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关于粽子的科幻小说

关于粽子的科幻小说

发布时间: 2022-04-04 12:07:14

⑴ 童话,科幻故事题材

本片讲述了一群小伙伴和可爱善良的小精灵小贝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故事。小贝经常带领小伙伴们一起借助各种神奇的魔法宝贝,帮助各类正义的机器人保护他们的星球、挫败各种邪恶机器人侵占的阴谋。他还和小伙伴们同心协力的为保护地球植物资源、保卫地球免受其害、粉碎宇宙霸王欲统治整个宇宙的野心不断努力。本片意在培养孩子们坚强的品质,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
精灵小贝用它的神奇的耳朵变幻出不同的魔法宝贝,给小伙伴们带去奇遇。使小伙伴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体验了艰难与快乐、挫折与信心。小贝帮助它的忠实伙伴帅克由一开始的懦弱胆小、懒惰爱出风头,变成了一个充满童趣、独立自强、诚实守信,积极乐观的孩子。
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各有特点。小伙伴们之间有苦恼有快乐、有竞争有顽皮有嬉闹。在这个纯真的世界里,各种飞行玩具、战斗武器、魔幻刀具、各类机器人造型,将会留给孩子们无限的遐想。

威尔斯的科幻小说《隐身人》讲述的是一个神秘的陌生人寒冬季节来到避暑胜地伊宾村的旅馆住宿发生的故事。他的穿着打扮非常古怪,像包粽子似的把全身裹得严严实

实,只留着一个粉红的鼻子在外头。他的行为更是诡异,白天他待在屋里一刻也不出来,用无数的瓶子做实验;傍晚的时候,他走出门去,像幽灵一般在偏僻的小路上散步。后来,村子里接连发生了好几件怪事,牧师家里的钱突然不翼而飞了;同一时间,老板发现陌生人不在旅馆里;陌生人房里的东西可以满屋子乱飞等等。神秘的隐身人终于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原来他是……这部小说情节紧凑,语言动作性强,故事扣人心弦。作者通过写隐身人这个题材,不是表现对科学发展的乐观预期,而是反思科学奇迹下的痛苦、狂喜与无能为力感。

神秘的客人

纷纷扬扬的一场大雪,使得英国南部苏萨克斯郡的避暑胜地伊宾变得格外寒冷。在这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天气里,有一个陌生人,他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个光亮的鼻尖,跌跌撞撞地走进“车马旅店”。他把皮箱往地上一扔,抖了抖胸前的积雪,随即对霍尔太太说:“快给我开一个有火炉的房间!”说着就把两个金镑扔在桌上。

这样的鬼天气居然有人来伊宾村投宿,而且还是个出手大方的先生,霍尔太太喜出望外,决定不能怠慢了这位客人。她亲自把客人安顿好,生上炉火,就开始张罗起饭菜来了。等到她把一盆热气腾腾的火腿煎蛋端到客人房里,却惊奇地发现,虽然此时炉火很旺,客人还是刚进门时的那身打扮,戴着帽子,穿着外套,戴着厚手套,像一尊石雕似的望着窗外。

“先生,”她说,“饭已经做好了,您请吃吧。”

“谢谢。”他头也不回地说。

霍尔太太觉得客人好像不愿意多说话,便知趣地匆匆离开了房间。等到她想起忘记给客人拿佐餐的芥末时,她心情急躁,只敲了一下门就直接闯进去了。她把芥末瓶放在桌上,同时她立刻注意到,客人已经把那件湿淋淋的外套和帽子脱下来放在壁炉前的一张椅子上了。她朝那椅子走过去,热情地说:“先生,让我把这些东西拿去烘干了吧?”

“别碰帽子。”客人含糊地说了一声。

她转过身来,站在那里好一会儿,惊讶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那位神神秘秘的客人用一块白色的餐布遮着脸的下半部分,或许就是因为这样,他刚才的说话才显得含糊不清。霍尔太太实在无法移开自己的眼睛了,因为她所看到的客人就是这样一番奇异的形象:他戴着一副蓝眼镜,头上缠满了白色的绷带,另一条绷带缠住了他的双耳,除了那粉红色的尖鼻子外,整个脸没有一丁点儿露在外面。

“把帽子留下。”客人不顾霍尔太太的注视,又含糊不清地捂着餐布说了一遍。

霍尔太太从震惊中回过神来,把帽子放回炉边的椅子上,然后带着衣服出去了。 她一边走路一边暗自猜想:“这个可怜的人准是发生过一次意外事故,要不然就是刚做完一次手术,他的样子真是悲惨啊!”

听着她越走越远的脚步声,客人又开始埋头吃饭了,可才吃了一口,他突然警觉地看了看窗户。接着他站起身,手里还握着餐巾,走过去把窗帘放了下来,房间立即变得一片昏暗。他满意地松了口气,然后安心地回到桌边吃饭。

当霍尔太太进房收拾餐具时,客人正在抽烟,他那块遮着脸部下半部的餐布仍然没有取下,就这样直接把烟斗插进嘴里。很显然不是健忘的原因,因为当烟丝烧完的时候,她明明看见他向它瞧了一眼。这进一步证实了霍尔太太关于他破相的猜想。

“我有几件行李在布兰勃赫斯特车站。能尽快帮我运来吗?”

“要知道,先生,从这里到车站是一条非常陡的路。一年多以前,那路上翻了一辆四轮马车,除了车夫,车里的一位绅士也摔死了。”霍尔太太本来准备和客人聊聊这事的,可是她注意到客人的双眼在那副深幻莫测的大眼镜后面正冷冷地瞧着她,于是她立刻补充道:“我会找人尽快把您的行李搬来的。”

下午四点,雪越下越大,天色昏沉沉的。霍尔太太正打算进房问问客人是否要茶时,钟表匠泰迪·汉弗莱走进了酒吧。她把钟表匠领到客房门前,想让他修修里边那个指针总是指着六的挂钟,敲了几下房门之后,两人就径直进去了。客人坐在炉边的椅子上,好像是睡着了。房间很昏暗,惟一的光线就是那通红的炉火,一眼望去,每样东西都泛着红光。有那么一刹那,霍尔太太的眼睛有点惊诧,她突然觉得眼前这个人张着一张大得出奇的嘴,这张嘴好像把他的下半张脸都吃掉了。不过这可能只是一瞬间的幻觉,随后客人的身子动了动,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霍尔太太把门开大些,外面的灯射进来,房间里顿时亮了许多,这时她清楚地看见他用围巾捂住脸,就像先前用餐布捂着一样。

“先生,能让这个人进来修一下钟吗?我想你一定愿意那只钟能正常工作。”

“修钟?你知道,通常情况下我是乐意一个人安静地待着的,”客人注意到他说这话的时候,霍尔太太和那个钟表匠脸色都有点踌躇,于是换了语气说,“当然,有一个准点的钟在房间里还是更方便的。”

于是汉弗莱走进房间开始干活了。客人就站在他后面静静地看着。霍尔太太正想离开去干点别的,陌生人突然叫住她又问起了行李的事。霍尔太太告诉他明天搬运工就能把行李运来了。

“今天真的没有办法了吗?”

“没有。”霍尔太太冷冰冰地说。

“刚才我太累了,没来得及告诉你。我想解释的是,”他又开口说,“我是个实验家,我的行李都是些仪器和设备,我来伊宾的原因,是希望安静地从事我的研究工作,不要受打扰。除此以外,还由于一次意外事故……有时我的眼睛又累又疼,因此不得不一连好几个钟头待在黑暗的房间里,希望你能谅解才好。”

“您是个实验家啊?我当然能够理解您,先生,”霍尔太太说,“但我想冒昧地问一下……”

“我认为已经说得够清楚了。”陌生人随即摆出一副冷淡的神情,从容不迫地结束了这段谈话。霍尔太太只好满怀好奇的悻悻地离开了。

霍尔太太走了以后,汉弗莱先生不仅拆下了指针和外壳,而且把机芯也拆了出来, 磨磨蹭蹭地摆弄着钟内零件。说真的,刚才进来的时候看到客人的样子,他是大吃了一惊的,现在霍尔太太不在,也许还能找个机会和同这位陌生人聊聊。可是客人只是静静地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异常的安静使汉弗莱神经紧张起来,有时他以为只有他一个人在房里,但回头一看,客人就在他身后呢!

“这天气……”他没话找话说,然而才开了个头,就被粗暴地打断了。

“你干吗不干完活儿马上就走呢?”客人说,显然他在竭力克制着自己的脾气,“你只要把时针装到它的轴上就行了,这么半天了我看你简直是在磨洋工。”

“好的,先生,我这马上就好……”汉弗莱先生显得很尴尬,很快结束了手里的工作,起身走了。

直到走出了旅店汉弗莱的怒气仍然未消,还在愤愤不平地嘀咕:“什么了不起的怪家伙!和你说句话怎么了?”在格利森街的拐角处,他遇见了霍尔,他赶紧走上前去打招呼:“你好,霍尔!知道吗?你家店里来了个怪家伙!” 接着他绘声绘色地把那位奇怪的客人描述了一番。霍尔赶紧驾起马车往家跑,他想亲眼看看这个奇怪的客人,然而到家以后他并没有如愿以偿,因为在外面喝酒耽误了时间,一回家他便被霍尔太太痛斥了一番。他还想提醒太太提防那位陌生的客人,霍尔太太回答:“管好你自己吧,我的事我自己会看着办。”

关键字:早期阅读 科幻 小说 儿童文学

⑵ 关于粽子的传说

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谓“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说文•夂》:“葼,敛足也。”义为鸟飞时收敛腿爪。《集韵•送韵》:“糉,角黍也。或作粽。”
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注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四仲为方伯。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同 “鸭”),春孚雏,到夏至月,皆任啖也。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二节日所尚啖也。……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
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
南朝梁的吴均(467—520)在《续齐谐记》中写道:“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 。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另外的说法是,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
粽子与屈原关联的说法,由于其浪漫主义色彩,而被广为传颂。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儿媳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 得儿子的说法。

⑶ 求一本小说,女主是粽子,本来在秦始皇陵中,后来遇到了一个男的(貌似是张起灵,但不记得小说中是不是

这本书我看过。但是男主不是张起灵。女主一开始力量很大是粽子后来恢复了

⑷ 关于粽子,有没有介绍粽子历史的书

《荆楚岁时记》:“夏至节日食粽。周处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可知早期的粽子是用菰叶包裹黏米,中间包上栗子,再用浓浓的小灰汁煮熟。这样煮出来的粽子,当然自有一份象征意义,这是取象“阴阳相包裹尚未分散”的意思。和粽子一起吃的另一份夏至节食是薤龟,因为和一般动物长得肉包骨相反,龟长得是骨包肉,是外阳内阴。

⑸ 关于粽子的故事

屈原投江后,人们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装上食物,投向水中祭祀。到了东汉建武年间(公年22-55年),长沙有个各叫区回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见了三闾大夫屈原显灵,说到祭祀食物被蛟龙窃走,并告诉他以后再投,须裹上蓼叶,再缠上五色线,这些东西,蛟龙害怕,就不会吃了。区回把这次奇遇告诉了乡民,乡民们便按屈原吩咐精心制作粽子。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这个神奇的传说,最先被梁朝文学家吴均写成一篇志怪小说,收在《续齐谐记》里。说明粽子是人们纪念屈原的祭祀食品,后来又成为端午节最主要的节日食品,至于为什么把它投向水中,一种说法是给屈原吃的,另一种说法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就是说专门用粽子来喂蛟龙,以免它伤害屈原的身体。
粽子的来历以及含义:
粽子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是一种祭祀用食品。粽子用作祭祀,并不自祭祀原屈原。粽子最初用作祭祖及神灵。东晋范注《祠制》说:仲夏荐角黍。说明当时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灵的习俗。角黍,即角形的粽子。所谓角,是指古代祭祀时最高级的供品为牛,粽子的形状代表牛角;黍就是一种黄黏米。用谷物制成的角黍代表阳;包角黍用的菰叶(粽叶)为阴,阴阳结合,有驱邪纳福、祈求平安的意思。

⑹ 屈原和粽子的故事

屈原和粽子的故事: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于是选择以死明志,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百姓们为免让鱼虾侵蚀屈子,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

而后,据古书记载,是屈原托梦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慢慢的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6)关于粽子的科幻小说扩展阅读:

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始于南朝的文献。端午节起源于屈原,最早就是流传在荆楚地区的传说。南朝梁宗懔编撰的记录古代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荆楚岁时记》载:“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世人五日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端午竞渡的习俗,也是荆楚地区人们纪念屈原的方式之一。

《隋书·地理志下》载:“大抵荆州率敬鬼,尤重祠祀之事,昔屈原为制《九歌》,盖由此也。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到了隋唐一统后,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就不仅限于荆楚地区,而成为全国性的节日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⑺ 求维和粽子的所有小说

网络ID:幽南音


亲~~您好~~


您要的小说已经上传了哟~~


点击附件即可下载~~


您下载不需要财富值哟~~请放心下载~~


如果附件是压缩包的形式,下载到桌面解压就是txt格式的了


满意记得【采纳我为最佳回答哟】


如果能顺手点个【赞】那更是再好不过了~~~


蟹蟹~~最后祝阅读愉快~~(*^__^*)


⑻ 有关粽子

端午节与粽子

据闻一多的考证,早在屈原投汩罗江之前,吴越一带就已有过端午节的传统了。

赛龙舟,吃粽子,最初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为了娱悦水神——也就是蛟龙。又据《风俗通》和《荆楚岁时记》,妇女过端午节,还要在手上缠五彩丝,头上插用彩纸剪成的符并煮兰水洗澡,人人家门前都要挂用艾做成的虎形或人形,并饮菖蒲酒,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避刀兵,避邪和避瘟气。

看过《边城》的人,不会忘记沈从文笔下的湘西的端午节。赛龙舟和吃粽子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还要穿新衣,用雄黄酒在额上画“王”字,比较特别的是在码头看年轻小伙子凫水捉“绿头长颈大雄鸭”,这个习俗,其他地方似乎没有。翠翠第一次见到傩送,就是在一个端午节的夜晚,在看完了赛龙舟之后,独自一人在码头等她爷爷,唯一陪伴她的,是一只不会说话的黄狗。

据《续齐谐记》,人们最早是用竹筒贮米投水来祭祀屈原的,汉建武中,屈原白日显圣,说大家投入水中的祭物都被蛟龙抢去了,以后要用楝叶塞住竹筒口,并用五彩丝线缚住后,再投入水中,因为蛟龙怕楝叶和五彩丝。这自然是小说家言,不能相信的。

史料中关于粽子的记载,始于东汉。当时的粽子包成牛角状,称为“角黍”。西晋周处《风土记》称:“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榈叶心之形。”又说每年在夏至和端午的两个节日都吃这种食品。另据古籍记载,夏至用黍和鸡祭祀祖先,早在殷、周时就有。后来端午节以粽子祭祀屈原,不过是原来风俗的演变和发展。

⑼ 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

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已流传两千多年。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3、悬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热点内容
小说仰望许宿野全文免费阅读 发布:2025-02-07 18:07:00 浏览:590
穿越类网游小说全本排行榜 发布:2025-02-07 17:32:23 浏览:181
校园小说女主是曼珠沙华 发布:2025-02-07 17:13:37 浏览:589
刑事大案侦破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2-07 17:02:06 浏览:310
香港城市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2-07 16:42:34 浏览:532
言情暧昧小说完结 发布:2025-02-07 15:59:50 浏览:877
6世界科幻小说之父是 发布:2025-02-07 15:11:18 浏览:710
校园修真种马的小说完本推荐 发布:2025-02-07 15:02:44 浏览:738
同性腹黑小说推荐 发布:2025-02-07 14:44:01 浏览:971
小说青梅竹马现代文 发布:2025-02-07 14:21:10 浏览: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