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科幻小说威尔斯
⑴ 《时间机器TheTimeMachine》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时间机器TheTimeMachine》(H. G. Wells)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NiNJFg4bkI5CtZclhVl5FA
书名:时间机器TheTimeMachine
豆瓣评分:7.7
作者:H. G. Wells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The Time Machine
出版年:2014-2
页数:116
内容简介
本书是英国科幻小说大师威尔斯最早获得成功的一部科幻小说,也是他最负盛名的科幻作品之一,本书第一次提出了“时间旅行”的概念,也是一部惊心动魄、发人深省的警世预言书。小说讲述一位科学家乘自己研制的时间机器旅行到公元802701年的未来世界中,此时的世界已变成了一个大花园,到处是宫殿式的建筑。被称为“埃洛依”的贵族们因过分安逸的生活而使体力、智慧退化萎缩,成为美丽的废品,而“莫洛克”则把“埃洛依”豢养起来当作食物。
作者简介
H.G.威尔斯(H.G. Wells, 1866—1946),英国小说家,社会这家、历史学家。他先在伦敦皇家学院师从赫胥黎学习生物学,后于1888年毕业于伦敦大学。1895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时间机器》使他一举成名。该书以奇特的情节和夸张的手法,讽刺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其后他又发表了一系列的科幻小说,包括著名的《国际战争》《神食》《首先登上月球的人们》等,预言了科学对人类产生重要作用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可怕的灾难,使人们意识到20世纪技术世界的希望与危险同在。1920年发表的100万字的巨著《世界史纲:生物和人类的简明史》,奠定了他作为历史学家的地位。从30年代开始,他积极投身政治,见过罗斯福和斯大林。因此,他生前被认为是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对未来的预言家和积极的社会改革家。
⑵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重要作品
1927年商务印书馆引介《世界史纲》以来,威尔斯的这本大作便风行中国数十年不衰,且有文、白译本数种,直至今天不断重版再印,当然有其独到的价值所在。该书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总销量达数百万册之多,是世界性的超级畅销书。
著述巨型通史在西方素有传统,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休谟的《英国史》和基佐的《法国文明史》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世界史纲》当然不能跟这些文艺复兴以来的不朽巨作相提并论,不但篇幅上显单薄,学理上更是有所不逮,充其量是一本通俗的世界史。即使起同时代人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来,在深度和广度上也难以比肩。但它也有突出之处,体现了作品与作者鲜明的二十世纪特色。最为明显的是,此书开全史风气之先。韦尔斯在导言中指出,“吾人对于全世界人类史中普通之事实宜具共通之知识,其需要在过去数年之惨变中极为显著”。这里所谓“数年之惨变”,指的当然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重创了西方文明,也令幸存者深感整个人类的命运被牢牢地拴了一起。作为对西方整整一代人的精神危机的回应,作者从人类大同和世界进步的角度讲述整个人类文明史,坚信“世固有通塞,而世界则常在进步中”,这与施宾格勒在战后所流露的悲观绝望恰成对照。从这点来看,韦尔斯依旧跟战前一样,纸和笔启发着人们进行思考。不过既然作者的设想读者仍然是西方人,所谓的“世界史纲”从内容结构上看,仍不免以西方史为主,只不过点缀上了一些包括阿拉伯世界和中国在内的其他文明而已。“世界”两字更多的是落实在它将全球人类系于一体的史识上。 全球二百个地区受到了原子弹的轰炸,战争使各国成了一片废墟,残存的各国要痛定思痛,决定建立全球新秩序,在废墟上成立新的世界共和国。
威尔斯在该书中“发明”的“原子弹”一词,这个词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成为了现实。小说中描述了原子裂变所释放的能量,使得人类企图把它当作毁灭敌人的终极武器,最终使几百座城市在“原子爆炸的冲天大火”中化为灰烬。
有故事说,原子弹的发明也源于这本书。当时移居英国的匈牙利物理学家利奥·西拉德博士突然想到了威尔斯的科幻小说《获得自由的世界》,针对书中描述的场景,这个念头最终促使西拉德在一年后前往美国,说服爱因斯坦提醒美国总统罗斯福,原子裂变技术确实可能制造出威力强大的炸弹。 一个人在昏睡了两百年后苏醒,发现世界上一切都改变了,他被莫名其妙地推选为叛乱者的国王,并投入一场全球的决战之中。
该书开创了科幻小说中重要的一支血脉:“反乌托邦”小说。后来前苏联作家亚米扎京的《我们》、英国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还有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都继承了这一传统。在威尔斯的乌托邦小说里,“生态学”一词频繁出现,多年以后,这一概念才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19世纪末期,火星人从即将灭亡的火星上来到地球,对英国发动战争,进而希望统治全世界。人类开始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会晤,被扼杀后才同火星人开始了战斗。
作者以目击者和当事人的角度描写了人类对火星人的反击,但是由于双方科技相差太远,根本无法对抗火星人。火星人摧毁城镇,屠杀人类。而且火星人只是将人类视为一种低等动物,甚至以人类作为食物。眼看人类即将灭绝,就在火星人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候,他们受到了地球上细菌的感染而全部死去。 在《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中,威尔斯的想象力再次凌空翱翔,在宇宙间纵横驰骋。小说讲述了科学家卡沃尔研制成一种能阻挡万有引力的物质,并用它制造出一只飞行球,与朋友贝德福一同前往月球探险。登月后,两人遭遇月球人的追捕,贝德福得以逃生,返回地球;卡沃尔不幸被捕,囚禁在月球的地下世界,之后他又向地球发回信息,描绘月球人的身体构造和社会结构。此书把读者引入了奇幻的月球世界。月球人根据各自担任的社会职责,用生物药剂刺激某部分器官畸形发展,如数学家的脑袋硕大无比,但四肢萎缩,警察肌肉发达,邮差腿脚细长等等。读者不难看出这些奇形怪状的月球人影射了从事各种职业的现代人。威尔斯用夸张的笔触抨击了现代社会分工对人类的扭曲和戕害。再者,小说中惊心动魄的追击场面,无懈可击的逻辑推理,瑰丽多姿的月球风光也是科学小说迷们所津津乐道的。难怪有的评论家称威尔斯的科学小说作品“是幻想达到了高度的自由,经岁月之水洵洗后依然散发着不可泯灭的艺术光彩”。
⑶ 求威尔斯 隐身人小说txt格式,
是这本么?科学家与人类为敌:隐身人
如果是,如附件所示,如看不到附件,请登陆网络云,点击分享即可查看
简介:
威尔斯是英国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其作品想象丰富,故事紧
张,情节离奇,抒发幻想,影射现实,用象征或寓示的方式暗示人类社会,暴露不合理制度下的黑暗丑恶,因而既有讽喻意义,又有娱乐作用。不少故事被不断改编
成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隐身人》写的是化学家格里芬发现一种能使身体隐没的办法,并首先拿自己做了试验。但他隐身以后自我意识膨胀,开始与人类为
敌,妄想依靠自己掌握的特殊技术统治人类,称霸全球,结果引起群众的恐慌和骚乱,以致被追逐、殴打,终于悲惨死亡。
威
尔斯被称为20世纪初科幻文学的双星之一,他是继凡尔纳之后最杰出的科幻作家。《时间机器》《隐身人》《星球大战》是威尔斯科幻小说中最经典的三部作品,
由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教授领衔翻译,此译本是目前国内最权威、最科学的。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故事紧张,情节离奇,作者抒发幻想,影射现实,用象征或寓示的方
式暗示人类社会。作品既有娱乐作用,又有讽喻意义。
《隐身人》讲述了一位天才科学家把自己变为隐身人后与人类为敌的故事。
⑷ 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是谁
1、儒勒·凡尔纳(1828.2.8~1905.3.24),19世纪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
凡尔纳出生于法国港口城市南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依从其父亲的意愿在巴黎学习法律,之后开始创作剧本以及杂志文章。在与出版商赫泽尔父子合作期间(1862年至凡尔纳去世),凡尔纳的文学创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为总名,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一道,被称作“科幻小说之父”。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第二多的名家,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位于莎士比亚之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的统计显示,全世界范围内,凡尔纳作品的译本已累计达4751种 ,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译次数最多法语作家 。在法国,2005年被定为凡尔纳年,以纪念他百年忌辰。
2、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英国著名小说家,尤以科幻小说创作闻名于世。1895年出版《时间机器》一举成名,随后又发表了《莫洛博士岛》、《隐身人》、《星际战争》等多部科幻小说。他还是一位社会改革家和预言家,曾是费边社的重要成员,会晤过罗斯福和斯大林,撰写了《基普斯》、《托诺-邦盖》、《波里先生和他的历史》、《勃列林先生看穿了他》、《恩惠》、《预测》、《世界史纲》等大量关注现实,思考未来的作品。
⑸ 威尔斯什么来历
不知道你说的是那个,我给你的这个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 科幻作家1866年9月21日,威尔斯出生在英国肯特郡勃朗里城一家餐具店里。这位后世的大作家和大学者幼年失学,当过药房伙计、布店职员,作过兼职教师。虽然与知识界并无前缘,但勤奋好学支持着他的前进方向。 1888年,当时仅二十二岁威尔斯在《科学学派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叫《时间的鹦鹉螺》的短篇小说。后来,威尔斯将这个短篇反复修改,到1895年拿出了第五稿,并再次出版,这便是划时代的科幻名作《时间机器》。 虽然早在1890年,法国作家罗比达就创作了以时间旅行为题材的科幻小说《往昔与今同在》。更早还有马克·吐温的类似作品,但真正使这个题材广为人知的,还是威尔斯的《时间机器》。在小说里,时间旅行家来到公元802701年的世界上,发现那时地球上的人分成两支,一支是生活在地面的埃洛依,智力仅及儿童,整日花天酒地,不劳而获;而另一支是生活在地下的莫洛克。他们用以前遗留下的机器饲养埃洛依,并在夜间猎捕他们为食。最近,这部诞生一百零四年的科幻经典被作者的一位后人再一次搬上银幕,仍然获得雄居票房榜首的佳绩。 在当时阶段矛盾十分尖锐的英国,读者一眼便能看出这两个虚构的种族所指为何。小说大获成功,一举奠定了威尔斯在文坛上的地位。他也成为继凡尔纳之后的第二位职业科幻作家。在这以后的几年里,威尔斯又发表了《摩洛博士岛》(1896)、《隐身人》(1897)、《星际战争》(1898)、《月球上的首批人类》(1901)、《神食》(1904)以及《在彗星出现的日子里》(1906)等作品。这些精雕细刻的作品都成为世界科幻史上的经典。 与大半生全身心投入创作的职业科幻作家凡尔纳不同,威尔斯对文学家职业并不很投稿。他的生活经历也复杂多样。在创作科幻小说之前,威尔斯曾经编写过《生物学教材》。该教材在英国学校里使用了十四年之久。壮年之后的威尔斯又参加了费边社,开始政治活动。晚年开创未来学研究,成为学科奠基人。并且参考更多的政治活动,甚至于冷战前昔分别会晤罗斯福与斯大林,为世界和平牵线搭桥。威尔斯还参与起草了联合国《人权宣言》的蓝本。如此丰富复杂的经历都对他的创作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威尔斯晚年生活在美国,参与了好莱坞电影、科幻广播剧等流行文化的运作,这也扩大他的影响。 另外,凡尔纳的科幻创作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而威尔斯的几部经典科幻小说是他在三十岁左右的一段时间里集中写的,后来他的注意力就转移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
⑹ "威尔斯"是谁
哥哥,这里是回答外国文学的问题,谢谢!
英国作家威尔斯(H. G. Wells, 1866-1946)则出身于肯德郡一个世袭园丁的家庭——威尔斯是精英治国论的鼓吹者和有名的科幻小说作家。
1895年威尔斯创作出版了中篇科幻小说《时间机器》。这是威尔斯最为成功的一部科幻作品,并使他一举成名。
《时间机器》运用了某种近乎恐怖的手法和错综复杂的情节,展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感人故事。时间旅行家是对科学有所藐视的威尔斯式的英雄(凡尔纳式的英雄比较推崇科学技术),具有极强的能力,却无法改变现实。整个作品给人以某种荒凉的感觉。
后来威尔斯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创作了《摩若博士岛》(1896)、《隐身人》(1897)、《世界之间的战争》(1898)、《首先登上月球的人们》(1901)、《神食》(1904)等众多科幻作品。
在威尔斯编选的一部作品自选集中,收入了上述这些作品。威尔斯一生著述了120部各类作品,除了科幻小说之外,还有纯学术作品及纯小说等。
威尔斯不仅是一名著名作家,而且还是一名具有良知的著名社会活动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威尔斯参与了国联活动,并前往各国访问,他的采访文章常常引起世界性的轰动。
威尔斯的科幻作品改变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乐观主义倾向,重新拾回了英国文学中那种对前途的忧虑和不安;但由于威尔斯的个性中存在着某种仁慈的气质,因此在其悲观的作品中总是伴有希望的闪光,而且大部分作品结尾还是乐观的。
威尔斯在创作时运用了当时的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物理学和现代生物学;但他又不拘泥于这些学科,不受这些科学理论的局限。威尔斯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科学的进步,而且还有科学进步给人们所带来的美好或不良后果。当然威尔斯也有其不足之处,他无法摆脱其阶级的局限性。
⑺ 罗伯特e威尔斯写过哪些作品
罗伯特·威尔斯的作品有:《摇滚狂想曲》《在山妖的宫殿中》
罗伯特·威尔斯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曾多次来华演出。他还作为唯一受邀境外艺术家,参加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周年盛典,他和瑞典著名女歌唱家索菲娅·谢勒格琳共同演出的《中国月亮》,轰动一时。
对于这次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罗伯特·威尔斯表示,他很期待在江城首演乐曲《长江》,并期待所有的观众像喜欢《中国月亮》一样喜欢《长江》。音乐会上,罗伯特·威尔斯还将演绎改编的世界名曲《胡桃夹子》、《猫》、《我心永恒》、《黄河》、《梁祝》等数十首脍炙人口的名曲。
(7)英国科幻小说威尔斯扩展阅读:
罗伯特·威尔斯的世界纪录
一分钟内演奏并识别出最多阿巴合唱团(ABBA)的歌曲:BBC2号电台(Radio2)的《周五晚,音乐之夜》(Friday Nightis Music Night)节目首播于1953年,是英国播出最久的管弦乐电台节目。2016年1月15日,主持人肯·布鲁斯(图右)听出了钢琴家罗伯特·威尔斯(图左)演奏的13首阿巴合唱团的曲子,因此创造了世界纪录。(吉尼斯)
⑻ 《隐身人》最新txt全集下载
隐身人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前言:难忘的威尔斯
西方科幻小说具有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历史,其根源可以上溯到古希腊罗马的一些推测性著作。但是,作为现代的一个文类,它大体上始于18世纪后期同时出现的两次革命: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这些革命的后果之一是复活并改变了乌托邦传统,从空间性转向了时间性,从对地球上某种想象的理想社会的描写转向了对更好的社会模式的思考,并期望通过政治变革在自己所处的社会里实现。科幻小说就是产生于这样一个时代。它以想象的小说方式,思考社会的变革,思考它的未来,以及科学技术对这种变革可能发生的作用。威尔斯的科幻小说正好体现了这一时代性的变化。
H.G.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 1866-1946)是英国著名作家,有人把他和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称为科幻小说之父。威尔斯出身贫寒,父亲早年做过园林工人,后来开一家小店,很快破产,母亲不得不到别人家去做佣人和管家。为了把自己的家庭提高到中产阶层,她便让威尔斯像他的哥哥那样到布店当学徒。18……
⑼ 急需威尔斯所著所有科幻小说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Wells;1866-1946)于1866年9月21日出生于英国肯特郡的小城市布朗姆雷(现在的伦敦西区小镇)。威尔斯的父母开有一家小商店,但不是十分景气,因此父母希望威尔斯将来能够进入中产阶级。少年时代的威尔斯是一个狂热的读书迷,长大后曾进入科学师范学校攻读生物学,老师赫胥黎是众所周知的“科学进化论”的强烈鼓吹者;后来威尔斯又进入一家新闻学院,毕业后成为记者,专门撰写有关科学方面的文章,并写过许多非小说类的科幻文章。在威尔斯的早期作品中比较注重进化论,十分重视人与一些奇异生物之间的斗争,同时充满了对现实社会中的伪善和不公平的痛恨,并具有很强的幻想性,为后来的科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95年威尔斯相信自己的写作能力已经开始成熟,于是创作出版了中篇科幻小说《时间机器》。这是威尔斯最为成功的一部科幻作品,并使他一举成名。
《时间机器》运用了某种近乎恐怖的手法和错综复杂的情节,展示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感人故事。时间旅行家是对科学有所藐视的威尔斯式的英雄(凡尔纳式的英雄比较推崇科学技术),具有极强的能力,却无法改变现实。整个作品给人以某种荒凉的感觉。
后来威尔斯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创作了《摩若博士岛》(1896)、《隐身人》(1897)、《世界之间的战争》(1898,又译《大战火星人》)、《首先登上月球的人们》(1901)、《神食》(1904)等众多科幻作品。
在威尔斯编选的一部作品自选集中,收入了上述这些作品。威尔斯一生著述了 120部各类作品,除了科幻小说之外,还有纯学术作品及纯小说等。
威尔斯不仅是一名著名作家,而且还是一名具有良知的著名社会活动家。他曾与英国著名文学家乔治·萧伯纳相识并结为密友,经萧伯纳介绍威尔斯加入了以萧伯纳为首的“费边社”。“费边社”是一种具有改良的社会主义思想的群众团体,他们反对武力,希望依靠经济和政治的方式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开始威尔斯积极参与“费边社”的活动,后来与萧伯纳发生分歧,退出了“费边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威尔斯参与了国联活动,并前往各国访问,他的采访文章常常引起世界性的轰动。
威尔斯的科幻作品改变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乐观主义倾向,重新拾回了英国文学中那种对前途的忧虑和不安;但由于威尔斯的个性中存在着某种仁慈的气质,因此在其悲观的作品中总是伴有希望的闪光,而且大部分作品结尾还是乐观的。
威尔斯在创作时运用了当时的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物理学和现代生物学;但他又不拘泥于这些学科,不受这些科学理论的局限。威尔斯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科学的进步,而且还有科学进步给人们所带来的美好或不良后果。
此外,威尔斯还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可以证明科幻能够引入大场面。
当然威尔斯也有其不足之处,他无法摆脱其阶级局限性,虽然能够看到前途的悲剧性命运,却感到束手无策,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