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曾写过一部科幻小说
《猫城记》
⑵ 中国文学大师老舍曾写过一部科幻小说,它的名字是:
《猫城记》,讲火星上的猫人王国灭亡的故事。猫人王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王国,面对矮人的入侵,猫人王国的不同派别之间正在激烈的内部争论和厮杀,矮人包围了猫人,一直看着猫人们自相残杀到只剩两个人,然后轻松的把已经精疲力尽的两个猫人关进了笼子。一个种群,就这么被灭亡了。
⑶ 老舍先生的哪部作品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提名
老舍先生在1932年完成的一部当时称得上异类的一部作品《猫城记》,当年代表世界文坛最高荣誉的诺贝尔文学奖曾经钟情于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作品在当时可算得上是一部超越时代的作品。当这部作品被介绍到西方时,这种题材及风格便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有消息说,在1988年,诺贝尔奖已经决定将奖颁给老舍,只是由于他已辞世而作罢。
《猫城记》在开篇部分介绍,主人公乘坐飞机(船)来到火星,遇到当地智慧生命猫人;结尾部分解释,主人公目睹猫人国灭亡后半年,乘法国探险飞机(船)回到地球。从主人公自救脱险,结识猫人朋友,到学习猫人语言,进入猫国都城历险,等等诸多细节,无不符合社会科学逻辑。但在作者写作之时,人类所掌握的科技能力对火星了解还十分有限,对火星上是否存在高级生命也没有定论。可以说整篇小说是构筑在一个科学幻想式的背景上。
在这部作品中,老舍先生的黑色幽默的语言风格展露无疑。老舍先生是京味小说的先驱与代表,但在《猫城记》这部作品中却没有像以往那样用过多的北京方言编制形象。一方面这与上文提到的小说特殊背景有关,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作者蓄意尝试着一种特殊的语言风格。作为猫人看待的另一种外国人,他们在与主人公善意地交流时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为什么组织这个团体呢?因为本地人的污浊习惯是无法矫正的,他们的饭食和毒药差不多,他们的医生就是———噢,他们就没有医生!”类似口语上的突然转折,常常被设计成相声中的包袱,这里令人莞尔一笑的同时,也会适宜地引起我们对那一年代的国民在卫生、医疗方面的状况和习惯的反思。这篇小说尽管主观上背离了当时常用的幽默手法,但客观上偶然地具备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被世界广泛认可的黑色幽默艺术特色。
象征讽刺的运用在这部《猫城记》中可谓贯穿始终。猫人社会,这个虚拟的火星国家,影射着千疮百孔迟早要灭亡的旧中国社会。迷叶,贯穿着全文始终:这个使猫人须臾不得离开的粮食替代品,发挥了巨大的毒害作用,是猫人社会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作为药物能医好个人却治死了国家,正是残害我们国人一个多世纪的鸦片的缩影。
1987年,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988年又获提名,如果沈从文先生不是当年去世,诺贝尔文学奖非他莫属。
⑷ 中外科幻发展史,谁能说一下
中国科幻小说的历史
(Ⅰ) 背负起普及科学的重任
与玛丽·雪莱夫人的《弗兰肯斯坦》相比,中国的科幻小说创作起步是比较晚的。据有史可考的文献纪录,中国第一个关注科幻小说的人是被尊为"一代文豪"的鲁迅先生。
1902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民族危亡与大变革的前夜,青年鲁迅远渡东瀛,在日本的弘文书院补习日文期间,鲁迅根据日文译本转译了法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凡尔纳的名篇《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可以说是开中国翻译科幻小说之先河。至于他的那句"导中国人之前行必自科学小说始",也早已广为流传。只可惜鲁迅先生,自己并没有一部原创的科幻小说作品流传后世,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至于各中缘由,还有待遇进一步考证。
一般认为中国的第一部原创的科幻小说是1904年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关于作者具体的其他资料便没有寻找到。不过同时期的还有一位鲜为人知先驱式的人物是值得一提的,他就是徐念慈先生。
徐念慈(1875年-1908年),今江苏常熟人,别署东海觉我。通晓日文和英文,擅长数学和写作。思想进步,受西方启蒙及科学思想影响颇深。1904年前后,与友人曾朴在沪创设小说林社和《小说林》杂志,并曾任译述编辑。
本世纪初,徐念慈开始关注科幻小说。它先是翻译了美国的西蒙钮加武(我怀疑这是传统译法,但由于没有找到通译,所以只好采用原译法)创作的《黑行星》,之后又参与审校了另外八部类似作品。1905年小说林社出版的《新法螺》一书中,收入了徐先生自创的一部随笔性质的中篇小说《新法螺先生谭》(需要说明的是《新法螺》共收录了三篇科幻小说,其余两篇是包笑天从日文本转译的德国科幻小说《法螺先生谭》和《法螺先生续谭》,这是两篇文章都是谈话体小说,"谭"通"谈",原作者不详)。在这篇文章中,徐先生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描述了主人公纵横于多姿多彩的月球、金星、火星等组成的外太空世界之间,并将诸如"卫星"、"磁极"、"离心力"、重力加速度、万有引力乃至"造人术"、"脑电"、"循环系统"等这些即使是现在看来也并不落伍的概念运用自如,巧妙的穿插于文章之中,可见其功力不俗。我提醒需要大家注意,1905年的中国还处在晚清末期,在当时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能够创作出这样的文章确实是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关于清末民初的其他科幻小说作品及其作者的情况,可以参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清末民初小说书系·科学卷》。
民国以后,直至解放初期,中国科幻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沉默期,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深刻的联系。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科幻小说性质的文艺作品。其中老舍先生的《猫城记》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事实上,《猫城记》是一篇映射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讽刺体的预言故事,但是由于它的背景是火星上的"猫社会"所以凭添了几分科幻小说气氛。据说,老舍先生曾经因为这篇文章而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只可惜先生在"文革"中不堪迫害,愤然自尽,于是便与大奖失之交臂。这只是一种传言,并不足取,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篇文章的份量。
另一部有史可考的作品是1940年出版的顾均正所著的小说集《和平的梦》,共包括《和平的梦》、《伦敦奇疫》、《在北极的光》三部分。据我所知,这部小说集的科幻小说色彩要比《猫城记》浓的多,几乎可以看作是正统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另有人认为这部作品更接近于文艺式的科普作品)。由于准备仓促,有关这方面的其他资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考证。
回顾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前半个世纪,我们并不难看出仁人志士们翻译、创作科幻小说的目的,无外乎希望把科学知识,以一种通俗的形式向大众普及,使大众"获得一斑(般)之知识,破遗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鲁迅《月界旅行·辨言》)以达到救国救民的目的。这对中国科幻小说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Ⅱ)走向大众的"儿童文学"
解放后,特别是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中国科幻小说开始以儿童文学的形式的走向大众。我们必须承认一点中国科幻小说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苏联科幻小说的发达与传统(事实上,中国作家在国际上所获得唯一的一个科幻小说奖项就是在这一时期的苏联拿到的)和当时亲密的中苏关系。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在中国这样一个缺乏科幻小说传统的国度里,如果不是受到外来的强烈影响,是根本不会有科幻文学发展的余地的,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和农业生产处于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时代。由于研究的局限,我无法断言中国对于科幻小说的少儿性与科普性的定义是否与苏联科幻小说发展思想有直接的联系(事实上也并非如此),但这种影响不应该被忽视。
在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作家有郑文光(代表作有《从地球到火星》等)、刘兴诗、肖建亨、迟叔昌等。其中,郑文光先生的成就最高,这不仅是因为他的《从地球到火星》为中国科幻小说在世界上赢得了荣誉,更是因为他数十年笔耕不辍,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可以传世的佳作。在这一点上,我们称其为中国科幻小说的"泰斗"是不为过的。
但是,由于"十年浩劫"对于文艺界的无情摧残,再加上中国并没有对于科幻小说的传统以及认为儿童文学处于从属的地位的认识,使得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道路被彻底封杀了。科幻小说和她的读者与作者,都不得不开始在漫长的"冬夜"里静静的等待……
直到1978年,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之后,科幻小说才迎来了他在中国的大地上新的春天。
(Ⅲ)新生!命运的转折
是的,正如题目所言。"1978"对于中国科幻小说事业是一个转折,而对于整个中国又何尝不是一次历史性的大转折呢?在解放思想的号召下,中国的文艺界开始复苏,有人称其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这样的比喻虽然不算十分恰当,但这也说明了这场变革的历史意义。正是在这样的意识条件下,中国科幻小说开始了新的创业与变革。
1979年,对于中国科幻小说来说,应该是值得记住和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著名科幻小说家、《珊瑚岛上的死光》的作者童恩正正式提出了,科幻小说应该以普及科学的人生观为己任的主张。先抛开这种观点的正确与否不论,它的提出无疑是动摇了自鲁迅以来,关于科幻小说是科普作品的一贯论调,开启了科幻小说向文学靠拢的大门。一时间,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众多的科幻小说作品应运而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科幻小说作品,比如《飞向人马座》(郑文光著)、《世界最高峰上的奇迹》(叶永烈著)、《古星图之谜》和《追踪恐龙的人》、《科学福尔摩斯》系列等。其中,最有影响的当数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这部作品曾经创下了中国科幻小说图书的销售纪录。但平心而论,这部作品依然没有脱离科普作品和儿童文学的框架,但这也许正是"小灵通"成功的关键。同时期,中国的科幻影视也实现了零的突破,先后出现了《珊瑚岛上的死光》(根据童恩正同名小说改编)、《消失的大气层》和《霹雳贝贝》等几部科幻、准科幻影片,虽然数量不多,但意义非同小可。不过这个时期传统认识对于人们的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单是从这几部影片的出品单位就可以知晓。在期刊领域,也出现了《科幻海洋》(海洋出版社)、《科学文艺》(也就是如今的《科幻世界》)等专业科幻期刊和准科幻期刊《智慧树》(天津出的,不妨把他算作科幻儿童刊物)。可以说,80年代初的热潮是真正意义上的"春天与高潮"。
⑸ 世界第一本科幻小说谁写的叫什么名字
世界上第一部科学幻想小说,是1818年出版的《弗兰肯斯坦》,作者是英国的玛丽·雪莱。第一部被译成中文的西方科幻小说,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八十日环游记》,由逸儒译,秀玉笔记,于1900年由世文社发行的.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是《和平的梦》,顾均正著,出版于1940年.也有说是 老舍的《猫城记》, 被列为禁书解放后就决版了.
⑹ 老舍曾经写过一部科幻小说,叫什么名字
《猫城记》 一部来自老舍19世纪30年代的经典科幻小说
自序
我向来不给自己的作品写序。怕麻烦;很立得住的一个理由。还有呢,要说的话已都在书中说了,何必再絮絮叨叨?再说,夸奖自己吧,不好;咒骂自己吧,更合不着。 莫若不言不语,随它去。
此次现代书局嘱令给《猫城记》作序,天大的难题!引证莎士比亚需要翻书;记性 向来不强。自道身世说起来管保又臭又长,因为一肚子倒有半肚子牢骚,哭哭啼啼也不 象个样子——本来长得就不十分体面。怎办?
好吧,这么说:《猫城记》是个恶梦。为什么写它?最大的原因——吃多了。可是 写得很不错,因为二姐和外甥都向我伸大拇指,虽然我自己还有一点点不满意。不很幽 默。
但是吃多了大笑,震破肚皮还怎再吃?不满意,可也无法。人不为面包而生。是的, 火腿面包其庶几乎?
二姐嫌它太悲观,我告诉她,猫人是猫人,与我们不相干,管它悲观不悲观。二姐 点头不已。
外甥问我是哪一派的写家?属于哪一阶级?代表哪种人讲话?是否脊椎动物?得了 多少稿费?我给他买了十斤苹果,堵上他的嘴。他不再问,我乐得去睡大觉。梦中倘有 所见,也许还能写本“狗城记”。是为序。
年月日,刚睡醒,不大记得
⑺ 文学家老舍曾写过一部作品《方珍珠》,请问方珍珠是不是一个人名
方珍珠是人名。
⑻ 老舍写过哪些作品
一、老舍的作品:
【长篇小说】
《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
【剧本】
《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
【报告文学】
《无名高地有了名》
【中篇小说】
《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
【短篇小说集】
《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二、作者简介: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⑼ 老舍出过哪一部作品名称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歌剧版《骆驼祥子》是国家大剧院第五部原创中国歌剧,创作过程历时三年,是国家大剧院联手作曲家郭文景、编剧徐瑛、新锐导演易立明,集成创作打造的一部充满地域风韵的老北京经典题材作品。
⑽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什么
我们在上学时就学习了老舍先生的许多散文,其中有《济南的冬天》、《猫》和《养花》等等,那么老舍先生的作品还有哪些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简要回答
老舍的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茶馆》,此外还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火葬》等经典著作。
详细内容
01
《骆驼祥子》描写了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此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02
《四世同堂》以北平小羊圈胡同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胡同内的祁家为主,钱家、冠家以及其他居民为辅,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反抗与顺从的选择,国家与个人的选择种种艰难的选择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03
《茶馆》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由70多个角色演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层面,是中国话剧第一次出国剧目;人的精神危机是时代文化危机的一部分,《茶馆》对旧社会民众精神危机的刻画,主要是借助剧中三个关键人物—— 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来完成的。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04
《老张的哲学》是老舍独特艺术个性形成的一个起点,该书描写了20年代前后北京各阶层市民的生活及思想感悟;主人公老张,是旧北京一个无恶不作的无赖恶棍,他身兼兵、学、商三种职业,信仰回、耶、佛三种宗教,他信奉的是“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人生哲学,“老张哲学”的内涵和实质是赤裸裸的市侩哲学。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
05
《火葬》是一部以抗日武装斗争为主调的作品,它描写了我国军队乘敌人占领的“文城”空虚,派出便衣队偷袭城池的英烈行为,以及城内诸色人物种种不同的面目、心态和命运;告诉人们,在战争中敷衍与怯懦恰好是自取灭亡。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