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科幻小说的基础
Ⅰ 我想写科幻小说,请问需要哪些基础和准备
唐诗三百首必须能背诵 ,另外成绩单文科不能有挂科, 再买支笔 买个本子 开玩笑啊。 有文学基础 且好学就可以了
Ⅱ 写科幻小说,需要了解或者通晓哪些方面的知识
当然要注重文章里面所描写的技术内容,这就十分需要作者自身的理工科的功底,要使写的内容在基本的尺度上自圆其说,注重描写的技术细节,让人感觉这就是现实中或者是在某个空间应该存在的。
Ⅲ 科幻小说怎么写
开篇致胜。
科幻小说(英语简称:Sci-Fi)全称科学幻想小说,直译应为科学虚构小说(英语全称:Science Fiction Novel),是一种起源于近代西方的文学体裁。
其定义为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创作出的文艺,一般认为优秀的科幻小说须具备“逻辑自洽”、“科学元素”、“人文思考”三要素。当下以叙事为重点,追求人文思考已成为科幻小说主流,国内科幻小说还呈现出轻科学偏文艺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各大主流网络文学平台上的所谓的科幻分类下的小说很少完全具备以上三要素,其细分类型与受众跟本词条所定义科幻小说均有极大差别,也不受中国科幻界和世界科幻协会的认可,属于网络文学的一个分支,据此本词条将不对该类型进行介绍。
Ⅳ 科幻小说要怎么写
具体如下:
在创作科幻小说的同时,就应该注意收集素材,尤其是科幻类小说,虽然他本身脱离现实,但是其中个别涉及到的知识点,仍然还是要与现实稍微挂钩,这样在适当的基础上,进行适合的延展,这样更有助于科幻小说的代入感和真实性。
科幻创作的小说一定要大胆,说白了就是想象要丰富,科幻小说有两个注意的点,就在于“科幻”两个字上,所谓科就是科学,而幻就是幻想的意思,如果幻想都不大胆,那么什么时候大胆,尤其是更加新颖而又大胆的想法,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
当然科学与幻想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一点也是科幻小说作家所必须掌握的,小说的创作本身就是立于现实而高于现实,实际上这也是写作科幻描写的捷径。
推动科幻小说的情节发展,实际上也有很多种方式,可以采用传统的,比如通过人物性格太推动故事发展,或者直接在所幻想的基础上,利用幻想的构思来推动故事的发展,逐渐的将更为庞大的故事架构展现在我们面前,当然也可以二者结合,这需要作者拥有很丰富的小说创作经验。
设计好主要的故事情节和大纲,实际上很多小说创作者都是忽略这一细节,有些人认为我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哪怕写不出来硬凑字数也不是不可以,但这样写出来的小说纯粹就是流水账,即便是以幻想为主的科幻题材,但是在幻想的同时,也必须实现设计好一个度,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不能逾越这个度。
概述:
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中文最早也有译作科学小说。虽然从科幻史的角度来看,暂时还没有一个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认的定义标准。在科幻爱好者中盛传的一则“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是这样的:“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可以说,这比一个精确的定义更能概括科幻小说的特质。
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布哈伊·哈桑曾说:“科幻小说可能在哲学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简单的,在美学上是有些主观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触及了人类集体梦想的神经中枢,解放出我们人类这具机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Ⅳ 写科幻小说要些什么条件
恩,我看科幻小说的时间不长,但还是把我的一些看法说出来,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科幻小说照我看来大致可以分成“硬科幻”与“软科幻”两中,当然这种分法很幼稚,“软”与“硬”也是相对而言。
“硬科幻”当然要注重文章里面所描写的技术内容,这就十分需要作者自身的理工科的功底,要使写的内容在基本的尺度上自圆其说,注重描写的技术细节,让人感觉这就是现实中或者是在某个空间应该存在的。我想这一类小说对于文采的要求不是那么的重要。
“软科幻”中就不太注重技术的细节,你说你的想象力很好,我想这类科幻你可以尝试一下,科幻小说很注重的就是里面的幻想内容,说它是点子文学也是有原因的,因此丰富的想象力十分的必要。另外这一类的小说通常很注重文字,因此有必要锻炼一下自己的文笔。
上面说的应该算是科幻小说的基本特点,也就是科幻小说有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特点,要注重技术描写,侧重想象力,但是它作为文学的一个分枝,基本的特点也是必须有的,比如说精彩的故事内容,个性鲜活的主人公,有自己特色的文笔等等,这都是必要的。
写科幻和写其他类型的小说一样,要经常的练笔,不断的写下去,而且要注意的是思想要开阔,不要落入俗套,尤其是不要写什么YY小说,那是垃圾中的垃圾,对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
恩,就说这么多,希望能对你有点帮助。
Ⅵ 科幻小说写作技巧
单线式结构中的线索有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物,或者事。在科幻小说中,以物、事,特别是具有神奇色彩的物或事为线索的情况要远远多过以人为线索情况,某种神秘事件从出现到解谜,通常就是一篇科幻小说的全部内容。这也是科幻小说的重要特征。
二,复线式结构,即以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交插表现形成的结构。复线式又分平行复线、主次复线、明暗复线等情况。村上春树的科幻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是平行复线的典型。“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两个线索一直平行出现,直到小说结尾处才合为一体。王晋康的《生死平衡》是空间上主次复线的典型。围绕主人公皇埔林展开的故事是主线,其余是复线。刘慈欣的《地火》是时间上主次复线的典型。刘欣主持的地下煤制气实验上主线。一百多年后一个初中生体验前辈采矿生涯的内容是副线。而他在《乡村教师》里,更是运用复线式结构的佳作。一方面是极端落后的乡村学校环境,一方面是先进得无法理喻的银河系“碳基智慧生命”和“硅基智慧生命”的大战。两条线索最后交汇到一处,取得一种奇特的美学效果。金·凯利主演的科幻片《楚门的世界》则是明暗副线的典型。主人公被制片人操纵的生活是明线,制片人的活动是暗线。影片的前半部分一直是围绕着主人公的明线,直到内容过了一半才进入另一条线索,揭开谜底。
三,散文式结构。这种结构打破了情节核心,以作者希望创造的某种意境、氛围、情感为结构中心。比如克拉克的名著《地球凌日》,就是宇航员临死前的乐观主义精神为结构中心。国内作品采用散文式结构的有刘维佳的《黑太阳升起来》、凌晨的《燃烧的星球》,以及天津作者张卓的短篇科幻小说等。散文式结构较易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不过,由于没有情节线索,读起来不太有趣,散文式结构的小说是那种提供给知音细细品味的作品。
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辐射式结构。在这种结构里,情节从一点发散开,向不同的方向辐射。王晋康的《解读生命》也运用了这种结构。在这篇小说里,外星人来到地球,并且在与人类的冲突中被杀死。然而它们那种奇怪的死法最终没有得到解释。父子两代科幻作者就根据这种死亡现象,虚构出不同的致死理由。在这里,小说从外星人死亡这个事件开始辐射出去,引出了不同的线索。与其它结构方式相比。辐射式结构过于复杂,适用范围也小。
更有一些表面上凌乱不堪的结构方式,却正符合作品本身的主题。比如,赛伯朋克流派的开山之作《神经漫游者》,被译成中文后,许多读者无法接受那种天上地下的随意式结构。但作者运用这样的结构方式,正是为了表现网络世界里人们支离破碎的生活特点。
上面这些结构方式,主要谈了小说的主干部分。小说的开始和结尾也是作者必须要注意的。开始决定了一篇小说是否吸引人,在读者缺乏时间和耐心的今天,开始部分不吸引人,小说就失败了一半。甚至可以这样说,三五个自然段里不能让读者喜欢的作品就是失败的作品。而结尾则决定这篇小说能给人留下什么回味,好的结尾可以把全篇的努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开始和结尾的构思往往更费力气。
杨平的小说《黑客事件》的开始一个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个世界只有二百五十六色”。了解计算机技术的读者一下子就知道,这是一个数字虚拟世界的故事。而对计算机技术了解不多的读者也会产生疑问:什么叫“只有二百五十六色”?这个优秀的开篇一直为科幻爱好者称道。王晋康的《生死平衡》用了一个歌舞升平式的开端:人类终于消灭了天花,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来到最后一个天花病人那里,想取些样本,却得知已经有神秘人物取走了样本。这个很喜气的开始却为后面的悲剧故事埋下的伏笔。
出色的结尾在科幻小说中也屡见不鲜。在克拉克的《与拉玛相会》中,外星人的巨大飞船丝毫不理会人类的一番折腾,从太阳中得到能量后,转头高速飞走。星河的《残缺的磁痕》中,主人公放弃了躲避地球磁场变化的机会,让女友进入隐蔽所,独自去面对危险的未来。这些结尾都把充分的想象空间留给了读者,同时又结束了整个故事。
不过,对于不少作者来说,写小说开头时还很有创作冲动,写到结尾时可能就会烦了、倦了,于是匆匆收尾了事。如果有这种情况,作者一定要提醒自己重视结尾的构造。
掌握小说的结构艺术,还要了解所谓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是一种电影艺术手法,指把本来不在同样时空的画面、声音等因素摆放在一处,使观众产生联想,达到编导希望的效果。蒙太奇手法原本是电影工作者汲取自小说的技巧。只是这种技巧在小说创作中不为人注重。当蒙太奇在电影里大放光彩时,小说家们又把它请回来,加以改造,成为一种成熟的小说结构技巧。
(还是我,接上个回答)
Ⅶ 科幻小说怎么写的
科幻小说内容如下:
1、一部优秀的科幻文学作品应既有科学基础,也有文学基础。“想要成功塑造科幻英雄,如果没有具体的人、没有人物成长的过程,即使是庞大的故事,也很难做到。”
2、科幻作品真正吸引读者的,并不是直接呈现出来的某些具体的知识,而是科学家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想要写好科幻文学,不仅要学好人文和自然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人类在获取知识和探索世界过程中的精神追求。
3、开篇对一个奇异的环境简单的描述一下,让读者更能尽快的融入到你所描绘的世界中。一开始就描述出一个能引起读者兴趣的角色。读到一些对情景和人物的语句,读者马上就会被吊起胃口,想进一步了解这些人究竟发生了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那读者就会就此一路读下去。
分类争议
虽然“硬科幻”、“软科幻”的分法常见诸于许多杂志、网站和爱好者之口,但赞成者内部对“软硬”的定义也存在争议;同样,有许多人拒绝承认这种说法,认为没有必要去细分科幻小说。
一个典型的混乱案例是《星球大战》(Star Wars)。起初许多保守的爱好者因为其中“原力”(Force,某种超自然的精神力量)的设定而认为它不属于科幻,而只能算奇幻小说,或好莱坞太空电影,反正不是科幻;另一些硬科幻小说拥护者认为好莱坞太空电影都是奇幻;而公众一般直截了当地把它们统统归为“科幻电影”。
一般认为这类作品严格上是应当归入太空歌剧的范围,其特点是对于非科幻迷来说,因为其模仿历史和现实的人物言行,反而有真实的感觉,所以对于公众来说更为严肃。所以阿西莫夫和田中芳树等著名科幻作家,都因为反过来利用人不知未来却知道过去,而故意把未来和历史类比,吸引读者对未来和太空的向往。
Ⅷ 如何写科幻小说
建议看一下《阿凡达》呀,你的科幻小说,必须建立在一个很有创意的基础上。就好像《阿凡达》,如果它的背景不是在其他星球上,那么它写的只不过就是一个文明人侵入到原始社会,就好像哥伦布的船只到了美洲那样子而引起的故事。可是当它的故事背景建立在其他星球上,那么就高了一个档次,而且可以发挥那个星球上有什么吸引人的东西,比如什么魅影的龙,当地土著人的摸样,神树等等。
当你想好了这一个创意的背景时,你就会发现科幻小说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因为接下来的故事,将会挑起你的兴趣和好奇心,只有这样,你才会有动力写下去。
祝你成功。
Ⅸ 写科幻小说需要什么水平的理论物理基础
只要剧情好,理论是次要的,有个高中就足够,不知道的东西可以网上搜索。
三体是目前科幻小说的旗帜,其实他的很多理论都是站不住脚的,比如二维空间四维甚至十维空间,人类现在也只是提出了二维和四维的猜想,根本就没有任何理论更不用说证明了,至于十维则连想都想不出来是什么(金木水火土东南西北中?哈哈)。还有光速飞船屁股后面留的什么尾巴之类的,都是小说理论不是科学理论。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诋毁该小说,事实上我对这部小说非常推崇。只要你剧情好,哪怕你的理论跟事实理论完全相反把太阳写成三角形的,都照样会有很多书迷。
所以说,小说好不好,主要看剧情(任何类型的小说都一样)。对比武侠小说,武侠小说里的武功秘籍就相当于科幻里的那些高科技了,但是武侠小说的好与坏从来都不取决于武功秘籍的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