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幻小说里的理论物理学
㈠ 有科技基础但是物理角度解释错误的小说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还是奇幻小说
属于科幻小说,具体应该属于软科幻,也就是通过科幻背景描写人物故事,体现人性、伦理、心理、矛盾冲突。
㈡ 写一部硬科幻小说如何能找到和取舍需要的科学定律
多看科普书藉,看看天文学,对四大基本力的理解,大统一力场理伦,物质形态,物质基础理解,对维度空间的理解,生命形态体系,符合物理学定律,像那种一指点灭一个星系,就不要写。起码从人类的角度出发,符合一点常理。
㈢ 写科幻小说需要什么水平的理论物理基础
只要剧情好,理论是次要的,有个高中就足够,不知道的东西可以网上搜索。
三体是目前科幻小说的旗帜,其实他的很多理论都是站不住脚的,比如二维空间四维甚至十维空间,人类现在也只是提出了二维和四维的猜想,根本就没有任何理论更不用说证明了,至于十维则连想都想不出来是什么(金木水火土东南西北中?哈哈)。还有光速飞船屁股后面留的什么尾巴之类的,都是小说理论不是科学理论。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诋毁该小说,事实上我对这部小说非常推崇。只要你剧情好,哪怕你的理论跟事实理论完全相反把太阳写成三角形的,都照样会有很多书迷。
所以说,小说好不好,主要看剧情(任何类型的小说都一样)。对比武侠小说,武侠小说里的武功秘籍就相当于科幻里的那些高科技了,但是武侠小说的好与坏从来都不取决于武功秘籍的多少。
㈣ 三体这部科幻小说中,有哪些和现实物理学不符的情节
三体这本小说当时还是非常喜欢看的,只不过后来在学到了一些物理基本知识之后,发现其实里边儿有很多的bug。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应该是在第三部最后的时候介绍到了曲率引擎。能很多人不知道区里想在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曲率引擎其实跟我们平常看到的发动机是有很大区别的,因为它并不是依靠能量推动来实现星际飞船的飞行。他主要是依靠通过折叠空间来实现星际之间的跃迁,在速度上是要远远超过我们现有的宇宙最快速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非常可以超光速的速度,在宇宙当中转换自己的地理坐标。一旦去了引擎关闭的话,那么整个非常将会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而不是与光速滑行。毕竟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当中的惯性定律在这里是不能够适用的,所以这句话其实并不正确。而且后边还介绍了曲率引擎飞船是如何停车的,更是一个大大的漏洞。
㈤ 科幻小说中有哪些惊艳的技术或理论
一般的硬科幻作品里会大量运用已知科学理论,例如刘慈欣的《三体》系列里面就用到了一些现代物理学理论知识,具体可参考李淼老师的书《三体中的物理学》。
㈥ 科幻小说家都需要强大的物理学知识么
给你推本书《今与昔的文明之决》(硬科幻),告诉你,可能是,但……也有很多是标个科幻就开始瞎写,《吞噬星空》……
㈦ 科幻小说《紫薇幻》里的物理理论是否真实
作者可以根据现代物理学推算出来的公式做畅想。但是如何实现?目前的科学理论广泛认知的是光速恒定理论,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假设,但是也只能小心求证。
㈧ 求有关量子力学,高能物理学,或者别的关于物理学的科幻小说,只要名称就好
长篇的话前几年有个物理教授(似乎是)写的The Quantum Rose似乎评价挺高。其他的跟物理牵涉太深的似乎都没有什么非常好的作品(本质上所有科幻其实都是软科幻即重点是“小说”而非“科幻”)。科幻小说的主流领域还是集中在星际航行/通信,AI,生物科技,生态科技,外星文明,赛博技术,时间旅行,统计学,玄学这些的,并且大多说科幻小说家引用的物理内容都是错误的或片面曲解的。
短篇的话跟物理有关的就多如牛毛了,可以找一些国内或国外的科幻杂志随便看一下(短篇科幻小说家尤其喜欢量子力学)。
㈨ 为什么刘慈欣的许多科幻小说中著名物理学家几乎都叫丁仪
大刘写文章是用五笔输入法,丁一是笔画最少的名字,但是大刘感觉用这个名不对劲,所以改成丁仪这个名字,这是他在《晓说》说的。
㈩ 科幻电影中的穿越大部分都可以被现有的物理学理论解释吗
就拿《星际穿越》里的黑洞来说。
那个黑洞估计是有史以来最棒的模型了。为什么呢?因为理论支持者是基普·索恩,他基本上是最伟大的黑洞大师之一,这个黑洞的样子可是三十个人加上好几千台电脑一年的工作结果。
一维数轴,二维平面,三维立体,这是初中学到的,而我们是三维生物,他还开玩笑说“三围生物是女人,这事儿按下不表”。那么四维、五维呢?片中,当地球人还在快毁灭的世界里哼哧哼哧地种玉米的时候,库珀已跌入黑洞中的五维空间,在那里,时间变成了一种实体的胶着的存在,他可以看到不同时间里女儿卧室里的情况,所以他在这里向女儿传递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