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的科幻小说
㈠ 科幻小说家都需要强大的物理学知识么
给你推本书《今与昔的文明之决》(硬科幻),告诉你,可能是,但……也有很多是标个科幻就开始瞎写,《吞噬星空》……
㈡ 为什么刘慈欣的许多科幻小说中著名物理学家几乎都叫丁仪
大刘写文章是用五笔输入法,丁一是笔画最少的名字,但是大刘感觉用这个名不对劲,所以改成丁仪这个名字,这是他在《晓说》说的。
㈢ 求有关量子力学,高能物理学,或者别的关于物理学的科幻小说,只要名称就好
长篇的话前几年有个物理教授(似乎是)写的The Quantum Rose似乎评价挺高。其他的跟物理牵涉太深的似乎都没有什么非常好的作品(本质上所有科幻其实都是软科幻即重点是“小说”而非“科幻”)。科幻小说的主流领域还是集中在星际航行/通信,AI,生物科技,生态科技,外星文明,赛博技术,时间旅行,统计学,玄学这些的,并且大多说科幻小说家引用的物理内容都是错误的或片面曲解的。
短篇的话跟物理有关的就多如牛毛了,可以找一些国内或国外的科幻杂志随便看一下(短篇科幻小说家尤其喜欢量子力学)。
㈣ 物理有关的科幻小说
01
凡尔纳经典三部曲
儒勒 凡尔纳被尊为科幻小说之父,他的代表作是科幻三部曲,包括《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
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是丰富的幻想和科学知识的结合,虽然他笔下的幻想极为奇特,极为大胆,但其中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所以他的科幻小说,既是一部蕴寓着科学精神的幻想曲,也是富有幻想色彩的科学预言。该三部曲的人物,或是地理发现者、或是探险家、或是科学发明家,他们具有超人的智慧、坚强的毅力和执着不懈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具有反压迫、反强权、反传统的战斗精神,他们热爱自由、热爱平等,维护人的尊严。他们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性格、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已赢得了亿万读者的喜爱和尊敬,并一直成为人们向往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
02
赫·乔·威尔斯《时间机器》
威尔斯是20世纪初英国的著名科幻作家,与凡尔纳并并称为“科幻小说之父”。《时间机器》是英国科幻小说大师威尔斯最早获得成功的一部科幻小说,也是他最负盛名的科幻作品之一,在此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时间旅行”的概念。
一位科学家乘自己研制的时间机器旅行到公元802701年的未来世界中,此时的世界已变成了一个大花园,到处是宫殿式的建筑。时间机器为我们描绘的未来极其荒诞但又让人深思,情节引人入胜,充满惊险刺激和悬疑。人类之所以不断进步就是在于对于未来的思考、探索,推荐高年级孩子阅读。
03
艾萨克·阿西莫夫《永恒的终结》
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与凡尔纳、威尔斯并成为科幻历史上的三巨头,获得代表着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这部《永恒的终结》厘清了关于时间旅行的终极奥秘和恢宏构想。24世纪,人类发明了时间力场。27世纪,人类在掌握时间旅行技术后,成立了一个叫做永恒时空(Eternity)的组织,在每个时代的背后,默默地守护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这本书仿佛站在世界顶端俯瞰整个人类历史,把读者从现实中抽离,体会到时空的广大和生命的渺小。
04
阿瑟·C·克拉克《2001太空漫游》
《2001太空漫游》是英国作家阿瑟·C·克拉克《太空漫游》四部曲的第一部,也是其中最著名的,因为美国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把它搬上了大银幕,成就了一部经典电影,并且把科幻电影从“谁也看不起”提升到“谁也看不懂”。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宇航员们,都看过《2001太空漫游》这部电影。从2001到2010、2061一直到最后的3001,四部曲的故事,都与外星文明300万年前留在太阳系的神秘石板有关。他们告诉克拉克,在太空漫游时,他们很想发无线电回来,说发现了一块巨大的黑色石板。
05
罗伯特·海因莱因《出卖月亮的人 》
罗伯特·海因莱因,世界科幻“三巨头”之一,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科幻作家。《出卖月亮的人》是世界科幻大师罗伯特·海因莱因曾获雨果奖、星云奖桂冠的科幻力作。
在能源技术和太空科技日新月异的未来社会,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见解不同,性格迥异,但全都充满了改造世界的壮志雄心:有的人梦想在月球上建立自己的王国;有的人冲破垄断封锁,将获取免费能源的技术无偿奉献给大众;有的人运用科技手段对人生做出了不可思议的精准预言...书中人物那种决不放弃的气场非常感染人,近乎不择手段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人类应该有的进去精神。
06
霍金 《乔治的宇宙大爆炸》
这本书是由霍金主创的儿童科幻小说,有点像《时间简史》及《哈利波特》的混合版。书中,男孩乔治结交了一名科学家及其女儿,“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极为有趣的冒险旅程,获得了有关时间和宇宙的知识”。霍金通过主人公的种种宇宙历险,以深入浅出的方法解释了深奥的科学理论,比如有关太阳系、小行星、黑洞等天体的运作奥妙。难得的科普与普世读物,可以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07
道格拉斯·亚当斯《银河系搭车客指南》
道格拉斯·亚当斯被西方科幻爱好者奉为“科幻圣经”之一。他是第一个成功结合喜剧和科幻的作家。不过,他并不把自己定位为科幻作家,而是喜剧作家,只是把科幻当成喜剧的一种表现方式。同时他也是一位广播剧作家和音乐家。
地球被毁灭了,因为要在它所在的地方修建一条超空间快速通道。主人公阿瑟·邓特活下来了,因为他有一位名叫福特·长官的朋友。这位朋友表面上是个找不着工作的演员,其实是个外星人,是名著《银河系漫游指南》派赴地球的研究员。两人开始了一场穿越银河的冒险,能够帮助他们的只有《银河系漫游指南》一书中所包括的无限智慧。
旅途中,他们遇上了一批非常有趣的同伴,这些人物结成一个小团队,他们将揭开一个骇人听闻的大秘密……
08
雷·布拉德伯里《火星编年史》
布拉德伯里非凡的写作才能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他对幻想世界的细致刻画发人深省,折射出人类的劣根性和种种社会问题。布拉德伯里的作品不仅在科幻界大受欢迎,更以其浪漫意境赢得了主流文学界的广泛赞誉,人们称他为“科幻界的爱伦·坡”。
世纪之交,地球上矛盾重重、危机四伏,火星成为人类最后的希望。虽然前三批火星探险者都死于掌握神奇力量的火星人之手,但不屈不挠的人类终究还是得以在火星上安身立命。火星人销声匿迹,火星俨然成了另一个地球。而地球老家上的矛盾日益加剧,毁灭性核战一触即发。定居火星的人类心怀故土,纷纷返回地球参战。地球和火星双双走向衰亡……在火星这巨大的“火红色”背景之上,十三个浪漫婉转的故事会聚成一部独特而神奇的火星编年史。布拉德伯里以诗人般清秀隽永的笔触,渲染出一幅盛极而衰的火星文明图景,读来让人不胜唏嘘。
09
奥森·斯科特·卡德《安德的游戏》
作者卡德是当今美国科幻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从1977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开始,在二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仅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就获得了24次提名,并有5次最终捧得了奖杯。除此之外他还获得过坎贝尔奖和世界幻想文学奖。在美国科幻史上,从来没有人在两年内连续两次将“雨果”和“星云”两大科幻奖尽收囊中,直到卡德。他的《安德的游戏》囊括雨果奖、星云奖,其续集《安德的代言》再次包揽了这两个世界科幻文学的最高奖项。2008年卡德因为《安德的游戏》和《安德的影子》获得了玛格丽特·爱德华兹青少年文学终身贡献奖。
《安德的游戏》以科幻设想为背景,站在青少年心灵成长的视角高度,讲述了主人公的成长故事。小说的画面感非常强,故事情节的意外安排让你一步步深入到安德的内心,去反思人生的意义。可以说这套书无论从科幻性、思想性还是可读性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10
莉奇亚·特洛伊斯《浮岛传奇》
莉奇亚·特洛伊斯:1980年生于罗马,天体物理学专业毕业,科幻小说作家。出版了“浮岛”系列小说,并以意大利80万册的销量一举夺得“奥斯卡畅销书”大奖。截止2012年,版权已售出德国、法国、俄罗斯、巴西、希腊、挪威、波兰、土耳其、中国、韩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被称为“最杰出的科幻小说女作家”。
神秘+惊险+离奇!作者以精巧的构思,生动精彩的描写,把我们带到浮岛大陆,和主人公尼哈尔一起展开生死之旅,随着主人公的成长,一起经历快乐,痛苦和泪水。景色壮观、情节惊险、引人入胜。结构十分完整,曲折离奇,在宏伟壮大的背景下,把所以的故事内容交杂在一起,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给心灵带来巨大的洗涤,称得上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科幻大作,值得你细细品阅!
㈤ 科学家会看或写科幻小说
世界上有一些即是科学家也是科幻小说家的人,比如美国的卡尔·爱德华·萨根。但是,更多的是,不写科幻的科学家,和不是科学家的科幻作家。
我认为科普和科幻有非常大的区别。
中国以往的观点总认为,科幻的意义在于普及科学知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不错,科幻小说有时可以普及科学知识,就像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中含有很多地理海洋知识一样,但更多的时候,小说里的“科学理论”仅仅是作者的虚构而非真实理论,比如《隐身人》的作者在小说前言终究明确的告诉读者这篇小说实际上是不符合科学道理的。
科幻小说的目的并不在于传授科学知识,而在于让读者发现科学的美丽、激发对科学的热情。
科幻是属于小说的,科普是属于科学的。
科幻和科普的关系,类似于看《三国演义》和学习历史课本的关系:固然你可以从《三国演义》得知一些历史知识,但是你不是为了了解历史知识而去看三国的,而且《三国演义》的一大半并不符合真实的历史。但是,三国演义可以让你感受到历史的宏伟壮丽、波澜壮阔,从而可能让你产生对历史书的兴趣。这大概就是科幻和科普的区别了吧。
你爸爸的观点也有失偏颇。美国的科幻小说黄金时代有很多著名科学家投身科幻写作。
例:
卡尔·爱德华·萨根(Carl Eard Sagan),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科幻小说作家。1934年11月9日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市,1955年于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56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960年获得天文学和天文物理学博士学位。60年代在哈佛大学任教,1971年任康奈尔大学大卫·邓肯天文和太空科学研究会教授、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他同时还是世界性的太空研究组织——美国行星研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和会长。
著作
《宇宙》、《伊甸园的飞龙》、《布鲁卡的脑》、《无人曾想过的道路:核冬天和武器竞赛的终结》、《被遗忘的前辈的影子》、《接触》(拍为同名电影)、《彗星》、《宇宙中的智能生命》、《暗淡蓝点——展望人类的太空家园》、《魔鬼出没的世界》。
萨根——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和科普专家
卡尔·萨根博士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教授。同时他又是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他对科学的精辟见解使他成为“唯一能够用简单扼要的语言说明科学是什么”的科学家。他成为本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
卡尔·爱德华·萨根于1934年11月9日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市,于1955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56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960年获得天文学和天文物理学博士学位。从60年代早期他就在哈佛大学执教。1971年任康奈尔大学正教授。1996年12月20日,这位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在与骨髓癌抗争了两年之后,在福莱德·胡钦斯癌症研究中心与世长辞,年仅62岁。 卡尔·萨根一生研究成果惊人。他的研究重点为金星上的温室效应、火星上的季节变化、原子战争所造成的长期环境影响、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外星智能生命探索等。他是宇宙生物学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长期以来他一直担任康奈尔大学天文学和太空科学的硕士和博士生导师。病重期间,他仍然在指导他的学生。他是康奈尔大学最值得尊重的教授。 卡尔·萨根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航海者”、“海盗”、“旅行者”和“伽俐略”宇航探险计划中曾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他荣获美国航空航天局颁发的特别科学成就奖,两次荣获杰出公共服务奖和航空航天局颁发的阿波罗成就奖。萨根除了获得航空航天局的承认和奖励以外,还拥有美国大学和学院授予的22个荣誉学位,以表彰他在科学、文学、教育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贡献。由于他在原子战争的长期后果和反对核武器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许多奖励。他还获得过许多其它部门给予的奖励,如美国太空航行委员会的约翰·F·肯尼迪太空航行奖;探索者俱乐部第75届年会奖;苏联航空联合会康斯坦丁·柴科夫斯基奖;美国天文协会马素斯基奖;美国国家科学院授予的公共福利奖;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最高奖,以表彰他在“将科学应用于公众福利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萨根是美国天文协会行星科学学会的主席、美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会行星研究会主席、美国科学促进协会行星学会主席。他在12年的时间内连续担任研究行星的权威杂志《伊卡洛斯》的主编。萨根是行星协会的合作发起人,这个机构拥有10万会员,是世界上最大的以研究行星为主的组织。这个组织为寻找外星智能生命的无线电联络研究项目和地球附近的的小行星的研究项目提供帮助。萨根还是加利福尼亚的喷气推进器研究所的客座科学家和《太空漫游》杂志的投稿编辑。在这个杂志上他发表了许多论文。在他病重期间,他还写了一些与他的疾病有关的文章。 卡尔·萨根还是伟大的科普专家和科学教育家。1980年,他推出大型长达16集的电视序列片“宇宙”,在世界上引起极其强烈的反响,这部电视片被翻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放映,观众达到5亿!这个电视片获得米·彼博迪大奖。与这个电视片配套的科普书籍《宇宙》是《纽约时报》连续70周的发行量最大的畅销书,是历史上英语出版的科普书中发行量最大的书籍。他的一生著述甚多。除了各种科普文章以外,他还写了30本书。其中《伊甸园的飞龙》、《布鲁卡的脑》、《无人曾想过的道路:核冬天和武器竞赛的终结》、《被遗忘的前辈的影子》、《接触》、《彗星》、《宇宙中的智能生命》和《浅蓝色的点:人类在宇宙中的未来之展望》等书籍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伊甸园的飞龙》还获得美国普利策奖。 卡尔·萨根在科普中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他获得美国青少年的尊重和喜爱。他的知名度超过所有的影星歌星,甚至政治领导人。在1991年美国青少年中进行的“十大聪明人”评选中,他的名字列居榜首。而在当年海湾战争中大出风头,立下赫赫战功的斯瓦兹科普夫也才名列第二,里根和布什分别名列第四和第六。他同时还是“美国超自然现象说法科学探究委员会”的成员,并于1987年获得该委员会授予的“维护理性奖”。1994年,他又获得第一届“阿西莫夫奖”。
(你说这位写科幻的科学家不牛吗?)
㈥ 有科技基础但是物理角度解释错误的小说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还是奇幻小说
属于科幻小说,具体应该属于软科幻,也就是通过科幻背景描写人物故事,体现人性、伦理、心理、矛盾冲突。
㈦ 物理或者相关专业的人会看科幻小说吗
1、简介
这部作品讲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书中对人类历史、物理学、天文学、社会学、哲学、宗教都有涉及,从科幻的角度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格局宏大,立意高远,出版后备受读者与媒体的赞誉,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吸引和造就了无数科幻迷,也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三体》三部曲(又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是刘慈欣撰写的史诗级巨作,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硬科幻作品,堪称目前为止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小说。
2、创作背景
工程师刘慈欣在山西附近的一座发电站工作(为减少空气污染,该站已经暂时关闭),他用业余时间经营自己的爱好,当上了中国科幻小说作家。
3、作者简介
刘慈欣,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主要代表作家,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2013年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
㈧ 是不是没有物理学,天文学等知识.就没法写科幻小说
科幻=科学幻想,不同于一般的幻想之处就在于要有一定的‘科学’的因素和根据的。比如从没有吧《西游记》称为是科幻的 。
要具有所谓‘科学’的因素/根据,是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的,包括自然科学范畴的‘物理’‘天文’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基础知识背景的‘科幻’小说才会给人不是‘瞎编’小说的信任感,才能给人留下印象。
㈨ 物理学专业的人读《三体》等科幻小说是什么体验
小说嘛,就别把这种幻想的科技当真,因为这个幻想的科技只是为了剧情的展开,小说的重点永远不是设定而是剧情,某些把三体里科技当成真理的只是nt,不用理会,个人读三体确实是一本好的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