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科幻小说电脑报

科幻小说电脑报

发布时间: 2022-03-15 22:03:06

A. 科幻小说手抄报

可以写写当今科幻热潮,大胆想写下自己的原创短文,最好是积极向上,幻想未来的,也可以想象外太空的,让同学们都了解科幻,可以去网上搜集相关资料。
对不起,我只能提供这些了,希望能对你起作用!

B. 科幻小说怎么写

关于科幻小说的资料:
科学幻想小说(英语:Science Fiction)简称科幻小说(英语:Sci-Fi),主要描写想象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 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它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界上,但它的基础是有关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在当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说是最受人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其影响和销售量,仅次于惊险小说和侦探小说。
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
中文最早也有译作科学小说。虽然从科幻史的角度来看,暂时还没有一个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认的定义标准。在科幻爱好者中盛传的一则“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是这样的:“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可以说,这比一个精确的定义更能概括科幻小说的特质。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布哈伊·哈桑曾说:“科幻小说可能在哲学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简单的,在美学上是有些主观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触及了人类集体梦想的神经中枢,解放出我们人类这具机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科幻小说也是通俗小说的一种,与一般的传统小说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但它又是一种文艺创作,并不担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
从抒写幻想的方式来看,它应归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范畴。一些优秀的科幻小说也像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一样,扎根于社会现实,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某些杰出的科幻小说,往往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有时,某些科学发明尚未出现,科幻小说里则已经进行生动的描绘,如潜水艇、机器人、宇宙航行等。
软科幻
软科幻小说(英语Soft Science Fiction,简称Soft SF)是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等倾向的科幻小说分支。
硬科幻
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写新技术新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影响的科幻作品称为硬科幻(Hard SF)--无论我们有了怎样创新的理解,这都是硬科幻的原始定义。
有科幻界人士也曾试图重置这个定义:硬科幻是以科技或科学猜想推动情节的。
历史上在谈及“硬科幻”时,还使用过另外一个词Hardcore SF。按照科幻界的解释,该词与HardSF本不尽相同,它往往指那些“沿袭科幻黄金时代创作流派风格并重复某些主题的科幻作品”--从主题限制上讲与上述硬科幻大同小异,而从“流派风格”上的限定来看实际是指一种叙述方式——也就是说,上述重置的定义更接近这个定义。
分类争议
虽然“硬科幻”、“软科幻”的分法常见于诸许多杂志、网站和爱好者之口,但赞成者内部对“软硬”的定义也存在争议;同样,有许多人拒绝承认这种说法,认为没有必要去细分科幻小说。
一个典型的混乱案例是《星球大战》(Star Wars)。起初许多保守的爱好者因为其中“原力”(Force,某种超自然的精神力量)的设定而认为它不属于科幻,而只能算奇幻小说,或好莱坞太空电影,反正不是科幻;另一些硬科幻小说拥护者认为好莱坞太空电影都是奇幻;而公众一般直截了当地把它们统统归为“科幻电影”。
一般认为这类作品严格上是应当归入太空歌剧的范围,其特点是对于非科幻迷来说,因为其模仿历史和现实的人物言行,反而有真实的感觉,所以对于公众来说更为严肃。所以阿西莫夫和田中芳树等著名科幻作家,都因为反过来利用人不知未来却知道过去,而故意把未来和历史类比,吸引读者对未来和太空的向往。
特摄或动画等影像媒体的盛行,使一些人相反地以荷里活太空电影或日本超现实军事动画为基准,倒转来认定,模仿威尔斯强调探索和反思的作品不是科幻。例如认为凉宫春日系列不是科幻,而是借用了科幻词语的校园恋爱幻想故事,可见科幻的定义是随时代和地方而变化的。
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凡尔纳是“硬科幻”的鼻祖;威尔斯则是“软科幻”的宗师。实际上,威尔斯的作品中对科技的幻想和直接描写一点也不比凡尔纳保守;《海底两万里》也花费了几个章节来描写世界各地对神秘的“鹦鹉螺号”的猜疑与震动。因此将他们并列对立起来难免有失偏颇。
为了解决上述混乱,曾经出现一种新的说法,SF不再是“ScienceFiction”或者“SciFi”、“ScientiFiction”、“Science Fantasy”之类的缩写,而变为代表“Speculative Fiction”,即推测性小说。这个“SF”的定义比较宽容,试图涵盖之前纠缠不清的科幻定义。
在哲学主题上来说,科幻小说和人类上古的神话传说有着相似的精神基础,即对人类与宇宙关系的解释、人类社会未来命运的关注与猜测。在文学谱系上,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应该是科幻小说最早的文学母体。早期的科幻小说往往带有恐怖小说、冒险小说或奇幻小说的痕迹。又以推理小说和哥特小说与科幻的关系最为密切,许多作品兼有以上要素,难以严格区别。已出版的著名硬科幻有《入海之门》《太空序曲》《接触》等等,及国内流行的《失控的进化》和《三体》系列。
科幻小说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而这种表现,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
西方科幻小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英国有工业革命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导致真正科学幻想小说的兴起;
2、二十世纪初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带来科学幻想小说的中兴;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核裂变、宇宙航行、彩色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进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说的繁荣;
4、经过二三十年的繁荣,科幻小说家从科幻作品的主题、情节,到艺术的方法进行新的探索。
而科幻小说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它赋予了“幻想”依靠科技在未来得以实现的极大可能,甚至有些“科学幻想”在多年以后,的确在科学上成为了现实。因此,科幻小说就具有了某种前所未有的“预言性”。法文中,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最早就被称为“anticipation”,即“预测”。这样的文学作品基于科学的可信性是必要条件,应当说这种“科学至上”的精神,是科幻小说有别于其它幻想类型作品的根本所在。
当然,由于科幻小说丰富的想象性,由于随着历史发展对科幻小说的不同看法,不仅不同时期的科幻小说存在着巨大差异,即使同一时期的科幻小说也多种多样。但无论如何,所有科幻小说都有相似的社会功能。首先,科幻小说以其丰富的内容——有时预见正确,有时预见错误——把社会的要求和理想戏剧化。人们读科幻小说,常常可以得到一个比当代的“当代小说”和非小说的考察更清晰的社会概貌。正如H·L·戈尔德所说:“几乎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像科幻小说那样,尖锐地揭示人们的理想、希望、恐惧以及对时代的内心压抑和紧张感。”
实际上,大多数优秀的科幻小说都以社会现实为背景,利用对未来和过去的想象,探索解决现实矛盾的方法,揭示社会变化和人与人的关系。
许多科幻小说描写太空旅行和未来社会。但如果认为乘太空船到银河系旅行是摆脱现实问题的有效方式,因而当遇到家庭矛盾时要求参加太空旅行,那他一定会被所有参加太空旅行的人嘲笑或怨恨。科幻小说中的太空可以看成是积极生活斗争的第一线,人们在那里创造未来,而不是空谈或逃避。这并不是说科幻小说的太空未来是无条件的乐观主义,而是说科幻小说的总的态度是积极的。虽然它常常表现人类在矛盾的枷锁中呻吟,但它总是告诉人们,只要坚持努力,这种枷锁就可以打破。科幻小说大多表现人类集体的愿望,它的主人公总是考虑或代表一个整体;如果说有一个人人幸福的乐园,科幻小说的主人公总是让他的所有朋友都进入这个乐园。一些批评家说科幻小说是乌托邦小说,恐怕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探索未来
科学总要发展,自然和社会会不断变化,人们必须面对变化了的未来。科幻小说正是探索未来各种可能的最好形式,它既可以使人们为未来作思想准备,也可以使人们更好地创造未来。科幻小说还可以使人们产生新的思想,或者从旧的思想里发掘新的意义。正如麦克因泰尔所说:“科幻小说描写科技发展的后果······探索人类和人类的价值。它需要更多的工作,更敏锐的洞察,更优秀的作品······它是探索感情和心理的工具。”
走进现实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科幻小说中的事物正在走进现实,纳米机器人就是其中的一例。例如:由科幻小说改编而成的美国科幻大片《惊异大奇航》中,科学家把缩小到几纳米(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的人和飞船注射进人体血管,让这些超微小的“参观者”直接观看到人体各个器官的组织和运行情况。纳米级的技术在当时只是一种科学幻想,但如今已出现在现实世界。纳米机器人(nanorobot)的研发成功,就是这一崭新技术的完美体现。有关专家预言:用不了多久,个头只有分子大小的神奇纳米机器人将源源不断地进入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国科学家和未来学家周海中教授在1990年发表的《论机器人》一文中甚至预言:到21世纪中叶,纳米机器人将彻底改变人类的工作和生活方式。[1]

3类型编辑
随着科幻小说的不断发展,它在取材、体裁、立意等各方面,都呈现出很多不同的格调。
现代科幻
今天的科幻小说,早已超越了旧的片面看法:科幻小说传播科学知识,使人尊重科学,使年轻人笃信科学并献身科技事业。它增加了新的更重要的社会功能,可以成为有力的批评社会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式。
这种新的社会功能,产生于科学观念的改变。人们认为,科学具有一种双重性。一方面,科学确实有启迪作用,它使人了解自己与世界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产生自己的理解并指导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科学也反映它产生的条件,反映科学的生产者和拥有者的种种观点。科学的进程,科学项目的确定,科学家的选择和培养,科学研究的策略,调查研究的工具和方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框架,成功和失败的标准,以及运用科学成果的环境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科学及其相关技术的历史的产物。科学中的知识并不由自然支配,而是由兴趣和信念构成。科学既有相对客观性,又有社会决定性。所谓公正的、不偏不倚的、纯真理的科学研究是不存在的。因此科学分析的任务是,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在不同的社会安排下,努力找出脑力劳动与其客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的情况。激进的科学维护者并不一定真正维护科学,只有对科学采取批判的态度才是对科学的真正爱护。
在20世纪后期的西方社会里,劳动分工因技术知识水平分成越来越多的层次,科学知识正系统地迅速离开教育的轨道,进入私有资本,变成商业化和商品化的东西。因此人们需要对科学采取批评的态度,需要根据人们生存环境的实际经验来进行想象和创作。
主题与范围
科幻小说题材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大,以至于难以列出单独的清单——除非另开一本网络全书。以下将粗疏地对主流的科幻小说主题做一个简单罗列。所提供的例子并非全部曾有单独成篇的作品,更常见的情况是在同一个作品中便牵涉两到三个主题,比方说在时间机器中对主角所旅行到的未来世界的描述,就有文明崩坏的味道。
如果你有一个科幻类的自认为崭新的点子,不建议你在下表当中寻找有无类似的,这很可能让你丧失创作热情;不过当你想要寻找灵感时,倒可以浏览下表追循前人的足迹。
社会形态
因为某种理由,故事背景所在的未来、或者一个曾有先进远古文明的架空世界,明显曾发生文明崩坏或倒退。常见的理由例如过度污染使自然环境恶化产生巨大天灾、大规模毁灭兵器、星际战争、人口过度膨胀资源供应体系崩溃造成的大规模灭绝、瘟疫、超科技失控(例如奈米机械)。
乌托邦。作者基于自己的一种创见,描述未来或似未来架空世界的人类,怎么利用更高的科技或其他层面的应用技术消弭高科技的副作用,达成和谐的生活。比方说针对燃油车的污染问题,科幻小说家曾提出反重力运输设施之类的构想。
反乌托邦,尤其是其中抓紧近代技术滥权疑虑的塞伯朋克。所谓的技术滥权疑虑,是指近代新生的专利权概念,却可能支持一些掌握尖端科技的人可不受监督的运用这些科技、从而以曲折手法达成极权目的。在这类小说中最常见的邪恶势力角色由托辣斯扮演。其他的反乌托邦,则是更广泛地针对某种被作者认为有害的高科技、或者太天真的理想主义,进行渲染并反讽。
自然被过度压缩,人类傲慢征服一切的未来社会或似未来架空世界。可能对这种社会的病态现象也备有一些陈述,但活在那个世界的人似乎都已经习惯了。
对人工智慧或其他高科技过度依赖的病态未来社会或似未来架空世界。有时这些高科技也会产生人类似的野心,而开始或试图进行它们的极权统治。
太空歌剧(SF opera),创作者大可以拼凑一些常见未来社会架空要素组成舞台,然后随自己高兴地在这里上演一场爱情悲喜剧、或恐怖剧、或民主vs极权战争,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受。一个类似的词语是星际奇幻(Space Fantasy)。
美国大片式,外星人侵略地球,地球人展开了反击。最后由一个英雄带领着地球人拯救了地球,维护了宇宙的和平。

地址:http://ke..com/link?url=XcrgvyHTDDUtwv7NDDdamZINxLv_-2h_3Khbb7VZVNwj-u6z59Ianq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C. 十大科幻长篇小说是那些

同学你问的好笼统啊,那我也只能笼统回答了
1,《太空漫游2001》硬科幻的圣经,把科幻小说彻底从低俗小说泥潭中解救出来。
2,《基地》,其实是个系列小说,史诗级的描写,掺杂着阿西莫夫对人类文明的重新审视对历史的反思(最近风头正盛的大数据让人不禁想起《基地》系列里的“心理史学”)
3,《三体》1、2、3又是系列小说,刘慈欣力作,被称为中国科幻基石,事实证明并非吹牛,中国科幻很少能这样兼具好看与深邃了,关键是很适合中国人的口味(据说在美国遇冷)强烈建议题主看看。
4,《银河系漫游指南》超乎想象的故事情节及字里行间闪烁的英式幽默是这本书的最大特点。而且想象力简直爆棚。
5,《时间机器》这本书的牛B之处在于这部小说传播了这样的理念:时光旅行可以靠科学技术手段实现,而不是像早期的穿越故事那样依赖于魔法。简直是硬科幻的鼻祖啊。
6,《我,机器人》系列,阿西莫夫又一力作,书中出现了最著名的“机器人三大定律”,不过无论从思想深度还是从情节描写上都不如《基地》
7,《1984》,反乌托邦小说代表作,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 时刻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
8,《宇宙过河卒》,这本书使得“巴萨得引擎‘家喻户晓。
9,《美丽新世界》,软科幻小说代表作,情节一般但影响深远。因为它是赫胥黎的代表作,重点本来就是为了传播他的哲学思想,像我这种=理科生基本抓瞎。
10,,《机器人梦到电动羊了吗?》书名有点无厘头,但由他改编的电影《银翼杀手》可以说是影响最深远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排名不分先后

D. 科幻小说怎样写

首先,你确定你要写的是科幻。所谓的科幻就是科学幻想,一定要有科学基础或者科学理论作为依据,然后再开始天马行空的写。
首先要了解基本的科学常识,可以看看《阿西莫夫科学指南》,其次就是想象力了。当然,好的文笔也需要,毕竟是写小说,写出来的东西要让人看。
举一个例子:比如隐身人,谁都知道所谓的隐身,就是让光线透过物体,因为人的眼睛和潜意识中始终知道光线是直线传播的,如果没有东西反射到眼睛中,那么这个东西对于人来说,就是没有,但是这个东西又是存在的,那么就是隐形喽。基于这几个简单的常识,虽然我们不知道具体让人隐身的方法,但是不知道的东西,才能用来更好的发挥我们的想象力;
再比如;都知道大脑是模糊思维,计算机不是,但是量子计算机呢?现在量子计算机还在研究中,那么,这个就是很好的素材。
多看一些经典的科幻,慢慢积累,最重要的是去写,写出来,才知道到底哪儿不对。

E. 关于智能电脑的科幻小说

《马姨》 10多年前在科幻世界上看到的小说,其中论述了人工智能的意识的产生基础问题,颇有启发。

F. 在哪个网站发表科幻小说最好

如果你的小说是真正的科幻,那么推荐走杂志路线,如向《科幻世界》等杂志投稿。

如果你的小说是那种只挂着科幻名的玄幻小说,如《师士传说》、《生化之我是丧尸》,那么推荐在起点上发。起点新人不好混,也可以在纵横中文网试试买断。幻剑书盟已衰落了。

G. 有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人的科幻小说可以推荐

  1. 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阿西莫夫还有《机器人》系列也是名列前茅,不愧是科幻小说的三巨头。基地系列分别是:《基地》、《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

  2. 儒勒·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包括:《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大多数答主都承认这基本书是他们的启蒙之作;最难能可贵的是,书中所预言的科幻技术现在基本已经实现。

H. 那些科幻小说给人们敲响了科技发展的警钟。急!!!!!

目 录


《人口调查员》

《火星人来的那一天》
《阿尔泰亚九星上的绑架案》

《庞奇》
《武器》
《另当别论》
《恶魔》
《怎样用手指数数儿》

《公元第一百万日》
《星辰之父》
《干扰速度》

《彭家角的巫师》
《地下通道》
《黑夜之中的儿童》

《狐狸与森林》
《海底城谜案》

作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波尔,1919年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中学未毕业就进入了科幻界。他是一位科幻迷。他说,年轻时读过几乎所有出版的科幻小说。他19岁就成了两家科幻杂志的主编——《惊异小说》和《超科学小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意大利服役。战后做过文学经纪人。20世纪50年代曾是美国70%以上的顶尖级科幻作家的代理人。也是在50年代,波尔开始了他的职业科幻作家的生涯,并编辑了几本有影响的科幻小说集。有几年,他也曾在广告业工作,因而写出了像《宇宙商人》(1953)及其续集《商战》(1983)这样的名著以及短篇小说集《迈达斯的世界》(1983)。他与考恩布鲁斯(C·M·Kornbluth)和杰克·威廉森(Jack·Williamson)的合作是富有成果的。与前者合作写出了《宇宙商人》、《搜索天空》(1954)等;与后者合作写出了海底探索三部曲《海底探索》、《海底城》和《海底舰队》。其中《海底舰队》收入郭建中主编的“外国科幻小说译丛”,由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60年代,波尔又主编了两本科幻杂志《假如》和《银河》。《假如》曾连续获1966、1967和1968年最佳科幻杂志“雨果奖”。杂志卖出后,波尔专门从事创作。因编辑工作上的优异成绩在一九六六至一九六八连续三年获“国际科幻成就奖”,从一九七四年起担任美国科幻作家协会主席。此后,他至少15次获奖。1973年《相会》(与考恩布鲁斯合作)获最佳科幻短篇“雨果奖”;1976年长篇科幻《特殊的人》获“星云奖”;1978年《通向宇宙之门》获“星云奖”、“雨果奖”和“坎贝尔奖”。他的另一部小说《吉姆》获1980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1974年至1976年,波尔曾任美国科幻作家协会主席;1980年被选为世界科幻作家协会主席。在科幻界,波尔做了几乎每一样工作,获得了几乎每一个荣誉。他成长为作家的道路清晰可见,他在科幻界的地位也是无可争议的。
波尔曾在美国和西欧的二百多所大学里讲过学,七十年代又在“文化交流”的名义下到苏联、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讲学。他出访过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享有国际声誉。他的作品经常在电视中播映,迄今已摄制成四百多个电视节目很受西方世界观众的欢迎。
波尔把他自己的科幻小说称作“警告文学”,说提醒人们注意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长远后果虽然已成为老生常谈,但他仍要敲响警钟。他还说,他一直对探索人类可能有的各种各样前途感到兴趣,因此他所写小说的主题不赶时髦,但往往带有一定的预见性。
美国文艺评论家弗莱德里克·鲍厄斯说:“在波尔手中,科幻小说是用来保卫人类和人性的武器。作为社会批评家,他应该享有崇高的地位。而他的故事也写得引人入胜,是第一流小说家。”

I. 陶莉慧的老陶作品

1.微型科幻小说《进化序曲》,发表在《世界科幻博览》2006年第5期
2.连载小说体黑客教程《我的黑客女友》,发表在《电脑报》2004年47~49期
3.连载《盗亦有道》设计教程,发表在《网友世界》2004年23~25期
4.单篇的作品,2004~2006年发表在《电脑报》、《网友世界》、《电脑爱好者》、《网迷》、《宽带人》、《电脑应用文萃》、《电脑》、《电脑应用文摘》、it168.com、天极网、斑马网等数十篇。
5.2003年~2007年,独自开发进销存系统、质量管理系统、HRM、各类网站等数据库系统数十个。
6.2003年6月,在网上发表第一篇有老陶特色风格的荒诞小说《张飞本是温柔薄命的女子》(又名《张飞本是温柔薄命的青楼靓女子》),被多家网站转载。2007年发表荒诞小说《戏说陈平》。两篇作品同被收录在《乱弹戏说中国通史》中。
小说中,把严密的逻辑考证放入荒诞的大框架里。用看似严谨的推理连接荒唐的情节,用荒唐的情节描绘现实世界映现在作者心中的扭曲形象,表达作者对现实的看法和印象,试图在无厘头文学后期衰落时代寻找新的改良方式。但因大多数人难以接受,《张飞本是温柔薄命的女子》终被搜狐封杀。
7.2007年2月,在天涯社区发表《冒死声援熊猫烧香作者李俊!媒体炒作才是网络第一祸害!》和《比追刘德华的杨丽娟更让人恨铁不成钢的是C++和java的盲目崇拜者》,可以说是荒诞杂文的尝试。文中的观点并非作者的立场,而是采用这种荒谬的标题和写法表达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两篇文章均带来数十万访问量和数万篇评论。后陆续推出荒诞杂文《我对西王母提出假说:西王母系一只母狒狒》、《我如何劝说一个失恋女孩》、《大多数病毒确实是杀毒公司集体开发的,菜鸟们不必怀疑。》、《JM们,我强烈想傍个大款,犹豫中》这些文章并非表达作者的立场和观点,而是通过这类杂文的荒诞性和带给人们的唐突感,反映社会局部的畸形烙在人们心灵上更畸形的印迹。

J. 科幻小说怎么写啊,大家帮个忙啊,提点提点

主角要厉害
要用人工
智脑
要有机甲
战舰
你可以去看看
小兵传奇
师士传说
什么的参考下
或者科幻类的游戏资料
好久没看到好的科幻小说了
希望你能写出本经典哦
书名是什么我去看看

热点内容
现代言情yy小说推荐 发布:2025-02-13 22:05:56 浏览:531
爱你是道送命题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2-13 22:05:44 浏览:610
现代经典外国小说家 发布:2025-02-13 22:04:52 浏览:923
求推荐无cp女主文小说 发布:2025-02-13 22:04:09 浏览:205
网络小说发展史PPT 发布:2025-02-13 21:16:33 浏览:644
花都透视仙医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2-13 20:55:58 浏览:413
古代女人人受性刑小说 发布:2025-02-13 20:51:16 浏览:594
穿越宠妻冥婚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2-13 20:22:57 浏览:988
先生我们不约小说免费全文 发布:2025-02-13 19:10:09 浏览:194
武侠小说郭襄女侠 发布:2025-02-13 19:02:02 浏览: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