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科幻小说作家
Ⅰ 很早以前的科幻小说,讲月球和地球的!求好心人帮助
小说 《索拉里斯星》
本书作者莱姆1921年生于波兰,迄今已出版科幻小说二十多部,这些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
莱姆是20世纪欧洲最优秀的作家,他的作品风趣幽默,富于想象与哲理。莱姆所有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是《索拉里斯星》。小说以一个被神秘大洋覆盖的星球为背景,演绎了人类寻求知识和生死相爱的科学神话。莱姆笔下的神秘大洋似乎是有智慧的,能够物化人类头脑中的隐私和邪念。科学家们围绕这个不解之谜作出种种推测,却难以自圆其说。任何一种解释都不过是用“一个更费解的谜代替另一个谜而已”。
《索拉里斯星》把知识和情感结合在一起,深受评论界推崇。干1970年和2002年被苏联导演塔尔科夫斯基和美国导演索德伯格两度搬上银幕。
在昏暗中,一架小型太空舱降落在稠状大洋的岸边。科学家凯尔文从地球来到索拉里斯星球的太空站。但没有人愿意接待他。当他小心翼翼地钻进太空站时,却碰上了一连串不可思议的怪现状。太空站现有的两个成员,举止怪诞,一副无所适从的样子。在空空荡荡的走廊里出现了一些人物,他们仿佛是从梦幻中出现的。凯尔文遇到了他早已死去的太太。是现实还是幻觉 ?这本小说是莱姆最著名的书,奠定了他作为科幻小说经典作家独一无二的地位。
Ⅱ 索拉里斯星的同名小说
本书作者莱姆1921年生于波兰,迄今已出版科幻小说二十多部,这些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
莱姆是20世纪欧洲最优秀的作家,他的作品风趣幽默,富于想象与哲理。莱姆所有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是《索拉里斯星》。小说以一个被神秘大洋覆盖的星球为背景,演绎了人类寻求知识和生死相爱的科学神话。莱姆笔下的神秘大洋似乎是有智慧的,能够物化人类头脑中的隐私和邪念。科学家们围绕这个不解之谜作出种种推测,却难以自圆其说。任何一种解释都不过是用“一个更费解的谜代替另一个谜而已”。
《索拉里斯星》把知识和情感结合在一起,深受评论界推崇。于1970年和2002年被苏联导演塔尔科夫斯基和美国导演索德伯格两度搬上银幕。
在昏暗中,一架小型太空舱降落在稠状大洋的岸边。科学家凯尔文从地球来到索拉里斯星球的太空站。但没有人愿意接待他。当他小心翼翼地钻进太空站时,却碰上了一连串不可思议的怪现状。太空站现有的两个成员,举止怪诞,一副无所适从的样子。在空空荡荡的走廊里出现了一些人物,他们仿佛是从梦幻中出现的。凯尔文遇到了他早已死去的太太。是现实还是幻觉 ?这本小说是莱姆最著名的书,奠定了他作为科幻小说经典作家独一无二的地位。
Ⅲ 求一部13-15年看过的科幻小说,内容梗概和作者信息在描述里,跪求!
谢邀。借这个问题,我把我看过的觉得值得推荐的科幻小说列一个简单的书单吧入选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经典,二是我看过。第一类:赛博朋克题材《神经浪游者》(威廉·吉布森)《雪崩》(尼尔·斯蒂芬森)《真名实姓》(弗诺·文奇)《艾比斯之梦》(山本弘)重点推荐(7.14日更新)从名气上讲,主推作品应该在《神经浪游者》和《真名实姓》中产生,但前者可读性略差,后者好看是好看,但缺乏科幻深度。最后还是选择了我个人比较钟爱的《艾比斯之梦》,除了出于日系科幻作品比较适合中国人的口味之外,更主要的是,小说以七个中篇故事寓言了AI发展的七个阶段——《宇宙尽在我指尖》和《令人雀跃的虚空间》代表AI的产生,前者是文字形式的虚拟角色(其实是个网络接龙小说),后者是将大脑植入数字空间,这两篇算是前AI时代,主角都是真实的人类。《镜子女孩》、《诗音翩然到来之日》和《黑洞隐者》这三篇,代表了AI学习和获得自我意识的三种途径,前者讲述AI如何在学习人类的行为后获得自我意识,《诗音翩然到来之日》是植入自我意识的机器人如何学习人类的技能、与人类沟通,后者讲述AI试图理解人类的理想、艺术、哲学等形而上的理念。《正义不打折的世界》讲述拥有自我意识的AI如何与人类相处,在这一篇中,AI从人类的宠物发展为追求平等地位的物种时,与人类发生了正面冲突。最后一篇《艾比斯之梦》将AI与人类的命运推到了一个悲剧的背景,结局我就不剧透了。《艾比斯之梦》有点像加长版的《软件体的生命周期》(特德姜),而故事性更强。全书最大的看点是AI视角,传统的赛博朋克作品都是人类以AI的形式进入数字空间,其思考模式也是人类视角。本书告诉我们,什么是(可能的)AI视角,脑洞来了:对于我们T A I 而言,惊人的是许多人类无法理解模糊这个概念。当我们说“爱(5+7i)”时,误以为是“只爱百分之五十”或“满分一百分,五十分的爱”的人类何其多。人类无法理解“5”是模糊测度。爱的强度明明不可能以普通集合表达。我们能够想象以纵轴为实数、横轴为虚数的复素平面,但是人类必须转换成实体平面才能想象。我们能够想象自乘为负的量,但是人类无法想象。这八成是因为人类的大脑从一开始就欠缺认识的能力。重点推荐其中第六个故事《诗音来的日子》,就算你不喜欢这本书,至少里面有一句你不会忘记。“所有人类都患有阿兹海默症”关于《神经浪游者》,这是一本不太好读的书,但又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之前在豆瓣上看过一篇用古龙人物改写的小说简介,强烈推荐,看了之后再读此书,就容易读进去了古龙版Neuromancer故事简介 (评论: Neuromancer)第二类,末日危机题材《三体》刘慈欣《时间回旋》《流浪地球》刘慈欣《日本沉没》小松左京重点推荐(7.16日更新)重点推荐《流浪地球》,因为此篇在大刘的写作生涯中极其重要,开创了他的“末日情结”、“宏细节”、“归乡情怀”这三个特色,使其往后的作品呈现出一以贯之的宏大的主题、悲壮的调怀、沧桑的变迁、坚定的信念……。末日情节《流浪地球》原先是大刘的“末日系列”的第一篇,此系列以太阳灾变为题材,原计划有六部:除了《流浪地球》外,《补天》描写人类进入太阳内部对其进行修补以延缓其灾变;《微纪元》(已完成)讲人类通过基因改造,把自己变小去适应新的太阳系;《星船纪元》描写人类乘飞船逃离太阳系,最后把飞船当成了永久的家园;《游魂》描写太阳灾变前人类用电波把自己的思维和记忆发向宇宙;最后一部《在冥王星上我们坐下来哭泣》,描写人类逃生无望,在冥王星上建立人类文明纪念碑(这个情节后来在《三体》里用了,不过我猜是受到了克拉克的短篇《星》的影响)。“末日情节”几乎贯穿了大刘的大部分小说,大刘是这样看待末日的当你被诊断为癌症时,世界在你的眼中会突然变成另一个样子:天空是红的太阳蓝的;而当你最后得知这是误诊时,当天空又变成蓝的太阳又变成红的后,这也不是以前的天空和太阳了,世界和生活在你的眼中美了许多,也增加了许多内涵,这种感觉远不是读十年书能得到的。一个人的末日体验是一种很珍贵的体验,那么全人类的末日体验呢?如果世界经历了这样一次“误诊”,那全人类同样会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天空和太阳,更珍惜他们以前视为很平常的一切,人类世界将沿着一条更合理的轨迹运行。而能够带来这种末日体验的,只有科幻小说,这也是我构思这个末日系列科幻小说的的初衷。宏细节大刘有一个创作理念——“宏细节”,他认为这是科幻小说独有的叙事模式,在《流浪地球》中,第一次把宏观的大历史作为细节来描写。在宇宙的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历史事件变成一个个细节,历史的大框架叙述成为小说的主体,而人物成为微生物,完全超越了我们的日常阅读体验,使作品不仅疆域极其辽阔,而且内部也极其丰富。归乡情怀在《流浪地球》的前言里,大刘写道:“自己的科幻之路也就是一条寻找家园的路,回乡情结之所以隐藏在连自己都看不到的深处,是因为我不知道家园在哪里,所以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找。”归乡情怀不是怀旧,而是寻找自我在宇宙中的定位。小说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人类和地球人影相吊,相互依存,远离已面目全非的故乡,踏上又一条前途未卜的漫漫归乡之路。人类和地球来自宇宙,又走向宇宙,仿佛水滴重归海洋,星星回归星群,这才是《流浪地球》真正打动我们的地方。就像小说里的那个谜语:“你在平原上走着走着,突然迎面遇到一堵墙,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这墙是什么?”第三类,太空题材(太阳系外)《沙丘》弗兰克赫伯特《宇宙过河卒》《天渊》弗诺文奇《基地》系列阿西莫夫第四类,太空题材(太阳系内)《2001太空奥德赛》阿瑟克拉克《与拉玛相会》阿瑟克拉克《群星,我的归宿》第五类,生化危机题材《寄生前夜》濑名秀明《鲵鱼之乱》《红色海洋》韩松第六类,外星生命题材《计算中的上帝》《索拉利斯星》《死者代言人》第七类,机器人题材《机器人》系列(阿西莫夫)《趁生命气息逗留》 罗杰泽拉兹尼第八类,科技惊险题材《侏罗纪公园》迈克尔克莱顿《球状闪电》刘慈欣第九类,星际战争题材《星船伞兵》罗伯特海因莱因《安德的游戏》奥森斯科特第十类,时间旅行题材《醉步男》小林泰三《你一生的故事》特德姜《永恒的终结》阿西莫夫《时间机器》威尔斯《一日囚》柳文扬第十一类,历史题材《天意》钱莉芳第十二类,幽默讽刺题材星新一的微型小说《银行系漫游指南》道格拉斯罗伯特克里谢的短篇第十三类,哲学宗教及其他思想实验题材《光明王》罗杰泽拉兹尼《海伯利安》丹西蒙斯《超新星纪元》(刘慈欣)《星》阿瑟克拉克《最后的问题》阿西莫夫《巴别塔》特德姜手机上匆匆写的,感觉肯定有遗漏,以后慢慢补充。以后有空会在每一类重点推荐一部,以及推荐理由。
Ⅳ 《海底两万里》作者介绍及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儒勒·凡尔纳(Jules Gabriel Verne,1828.2.8~1905.3.24),19世纪法国作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1863年因长篇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而一举成名,此后开始从事写作,其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1905年3月24日,凡尔纳于亚眠逝世。
创作背景
波兰人民反对沙皇独裁统治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是凡尔纳创作《海底两万里》的一个导火索。他在小说中塑造了尼摩船长这个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高大形象,赋予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以此来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主要内容
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小说,科学性是它的一大特征。教授阿龙纳斯一行在被尼摩船长控制之初,面对潜艇这一人类的伟大杰作,阿龙纳斯竟然不顾人身安危,暂时放弃了从鹦鹉螺号逃走的念头。
他劝阻鱼叉手尼德·兰德说:“这艘潜艇是现代工业的杰作,要是没有见到我会感到遗憾的!因此你要保持冷静,尽量仔细地观察我们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多看看。“
(4)波兰科幻小说作家扩展阅读: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代表了凡尔纳丰富多彩的想象和缜密细腻的行文特点。小说中情节设置古怪离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
语言生动有趣,既是艺术的语言,又是科学的语言,对各种海底事物的说明入木三分,惟妙惟肖。特别是那艘鹦鹉螺潜艇,让读者如痴如醉。
《海底两万里》中描写的潜艇起名为“鹦鹉螺”,而鹦鹉螺正是以自身薄薄的几毫米螺壳而承受下潜到百米深海后所面临的巨大水压的螺壳动物。这一细节充分表现了凡尔纳广博的科学知识。
Ⅳ 《索拉利斯星·K星异客》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索拉利斯星·K星异客》((波)斯坦尼斯拉夫·莱姆)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wA5P9AVBZ6ItkTyEvhEdCQ
书名:索拉利斯星·K星异客
作者:(波)斯坦尼斯拉夫·莱姆
译者:李玲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3-9
页数:385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两个故事,前者《索拉利斯星》曾被俄美两国大师级导演两次搬上银幕,后者《K星异客》刚一出版即被环球电影公司看中改编为电影,于2002年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票房佳绩。《索拉利斯星》的作者斯坦尼斯拉夫・莱姆是二十世纪欧洲最优秀的作家,他的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累计发行量达1200万册!该小说以一个被神秘海洋覆盖的星球为背景,演绎了人类寻求知识和生死相爱的科学神话。
《K星异客》是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吉恩布鲁尔的近作。小说中,一个叫彼特的神秘人物,自称来自K星,一个技术高超的精神病医生力图将他从虚幻的精神世界里拯救出来,结果两种观念的冲突使医生迷失在现实与虚幻之间。
作者简介:
斯坦尼斯拉夫.莱姆:1921生于波兰,迄今为止已出版科幻小说二十多部,这些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累计发行量达1200万册!莱姆是二十世纪欧洲最优秀的作家,他的作品幽默风趣,富于想象与哲理。1983年,美国《费城问讯报》的一位评论家断言:“如果莱姆在本世纪结束时还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只能是因为诺贝尔奖的评委们对科幻怀有偏见。”
除被两次搬上银幕的《索拉利斯星》之外,莱姆的重要作品还有:《星空归来》、《机器人大师历险记》等。1973年,莱姆荣获波兰“国家文学奖”。
注:据悉,著名科幻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莱姆于2006年3月27日在他的祖国波兰去世,享年84岁。
Ⅵ 奇幻小说有缺陷吗
最大的缺点是很多作家并不是真的在写幻想,他们只是在装饰。
你看,真正优秀的幻想(或科幻小说)必须是这种类型。它必须是这样,因为作者需要它的工具来传达信息,而这在常规的现实主义小说中是不容易传达的。
奇幻游戏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游戏类型,尤其是在年轻的成人目标群体中。写奇幻小说确实能吸引读者,而且——就像大多数作家从读者那里获得灵感一样——很多时候这就是很多人写作的感觉。
这里的大多数人都注意到了很多缺陷,但我认为很多缺陷都来自于相似的根源。幻想对于许多作家来说只是一种装饰。他们真的不需要在故事中有什么“精彩”的东西,但他们喜欢。
那么,能否用现实主义而不是幻想来实现呢?当然可以。但是,通过扭曲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通常人类、矮人和精灵有他们的差异,但他们总是在一起,都是“好的”一面),萨普考斯基得到了额外的价值:他在读者的脑海中得到了更强烈的反映。他让我们思考这些划分是人为的。
这是幻想是好的时候。当“幻想”加入到故事中。也就是说,用一种新的或更隐喻的方式传递信息。这也提供了一个提示,当幻想是糟糕的。当"幻想"从故事中消失。也就是说,它只是免除了作者进行适当研究的义务。
现在想想那些幻想故事,它们只是为了大蜘蛛,坚不可摧的剑等等而幻想。它们和那些好警察杀死肌肉发达的坏人的故事有什么不同?
Ⅶ 科幻书有哪些
1、《猫城记》,老舍
这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唯一的一部科幻小说,可以说是中国科幻小说的先驱。这本书讲述了一架飞机在飞过火星时和火星撞在了一起,结果机毁人亡,只有“我”幸存了下来,却被一群猫人带走,在猫城中,开始了艰难的生活。
2、《三体》,刘慈欣
这本书科幻小说,是国内读者最多,也是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其经典程度,相信不用多言,这本书中的故事将要影视化,不知道能否获得成功。
3、《八十天环游世界》,儒勒·凡尔纳
最经典的科幻小说之一,也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作品,讲述了一个环球世界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要经历种种艰难险阻,在八十天内环游地球一圈,在环球的路上,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知识,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批判了某些落后和愚昧的社会现状。
4、《机器人大师》,斯坦尼斯拉夫·莱姆
这是波兰科幻大师斯坦尼斯拉夫·莱姆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讲述了一对既是朋友,又是竞争者的机器大师,他们不断创造出奇妙的机器,让两人时常陷入困境,也时常获得荣誉,书中的两人滑稽而又有趣,但却探讨了很多有趣的问题。
5、《安德的游戏》,奥森·斯科特·卡德
这部发表于80年代的小说,荣获了两部科幻界的大奖,即星云奖和雨果奖。故事发生在未来,讲述了地球与虫族之间的战争,在地球遭到虫族两次攻击之后,国际舰队决定在全世界挑选极具天资的孩童,以便通过训练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舰队指挥官。
Ⅷ 谁看过飞向太空2002(神秘索拉星)
【乔治克鲁尼】(2002)飞向太空、索拉力星 Solaris
◆ 片 名:飞向太空/索拉力星
◆ 片 名 Solaris
◆ 制 片: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
◆ 导 演: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
◆ 编 剧: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
◆ 主 演: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
娜塔莎•麦克艾霍恩Natascha McElhone
杰瑞米•戴维斯Jeremy Davies
维奥拉•戴维斯Viola Davis
乌尔里希•图科Ulrich Tukur
◆ 类 型:科幻(Fantasy)惊悚(Thriller)
◆ 国家地区:USA
◆ 语 言:English
◆ 发行公司: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
◆ 制作公司:USA影业(USA Films)
◆ 首映日期:2002年11月27日
◆ 制作成本:$47 + $0 (单位:百万美元)
◆ 首映票房:$6,752,722.00 (单位:美元)
◆ 全美票房:$14,910,901.00 (单位:美元)
◆ 影片评分:
◆ MPAA定级:PG-13 级(性.爱/裸.露镜头/粗口)
◆ 片 长:99分钟
◆ 官方网站:http://www.solaristhemovie.com/
◆ 专题网站:
本片改编自著名波兰科幻小说作家斯坦尼斯洛•兰姆的同名科幻小说,而早在1972年,大名鼎鼎的塔可夫斯基就已经把它搬上了银幕。小说本身已经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老塔的版本更是充满了内省和对灵魂的诘问。该版本诗意盎然,有个场景,男女主人公因失重而漂浮,仿佛夏加尔的画中人似,半空飞舞,堪称影史经典。
起初导演索德伯格对拍摄这部科幻影片并不太感兴趣,因为他从来没有拍摄过类似的题材,而且他对表现未来的科技也兴趣索然。可是当他回忆起曾经看过的小说与电影时,他答应了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拍摄邀请。而詹姆斯•卡梅隆和雷•桑奇尼,还有扬•兰道所在的光风暴公司(Lightstorm Entertainment)则花了五年的时间与俄罗斯方面交涉,解决版权等等问题。对卡梅隆来说,拍摄《飞向太空》几乎是个梦幻般的计划,他认为小说的故事全都发生在回忆与想像中,因而可以有无限开放的表现空间。索德伯格答应拍摄的消息让他大为激动。于是我们看到的是明星制作班底:以《泰坦尼克》获奥斯卡奖的卡梅隆,和以《毒品网络》获奥斯卡奖的索德伯格。
与库布里克和斯皮尔伯格不同,索德伯格在拍摄中并未强烈突出未来的高科技,而是更多集中在故事和人物的发掘上。然而科幻影片的硬件依然是重要的,影片的制作设计莫西纳曾经与索德伯格在《11罗汉》、《永不妥协》等多部影片中合作,这次他给影片设计了压抑的内部空间。光线的设计也与情节密切相关:“我们想让‘普罗米修斯’号既真实可感,又如梦似幻。”
索德伯格拍摄的电影题材越来越多变了,从现实主义的《性、谎言和录像带》,到惊悚的《卡夫卡》、惊险不失幽默的《至激关系》,一直到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的《毒品网络》、《11罗汉》,他正如卡梅隆所说,如同变色龙一般灵活。
心理学家,离家若干光年,面对死而复生的妻子和其他光怪陆离的事件,这样的角色绝对难以驾驭。索德伯格想到的第一个人选就是与他合作过《至激关系》和《11罗汉》的乔治•克鲁尼,而后者也欣于从命,并且非常珍视这个机会。但是看上去无论如何没有知识分子相的克鲁尼,要使自己的角色让人信服,想来并非易事。
在片中扮演妻子蕾亚的英国演员娜塔莎•麦克艾霍恩,曾经出演了《楚门的世界》、《拯救毕加索》、《浪人》等等影片。索德伯格对她评价甚高:“她让我想起了60、70年代法国那些极其优秀的女演员,比如让娜•莫罗,和多米尼克•桑德。她们是机智、性感、复杂的女人,不是姑娘,而是女人。”也许期待她的演出,比期待克鲁尼的心理学家更有些道理?
影片只有五个角色,其中扮演举止古怪的年轻科学家斯诺的是杰瑞米•戴维斯。这个角色在索德伯格的设想中,需要与其他的人有强有力的互动,他的表演要有种怪异的能量,显出特殊的张力。杰瑞米•戴维斯?对,就是《百万美元酒店》里那个可爱的难以置信的TomTom,《拯救大兵瑞恩》里也有他。这个人曾经因为在大卫•罗素(David O. Russell)的影片《打猴子》(Spanking The Monkeys)里的表演获得过独立精神奖的最佳新人。
第四个角色是女科学家海伦,意志坚强,由和索德伯格合作过两次的维奥拉•戴维斯扮演。那个开始就死去的吉巴里安则由德国演员乌尔里希•图科扮演,他在德国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吉巴里安舱里的录像带,后来揭露了一切的真相。
有塔可夫斯基的珠玉在前,要说对索德伯格版的《飞向太空》拭目以待,似乎有点虚伪。尤其最近以来,他的《11罗汉》和后来似乎要回到《性、谎言和录像带》那样的独立精神之作《正面全裸》风评都不甚佳。只能说《飞向太空》让人捏了把汗,担心会是又一部好莱坞风格的惊悚科幻片。
Ⅸ 《索拉里斯星》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索拉里斯星》([波]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索拉里斯星
作者:[波]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
译者:靖振忠
豆瓣评分:8.7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1-8
页数:254
内容简介:
这颗星球,知道你内心深处的秘密。
波兰科幻大师莱姆代表作,塔可夫斯基《飞向太空》原著小说。
刘慈欣、梁文道、戴锦华、吴岩、江晓原诚意推荐
【编辑推荐】
波兰科幻大师斯坦尼斯瓦夫•莱姆代表作,以诗意笔触和深邃哲思触探人类认知边界。人类追寻着地外文明的蛛丝马迹,遇见了索拉里斯星的蓝色大洋。它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人类的忧伤与迷惘,恐惧与执念。而它本身是什么,人类却永远也无法知道。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据此改编《 飞向太空》,铸就电影史上的经典。
被无数人誉为无法超越的科幻神作,设立太空想象天花板,刘慈欣、梁文道、戴锦华、吴岩、江晓原诚意推荐。
莱姆是波兰科幻作家、哲学家,被译成52种语言,全球畅销4000余万册,以一己之力将波兰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早在70年前就预言了互联网、搜索引擎、虚拟现实和3D打印的出现,直言人类将遭遇人工智能和信息爆炸的挑战。
莱姆100周年诞辰纪念版,波兰驻华大使亲自撰写序言。
【内容简介】
索拉里斯星是一颗围绕双星运转的星球,表面被胶质海洋覆盖。根据人类既有的认知,这样的星球的运转轨道应该是不稳定的。但仅仅过了十几年,人们就发现,索拉里斯星的轨道并没有显示出预期的变化。这激发了人类对这颗星球无限的兴趣。
心理学家凯尔文降落到索拉里斯星,迎接他的不是同伴们的热烈欢迎,而是杂乱的太空站、疯癫的科研人员和凝重的暗黑气氛,他试图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直到在一片扑朔迷离中撞见自己已经过世十年的妻子。
【媒体推荐】
莱姆有非常了不起的想象力,是真正独一无二的。莱姆的作品对人和宇宙的关系有着更深刻的描述,与美国的科幻小说相比,在文学上也更为精致,有着更为深远的意境,也给人带来更多的回味和思考。——刘慈欣
如果我们找不到外星人,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外星生命的理解,都以为他们是人。——梁文道
《索拉里斯星》不仅是一部重要的科幻作品,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甚至是一部现代哲学读本。——戴锦华
莱姆总是能从核心处嘲弄我们的生活,他能把科技论文、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都烹调在一起,并用幽默而力透纸背的荒诞语言和荒诞情节,返照我们的世界。——吴岩
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学、最幽默的一位。——安东尼•伯吉斯
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库尔特•冯内古特
相比之下,我们疲惫的宇宙显得苍白无力。——《华盛顿邮报》
与阿瑟•克拉克、艾萨克•阿西莫夫和菲利普•迪克比肩的科幻小说巨人。——《纽约时报》
作者简介:
斯坦尼斯瓦夫•莱姆(1921—2006),波兰著名作家、哲学家。当过汽车技工,终获医学博士学位,创立波兰宇航协会。代表作有《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惨败》等。作品多聚焦哲学主题,探讨科技对人类的影响、智慧的本质、外星交流,以及人类认知的局限等。1996年被授予波兰国 家奖章“白鹰勋章”,波兰第一颗人造卫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莱姆是20世纪欧洲最多才多艺的作家之一,安东尼•伯吉斯称赞他是“当今活跃的作家中最智慧、最博学、最幽默的一位”,库尔特•冯内古特赞扬他“无论是语言的驾驭、想象力还是塑造悲剧角色的手法,都非常优秀,无人能出其右”。被译成52种语言,全球畅销4000余万册。
Ⅹ 求一本国外科幻小说的名字
《完美的真空》,(波兰)斯坦尼斯拉夫·莱姆著,王之光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10月版。18.00元
将书读完再写书评,这是写书评起码的要求,但我这次等不及了,书刚读一半,作者死了,无论如何都该及时谈及死去的作者,更何况对于一位读者、佩服那死去作者的读者
来说,这样的书还是读慢一点好--不会再有这个人写的书了。3月27日,堪称天才的波兰科幻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莱姆去世,他的两本著作《完美的真空》《索拉里斯星》去年由商务印书馆翻译出版。
20世纪的东欧诸国见证了人类历史上一系列重大灾难,无论是两次大战还是和平时期,政治角力总在这方土地上空上演,位于波兰境内的奥斯维辛既是波兰的灾难,也是人类的灾难,个人、民族之痛与全人类之痛如此深刻地结合在一起。但磨难归磨难,波兰也有切·米沃什,有辛波斯卡,有亚当·米奇尼克这些优秀的知识分子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即使在”弹丸之地”的捷克,也有赛弗尔特、赫拉巴尔等人组成的文学群星阵容,当然,还有最为硕大、至今闪耀的一颗--哈维尔。在此壮阔的历史大背景下,我们理应承认出现斯坦尼斯拉夫·莱姆这位世界赞叹不已的科幻作家实属当然,但更能以此观察到莱姆在那些天才式科幻作品背后的态度,作为东欧知识分子之一员,即使在”书评集”《完美的真空》里,也看得出莱姆广阔的思想景色。
《完美的真空》一共评了16本子虚乌有的书。作为科幻作家,莱姆在此书中散发的幽默感实在强烈,或许可以称他为最幽默的科幻作家。在那本步《鲁滨逊漂流记》后尘的《鲁滨逊家族》一书里,我们借莱姆的评论得知,讲述的是”鲁滨逊的社会生活,他的社会福利事业,和他艰巨的、熙来攘往的生存方式”的”孤居生活的社会学”,以及这么一个大题目:”一个初无人烟、到小说结尾却人满为患的岛屿上的大众文化”。从莱姆先生煞有介事的诙谐笔下,我们读到这位”新鲁滨逊”受不了孤岛生活,决心造人,首先添了集义仆、司衣、司阍、司膳于一身的胖子斯尼宾斯(而不是传说中的礼拜五)。”初次造人,我们这位学徒期的造物者,倒也考虑过民主,但他先前容受民主只是事非得已,他肯定必定别人也是如此……斯尼宾斯蠢得恰到好处,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就拔擢了他的主人……”
相比之下,《千兆网络》的评论则是对文学评论之恶意嘲弄的集大成之作,此举虽然已在《鲁滨逊家族》中牛刀小试,但都没有这篇来得轰轰烈烈。这部出于”觊觎詹姆斯·乔伊斯桂冠”的作品,可以想见有多少典故,比如莱姆对”千兆网络”这个单词的过度阐释:包含了”巨大混乱”、”某种划艇”、”意大利语的提琴”以及倒读呈现的种种含义,既让人心生厌烦,又会为莱姆的戏仿深深折服,他的确以滑稽的方式展现出一种原创的美丽,这一结果超越了戏仿本身。
为莱姆所折服这似乎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作为科幻作家,莱姆的作品诞生于”无”,但仍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深刻的现实痕迹,若干年前他作为汽车装配工的命运感可能就寄托在了某个角色身上。当莱姆决心为这群同样属于”无”的书写书评,绝非仅仅博读者诸君一粲,即使作为文学研究的文本,《完美的真空》都堪称黑色幽默的绝佳范式,说不定还会被冠之以”后现代……”的名目。在这本书中不得不提的是《小队元首路易十六》,这本子虚乌有的小说讲小队元首陶里茨逃到阿根廷组建王朝的故事。巧合的是,在1960年,以色列特工的确曾在阿根廷抓获了纳粹战犯阿道夫·艾希曼,此人受审的经过还促成了汉娜·阿伦特一系列作品的问世。细读莱姆这篇书评,其实他的反讽并非仅仅源自他身处的国家,这种荒诞感基于欧洲的现实困境,莱姆了不起之处的确在于他科幻作家的预知(如《性爆炸》),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总结。
莱姆是这样评价莱姆的《完美的真空》:”作家没有写的书,作家无论如何肯定永远不会动手的书,却可以假托给虚构作者的,这种书由于不存在,难道不是特别的像沉默吗?对于旁门左道敬而远之,难道还能把自己置身于更加安全的地位吗?断言这些书,这些学说属于他人,其实相当于不言而喻,尤其是这件事发生在玩笑的情形之下时。”
的确,莱姆这本书充满了不言而喻的意味,大概从来没有一位作家像莱姆一样,一本”书评集”就可以承载真正的文学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莱姆是值得深入了解的作家,只是我们都知道得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