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新浪潮时代科幻小说

新浪潮时代科幻小说

发布时间: 2021-06-19 12:10:52

① 科幻类型的作品,是不是写的越像真的越好

不一定。
越像真的越好的科幻小说类型,在科幻小说早期和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这20多年间科幻小说开始发展壮大,在科幻小说三巨头:阿西莫夫、海茵莱茵和阿瑟·克拉克的领导下,许多科幻小说家崛起,开创出各种不同题材的科幻小说,极大的扩宽了科幻小说的受众面和小说的销量,从此以后科幻小说在西方文学界成为主流小说之一。至70年代中期新浪潮派和赛伯朋克派科幻小说崛起,黄金时代结束),比较流行。比如大家熟知的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等,在当时都是非常像真的科幻小说,而且后来他的科幻小说中的很多场景和设想,最后都成为了现实。
但现在这种越像真的越好的科幻小说已经不流行了。这并不是说这种类型的科幻小说不好,而是读者和大众已经不在乎科幻小说是不是“越真越好”了。
在科幻小说早期,像凡尔纳这类科幻小说作家,如果写出来的科幻小说太假,太玄幻,是会被读者和大众骂的,会被主流社会贴上庸俗、虚假、瞎扯淡等标签,从而不被人们所接受,进入连三流都算不上的四流、五流小说的行列,进而影响小说的销量。一部小说如果卖不出去,没有多少人去看,哪个出版社还会出版这类小说呢?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读者已经宽容多了。一个例子就是现在各类玄幻、魔幻类小说大量增加,已经形成和科幻小说分庭抗礼的局面。科幻小说中某些场景未来可能会实现,但像哈里波特这类魔幻小说中的魔法,在现实中永远不会有有实现的可能。但读者不仅不在乎,反而很喜欢这类小说。

所以,如果要写科幻小说,不一定要“越真越好”。没有一个好的故事,和丰富的想像力的话,就算写得再真实,也是白搭。

② 求推荐中外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

一、刘慈欣。刘慈欣,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1985年10月参加工作,山西阳泉人,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阳泉市作协副主席,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作品包括7部长篇小说,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以及部分评论文章。作品蝉联1999年—2006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2010年赵树理文学奖,2011年《当代》年度长篇小说五佳第三名,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0、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作家奖,2012年人民文学柔石奖短篇小说金奖,2013年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奖金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带阻塞干扰》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2014年11月,出任电影《三体》的监制。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2015年10月18日,凭借《三体》获第六届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并被授予特级华语科幻星云勋章,该等级勋章只有获得国际最高科幻奖项雨果奖和星云奖的作家有资格获取。同时刘慈欣担任了由游族网络开发的三体游戏的云端架构师。 2015年11月入选“中央电视台2015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候选人。
二、儒勒·凡尔纳(1828.2.8~1905.3.24),是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
凡尔纳出生于法国港口城市南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依从其父亲的意愿在巴黎学习法律,之后开始创作剧本以及杂志文章。在与出版商赫泽尔父子合作期间(1862年至凡尔纳去世),凡尔纳的文学创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受到了各国读者的喜爱。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为总名,代表作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一道,被一些人称作“科幻小说之父”。而随着上个世纪后叶凡尔纳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发现,科幻学界对于凡尔纳的认识也在趋于多样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第二多的名家,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位于莎士比亚之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的统计显示,全世界范围内,凡尔纳作品的译本已累计达4751种 ,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译次数最多法语作家。
三、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erbert George Wells,1866-1946),英国著名小说家,尤以科幻小说创作闻名于世。1895年出版《时间机器》一举成名,随后又发表了《莫洛博士岛》、《隐身人》、《星际战争》等多部科幻小说。他还是一位社会改革家和预言家,曾是费边社的重要成员,会晤过罗斯福和斯大林,撰写了《基普斯》、《托诺-邦盖》、《波里先生和他的历史》、《勃列林先生看穿了他》、《恩惠》、《预测》、《世界史纲》等大量关注现实,思考未来的作品。

③ 新浪潮时代的主力科幻作家巴拉德曾创作过一个系列三部曲叫什么

《启示录三部曲》

④ 都有哪几部的科幻小说好看啊 给介绍几部!

http://post..com/f?kz=2833104

⑤ 求著名科幻作家的名字

纵观西方科幻小说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萌芽初创
时代、黄金时代、新浪潮时代和新浪潮以后(塞伯朋克阶段)。下面分别作些简单介绍。

一节萌芽初创时期(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期)为什么著名科幻小说作家阿西莫夫和奥
尔迪斯把第一部科幻小说定为1818年玛丽·雪莱创作的《弗兰肯斯坦》,这个问题值得
研究。因为,在这之前近两百年,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刻卜勒就曾写过一部题为《梦》的小说,
其中有对安眠药、宇宙飞行的超重、极低温以及真空状态的细致描绘。作者还想象出月球上
的巨大植物和奇异动物。任何一位研究家都可以知道,这些内容恰恰是后世科幻小说的典型
内容。遗憾的只是,作品主人公实现月球旅行的办法超出了科学的范畴,他使用的是巫术。

我们之所以提到刻普勒的《梦》,是为了阐明西方文学传统中很早就有强烈的幻想成份。
早在古希腊时期,萨莱斯岛上的卢西恩就创作过《真实的历史》,柏拉图创作了《理想国》。
以后,还有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1516)、佛兰西斯·培根的《新大西洲》(1627)、乔
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1726)等等一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里,作者以丰富的想
象力描绘了一些超越现实的世界,在那样的世界里,人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正是这种充满
想象的文学传统,导致了科幻小说的诞生。

另一个引起科幻小说出现的因素是西方工业革命。1765年,瓦特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
蒸汽机,1807年,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史蒂文森制造了火车。在这一切产生以前,
哥白尼确立了太阳的中心位置;刻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磊规律;牛顿找到了万有引力定
律。所有这一切,都强烈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冲击着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也冲击着人们的
心灵。人们禁不住要问道:科学到底带来了什么?还将带来些什么?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这个作为社会现实的一个晴雨表的意识形态领域里,一种新
的文学门类——科幻小说产生了。1818年,著名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二十岁的玛丽·雪
莱(1797·1851)发表了一部题为《弗兰肯斯坦》(副题为《现代的普罗米修斯》)的小说。

在事后回忆这部作品诞生经过的时候,玛丽·雪莱极力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那就是:
《弗兰肯斯坦》的创作,纯系偶然事件。她在序言中写到:1816年的夏天,我是在日内
瓦郊外度过的。那是夏季,天气阴冷,淫雨连绵,每到黄昏,我们团团围坐在熊熊燃烧的柴
堆旁边(当时在场的还有雪莱、拜伦、拜伦的私人医生等),间或借几册偶然落入我们手中
的日耳曼鬼怪故事聊以自娱。这些故事,使我们心生异趣,也想依葫芦画瓢凑个热闹。我和
两位友人约定,每人根据某起神秘事件各写一篇故事。(《弗兰肯斯坦》原序;陈渊、何建义
译,江苏科技出版社,1982)然而,通读整部作品,使我们打消了关于其产生于偶然“篝
火故事”的推断。因为,它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科学与世界、科学与人类这一严肃主题的关
注。小说的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位科学家,他通过实验创造了一个丑陋怪物。怪物在人类世
界中东奔西撞,却得不到支持、理解和同情;他响往爱情和美好的东西,但得到的却是谎言
和追捕;他不顾一切地向人类复仇,但终于被迫漂泊到北极冰原。

著名英国作家、科幻史家布里安·阿尔迪斯在他的科幻史著《万亿年狂欢》中,曾经高
度评价过《弗兰肯斯坦》的故事内容。他一反过去的评论仅仅将这部小说当成“人造人”的
技术奇迹的说法,而是认为它在勇敢地证明,技术可以向上帝挑战。“在雪莱夫人的笔下,
科学家成了造物主。《弗兰肯斯坦》的主题就是上帝不再造人了,人于是接管了下来。这是
达尔文(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的准进化观点,即一旦人被造出来了,进步的工作就留给其后
代的活动,上帝不再干涉了。”

《弗兰肯斯坦》的确不是一部偶然产生的作品,它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书中对科学技
术的态度,使人想到了一个进退维谷的人类代表,站在新时代的十字路口时,所可能具有的
种种复杂心态:一方面,科学向上帝挑战,创造了奇迹;另一方面,这奇迹又与人类的传统
本性格格不入。近二百年来,这种尖锐的冲突在人类与技术进步之间一直没有停止,这也就
是以《弗兰肯斯坦》开创的科学幻想作品的主要主题。

从《弗兰肯斯坦》开始,科学小说进入了文学的舞台。在它漫长的初创时期里,还有两
位作家值得一提,他们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和英国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他们两人从
不同的方面开拓出了古典科幻小说的两个主要派别:技术派和社会派。

凡尔纳(1828—1905),写过剧本,当过剧院秘书。他一生创作过上百部科幻
小说,其中最有名的有《地心游记》(1864)、《从地球到月球》(1865)、《海底两万
里》(1871)、《八十天环游地球》(1873)、《公元2000年的亚眠市》(187
4)、《世界的主人》(1904)以及《流星追逐记》(1908)等。

凡尔纳以极大的热情去幻想一个美好的未来社会,他是科幻小说中所谓乐观主题的最好
体现者。但是,他的这种热情有时显得有点作做,他象个痴呆人似地去描写一些“狂徒”。
那些人试图创造一个大炮飞向月球《从地球到月球》、或者为了打赌而环游世界《八十天环
游地球》。或者航行于太平洋底《海底两万里》。我们之所以觉得凡尔纳笔下的人物是一群痴
呆人或狂徒,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沿袭玛丽·雪莱那种哥特式小说的恐怖写法,而是继承了法
国文学中面面俱到的传统。他笔下的人物千篇一律,没有深刻的内心生活,他也不试图去表
现技术带给人的内心冲突。结果,他的小说成了科技成果的大展览,成了对未来的预言书。
这正也是后来一部分评论家误入歧途,把科幻小说当成科学发展启示录的原因。但是,无论
如何,凡尔纳开拓了科幻小说的许多领域,他所写过的纷繁题材,至今仍被作家们重复着。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66—1946)则正好与凡尔纳相反,他的注意力集中
在描述科学技术支人类生活的影响上面,而对明天将产生多少种飞机和火车不感兴趣,威尔
斯是个生物学家,也是政治评论家。他一生涉猎广泛,科幻小说只是其创作早期的一个部分,
主要有《时间机器》(1895)、《摩洛博士岛》(1896)、《隐身人》(1897)、《星
际战争》(1898)(中译本为《大战火星人》)、《月球上的首批人类》(1901)、《神
食》(1904)以及《在彗星出现的日子里》(1906)等。

虽然威尔斯与凡尔纳几乎生活在同一时代,但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确属两代作家。在威
尔斯的作品中,文风已不再是古典的了,小说的动作性很强,人物没有脸谱化。通过故事的
逐步展开,我们能体会主人公在变化着的科学奇迹下的痛苦、狂喜和无能为力感。威尔斯作
品中的“科学”也比凡尔纳的“先进”许多,凡尔纳基本上是在凭常识写作,而威尔斯则涉
及到时空变换、元素与化合物等更深奥的东西。几乎每一部威尔斯的作品都让人觉得很悲壮,
他是科幻文学中所谓“悲观主义”的体现者。

《时间机器》可能是威尔斯最成功的作品。讲的是一个掌握在时间中穿梭行走技术的人,
对公元802701年地球的探索。他发现,在那个时代里,地球上的人分成两支,一支称
为埃洛依,他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整日花天酒地,不劳而获;而另一支称为莫洛克,生活
在地面以下,他们的身体已经退化,但仍然劳作不止,为埃洛依的世界创造财富。读者很清
楚这两类人所对应的阶级。

几乎每一部威尔斯的小说都让人觉得很悲观,他是科幻作品中所谓悲观主义的体现者。
《摩洛博士岛》中的科学狂人、《隐身人》中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以及《星际战争》中无敌
火星人的烧杀,都是如此。如果说,凡尔纳捕捉住了科学给人类的欢娱,那么,威尔斯则讲
出了技术奇迹下人类的复杂感受,这一点倒是与雪莱夫人一脉相承。

萌芽时期还有一些作家,比如美国的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他是
侦探小说的鼻祖,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科幻小说作家。他把悬念和逻辑推理传统带入科幻创
作,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萌芽时期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作家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创作一种特殊的文学品种,也许他们意识到了,但不
乐意去标榜这种特殊性。他们没有宣言,没有给自己的作品定出特别名称和给出特殊定义。
这样做的优点是,避免了来自读者和文学界对于创新的太多责难。

第二初创期的作品没有固定的格式,作家们尽量从各方面进行探索。雪莱夫人写哥特式
故事;凡尔纳的作品属于“漫游”;威尔斯把科学当成探讨式社会问题的引子;而坡则是在
侦破案件。他们的这种探索,在接下来出现的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中被揉合起来,形成了固定
模式。这些探索在接下来出现的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中被综合起来,形成了固定模式。

第三我们可以看到,从科幻小说的初创开始,科学和技术就没有在其中上升到主要的地
位,它不是当成科普读物或是科学预言被创作出来。作家们更关注的是人类的命运,关注整
个世界的前途。

最后,萌芽初创期确立了后世科幻小说的主要题材,它们是太空探险、奇异生物、战争、
大灾难、时间旅行、技术进步以及未来文明的走向等。

二节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本世纪三十年代—六十年代)经过众多作家的共同努力,特别
是本世纪初美国出版商的推动,使科幻小说有了极大发展。从本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
初开始,形成了一个持续的创作出版高峰,这个时期通常被称为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黄金
时代的起止日期也是有争议的,尼科尔斯·皮特将其定为1938—1946年,但是显然
还有别的观点,我们只能笼统地将其限定在40—60年代)。

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大致有以下特点:

一、出现了一批科幻活动家。在他们的积极组织下,才产生出作家、作品辈出的繁荣景
象。

早在三十年代,美国的书商就看准了科幻小说这一品种。当时,有一套书籍非常廉价,
叫做10美分丛书,只要一角钱就能买一本,中间全是内容、插图十分拙劣的科幻小说:外
星人来了,和罪恶势力进行了斗争,英雄拯救了地球美人等等。这类思想艺术性极差的作品,
败坏了科幻小说的声誉,在读者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第一个出来扭转这一局面的是美国人雨果·根斯巴克(1884—1967),他是工
程师,负责主编《科学与发明》杂志。为了开拓刊物的功能,也为了恢复科幻高雅的名声,
根斯巴克从很早就辟出一定版面刊登科幻作品。到了1932年,他干脆发行了科幻小说专号。
专业杂志整本地刊登文艺作品,无疑对读书界产生震动。在事后的民意调查中,支持改版的
读者有32644人,占读者总数的98.52%,而反对者仅为498人,占1。48%。
根斯巴克再接再厉,在刊物上开辟了“讨论”专栏,由读者自己发表意见。这样,对科幻小
说的认识得到了深化。

如果说雨果·根斯巴克的主要工作放在启蒙读者上,那么小约翰·坎贝尔(1910-
1971)的功绩则主要是团结和培养了作者。从1938年到1971年的整整三十年里,坎贝
尔主编了主要的科幻小说杂志《惊奇科幻故事》。他从来稿中发现作者,不辞辛苦地指导他
们,安排新作家之间的交流聚会,改写他们的稿子,甚至给他们设计写作题目。正是在这三
十三年里,他发现了包括阿西莫夫、莱斯特·德尔·雷伊、海因莱因、西奥多·斯特金、A·E·沃
格特和克里福德·西马克等许多作家。

为了纪念雨果·根斯巴克和小约翰·坎贝尔的贡献,人们以他们的名字创立了两种科幻
奖项,其中雨果奖已发展为当今最有权威的科幻小说奖。

二、出现了大量作家和优秀作品。

由于根斯巴克扫清的读者道路,在小约翰·坎贝尔的《惊奇科幻小说》的拓展下,顺利
地推出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很难数清黄金时代佼佼者和他们的杰作,我们仅从某些研究家所做的编年史中撷取一
些。它们是史密斯(1915-1966)的《云雀丛书》,莱斯特·德尔·雷伊的《海伦
姑娘》(1938),范·沃格特的《斯兰人》(1940)、《非A丛书》(1945-194
6),西奥多·斯特金的《微观世界的神》(1941)、《超人类》(1953),罗伯特·海
因莱因的《他造了一所怪房子》(1941)、《未来历史丛书》(1950-1953),艾
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1942-1948)、《奇妙的航程》(1966),乔
治·奥维尔的《1984年》,小约翰·坎贝尔的《月球是地狱》(1950),雷·布拉伯
雷的《火星记事》(1950)、《华氏451度》(1954),阿瑟·克拉克的《童年的末
日》(1950)、《2001年太空漫游》(1968),约翰·温代姆的《三尖树时代》(1
951)、杰克·威廉姆森的《时间军团》(1952),哈尔·克莱门特的《引力使命》(1
953),威廉·戈尔丁的《蝇王》(1954)。阿尔弗雷德·贝斯特的《被拆散的人》(1
953)、《星星-我的目的地》(1965),菲立普·迪克的《太空之眼》(1957)、《高
城中的男人》(1962)、《夜翼》(1969),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丛书》(1963
-1980),以及克里福德·西马克的《驿站》(1963),等等。

此外,还有哈伯德、莫尔、詹姆斯·布里什、考恩布鲁斯、弗雷德里克·波尔、安德森、
谢克利等等的作品,无法胜数。他们的小说水平很高,质量也很整齐。由于篇幅所限,这里
我们仅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进行介绍,他们是:美国的海因莱因、英国的克拉克和美国
的阿西莫夫。

罗伯特·安森·海因来因(1907年-1988年)是美国作家,受业于密苏里大家和安娜阿
波利斯海军学院。在部队服役五年,后又进入洛杉矶加洲大学攻读物理。1939年开始创作。
主要作品有《未来历史丛书》(1950-1953)、《星球兽》(1954)、《双星》(1
956)、《星船伞兵》(1959)、《异乡异客》(1961)、《月球是个严厉的妇人》(1
966),以及近期出版的《野兽的数字》、《超越日落的航行》等等。

海因来因是讲故事的能手。他不特别追求过高的文学品味,只求用平易通俗的笔写故事。
中篇小说《傀儡主人》发表于1951年,描写一群专门附着在人体上、控制人类行为的外
星人。它们象虫子一样吸住人体,然后进入脑部。于是,无能的人只能俯首听命,成为傀儡。
评论认为,这种虫子样的异星生物,只不过是海因莱因用来表达人类对死亡恐惧的一个诱因。

《双星》是一部惊险小说,讲一个演员如何卷入一场政治阴谋,充当首脑替身的故事。
由于他的出色表演,拯救了整修银河共和国。小说对当今政治舞台上的领袖们进行了不露声
色的讽刺。试想,当一个根本不懂政治事务和外交法规的演员,居然能够在星际世界的谈判
桌成功进行磋商,那么,职业外交家和政治家就变成了很可笑的人物了。这部作品于195
6年获得雨果奖。

《入夏之门》写于1957年,是关于时间旅行的。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与时间打交道,
而每一次使用的方法都有所改变。最后,他终于成功地在历史和未来之间进行旅行。这部小
说的情节,一定对八十年代初曾轰动一时的电影《回到未来》有所启发。在电影中,主人公
回到三十年前,替自己的父母充当婚姻介绍人。

海因莱因是真正的美国作家,他可以大量使用俚语和民间格言。他虽然塑造过各式各样
的主人公,但人们总是感觉到这些家伙属于一个阶层,这就是处于社会底层和上层之间的那
一类人。他写的科学家、工程师、军官、工人甚至总统都是如此,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好象
挺有见地,其实并不深刻。他之所以被称为黄金时代的支柱,恐怕是因为著述的丰富和广泛
的读者群。无法否认事实是,海因莱因的作品构思就是绝妙,悬念不断;加之,他不象别人
那样关心机器胜过关心人。

阿瑟·克拉克(1912年-)是英国作家、科学家,国际通讯卫星技术的奠基人。他在1
945年发表的论文《地球外的中继》里,第一个讲述了卫星地球通讯的可能性及方法。他
的主要作品有:《童年末日》(1950)、《城市与星星》(1956)、《2001年太空漫
游》(1968)、《与拉玛相会》(1973)。以及后来的《天堂的喷泉》(1980)、《2
010年太空漫游》(1983)和《2061年:第三次漫游》(1987)、《大堤上的幽
灵》(1990)等等。

克拉克的作品以出色的科学预见、东方式的神秘情调和海明威的硬汉笔法著称。是唯一
颇具哲学家韵味的科学家兼作家。在《童年的末日》里,作家讨论了当宇宙中的生命想干涉
地球文明进程时发生的情况,人类的各种本性在外星生物面前暴露无疑。《城市和星星》沿
袭了这一主题。最后,地球人突破了自身的桎梏,成为宇宙的一员。

克拉克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他看来,肯定存在着高于人类的生命
形式,这种形式人类根本无法理解,于是,最好的文学表现手法就是神秘主义。这在196
9年他与斯坦利·库布里克合作的电影《2001年太空漫游》中得到了淋漓的表现。整部
电影分成四个互不相关的独立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辽远的古代,猿人成群结队地栖息在树
林里,忽然有一天一个超自然的长方体降落下来,它探索人猿也启蒙了人猿,拉开了其与大
自然抗争的序幕。人类从此诞生。紧接着,镜头切换到了未来,二十一世纪的太空站,美国
政府官员正奔赴月球。在那里,宇航员们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物体,它埋在地球万年不变的尘
土下面,但是无疑是超自然的造物。因为,它正是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在苍白的阳光照射下,
长方体忽地发出了声音。第三部分的影片显得有些沉闷。讲的是宇航员正飞向土星,控制了
飞船的大型计算机不知怎么厌倦了繁重的脑力劳动,发生了“反叛”。它设计谋杀了大批宇
宙船中的成员,切断了人与地球的联系。唯一幸存的宇航员不得不与计算机较量。取出了它
的记忆元件,夺回了决策的主动权,在这同时,飞船已经接近了目的地土星,观众们惊奇地
第三次看到了飘浮在空中的长方体。电影的最后一部分是最为激动人心的。飞行员在宇宙长
方体的协助下,穿越了亿万光年的空间,他在星座绚丽的海洋中漫游,终于来到一个火焰熊
熊的星球内部。在这里,他找到了一间宁静的小屋,并在其中羽化成一名宇宙婴儿。

《2001年太空漫游记》出现在黄金时代的后期,因此,它具有完全成熟的表现手法。
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杰出产品,同时,也是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直接评价。无论是外星人长方
体的介入、人类的科技成就,还是计算机的反叛,都体现出现代科学技术所创造和认识的世
界,是一个多么冰冷的世界。这种技术的冰冷感,加上对外星人类无法理解的行为的惧怕,
使人们丧失了信心。你好象站在那块黑糊的长方体面前,摸到了它坚实的表面,但却无法超
越它,你只能顶礼膜拜。《2001年太空漫游记》获得1969年奥斯卡奖多项提名。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年——1996年)年是俄裔美国人,专业科普作家,他的作品已
愈三百部。其主要科学幻想作品有《基地系列小说》(1942)、《我、机器人》(1950)、
《钢窟》(1954)、《裸日》(1956)、《二百年的机器人》(1976)、《奇妙的航
程》(1966)和八十年代以后的续集等等。

阿西莫夫以“没有文风”著称。他每天在打字机前坐着的时间超过八小时,在这八小时
里以每分钟90字的速度打字,没有间断。他创作的作品有科幻、科普、文学、历史、化学、
等等。在这样杂烩式的商业气氛下,“没有文风”成了自然的事情。但恰恰是这种“没有文
风”又成了一种独特的文风,使不少人为之着迷。

阿西莫夫有驾驭大场面的能力。在中篇小说《黄昏》里,作者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在有
六颗太阳照耀下的雷盖什星球上永远没有夜晚,因为太阳可以轮流抛洒光和热。但是,终于
有一天,这是千年不遇的时刻,六颗太阳全部进入日蚀状态,而人类脆弱的心灵根本无法忍
受这种绝对的黑暗。于是,为了寻求光明,他们精神崩溃,燃起了全球大火。著名评论家戴
维·哈特威尔(1987)认为,这是黄金时代的经典作品,它留给人们的宏大场面非常难
忘。

《基地系列》由《基地》(1942)、《基地与帝国》(1945)和《第二基地》等组
成(1948)。据阿西莫夫自己回忆,当时,他正在研读罗马史,发现整个古代的事件完
全有可能在未来、在银河系那样广大的时间范围内重演。于是,他构思和创作了这部庞大的
作品,前三部在《惊奇科幻小说》连载了七年才得以完成。阿西莫夫知道,文明早晚是要衰
落的,为了挽回这种失落,挽救即将崩溃的银河帝国,他设计了两个保存人类文明的秘密基
地。

阿西莫夫作品的另一个特色是喜欢推理。把推理小说的写法和机器人故事结合起来,形
成了他的另一系列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我,机器人》和《钢窟》。在这里,阿西莫夫煞
有介事地提出了所谓的“机器人工学三定律”,即: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
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第二定律——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第三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二定律。

(《我,机器人》,科学普及出版社)

与其说这些定律是贡献给机器人学的,倒不如说是提供他自己推理使用的。阿西莫夫正
是利用这三定律做为起点,把他的每一个机器人故事的主角推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要服从第
三定律就得违反第二定律,或者要服从第二定律就得违反第一定律,如此等等。然后,那些
阿西莫夫“化身”的机器人开支脑筋,圆满地解决问题,逃出困境。

随心所欲的商业化写作,有时也能创造出非常绝妙的作品。阿西莫夫肯定是开拓题材的
天才。1966年,他重新复活了《格列佛游记》。为了治疗病人头脑中的血栓,他把一只
潮水艇连同几个海军士兵、医生,用科学的手段“缩微”到分子大小;然后让他们进入人体,
随着血液流进大脑,再用激光器打通栓塞,拯救了人的生命。

除了海因来因的故事性、克拉克的神秘性、阿西莫夫的逻辑性之外,黄金时代有特色的
科幻作家还有长于讽刺的谢克利,田园风格的西马克,黑色幽默的克莱门特,反乌托邦主义
的奥维尔等。

三、对科幻小说的认识逐步统一

黄金时代佳作济济,人才辈出,推动了人们对科幻小说认识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作者
们不再象萌芽时期那样心中没底地左右冲突,而是共同遵循某一固定模式。这个模式是:(1)
必须有一个带有悬念的好故事;(2)这个故事必须与科学发展或科学家的工作有关;(3)要有
几个恢宏的奇异场面;(4)无论结尾是乐观还是悲观的,最好能给人一定思考。

对科幻小说的定义也开始趋于一致。比如:小约翰坎贝尔和布莱特纳就都认为,科幻小
说是表现科学对人类影响的作品。布莱特纳写道:“科幻是科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技术对人类
影响所作的理性推断为基础的小说。”莱斯特德尔雷伊进一步阐明,科幻实际上是在写“变
化”。他写道:“科幻小说是采取娱乐的手段,以理论和推理试图描述种种替代世界的可能性。
它以变化作为故事的基矗”很显然,这种“替代世界”指的是,在另一种科技和文明下的世
界面貌。阿西莫夫亦同意这种看法,在稍早些时候,他写道:“科幻小说是文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描绘虚构的社会,这个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不同之处在于科技发展的性质和程度。”

黄金时代使科幻作品在读者心目中站稳了脚跟。但是,正统的文学殿堂还没有正式接受
这一形式。

三节新浪潮时期(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中期)“黄金时代”对科幻小说认识的统一以及
创作方法的标准化,给科幻小说带来了桎梏。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几十年间国际政治、
军事和科技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冷战、左翼兴起、东方宗教的传播、美国在东南亚的卷入,
生态环境的破坏、流行艺术的产生以及毒品泛滥等等,特别是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的
上天给人们极大的震动。公众发现,科幻小说中那些美妙故事要么缺少现实性,要么比现实
还缺少神奇性。再加上长期以来,科幻作品属于通俗文学范畴,得不到主流文学界的重视,
这也深深地刺痛了科幻作家。这样,一场变革的风暴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1965年夏,著名作家兼编辑家米切尔·莫考克(1939-)出任英国《新世界》杂
志主编。他一上台,立刻对整个英国科幻界产生了新的影响,推出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部分
作家的革新作品。这些作品与传统科幻小说对立,它不再把物理学一类的正统科学当成主要
内容,而是重视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神学。它的写作手法极力接近正统的主流文学。
它不再象过去的科幻小说那样热衷于二千年、三万年以后的世界,而是极力想表现最近的将
来,甚至表现当前的世界。完整、清晰的故事没有了,片断的、琐碎的、意识流的,幽默嘲
弄式的、象征主义的手法出现了。初看起来,这些小说晦涩难懂,但仔细品味,其中的寓意
十分深远。1968年,编辑家朱迪·梅丽尔选编了这样一本集子,并把它们正式称为新浪潮
作品。新浪潮运动由此产生。

⑥ 什么小说是讲一个天才的 最后影响到了全世界的科幻类小说

以下是世界科幻小说发展的相关资料。
世界科幻小说发展简史 文/吴岩

纵观西方科幻小说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萌芽初创
时代、黄金时代、新浪潮时代和新浪潮以后(塞伯朋克阶段)。下面分别作些简单介绍

⑦ 有哪些经典科幻作品推荐

双宇三部曲,中国真正的科幻神作,喜马可👂

⑧ 有科幻小说,有没有社会幻想作品呢

1818年以来的幻想作品

想在数千字的篇幅内尽述1818年以来的幻想作品,这本身就是一个幻想。但当我们有这个机会时,我们却无法抵御这种诱惑。这仅仅因为,幻想,是人类本身所具有的天性……

幻想是人类得天独厚的美丽天赋,也是人类整体创造活动和生存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它更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源泉;是不是觉得这很矛盾?其实不然。因为不管人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达到与否都是一种事关幻想的幻灭。正是这种痛苦成为了文学创造的原动力,于是文学在幻想中诞生了。

从《吉尔迦美什》到《神曲》,从《伊利亚特》到《奥德赛》,从《理想国》到《太阳城》,从《格列佛游记》到《米克罗梅加斯》,从《天方夜谭》到《罗摩衍那》,从《山海经》到《西游记》……这些恢宏的、不朽的著作中处处闪耀着幻想的光芒。在这里,幻想与文学似乎有着同命题的关系,互依共生,密不可分。

然而,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却随着十八世纪前后工业革命的开始戛然而止,现实主义文学的风头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光芒。在这个科学时代里,诞生于法国的启蒙运动,以其否认权威、崇尚理性思维的精神在欧洲诸国再度引起一次思想革命,对这一时期及其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科幻,这一融合了科学与文学之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这个大背景下,悄然登上了文学舞台,二个多世纪以来,翩翩起舞,以其别致而优美的舞姿倾倒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它的始作俑者,就是英国大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

《弗兰肯斯坦》(科幻)——玛丽·雪莱

1818年,寓居意大利的玛丽·雪莱在阿尔卑斯的雪夜中创作了现代意义上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故事情节很简单,青年科学家弗兰肯斯坦利用死人的器官和组织,拼合出了一个人体;并在一次雷击下使这个人体拥有了生命;可天性善良的巨人却因面貌丑陋而不容于世界。整个故事自然是以悲剧收场。玛丽·雪莱受限于时代,并没有意识到她的这部小说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体裁。更多的,这部小说充斥着哥特体小说的印迹。但在浪漫幻想、宣泄情感、尊崇自由、弥漫神秘的特点之下,《弗兰肯斯坦》第一次引入了现代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发明,这使得它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幻想与科学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这种基本特征来源自特定的时代背景,同时也是科幻小说有异于其它文学体裁之处。从文本的自然价值上来讲,《弗兰肯斯坦》乏善可陈,但它毕竟开创了现代科幻小说这一体裁,无法忽视。

尽管《弗兰肯斯坦》问世后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但在现实主义文学的洪流下,这部小小的作品还掀不起太大的浪花。三十余年后,法国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出现才真正开始将科幻小说推向一个顶峰。而跨世纪的英国科幻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则是科幻文学界继往开来的另一位翘楚。

《时间机器》(科幻)——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1895年,威尔斯发表了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时间机器》,就此这个题材被人们广泛认知。小说中,一位时间旅行家乘坐时间机器来到了公元802701年的世界上,发现那时地球人分为两个种族,一个是生活在地面的埃洛依族,智力仅及儿童;而另一个则是生活在地下的莫洛克族,他们用以前遗留下的机器饲养埃洛依族,并在夜间猎捕他们为食。时间旅行者的出现,自然打乱了这种社会结构的平衡。借助小说中的时间机器,威尔斯带领读者进入了数十万年后的未来乃至地球的末日,他用进化论的观点向人们展示出一幅幅触目惊心的未来画卷。很显然,小说中的情节是暗有所指的,这种悲观的情绪恰恰是威尔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讥讽。

在凡尔纳、威尔斯等作者的带动下,科幻文学步入了一个更加扑朔迷离,色彩缤纷的二十世纪。科幻文学的创作重心逐渐从欧洲大陆转移到了北美大陆上,科幻小说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优秀科幻作家和杰出科幻作品层出不穷,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海茵莱因和阿瑟·克拉克这三位科幻巨头的出现,标志着科幻文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基地》(科幻)——艾萨克·阿西莫夫

1951年,在《基地》的第一篇故事发表十年后,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正式结集出版了。这个系列可以说复演了罗马帝国兴衰史,是科幻文艺史上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史诗类作品之一。艾萨克·阿西莫夫一生著作颇丰,其中以科幻和科普作品最为有名,他的《基地》系列描述了心理历史学家谢顿以心理史学计算出银河帝国即将崩溃,于是以编纂网络全书为名将人才汇集到银河边陲的第一基地,随后在银河另一端秘密地建立第二基地;藉此希翼把黑暗时期缩短至一千年。《基地》系列为科幻小说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它在这方面所做的贡献可能要比其他任何一部科幻小说都大。第二十四届世界科幻大会上,这套作品获得了为其特设的最佳小说集奖,这是空前的荣誉;而阿西莫夫本人当时还以为托尔金的《魔戒之王》会赢得这份大奖。

阿西莫夫也无法忽视《魔戒之王》的成就?是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时《魔戒之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这篇文章从一开头就声明是介绍幻想文学的。但由于十九世纪纯幻想文学的低潮,奇幻文学始终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视线所及之处。不过,奇幻文学终于在二十世纪中叶再次迸发出它的青春;这首先应该归功于英国大学教授J·R·R·托尔金《魔戒之王》系列的面世。

《魔戒之王》(奇幻)——J·R·R·托尔金

1954年出版的托尔金的奇幻史诗《魔戒之主》系列现在被奉为所有现代奇幻文学的鼻祖,这一点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托尔金背离了撰写“晚安故事”的初衷,耗费十二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套作品。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部以纯熟的、尽可能宏大的笔触描述的史诗传奇。霍比特人弗罗多与他的同伴们为了中土的和平,与邪恶的索伦围绕着至尊魔戒展开了殊死的争斗。托尔金仿佛一位优秀的说书人,用语言和文本构筑出一个“比真实还真实”的“中土世界”;这里的每条河流,每座山川,每个种族都是那么栩栩如生;故事中的每个情节似乎都正在这片神秘的大陆上演绎。对于读者来说,没有读过它,你的阅读生涯肯定会少了点儿什么。

奇幻小说与早期幻想文学(传说、神话、史诗等)的渊源更近,在经历了十九世纪的压抑和没落后,随着《魔戒之王》的问世,奇幻文学迎来了它的全面复苏。这是幻想文学界的一大幸事。而与此同时,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科幻小说界又开始了一场变革。“新浪潮”作家的出现对“黄金时代”的科幻小说带来了冲击,他们企图彻底改变科幻小说的写作方式,希望赋予科幻小说更大的力度,创作出更富有文学性和社会道德感的作品。

《温室》(科幻)——布里安·奥尔迪斯

1962年,“新浪潮”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奥尔迪斯出版了他的名作《温室》。这部作品描写了千万年后的地球因为自转速度下降,终于以一面永远朝向月亮。巨大的植物遍布大地,人类已退化成原始状态。主人公古连便是在这样的世界上探索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小说中奇异的自然风光和神秘的原始色彩构筑了这部作品永恒的艺术魅力。奥尔迪斯的作品明显远离了传统的科幻题材,致力于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思考,把科幻文学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他曾这样评论自己的作品,“我写的是人类的不幸,隔绝,失望,忍受和友爱。”评论家们经常分析这句话,并对他的排列顺序津津乐道:人类从“不幸”开始,导致“隔绝”,继而“失望”,但仍“忍受”,最终达到“友爱”。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新浪潮”运动已经穷途末路,失去了其先前的革命性和实验性,很多作品不再比自然科学作为创作的基础,毫无情节,只是在建筑空中楼阁,探讨晦涩艰深的所谓哲理;可以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种文学已经脱离了科幻小说赖以生存的基本属性,难免遭遇失败。

另一方面,奇幻文学在《魔戒之主》的感召下,不断蓬勃发展,众多奇幻作家以自己的作品能与托尔金的名著并立而倍感自豪。这其中就包括1977年推出了《沙拉娜之剑》的泰瑞·布鲁克斯。

《沙拉娜之剑》——泰瑞·布鲁克斯

如果说《魔戒之主》是史诗奇幻的基石,那么《沙拉娜之剑》系列可称得上“剑与魔法”奇幻的圭臬。正是这部作品让布鲁克斯成为作品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奇幻作者第一人,同时也替奇幻文学打开了上世纪最后二十年的兴盛之门。这一系列作品一开始是以剑与魔法来包装的;渐渐地,你就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个世界就是经过一场科技灾难后的地球,精灵、矮人、巨龙等传说中的生物开始出现在地球上,进而改变了整个地球的面貌和历史。

奇幻文学的迅猛发展,令科幻文学界产生了危机感。我们已经说过,“新浪潮”的发展逐渐走向了歧路,使得科幻文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在读者对科幻小说的状况日益不满的情况下,另一场“赛伯朋克”运动以强烈震颤的方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演了。

《神经浪游者》(科幻)——威廉·吉布森

1984年,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浪游者》甫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科幻界,一时间好评如潮。这本小说是一个三部曲的第一部,同时也是导致“赛伯朋克”第一次被正视的作品。在小说中,主人公凯斯将自己的大脑与电脑网络相联通,成为信息窃贼。小说将复杂的线索尽情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给我们描述了一个个关于未来的无法逃避的现实。《神经浪游者》所推动的“赛伯朋克”运动是对新浪潮运动的一种反驳,它引入了信息论、控制论、生物工程等高科技内容,在文化价值观点上具有反传统性;它又一次将科技的力量展现在科幻迷的面前,从本质上体现了硬科幻小说的回归。

科幻文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当然,这个阶段不只有“赛伯朋克”,科幻文学实际上进入了一个多元化、边缘化的年代。在这个年代里,科幻文学和奇幻文学的交叉越来越多,彼此之间的隔阂也逐渐消弭;也许,幻想文学的复兴指日可待。

纵观最近十年幻想文学的发展,明显地,奇幻文学的势头更加猛烈。最近四年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奇幻文学三度抡元。在屡有奇幻佳作涌现的今天,有一个系列是我们不得不提到的,那就是号称近三十年来最佳奇幻系列的《冰与火之歌》

《冰与火之歌》(奇幻)——乔治·R·R·马丁

乔治·马丁是一位科幻奇幻双料作家。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推出的《冰与火之歌》描述了一个异常丰富充足的世界、拥有令人惊讶的可爱人物。这套伟大作品的灵感直接来源于传说和神话,同时建构在历史和现实之上。普通读者很难想象在短短的几年内描写和架构《冰与火之歌》的世界是个多么庞大的工程,而马丁驾驭这个庞大世界的能力又令人叹为观止,每一个细节都不是信手写来的,而是一幅严整的镶嵌画中的分子,全都有其存在的具体意义。可以这么说,《冰与火之歌》有能力骄傲地站在《魔戒之王》的身边。

⑨ 有多少世界闻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他们的作品是

moon008cn朋友,你好。以下是世界科幻小说发展的相关资料。
世界科幻小说发展简史 文/吴岩

纵观西方科幻小说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萌芽初创
时代、黄金时代、新浪潮时代和新浪潮以后(塞伯朋克阶段)。下面分别作些简单介绍。

一节萌芽初创时期(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期)为什么著名科幻小说作家阿西莫夫和奥
尔迪斯把第一部科幻小说定为1818年玛丽·雪莱创作的《弗兰肯斯坦》,这个问题值得
研究。因为,在这之前近两百年,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刻卜勒就曾写过一部题为《梦》的小说,
其中有对安眠药、宇宙飞行的超重、极低温以及真空状态的细致描绘。作者还想象出月球上
的巨大植物和奇异动物。任何一位研究家都可以知道,这些内容恰恰是后世科幻小说的典型
内容。遗憾的只是,作品主人公实现月球旅行的办法超出了科学的范畴,他使用的是巫术。

我们之所以提到刻普勒的《梦》,是为了阐明西方文学传统中很早就有强烈的幻想成份。
早在古希腊时期,萨莱斯岛上的卢西恩就创作过《真实的历史》,柏拉图创作了《理想国》。
以后,还有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1516)、佛兰西斯·培根的《新大西洲》(1627)、乔
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1726)等等一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里,作者以丰富的想
象力描绘了一些超越现实的世界,在那样的世界里,人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正是这种充满
想象的文学传统,导致了科幻小说的诞生。

另一个引起科幻小说出现的因素是西方工业革命。1765年,瓦特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
蒸汽机,1807年,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史蒂文森制造了火车。在这一切产生以前,
哥白尼确立了太阳的中心位置;刻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磊规律;牛顿找到了万有引力定
律。所有这一切,都强烈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冲击着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也冲击着人们的
心灵。人们禁不住要问道:科学到底带来了什么?还将带来些什么?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这个作为社会现实的一个晴雨表的意识形态领域里,一种新
的文学门类——科幻小说产生了。1818年,著名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二十岁的玛丽·雪
莱(1797·1851)发表了一部题为《弗兰肯斯坦》(副题为《现代的普罗米修斯》)的小说。

在事后回忆这部作品诞生经过的时候,玛丽·雪莱极力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那就是:
《弗兰肯斯坦》的创作,纯系偶然事件。她在序言中写到:1816年的夏天,我是在日内
瓦郊外度过的。那是夏季,天气阴冷,淫雨连绵,每到黄昏,我们团团围坐在熊熊燃烧的柴
堆旁边(当时在场的还有雪莱、拜伦、拜伦的私人医生等),间或借几册偶然落入我们手中
的日耳曼鬼怪故事聊以自娱。这些故事,使我们心生异趣,也想依葫芦画瓢凑个热闹。我和
两位友人约定,每人根据某起神秘事件各写一篇故事。(《弗兰肯斯坦》原序;陈渊、何建义
译,江苏科技出版社,1982)然而,通读整部作品,使我们打消了关于其产生于偶然“篝
火故事”的推断。因为,它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科学与世界、科学与人类这一严肃主题的关
注。小说的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位科学家,他通过实验创造了一个丑陋怪物。怪物在人类世
界中东奔西撞,却得不到支持、理解和同情;他响往爱情和美好的东西,但得到的却是谎言
和追捕;他不顾一切地向人类复仇,但终于被迫漂泊到北极冰原。

著名英国作家、科幻史家布里安·阿尔迪斯在他的科幻史著《万亿年狂欢》中,曾经高
度评价过《弗兰肯斯坦》的故事内容。他一反过去的评论仅仅将这部小说当成“人造人”的
技术奇迹的说法,而是认为它在勇敢地证明,技术可以向上帝挑战。“在雪莱夫人的笔下,
科学家成了造物主。《弗兰肯斯坦》的主题就是上帝不再造人了,人于是接管了下来。这是
达尔文(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的准进化观点,即一旦人被造出来了,进步的工作就留给其后
代的活动,上帝不再干涉了。”

《弗兰肯斯坦》的确不是一部偶然产生的作品,它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书中对科学技
术的态度,使人想到了一个进退维谷的人类代表,站在新时代的十字路口时,所可能具有的
种种复杂心态:一方面,科学向上帝挑战,创造了奇迹;另一方面,这奇迹又与人类的传统
本性格格不入。近二百年来,这种尖锐的冲突在人类与技术进步之间一直没有停止,这也就
是以《弗兰肯斯坦》开创的科学幻想作品的主要主题。

从《弗兰肯斯坦》开始,科学小说进入了文学的舞台。在它漫长的初创时期里,还有两
位作家值得一提,他们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和英国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他们两人从
不同的方面开拓出了古典科幻小说的两个主要派别:技术派和社会派。

凡尔纳(1828—1905),写过剧本,当过剧院秘书。他一生创作过上百部科幻
小说,其中最有名的有《地心游记》(1864)、《从地球到月球》(1865)、《海底两万
里》(1871)、《八十天环游地球》(1873)、《公元2000年的亚眠市》(187
4)、《世界的主人》(1904)以及《流星追逐记》(1908)等。

凡尔纳以极大的热情去幻想一个美好的未来社会,他是科幻小说中所谓乐观主题的最好
体现者。但是,他的这种热情有时显得有点作做,他象个痴呆人似地去描写一些“狂徒”。
那些人试图创造一个大炮飞向月球《从地球到月球》、或者为了打赌而环游世界《八十天环
游地球》。或者航行于太平洋底《海底两万里》。我们之所以觉得凡尔纳笔下的人物是一群痴
呆人或狂徒,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沿袭玛丽·雪莱那种哥特式小说的恐怖写法,而是继承了法
国文学中面面俱到的传统。他笔下的人物千篇一律,没有深刻的内心生活,他也不试图去表
现技术带给人的内心冲突。结果,他的小说成了科技成果的大展览,成了对未来的预言书。
这正也是后来一部分评论家误入歧途,把科幻小说当成科学发展启示录的原因。但是,无论
如何,凡尔纳开拓了科幻小说的许多领域,他所写过的纷繁题材,至今仍被作家们重复着。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66—1946)则正好与凡尔纳相反,他的注意力集中
在描述科学技术支人类生活的影响上面,而对明天将产生多少种飞机和火车不感兴趣,威尔
斯是个生物学家,也是政治评论家。他一生涉猎广泛,科幻小说只是其创作早期的一个部分,
主要有《时间机器》(1895)、《摩洛博士岛》(1896)、《隐身人》(1897)、《星
际战争》(1898)(中译本为《大战火星人》)、《月球上的首批人类》(1901)、《神
食》(1904)以及《在彗星出现的日子里》(1906)等。

虽然威尔斯与凡尔纳几乎生活在同一时代,但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确属两代作家。在威
尔斯的作品中,文风已不再是古典的了,小说的动作性很强,人物没有脸谱化。通过故事的
逐步展开,我们能体会主人公在变化着的科学奇迹下的痛苦、狂喜和无能为力感。威尔斯作
品中的“科学”也比凡尔纳的“先进”许多,凡尔纳基本上是在凭常识写作,而威尔斯则涉
及到时空变换、元素与化合物等更深奥的东西。几乎每一部威尔斯的作品都让人觉得很悲壮,
他是科幻文学中所谓“悲观主义”的体现者。

《时间机器》可能是威尔斯最成功的作品。讲的是一个掌握在时间中穿梭行走技术的人,
对公元802701年地球的探索。他发现,在那个时代里,地球上的人分成两支,一支称
为埃洛依,他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整日花天酒地,不劳而获;而另一支称为莫洛克,生活
在地面以下,他们的身体已经退化,但仍然劳作不止,为埃洛依的世界创造财富。读者很清
楚这两类人所对应的阶级。

几乎每一部威尔斯的小说都让人觉得很悲观,他是科幻作品中所谓悲观主义的体现者。
《摩洛博士岛》中的科学狂人、《隐身人》中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以及《星际战争》中无敌
火星人的烧杀,都是如此。如果说,凡尔纳捕捉住了科学给人类的欢娱,那么,威尔斯则讲
出了技术奇迹下人类的复杂感受,这一点倒是与雪莱夫人一脉相承。

萌芽时期还有一些作家,比如美国的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他是
侦探小说的鼻祖,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科幻小说作家。他把悬念和逻辑推理传统带入科幻创
作,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萌芽时期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作家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创作一种特殊的文学品种,也许他们意识到了,但不
乐意去标榜这种特殊性。他们没有宣言,没有给自己的作品定出特别名称和给出特殊定义。
这样做的优点是,避免了来自读者和文学界对于创新的太多责难。

第二初创期的作品没有固定的格式,作家们尽量从各方面进行探索。雪莱夫人写哥特式
故事;凡尔纳的作品属于“漫游”;威尔斯把科学当成探讨式社会问题的引子;而坡则是在
侦破案件。他们的这种探索,在接下来出现的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中被揉合起来,形成了固定
模式。这些探索在接下来出现的科幻小说黄金时代中被综合起来,形成了固定模式。

第三我们可以看到,从科幻小说的初创开始,科学和技术就没有在其中上升到主要的地
位,它不是当成科普读物或是科学预言被创作出来。作家们更关注的是人类的命运,关注整
个世界的前途。

最后,萌芽初创期确立了后世科幻小说的主要题材,它们是太空探险、奇异生物、战争、
大灾难、时间旅行、技术进步以及未来文明的走向等。

二节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本世纪三十年代—六十年代)经过众多作家的共同努力,特别
是本世纪初美国出版商的推动,使科幻小说有了极大发展。从本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
初开始,形成了一个持续的创作出版高峰,这个时期通常被称为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黄金
时代的起止日期也是有争议的,尼科尔斯·皮特将其定为1938—1946年,但是显然
还有别的观点,我们只能笼统地将其限定在40—60年代)。

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大致有以下特点:

一、出现了一批科幻活动家。在他们的积极组织下,才产生出作家、作品辈出的繁荣景
象。

早在三十年代,美国的书商就看准了科幻小说这一品种。当时,有一套书籍非常廉价,
叫做10美分丛书,只要一角钱就能买一本,中间全是内容、插图十分拙劣的科幻小说:外
星人来了,和罪恶势力进行了斗争,英雄拯救了地球美人等等。这类思想艺术性极差的作品,
败坏了科幻小说的声誉,在读者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第一个出来扭转这一局面的是美国人雨果·根斯巴克(1884—1967),他是工
程师,负责主编《科学与发明》杂志。为了开拓刊物的功能,也为了恢复科幻高雅的名声,
根斯巴克从很早就辟出一定版面刊登科幻作品。到了1932年,他干脆发行了科幻小说专号。
专业杂志整本地刊登文艺作品,无疑对读书界产生震动。在事后的民意调查中,支持改版的
读者有32644人,占读者总数的98.52%,而反对者仅为498人,占1。48%。
根斯巴克再接再厉,在刊物上开辟了“讨论”专栏,由读者自己发表意见。这样,对科幻小
说的认识得到了深化。

如果说雨果·根斯巴克的主要工作放在启蒙读者上,那么小约翰·坎贝尔(1910-
1971)的功绩则主要是团结和培养了作者。从1938年到1971年的整整三十年里,坎贝
尔主编了主要的科幻小说杂志《惊奇科幻故事》。他从来稿中发现作者,不辞辛苦地指导他
们,安排新作家之间的交流聚会,改写他们的稿子,甚至给他们设计写作题目。正是在这三
十三年里,他发现了包括阿西莫夫、莱斯特·德尔·雷伊、海因莱因、西奥多·斯特金、A·E·沃
格特和克里福德·西马克等许多作家。

为了纪念雨果·根斯巴克和小约翰·坎贝尔的贡献,人们以他们的名字创立了两种科幻
奖项,其中雨果奖已发展为当今最有权威的科幻小说奖。

二、出现了大量作家和优秀作品。

由于根斯巴克扫清的读者道路,在小约翰·坎贝尔的《惊奇科幻小说》的拓展下,顺利
地推出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很难数清黄金时代佼佼者和他们的杰作,我们仅从某些研究家所做的编年史中撷取一
些。它们是史密斯(1915-1966)的《云雀丛书》,莱斯特·德尔·雷伊的《海伦
姑娘》(1938),范·沃格特的《斯兰人》(1940)、《非A丛书》(1945-194
6),西奥多·斯特金的《微观世界的神》(1941)、《超人类》(1953),罗伯特·海
因莱因的《他造了一所怪房子》(1941)、《未来历史丛书》(1950-1953),艾
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1942-1948)、《奇妙的航程》(1966),乔
治·奥维尔的《1984年》,小约翰·坎贝尔的《月球是地狱》(1950),雷·布拉伯
雷的《火星记事》(1950)、《华氏451度》(1954),阿瑟·克拉克的《童年的末
日》(1950)、《2001年太空漫游》(1968),约翰·温代姆的《三尖树时代》(1
951)、杰克·威廉姆森的《时间军团》(1952),哈尔·克莱门特的《引力使命》(1
953),威廉·戈尔丁的《蝇王》(1954)。阿尔弗雷德·贝斯特的《被拆散的人》(1
953)、《星星-我的目的地》(1965),菲立普·迪克的《太空之眼》(1957)、《高
城中的男人》(1962)、《夜翼》(1969),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丛书》(1963
-1980),以及克里福德·西马克的《驿站》(1963),等等。

此外,还有哈伯德、莫尔、詹姆斯·布里什、考恩布鲁斯、弗雷德里克·波尔、安德森、
谢克利等等的作品,无法胜数。他们的小说水平很高,质量也很整齐。由于篇幅所限,这里
我们仅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进行介绍,他们是:美国的海因莱因、英国的克拉克和美国
的阿西莫夫。

罗伯特·安森·海因来因(1907年-1988年)是美国作家,受业于密苏里大家和安娜阿
波利斯海军学院。在部队服役五年,后又进入洛杉矶加洲大学攻读物理。1939年开始创作。
主要作品有《未来历史丛书》(1950-1953)、《星球兽》(1954)、《双星》(1
956)、《星船伞兵》(1959)、《异乡异客》(1961)、《月球是个严厉的妇人》(1
966),以及近期出版的《野兽的数字》、《超越日落的航行》等等。

海因来因是讲故事的能手。他不特别追求过高的文学品味,只求用平易通俗的笔写故事。
中篇小说《傀儡主人》发表于1951年,描写一群专门附着在人体上、控制人类行为的外
星人。它们象虫子一样吸住人体,然后进入脑部。于是,无能的人只能俯首听命,成为傀儡。
评论认为,这种虫子样的异星生物,只不过是海因莱因用来表达人类对死亡恐惧的一个诱因。

《双星》是一部惊险小说,讲一个演员如何卷入一场政治阴谋,充当首脑替身的故事。
由于他的出色表演,拯救了整修银河共和国。小说对当今政治舞台上的领袖们进行了不露声
色的讽刺。试想,当一个根本不懂政治事务和外交法规的演员,居然能够在星际世界的谈判
桌成功进行磋商,那么,职业外交家和政治家就变成了很可笑的人物了。这部作品于195
6年获得雨果奖。

《入夏之门》写于1957年,是关于时间旅行的。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与时间打交道,
而每一次使用的方法都有所改变。最后,他终于成功地在历史和未来之间进行旅行。这部小
说的情节,一定对八十年代初曾轰动一时的电影《回到未来》有所启发。在电影中,主人公
回到三十年前,替自己的父母充当婚姻介绍人。

海因莱因是真正的美国作家,他可以大量使用俚语和民间格言。他虽然塑造过各式各样
的主人公,但人们总是感觉到这些家伙属于一个阶层,这就是处于社会底层和上层之间的那
一类人。他写的科学家、工程师、军官、工人甚至总统都是如此,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好象
挺有见地,其实并不深刻。他之所以被称为黄金时代的支柱,恐怕是因为著述的丰富和广泛
的读者群。无法否认事实是,海因莱因的作品构思就是绝妙,悬念不断;加之,他不象别人
那样关心机器胜过关心人。

阿瑟·克拉克(1912年-)是英国作家、科学家,国际通讯卫星技术的奠基人。他在1
945年发表的论文《地球外的中继》里,第一个讲述了卫星地球通讯的可能性及方法。他
的主要作品有:《童年末日》(1950)、《城市与星星》(1956)、《2001年太空漫
游》(1968)、《与拉玛相会》(1973)。以及后来的《天堂的喷泉》(1980)、《2
010年太空漫游》(1983)和《2061年:第三次漫游》(1987)、《大堤上的幽
灵》(1990)等等。

克拉克的作品以出色的科学预见、东方式的神秘情调和海明威的硬汉笔法著称。是唯一
颇具哲学家韵味的科学家兼作家。在《童年的末日》里,作家讨论了当宇宙中的生命想干涉
地球文明进程时发生的情况,人类的各种本性在外星生物面前暴露无疑。《城市和星星》沿
袭了这一主题。最后,地球人突破了自身的桎梏,成为宇宙的一员。

克拉克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他看来,肯定存在着高于人类的生命
形式,这种形式人类根本无法理解,于是,最好的文学表现手法就是神秘主义。这在196
9年他与斯坦利·库布里克合作的电影《2001年太空漫游》中得到了淋漓的表现。整部
电影分成四个互不相关的独立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辽远的古代,猿人成群结队地栖息在树
林里,忽然有一天一个超自然的长方体降落下来,它探索人猿也启蒙了人猿,拉开了其与大
自然抗争的序幕。人类从此诞生。紧接着,镜头切换到了未来,二十一世纪的太空站,美国
政府官员正奔赴月球。在那里,宇航员们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物体,它埋在地球万年不变的尘
土下面,但是无疑是超自然的造物。因为,它正是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在苍白的阳光照射下,
长方体忽地发出了声音。第三部分的影片显得有些沉闷。讲的是宇航员正飞向土星,控制了
飞船的大型计算机不知怎么厌倦了繁重的脑力劳动,发生了“反叛”。它设计谋杀了大批宇
宙船中的成员,切断了人与地球的联系。唯一幸存的宇航员不得不与计算机较量。取出了它
的记忆元件,夺回了决策的主动权,在这同时,飞船已经接近了目的地土星,观众们惊奇地
第三次看到了飘浮在空中的长方体。电影的最后一部分是最为激动人心的。飞行员在宇宙长
方体的协助下,穿越了亿万光年的空间,他在星座绚丽的海洋中漫游,终于来到一个火焰熊
熊的星球内部。在这里,他找到了一间宁静的小屋,并在其中羽化成一名宇宙婴儿。

《2001年太空漫游记》出现在黄金时代的后期,因此,它具有完全成熟的表现手法。
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杰出产品,同时,也是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直接评价。无论是外星人长方
体的介入、人类的科技成就,还是计算机的反叛,都体现出现代科学技术所创造和认识的世
界,是一个多么冰冷的世界。这种技术的冰冷感,加上对外星人类无法理解的行为的惧怕,
使人们丧失了信心。你好象站在那块黑糊的长方体面前,摸到了它坚实的表面,但却无法超
越它,你只能顶礼膜拜。《2001年太空漫游记》获得1969年奥斯卡奖多项提名。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年——1996年)年是俄裔美国人,专业科普作家,他的作品已
愈三百部。其主要科学幻想作品有《基地系列小说》(1942)、《我、机器人》(1950)、
《钢窟》(1954)、《裸日》(1956)、《二百年的机器人》(1976)、《奇妙的航
程》(1966)和八十年代以后的续集等等。

阿西莫夫以“没有文风”著称。他每天在打字机前坐着的时间超过八小时,在这八小时
里以每分钟90字的速度打字,没有间断。他创作的作品有科幻、科普、文学、历史、化学、
等等。在这样杂烩式的商业气氛下,“没有文风”成了自然的事情。但恰恰是这种“没有文
风”又成了一种独特的文风,使不少人为之着迷。

阿西莫夫有驾驭大场面的能力。在中篇小说《黄昏》里,作者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在有
六颗太阳照耀下的雷盖什星球上永远没有夜晚,因为太阳可以轮流抛洒光和热。但是,终于
有一天,这是千年不遇的时刻,六颗太阳全部进入日蚀状态,而人类脆弱的心灵根本无法忍
受这种绝对的黑暗。于是,为了寻求光明,他们精神崩溃,燃起了全球大火。著名评论家戴
维·哈特威尔(1987)认为,这是黄金时代的经典作品,它留给人们的宏大场面非常难
忘。

《基地系列》由《基地》(1942)、《基地与帝国》(1945)和《第二基地》等组
成(1948)。据阿西莫夫自己回忆,当时,他正在研读罗马史,发现整个古代的事件完
全有可能在未来、在银河系那样广大的时间范围内重演。于是,他构思和创作了这部庞大的
作品,前三部在《惊奇科幻小说》连载了七年才得以完成。阿西莫夫知道,文明早晚是要衰
落的,为了挽回这种失落,挽救即将崩溃的银河帝国,他设计了两个保存人类文明的秘密基
地。

阿西莫夫作品的另一个特色是喜欢推理。把推理小说的写法和机器人故事结合起来,形
成了他的另一系列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我,机器人》和《钢窟》。在这里,阿西莫夫煞
有介事地提出了所谓的“机器人工学三定律”,即: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
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第二定律——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第三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二定律。

(《我,机器人》,科学普及出版社)

与其说这些定律是贡献给机器人学的,倒不如说是提供他自己推理使用的。阿西莫夫正
是利用这三定律做为起点,把他的每一个机器人故事的主角推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要服从第
三定律就得违反第二定律,或者要服从第二定律就得违反第一定律,如此等等。然后,那些
阿西莫夫“化身”的机器人开支脑筋,圆满地解决问题,逃出困境。

随心所欲的商业化写作,有时也能创造出非常绝妙的作品。阿西莫夫肯定是开拓题材的
天才。1966年,他重新复活了《格列佛游记》。为了治疗病人头脑中的血栓,他把一只
潮水艇连同几个海军士兵、医生,用科学的手段“缩微”到分子大小;然后让他们进入人体,
随着血液流进大脑,再用激光器打通栓塞,拯救了人的生命。

除了海因来因的故事性、克拉克的神秘性、阿西莫夫的逻辑性之外,黄金时代有特色的
科幻作家还有长于讽刺的谢克利,田园风格的西马克,黑色幽默的克莱门特,反乌托邦主义
的奥维尔等。

三、对科幻小说的认识逐步统一

黄金时代佳作济济,人才辈出,推动了人们对科幻小说认识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作者
们不再象萌芽时期那样心中没底地左右冲突,而是共同遵循某一固定模式。这个模式是:(1)
必须有一个带有悬念的好故事;(2)这个故事必须与科学发展或科学家的工作有关;(3)要有
几个恢宏的奇异场面;(4)无论结尾是乐观还是悲观的,最好能给人一定思考。

对科幻小说的定义也开始趋于一致。比如:小约翰坎贝尔和布莱特纳就都认为,科幻小
说是表现科学对人类影响的作品。布莱特纳写道:“科幻是科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技术对人类
影响所作的理性推断为基础的小说。”莱斯特德尔雷伊进一步阐明,科幻实际上是在写“变
化”。他写道:“科幻小说是采取娱乐的手段,以理论和推理试图描述种种替代世界的可能性。
它以变化作为故事的基矗”很显然,这种“替代世界”指的是,在另一种科技和文明下的世
界面貌。阿西莫夫亦同意这种看法,在稍早些时候,他写道:“科幻小说是文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描绘虚构的社会,这个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不同之处在于科技发展的性质和程度。”

黄金时代使科幻作品在读者心目中站稳了脚跟。但是,正统的文学殿堂还没有正式接受
这一形式。

三节新浪潮时期(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中期)“黄金时代”对科幻小说认识的统一以及
创作方法的标准化,给科幻小说带来了桎梏。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几十年间国际政治、
军事和科技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冷战、左翼兴起、东方宗教的传播、美国在东南亚的卷入,
生态环境的破坏、流行艺术的产生以及毒品泛滥等等,特别是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的
上天给人们极大的震动。公众发现,科幻小说中那些美妙故事要么缺少现实性,要么比现实
还缺少神奇性。再加上长期以来,科幻作品属于通俗文学范畴,得不到主流文学界的重视,
这也深深地刺痛了科幻作家。这样,一场变革的风暴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1965年夏,著名作家兼编辑家米切尔·莫考克(1939-)出任英国《新世界》杂
志主编。他一上台,立刻对整个英国科幻界产生了新的影响,推出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部分
作家的革新作品。这些作品与传统科幻小说对立,它不再把物理学一类的正统科学当成主要
内容,而是重视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神学。它的写作手法极力接近正统的主流文学。
它不再象过去的科幻小说那样热衷于二千年、三万年以后的世界,而是极力想表现最近的将
来,甚至表现当前的世界。完整、清晰的故事没有了,片断的、琐碎的、意识流的,幽默嘲
弄式的、象征主义的手法出现了。初看起来,这些小说晦涩难懂,但仔细品味,其中的寓意
十分深远。1968年,编辑家朱迪·梅丽尔选编了这样一本集子,并把它们正式称为新浪潮
作品。新浪潮运动由此产生。

这场由英国人发起的改革运动,立刻被当时居留在英国的美国作家托玛斯·迪什、约翰·斯
拉戴克、詹姆斯·沙立斯和萨缪尔·迪拉尼带回美国,进一步影

⑩ 推荐几本新浪潮类的科幻小说

星际游轮

类型:科幻

简评:沉船村少年林西索,遭到星盗劫持,从而踏上了星际舞台。
蠢蠢欲动的摩根人,沉沦之刃背后的身影,数千年前银河英雄的踪迹,统统困扰着他。
星际游轮,武修士隐蔽战线,依靠不同文明产物进行自我进化的飞船。它们是特殊孵化器,由于融合物质不同,会产生千变万化差异。从最初的E级,到精英级,再到传奇级,半神级,充满无法预知危险。
日冕之下,新的旅程开始了……

2.星际盗墓

类型:科幻

简评:七千年的墓穴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神秘?银河超级大国何以惊天巨变,谁是幕后黑手,武修者的极限到底是怎样的强大?一位风土星小矿工易水寒在地心邂逅了木先生,被收为弟子,从此踏上了探索千古连环墓穴道路,与那位历史上显赫一时的轩辕大公进行着一场又一场隔断时空较量,斗智斗勇,拼搏出不菲身家,然而星辉王朝木家岌岌可危,银河六大超级组织露出冰山一角,摩根族再度侵略,我们的小“盗墓贼”是否可以力挽狂澜?是否可以找出最后的大公墓穴?请看他如何睥睨天下,成就无上传奇!

3.星际骷颅兵

类型:科幻

简评:机甲骑士纵横星际的激战岁月,渴望翱翔天际的少年,无意中闯进了封闭五千年的亡灵世界!宇宙时代的最后一名亡灵战士,即将面对莽莽星空,无尽征途。等待他的无尽恐惧害怕和前所未有的部曾相见

4.重生之超级战舰

类型:科幻

简评:这是一本描述主角在星河宇宙之中不断历险,不断强大的硬科幻小说……星河宇宙中到处是玄机,无底深渊,黑暗黑洞等一系列前所未闻的东西,让人防不胜防,也让人眼界大开,三观洞开。
都比较好看,希望能采纳。😊

热点内容
关于大陆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1-18 21:17:07 浏览:610
主角叫龙逍遥玄幻小说 发布:2025-01-18 21:13:15 浏览:114
风云菱楚炎洌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发布:2025-01-18 21:11:10 浏览:553
追美系统小说推荐 发布:2025-01-18 21:01:25 浏览:717
穿越系统开后宫小说推荐 发布:2025-01-18 21:00:00 浏览:864
甜宠小说推荐幻想空间 发布:2025-01-18 20:48:26 浏览:261
小说中好听男生的名字大全集 发布:2025-01-18 19:10:51 浏览:924
如何成为言情小说吧vip 发布:2025-01-18 18:37:13 浏览:77
酷我听书穿越的小说 发布:2025-01-18 18:17:02 浏览:88
男主脸被烧伤很宠女主的古代小说 发布:2025-01-18 17:30:24 浏览: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