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科幻小说创作教学课件

科幻小说创作教学课件

发布时间: 2022-04-19 07:36:53

『壹』 如何实现读写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化、模式多元化思考

重教轻写”或“读写脱节”一直来是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现象,而实践证明“读写结合”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读写结合”应是一种基于阅读教学并在对教材文本的解读过程中,结合单一文本或单元整体中存在的典型的“模仿点”(可以说写作的每一个训练点都能在阅读文本中找到范例),找准契机,或渗透或专题式地进行的针对性写作训练与指导。笔者现斗胆就此问题谈谈自身在实践中的点滴体会,论述如下: 一、科学认识“读写结合”的写作指导教学活动的特点毋庸置疑,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有着“藕断丝连”的天然的互补性关系。基于阅读教学的“读写结合”的写作指导,除了要充分发挥这一特点外,实践中还要特别关注以下两个重要特点:(一)“读写结合”的整合性。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虽分属于两个范畴。但两者又都是为着同一的目标的,即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将两者的教学目标统一起来,作为一个互补性的整体来看待。这个整合的根据:一是学生写作的实际,二是单元作文训练的目标。将单元写作目标分解,课课训练,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等到写单元目标规定的大作文时,已是水到渠成了。这也是符合作文训练的逻辑性的。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教材及教学思路,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整合起来,以期收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改变阅读教学中重内容分析的陋习,把内容分析和写作特色赏析结合起来,增强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指导教学的自觉性。这一整合性的特点和要求,对于文言文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如果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只是停留在“字词疏通”和“内容分析”的层面,学生就很难真正地感受这些“文言经典”的魅力!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岳阳楼记》,它产生于封建时代,却丝毫没有因历史的变迁而被冷落、淘汰,相反,它如一棵千年古槐,经岁月的沧桑,愈显其旺盛的生命力。究其原因,除了作者范仲淹心中于八百里洞庭激荡出来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之外,还应在于文章的“深广的意境,精妙的构思”和“严密的结构,灵活的手法”等“写作特色”。正是做到了“情美、理美、形美”三个层次皆具,它才成为既有思想内容,又有艺术高度的经典美文。《岳阳楼记》留给我们的文化思考和政治财富应是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官”和“怎样作文”的统一。由此观之,阅读教学只有做到类似这样的“内容分析”和“写作特色赏析”的“整合”,才能真正让学生感悟到教材名篇的“经典魅力”。而这样的名篇在教材中俯拾皆是,如《岳阳楼记》所在的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四篇文言文(另:《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就是最好的证明。对于这四篇美文,若语文教师不能从“读写结合”的行动策略上,在教学中对这四篇文章进行深入挖掘的话,那么,势必造成学生不能真正感悟四篇“经典”的“记”的“多元化”魅力,更糟糕的是将严重地背离了教材编订者之所以将这四篇文章整合到这一单元的编写意图(即游记类文言的读写指导)。因此,只有将这一“意图”作为主要写作指导目标和四篇美文的赏读目标整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落实该单元的教学目标。(二)“读写结合”的序列性。所谓序列性,笔者以为就是按照写作知识或技能的深浅难易程度排项分级列序,由此从浅到深、从易到难地指导或接受训练。读写结合,要有利于学生建构有序的写作知识、技法体系。要在整体作文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有选择地挖掘出教材中的写作教学内容,并整合成一个有序的、循序渐进的作文教学序列。这种序列性,一方面,体现在对“写什么”这一问题上对初中三年的整体作文教学内容的序列化安排。另一方面体现在对“怎么写”这一问题上对初中三年的整体作文教学内容的序列化安排。为此,教师可以按照“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样的主题定序列。事实上,从初一到初三的由记叙文到说明文,再到议论文的由浅入深的整体写作训练安排,本身就体现了序列性的特点和要求。如初一年级重点进行“写人”的作文教学,为此,我们可制定这样一个训练序列:通过一件事来写人(抓住人物的特点--直接表现人--间接表现人--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写出自己的情感--写出人物的品质)——用多件事表现人。而初二的作文训练,在“写什么”问题上,可以由写“人、事”拓展到写“景、物”。在“文体上”,则可以由写一般的记叙文,拓展到写一般的说明文。初三的作文训练除了继续巩固记叙文等文体外,有必要进行简单议论文的写作训练,多做一些深度训练。比如写作内容可从关注“小我”,拓展到关注“生活”。而对散文的训练,针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精美散文篇目的情况,笔者认为要在初中三年中,利用随笔写作的形式进行常态化的散文训练(抓住特点来描写--描写中景情结合--描写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散文中的联想和想象--散文的构思--散文的立意)。当然,这种序列性的要求,更应常态化地体现在同一单元或同册教材的读写结合的写作指导活动中。总之,在实际的读写结合的教学中,序列设计要分散难点,减少重复,训练要涵盖语言训练、思维训练、技能训练、文体训练,注意前后衔接,形成系统。在训练步骤上,应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级上升形成一定梯度。即文体训练“由易到难”,写法训练“从简到繁”,内容广度“从局部到整体”,内容深度“从浅显到深奥”,形式广度“从单一到综合”,形式深度“从简单到复杂”。二、灵活运用“读写结合”实践中的操作模式(一)教材的阅读教学环节中“相机渗透”模式1.在教学环节中采取“问一问”。如“有什么值得写作借鉴的?”、“本文的标题有什么深意吗?”等。如笔者在《亲爱的爸爸妈妈》(八年级上)的教学的结束环节,我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怎么来的?”学生纷纷回答说:是从文章的最后的“心愿”中提炼出来的。通过师生的简单讨论,学生就深刻明白了这一“题目”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永远不要战争了。文章用孩子这一稚嫩的的呼唤声——“亲爱的爸爸妈妈”作为课文标题,使得上述的主题更显得深刻、凝重。在这里,教师只是通过简单的“问一问”,带动了学生的“议一议”,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了文章标题的如何提炼和做到深刻性的。俗话说,“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新版语文教材中含有好题目的文章俯拾皆是,比如,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鲁迅的《阿长于》、朱自清的《背影》、李森祥的《台阶》、杨绛的《老王》和余秋雨的《信客》),毋庸多说,这些都是好题目,而且这些题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线索型标题并且都能高度概括文章的主旨。当然,在阅读教学环节中,类似的“问一问”应该是随文而定,渗透其中,随处可见的。除了可以问一问“标题”外,还可以问一问“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如“布局谋篇”方面,以八年级语文上册为例:《亲爱的爸爸妈妈》的“引文--小标题”、《阿长与》的“先抑--后仰”和《背影》的“开篇设疑,点出背影--回忆往事,追述背影--别后思念,难忘背影”(即“开篇--中间--结尾”),乃至文言文《观潮》的“首句总领点题--正面描绘叙写--侧面叙写烘托”的布局谋篇等,都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在师生赏读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问一问”进行对文章写作特色的总结。实事证明,类似这样的在阅读教学环节中相机渗透进行的“问一问”(写作特色)是非常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认识的,尤其能加深学生对阅读教材的“经典”的“钟爱”,使其爱上阅读。由此,“读”就促进了“写”,而“写”也提升了“读”。2.在教学环节中采取“点一点”。有些文章,由于难度较大或是学生初次接触,学生很难或不能总结和发现文本背后的写作特色,此时就需要由教师将教材中潜在的或隐藏着的写作特色点在教学中向学生“点化”出来,从而提升学生对这篇文章的认识。如,《旅鼠之谜》(八下)一文,笔者在与学生梳理完旅鼠的三大谜(繁殖之谜、自杀之谜、投海之谜)之后,就在教学的小结环节对本文写作特色作了简单的“点一点”(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旅鼠之谜》这样的说明的好处: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又如,《喂——出来》(八下)一文,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科幻小说,教学中笔者顺势作了这样的“点一点”处理:⑴科幻小说的三要素:科学(警示)、幻想(翅膀)、小说(外衣);⑵小说基本情节(情节链):发现一个洞深不可测——人们用来倾倒垃圾——最后垃圾飞回来了。再如,《藤野先生》(八下)一文,通过师生的“常规性”的阅读教学,学生往往会认为这只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的记人文章而已,抒发的也只是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的浓浓深情(学生对选自《朝花夕拾》的鲁迅作品往往有“思维定势”)。但我们都知道,对于这篇文章若仅仅只是这样的理解是非常不够的,也是肤浅的。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在学生基本上能从文中感受到“我”对“先生”的无比怀念、感激和敬佩之情的同时,就顺势抛出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仅仅只是抒发作者对老师一片深情吗?)通过充分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才真正明白了:《藤野先生》一文并不只是为记藤野先生而记藤野先生的,它主要记鲁迅先生的日本留学生活,以及这些年对此的所思所想,目的在于清理自己,藤野先生是作为深刻影响了鲁迅选择的人而被载入文章的。因此,《藤野先生》首先是回忆录,而不是一般的纪念性文章。通过这样的深入分析理解,老师的“点一点”(《藤野先生》的双线结构:明线(主)是“我”与先生的交往及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暗线(副)是“我”的思想感情变化及其爱国思想)就水到渠成了。3.在教学环节中采取“练一练”。主要是结合句、段、篇的“模仿点”进行相应的练笔。比如,《敬畏自然》(八年级下)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议论性散文。文中有很多“模仿点”,如“每一段都有中心句”、对称性句子多等。所以笔者在教学环节中先后让学生进行了改写第八段(去掉问号,改成肯定句)和仿写“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的“练一练”写作训练活动。又如,笔者在教学孙犁的《芦花荡》一文中,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了小说那诗化的语言(如“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的魅力之后,让学生结合生活进行类似的“诗化语言”的模仿训练。有学生就写出了“天上星星稀疏,我脚步匆匆,老街依旧灯光暗淡,但路的尽头一盏灯光格外明亮……”(写的是晚自习后回家的心情)、“特殊的日子,清爽的晨风,我踏入那熟悉而陌生的校园,心中感慨万分。”(写的是开学初第一天的心情)等这些很具有生活化的“诗化”的语言。之后,笔者再用《天净沙·秋思》让学生进行诵读,感受诗化语言的味道,并借机概括出“诗化语言”(简言之,具有诗的韵味、诗的意趣、诗的风格的语言叫诗化语言)的一般性特点:⑴语言形象、生动、含蓄、凝练;⑵以描述代替一般的叙述,形象饱满,感情丰富;⑶句式灵活,整散结合。再如,笔者在教学完《陋室铭》后,让学生根据铭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偶句用韵”的文体特点进行仿写。首先,笔者通过课件呈现了我在博客中创作的《教室铭》(堂不在高,有童则名。室不在宽,有梦则灵。斯是教室,惟吾德馨。晨曦沁堂明,晚霞映室新。谈笑有自律,往来皆诚信。可以音体美,读诗经。无散漫之乱神,无违纪之烦心。陈中读书院,二(3/4)求学庭。师者云:何梦不成?),一下调动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有学生就写出了“房不在大,有光则明。人不在多,知学就行。斯是教室,学子品清。聚精会神在,应考便得心。同窗皆好友,往来为知音。可以共玩乐,把心倾。杜外界之诱引,绝游戏之花心。匡衡苦凿壁,车胤奋囊萤。吾辈云:何苦之有?”这样不错的仿写文。当然,这样的“练一练”,还可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写作契机,有效地指导学生及时进行写作片段训练(如读后感等)。如笔者在教学《背影》一文时,发现学生已经被父亲这份沉甸甸的爱而感动,于是适时地安排了一个“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的“真情告白”的写作训练,有学生就写出了“妈妈,现在我明白了,你平日里对我的点点滴滴的爱,哪怕是您的唠唠叨叨,现在对于我来说都是那么的弥足珍贵啊!妈妈,我爱你!请原谅我当初的疏忽和莽撞……”这样感人的心语。(二)单元整组阅读教学后的“专题指导”模式单元整组教学,就像是一部恢弘的交响乐,导语部分就相当于序曲,一篇篇课文就是疏密得当的乐章,而回顾与感悟就是乐曲主题的升华。就“读写结合”而言,单元导语就如“读写指针”,篇篇课文就如“读写实例”,而伴随阅读教学中的“相机渗透”则是写作“十八般武艺”的“小练兵”,最后结合单元“综合性学习或写作”的要求而开展的单元整组阅读教学后的“专题指导”,可以说是读写结合的“大练兵”。具体如下:(1)单元教学后的“主题写作”训练与指导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就很具有特点,如下表:课题题材主旨(人生感悟)写法走一步,再走一步事如何应对人生困难以事寓理蝉物生命不论短长要活好托物言志贝壳做好力所能及的事紫藤萝瀑布景生命长河无止境人生应奋发借景抒情从表中,我们可以归结出:这几篇文章都是属于感悟类的文章。所谓“感悟”,就是对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到的某种道理、某种哲理、某种诗化了的思想(如本单元中的《在山的那边》就是一首哲理诗)。引申到作文训练中,学生作文中的感悟,就是通过对人、事、景、物及生活现象的抒写来表现或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领悟,而这样的因“感悟”而成的文章,就称为感悟类作文。感悟类作文因其文章有思想、有深度,往往表现出动人心弦的作用,也往往能在考场中博得阅卷老师的亲睐,而且感悟类的作文在中考中有越来越被重视的倾向。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这类作文的写作能力,笔者在教学完本单元后,就让学生进行了感悟类作文的训练(作文题:《真没想到》,要求:或选一人,或选一事,或选一景,或选一物,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在“写作知识课”中,我为学生介绍了“感悟类文章的特点:或叙说一个事件,或讲述一个故事,或叙写一种现象,或转述一个传说,或描绘一种景物,或吟咏一类物品,然后,亮出一个精美的闪光的道理!”;在“作前指导课”中,我对学生进行了构思指导(构思提示: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要升华出一点什么,以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感悟。表达感悟的那一句话力求精炼,有那么一点哲理、有那么一点诗意、有那么一点理性……);在“作文讲评课”和“作文升格课”中,我结合学生的习作,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对部分学生的“习作”进行了师生互动式的“升格”指导;最后在“作文总结课”(即“写作理念课”)中,我对学生进行了此类作文的理念指导:要想写好感悟类作文,就要多积累生活,多观察现象,多积累富有哲理的语言。归结起来,这种模式遵循的是一个基于体验的操作过程,即“课文引路——技法提炼——佳作赏读——习作讲评——病文升格——真题演练”。(2)单元教学后的“写作特色”梳理与总结“专题指导”模式,并不只是采取“主题写作”的方式进行,也可采用梳理与总结单元教材写作特色的方式进行。如,在教学完八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的《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大雁归来》、《喂——出来》这五篇课文后,笔者就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对这五篇课文的“写作特色”进行了如下的梳理总结:《敬畏自然》通篇议论,但是层层推进,水到渠成,对比鲜明,让人不得不承认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须对自然秉持敬畏之心。《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通过史料、调研和考察,将罗布泊今昔呈现在人们面前,使我们也感染了作者的沉痛心情,想和作者一起大声疾呼,唤醒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旅鼠之谜》在记叙和对话中讲述旅鼠之谜,卒章显志,警示人类,用自然生动的方式介绍科学知识,让人容易接受。《大雁归来》是一篇科学小品,也简直是一篇爱鸟的抒情诗,文中处处以拟人的手法对大雁进行“抒写”,使得本篇说明达到了形象性、知识性和抒情性的完美结合。《喂——出来》是一篇科幻小说,借助“想象”的翅膀,披上“小说”的外衣,传达“科学”的警示,故事生动有趣,情节跌宕起伏,使人不知不觉受到了教育。这样的写作特色的梳理总结,最大的好处是能让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有一个整体、全面的了解。使得学生心中明白:把一个对象说得准确、清楚乃至生动,是可以有很多种方式选择的。总之,基于阅读教学的“读写结合”的写作指导是实现作文教学“有效”乃至“高效”的重要方法之一。若能将这一方法在初中三年的阅读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扎实推进,那么,笔者坚信语文教学的这艘航船因此能更好地承载起它应有的使命破浪远航。

『贰』 科幻小说怎么写

如何写科幻小说?这是个极难回答的问题。如果有固定答案,岂不是人人都可写科幻小说?岂不是科幻小说再不会发展?我这里不想详细叙述写科幻的技巧,只想列举一些作家的经验之谈,供同学们参考。

先说两件美国写作课上发生的事。

一次,在写作课刚开始时,学生在教室里坐定,教师走进课堂,从讲台上看看学生,开口第一句话是:“一切能够写出的故事都已经写出,你们不可能写出更好的故事!”

还有一次,也是第一次上写作课,教员把这门课定名为“为乐趣和收益而写作”的写作课。他开口第一句话是:“《灰姑娘》的故事已经写了5万次,都能卖掉。这故事还可以再写——再卖!”

两个教员讲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按第一个教员的说法,岂不是无需再学写作?按第二个教员的话说,岂不是一切故事都是重复或抄袭?

否!他们的含义是我们必须向前人学习,学习前人的写作经验。他们那样说只是为了幽默,引起学生的兴趣。

现在,我们列举一些著名科幻作家关于写作经验的名言。

一、关于科幻小说的结构

杰克·威廉森(曾参加成都科幻会议)说:

永远不要让读者设想有多个基本前提……保持故事连贯一致,小说中的一切都要合乎逻辑顺序,前后呼应……要让读者极想知道你准备告诉他什么。

A.E.范·汪说:

考虑一些大约800字的场景……每个场景都有一个目的,一般在第三段陈述,在场景结束时这个目的可以完成也可以尚未完成……场景不一定按最终顺序来写……想到它们就写下来。

二、关于科幻小说的人物

杰克·威廉森说:

保持人物符合逻辑……坏人一般比英雄人物好写。

约翰·布鲁纳说:

如果谁有志写科幻小说,对银河帝国的兴衰极有兴趣,而对他故乡街道上的人却漠不关心,那么我劝他回家,在自己脑门上用硫酸写上下面的标语:“科幻小说与所有的小说一样,是关于人的小说,”这样他一照镜子就能提醒自己。

约翰·坎贝尔说:

首先,科幻小说是关于人的小说。即使以狗为主人公,我们也会把人的品质投射到狗的身上,只注意它象人的一些特征,而不管它是否是四条腿。如果一个能思维的机器人是主人公,那么这机器人要么具有人性,要么与它们支持的人物为敌。

三、如何向别人学习

雷·布拉德伯里写道:

1940年,我拆散斯特金的每一篇故事,找出它的内部结构,看看是什么使他的故事引人入胜。当时我20岁,还未能发表一篇故事,因此我热衷于找到成功作家的秘密。我暗暗地怀着痛苦的忌妒注视着斯特金……然而由于他有我追求的独创性,我仍然不断地回到他的小说,拆解、分析、反复考察小说的结构。

约翰·坎贝尔写道:

人们常说,你若要写作,就得研究专家的作品,这并不是说你只是阅读他们的小说,而且还应注意他们的写作方式,为什么用那种方式?他们为什么成功?这次成功和下次成功有什么不同?

四、关于科学的精确性

哈尔·克莱门特写道:

你不能使故事与生活中已知的事实矛盾,例如跑得快的动物一般腿长,吃草的动物脑子不会发达。

保罗·安德森写道:

约翰·坎贝尔曾引用过一个可怕的例子:一颗行星围绕着一个蓝白色的太阳,上面有氧气和氟气。这在化学上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氧和氟在阳光照射之下立刻爆炸结合。

五、关于写作和投稿

最后,罗伯特·海因莱因对初学者提出几点忠告:

必须不断写作(光说不练不行)。

必须写完你已经开始的故事(不可半途而废)。

除非编辑提出要求,一定不要擅自重写你的故事。

『叁』 科幻小说写作技巧

单线式结构中的线索有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物,或者事。在科幻小说中,以物、事,特别是具有神奇色彩的物或事为线索的情况要远远多过以人为线索情况,某种神秘事件从出现到解谜,通常就是一篇科幻小说的全部内容。这也是科幻小说的重要特征。
二,复线式结构,即以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交插表现形成的结构。复线式又分平行复线、主次复线、明暗复线等情况。村上春树的科幻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平行复线的典型。“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两个线索一直平行出现,直到小说结尾处才合为一体。王晋康的《生死平衡》是空间上主次复线的典型。围绕主人公皇埔林展开的故事是主线,其余是复线。刘慈欣的《地火》是时间上主次复线的典型。刘欣主持的地下煤制气实验上主线。一百多年后一个初中生体验前辈采矿生涯的内容是副线。而他在《乡村教师》里,更是运用复线式结构的佳作。一方面是极端落后的乡村学校环境,一方面是先进得无法理喻的银河系“碳基智慧生命”和“硅基智慧生命”的大战。两条线索最后交汇到一处,取得一种奇特的美学效果。金·凯利主演的科幻片《楚门的世界》则是明暗副线的典型。主人公被制片人操纵的生活是明线,制片人的活动是暗线。影片的前半部分一直是围绕着主人公的明线,直到内容过了一半才进入另一条线索,揭开谜底。
三,散文式结构。这种结构打破了情节核心,以作者希望创造的某种意境、氛围、情感为结构中心。比如克拉克的名著《地球凌日》,就是宇航员临死前的乐观主义精神为结构中心。国内作品采用散文式结构的有刘维佳的《黑太阳升起来》、凌晨的《燃烧的星球》,以及天津作者张卓的短篇科幻小说等。散文式结构较易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不过,由于没有情节线索,读起来不太有趣,散文式结构的小说是那种提供给知音细细品味的作品。
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辐射式结构。在这种结构里,情节从一点发散开,向不同的方向辐射。王晋康的《解读生命》也运用了这种结构。在这篇小说里,外星人来到地球,并且在与人类的冲突中被杀死。然而它们那种奇怪的死法最终没有得到解释。父子两代科幻作者就根据这种死亡现象,虚构出不同的致死理由。在这里,小说从外星人死亡这个事件开始辐射出去,引出了不同的线索。与其它结构方式相比。辐射式结构过于复杂,适用范围也小。
更有一些表面上凌乱不堪的结构方式,却正符合作品本身的主题。比如,赛伯朋克流派的开山之作《神经漫游者》,被译成中文后,许多读者无法接受那种天上地下的随意式结构。但作者运用这样的结构方式,正是为了表现网络世界里人们支离破碎的生活特点。
上面这些结构方式,主要谈了小说的主干部分。小说的开始和结尾也是作者必须要注意的。开始决定了一篇小说是否吸引人,在读者缺乏时间和耐心的今天,开始部分不吸引人,小说就失败了一半。甚至可以这样说,三五个自然段里不能让读者喜欢的作品就是失败的作品。而结尾则决定这篇小说能给人留下什么回味,好的结尾可以把全篇的努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开始和结尾的构思往往更费力气。
杨平的小说《黑客事件》的开始一个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个世界只有二百五十六色”。了解计算机技术的读者一下子就知道,这是一个数字虚拟世界的故事。而对计算机技术了解不多的读者也会产生疑问:什么叫“只有二百五十六色”?这个优秀的开篇一直为科幻爱好者称道。王晋康的《生死平衡》用了一个歌舞升平式的开端:人类终于消灭了天花,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来到最后一个天花病人那里,想取些样本,却得知已经有神秘人物取走了样本。这个很喜气的开始却为后面的悲剧故事埋下的伏笔。
出色的结尾在科幻小说中也屡见不鲜。在克拉克的《与拉玛相会》中,外星人的巨大飞船丝毫不理会人类的一番折腾,从太阳中得到能量后,转头高速飞走。星河的《残缺的磁痕》中,主人公放弃了躲避地球磁场变化的机会,让女友进入隐蔽所,独自去面对危险的未来。这些结尾都把充分的想象空间留给了读者,同时又结束了整个故事。
不过,对于不少作者来说,写小说开头时还很有创作冲动,写到结尾时可能就会烦了、倦了,于是匆匆收尾了事。如果有这种情况,作者一定要提醒自己重视结尾的构造。
掌握小说的结构艺术,还要了解所谓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一种电影艺术手法,指把本来不在同样时空的画面、声音等因素摆放在一处,使观众产生联想,达到编导希望的效果。蒙太奇手法原本是电影工作者汲取自小说的技巧。只是这种技巧在小说创作中不为人注重。当蒙太奇在电影里大放光彩时,小说家们又把它请回来,加以改造,成为一种成熟的小说结构技巧。
(还是我,接上个回答)

『肆』 科幻小说怎么写

科幻小说怎么写呢?下面分享一下其中的写作技巧。

科幻小说怎么写一:要设定故事背景

科幻小说一般都写的是未来以后的事情,有些是写未来几百年之后,有些是未来几千年之后等等,但是不管把科幻小说的时间线都定在哪里,这些之类小说的时候,首先就是要设定故事的背景,这是写小说的大前提,如果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背景,写起来会比较困难。


科幻小说怎么写二:科幻小说的写作离不开现实

其实我们阅读一些比较经典的科幻小说,比如刘慈欣作家《三体》或者是国外一些作家的科幻小说,就会发现,其实很多科幻小说的写作都是离不开现实。


因为说白了,科幻小说也就是关于人类未来的生活,而人类未来的生活自然就离不开人,自然也就离不开人类现在的生活,包括人现在的感情,观念,价值观,思维等等都是离不开的。



科幻小说怎么写三:要列详细的写作大纲

其实写科幻小说跟写其他类型的小说一样,都是需要详细的写作大纲的,不论你是想写二三十万字的科幻小说还是两三百万,五六百万或者上千万的科幻小说,在写之前都要列详细的大纲,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为了避免小说太监要做的准备。


科幻小说怎么写四:要注重突出人物的特点

科幻小说同样其实也是写人,但是怎么写才能突出人物的一些特点,让人物的形象在小说当中鲜明起来等等,这些又是写作者所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伍』 明天要搞课前十分钟,想介绍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谁能帮我做个这方面的ppt,四五页就行了,最好有

艾萨克·阿西莫夫(英语: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1]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儒勒·凡尔纳、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并称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2]同时还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3]同时也是著名的门萨学会会员,并且后来担任副会长。[4]其作品中以《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 ”。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小行星5020、《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和两项阿西莫夫奖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1]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5]

热点内容
一对一玄幻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2-02 08:20:24 浏览:424
主角修炼速度很妖孽的玄幻小说 发布:2025-02-02 08:09:01 浏览:228
找一本校园小说女主被男主捅了一刀 发布:2025-02-02 08:07:28 浏览:867
腹黑会长是头狼全文免费小说 发布:2025-02-02 07:50:10 浏览:351
有没有好看的都市道士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2-02 07:17:05 浏览:540
俞静雅叶北城小说的名字 发布:2025-02-02 07:08:23 浏览:854
科幻小说起什么名字大全 发布:2025-02-02 06:43:40 浏览:48
2017完结网游类小说排行 发布:2025-02-02 05:59:23 浏览:586
凤栖梧桐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2-02 05:54:54 浏览:549
校园男主混混成长小说 发布:2025-02-02 04:55:53 浏览: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