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三体的意义
1. 科幻小说《三体》里的科学推定和假想,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三体》作为一部科幻小说,得到雨果大奖。雨果奖也算是全球性的大奖,与星云齐名,被誉为科幻界的诺贝尔,最佳小说更是重中之重奖中之王,最高领奖台上第一次站上来自亚洲的领奖人。
《三体》的三部,是围绕几个概念来进行的,分别是技术爆炸、猜疑链以及黑暗森林。这三个概念是贯穿整部作品的,并且也不是脑洞出来的,而是从现实中提取出来的概念。
首先是技术爆炸,这个毫无疑问是工业革命的变种。工业革命以来,人来创造的财富比人类已有历史的所有财富总和都要多。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燃机、到还在进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计算机。
每一次工业革命,人类都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当然也造出了杀伤力更大的武器,从火枪的推广,大炮的普及,到凡尔登绞肉机机关枪的应用,乃至广岛、长崎的核弹。然后还有氢弹、高斯枪、中子弹……人类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这些都是完全符合技术爆炸的特征的,“智慧生物所拥有的科学技术在极短的时间内像爆炸一样迅速发展的现象。文明进步的速度和加速度不见得是一致的,弱小的文明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越强大的文明。”
猜疑链应该是从囚徒困境中提炼出来的。
猜疑链:两个个体在没交流前对对方猜疑:你猜疑我是怎么想的,我猜疑你是怎么想的,就算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我也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但你还会猜疑我是怎么想你的,我也会猜疑你是怎么想我的……这样的猜疑在没有进行交流前会一直循环下去,形成一条链,即猜疑链。从博弈论的角度讲,即两文明无法形成共同知识。
囚徒困境也是一样,核心就是交流受阻,你只能够根据自己的过往经历和经验,猜想别人是怎么想的。所以最后,大家往往不是选择合作共赢,而是选择损人利己。
技术爆炸和猜疑链最后组合成了《三体》中宇宙社会学的核心理论,黑暗森林。
宇宙社会学基本公理: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基本保持不变。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被发现,总有一方被消灭!
黑暗森林法则,应该是脱胎于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弱肉强食。
但是从我个人的理解来讲,技术爆炸和猜疑链都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黑暗森林的漏洞比较大。
一、人类是碳基生命,人类也有猜想过非碳基生命的存在,比如硅基生命。如果非碳基生命的真的存在,那么它们所需的资源很可能和我们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很可能不存在生存的竞争关系。
第二点,宇宙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大,而地球所具有的资源并不是唯一的,在现有的人类所探索(观测)到的区域,并没有发现其他文明的存在,但是能够观测到的宇宙,人类所需的资源却几乎可以用无限来形容,宇宙实在是太空旷了,遍地是黄金,谁吃的没事去抢别人的。
还有,从现在人类的技术角度来看,太空城并不是幻想,也就是说,人类并不需要一个完全类似的地球来生存,完全可以自己建。并且太空城留下了另外一个难题,就是一个文明看到另外一个文明的定居点的时候,怎么确定是不是这个文明的本体呢?万一只是定居点,其本体的文明程度比自己高呢,所以贸然发动攻击,并不合适。
所以在人类踏入宇宙纪元,生存的需求,基本没什么障碍就能实现,就算遇到其他文明,互相交流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我家里都有,并且都快放不下了,谁闲得没事去抢你的。
但是《三体》依旧是一部非常棒的作品,等电影版出来,一定要去剁手。
2. 科幻小说“三体”简介
《地球往事三部曲》是刘慈欣编写的史诗级巨作,是一部典型的硬科幻作品,思维缜密。讲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书中对社会学哲学宗教人性以及爱情利用故事模式展示的淋漓尽致。
《三体I》
小说《三体》与三体问题有关,其中描述了一种在半人马座三星(应该是指半人马座α星:这是一颗三合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生存的三体人及其三体文明。同时《三体》也是小说中的一个模拟三体文明在一个有三颗太阳的星系中挣扎生存并发展的网络游戏,是由希望三体文明降临地球介入人类文明的三体组织开发的。
《三体》并没有揭示那个宇宙文明的图景,其中的两大文明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个图景,只是揭开了其面纱的一角。比如,既然距我们最近的恒星都有智慧文明,那这个宇宙一定是十分拥挤的,可为什么它看起来却如此空旷?这些内容已经在《地球往事》的《三体》系列第二部中描述。
《三体II》
三体人在利用魔法般的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庞大的宇宙舰队杀气腾腾地直扑太阳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
面对前所未有的危局,经历过无数磨难的地球人组建起同样庞大的太空舰队,同时,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订了神秘莫测的“面壁计划”,精选出四位“面壁者”,秘密展开对三体人的反击。
神秘的“黑暗森林”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切谜底,都将在本书中揭晓!
《三体III》
与三体文明的战争使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宇宙黑暗的真相。
宇宙的田园时代已经远去,昙花一现的终极之美最终变成任何智慧体都无法做出的梦,变成游吟诗人缥缈的残歌;宇宙的物竞天择已到了最惨烈的时刻,在亿万光年暗无天日的战场上,深渊最底层的毁灭力量被唤醒,太空变成了死神广阔的披风。
3. 小说《三体》有什么启迪和教育意义吗
《三体》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小说。
大刘塑造女性角色的功力不足(这一点就算是很多书迷也在吐槽),算来算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三个角色:程心、艾AA、叶文洁,但《三体》的剧情是成功的。
《三体》最大的优势就是它是中国的作家写出的作品,不会出现由于翻译等问题造成的跑偏。
以下内容有剧透。
我们一般看科幻电影星际战争都是怎么打的?是不是激光枪biu biu biu?
《三体》第一次描述三体文明被毁灭的时候是光粒,光粒直接打击恒星,使恒星大爆发毁灭周遭行星。
第二次展现给读者的是宏大的星际战争,真正要将其他文明毁灭的战争,不再是激光枪的biu biu biu,而是动用物理规则的“降维打击”。(降维打击,高级文明对低级文明发动的毁灭性的打击,我们的空间维度是三维,即长宽高。降维打击对三维文明的毁灭在于它会将世界的高度抹去,变成由长和宽组成的二维世界。而高级文明掌握了使自己进入二维世界并可以在二维世界生存的能力,所以并不惧怕二维化。)
PS:降维打击在现实世界是存在的手段,并不是说真正的降维打击,而是现在的大公司正在做烂市场环境,导致小公司生存不下去,要么倒闭,要么被大公司兼并,但大公司凭借庞大的资金储备可以撑过去。
在《三体》第一部中,给人带来的气氛是压抑的。
基础科学被智子锁死,人类如何破局?你去看看就知道了。(智子,三体文明的检测器,将质子二维展开在其上蚀刻电路,将其改造成观测器后再恢复原状。可以干扰高能粒子试验,任何试验得出的数据都是不准确的,所以可以锁死基础科学。)(基础科学,我们当今的基础科学并没有特别大的进步,应用科学倒是突飞猛进。什么叫基础科学呢,打个比方,你发现了木头,这叫基础科学,你用木头做出了什么东西,这叫应用科学。无论木头怎么做,其硬度都抵不上钢铁。基础科学若无进步,人类科技便会停滞不前。)
《三体》第二部《黑暗森林》,人类开始破局。
因为质子可以透过一切物质监视人类,但三体人并不会说谎,所以人类利用这一点制定了面壁计划。(面壁计划,人类选出四位面壁人以反击三体文明,他们的任何指令都要无条件服从,可以调动任何资源,但不得将计划告诉任何人和暴露真实意图,因为这会被质子观测到。)
由于三体人不会说谎,只能找ETO的地球人执行破壁计划。(破壁计划,在第一部中,地球人的一部分精英在见识了人性的丑恶之后认为只有更高级的文明才可以拯救地球,成立了一个叫做ETO的组织。意图让三体人降临地球净化世界,也就是我们说的大屠杀。)
四位面壁人其中三位先后被破壁,只剩罗辑一人。
哦对,罗辑进入冬眠状态后醒来,发现应用科技突飞猛进,人类分为居住在地球的地球国际和居住在太空的太空国际。人类因为应用科技突飞猛进而自大,在水滴飞向地球时决定出动所有宇宙战舰去拦截,以向三体人示威。但是,然并卵,一颗水滴便摧毁了所有的人类战舰。
也就是在这一部中,大刘提出了著名的“黑暗森林法则”。
黑暗森林这本书中,人民的反复无常第一次展现。具体内容,自行阅读吧。
《三体》第三部《死神永生》,大结局。
这一部也很精彩,群众的目光短浅和愚蠢被描述的淋漓尽致。
具体内容就不多透露啦~
总而言之,《三体》值得一读。
最让我喜欢的是两点:
第一、作者像一位说书人一般,三本书用了三个主角,将一部宇宙史诗娓娓道来。
第二、作者告诉了读者一个道理:生存是艰辛的,生存不是天经地义的。
4. 《三体》这部小说,现实意义在哪里积极意义又在哪里为什么要搞这么一部古怪的小说呢
市场对《三体》的期待非常高,但刘慈欣自己反而很淡然,“任何一种文学,只要市场达到一定规模,必将涌现精品,美国有很多优秀的科幻电影的原因是,他本身就有很多优秀的电影。先把市场做起来,让观众形成对科幻电影的观影氛围,才能谈得上精品。无论是观众还是媒体,指望市场在零的情况下,砸下几个亿,就创造出一个较好又叫座的经典,这是不可能的。作为一个开端和起步,这是我对《三体》抱的心态。”
首先,从产业链角度来说,我们的创意环节就太薄弱。虽然国内有刘慈欣这样的一流科幻作家,但版权制度和代理人制度不明晰,导致他的小说无法有效地转换为可流通的交易产品,因此无法有效地进入电影产业链。
其次,科幻电影的发展需要有大量优秀的科幻文本做基础。所谓基础就是要有足够的风格和类型供电影产业链挑选。从数量来说,目前优秀的科幻文本作品还太少,仅仅出现一个刘慈欣是远远不够的。
第三就是,我们的电影创作环节跟不上。科幻电影需要有好的编剧完成从文学到剧本的转换,但国内真正能够熟练掌握好莱坞类型片叙事手法的编剧很少,而懂科幻的制片人和导演更加加稀缺。
第四是特效行业缺乏经验。硬件的设备问题好解决,但人的因素,人的经验的更重要。中国缺乏优秀的特效团队,也没有操刀大场景科幻片的经验。
最后还有市场环境,中国观众没有“科幻片”的消费经验,好莱坞科幻片在国内都被当成“特效大片”来消费,没多少观众意识到其中的“科幻”元素。而仅仅凭借拼特效,中国电影短期内根本无法和好莱坞在正面战场抗衡。
5. 《三体》科幻小说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看了三体之后,我就开始对于缺乏逻辑性的故事深恶痛绝
6. 《三体》小说为什么如此流行,甚至吸引了许多非科幻迷
作为非科幻迷,我当然不敢这样说,毕竟许多人早已神游天外很多年了。但是我们这些成长中的年轻人,对任何开启脑洞的事情都很容易感到兴奋。小说是一扇窗,是世界图景的一个来源,《三体》正是这样,它让人兴奋。半人马座三星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存在,曾让我这个非科幻迷脑洞大开。所以我更关心它在非科幻迷中掀起的波澜。从小说之外和小说本身来看,我觉得至少有这几个因素:
1口碑积累和营销推广。早几年,大刘的小说还只是在科幻圈子里被点赞;最近三四年,大批非科幻迷纷纷迷留意到了《三体》。变化的直接原因不是科幻本身极具魅力,而是人们在各种场合都能见到这本书,从各色人物口中都能听到这本书。互联网上雷军、罗胖等人的力荐自然功不可没;而“罗辑思维”这个名字更是一直在为小说打广告。小四和最世文化早已迈向科幻领域,将宝树、飞氘、陈楸帆等年轻科幻作家签下,也跟大刘有合作。各大电子书出版发行机构都在大力推广三体系列,为同名电影预热。投资者们一直在努力培育和激活国产科幻电影的市场。传媒和资本的力量,是非科幻迷涌入科幻世界的外部推力。
2宏大和崭新的宇宙观。就我而言,读物理教材,读《三体》,读《黑暗森林》,读《死神永生》,顺便想象一下地球之外世界,那时候对宇宙的直观感受就这样拼接起来的。从接触到阅读,再到向朋友推荐,眼中的世界一点点扩大,我以非科幻迷的身份完成了对宇宙的第一次全面脑补。就广大成年非科幻迷而言,除了科幻作品,普通人很少有接触宇宙景象的机会和强烈意愿,哪怕只是想象出一个“小宇宙”。毕竟在电影院之外,“宇宙”和“外星人”基本上是冷话题。也因此,小说才有了在读者头脑中发挥的空间。
3炫酷的科幻元素和理论。借由电视电影,很多人心中都已经有了对地外文明和星际战争的零碎看法,读小说的漫长过程更能帮人自主构筑起一个细节丰富的想象世界。而区别于其他小说,《三体》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科幻元素博物馆和科幻理论展览厅:三体游戏、智子、面壁人、水滴、二向箔……众多新奇的科幻元素令非科幻迷读者甚至是许多科幻迷印象深刻。黑暗森林法则、宇宙广播、曲率航行、维度攻击……一层层理论和技术不断以碾压众生的姿态出现在人类面前,无比炫酷,因而让小说成为一场感官盛筵。
4重现历史和解构政治。日常生活中我们虽然不至于陷入单一的政治语境中,但是确有一些事情很难跃入公共视野,我们靠着各种微量的信息旁敲侧击,脑补那一个个残缺的历史图景。小说以年轻人知晓但不熟悉的历史场景开篇,甚至引发了后面的整个故事,这启发了我们对历史真相的怀疑和探索。《三体》对政治活动的描述是非常扁平的,这常为人诟病,但也带来了更流畅的阅读体验。扁平而戏剧性的政治决策和执行生动地展示了人和社会的脆弱之处,很容易激发读者指向当下生活的思想实验,从而在情绪上和小说绑在一起。
5真正荡气回肠的爱情。讲述爱情是最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方法了,而曲折的爱情故事也是从细微之处展示人类前途命运的好材料。我的一个好朋友甚至有段时间跟罗辑似的,喜欢上了一位只存在于内心的美好女子。我则和很多人一样,努力从剧中人的情感波折里发现自己的影子。度过青春,谁不曾对着心上人的背影阵阵悸动?向往爱情但苦于表达是很多人都有的情愫,《三体》借由太阳放大了它:将普通人的情感融入人类生存的困局中,放在黑暗森林的格局下,这样的爱情很不现实却更加让人念念不忘,经年遐想。
7. 三体在世界科幻小说上的地位怎么样
《三体》现在是一个标杆。后来者都会被人与它进行比较。
至于说地位,在文学史上,这本书算是新书。《红楼梦》等书,在当时,都算是低俗之作。这是当时的风气所决定的。
如果说要评定《三体》的地位,应该在等它流传的时间再长一些。能流传下来就是好书,不是吗?
8. 《三体》云天明三个童话的含义是什么
《三体》云天明三个童话的含义是就是如何保护地球,为地球送来隐藏黑域、光速飞船技术的童话。云天明,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系列以及衍生作品《三体x·观想之宙》(宝树)中的人物。
原来是孤僻的一个人,但在上学时爱上程心,又患上肺癌,曾经想过安乐死,未遂。通过一笔胡文给予的三百万元参与“群星计划”将DX3906恒星(后改为S74390E2)赠送给程心。
三体其他情况简介。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2:黑暗森林》、《三体3: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
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9. 为什么一提到科幻小说都在说《三体》
首先知名度比较高,科幻本来就是个小众圈子,外人也就知道写最出名的,其次三体也确实是目前国内最好的科幻,最后三体比较硬,说出来比较吊。
10. 《三体》是科幻界巨著,它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内容
人类需要一个领导人,真正的权力永远不能交给民众,哪怕这个领导人最终带领全人类走向了灭亡,那也绝对比把选择权交给群众来的要好。在《三体》中记忆最深刻的人就是罗辑,他靠着一己之力为整个地球续命了无数年,刚开始看得我热血澎湃,但万万没有想到最终他的结局竟然是成为了一位默默的图书馆管理员,身边没有任何人存在,没有人陪伴。而他的这个结局还是看到最后,让我内心觉得相对比较安然的一个解决,但是事后却发现了不对。按照社会的认知来说,这种拯救全人类的英雄不应该是被全人类捧在手心里的吗?为何最终成为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图书馆管理却让我觉得心安呢?
而这个时候的罗辑,却仍然在不见天日的地底,默默守护着人类。最可笑的就是当罗辑走出地底,当罗辑把肩上守护人类的担子卸下来之后,就被人类带去了法庭,人类要裁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