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超离子
Ⅰ 有没有好看的末世科幻类小说~~~~~~~~~
《殖装》是末世科幻 作者:铅笔刀。
本书出现的武装为单兵武装,具体表现为铠甲类,只是因为文明的不同而产生类型差异。以下为简介。
铠装
全名“全环境多功能机械铠甲”。也称“机铠”。最先发源于第七世界的铠甲化武装。合金材质,机械结构。是最基础的作战单位,装备后相当于在人体外部覆盖一层机械铠甲。最初设计的目的是取代坦克和机甲成为第三代革命性作战兵器。因为机械单位微型化和能源单位革命性改变而设计成功。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价格便宜,动力强劲的特点。在最初出现就迅速统一了武器市场,将坦克和机甲都挤出了常规武器序列。一个装备了铠装的普通人,可以轻易摧毁一辆M1AS型主战坦克,使得重型作战兵器也无法阻挡他们的侵袭。同时因为体积小,动作灵活,铠装的适用范围极广。几乎所有战争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但也因为技术不够先进,文明程度不高。该系列作战铠甲并没有与它们的名字相匹配。在环境适应和精确程度上拥有巨大缺陷。尤其是海中和宇宙,铠装的作战效果并不理想。这个现象直到第五世界重新设计了铠装之后才有了改善。并迅速普及。现在,铠装已经成为最基础的铠甲化兵器出现在各个世界。属于平民级的单兵作战铠甲。
重量:270-560公斤
适用范围:全环境(分陆战,海战,空战和宇宙型)
材质:超轻合金及液态合金(后开发)
结构:机械
能源:超微型核聚变反应堆,离子对冲反应堆,复合增效能源核心,高压缩能量块
力量增幅:50-150倍(常规基础作战铠装,下同)
速度增幅:30倍
精神增幅:无
体力增幅:20-30倍(按照铠装内部的体力维持药剂决定)
反应(感知)增幅:10倍(铠装的反应增幅很低,但是搭载的辅助芯片可以帮助使用者小幅度提高感知,并收集分析信息标记目标。等于第二个大脑,作战效果非常理想。)
续航能力:极强
优点:破坏力大,扩展性极高,稳定性强,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价格便宜。
缺点:速度增幅低,体力增幅差,同时精神没有增幅。在面对特殊敌人时缺陷明显。同时因为体积及技术的限制,生命维持系统和自愈能力极差。一旦被击伤就等于失去战斗力。
特别能力:1,装备多种扩展模块,并改变外观。
2,变形
魔装
全名“艾尔特超魔导光甲”。最先源于第三世界的高度发达文明。是高等级文明的主流作战单位。从一开始的设计就近乎完美无缺。拥有超越外表的战斗力。材质是具体化的能量,所以并不存在重量问题。魔装在平时可以收入戒指等装置中。战斗时只需要意念引导即可展开。并按照使用者的意向变成各种形态。属于适用性极高的作战铠甲。同时因为对能量的极致运用,该铠甲可以完成很多奇迹般的作战效果。在任何层面的战争中都是金字塔的顶层。但是因为制作困难,技术含量过高,所以只有精英才可以装着。属于贵族化的兵器。该兵器扩展性不高,但可以装备特殊的魔动炮,再加上超乎寻常的精神增幅,在远距离作战上占据着王者地位。曾经就有过一发魔动炮击毁一艘战舰的战例。
重量:无
适用范围:全环境
材质:具体化能量
结构:魔导核心生成的虚拟脉络
能源:玛纳(生命能源),艾尔特结晶(纯净能源)
力量增幅:50倍(常规基础作战魔装,下同)
速度增幅:100倍
精神增幅:300倍(精神是魔装的主要驱动基础,没有足够精神力的人将无法驾驭魔装。而魔装的所有武器也需要精神力来使用。)
体力增幅:无
反应(感知)增幅:50倍(魔装后的使用者精神将得到极大扩展,几乎可以笼罩战场。所以反应增幅很高。)
续航能力:差
优点:精度,远程威力强大,携带方便,防护能力虽然一般,但可以依靠速度弥补。魔导武装的能量运用近乎奇迹,可以完成超乎想象的效果,当然也就诞生了超乎想象的战斗方式。在战场上,被称之为‘巨能’。
缺点:价格高昂,制作困难。因依靠使用者的精神做引导,战斗力波动极大。同时对力量的增幅不高。所以除非特殊的魔装,在近战方面趋于劣势。一旦魔导核心被损坏则整个魔装宣告报废。维修近乎不可能。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哪怕战斗中受损再重,只要魔导核心没有问题,则下次战斗时魔装会完好如初。
特殊能力:能量拟态
殖装
全名“强化细胞增殖装甲”。最先源于文明分级前的混乱世界。属于克罗迪尔战斗国家的专属兵器。凭借着该武器,战斗国家一度成为噩梦的代名词。在任何世界中都被形容为恶魔。在该国家毁灭之后,殖装消失。所以能力至今仍是个迷。随着文明分级,各级世界的进步,殖装被第二世界成功培养出来。只是失去了原始细胞之后再也无法达到当初的实力。虽然被普及,但殖装的战斗力并不被期待。甚至连低级的铠装都不如。经过不断的关注和研究,人们只知道该系统对使用者的要求极高。不符合殖装需求的主人将无法发挥殖装的威力。而最可怕的是,殖装因为是‘活着’的铠甲,所以具有不可控性和最低的稳定性。在某些情况甚至可以威胁使用者。曾经就有殖装使用者被强化细胞吞噬的先例。属于高危武装。
警告:使用殖装者,就是将生命交还给上帝。
所有增幅:无法确定
优缺点:无法确定
特殊能力:进化
Ⅱ 科幻小说发哪里好
你好,我知道有一个很不错的科幻网站 迷幻汤:http://mihuan.yo2.cn/
刘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电工程系毕业的,本身学工科的自小喜欢科幻,二十多岁(大带是二十七八岁吧,99年的时候)发表第一篇作品。是在科幻世界杂志的六月号,从此正式成为一名科幻小说家。
王年纪大一点,1948年出生的。经历文革后考入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好像是学机械的,呵呵又是学工科的。1993年因10岁娇儿逼迫讲故事而偶然闯入科幻文坛,处女作《亚当回归》即获1993年全国科幻征文的首奖。
所以他们都不是网络小说家。
正统科幻小说和网络小说不是一个档次,或者说根本不是一回事。
中国有名的小说家除了你说的两位外我个人认为柳文扬。外国就太多了,
威廉·吉布森 小松左京 弗洛·文奇 海因莱因 罗伯特·西尔弗伯格 罗伯特·谢克里 罗伯特·里德 罗杰·泽拉兹尼 道格拉斯・亚当斯 阿西莫夫 。。。。
客观地说,其中任何一个都是大师中的大师
如果你想进入科幻领域,建议你看看雨果奖和星云奖的作品,其中任何一部在当时甚至现在,都是绝对经典。刘慈欣说过,《三体》和它们根本不是一个水平,中国科幻要走的路还很多。
如果你爱好科幻,希望你走出自己的道路,祝你成功
唠叨完了,附部分雨果奖年表
1970年
长 篇:《黑暗的左手》 厄休拉·K·勒吉因
中 篇:《阴影之船》 弗里兹·雷伯
短 篇:《时间像假宝石的螺旋线》 撒缪尔·R·狄兰尼
1971年
长 篇:《环形世界》 拉里·尼文
中 篇:《遭遇在兰克马》 弗里兹·雷伯
短 篇:《慢雕刻》 西奥多·斯特金
1972年
长 篇:《到你散乱的躯体中去》 菲利普·J·法玛
中 篇:《空气与黑暗的女王》 波尔·安德森
短 篇:《不恒定的月亮》 拉里·尼文
1973年
长 篇:《神们自己》 艾萨克·阿西莫夫
长中篇:《世界之词乃森林》 厄休拉·K·勒吉因
短中篇:《山羊之歌》 波尔·安德森
短 篇:《伊瑞马水坝》 拉菲尔·A·拉弗蒂
《会见》 弗雷德里克·波尔
C·M·考恩布鲁斯
1974年
长 篇:《与拉玛相会》 阿瑟·C·克拉克
长中篇:《被插上插头的女孩》 小詹姆斯·梯普崔
短中篇:《死鸟》 哈兰·埃利森
短 篇:《离开麦欧拉的人》 厄休拉·K·勒吉因
1975年
长 篇:《被剥夺的》 厄休拉·K·勒吉因
长中篇:《给莉娅的歌》 乔治·R·R·马丁
短中篇:《兰格汉斯开始漂流》 哈兰·埃利森
短 篇:《洞人》 拉里·尼文
1976年
长 篇:《永远的战争》 乔·哈德曼
长中篇:《家是刽子手》 罗杰·泽拉兹尼
短中篇:《索尔的边疆》 拉里·尼文
短 篇:《抓住则皮林》 弗里兹·雷伯
1977年
长 篇:《迟暮鸟语》 凯特·威尔黑姆
长中篇:《通过任何其他的名字》 斯比德·罗宾逊
《休斯顿,休斯顿,你读到了吗?》 小詹姆斯·梯昔崔
短中篇:《两百岁人》 艾萨克·阿西莫夫
短 篇:《三百年》 乔·哈德曼
1978年
长 篇:《门口》 弗雷德里克·波尔
长中篇:《星舞》 斯比德·罗宾逊
珍尼·罗宾逊
短中篇:《琥珀之眼》 琼·D·温基
短 篇:《杰弗梯是五》 哈兰·埃利森
1979年
长 篇:《梦蛇》 冯达·麦金太尔
长中篇:《视觉的持续》 约翰·瓦雷
短中篇:《猎人的月亮》 波尔·安德森
短 篇:《卡桑德拉》 C.J.切瑞
1980年
长 篇:《天堂的喷泉》 阿瑟·C·克拉克
长中篇:《敌人的矿藏》 巴里·B·龙耶
短中篇:《沙王》 乔治·R·R·马丁
短 篇:《十字与龙的通道》 乔治·R·R·马丁
1981年
长 篇:《雪王后》 琼·D·温基
长中篇:《失去的多赛》 戈东·R·迪克逊
短中篇:《斗篷与棍棒》 戈东·R·迪克逊
短 篇:《舞鹿的洞穴》 克利福德·D·西马克
1982年
长 篇:《向下的站台》 C.J.切瑞
长中篇:《土星游戏》 波尔·安德森
短中篇:《独角兽变种》 罗杰·泽拉兹尼
短 篇:《推销者》 约翰·瓦雷
1983年
长 篇:《基地的边缘》 艾萨克·阿西莫夫
长中篇:《精灵们》 琼安娜·露丝
短中篇:《火警监视》 康尼·威利斯
短 篇:《忧郁的大象》 斯比德·罗宾逊
1984年
长 篇:《星潮汹涌》 大卫·布林
长中篇:《瀑布点》 蒂莫西·扎恩
短中篇:《血里的音乐》 格里格·贝尔
短 篇:《演说的声音》 欧克塔维亚·布特勒
1985年
长 篇:《神经浪游者》 威廉·吉布森
长中篇:《按回车键》 约翰·瓦雷
短中篇:《血孩》 欧克塔维亚·布特勒
短 篇:《水晶球面》 大卫·布林
1986年
长 篇:《安德的游戏》 沃森·斯科特·卡德
长中篇:《富士山的二十四个风景,作者贺古赛》
罗杰·泽拉兹尼
短中篇:《失去时间的巴拉丁》 哈兰·埃利森
短 篇:《费米与霜》 弗雷德里克·波尔
1987年
长 篇:《死者代言人》 沃森·斯科特·卡德
长中篇:《内地的吉尔加美什》 罗伯特·西尔弗伯格
短中篇:《永久冻土》 罗杰·泽拉兹尼
短 篇:《切线》 格里格·贝尔
1988年
长 篇:《社会进步之战》 大卫·布林
长中篇:《眼中眼》 沃森·斯科特·卡德
短中篇:《戈尔斯,你今晚出来吗》 厄休拉·K·勒吉因
短 篇:《为什么我留下了哈里的汉堡包》 劳伦斯·瓦特伊凡斯
1989年
长 篇:《赛亭》 C.J.切瑞
长中篇:《温勒巴格斯的最后一个》 康尼·威利斯
短中篇:《薛定谔的猫》 乔治·阿列克·艾芬格
短 篇:《基林亚戈》 迈克·瑞斯尼克
1990年
长 篇:《超离子》 丹·西蒙斯
长中篇:《悲悼的山峦》 露易丝·M·布琼尔德
短中篇:《输入一个兵,再输入另一个》 罗伯特·西尔弗伯格
短 篇:《蠢人们》 苏泽·M·查拉斯
1991年
长 篇:《沃尔的游戏》 露易丝·M·布琼尔德
长中篇:《海明威骗局》 乔·哈德曼
短中篇:《曼拉姆基》 迈克·瑞斯尼克
短 篇:《熊发现火》 特瑞·比森
1992年
长 篇:《巴瑞亚》 露易丝·M·布琼尔德
长中篇:《西班牙乞丐》 南希·克蕾斯
短中篇:《金子》 艾萨克·阿西莫夫
短 篇:《在太阳中行走》 杰弗里·A·兰迪斯
1993年
长 篇:《深渊上的火》 弗诺·文奇
《末日之书》 康尼·威利斯
长中篇:《太空人比尔》 路修斯·谢芭德
短中篇:《碎果钳政变》 珍妮特·卡甘
短 篇:《即使是王后》 康妮·威利斯
1994年
长 篇:《绿火星》 金·斯坦利·罗宾逊
长中篇:《在底部世界降落》 哈里·图特雷多夫
短中篇:《佐治亚在我脑中》 查尔斯·谢菲尔德
短 篇:《尼罗河上的死亡》 康妮·威利斯
1995年
长 篇:《镜舞》 露易斯·M·布琼尔德
长中篇:《欧都外峡谷的七个景观》 迈克·瑞斯尼克
短中篇:《火星人的孩子》 大卫·戈罗德
短 篇:《没人这么瞎》 乔·哈德曼
1996年
长 篇:《钻石年代》 尼尔·斯蒂芬森
长中篇:《未来的上尉之死》 爱伦·斯蒂尔
短中篇:《像恐龙一样思考》 詹姆斯·帕崔克·科利
短 篇:《林肯列车》 玛瑞·F·麦克芙
1997年
长 篇:《蓝火星》 金·斯坦利·罗宾逊
长中篇:《龙血》 乔治·R·R·马丁
短中篇:《修理自行车的人》 布鲁斯·斯特灵
短 篇:《灵魂选择她的社会》 康妮·威利斯
1998年
长 篇:《永久的和平》 乔·哈德曼
长中篇:《天使恐惧的威胁》 爱伦·斯蒂尔
短中篇:《我们要与鱼一起唱……》 比尔·约翰逊
短 篇:《四十三个南极王朝》 迈克·瑞斯尼克
(1999年至2001年资料缺)
2002年
长 篇:《美国众神》 尼尔·盖曼
长中篇:《费尔曼中学的匆匆时光》 弗诺·文奇
短中篇:《地狱是无神之地》 特德·蒋
短 篇:《狗说汪汪》 迈克尔·斯文维克
2003年
长 篇:《智人》 罗伯特·J·索耶
长中篇:《珊瑚线》 尼尔·盖曼
短中篇:《缓慢的人生》 迈克尔·斯文维克
短 篇:《坠落火星》 杰弗里·A·兰迪斯
2004年
长篇:《灵魂骑士》路易丝·麦克马斯特·比约德
长中篇:《甜点怪物》弗洛·文奇
短中篇:《时间军团》迈克尔·斯万维克
短篇:《绿字的研究》尼尔·盖曼
2005年
长篇:《乔纳森·斯特兰奇与诺瑞尔先生》
长中篇:《都市丛林》
短中篇:《仙境提包》
短篇:《与猫同游》
Ⅲ 我要写科幻小说 关于外太空的 和时光逆转的
既然是小说,而且你需要时光隧道这种不存在的的技术,那就任由自己天马行空的想像吧。而且如果你要在小说中灵活运用的话,就这样告诉你也不是办法吧?至少你要学一些比较专业的知识,光是这样还是不够的吧。我有个小建议是你可以运用一下已经被否定的“以太”理论,反正小说写出来也不是给专业人士看的。霍金说过“小说里多一行公式,销量就会减半”
Ⅳ 求书名,很小时候看的科幻小说,讲的是一艘已经被遗弃在宇宙的飞船,经历漫漫历程后变成了具有智能的生命
《星际旅行系列--首次接触》作者:吉恩·罗登贝里
Ⅳ 求一部既是科幻又是星际战争的小说
首先你看的不是科幻 那是玄幻或者奇幻
科幻不是那个样子的
既是科幻又是星际战争的小说有太多了,经典又容易下载的有
《天渊》 《深渊上的火》 弗诺·文奇
《时间军团》迈克尔·斯万维克
《超离子》 丹·西蒙斯
《星潮汹涌》 大卫·布林
《中子星》 拉里·尼文
《星船伞兵》《星球大战》。。。。
Ⅵ 对于科幻小说来说,有哪些经常用的名词和概念这类东西
通用:曲率航行,激光,离子炮,能量炮弹,光速,空间(空间折叠,空间穿梭等)超光速,虫洞,星门,超距通讯,各种文明
星体之类的:小行星,矮星,恒星,蓝巨星(恒星一种),白矮星,中子星,黑洞,星系,河系,(后面的基本用不上)星系群,星系团,超星系团,超星星团复合体
科技文明:曲率引擎
异兽文明:各种器官(曲率航行器官,防御器官等)
(纯粹自己总结,不喜勿喷)
Ⅶ 我想写一部综合体硬科幻小说, 展现所有飞船数据,各个种族科技等级,
转的
宇宙文明分级是一个很科学又很科幻的概念。
关于这个概念,比较可靠和被广泛认同的是卡尔达肖夫指数。
下面将作一个较为详细的阐述。
内容较多,包含:卡尔达肖夫指数的定义、指标、计算方法、各种文明对应的指数、地球文明指数的发展及展望、各等级文明的毁灭方式,以及参考资料。
【定义】
卡尔达肖夫指数(Kardashev Scale)是用技术先进程度来量度文明层次的指标的一种方法,根据一个文明所能够利用的能源数量。它是在1964年由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肖夫首先提出。
【指标】
它的指标有三个类别,I型,II型和III型。
主要量度一个文明对于能源的使用率,所谓文明是有它的消耗及增长率。
一个I型的文明使用在它的故乡行星所有可用的资源;
一个II型的文明利用它的恒星所有的能源;
一个III型的文明利用它的星系的所有能源。
【计算方法】
卡尔·萨根建议定义中间值(不考虑在卡尔达肖夫的原指数),由上面给出的值的类型1,2和3的内插和外插,使用下面的公式:
其中的K是一个文明的卡尔达肖夫指数,和 MW 是它使用的电力,以MW为计。
按照这个计算方法,
I型 — 文明对行星可以驾驭的能量大约是10^{16} W。实际的数字是有很多变量的,地球的特定变量为 1.74\times 10^{17} W。卡尔达肖夫指数原定义为 4\times 10^{16} W。
II型 — 文明对一个恒星所可以驾驭的能量大约是 10^{26} W。同样地,实际的数字是有很多变量的,太阳输出的指数约为 3.86\times 10^{26} W。卡尔达肖夫指数原定义为 4\times 10^{26} W
III型 — 文明对一个星系所驾驭的能量大约是 10^{36} W。这个数字是有极多变量的,因为星系的体积在变化中。卡尔达肖夫指数原定义为 4\times 10^{36} W
——————————
目前地球人类的卡尔达肖夫指数大约是0.73。
加来道雄认为,人类可能在100〜200年左右达到I型状态,在几千年后达到II型状态,而约在10万至一百万年后达到III型状态。
——————————
【各个级别的文明时代对应的卡尔达肖夫指数】
(1)庞物质,分子团
a. 石器 (冷) 新旧石器时代 (0型文明)
b. 金属(热) 青铜/铁器时代 (0型文明)
c. 复合材料 工业时代,电子时代,原子时代 (0+型文明)
-钢铁,合金,塑料,橡胶。工业机器与电气装置。
d. 高级复合材料 太空时代,信息时代 (0+型文明)
-太空合成纯净复合材料,非金属高强度材料,智能材料,微米技术装置。
(2)纳米技术:10^-9米
分子结构材料 星球时代 (1型文明)
-地球的开发:地球改造工程,天梯,洲际隧道,巨型运河,超深采矿;
-碳纳米管,巴基球,人造钻石,合成生物,人造生命,纳米装置/机器人。
(3)皮米技术:10^-12米
原子结构材料 行星系时代 (1+型文明)
-极端地外星球环境的开发:地球化地外行星,地心探索;
-物质重组循环,打印复杂实物。
(4)费米技术: 10^-15米
强相互作用材料 恒星系时代(2型文明)
-太阳系恒星的开发:恒星工业,人造星球。
-合成各种元素,人造奇异原子,奇异材料,物质远距离瞬间传送。
(5)阿米技术:10^−18米
基本粒子材料 星系时代(2+型文明)
-宇宙极端星体的开发,人造星体。
-能量x物质随机转化。
(6)普朗克技术:10^-35米
光子,引力子,时空结构。 宇宙时代(3型文明)
-泛宇宙的开发;人造宇宙,高维度空间的操控,时空探索。量子极限。
——————————
【地球文明指数的发展及展望】
——过去——
0型早期
【从游牧采集式至到农耕,懂得生火并加以利用,有着分工社会制度,学会制造并利用工具(从石器至金属器).他们生活在小部落父系或母系社会上.他们有了基础语言和原始宗教,有能力建造比较独立于自然的建筑物。部落之间常发生战争与交流。】
0型中期
【进一步了解生理学,自然科学,艺术,哲学与文学。使用船只远航,他们其他的文明进一步交流与贸易,移民。】
0型晚期
【工业时代】:政治与社会权利的思想**浪潮,传统封建君主制度的消失,许多现代国家初步出现 ,帝国主义初步成型。生产力大大增加,产品统一化。
【电子时代】:建造大型建筑物,能够独立维持的城市;远距离通信与空中交通的出现使得文明间出现广泛的交流,国际观衍生。发生了决定未来国际形势的两次世界大战。
【原子时代/太空时代】:联合国以及各种国际组织的成立;出现核武,核威慑下的国际和平,民用原子能源;电子计算机,化学火箭, 人造卫星,洲际导弹, 人类太空首航,人类登陆登月,发射行星际探测器。更深切地了解物理学,人类幻想开始变得富。
【信息时代】(现代):互联网,卫星通信系统,后石油时代,再生能源时代,人工智能机械。全球化活动:全球共同经济体,反全球化的分裂主义与恐怖主义事件,全 球局势动荡。实验性搜寻地外文明/行星。太空领域国际化与商业化, 国际太空站。
国际文化:各种全球娱乐潮流,各种各样的反思,出现对末日恐惧的情绪。气候变化,灾难频发;地球文明向1型等级过渡时,这也许是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时刻,全球和平迈进或可能爆发一场无法避免的结合太空,网络,天空,海上-海底,陆地一体的世界大战。
【这场史无前例的动荡将决定人类到底是和平迈进或战争毁灭。】
——未来——
1型 初期 (100年内)
【类似“天梯”轨道攀登器,海底隧道,洲际大型运河,超深井的浩大地球工程,“天梯”周围的太阳能板向外辐射并不断地扩建,海上城市,无国界行星社会,行星际旅行,区域性天气与地质活动的控 制,地幔浅层探测,修复臭氧层,绿化沙漠地区,外行星基地,空天飞机,太空旅游业,防小陨石碰撞,太空工业和大型空间太 阳能。实现可控核聚变发电,能量发电岛。利用核能推进系统的宇宙飞船,跨越洲际与海洋的真空磁悬浮列车。平方公里阵列或天基发射器等工程或许能够与地外文明取得联系获得突破性成功。基因与量子计算机问世,人造智能全球最高决策者,全球无线电力供应,全球通用电子货币,全球通用通讯系统,全球无线网络系统,无国界入境通用签证,人类接受基因治疗,复活史前动物,无人室内农场与全自动化工业区;个性化产品设计,第二人生模拟网络系统,遍布全球角落无处不在的 电子计算机/智能操控界面,与人无异的高智能机器人。现代人理想中的共产乌托邦式社会。技术爆炸,技术恐惧。】
1+型 成熟期 (100~200年后)
【恒 星际探测器,深海与轨道城市,向地球南极或绿化内陆区大规模移民,全球气候与地质活动的控制,地球防御系统,防小行星碰撞。星球周边布满太阳能密集型收集 器,在太阳系的类地行星中建立移民地,仿生与超高智能机器人(智能危机),基因治疗大幅度延长人类寿命,人类开始向近地空间殖民,小行星采矿,以及行星际 移民。人体改造的计划展开,出现人机混合类,人类服用营养丸,量子隐形传输实质化。开始执行改造太阳系类地行星的计划。一些具有冒险精神的文明或许在这个 阶段利用混合动力(反物质+核聚变+激光帆)宇宙飞船尝试进行“数代衍生”的临近恒星际旅行。】
过渡期2型 (数百年后)
【此时的文明能量输出足以大规模生产能量转化最为高效的反物质,而近光速运行的“正反物质湮灭”宇宙飞船将有可胜任的燃料,所以恒星际旅行将成为现实。物理学 接近完全知晓大统一论,改造与绿化类地行星的工程完成。在太阳附近大规模收集与量产反物质,在临近恒星际的行星上建立根据地,人类文明演化为多个联合行星 体社会。星球发动机。】
2型(千年后)
【人造星球,可能与其它的高等外星文明建立星际联盟,或许通过行星级别大小的巨型“定 向电磁波”(激光脉冲)信号发射器与其它文明进行远程交流。或直接更改母恒星逃脱的光量或制造开关信号以便让其它的文明察觉他们的存在。开始向临近的太阳 系行星移民,大量使用恒星能量(近距离主动提取),利用太阳的物质创造星球,懂得操纵重力场,能够逃脱超新星的爆炸(能够避开宇宙种种的区域性浩劫。 反 物质能源普遍应用于推进系统,空间推进方式为类似空间弯曲(超光速?负能量?),充分地利用 几乎所有太阳系的资源,隔空传物与移物现实化,原子重排与物 质打印技术 ,造出几乎天衣无缝几乎完美的物体。智能机器可以通过利用当地的常见原材料(铁,硅,碳等)与阳光或宇宙能量为能源进行自身不断复制与组装 (类似植物的繁殖,以及何式的越长越多,到达限定的数量为止);可以进行宇宙尺度的工程,太阳周边的轨道上布满着漂浮的密集型(电磁波与热辐射)收集器。 多个联合太阳系社会。 玩转物质世界的费米技术,元素能任意拆开,转化并合成另一种元素,制造奇异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材料。】
3型(地球数万年后)
【星系际旅行与移民;人造星体,提取零点能暗能量。能操控物质更深层的维度,能够产生改变宇宙结构的能量。对时空本质的操控或许让许几乎所有的科学幻成真,技术奇异点的遥远未来,我们不能预测,这是玩转整个宇宙文明的诞生,神也。】
——————————
【各等级文明的毁灭方式】
0型 =自然灾害,疾病,战争,资源短缺。
0+型 = 极端天气灾害,核战争,超级地质活动,超级火山与地震,陨石碰撞。
1型 = 小行星或彗星碰撞,人造智能危机,太阳活动剧变。
1+型 =人造智能反叛,太阳衰老并膨胀爆发,临近超新星爆发。
2型 = 星际战争。超高能星体爆发。
2+型 = 星系大碰撞。
3型 = 宇宙大爆炸。
3+型 = 意识消散。
————————
【参考资料】
1.维基网络,卡尔达肖夫指数,2014.10.6
2.Lemarchand, Guillermo A. Detectability of Extraterrestrial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Coseti..
3.Kaku, Michio. The Physics of Interstellar Travel: To one day, reach the stars.. 2010 [2010-08-29].
4.网络三体吧:【宇宙文明的分类】
Ⅷ 有哪些近期的雨果奖获奖作品在中国出版了
1953年
长 篇:《被毁灭的人》 阿尔弗雷德·贝斯特
1954年
(未颁发)
1955年
长 篇:《他们相当正确》 马克·克里夫顿 弗兰克·瑞雷
中 篇:《达夫斯讲述者》 小瓦尔特·M·米勒
短 篇:《阿拉玛果沙》 艾里克·F.拉赛尔
1956年
长 篇:《双星》 罗伯特·A·海因莱因
中 篇:《探险队》 幕瑞·雷因斯特
短 篇:《星》 阿瑟·C·克拉克
1957年
(小说奖未颁发)
1958年
长 篇:《大时代》 弗里兹·雷伯
短 篇:《或者所有有牡蛎的海洋》 A.戴维逊
1959年
长 篇:《一件良心案》 詹姆斯·布利布
中 篇:《大前庭》 克利福德·D·西马克
短 篇:《那地狱边缘的火车》 罗伯特·布罗赫
1960军
长 篇:《星船伞兵》 罗伯特·A·海因莱因
1961年
长 篇:《为雷伯威兹而作的赞歌》 小瓦尔特·M·米勒
短 篇:《最长的航程》 波尔·安德森
1962年
长 篇:《异乡异客》 罗伯特·A·海因莱因
短 篇:《温室》 布赖恩·奥尔迪斯
1963年
长 篇:《高城中的男人》 菲利普·K·迪克
短 篇:《龙大师》 杰克·范斯
1964年
长 篇:《神秘的中继站》 克利福德·D·西马克
短 篇:《与国王们战斗到底》 波尔·安德森
1965年
长 篇:《流浪星》 弗里兹·雷伯
短 篇:《战士,不要问》 戈登·R·迪克森
1966年
长 篇:《……叫我康拉德》 罗杰·泽拉兹尼
《沙丘》 弗兰克·赫伯特
短 篇:《梯克托克曼说:“忏悔吧,哈勒昆!”》 哈兰·埃利森
1967年
长 篇:《月亮是一个严厉的女人》 罗伯特·A·海因莱因
中 篇:《最后的城堡》 杰克·范斯
短 篇:《中子星》 拉里·尼文
1968年
长 篇:《光之神》 罗杰·泽拉兹尼
长中篇:《维乐搜索》 安妮·麦卡芙瑞 《紫薪骑手》 菲利普·J·法玛
短中篇:《打算滚动石头》 弗里兹·雷伯
短 篇:《我没有嘴,但我要叫》 哈兰·埃利森
1969年
长 篇:《站在桑给巴尔》 约翰·布鲁纳
长中篇:《夜之翼》 罗伯特·西尔弗伯格
短中篇:《肉体的分享》 波尔·安德森
短 篇:《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野兽》 哈兰·埃利森
1970年
长 篇:《黑暗的左手》 厄休拉·K·勒古因
中 篇:《阴影之船》 弗里兹·雷伯
短 篇:《时间像假宝石的螺旋线》 撒缪尔·R·狄兰尼
1971年
长 篇:《环形世界》 拉里·尼文
中 篇:《遭遇在兰克马》 弗里兹·雷伯
短 篇:《慢雕刻》 西奥多·斯特金
1972年
长 篇:《到你散乱的躯体中去》 菲利普·J·法玛
中 篇:《空气与黑暗的女王》 波尔·安德森
短 篇:《不恒定的月亮》 拉里·尼文
1973年
长 篇:《神们自己》 艾萨克·阿西莫夫
长中篇:《世界之词乃森林》 厄休拉·K·勒吉因
短中篇:《山羊之歌》 波尔·安德森
短 篇:《伊瑞马水坝》 拉菲尔·A·拉弗蒂
《会见》 弗雷德里克·波尔 C·M·考恩布鲁斯
1974年
长 篇:《与拉玛相会》 阿瑟·C·克拉克
长中篇:《被插上插头的女孩》 小詹姆斯·梯普崔
短中篇:《死鸟》 哈兰·埃利森
短 篇:《离开麦欧拉的人》 厄休拉·K·勒古因
1975年
长 篇:《被剥夺的》 厄休拉·K·勒古因
长中篇:《给莉娅的歌》 乔治·R·R·马丁
短中篇:《兰格汉斯开始漂流》 哈兰·埃利森
短 篇:《洞人》 拉里·尼文
1976年
长 篇:《永远的战争》 乔·哈德曼
长中篇:《家是刽子手》 罗杰·泽拉兹尼
短中篇:《索尔的边疆》 拉里·尼文
短 篇:《抓住则皮林》 弗里兹·雷伯
1977年
长 篇:《迟暮鸟语》 凯特·威尔黑姆
长中篇:《通过任何其他的名字》 斯比德·罗宾逊
《休斯顿,休斯顿,你读到了吗?》 小詹姆斯·梯昔崔
短中篇:《两百岁人》 艾萨克·阿西莫夫
短 篇:《三百年》 乔·哈德曼
1978年
长 篇:《门口》 弗雷德里克·波尔
长中篇:《星舞》 斯比德·罗宾逊 珍尼·罗宾逊
短中篇:《琥珀之眼》 琼·D·温基
短 篇:《杰弗梯是五》 哈兰·埃利森
1979年
长 篇:《梦蛇》 冯达·麦金太尔
长中篇:《视觉的持续》 约翰·瓦雷
短中篇:《猎人的月亮》 波尔·安德森
短 篇:《卡桑德拉》 C.J.切瑞
1980年
长 篇:《天堂的喷泉》 阿瑟·C·克拉克
长中篇:《敌人的矿藏》 巴里·B·龙耶
短中篇:《沙王们》 乔治·R·R·马丁
短 篇:《十字与龙的通道》 乔治·R·R·马丁
1981年
长 篇:《雪王后》 琼·D·温基
长中篇:《失去的多赛》 戈东·R·迪克逊
短中篇:《斗篷与棍棒》 戈东·R·迪克逊
短 篇:《舞鹿的洞穴》 克利福德·D·西马克
1982年
长 篇:《向下的站台》 C.J.切瑞
长中篇:《土星游戏》 波尔·安德森
短中篇:《独角兽变种》 罗杰·泽拉兹尼
短 篇:《推销者》 约翰·瓦雷
1983年
长 篇:《基地的边缘》 艾萨克·阿西莫夫
长中篇:《精灵们》 琼安娜·露丝
短中篇:《火警监视》 康尼·威利斯
短 篇:《忧郁的大象》 斯比德·罗宾逊
1984年
长 篇:《星潮汹涌》 大卫·布林
长中篇:《瀑布点》 蒂莫西·扎恩
短中篇:《血里的音乐》 格里格·贝尔
短 篇:《演说的声音》 欧克塔维亚·布特勒
1985年
长 篇:《神经浪游者》 威廉·吉布森
长中篇:《按回车[]键》 约翰·瓦雷
短中篇:《血孩》 欧克塔维亚·布特勒
短 篇:《水晶球面》 大卫·布林
1986年
长 篇:《安德的游戏》 沃森·斯科特·卡德
长中篇:《富士山的二十四个风景,作者贺古赛》 罗杰·泽拉兹尼
短中篇:《失去时间的巴拉丁》 哈兰·埃利森
短 篇:《费米与霜》 弗雷德里克·波尔
1987年
长 篇:《死者代言人》 沃森·斯科特·卡德
长中篇:《内地的吉尔加美什》 罗伯特·西尔弗伯格
短中篇:《永久冻土》 罗杰·泽拉兹尼
短 篇:《切线》 格里格·贝尔
1988年
长 篇:《社会进步之战》 大卫·布林
长中篇:《眼中眼》 沃森·斯科特·卡德
短中篇:《戈尔斯,你今晚出来吗》 厄休拉·K·勒吉因
短 篇:《为什么我留下了哈里的汉堡包》 劳伦斯·瓦特伊凡斯
1989年
长 篇:《赛亭》 C.J.切瑞
长中篇:《温勒巴格斯的最后一个》 康尼·威利斯
短中篇:《薛定谔的猫》 乔治·阿列克·艾芬格
短 篇:《基林亚戈》 迈克·瑞斯尼克
1990年
长 篇:《超离子》 丹·西蒙斯
长中篇:《悲悼的山峦》 露易丝·M·布琼尔德
短中篇:《输入一个兵,再输入另一个》 罗伯特·西尔弗伯格
短 篇:《蠢人们》 苏泽·M·查拉斯
1991年
长 篇:《沃尔的游戏》 露易丝·M·布琼尔德
长中篇:《海明威骗局》 乔·哈德曼
短中篇:《曼拉姆基》 迈克·瑞斯尼克
短 篇:《熊发现火》 特瑞·比森
1992年
长 篇:《巴瑞亚》 露易丝·M·布琼尔德
长中篇:《西班牙乞丐》 南希·克瑞斯
短中篇:《金子》 艾萨克·阿西莫夫
短 篇:《在太阳中行走》 杰弗里·A·兰迪斯
1993年
长 篇:《深渊上的火》 弗诺·文奇 《末日之书》 康尼·威利斯
长中篇:《太空人比尔》 路修斯·谢芭德
短中篇:《碎果钳政变》 珍妮特·卡甘
短 篇:《即使是王后》 康妮·威利斯
1994年
长 篇:《绿火星》 金·斯坦利·罗宾逊
长中篇:《在底部世界降落》 哈里·图特雷多夫
短中篇:《佐治亚在我脑中》 查尔斯·谢菲尔德
短 篇:《尼罗河上的死亡》 康妮·威利斯
1995年
长 篇:《镜舞》 露易斯·M·布琼尔德
长中篇:《欧都外峡谷的七个景观》 迈克·瑞斯尼克
短中篇:《火星人的孩子》 大卫·戈罗德
短 篇:《没人这么瞎》 乔·哈德曼
1996年
长 篇:《钻石年代》 尼尔·斯蒂芬森
长中篇:《未来的上尉之死》 爱伦·斯蒂尔
短中篇:《像恐龙一样思考》 詹姆斯帕
Ⅸ 科幻小说中的飞船战舰都是用那些引擎的和能量的
你说的那些可以研究的出来,但是不经济啊,而且所需的能源也比较稀少。所以我觉得比较可能的就是太阳帆了,关于太阳帆的一些内容你可以去网络里看
再科幻一点是吧?????!!!!!!!那好,再科幻一点就根本不用引擎的,直接利用空间瞬间移动,以前在电影上看的,就是说你想到一个目的地,就利用某种机器将这个目的地与你的飞船所构成的平面扭曲,使飞船与目的地这两个位置重合,就好比将一张纸对折,那么这张纸的一边上的一个点不就与另一边上的相对应的点重合了吗,这样就能实现不需要动力的瞬间移动!!
怎么样,这很科幻吧!
脉冲爆震发动机
吸气增强式火箭
对转风扇技术
压气机技术
燃烧室技术
间冷回热技术
燃料电池技术
高超声速涡轮组合推进技术
Ⅹ 科幻小说中的武器
你所设想的这个武器,轨道加速+依靠动能破坏,就是“动能武器”吧?这个是可以的。动能武器和口径就没什么大关联了,动能足够大就可以了,在我看来主要是弹丸材料和加速轨道的问题。至于弹丸的形状……很抱歉我说不出形状对动能弹的重要性有几何来。
要写动能武器的话,关于真实性我认为注意以下几点吧:能耗、如何加速到足够造成重大损伤的程度、射程(太空中能打无限远,但是过远处发射会被躲过)。具体的我不了解你其他的相关设定,不便多说了。而且我也只是个略知皮毛的新手而已。
关于武器的设定,我的一篇小说里牵扯了一些(当然都不是YY的),有时间的话不妨去看下吧,当然不一定好看(反正你只要武器设定么,呵呵)。http://hi..com/bright_days里面《文明血色》就是。如果没有时间看而只想参考武器设定的话,发消息给我,我会单独把武器设定发给你。
祝写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