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木卫的科幻小说
『壹』 有什么好看的外国的科幻军事小说
《孤儿远征军》
作者是美国的罗伯特·比特纳,故事的背景是2040年,人类受到了虫人的袭击,他们改造木卫三作为殖民地球的前哨基地,他们驾驶着大石头冲向地球上的大城市,巨大的能量使城市瞬间灰飞烟灭,而激起的烟尘使地球陷入又一个冰川时代,恐龙就这么灭绝的。人类也快要在地球饿死了,地球派出了自己的突袭队,要在木卫三和敌人决一死站,但是派出的一万名士兵必须都是孤儿,他们了无牵挂。詹森·万德是个普通高中生,他的母亲在虫人第一次袭击众丧生,他因为心情不好把惹他的人“屎都揍出来了”,随后大家明白了这不是对美国的恐怖袭击而是对地球的宣战,他加入了部队。经历艰苦的训练,他成了四等专业军士,而在远征战中,他目睹了刺刀见红的战争,由于战争的残酷,一万人只剩下八百人了,他一个四等兵最后被升为将军,领导整个战役。
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也是最艺术的行为。詹森·万德是个《麦田守望者》似的彷徨青年,经过军队的训练和战争的洗礼,他终于成长成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故事的叙事风格像《麦田守望者》,尤其是主人公詹森叙述故事时毫不在意的调调,背景像《安德的游戏》,而战争的残酷又像《西线无战事》。但不管怎么像,这是一篇让你笑着哭的作品,他不仅塑造了詹森这一主人公形象,还有马屈法官,奥德训导长,希伯教授,阿里·克拉因,芒奇金,麦茨格,波,他们是这场战争的亲历者,创造者,他们共同的努力拯救了地球。
============
下面几部比较老!
《光晕1:致远星的沦陷》 埃里克·尼伦德.txt
《光晕2:洪魔》 埃里克·尼伦德.txt
《星船伞兵》作者:[美] 罗伯特·海因莱因.txt
《千年战争》[美] 乔·霍尔德曼.txt
《群星,我的归宿》作者:[美] 阿尔弗雷德·贝斯特.txt
《太空烽火》作者:[美] 斯蒂文·莱哈德.txt
《两个地球的角斗》-[俄] 基尔·布雷切夫.txt
《世界大战》[美] H·G·威尔斯.txt
《星际争霸》有美国版国籍版中国版
『贰』 求光环(游戏) 三部曲 小说
作者:美国 埃里克·尼伦德
内容简介:
遥远的未来,人类进入了宇宙时代。由于人口过剩等问题,地球上的居民不得不前往宇宙深处开拓新的殖民地。随着超光速引擎投入了实际应用,跨越星际的时间大大缩短了,人们终于可以自由来往于星际间。
依照太空史诗的惯例,通常这时候就该有一帮强大而极具威胁的外星入侵者闪亮登台了。在《光晕》中,圣约人(Covenant),出演了这个任重道远的角色。圣约人其实是一个以宗教为纽带建立起的庞大团体,包括了许多外星种族,他们宣称人类对天神有侮辱轻蔑之意,亵渎了其信仰,于是悍然发动了针对人类的全面战争。
目录编辑本段第一部 《致远星的沦陷》
第二部 《洪魔》
第三部 《初次反击》
第四部 《奥星的幽灵》
第五部 《丰饶星之战》
分部简介编辑本段
原名: Halo: The Fall of Reach
译名: 致远星的沦陷
介绍: 《致远星的沦陷》是 Halo 系列的第一部小说,也是 Eric Nylund 创作的第一部 Halo 小说,2001.10.30 上市,赶在了 Halo 游戏发售前,让玩家对故事有个更深刻的了解。
剧情: 人类进入宇宙殖民时代后,与强大而好战的圣约人遭遇,圣约人宣称人类亵渎了他们的信仰,对人类发动了全面战争.
很早以前,人类就在进行一个绝密军事计划--"斯巴达II".该计划培育了数十名基因强化战士,这些超级生化士兵装备着配有人工智能的能量盔甲,战斗力之强超出想像.战争爆发后,以约翰-117为首的超级战士们被投入战场,果然所向披靡.
然而这支小小的"超人"特种部队毕竟无法挽回人类在太空战场上的惨败.在圣约人的疯狂进攻下,人类的殖民地接连沦陷了.当致远星这个重要军事要塞陷落之时,人类最优秀的舰长指挥秋之柱号巡洋舰带着约翰-117逃出生天,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星系,在这里,他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神秘环状天体--光晕...
(官方翻译中文版版小说已经上市)
原名: The Flood
译名: 洪魔
介绍: 《洪魔》是 Halo 系列的第二部小说,William C. Dietz 创作,2003.4.1 上市,这部小说讲述了 Halo 1 战役中没有介绍的故事情节,是对剧情的补充。
剧情: “秋之柱号”巡洋舰在与圣约人的战争中逃出来后,降落到了神秘的巨大环状天体“光晕”上一圣约人的追兵紧跟着奔袭而来,俘获了“秋之柱号”巡洋舰的舰长。
“秋之柱号”巡洋舰上惟一的一名超级生化战士约翰在105空降师的伞兵们协助下,左冲右突,四处游击,伺机从圣约人手中救回舰长,双方杀得难解难分,却全然不知可称为“生命公敌”的洪魔同样沉睡在这个不祥世界中。
洪魔是一种寄生生物,它能通过感染,控制任何满足其寄宿条件的智慧生物。一旦它从禁锢中获得解放,可怕的浩劫将在全宇宙肆虐。这个巨大的光晕就是一个先进的外星种族专为禁锢洪魔所建造的。为使宇宙苍生免遭洪魔荼毒, 约翰只身杀向光晕的“心脏”。
(官方翻译中文版版小说已经上市)
原名: First Strike
译名: 初次反击
介绍: 《初次反击》是 Halo 系列的第三部小说,也是 Eric Nylund 创作的第二部 Halo 小说,2003.12.2 上市。这部小说讲述了游戏 Halo 1 之后、Halo 2 之前的事件,解答玩家在游戏中的一些疑团。
剧情: 摧毁光晕后,从光晕上成功出逃的约翰-117,尽力收拢被打散的人类残余部队,力图回到地球。
而致远星也并未被圣约人彻底摧毁,约翰-117的部下大多还活着。这是因为致远星上有着圣约人渴望得到的光晕建造者所留下的“圣物”。
约翰-117超人一般永不停息地战斗着,居然成功抢夺了一艘敌舰杀回致远星,救下了自己那些已夺得“圣物”的部下。然而在逃回地球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圣约人竟集结了约五百艘战舰的庞大舰队,意欲进攻地球!地球的命运已经危如累卵……
(官方翻译中文版版小说已经上市)
原名: Halo: Ghosts of Onyx
译名: 奥星的幽灵
介绍: 《奥星的幽灵》是 Halo 系列的第四部小说,也是 Eric Nylund 创作的第三部 Halo 小说,2006.10.31 上市。这部小说讲述了斯巴达 III 战士的成立和战斗、Halsey 博士在奥星寻找 Halo 之盾的过程。
剧情: 士官长领导的斯巴达蓝队共有 5 名队员,包括 Samuel、Kelly、Linda、Fred。在 2525 年的一次遭遇战中,他最好的朋友 Samuel 成为第一位阵亡的斯巴达战士,第六感能力超强的 Kurt 加入蓝队补充他的位置。一开始他们都很难接受这个转变,不过在一次夺回被叛军偷取的核弹头任务时,士官长等四人遭到伏击后被俘,Kurt 再次依靠直觉营救了他们,蓝队的关系重新融合。
原名: Halo: Contact Harvest
译名: 丰饶星之战
介绍: 《丰饶星之战》是 Halo 系列的第五部小说,也是 Eric Nylund 创作的第四部 Halo 小说,2007.10.30 上市。可能与明年上市的描写丰饶星战役的即时战略游戏《光环战争》Halo Wars 有所关联。
剧情: 小说讲述了人类与星盟首次接触前后的事件,从不同角度描述星盟战争的开始、星盟对人类的种族屠杀、年轻时代约翰逊中士所经历的威胁人类星际帝国存亡的丰饶星内战、科尔中将率领人类舰队与星盟激战六年重夺丰饶星系的情况,另外还涉及 Halo 2 故事中出现的几位星盟主要角色。
编年史编辑本段
2160年—2200年: 早期冲突
这一时期的人类历史充斥着太阳系中各大政府和派别之间的一系列血腥冲突。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冲突有:木卫战役(Jovian Moons Campaign)、雨林争霸(The Rain Forest Wars)和一系列火星上的战争。
随着地球上人口过剩和政局动荡愈演愈烈,兴起了多股政治新潮。这一时期最值得注意的政治异端运动是“科思洛维克”("Koslovics")和“福里登”("Frieden")运动。“科思洛维克”是指新共产主义者的强权领袖福拉德米亚•科思洛夫(Vladimir Koslov)的拥护者,他们致力于回到共产主义的光荣岁月,要消灭私有公司和资本家的流毒,特别是要肃清近地轨道和地外殖民地。
“福里登”运动则是法西斯主义的复兴。该运动起源于反“科思洛维克”思潮,以木星殖民地为据点(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统一德意志共和国企业的支持,这些企业常常成为科思洛维克“工人起义”的受害者)。“福里登”的字面意思是“和平”——意即他们相信只有消灭了“人类自由的敌人”(oppressors on Terra Firma),才可能达成和平。
2160 年3月—6月: 木卫战役开始
木星分裂主义者袭击了位于木卫一爱莪(Io)的联合国殖民总署(United Nations Colonial Advisors),导致了地球军与木星“福里登”部队展开了长达三个月的鏖战。虽然这并非我们太阳系中的第一起武装冲突,但此役仍堪称最为血腥的战斗之一,也被普遍认为是引发接下来种种摩擦和军国主义大潮的导火索。
木卫战役还加剧了地球各国政府间的紧张关系。许多国家都已在太阳系中都建立了殖民地,从此他们开始为各自的地外权益展开了争夺。殖民地战争此起彼伏,使得地球上的紧张关系一触即发,引发了地球本土的数起武装冲突,
2162年: 雨林争霸
武装冲突横扫南美大陆。科思洛维克、福里登和联合国军三方因不同的意识形态而大开杀戒。而这又反过来加剧了地外冲突。
2163 年12月:火星征战
地球三股主要势力将雨林争霸中燃起的战火烧到了火星上。联合国军首次对科思洛维克军在阿尔及尔平原(Argyre Planitia,已知火星的第二大陨石坑)附近发动了一系列闪电战,这也是联合国军第一次地外军事行动。战斗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乘胜追击,此后的联军军事指导战略,就是惯用大规模编制的地面部队突袭,配合舰船登陆行动。
2164年: 星际大战
联合国军开始形成大规模集结的格局,终于迎来了第一次真正的星际大战。继火星部队初战告捷后,大规模的征兵行动和宣传策略极大地鼓舞了UNSC(United Nations Space Command,联合国太空司令部)军队的士气。联合国军挫败了科思洛维克和福里登在地球的叛军,接下来的重点开始全面转移到清剿其在太阳系内其他行星上的残余势力。在这些局部战争后,福里登和科思洛维克叛军被庞大、统一而强大的联合国军悉数剿灭。
2170年: 膨胀
60年代的战乱促使人们建立起统一的地球政府。现在,胜利者必须处理不太引人注目却同样严重的威胁:人口过剩和无仗可打的庞大军队。
战后的岁月里,大量人口急剧膨胀;雨林争霸遗留的资源破坏和饥荒问题更是雪上加霜,世界经济岌岌可危。
2291年: 超越光速
一支由研究人员、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组成的团队正在秘密研发“肖恩•藤川”超光速引擎(Shaw-Fujikawa Translight Engine,简称SFTE),一种驱动太空船穿越辽远星际的特殊手段。
这种新型引擎允许飞船钻入“跃迁空间”("the Slipstream"或"Slipspace",又称为“迁跃断层空间”)。“断层”一个变通的物理法则下的空间,允许超光速航行而避免相对论的副作用。超光速航行并不是瞬间完成的;“短程”迁跃一般要花两个月,而“长程”迁跃则能持续六个月,甚至更久。
SFTE能生成一个共振场,与迁跃空间的物理特性结合,从而大大缩短跨越星际的时间;然而,科学家们也注意到在迁跃空间内部会有短暂的乱流这一奇怪的 “变数”。尽管人类科学家都无法确定为何星际航行所需的时间不是一个常量,但有理论指出在迁跃空间内部存在“漩涡”或“乱流”——正是这些造成了星际旅行所需的时间会有百分之五到十的波动。这一短暂的紊乱使军方参谋颇为恼火——显然这会妨害协同作战。
2310年: 初潮
地球政府向民众公开了首批殖民船中的第一艘,结果登船应征者趋之若鹜。地球的局势因人口过剩而不断恶化,搭乘飞船前往外星殖民自然成了诱人的选择。
每艘殖民船都配备了军队和护卫舰,这有助于更好地消化现有的庞大军力。反政府武装分崩离析后,现役军队正消耗着庞大的军费和物资。
因为超光速航行在当时还十分新鲜且费用高昂,所以意欲登船的殖民地平民和军人都要通过严苛的生理和心理测试。原则上,只有最优秀的平民和士兵才能获准去“邻近”的世界殖民。这就是近地殖民地(Inner Colonies)的创立。
2362年: 奥德赛号
奥德赛号(The Odyssey)于2362年1月1日发射。作为浩浩荡荡的殖民舰队的领头舰船,奥德赛号满载着军队和地貌改造装置,殖民的矛头直指宇宙新世界。人类超越太阳系的边境向外扩展的“初潮”由此拉开帷幕。
2390年: 近地殖民地
到2390年,近地殖民地的殖民化运动已开展得如火如荼。总计有210个人类占据的异星世界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地貌改造。人类掌控了太空,人口负担得到了巨大缓解。
2468年:丰饶星
UNSC舰艇斯基德普拉特尼号(Skidbladnir,名称出典自法国科幻动画片Code Lyoko中用来浏览数码海的一艘虚拟潜艇名)在丰饶星建立殖民地。该舰最后被拆解,用于建设殖民地的材料。其发电机被用来为殖民地首都厄特加尔(Utgard,名称出典自北欧神话中的外域)供电。
2473年:UNSC舰艇火灵号
UNSC舰艇火灵号(Spirit of Fire CFV-88)建成。这艘凤凰级(Phoenix class)殖民舰后来被改造成一艘战舰。
2490年: 远地殖民地的诞生
扩张仍在马不停蹄地进行,到2490年已经有800多个人类世界遍布银河系猎户座星臂了(这些世界形形色色,既有高度开化的星际要塞,也有偏僻的小定居点)。随着向外扩张的继续,近地殖民地成了政治和经济重镇,虽然他们极其仰赖远地殖民地提供的原材料。
在这一时期,致远星(Reach,围绕波江座第五恒星(Epsilon Eridani)运转,正当地球通往银河的咽喉要道)成为了UNSC的主要舰船制造厂和训练营地。致远星是战舰和殖民船的主要制造地,也是训练秘密特工和特种部队的所在地。
2520年:火灵号改造
UNSC舰艇火灵号在这一年经过一连串的改造,从殖民舰变成了战舰。改造中给舰艇加配了一门磁力加速炮(Magnetic Accelerator Cannon)。
2525年:2月3日,丰饶星
环丰饶星轨道平台的一颗远程雷达搜索到某个不明物质构成的物体。这段与丰饶星的通讯随后很快便销声匿迹了。
2525年4月20日:金羊毛号事件
2525年4月20日,与远地殖民地丰饶星(Harvest)的联络中断了。在试图重新建立联络的努力失败后,殖民军总参谋部(Colonial Military Administration,简称CMA)派遣侦查舰金羊毛号(Argo)前去调查。可是金羊毛号刚到达丰饶星系,联络也突然中断了。
2525年10月7日:星盟战争爆发
10月7日,CMA火速派遣了一支三艘战舰组成的舰队赶赴丰饶星系。这支舰队由三艘驱逐舰组成:维尔迪舰长(Captain Veredi)指挥的大力神号(Heracles),以及阿拉伯号(Arabia)和东方号(Vostok)。
结果他们发现丰饶星表面已经发生了巨变,丝毫没有三百万殖民地军民的迹象。在行星轨道附近,他们遭遇了一艘异星飞船。维尔迪船长刚准备进行通讯联络,对方就发动了攻击。对方的回答是用人类的语言做了以下清晰的宣告:“汝等之灭亡乃众神之意志……我等只是奉命行事。”
东方号和阿拉伯号全军覆没,只剩下伤亡惨重的领航旗舰大力神号(Heracles)在数周之后返回了致远星。舰长维尔迪报告说,出现了一艘配备了强大武器的外星战舰,已经践踏了丰饶星,血洗了殖民地(很可能也已摧毁了金羊毛号)。
2525年11月1日: 开战
地球军队立即全面提升警报级别,开始积极准备收复丰饶星的作战计划。当年12月,由普雷斯顿•科尔中将(Vice Admiral Preston Cole)率领的地球军舰队浩浩荡荡地发兵征讨。如此迅速地派出一支如此庞大的远征军,在人类历史上实数仅见。
斯巴达战士Ⅱ型计划(The Spartan II)因为星盟的新威胁而加快了研发步伐。
2525年11月1日:丰饶星战役(HALO WARS 发生年代!)
科尔率领的舰队誓报殖民星沦陷之仇,在与外星战舰的遭遇战中告捷——尽管胜利的代价是损失了科尔部三分之二的有生力量。扭转战局的只是科尔在最后几分钟,战术上的灵光乍现罢了。
军队回师地球之后,晋升为上将的科尔才获悉:许多外围殖民地已经沦陷,无人生还。科尔开始排兵布阵,准备对入侵者展开截击。地面战和舰船战相当惨烈,战火绵延到了整个远地殖民地。在一次地面遭遇中,人类部队俘虏了一名异星入侵者。在该战俘负伤过重而死前,人类终于得知这些外星人自称为“星盟”(Covenant,简体中文版官方小说译名“圣约人”)。
2535年:远地殖民地大屠杀
接下来的几年,科尔部屡遭重创。他个人出色的统帅力和战略才华也无济于事。这完全是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星盟在舰船太空战中的胜率甚至逼近四比一。
到了2535年11月,事实上所有的远地殖民地都已经惨遭星盟屠戮。“科尔协议”(Cole Protocol)作为军事命令确立了如下原则:所有的地球舰船必须确保星盟军不会发现地球。当地球舰船被迫撤退时,必须远离环地航线,甚至不做计算就进行超时空迁跃也在所不惜。
如果存在被星盟俘虏的危险,连“盲跳”都不可行时,船长必须下令船只自毁。此外,强大的舰船人工智能(AI)核心数据也切不可落入敌军之手。所以,科尔条款的部分内容也指出:在紧急状态下,必须转移或销毁舰船人工智能。
2536-2552年: 近地殖民地之围
星盟铁蹄已经踏入近地殖民地。多年来的战事渐成定局:人类只是以极其高昂的代价赢得地面对抗中局部战斗的小小胜利。而在太空大战中,人类的溃败势如破竹,殖民地也随之接二连三沦陷。
2552年: 光环事件(光环1代开始)
星盟军终于到达了致远星——连这个离地球最近的重大军事要塞都走向了覆灭。UNSC最小的翠鸟级巡洋舰秋之柱号(Pillar of Autumn)载着最后一个斯巴达战士(SPARTAN)逃出生天,幸免于难。所谓“斯巴达战士”指的是超级特种兵的一种精英作战单位,装备了令人望而生畏的MJOLNIR装甲。他们是人造的终极兵种。
现在,仅存一个斯巴达战士能与敌对决了。秋之柱号的舰长雅各布•凯斯(Jacob Keyes)为了遵守“科尔条款”下令进行目的地未知的长程跳跃,希冀着能让星盟追兵始终远离地球。
引擎熄火后,秋之柱号发现自己落入了一个辽远未知的星系。星系中也有一支星盟舰队,他们附近有一个行星般大小的环状结构——“光环”(Halo)。
光环的秘密一定会水落石出——如果在星盟的凶残进攻之下,人类仍能幸免于难的话……
小说要买的,网上没有,有也要收费,只能找到这些了,SORRY。希望还是有帮助。
『叁』 2001太空漫游 小说(电影)想说明什么
给楼主参考下
在图书馆早就看到了《太空漫游四部曲》,分别是《2001:太空漫游》、《2010:太空漫游》、《2061:太空漫游》、《3001:太空漫游》。看着这些雷同的书名,一直以为是有人通过电影仿的伪书,没什么兴趣。前两天终于忍不住全给借出来了——看来我是这套书在本图书馆的第一个读者——才发现差点就错过经典了。
作者克拉克是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被《洛杉矶时报》评价为“太空时代的桂冠诗人”,这四部曲分别出版于1968年,1982年,1987年,1997年。可能有人注意到了,《2001:太空漫游》的出版时间与电影上映在同一年。正是这样,《2001:太空漫游》的故事情节是由克拉克和库布里克共同构思创作的。从第一本可以看出来,或许作者并没有打算写后面三本。书上的情节和电影略有出入,但不影响大局,但《2010:太空漫游》小说回顾2001的情节却与《2001:太空漫游》小说的情节略有出入,与电影内容相同。大概是因为电影太有名了,所以作者就顺着电影续写了,但只是部分细节,与故事大局无关。
现在解释一下大家看完本片普遍的疑点:
1、黑石是什么?
宇宙中一种远早于人类的生命,科技、智慧发展到了极致,他们已经可以将自己的心智从身体中抽离出来,变成一种无形的能量体,这种能量体不断吸收宇宙间的能量,从而达到了永生,并获得主宰宇宙的能力。纯意识形态的能量体可以迅速去任何地方,不受任何限制。宇宙就是他们的庄稼地,他们可以随意地耕作和收获。宇宙更是他们的实验场,他们不断地到处做着生命与文明的实验,而黑石就是用来实现他们目标他们的一种工具。300万年前,他们路过地球时发现了地球上存在着生命,他们希望能够开启地球上的文明时代。于是他们使黑石落到了猿人的洞口,黑石向猿人展现了更高级的文明,启发了猿人的心智,从此开启了人类文明之光。而他们飘向了宇宙的深处继续做下一个实验,地球不过是他们撒下种子的一个地方而已,并没有特别意义。留在月球上的黑石磁场指向木星,这才有了2001太空漫游。
如此一说,黑石背后的主宰者就有些像上帝了,而很多人则会觉得这不再是一部科幻的小说或者电影,更像是神话。其实不然,我们现在的世界就已经有虚拟的组成的,否则你电脑硬盘中那几百部电影从何而来?
2、哈尔为什么发疯?
这是很多人想不通的一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小说中解释了这个原因,因为怕被泄密,发现号去木星的目的,飞船上只有三个人和哈尔知道,而这三个人是处在冬眠状态。两位日常驾驶飞船的舰长鲍曼和普尔反而不知道,哈尔已经被输入命令,如果人员全部出现不测,它也要独立完成这个使命。对哈尔来讲,完成任务是大于一切的。而同时呢,根据原有设计,哈尔必须精准地、毫无隐瞒地处理一切信息。这样呢,它既要对它这艘飞船上数月来唯一可以交流的两位同事隐瞒一个天大的秘密,它的本性又是不能隐瞒任何事情的,于是,对于一个设定过程序难以应变的机器来说,哈尔精神分裂了。对哈尔来说,由于那项任务大于一切,所以它要脱离这种心理困境,就必须干掉它的人类同事,从而独自去完成任务。
3、电影前面的弗洛伊德博士,后面怎么消失了?
其实两位舰长鲍曼和普尔就是弗洛伊德博士选上的飞行员,他们在飞行过程中一直听命于弗洛伊德博士。自从博士发现月球上黑色石板的磁场指向木星后,这项探险计划就开始了。弗洛伊德博士是《2010:太空漫游》的主角。2061年他还漫游了一次太空。
4、鲍曼给哈尔断电后,飞船驶入一片光电中,他到了哪里,为什么还有一间地球上的屋子?最后为什么有个孩子坐在宇宙中?
事实上鲍曼给哈尔断电后,地球上指挥中心已经把这项任务的秘密向他公开,并希望他能独自完成这项任务。鲍曼又孤身一人航行了数月。到了目的地时,他发现空中悬浮着一块更大的黑石,长边达到2公里。于是他把飞船驶上了轨道,然后他乘坐分离舱——就是普尔在外面修天线时驾驶的球形飞行器——试图降落到黑石上面。当他抵达黑石上面时,却发现有一股力量把他拉入黑石,黑石里面是一个璀璨的宇宙,鲍曼大喊了一声;“天哪,到处都是星星!”这是地球听到他的最后一句话。鲍曼掉入了一个星际之门,很快他发现自己降落到了一个房间里,家具电器一应具全,甚至还有华盛顿的电话簿,但大多数家具都只是粗劣的仿制品,电话簿里一个字也没有,只仿制了外形,这是主宰者为了向他表达善意,从地球上模仿而来。鲍曼在上床休息后,他的记忆和意识正在被主宰者慢慢剥离,等他完全脱离了肉体,黑石出现了,他永生了,他成为了主宰者的一个下属,或者说一个工具。
变成能量体的鲍曼,他回到了地球上空,他还想看看生他养他的地方,他曾经爱过的人……这在《2010:太空漫游》里有特别描述。
5、哈尔(HAL)是不是影射IBM?
几乎所有的猜测都认为HAL影射了IBM,因为HAL这个单词的每一个字母恰好是IBM每个字母的上一个字母。
但作者极力否认这个猜测,他甚至在《2010:太空漫游》里借HAL的设计者钱德拉的口中否认这个说法。
“钱德拉博士,听说你取HAL这个名字是暗示它比IBM领先一步,是吗?”
“胡说八道!我们有一半是从IBM出来的,多年来我们都极力否认这项谣言。我想今天稍微有点知识的人都知道,H-A-L是从Heuristic ALgorithmic(自学演算者)来的。”
补充:有朋友问后三本书讲什么内容,我这里简要提一下:
1、《2010:太空漫游》,本书是续写《2001:太空漫游》电影的,反而跟第一部小说有出入。本书1984年拍成了电影《2010:飞向太空》,但作者似乎完全没有领会小说意图,拍得相当烂。
——本书讲2010年,苏联建成太空船打算前往木星并试图探访遗失太空的发现号,但由于发现号为美国领土,而且苏联人无法获得发现号上的数据,所以邀请弗洛伊德同往,于是弗诺伊德、哈尔设计者钱德拉以及发现号工程师三人一起搭苏联太空船前往木星。在接近木星时,中国飞船钱学森号突然抢先出现,并登陆木卫二汲取燃料(水),却不幸被木卫二不明生物摧毁。苏联飞船探测器无意激活了已成能量体的鲍曼,他以光速回到地球上,探望了自己年轻时的恋人以及母亲,并摧毁了地球卫星轨道上两颗核弹。苏联飞船与发现号对接,钱德拉救活了哈尔,鲍曼在弗洛伊德面前“显灵”,警告飞船必须在数日内离开。在最后一刻,弗洛伊德说服苏联人开动飞船,牺牲发现号作为动力,逃离木星轨道。无数黑石出现,围住木星,使其坍缩并爆炸,成为太阳系第二颗太阳,地球从此没有黑夜,黑石主人的主要目的是融化木卫二上的冰层,创造另一个生命世界。在爆炸前,鲍曼与哈尔合体成为哈曼,在木卫二上守护生命,并向人类发出警告:你们可以登陆任何星球,除了木卫二!
这是四部曲小说中最精彩的一部。同时,克拉克对人的感情描写也相当现实。比如,鲍曼回到地球时,通过进入电视信号与他曾经的恋人贝蒂对话,贝蒂此时已为人妇,他临走时问贝蒂,你的孩子是我的吗?贝蒂回答,是的。鲍曼离去后,贝蒂的丈夫回家来,贝蒂对他说,你不敢相信,我刚对一个鬼魂撒了谎!
再比如弗诺伊德博士前妻去世,本集里与小自己20多岁的美貌学生结婚,在太空上,他不得不接受一个地球传来的信息,难耐寂寞的妻子提出离婚并带走了他最钟爱的小儿子。
《2061:太空漫游》,2061年,从木星回去后,失去了一切的弗诺伊德博士长期生活在地球轨道上,地球上已经没有什么可值得自己留恋的了,而他也已经不习惯地球的引力,太空的生活使他衰老延缓,此时他年已过百,却如同六十岁老人。人类此时已经在木卫三上已建立了研究基地,但对木卫二上的一切仍然充满了好奇。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一个由香港底层奋斗上来的中国人,他几乎控制了所有航天事业。弗诺伊德受邀乘飞船宇宙号前往哈雷彗星探测。探测尾声,飞船接到公司指令,公司另一艘飞船银河号被地球极端势力劫持到木卫二并搁浅,宇宙号立即前往营救。
《3001:太空漫游》,3001年,一艘运输飞船在太阳系边缘发现了一具漂流着的尸体,宇宙的低温保留了他的生命特征,当时的技术已经可以将他救活,他就是1000年前被哈尔谋杀的宇航员普尔。此时的地球,已经很少人生活在地表,大家都生活在地球卫星轨道的高塔里。普尔受邀造访木卫三的城市,并独自冒险驾驶飞船前往禁地木卫二。1000年来,其他试图降落的飞行器都被推开,但普尔成功落地,并与哈曼交流。普尔得知,黑石是一种工具,没有自我意识,是个被设定了程序的全能装置。数十年后,哈曼再次联系普尔,说黑石要汇报的上一个节点在500光年外,而20世纪,“人类最悲惨的世纪”恰好被当成成果向上汇报,如今1000年过去了,“造物主”的反馈已经发回,就是摧毁地球,因为这是一次长达500万年而最终失败的实验。于是普尔与地球专家想出的最后方法是——参见《独立日》。而他们的病毒载体是哈曼,功臣哈曼被病毒感染后丧失了自我意识,被深藏进月球山洞,等待有能力将他们恢复的那一天。
『肆』 除了地球,太阳系中还有哪些星球也有概率拥有生命
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颗生命星球,30多亿年前生命的种子在这颗蓝色星球上萌芽,经过漫长的演化,简单的单细胞生物成为了复杂的生命体,并且衍生出数量繁多的生物体系,这其中就包括拥有智慧的人类。6000多年前,苏美尔文明“突然”出现在两河流域,标志着人类开始走上文明发展的征程。6000多年后,轰鸣的机器声直冲云霄,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文明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以上就是目前太阳系中除了地球之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五颗星球。当然了,或许受制于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有一些生命星球隐藏在太阳系中没有被人类发现,但是这种几率想必是很低的。希望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人类能在地外找到生命存在的痕迹,以证明人类在宇宙中并不孤单。
『伍』 宇宙里有哪些知名无生命的星球
在结束太空飞行任务的意大利宇航员罗伯托·维托里5日说,他确信在茫茫浩瀚的宇宙里有其它形式的生命存在。
维托里是在完成为期10天的太空飞行使命刚刚返回地球后,从哈萨克斯坦给罗马打电话向记者作这番表示的。他说,“作为宇航员,我的直觉告诉我,宇宙里的确有其它形式的生命存在。我始终坚信这一点。”
维托里说,“我相信,宇宙里其它形式的生命,其智商似乎也同我们人类差不多。但这同我执行的国际空间站的使命并不相干。我总是这样认为,这同我的宇航经历也丝毫没有任何关系。”
今年37岁的维托里,为执行这次为期10天的太空飞行任务,曾在俄罗斯的“卫星城”模拟太空舱中集中训练过8个月。此前,他曾在美国休斯顿国家航天中心接受过长达3年的技术培训。
“机遇”和“勇气”在火星上忙活着,全世界都看着它们,它们的每一个微小的进展都让人兴奋。3月2日,美国宇航局宣称“机遇”在火星上发现了水,这个消息让科学家们欢欣鼓舞。其实地球人类对茫茫宇宙最挂怀的,就是想找到与自己类似的其他生物,他们似乎很孤独。到底宇宙里有没有其他生命形式?存在生命形式的可能性有多大?<br /><br /> 地球生命的极限<br /><br /> 天文学家们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发现外星微生物存在的证据,在火星上、木卫二上……太阳系内一切有条件的地方都是他们寻找的对象。但最近几年最激动人心的外星生命探索的进展却是在地球上完成的。外星生物学家来到地球最恶劣、最极端的地方,在智利最干燥的阿塔卡马沙漠中、在环境最恶劣的岩洞里、在南极洲的千年冰架下面、在几千米的深海下面、在几万米的高空上,他们发现了形形色色的与世隔绝的细菌,它们生命力之顽强令科学家惊叹不已。在南极的古老冻岩中,有一种细菌舒舒服服地躲在石头表面下多孔的空间里,活得跟花店橱窗里的牵牛花一样旺盛;法国科学家曾在太平洋底3000米处,水温高达250℃的热泉口,发现多种细菌;1969年降落月球的“阿波罗12号”太空船,收回了两年半前无人探测船“观察家三号”留在月球上的相机,竟然发现其底部有地球上的微生物“缓症链球菌”,这种来自地球的微生物,在几近真空、充满宇宙射线的月球表面生存了两年半!<br /><br /> 许多种类的细菌无需空气,它们或是通过分解(而不是氧化)有机食物,或是从硫酸盐或硝酸盐等氧化合物而不是从空气中获得氧;有的细菌通过转换铁化合物和硫来保持生命的延续,生存下来;有的细菌在沸水中滋生;有的细菌则在0℃以下的盐水中生存;有的细菌在不可思议的高压下存活。看上去,多数细菌的生命是永无止境的,某些细菌的孢子可以休眠几千年。<br /><br /> 它们生命的潜能与地球上其他生命的潜能完全或者几乎不同。正是这一不同,向我们暗示着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或许是生命在宇宙间其他星球上的另一种可能。<br /><br /> 生命的无数种可能<br /><br /> 既然地球细菌展现了如此丰富的生命形态,那么宇宙中的生命该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但这是否是生命存在的惟一形式?可以有基于别的化学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其他生命吗?<br /><br /> 这个问题无疑是对生物学家的一项重大挑战。因为地球上的“蛋白质生命”是以碳元素为基础的,一些科学家于是翻开元素周期表,看看哪一种元素的性质与碳最为相似———当然是同一族中的硅。硅基生命甚至可以不摄取有机物,而只从宇宙空间中吸收星光维持生命,他的身体是由多数光线粒子和少数物质粒子组成,物质粒子在必要时也可以转化成光线粒子。可以设想,既然我们这些以碳为基础的生物呼出的废气是二氧化碳,那么,火星上那些以硅为基础的生物,呼出的自应是硅和氧的化合物———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在沙滩上所见的沙,也就是说,这些火星生物在呼吸时所喷出的是沙粒!<br /><br /> 还有一些科幻作家留意到,元素周期表中的硫与同一族的氧在性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那是否表示,在一些较高温的星球上(硫在地球上的室温时是固体),生物呼吸所需的氧气可以被硫所代替?<br /><br /> 此外,水是一切蛋白质生命所必需的溶液和介质。有没有一种其他化合物可以取代水的地位呢?有!那就是氨。由于氨在冰点以下仍是液体,一些科幻作家遂推想,在一些寒冷的巨型气态行星的表面下,可能存在着由氨组成的海洋,而海洋中则充满着以氨为介质的生命形式。<br /><br /> 以上都只是个别的、零星的构想,真正对问题作出全面性的考察和系统性的分析的,是著名生化学家阿西莫夫所写的一篇文章《并非我们所认识的》。他在文中提出了六种生命形态:<br /><br /> 一、以氟化硅酮为介质的氟化硅酮生物;<br /> 二、以硫为介质的氟化硫生物;<br /> 三、以水为介质的核酸/蛋白质(以氧为基础的)生物;<br /> 四、以氨为介质的核酸/蛋白质(以氮为基础的)生物;<br /> 五、以甲烷为介质的类脂化合物生物;<br /> 六、以氢为介质的类脂化合物生物。<br /><br /> 其中第三项便是我们所熟悉的———亦是我们惟一所认识的———生命。至于第一、第二项,是一些高温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另外,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那些生活在硫矿里的、厌氧的古细菌就很有可能是以硫作为自己生命的介质;而第四项至第六项,则是一些寒冷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物形态。<br /><br /> 宇宙中的生命可能有着不同的化学基础,使我们认识到,生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各有不同———所谓“甲之熊掌,乙之砒霜”,我们认为舒适宜人的星球,对一些生物来说可能是酷热难耐,而对另一些则可能是寒冷难当。<br /><br /> 更不可思议的设想<br /><br /> 然而,科幻作家仍不满足于生命的这些多样性,他们在各自的作品中充分发挥了想像力,为我们创造出一些更不可思议、但细想之下又似乎不无道理的生命世界。一些作家设想,在某些极寒冷的星球之上,可能存在着以液体氦为基础,并以超导电流作联系的生命形式;另一些作家则认为,即使在寒冷而黑暗的太空深处,亦可能有一些由星际气体和尘埃组成,并由无线电波传递神经讯号的高等智能生物——霍耳的科幻小说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还有一些想像力更丰富的作家甚至认为外星生命也许根本不需要化学物质基础,他们可能只是一些纯能量的生命形式,比如一束电波。<br /><br /> 最为有趣的是著名科幻作家福沃德所写的《龙蛋》,这部构思出色的作品描述了一颗中子星表面的生物。这颗中子星直径仅20公里,但表面的引力却等于地球上的670亿倍,磁场是地球的1万亿倍,表面温度达到8000多摄氏度。什么生物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呢?是由“简并核物质”组成的生物。所谓“简并”,就是指原子外部的电子都被挤压到原子核里去,因此所有原子都可以十分紧密地靠在一起,形成超密物质。中子星上的生物身高约半毫米,直径约半厘米,体重却有70公斤,这是因为他们由简并物质所组成。此外,他们的新陈代谢是基于核反应而非化学反应,因此一切变化(包括生老病死和思维)的速率都比人类快100万倍!<br /><br /> 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个医学院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所作的有趣的讲演:在我们星系的另一边的什么地方,有一个遥远的行星,离一个其等级和温度都正合适的恒星恰好不远不近。此时此刻,那上面有一个委员会正在开会,研究着我们这个小小的偏远的太阳系。会议进行了一年之久,现已接近尾声了。那地方的智慧生物们正在一份文件上签名(当然是用某种数字),文件断言,说在我们这地方,生命的事是不可思议的,而这地方也不值得来一趟远征。他们的种种仪器已经发现,这儿存在最最致命的气体、就是氧气,这样一来,什么戏都没了。<br /><br /> 这并非纯粹的胡思乱想,厌氧生物在地球上就存在。对它们来说,氧气不但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致命的“毒物”。对地球人类来说最重要的氧气尚且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认为,只有与地球环境相当的星球才能产生生命呢?<br /><br /> 今天,人类对外星生命的搜索虽然还是两手空空,一无所得,但我们仍应坚持不懈地探寻下去,至少,它大大拓展了我们对宇宙生物原理的认识。
『陆』 美国科幻黄金时代三巨头是谁
科幻黄金时代的三巨头——克拉克、海因莱因和阿西莫夫
克拉克
应该说,克拉克是三巨头里科幻风格最“硬”的。科幻有软硬之分,硬科幻的内容以科学技术等物质层面的幻想为主,软科幻则以描写科学技术对社会制度和人的精神的影响为主。当然这只是一个很粗的划分,越是精彩的科幻,越是难以区分清楚到底是硬还是软。
克拉克的风格,个人感觉,是上承凡尔纳和雨果·根斯巴克的技术科幻小说的传统。场面宏大、对科学技术的构思既超前又合理,但是弱点在于情节和人物的塑造。
凡尔纳设想出的潜水艇、载人奔月飞行,影响激发了很多代人去实现这个幻想,更令人称道的是,由于基于严谨的科学知识和推断,当年凡尔纳所设想的载人奔月飞行的发射基地地点,恰恰成为了后世美国佛罗里达航天中心的选址,真是牛啊。但是反过来,凡尔纳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几乎全是具有钢铁意志和决心的“牛人”,比如《海底两万里》中的尼莫船长、《从地球到月球》中的大炮俱乐部主席巴比康、《环球旅行》中的福克先生。而小说的情节,大多是(环球)旅行。
克拉克的情形很相似。他本人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以论文的形式,提出了卫星通信的设想。而他所设想的《太阳帆船》,已经可以说是部分实现了,差的只是一个真正完全依靠太阳帆提供动力的深空探测飞船而已。
克拉克小说中的画面很宏伟,很壮观,很灿烂,很激动人心,但是微观的人物形象,情节的细节处理,就差了一些。很多人都知道《2001太空漫游》,但是有几个人知道鲍曼,知道弗洛伊德博士?谈到克拉克的小说,人们想起的是“独石”、“拉玛‘小行星’”、“太阳帆船”,但是除非是“骨灰级”的书迷,有几个人能想起克拉克小说中的主人公的名字,更不用说他们的形象和特点了。
秉承技术科幻小说的特点,克拉克科幻小说的风格是充满光明和希望的,所谓“蔷薇色的乌托邦”,或者说,“敢让高山低头,敢叫大河让路”。(技术幻想小说一般是乌托邦,社会幻想小说一般是反乌托邦)但并不是从头到尾激昂振奋到底。而是有抑有扬。过程中可能有压抑的地方,整本小说看完以后,读者觉得人类的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比如《太阳帆船》,如果是那种激昂到底的小说,会让主人公在排除万难以后,赢得最终的胜利。但是小说却让主人公不得不因为太阳耀斑爆发放弃比赛和自制的太阳帆船,但是在小说结尾,主人公注视着自己的那艘太阳帆船向着太阳系外慢慢飞去的那一幕是很震撼的。
克拉克还有一个特点是三巨头中独有的,就是他和别人合写了不少小说。有的是对他以前小说的续写,比如《与拉玛相会》的续集《拉玛三部曲》,更多的是独立的小说。
我猜,克拉克和别人合写可能是为了弥补其在情节细节和人物的塑造上的弱点。但是我的感觉,这些合写都不很成功。很多合写的小说冗长乏味,毫无特点,只能算是四平八稳的二流小说。
克拉克的小说中,直接涉及中国的部分,在三巨头中是最多的。比如在《太空漫游》系列中,“2001”就将中国人已经登上了月球作为一个背景的细节。“2010”中则出现了中国独立制造的飞船赶超美苏联合飞船,并先一步到达木卫欧罗巴。而且那艘中国飞船的名字叫做“钱氏太空船”,按照克拉克给出的说法,这里正是对钱学森教授的致敬。但是美国拍的电影则把有关中国人的情节全部删掉了。似乎上个世纪后期中国航天事业的独立发展,给克拉克的震动很大。“2061”则是在一个中国香港富豪的商业太空旅游飞船上展开故事情节的,并且又一次呼应了“2010”中的“钱氏太空船”。据克拉克自称,他曾经专门赠送过一套《太空漫游》系列给钱学森教授。
国内和克拉克相似的,老一代里几乎没有,郑文光场面壮观,但是技术细节没有克拉克扎实(后者恐怖到居然为自己小说中出现的飞行器画设计图)。新一代里应该算是大刘罢,但是技术细节上好像也差一点。
海因莱因
是我在三巨头中看得最少的。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的小说被翻译成中文的很少,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小说大部分我都不喜欢。在我看来,海因莱因是倪匡和叶永烈的混合体美国版。
从写作特点来看,海因莱因的小说有很多YY的东西和对其政治、社会理想的宣传。象《星船伞兵》(电影《星河舰队》的原著)这样的小说,即使是在美国都有很多争议。据说,海因莱因还是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鼓吹者,并因此和克拉克闹翻了。应该说,海因莱因是真心相信一些东西,并且会用一种让人热血沸腾的方式来将其表述出来。所以,就像倪匡一样,喜欢他的人就非常喜欢,不喜欢的就很不喜欢。
海因莱因最擅长的,恰恰是克拉克所不擅长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有不少还是在短篇小说中完成的。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海因莱因的小说比较有感染力的原因。我所读过的海因莱因的小说中,两种人物是比较常见到的,少年见习(宇航员)和中年专业人员,前者常见于海因莱因的少年科幻小说中。当然,海因莱因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是那种理想化的满腔热血的英雄,塑造起来也相对容易。
从题材来看,海因莱因写了不少的少年科幻小说,其对象就是大量的青少年,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海因莱因带有叶永烈的特点。主人公往往是星舰或者外星殖民地上的少年,情节比较简单,主要是刻画这些少年英雄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此类小说的代表作有《星人琼斯》、《银河系公民》。
其次是大量的以月球的开发为背景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其实也包括部分的少年科幻小说。这类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月球城(Lunar City)。在这些小说中,月球殖民者是主角,在低重力、高辐射和空气泄露等威胁下,奋勇拼搏;同时发展出开阔的眼界和对地球居民的优越感。我觉得实际上是美国早期殖民者的象征和心理投射。代表作是《出售月球的人》、《先生们,坐下》。我甚至觉得阿西莫夫的小说《神们自己》中第三部分关于月球城及其居民的描写是受了海因莱因此类题材的影响。
再次是“长生之人”系列长篇小说和反思类小说。前者的背景,是一群天生具有几百年寿命的长生不老的人。他们的长寿和年轻大概来自于其基因,所以这些人为了维护其秘密和保证其下一代不会退化,只在同类人之间才通婚,代表作是《足够长的时间来爱》。后者则是一些带有黄色情节的对宗教等的反讽反思小说,比如《约伯大梦》、《穿墙猫》。这两类小说其实是我在这里硬凑起来的,因为我觉得这两类小说,都是篇幅冗长,语言晦涩,内容无趣。
最后是一些独立成篇的小说,写作风格上接近于月球城系列小说,比如《双星》、《地球上的绿山》、《回魂尸》、《傀儡主人》、《生命线》、《夏日之门》、《宇宙》。
海因莱因的小说中涉及中国的比较少,敌对阵营么。
说实话,海因莱因的小说,有很多我看了个开头就看不下去了,比如说上面第一、三类的小说,所以看法可能比较偏颇。如果让我来推荐的话,海因莱因的以月球城为背景的短篇小说都可以看一看,反过来,凡是以少年为主角的都可以免了。中长篇中,我推荐《双星》(国内有一个删节本译作《帝国双星》的)、《出售月球的人》(未见过中文译本)。
海因莱因比较有名的几个长篇《星船伞兵》、《月亮是个严厉的妇人》和《异乡异客》。我都不太推荐。《星船伞兵》勉强可以一看,但是星战背景在小说中并不占重要位置,作者主要精力都放在鼓吹超人哲学。《月亮是个严厉的妇人》中的美国人投射很明显,我看不下去。如果你没那么敏感或者就好这一口,倒是可以考虑一下。《异乡异客》属于反思类的小说,没什么娱乐性,可能会看得很累(我是根本看不进)。
艾萨克·阿西莫夫,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幻大师、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他也是位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一生高产,著述颇丰,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早已远远超过了“著作等身”的地步。是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作品极其丰富,代表作有《我,机器人》(I,Robot) 、《基地》系列、《钢窟》(The Caves of Steel) 系列、《赤裸太阳》(The Naked Sun) 等。他他于1941年发表的作品《Runaround》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以其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小说》杂志,至今仍然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
这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波士顿大学的副教授,先是业余写作科幻小说,1958年开始专职写作,以他渊博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想像力很快就成为引人注目的科学作家。其科幻小说的代表作为“机器人”系列和"基地"系列等,其他科学和科普著作有《生物化学简史》、《化学简史》、《碳的世界》、《月亮》、《海洋知识》、《空间知识》、《圣经入门》、《莎士比亚入门》等。阿西莫夫笔下的机器人,改变了原来科幻小说中机器人老套的奴隶工具或人类敌人的怪物面目,开始成为人类的亲友,他在科幻小说中制订的“机器人三定律”一直被奉为机器人科幻的经典,这定律几乎成了以后科幻作家创作有关机器人的作品时必须遵循的法则。
艾西莫夫以真切的物质科学及人文现象演绎出他的科幻世界,又加进侦探与推理小说的技法,使得他的作品情节生动,扣人心弦,让人不忍释卷
『柒』 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呢
肯定有,还很多,只是没有能力和时间去寻。找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三百万年。从前,人类以为自己是万物之灵,宇宙间唯一有智慧的生命,甚至认为地球是整个宇宙的中心。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才懂得宇宙的广大无边,它远远超越了我们的想象,而地球实在是太小了,当然更不是宇宙的中心。于是人们想象:宇宙这样宽阔,或许其它星球上会生活着一种与人类相似的智慧生物--外星人。这样的想法深深地吸引了一些热哀于寻找外星人的人们。
十六世纪,有人用望远镜观测火星时,发现了许多互相交错的网纹,便以为那是"火星入"开凿的"运河"。1935年,美国一家电台广播说火星人来到了地球,引起了一场虚惊。而英国一位作家创作了一本名为《大战火星人》的科幻小说,其中对火星人作了许多绘声绘色的描述,更引发了一系列有关"火星人"的小说和电影的诞生。
到底有没有火星人?在只有望远镜的时代,它一直是个谜。到了六十年代,探测飞船终于上到了火星,解开了这个一直困扰人们的谜:火星比地球冷得多,表面到处是泥土石块,经常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上面没有任何生物,当然更没有火星人。
这个谜解开以后,天文学家进一步分析认为:在太阳系里,除地球外,其他行星都没有生物生存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因此,地球上的人类是太阳系里唯一有智慧的生物,要找外星人,必须到太阳系之外。
1972年,美国发射了"先驱者10号"飞船,它于1987年飞出了太阳系,飞船上的金属片刻画了人类的形象、人类居住的地球以及太阳系的位置(见右图)。1977年,美国的"旅行者一号"又给外面的世界带去了更丰富的信息,包括一部结实的唱机和一张镀金的唱片,唱片上收录了几十种人类语言和多首音乐作品(其中有中国的古曲)。人们热切地期望外星人会收到它。
为了和外星人取得联系,科学家们甚至还制造了庞大复杂的设备,试图向外星发射信息和接收来自外星的信息。但是,经过了许多努力,人们依然没有找到外星人。一些见到外星人的说法也仅仅是传说,难以得到有力的证实。
值得一提的还有飞碟。许多人看到了它。也猜想它就是外星人驾驶的飞船,可这也仅仅是一种猜想而已。
那么,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呢?科学家分析,宇宙间象地球这样这样的行星肯定还很多,某些与地球环境相似的行星确实很可能有外星人,但是由于我们的航天、通讯技术尚未足够发达,要找到他们我们还必须加倍努力才行。
到底有没有外星人?这是全球都在讨论的问题,有人说他曾被外星人绑架,也有人曾经看过幽浮(不明飞行物体
或外星人的太空船);
不论这些传闻是真的,还是假的,就让我们先看看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太阳又是浩瀚银河系中的一个恒星(有行星环绕的星球),而整个宇宙有至少有10
0
0
0
一颗星球有著像地球一样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而它在遥远的一个角落呢。
大部份的科学家认为,外星人是有的,只是太远了,以目前的科技来说,我们无法那个星球
甚至无法与外星人连络。
但不管怎麽说,地球是一颗美丽的星球,有山水、有动物、花草;
身为人类的我们有幸能利用地球资源、创造历史。我们应该要重视环境保护、生态保育
不要因为自己的需要,而破坏了属於所有地球生物的生存空间。让我们来做保卫地球的尖兵
让地球成为宇宙中最美丽的星球;
有没有外星人
似乎就不是那麽重要了
『捌』 美国的一部科幻片,说的是星际移民的事情,很美好的地方,都是欢乐。但是这是假的,根本就没有这个地方,
不是美国的,是这部电影
太空运输 Cargo (2009)
导演: Ivan Engler
编剧: Arnold Bucher / Ivan Engler / Johnny Hartmann
主演: Martin Rapold / Michael Finger / Claude-Oliver Rudolph
类型: 科幻 / 悬疑 / 惊悚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瑞士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2009-10
片长: 110分钟
23世纪中叶,地球已进入全面崩溃的阶段,战争和传染病让这颗原本美丽的蓝色星球破烂不堪,人类被迫离开赖以生存的家园,远赴外太空寻找新的栖息地。凭借TSA先进的技术,木卫五成为充满希望的新兴乐土。在此之后,大批地球人乘坐飞船前往木卫五,地球逐渐被人遗忘。 但这一切都是假象。
『玖』 介绍些星际科幻小说
我强烈推荐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
对于这个永恒的传世经典我真的没什么可说的,如果喜欢看科幻而没看过基地系列真的是一个莫大的遗憾,无与伦比的剧情和逻辑,庞大而复杂的背景,基地给我带来的震撼超过其他任何一部科幻小说,不愧为世界科幻三巨头之一的阿西莫夫,其宏伟的想象力让我完全折服
简介:《基地》是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代表作,和他的机器人小说一起成为科幻小说中的经典。《基地》是由一系列故事构成的,除了《基地三部曲》外还有基地前奏和基地续集,其中《基地三部曲》分为《基地》(Foundation)、《基地与帝国》(Foundation and Empire)、《第二基地》(Second Foundation)。在这个系列中阿西莫夫创造了一个未来的银河世界,心理史学家哈里·谢顿预见未来银河人民将会经历长达三万年的黑暗时期,于是找了一批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银河边缘的一个荒凉行星建立“基地”,整个故事即以“基地”的兴衰为线索。
如果有人问我我看过的最好的科幻长篇,我会毫不犹豫地给出“基地系列”这个答案
还有就是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目前科幻世界出了其中的两部,为《银河系漫游指南》和《宇宙尽头的餐馆》,还有三部估计科幻世界会陆续推出,其文笔极其辛辣幽默,看的时候我无数次的笑到喷饭,无数次的佩服亚当斯的风趣幽默,“原因?没什么原因,事实上,原因去吃午餐了”。这个系列被欧美誉为喜剧科幻的圣经,为了表彰其卓越贡献,一颗小行星的名字也以书中男主角“阿瑟”命名,剧情荒诞到了一定境界,但是正式这种极其的荒诞成就了这一伟大系列
安德系列,一共有四本,《安德的游戏》《死者代言人》《屠异》《安德的影子》,系列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审视人类和虫族的战争,深刻探讨了种族,战争,正义等等等等……一套非常好的书,很值得一看
沙丘三部曲,《沙丘》《沙丘之子》《沙丘救世主》,呵呵,对于这个史上第一个包揽雨果、星云双奖的小说,还有什么好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