为“最”,不过《三体》确实是值得一读的科幻小说,这也是我写心得的原因。
《三体》系列前两部小说里,大致内容是人类在探索外太空,并与外星文明---三体文明接触后,所产生了一系列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是来自三体文明在知晓地球文明的存在后,率领三体舰队向人类发起毁灭性的计划,即“世界末日”,而人类为了抵抗外来文明的侵略,发展各种科技和谋划各种策略,故事则是围绕人类的活动展开。
在《三体II》中,叙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三体人在利用先进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庞大三体的宇宙舰队杀气腾腾地直扑太阳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在这样的危局下,地球人开始组建起同样庞大的太空舰队,同时,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订了神秘莫测的“面壁计划”,精选出四位“面壁者”,秘密展开对三体人的反击。三体人自身虽然无法识破人类的诡谲计谋,却依靠由地球人中的背叛者挑选出的“破壁人”,与“面壁者”展开智慧博弈。但随着一个个”破壁人”不断识破“面壁者”的计划,地球开始陷入危机时,人类的科技得到了飞速发展,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能与三体舰队抗衡的宇宙舰队,但不幸的是最后还是被三体的先进技术所摧毁,地球和人类开始陷入毁灭前的恐惧和世界末日的绝望当中,到底最后结果如何,我还是不剧透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部科幻小说吧。
读完《三体》系列的前二部小说,给我的印象是:这是一部难懂但不无聊的科幻小说。科幻小说在内容侧重点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软科幻”,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等倾向的科幻小说分支;另一类是“硬科幻”,以追求科学(可能的)的细节或准确为特性,着眼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三体》则属于后者。相对于理科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更明白些,毕竟里面涉及大量的太空学、天体学、天文学、量子力学、基础物理学等科学的知识,没有一点物理和数学底子外加些许想象力的朋友读起来相对费劲一点。虽然三叶也是理科出身,但是物理始终是我的软肋,所以有些地方我怎么也弄不明白,读着读着就打瞌睡了,呵呵。虽然《三体》在内容上偏专业性描述,但是在故事情节上却很吸引人,尤其是作者宽广雄阔的想象力。不足的是,刘慈欣制造了一个巨大的故事体系,但是各环节的文字描述却无法支持整个体系,具体表现在:
1)人物缺乏鲜活力,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或许是作者刻意为之,将描述重点放在技术说明和情节发展上,在人物外貌神态刻画、心理描写的文笔明显缺少,这使得小说显得略微苍白、缺乏活力,毕竟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故事情节是小说的重点,没有深刻的人物形象,可能难以被人们记住和赞颂,不过《三体》却做到了。
2)想说的东西很多,但重点不突出。《三体》里描述介绍了许多概念和观点---像失败主义、逃亡主义、宇宙社会学、“黑暗森林”理论等,虽然作者用相当多的篇幅去说明这些,而且也解释得比较清晰,但是重点偏向不明显,特别是在结尾提到永恒主题”爱“时,描写篇幅很少,几句话带过,给人一种突兀的感觉,让我觉得是不是结尾有点草率了。或许作者在第三部会对第二部的某些情节进行延伸解谜,到时候重点自然就明晰清楚了。
3)镜框式的切换让人混乱。在《三体》里,作者是通过不同的人物视角和不同故事情节分支同时展开的,这在写作手法上叫”镜框式叙事结构”,有点像美国电影《云图》的叙事方法。虽然这种写作方法让人感觉想看在看电影的感觉,而且将信息和线索分布在不同的场景和人物身上,可以增加小说的悬疑性,但是由于故事结构过于庞大,过度的场景切换让人有种混乱感,而且场景间切换过度略微有点不自然。
读科幻小说,让我有种感想:不论科幻小说怎么描绘未来的情景和生活,最终都会回到人类的现实发展问题上,而这些问题有时还会牵扯到“人性”和“心理”上(“软科幻”的题材)。而这些问题是当下人类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比如:
1)如果新能源和新资源未能及时开发,同时不可再生资源又濒临耗尽时,这是地球上的资源该如何分配才能避免资源争夺战的爆发,同时又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2)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如资源不足、人口过度膨胀等,而必须削减人口时,除了要抑制出生人口外,还需要减少现有人口,那么人类要做出怎样选择呢?如果通过迁徙外太空来缓解人口压力和资源压力,那么决定要哪些人作为第一批“外太空新人类”呢?
3)如果因外星人入侵或地球毁灭等类似像《世界末日》的不可抗逆因素,导致人类必须选择少部分人作为延续人类文明和后代,那么在人群中做出选择才比较合理呢?既然要牺牲某一部分的利益甚至是生命,如何要这部分人心甘情愿,才不至于煽动他们的反抗情绪呢?
4)如果宇宙的资源是有限的,同时存在许多类似人类文明的外星文明,那么在未确定对方是善意还是恶意的前提下,我们是否要与其交流接触,表达善意,共同发展宇宙文明呢?还是直接侵入对方文明,征服之后再做谈判呢?(”黑暗森林“理论)
.......
这是我第一次看科幻小说,有点让我压抑,尤其是碰到这些“未来发展的问题”,虽然小说里描绘的人类文明还离现在的我很遥远,或许应该说,我是没有机会看到了,子孙们是很有机会碰到了,但是看到人类在未来的道路上蹒跚颠簸而行,不免让人有点担心,毕竟面对未来,没有一个人能有踏实的安全感,而且不管小说里面描绘的未来有多么的贴切、多么合理,那也是基于现实所构建出来了,无法代表未来,因此我只能希望人类的后代能在文明延续和发展的道路上一路平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