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是科幻小说吗
1. 科幻小说《流浪地球》
怎么会是内力呢,“几百台发动机喷出的等离子体光柱”这些光柱里的粒子可都是喷射向宇宙的,你举的例子也不对,不是 向前行走的一个人用自己的手反方向推自己,而是一个人在宇宙中奋力向前扔出一把扳手,他自己会向后飘的。动量守恒
2. 流浪地球小说是什么时候出版的
《流浪地球》是2008年11月,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刘慈欣。该书讲述了庞大的地球逃脱计划,逃离太阳系,前往新家园。
该书讲述了庞大的地球逃脱计划,逃离太阳系,前往新家园。太阳即将毁灭,过去无数岁月中做为人类精神支柱存在太阳变了死亡和恐怖的象征。庞大的地球逃脱计划开始实施。
然而人类所能制造的普通尺寸人造环境无法承受漫长的逃脱之旅。所以人类只得在地球的一侧安装上巨大的地球发动机,将整个巨大地球环境圈化为的移民方舟,以此逃离太阳系,前往新家园。
《流浪地球》最开始是刘慈欣1999年发表在《科幻世界》杂志上的中篇科幻小说,整部作品只有2.3万字,而且故事流畅,较为通俗,对于阅读速度较快的读者而言,读完这篇小说的时间可能跟看完一部电影的时间差不多。
除了《流浪地球》外,刘慈欣还有一些作品适合改编成电影,如《中国太阳》,核心创意是我国自主发射的恒星际飞船,而主角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普通农民工,在我国科技发展大潮中他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
3. 求一部科幻小说,是《科幻世界》上看到的,好像名字是《流浪地球》,但是不是大刘的那本
《在他乡》罗隆翔 人类乘行星大小的星舰闯宇宙
前传《娃娃》
4. 流浪地球 是长篇小说还是短片小说
类 别科幻小说 页 数 293页
作品目录
中国太阳
乡村教师
全频带阻塞干扰
流浪地球
带上她的眼睛
地球大炮
镜子
赡养上帝
附录一从大海见一滴水:对科幻小说中某些传统文学要素的反思
附录二作品年表
附录三刘慈欣经典语录
作品评价
此作品极为感人。有人言,没看过这篇小说就不算看过小说。
在读过刘慈欣几乎所有作品以后,我毫不怀疑,这个人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
最有想象力、最具人文内涵的本土科幻,第八届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得主
《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著名科幻作家韩松鼎力推荐。
刘慈欣的小说将科技和人文思想高度结合,深入挖掘了科学中的美学因素。
他作品中深广的忧郁感和民族主义思想也是他深受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
——《维基网络词典》
刘慈欣用旺盛的精力建成了一个光年尺度上的展览馆,里面藏满了宇宙文明史中科学与技术创造出来的超越常人想象的神迹。进入刘慈欣的世界,你立刻会感受到如粒子风暴般扑面而来的澎湃的激情——对科学,对技术的激情。正是这种激情,使他的世界灿烂银河之心。这激情不仅体现在他建构宏大场景的行为上,也体现在他笔下人物的命运抉择中。那些被宏大世界反衬得孤独而弱小的生命的这种抉择从另一个角度给人震撼!
——《科幻世界》主编 姚海军
首先,作为一个读者,我很喜欢看刘慈欣的作品,因为很过瘾。讲的都是些明明白白的故事,说的都是些人话,节奏很紧张,情节很吸引人。想象奇特,漫无边际,汪洋恣肆,像庄子。再者,我其实是一个对技术、对工业文化很崇拜的人,觉得那是一种很神圣和很精致、很严格和很大气的东西。刘慈欣的小说满足了我的这样一种欲望。因此,有时觉得他像牛顿。另外,就是军事方面。一眼就看得出来,刘慈欣对武器有一种天生的热爱。他有一种执拗的、属于上上个世纪的英雄气质
——著名科幻作家、新华社对外部副主任:韩松
5. 电影《流浪地球》带动了科幻小说销售吗
2月19日晚9时许,电影《流浪地球》官方微博发文,宣布电影票房已正式突破40亿大关。至此,《流浪地球》成为继《战狼2》后,中国影史第二部破40亿的电影。有人说2019年是中国的科幻元年,不得不说由于《流浪地球》电影的关系,大多数人对于中国的国产科幻作品有了很大的信心的提升,同时有更多的人关注到科幻这个领域。不仅仅是电影,国产科幻小说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重点。
另一本值得关注的本土科幻新作《AI迷航》,来自读客文化和上海文艺出版社。小说在“如果人工智能失去控制,世界将会怎样?”这样一个科幻设定前提之下,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机器觉醒、伦理混乱、文明重构的人机共存新世界。《流浪地球》中主人公带着地球流浪的中国式精神内核,在《AI迷航》中同样存在。书中的男主角程复经历艰难险阻,一心想要带着飞船的人员回归祖国,血液中流淌着国人对于家国的特殊眷恋之情。
“中国式故事、中国式表达,这是本土科幻作品能够打动大众的地方。毕竟国外科幻小说、科幻电影发展了几十年,和他们相比,我们整体还有很大差距。”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江晓原教授评价,《AI迷航》“可以视为中国青年科幻作家和国际潮流接轨的努力成果之一”。
6. 流浪地球有科学依据吗
《流浪地球》是有科学依据的!!
《流浪地球》的科学原型来自于“深空探索计划”。“深空探索计划”由英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霍金在2016年提出,目标是实现高速深空探索,争取飞抵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系,也就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星。这一计划与《流浪地球》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流浪地球》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的四名科学顾问参与监制,以保证本片的科学严谨性。
《流浪地球》简介:(含剧透)
2100年,太阳因某种原因加速老化,提早进入了红巨星阶段。体积不断膨胀,将会吞没邻近的几个星球,也包括地球。此时地表已经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只能移居地下城。
但由于地下城空间有限,并非所有人都有资格去避难,需要抽签决定,而那些没有中签的人就只能留在地表等死。全世界人口在短短几年内大幅度削减,最后只剩下30亿人。
为了挽救人类命运,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中一致决定并通过了“流浪地球”计划。“流浪地球”计划是指在地球表面制造1万台超级发动机,让地球停止自转,然后加速脱离公转轨道,离开太阳系,进入宇宙流浪,最终来到距地4光年以外的比邻星,让地球并入比邻星轨道,成为比邻星的卫星。
整个计划共分为四个阶段:刹车时代,前流浪时代,后流浪时代,新太阳时代。整个计划耗时2500年,共计需要100代人共同完成。
由于电影的时长限制,因此电影版只讲述了木星引力这一段情节,其他情节未涉及。
7.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最适合拍成电影的小说吗为什么
个人认为《球状闪电》、《带上她的眼睛》、《中国太阳》这几部作品同样适合走向大荧幕,但是现阶段下《流浪地球》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其次,“带着地球去流浪”这个点,实在是非常戳人的。刘慈欣本人也知道,就科幻逻辑层面来说,行星发动器无法推动地球,但是他依然选择了牺牲逻辑,成就了这部充满浪漫色彩的作品。郭帆非常聪明,从这个设定出发进行故事改编,一改原著中低沉的基调,拍出了中国家国情怀的气势,拍出了中国科幻的开门红,《流浪地球》在科幻和民族表达层面都是成功的。总之,刘慈欣的其他作品,虽然很多都适合拍摄成电影,但这个开门红,《流浪地球》再适合不过。
8. 流浪地球的内容简介
电影流浪地球剧情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
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
中国航天员刘培强(吴京饰)在儿子刘启四岁那年前往国际空间站,和国际同侪肩负起领航者的重任。转眼刘启(屈楚萧饰)长大,他带着妹妹朵朵(赵今麦饰)偷偷跑到地表,偷开外公韩子昂(吴孟达饰)的运输车,结果不仅遭到逮捕,还遭遇了全球发动机停摆的事件。
为了修好发动机,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全球开始展开饱和式营救,连刘启他们的车也被强征加入。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中,无数的人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只为延续百代子孙生存的希望 。
(8)流浪地球是科幻小说吗扩展阅读:
一、创造背景
2012年,中影股份购买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版权《流浪地球》,2014年中影股份就决定了要启动《流浪地球》电影的拍摄工作,2015年确定了郭帆作为影片的导演,2017年寻求合作伙伴北京文化加入到项目当中,和中影作为影片的主出品方。
二、特效镜头
《流浪地球》在初剪初期视效镜头达到4000个,最后缩减到2200个,这一数量仍超过了一些常规电影全片的镜头量。其中50%是高难度的视效镜头,还挑战了大量的全CG镜头,比如用全CG镜头将上海砌入冰墙等等。影片还专门成立了UI组,负责片中所有仪表和显示屏交互界面的设计。为了提高真实感,让屏幕反射在演员脸上的面光和眼神互动更加逼真,剧组全程坚持实景UI拍摄。
9. 刘慈欣《流浪地球》作为科幻小说,这两篇小说中哪些部分体现了“科学”的元素
《流浪地球》中只有洛希极限可以被定义为科学,其他情节都属于一种“半科学、半幻想”的状态。
10. 《流浪地球》在中国科幻片是什么样的地位
《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界的里程碑作品,同时,这部电影也为以后的科幻电影奠定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高的基础,填补了国产电影没有科幻电影代表作的空白。我想,这就是《流浪地球》带来的最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