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德国和日本产生战争
『壹』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和日本为什么敢同时和那么多国家开战
德国本身就拥有很多一流科学家和技工,冲破一战后凡纳赛条约的束缚后,疯狂发展,达到了顶峰,仅次于美国,很多技术超过美国如导弹坦克,氢氧潜艇40多节的航速至今很难打破,甚至研制过现在都不可能的飞碟!更主要是西方对德国的政治放纵!让他成为狂魔!
日本简单的说是日本帝国主义利用国民对天皇的崇拜把日本男人都给洗脑,让他们觉得侵略战争是为了日本国民和日本天皇。日本军队的团结一致的精神和先进的武器装备让他们有了很大的战斗力。当时中国内政混乱,军阀作乱。中国就像一盘散沙,虽然地方大人口多,但是对抗日本的精兵是不堪一击。
日本攻陷南京以后就把大部分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都给占领了。但是安顿在太平洋地区的美国军队是他们统一亚洲的一大威胁,他们也觉得为了控制所有亚洲美国是一定要赶出去的,所以日本就先出手为强攻打了珍珠湾。结果挨了美国的两个原子弹,真的是大快人心。结果就是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贰』 为什么德国和日本会发动二战呢
德国和日本引发战争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利益的关系。德国发动二战可以说是既有利益的目的,也有复仇的目的,但日本人发动二战,纯粹是野心使然。日本人的侵略天性是深刻在骨子里的。在加上二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响,其野心自然难以抑制,直到后来终于爆发了出来,开始对周边国家进行侵略。具体详细原因我们下面简单分析一下。
一战时期日本也同样是协约国一方,它也同样属于战胜国。当时协约国在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和利益的时候,只把当时中国的青岛交给了日本。这让日本非常不满,因为日本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很强大。但显然英美法没把自己放在眼里。所以日本没有获得更大的利益后,它一直憋着想要侵略吞并。二战之前德国和日本关系实际上并不好,但由于德国担心美国强大的海军,所以举目寻找盟友,此时远在亚洲和自身没有利益冲突,而且海军强大的日本就印入了德国的眼帘。也因此德国和日本结成了联盟共同开始了侵略战争。日本方面自然也需要盟友遏制西方国压力,所以双方一拍即合,实现了狼狈为奸的局面。
『叁』 请大家谈谈二战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英雄”
对,军人无罪!(真正的军人)我崇拜德军,特别是古德里安将军,1944年它作为东线总参谋长,下令禁止屠杀波兰平民,并向德军高层提出制裁滥杀无辜的卡明斯基部队。他公正,勇敢,正直,富有军事才华,至今他的照片还挂在德国装甲兵军营里!他为了避免部下的牺牲,多次违抗希特勒的死守至最后一人的命令,他是无愧的军人!
还有党卫军的保罗.豪赛尔上将。虽然党卫军有屠杀平民的恶名,但他是很正的英雄,战时毫无不光彩的罪行,多次挽救败局于危难之中,战后投身社会建设,后人有一本书写他,名字就叫做 “一切为了祖国” 希望你能将党卫军分开认识...其实前线的武装党卫军大多是一些真正的军人。
山本五十六也是伟大的军人,虽然他是日本人,但我还要说他是伟大的海军战略家!是他提出了航母理论啊!
『肆』 战后日本和德国对于战争的反省为什么差别巨大
首先要说的是经济决定一切,二战后经济主体是欧洲跟美国、日本。由于德国本身发展需要到与其他欧洲国家的支持,而且加其本身确实是被欧洲各国打败,输得心服口服,更有德国人民的人文素质决定了,在战争上的认罪与反省。
看看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之下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NB的经济强国,而且其发展主要依靠美国,对于东亚一带来说只是其资本赚取的地方,并不是其经济技术等支持地方,此外日本人自闭的性格与其傲慢夜郎自大的民族个性,更有其2000多年来一直以从属国的身份面对中国(1900年后不是),让其心中确实憋了一口2000多年的闷气,好不容易能干一次大的,把中国与东南亚都打了一下,这实在是莫大的光荣。加上他们本身认为二战不是输给中国(东南亚),而是在苏联与美国的夹击下失败的。所以这个小日本贱人在对战争是不会有彻底的反省!中国跟日本还会打一次的,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已!
这类书建议看《给日本100个理由》这本书对这方面讲得很详细。
『伍』 为什么德国和日本要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
楼上的回答看了都很搞笑,用胡说八道来形容都是侮辱了这个词,实际上二战是一战的延续,一战后最失败的是德国,受损失最惨重,而且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失去了八分之一的领土和十分之一的人口,所以德国对于一战后的世界是相当不满意的,他打二战的理由是非常充足的,而且祸根就是一战之后埋下的。至于日本,一战时期欧洲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于亚洲的管制,所以日本和美国在亚洲大肆的发展,其实就是瓜分中国,日本离得近占的便宜多,所以战后英法一看中国快被美日占没了,实际上是快被日本占据了,美国在中国的势力和日本完全不能比,而且一战之后日本直接成为了一流国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所以美国就联合英法和日本签了一个华盛顿协议,把日本已经吃下去的中国几乎全给抠了出来,使得中国又变回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还有就是海军限制,英美联手限制日本海军发展,日本这个时候是一流国家,结果只给了他二流国家的建造指标, 英美日三国海军吨位的比例成了5:5:3,而日本想要达到的标准是3.5,也就是英美海军的70%,日本两艘在窗台上已经快完工的3500吨的战列舰只能直接拆了,因为根据华盛顿协议你不能造这么大的军舰,所以日本虽然是一战的战胜国,但是地位一落千丈,经济上独霸中国的计划没实现,失败。外交上,被英美列强群起殴之,惨败。军事上,实力被大幅度压缩,惨败。所以他打二战可不是说脑子一热一怕大腿就干了,而是由英美制定的世界秩序对他来说是极大的阻碍。
『陆』 关于二战的科幻小说名字,内容都反着说
城堡里的男人??是菲立普·狄克的代表作之一,1963年获雨果奖,被视为当代科幻小说的经典著作。作品描写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轴心国征服,其中一个人通过学习《易经》,了解到在真实世界里胜利的却是盟国。小说以希特勒胜利为背景,通过反讽表现人类的本性和灾难,以及进行斗争的勇气。情节离奇,充满幻想,许多严肃文学的评论家认为该作品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漓江出版社出版过全译本!不过翻译一般吧!
『柒』 推荐些以二战轴心国胜利为前提的架空历史/科幻作品
我分享一下,有部作品是一部日本的YY小说,作者是unkao yixiong。它讲述了一些日本高级将领的故事,他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忆,在死后死亡。也有漫画和动画(J.C. STAFF)在这个故事中,日本消灭了美国太平洋舰队,轰炸了美国,杀死了罗斯福,迫使美国和美国之间的和平谈判。之后,他又回到了曾占领非洲和南亚的纳粹德国,以及流亡的隆美尔,组建了“自由的德国政府”。
“钢制穹顶”
是基于德国黑人军队,不推荐被那些倾向于德国的人所看到。在《地狱》中,有一个不死军团,但它仍然是恶棍。我只打过钢铁的野心。在这个游戏中你可以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所有国家,历史的回归是非常高的。有些人通过外交手段来扮演德国的角色,使美国更接近于轴心……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你可以去网络的《钢铁野心》。『捌』 德国与日本分别是什么时间发动的战争
1939年9月1日,德国袭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1年12月7 日,日本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另: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玖』 为什么2战后德国和日本对战争罪行会有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
从多方面入手。
1.德国自战争之后就看到了本身的问题。甚至连政治都有所变化。(法西斯时期是独裁统治,而战后经历了联邦和民主德国2个统治形态的结合。)
2.德国很早就发现经济发展才是战后最迫切的问题。至于战争中,德国本土早就有平民和军官反对独裁战争。(刺杀希特勒行动和白玫瑰行动)
而日本国本身就生存在很夹缝的环境。资源匮乏。发动战争已经是多个皇帝的国策了。所以要改变一个日本国对战争的态度。要好几代人改革。
『拾』 科幻小说里经常会看到“昭和”这是哪一年啊
昭和天皇
名裕仁,谥号昭和天皇(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日本第一百二十四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今上天皇明仁(年号平成)的父亲。裕仁在任皇太子期间曾访问欧洲。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亲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摄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继位,以尚书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一句改元昭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日本国民的象徵。
生平
1901年4月29日出生于日本东京。立为皇太孙,受乃木希典的严格教育。
1916年立为皇太子。
1921年访问欧洲。
1921年11月开始摄政。
1924年和良子女王结婚。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病逝后即位。
1928年11月10日在京都举行即位大礼。
1933年12月23日继宫明仁亲王(今天皇)出生。
1945年8月15日代表日本国宣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条件投降。
1946年1月1日公布「人间宣言」,公开放弃神权。
1989年1月7日因患十二指肠癌病逝于东京,享年87岁。
1989年2月24日新宿御苑内举行葬礼。后葬於东京都八王子市长房町。
[编辑]
家庭
大正十三年(1924年)与久迩宫邦彦王的长女良子女王(香淳皇后)结婚,生下今上天皇明仁、常陆宫正仁亲王以及数个女儿。
[编辑]
早期统治
登基时的裕仁1926年裕仁登上皇位。当时日本正日益民主化,于是裕仁采用昭和作为年号。尽管年号中包含和平的含义,但日本却很快地走上了军事扩张之路。随着1927年一场银行大危机,新上任的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开始在中国东北扩张日本的军事势力。裕仁致力于履行自己立宪君主的职责,很少过问内阁的政策,但他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扩张主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极端的民族主义者鼓吹对天皇要绝对服从,反对立宪民主制。但他对军国主义分子十分赞赏,为日后战争爆发埋下了隐患.
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进一步促进了日本军国主义和扩张主义的政策。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后,在那里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30年代,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制造了一系列政治暗杀事件。1932年5月15日犬养毅首相遭暗杀,标志着政党领导的内阁的结束和日益为军队控制的官僚内阁的开始。这个独裁体制要求学校讲授绝对的爱国主义,他们强迫大学开除具有民主思想的教授。
1936年2月26日,“皇道派”极端狂热的法西斯主义少壮派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在裕仁的严令下被严酷镇压,结果是日本军部内部的“北上派”和“南进派”内斗最终以裕仁支持的“南进派”获胜而结束,军部控制了政府,裕仁借此也绝对掌控了日本中央政府过去难以控制的日本军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统治
1937年中日战争开始,日本很快吞并了大部分东亚地区,使其加入“共荣圈”。裕仁被指责同意导致这场战争的对外政策,并批准东条英机与纳粹德国的希特勒、意大利的墨索里尼结成法西斯主义轴心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战争,侵略中国等国家。有些人认为,在政府决定加入战争这件事上,裕仁作了正式的批示。根据他对宪法的理解,他有义务支持内阁通过的政策。
1945年8月14日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致使美国及其盟国加入对日本的战争。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后,裕仁被要求参加战时最高国务会议的特别会议,以考虑和讨论美国及其盟国提出的投降条件,他和当时的首相铃木贯太郎主张日本投降。由於委员会中的政治和军事成员就是否投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首相要求天皇做出最后的决定。裕仁同意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其中“无条件投降”暗含一个条件:即不废除天皇。8月15日,裕仁通过无缐电广播史无前例地向日本民众解释了投降的原因。此段广播被称为玉音放送,使用大量汉语文言的《终战诏书》使很多日本平民无法具体理解广播的内容。
[编辑]
1946年以后的统治
战后,包括苏联在内的国家要求废除天皇,但是美国为防共产主义在亚洲散布,故需要在亚洲建立一个非共产的经济犟国,如果没有天皇,日本国内社会必然动荡,因为之前日本长期推行神话天皇、效忠天皇的教育,天皇已经成为多数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支柱。所以因美国策略上需要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和其他官员共同表示,裕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负主要责任。这一观点得到了日本人民的极大欢迎。
1946年元旦,昭和天皇发布人间宣言,否定天皇的神圣地位,承认自己与平民百姓一样也是人,并不是神。
美国占领日本后,最高负责人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实际上掌控有日本统治权的人。在他的干预下,1947年通过新的日本国宪法,使天皇这一最高统治者的位置变为了一个国家的象征,而提出最高统治权归人民所有,真正实行立宪民主。
昭和天皇的晚年:会晤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为了与宪法的变化相一致,战后裕仁把自己打扮为一位民主的君主:与平民会面,允许皇族成员被拍照。他还访问过灾区,视察日本的战后建设。他的皇位继承人明仁亲王也打破了传统,和一位普通女性结婚而不是贵族家庭成员。1971年裕仁访问西欧,1975年访问美国,这是第一次以天皇的身份访问外国。
[编辑]
昭和天皇与靖国神社
昭和天皇於战后曾八度参拜靖国神社,在1978年靖国神社合祀甲级战犯之后,就不再去参拜。日本经济新闻报导(2006年7月20日)从前宫内厅长官富田朝彦的遗物笔记中发现,昭和天皇曾向富田表示,他因为对合祀作法不悦,因此停止参拜。
前宫内厅长官富田朝彦的遗物中,发现留有昭和天皇语录的二十多本笔记,其中於昭和天皇逝世的前一年,1988年4月28日的笔记中,记载有关昭和对靖国神社的看法。
昭和天皇当时曾说「靖国神社的筑波宫司(祭司)处理合祀问题很慎重,但是换上松平庆民宫内大臣的长子松平永芳担任宫司之后,他完全不了解他父亲爱好和平的想法,随即决定合祀,所以从那之后就不再去靖国参拜,那是我的信念」。
笔记中也记载昭和天皇於当年4月29日的生日记者会上,被询问到对大战的看法,昭和说,怎么说大战都是最不好的回忆。会后昭和对富田表示,被问到对战争的感想时,我一心想表现出厌恶战争的心情。
[编辑]
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
裕仁天皇在位的62年时有史以来日本天皇统治最长的时期,也是一段经历了几大动乱和变化的时期。
对于昭和天皇的争议很多,有人认为他是日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也有人认为他只是军部的傀儡,并无实权。但是无可否认的是,他对军部的日益壮大视至不见,而且他是有权力去制裁不听指示的军人的,但他并没有去做,而是乐观其成。
裕仁有一句名言:“问题不在我们干了什么,而在于全世界对我们所干的事情有什么反应”,表示他最顾及的是自己的名声和责任。
日本投降后,苏联、中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将裕仁列为日本头号战犯。英国首相艾德礼、苏联统帅斯大林分别致电麦克阿瑟,要求严惩战争罪犯裕仁天皇,建议经公审后绞死。
麦克阿瑟考虑到为了在远东扶植与苏联进行冷战的盟友,一个因审判处决天皇而陷入混乱的日本不利于美国的利益,而天皇制能起到凝聚日本保守反共势力的作用,因此麦克阿瑟本人支持放弃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就此给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急电报告:
日本国民……对日本天皇崇敬备至,已达百余年之久。在太平洋战争中,少数军国主义分子曾以此作为煽动民族主义的狂热手段,号召为天皇而自我牺牲。而战后日本国民对裕仁天皇的崇拜有增无减,视如国神。我认为,如果对裕仁天皇公审处决,必将使全日本国民信仰的支柱彻底崩溃,甚至在日本全国引起反对盟国的疯狂骚乱和暴动。处决裕仁为日本举国所不容,我们重建和改造日本的前途则不堪设想,结果可能是历史的悲剧。
因而,我本人作为盟国驻日本国的全权代表,出于对日本国未来命运的考虑,决定对裕仁天皇免予战争责任的起诉。
如果盟国决定逮捕和作为战犯处决天皇,那么驻日盟军统帅部将需要增援100万作战部队……
华盛顿很快回电同意麦克阿瑟的意见,于是麦克阿瑟颁布了盟军总司令部第一号令:
出于对日本前途和国民信仰的考虑,盟国决定对日本天皇裕仁不予追究发动战争的责任,不予起诉和逮捕。今后裕仁的人身地位和人身自由,应与其他日本国民同样受到宪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