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幻小说的赏析
Ⅰ 对于科幻小说你有何见解
不是空想就能行吧,要有一定的科学基础,我个人认为太硬的一班人不见得能接受,有时候看不懂,夹杂点好的情节还是比较吸引人,我还是比较喜欢何夕的作品
Ⅱ 科幻小说的感想心得,600字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一艘奇特的潜水艇载着一群神秘的人在周游世界所有大洋后,在北冰洋大风暴的漩涡中沉没了,被俘虏的三个局外人也许命不该绝,终于逃了出来,得救了,这就是它的结局。其实这艇的命运从它的主人尼摩艇长的悲剧性格中就可以预见到。
作为一部优秀的科幻小说,它的情节曲折,有着探险的性质,知识丰富,人物内心矛盾揭露得深刻,这是它的特点和吸引人之处;但最多的是海底景物描写和人物对白,这可以做为欣赏这部小说的切入点。不过,这部小说里也表现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在读的时候,我经常被其中疯狂的欲望和人性的呐喊所震憾,想必这就是我内心的轨迹对某种思想的认同和批判吧!
一、故事情节简介
故事发生在1866年,许多国家的船只在海上遇到了“怪物”,它们或碰上而毁,或被撞而沉;对于这件事,北美合众国派出了林肯号来追击这头“怪物”,希望可以捕获它,但与它交手中,林肯号也被毁,三个人不幸落水,为“怪物”所俘虏,他门就是书中的三个主人公:加拿大国籍的鱼叉手尼德·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先生和他的随从康塞尔。
原来这怪物是一艘潜水艇,名为“鹦鹉螺号”。初次相见,由于这艇的艇长尼摩和阿龙纳斯先生在某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所以他们三人便获得了“自由”。然后他们被邀请遨游大海,但和尼摩艇长的相处中,总觉得有一种阴影使他们之间相互隔膜……
二、自由探索精神
尼摩艇长的潜水艇在海水中航行,完全不受到海上地曲管辖权和国界的限制,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已经是相当自由的了。在尼摩艇长的品质中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向往自由和探索精神。他始终如一地追求自由,执著的探索:在克里斯波林的海底平原上打猎、在托列斯海峡搁浅时陆地上生活的两天、寻找阿拉伯海底地道、桑多林火山的景观、大西洋洲的化石森林和海底矿藏等情节中,可以表明他非常渴望回归自然,非常向往大海的神秘,希望了解海底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构造状态,这是因为他内心深处有着一种强烈探索欲的原因;但是,这种盲目贪进的探索欲逐渐演变成了个人英雄主义和极端冒险主义:在大西洋的萨尔加斯海,“鹦鹉螺号潜入了深达16000米的海底(即每平方厘米受到1600公斤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艇的钢板和厚玻璃全弯了,但他仍执意探索;又如他把艇开到南极,结果在冰峡层中遇险,他们想了好多办法和费了不少的人力,才逃生成功;另外,在大西洋暖流一节中,尼摩艇长站在平台上,任狂风暴雨打在身上而不退缩,象征性地说明了他个人英雄主义的一面;从以上几个片断中,足可以看到尼摩艇长执著的个性。最后,“鹦鹉螺号”在北冰洋的一个漩涡中终于沉没。这使我们看到了他性格中的一层悲剧成份:他即使再厉害,但也无法与大自然和命运相抗衡!尼摩艇长本人的一句话可以概括他自己的一生:人可以冒犯人为的发则,但不能抵抗自然的发则。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性格、心灵深处的东西和行为的逻辑。
三、人性的褒扬和批判
在令人恐怖的珊瑚墓地,他把他死去的同伴埋在平静的珊瑚丛底,可以避免海洋生物的撕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虽然他很重感情,但他的这种感情是建立在小集体利益之上的,之所以不是博爱,这与他的经历有关。
在锡兰地区的采珠人的命运是很苦的,他曾经为了一个采珠人而不惜生命和鲨鱼搏斗,并把那采珠人一直护送到船上;在维哥湾底发现亿万两黄金之后,他就把它们全部打捞上来准备分给穷人;但对那些有意袭击他的潜水艇的船只,“鹦鹉螺号”会毫不留情的撞沉它们;从以上情节中,我们从尼摩艇长对广大穷苦受难人的可怜和帮助以及对军方和政府的霸道和无理的袭击给予反击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他爱憎分明的阶级意识,这些是值得赞扬的一面。
但是,热爱和平这一面在尼摩艇长仇恨的心理中也渐渐地湮灭了,他开始疯狂地报复,于是,他的形象在阿龙纳斯先生心里一落千丈,这跟他先前的“好”是矛盾的,从而说明了每一个人的“好”都是相对的,当触犯了他的利益或某些秘密的时候,那人性的另一面便暴露出来。
尼摩艇长还是一个很自私和固执的人,例如在“水中人”一节中,尼摩艇长对阿龙纳斯先生说:“你们来到我的艇上知道了我的秘密,那是我一生的秘密!您以为我会把你们再送回到陆地上去吗?那永不可能!现在我所以要把你们留在这儿,并不是为了你们,实在是为我自己!”这就是他性格中一个方面的写照。另外,尼摩艇长并不注重他人的感受,而只是为了自己的计划着想,这一点也反应出他纯粹自私的一面。
从文章的一些情节中,尼摩艇长的角色逐渐从被压迫者转向了征服者,他在海上确确实实已成为了一个强者,这转变的过程可以说是尼摩艇长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生存意志的思想产生的结果,这是他思想本质的另一个方面,从而使他趋于深沉,这一点是值得肯定和回味的。
结尾
在这部小说中的尼摩艇长和阿龙纳斯先生的对话中,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启示,使我懂得了许多许多道理;但愿尼摩艇长的探索精神的火焰将长久地在我心中燃烧下去,直到永远……
Ⅲ 科幻小说的魅力
科幻小说的魅力在于它能给你一种无限大的想像空间,激发和引导你内心深处对于未知好奇心的满足!
Ⅳ 谈谈你对中国科幻小说及科幻片的认识
中国的科幻小说最高的顶点应该就是三体了,但我看过很多的没有那么大名气的科幻小说都很棒,可以说是世界级水平了,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科幻片在剧本方面,已经跟世界水平相当了,但为什么科幻片每次都会令热心满满的观众失望呢?
我的分析分为三点,一就是不算强力的正负支持,二就是拍摄技术的不足,三就是良心商家的拍摄支持。
相信满足以上三点,我国的科幻片必定会崛起。
Ⅳ 科幻小说中有哪些惊艳的技术或理论
一般的硬科幻作品里会大量运用已知科学理论,例如刘慈欣的《三体》系列里面就用到了一些现代物理学理论知识,具体可参考李淼老师的书《三体中的物理学》。
Ⅵ 你对科幻小说有哪些了解
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 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中文最早也有译作科学小说。虽然从科幻史的角度来看,暂时还没有一个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认的定义标准。在科幻爱好者中盛传的一则“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是这样的:“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可以说,这比一个精确的定义更能概括科幻小说的特质。美国著名 文学评论家布哈伊·哈桑曾说:“科幻小说可能在哲学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简单的,在美学上是有些主观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触及了人类集体梦想的神经中枢,解放出我们人类这具机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Ⅶ 科幻小说有哪些特点为何作品少见
科幻小说特点:
1.科学性
2.预见性
3.故事性
科幻小说不同于其他的小说,其中有很重的知识性,并不是说有想像力有文采就可以了,小说的内容要有科学方面的知识。
这类小说难写也难有人才,懂文学的作者很多,懂科学的作者却极少,想要写好写出有实力的科幻小说是非常不容易的,这要求作者本身对科学方面的事物了解的相当丰富,再加上文学才华,才能写出有含金量的科幻小说。反之,没含金量的科幻小说,就会成为一本烂书,根本得不到专业人士的认可。再加上此类书不是十分普及,读者群也不是很大,与科幻小说相比,魔幻、奇幻、玄幻等书选择多,也受读者喜欢,书商就不太愿意选择科幻。所以,就导致科幻小说冷场面,写得少,出得少,看得少。
Ⅷ 星新一短篇科幻小说赏析
不是拉,你等一下!!
Ⅸ 有关于看科幻小说的好处
好的书籍都是作者思想的凝结,抛开书籍是否科幻这点不谈,这种思维上的交流我认为本身就是一种裨益知。
而且科幻书籍往往是前沿性的(鄙视那些推荐大家都100多年前的科幻书籍的,什么地球到月球。。。这到现在叫科幻吗?里面道很多东西是错误的了),很多科幻作者本身就是科学工作者,有些则经常在最前沿的科学期刊上寻找灵感。科幻作品的创作往往是映射现实上的可能的,所以阅读的时候可以帮助更科学的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凭空想象这个世界的未知的未来和未抵达之地,还可以了解一些最新的科学知识,对于发散性的思维也有回提升。
上面我们提到了科幻作品对未来的可能性的想象,这里说明科幻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类似天气预报的功能,或者说在你还可以认为他还是一种警示文学,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至于这一点对普通读者来说有什么用处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另外我认为看科幻小说和看公布电影答或者其他的猎奇电影一样,能满足人们对未知的恐惧和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