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科幻小说就是将现实情境下的不可能

科幻小说就是将现实情境下的不可能

发布时间: 2022-03-27 03:47:48

『壹』 科幻小说《三体》里的科学推定和假想,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三体》作为一部科幻小说,得到雨果大奖。雨果奖也算是全球性的大奖,与星云齐名,被誉为科幻界的诺贝尔,最佳小说更是重中之重奖中之王,最高领奖台上第一次站上来自亚洲的领奖人。
《三体》的三部,是围绕几个概念来进行的,分别是技术爆炸、猜疑链以及黑暗森林。这三个概念是贯穿整部作品的,并且也不是脑洞出来的,而是从现实中提取出来的概念。
首先是技术爆炸,这个毫无疑问是工业革命的变种。工业革命以来,人来创造的财富比人类已有历史的所有财富总和都要多。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燃机、到还在进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计算机。
每一次工业革命,人类都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创造了更多的财富,当然也造出了杀伤力更大的武器,从火枪的推广,大炮的普及,到凡尔登绞肉机机关枪的应用,乃至广岛、长崎的核弹。然后还有氢弹、高斯枪、中子弹……人类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这些都是完全符合技术爆炸的特征的,“智慧生物所拥有的科学技术在极短的时间内像爆炸一样迅速发展的现象。文明进步的速度和加速度不见得是一致的,弱小的文明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越强大的文明。”
猜疑链应该是从囚徒困境中提炼出来的。
猜疑链:两个个体在没交流前对对方猜疑:你猜疑我是怎么想的,我猜疑你是怎么想的,就算你知道我是怎么想的,我也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但你还会猜疑我是怎么想你的,我也会猜疑你是怎么想我的……这样的猜疑在没有进行交流前会一直循环下去,形成一条链,即猜疑链。从博弈论的角度讲,即两文明无法形成共同知识。
囚徒困境也是一样,核心就是交流受阻,你只能够根据自己的过往经历和经验,猜想别人是怎么想的。所以最后,大家往往不是选择合作共赢,而是选择损人利己。
技术爆炸和猜疑链最后组合成了《三体》中宇宙社会学的核心理论,黑暗森林。
宇宙社会学基本公理:
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基本保持不变。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被发现,总有一方被消灭!
黑暗森林法则,应该是脱胎于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弱肉强食。
但是从我个人的理解来讲,技术爆炸和猜疑链都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黑暗森林的漏洞比较大。
一、人类是碳基生命,人类也有猜想过非碳基生命的存在,比如硅基生命。如果非碳基生命的真的存在,那么它们所需的资源很可能和我们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很可能不存在生存的竞争关系。
第二点,宇宙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大,而地球所具有的资源并不是唯一的,在现有的人类所探索(观测)到的区域,并没有发现其他文明的存在,但是能够观测到的宇宙,人类所需的资源却几乎可以用无限来形容,宇宙实在是太空旷了,遍地是黄金,谁吃的没事去抢别人的。
还有,从现在人类的技术角度来看,太空城并不是幻想,也就是说,人类并不需要一个完全类似的地球来生存,完全可以自己建。并且太空城留下了另外一个难题,就是一个文明看到另外一个文明的定居点的时候,怎么确定是不是这个文明的本体呢?万一只是定居点,其本体的文明程度比自己高呢,所以贸然发动攻击,并不合适。
所以在人类踏入宇宙纪元,生存的需求,基本没什么障碍就能实现,就算遇到其他文明,互相交流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我家里都有,并且都快放不下了,谁闲得没事去抢你的。
但是《三体》依旧是一部非常棒的作品,等电影版出来,一定要去剁手。

『贰』 一个人如果写科幻小说是不是容易变得不现实,如何避免

虚幻世界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无论是理想国,还是乌托邦,当然这是政治幻想的巅峰,里面充斥着现实的思考,对世界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虚幻不可怕,在知识和对世界认知深度的基础上,进行有创造力的幻想是伟大的。科幻小说也是如此,在科幻小说中有一个类别叫硬科幻,这是科幻与现实很切近的合理想象,如果文章中充满人文主义思想,那么就是很优秀的了。建议读一读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流浪地球》《球状闪电》等等,读完之后,我想你就明白什么是幻想,什么是空想了,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永远都是不矛盾的,希望帮到你。

『叁』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据你的了解,书中哪些想像事

小说《海底两万里》的故事并不复杂,故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出现一头所谓的独角鲸怪兽,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受邀参加抓捕活动,落入水中,却和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上了鹦鹉螺号潜艇,跟随尼摩船长周游海底的故事。

尼摩船长,勇敢而神秘,他就是大海之子,他隐身于大海,对陆地怀着某种仇恨,他就象神秘的大海,性格难于琢磨。他是个天才的科学家,极富创造力和探险精神。是他创造了潜艇鹦鹉螺号,在当时见多识广的阿龙纳斯教授看来,这都是奇迹。

  • 亮点四:科学性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神奇的大海提供吃和穿,还给艇鹦鹉螺号提供动力,整个小说既有艺术性,又有科学性,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的海底世界玄妙无敌,我相信每个读者都对鹦鹉螺号无限向往。

《海底两万里》,神奇的海底世界。全书语言流畅,情节紧凑生动,使我们在享受故事内容的同时,也增强了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

『肆』 现实主义者喜欢科幻小说吗

我太现实主义者了,不会喜欢科幻小说吗?肯定不是!今天的科幻小说很可能成为明天的事实。我们生活的世界有很多方面我们仍然不了解,很可能永远也不会了解。我真诚地相信,如果我们注定要知道答案,那么它们很可能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传递给我们了!我想有些事情最好是不知道答案。

如果有一天我们作为一个种族在月球上居住或殖民,那么这样的场景可能不会太像科学幻想。然而,在那之前,我们只能拭目以待。科幻小说是向我们展示无限可能性的一种方式,但不是所有的可能性都将在一生中发生!如果我们没有了梦想,那么我们真正拥有的是什么呢?

『伍』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科幻小说

有,比如《X的诞生》,它的故事都非常的接地气,一点都没有那些传统的科幻设定,非常的具有生活气息。

『陆』 科幻小说里有哪些现实不存在,看起来却令人信服的科学技术

三体,降维打击,当时上高中但是一直觉得降维打击就是扯淡,毕竟,你三维能降维,那四维没理由不能搞降维,但是我们目前没观测到过四维的降维现象啊?

『柒』 《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捌』 科幻小说是不是就是写未来的一些事物

主要描写想象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 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

『玖』 科幻小说都有哪些分类

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

科幻小说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并不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

从抒写幻想的方式来看,它应归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也像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一样,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某些杰出的科幻小说,往往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有时,某些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里则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如潜水艇、机器人、宇宙航行等。

在当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说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其影响和销售量,仅次于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西方科幻小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一、英国有工业革命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导致真正科学幻想小说的中兴;二、二十世纪初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带来科学幻想小说的中兴;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核裂变、宇宙航行、彩色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说的繁荣;四、经过二三十年的繁荣,科幻小说家从作品的主题、情节,到艺术的方法进行新的探索。

当代西方的科幻小说,涉及到许多尖端的科研项目,当然也经常出现似是而非的假科学。因此,科幻小说常常遭受到科技界人士的鄙视和指责。

西方最著名的科幻小说,有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写的《月球旅行》,英国的赫·乔·威尔斯写的《大战火星人》,美国的阿西莫夫写的《赤裸的太阳》等。

国内最著名的科幻小说,有郑文光的《飞向人马座》,刘慈欣的《球状闪电》等。中国的倪匡也是一位多产的科幻小说作家,现居美国三藩市,“卫思理”是他常用的一个笔名,代表作有《还阳》,《新武器》,《爆炸》,《另类复制》等。

附录
1、在所有的文学分类中,科幻小说出现得最晚,也遭到最多的误解。
如果你问朋友:“你喜欢读科幻小说吗?”你可能得到的回答是:“ 科幻小说?什么是科幻小说?”或者“我看过超人和那类连环图画, 好几年前早就不看了。”没那么气人的回答是:“哦,你说的是电视里那些哄人的飞碟和火星入侵者吧?嘿,有空儿我也看,但我确实历来对这种小儿科的玩意没有真正兴趣。”你还可能常常碰到那么一些人,他会以轻蔑的口气,直接了当回答:“我从不读这些荒谬的东西。” 我们在这儿要谈的就是第一个回答提出的问题:“什么是科幻小说?”这确是所有难题的关键,因为深入探讨下去,我们会发现,事实上,上面谈到的种种反应都和这个问题是密切相关的。
“有多少个科幻小说家(且不论读者)就有多少科幻小说的定义。” 这提法可能有点夸大其词。不过凡是对此领域多少有点熟悉的人,都非常清楚,要为科幻小说下一个确切而无可争议的定义非常困难。勃特勒的《埃瑞洪》和E·M·福斯特的《机器停止》是科幻小说?如果阿尔杜斯·赫胥利的《美丽新世界》是科幻小说,那么乔治·欧威 尔的《1984》呢?或者那只是一篇关于未来社会的讽刺作品吧? 难道凡是以火星为背景的冒险故事就该叫科幻小说吗? 深究下去,我们不难发现,原来有许多所谓的科幻小说,只是披着科幻外衣的其它种类故事。它可能只是本普通惊险小说,只不过用 雷射枪代替了自动武器。横越大西洋的走私者变成了来往于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走私者。《星球大战》就是这类假科幻小说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再就科幻定义本身而言(绝大多数定义是科幻小说作者定的), 我们发现,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都有,比方说科幻是一种“如果……, 将会发生什么”的故事,也有的认为科幻是“探索人的定义和他在宇宙中的地位,这些探索及其结果将会丰富现有的、既先进,但又不清晰的知识。”这些定义显然都不十分清晰。反而,著名科幻小说家罗伯特·A·海因莱因所下的定义,尽管有些乏味,倒可视为一个良好的起点。他认为刻画小说是“在这种小说中,作者表现了对被视为科学方法的人类活动之本质和重要性的理解,同时对人类通过科学活动 收集到的大量知识表现了同样的理解,并将科学事实、科学方法对人 类的影响及将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反映在他的小说里。”简短些说,我 们引用艾萨克·阿西莫夫的话来说:“科幻小说可界定为处理人类回应科技发展的一个文学流派。”
从以上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科幻小说相对于其它文学类别是一个后来者。科学技术的变化,在人的一生中,足以影响人生产生急激的改变,这在工业革命后是世界上特有的现象。这种特定现象自 1750年最先出现在英国和荷兰,其后在1850年出现于美国和西欧,自1920年就遍及世界。
第一个对这种影响人类生活的新因素作出反应的著名作家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他被称为“现代科幻小说之父”,他的作品经常探究科学及其发展对人类的影响。在英语世界中,最早的大师是H·G· 威尔斯。他俩一起奠定了大多数科幻小说主题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科幻小说作家千变万化,写出多姿多采的作品,使科幻小说繁荣发展起来。
外星人生活在别的太阳之下,银河政府的德政和暴行,有着荒谬、 邪恶或者令人感动的生命形态的星球,威力巨大能探视人心思维的机器--科幻小说涉及的就是这样一些奇妙的生物、陌生的环境以及人类对它们作出的反应。应该指出的是“科学幻想小说”虽然号称“科学”,但小说里无需充满科学的内容。事实上,虽然也有一些故事以严肃的科学内容为主题,但那只是例外。如果科幻小说真的要在细节 上专门描述科学的结构和活动,那么这种科幻小说只有科学家才会对 它有兴趣。一切有知性的人们之所以对科幻小说感到兴趣,原因是它 的主题和题材远远超越科学,包括了生活各方面的难题和可能性。 科幻小说极易与其它臆想小说(speculative fiction),特别 是与(fantasy )相混淆。事实上,甚至有些科幻小说家有时也给弄糊涂了,称其作品为幻想之作,而有时又把一些幻想小说贴上科幻小说的标签。科幻小说的确和幻想小说一样,都与臆测未知有关,甚至有时可能享有共同主题,这倒是真的。科幻小说和幻想小说的目的, 基本上是通过想象的叙述为读者提供线索,就象巫医和外科一生的目的都是要给人治病。两者都创造诡异的情境和描述怪诞现象。不同的 是处理的手法。如果将科幻小说视为幻想(从不严格的意义上说), 那么,科幻小说是一种独特的幻想,它对奇迹的解释是“自然的”, 而非“超自然”的。主题展开是具有逻辑推理性的,每一步都必须考 虑到必要的科学细节,有合理的科学构思。这些正是海因莱因的定义 所试图阐明的。
正如上所述,有一种非常流星,但又不十分准确或者盖涵性不强的科幻小说定义,即:“科幻小说是‘如果……,将会怎么样”的故事。如果一个人能够永生,将会发生什么?如果一个人能够回到过去 的年代并改变历史的轨迹,将会怎么样?如果天空出现飞碟把人掳走, 如果猩猩变成地球的统治者,如果月球与地球相撞,会怎么样?围绕这些内容,大量低级趣味的杂志、电影、电视剧集,以科幻小说的名义出现在大众面前。上述主题常被用做故事的引子,但开头后,这些 主题便被掷至一边,各种毫无逻辑,非科学的荒谬内容倾注于内。这 是真正科幻小说最阴险的敌人。由于披上“科学”外衣(故事里不总 是有一个科学家吗?),公众极容易上当,并对科幻小说产生错觉。
区别赝货和真正的科幻小说,不是看题材。机器人、激光枪和怪 物本身并不构成科幻小说。真假科幻(假科幻实质上是反科学小说)的区别在于题材的处理。科幻小说家有时会提出一些以现有科学知识 来说难以置信或不可能的假设(如行使快于光速的星际飞船)。有时也企图解释他们的假设(例如,穿越四维空间摺合太空的通道),或者有时任其如此不加解释,但故事一开始,他会尽量依靠现有知识, 并利用它来展开主题。更多时,假设以及其后的开展只是已知事实的外延。现在我们已能够制造会学习和改进自己,能下棋和进行简短对话的电脑。如果我们制造一个比现在规模大十倍,复杂程度提高一千 倍的电脑,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些正是科幻小说家经常问自己的问 题。写科幻小说并非易事。讲述一个来自金星的生物访问地球,我们 必须随时掌握最新的关于金星表面的天文信息,并解释此生物在那儿致命的高温和压力(据我们目前所知)下如何生存。时光旅行很有趣, 但必须苦苦思索其中违反因果律的情况并设法解决所带来的后果。一句话,所有真正的科幻小说的基本要素是科学精神--信仰人类理性的优越以及宇宙固有的合理性。
可是,科幻小说不仅仅是个人的盲目奇想,很多人不喜欢科幻小说,是因为它“过于想象”,但是有组织的、建设性的想象与疯狂、 不加约束的白日梦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一种想象是神经病的--夸大妄想狂--不能区别事实与幻觉,另一种则是冷静头脑的思考。“ 过于想象”的嘲笑取决于你说的想象是什么。事实上,可以说,在大部分时间里大多数科幻小说的想象力是不够的。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人没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就是放弃其作为人类一员的天赋权利。有些成年人跟科幻小说以至年轻人都绝了缘,而且还自以为是地说,“我从中学起,就不看科幻小说 了。”这与其说是在自我歌颂刚刚才得到的成熟,倒不如说是在祝贺 自己精神动脉的某种硬化。随着年龄增长,我们常会失去一个重要特 性“惊奇感”。关于这一点,我想再次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我们能够体验的最美丽最深奥的情感是神秘感。它是一切真正科学的播种机。谁对这种情感感到陌生,已不再能引起惊奇赞叹之情,就如同行尸走肉了。”
记得我们年少的时候,世界上的一切是多么清新光明,最简单的事物也充满生机,引人入胜。我们多么渴望不寻常的念头。我们却很少认识这点,所以不寻常也就当做寻常了。我们年纪越大,世界有时 也随着我们变老了。眼中的事物在平凡的日子里褪了色,于是我们以 单调贫乏的心灵去面对世界,还是为自己机械的生活方式而庆幸呢。 难道这是不可避免的吗?当然不是!科幻小说是一种渠道,在那里我 们的思想仍在流动,并非停滞。科幻小说拨动我们当然好奇心,伸展我们的想象力。它不是一种供偷偷地欣赏的、现实的虚假替代品,而 是现实美丽的延伸,也是为光明的宇宙增添更加辉煌的色彩。
身体缺乏锻炼,就显得没有活力,头脑也是一样的。科幻现实不仅十分刺激,还为精神世界带来见识及力量。许多科幻小说家本身就是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另外,每天都有许多勤劳智慧,负责任的男女想方设法继续享受年轻人灵活思维的快乐。他们享受好的科幻小说的能力正是他们幸福的外征。
除了“过于想象”外,另一种常见的嘲笑是,科幻小说“逃避现实”。没有人会反对文学小说为了避免“逃避主义”的罪名,必须以各种方式去反映读者最迫切的问题,因此,我们不明白,为什么卫星 工作人员或星球之间的管理行政人员的所作所为比维多利亚时代中叶乡下人或俄国人的活动更多地被人认为是在鼓励逃避现实倾向。且不谈显而易见的看法,即:人只能在他紧迫繁忙之中去寻求文学,从以上意义来说,所有文学都是逃避主义的,那么从哪方面可以说具有创 造性的科幻小说会是逃避现实的呢?逃避主义通常包涵要惬意的幻想, 不要残酷现实的意思,然而许多科幻小说描写的正是最现实的细节, 诸如可能发生的核大战及战后余灾。如果科幻小说果真是逃避现实的文学的话,那么它可真是逃避现实的文学中的一种奇特形式了,它竟然用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细菌战争、遗传工程、情绪遥控、太空探索、与非人类的智慧对抗、外星文明以及其它许多这种现象,使人忧心忡忡。科幻小说提出以上现象比现实世界处理这些问题要早几十年呢。所以,如果说科幻小说逃避的话,那么它是逃进现实中去啊!
还有,除了描写核战争本身外,很多故事描写一场战争的可能前奏,探索当前局势中冒险的复杂性。另外,它形成了当前发展最快的一类小说,科幻小说拼命抨击诸如种族和殖民主义问题。这样的攻击 在主流小说中并不多见。事实上,我们在科幻小说中所碰到的,正是我们应强调的高瞻远瞩和人类生存意识。这常比自称是社会现实主义的作品更具深远意义。
然而,科幻小说通常考虑的问题是关于遥远的未来(可能是一百 万年后的事);人类作为不断进化中的生物(可能会灭绝并被地球上 某种新种类所取代);比人类更有知性的生物(可能大大地优越于我 们,就有如变形虫对我们无法理解一样。他们的心智是我们无法理解 的。)。M·R·库因在《自由主义者的信仰》中的一段引语对这种 态度提供了很好的回答:“……如果我们不能超越当前迫切问题而从宇宙的根基和背景上去加以思考,我们对人类意识的观点就会变得狭 窄、闭塞甚至变得暴戾。”
最后,让我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科幻小说迷赫尔曼·穆勒博士的话作为结束语:“透过科学的眼睛,我们愈来愈领略到:现实世界并非如人类童年时所见的、秩序井然的小花园,而是一个奥秘绝伦、浩瀚无比的宇宙。如果我们的艺术不去探索人类正在闯入这大千世界时所碰到的境遇及反思;也不去反映这些反思带来的希望和恐惧,那么, 这种艺术是死的艺术。……但是人没有艺术是活不下去的,因此,在一个科学的时代里,他创造出科幻小说。”

『拾』 科幻小说有哪些特点为何作品少见

科幻小说特点:

1.科学性
2.预见性
3.故事性
科幻小说不同于其他的小说,其中有很重的知识性,并不是说有想像力有文采就可以了,小说的内容要有科学方面的知识。
这类小说难写也难有人才,懂文学的作者很多,懂科学的作者却极少,想要写好写出有实力的科幻小说是非常不容易的,这要求作者本身对科学方面的事物了解的相当丰富,再加上文学才华,才能写出有含金量的科幻小说。反之,没含金量的科幻小说,就会成为一本烂书,根本得不到专业人士的认可。再加上此类书不是十分普及,读者群也不是很大,与科幻小说相比,魔幻、奇幻、玄幻等书选择多,也受读者喜欢,书商就不太愿意选择科幻。所以,就导致科幻小说冷场面,写得少,出得少,看得少。

热点内容
玄幻小说巫道 发布:2025-02-10 07:52:24 浏览:262
科幻小说百度网盘 发布:2025-02-10 07:17:18 浏览:77
好看的有文笔的言情现代小说 发布:2025-02-10 06:52:02 浏览:33
完结小说男主席少 发布:2025-02-10 05:39:18 浏览:168
校园感情细腻小说 发布:2025-02-10 05:32:10 浏览:592
好看的玄幻小说推荐超经典 发布:2025-02-10 05:08:36 浏览:382
搜搜听书 发布:2025-02-10 05:07:52 浏览:31
有趣幽默女主多yy的玄幻小说 发布:2025-02-10 04:54:52 浏览:823
修真有哪些有声小说推荐 发布:2025-02-10 04:52:47 浏览:146
科幻小说预言2020 发布:2025-02-10 04:30:40 浏览: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