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萨克阿西莫夫的短篇科幻小说作品
Ⅰ 银河帝国三部曲的创作背景
银河帝国三部曲(The Galactic Empire Trilogy),是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早期的科幻小说,除了三部长篇小说之外尚包含一篇短篇小说。依照写作顺序表列如下:
1945年〈Blind Alley〉,短篇小说,后收录于《The Early Asimov》
1950年《苍穹一粟》(Pebble in the Sky),阿西莫夫第一部长篇小说
1951年《繁星若尘》(The Stars, Like Dust)
1952年《星空暗流》(The Currents of Space)
“银河帝国三部曲”与“基地系列”的故事背景相同,但是彼此之间并未紧密结合,也可视为是各自独立的作品。“银河帝国三部曲”比较无人所知的特色是阿西莫夫打造的未来银河帝国,还有一些未来科技,像是“超时空跃迁”、“爆破枪”和“神经鞭”,以及著名的特殊景点,首都行星川陀。“银河帝国三部曲”与“机器人系列”扯上关系,是在后来的《机器人与帝国》里,阿西莫夫揭露地球为何充满放射性时,提到了《繁星若尘》和《苍穹微石》的故事。而〈Blind Alley〉也是唯一设定在基地宇宙背景里的短篇小说。
阿西莫夫最初并未刻意将这个系列写成三部曲,三本书的关联亦十分薄弱。因此,这个系列的知名度远比另外两个系列低很多。后来,他重新写科幻小说,决定统一“机器人系列”和“基地系列”。阿西莫夫遇到很大的困难,因为他最初并没有想过要这样做。两个系列的设定根本完全无关。他决定扩写两大系列的故事,并用“银河帝国三部曲”作为中间的桥梁。如上文所言,“银河帝国系列”严格来说并非什么三部曲。三部小说分别讲述三个在银河帝国建立早期、中期和晚期的故事。角色之间没有特别的关系,故事强调主角的个人太空历险过程多于讨论帝国的兴起。但是无论如何,“银河帝国三部曲”帮助了艾莫西夫统一其小说,并且开展了银河帝国两万年的历史。
这三部小说并没有特别的联系,从任何一本开始阅读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依据故事发生的顺序,阅读次序建议为《繁星若尘》《星空暗流》《苍穹微石》。
Ⅱ 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主要作品
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主要作品:《基地系列》、《机器人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
1、《基地系列》
本书讲述了在统治银河系达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逐渐走向衰亡期间,只有心理史学的一代宗师哈里·谢顿预见未来银河将会经历一段长达三万年、充满无知、野蛮和战争的黑暗时期,于是集合帝国中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银河边缘的一个荒凉行星建立“基地”,使之成为未来世代人类的希望灯塔的科幻史诗故事,共由五个短篇故事组成。
艾萨克·阿西莫夫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是俄罗斯犹太裔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
阿西莫夫一生著述近500本,题材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与罗伯特·海因莱因、亚瑟·克拉克并列为科幻小说的三巨头。同时也是著名的门萨学会会员,并且后来担任副会长。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链燃。
Ⅲ 基地三部曲的第一部简介
《基地》(Foundation,意为地基、基石。),是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版于1951年的科幻小说短篇集,是“基地三部曲”的第一部。本书讲述了在统治银河系达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逐渐走向衰亡期间,只有心理史学的一代宗师哈里·谢顿预见未来银河将会经历一段长达三万年、充满无知、野蛮和战争的黑暗时期,于是设立集合帝国中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银河边缘的一个荒凉行星建立“基地”,使之成为未来世代人类的希望灯塔的科幻史诗故事,共由五个短篇故事组成
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行星上,生活了十多万年之久。
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
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一个微妙的转折发生在银河帝国建国后的12020年。哈里·谢顿,这个刚满32岁的年轻数学家,开创了“心理史学”,这门学科能用数学公式准确推演全人类的未来——“预言”从此成为一门可以信任的科学,人类由此可以看见未来。
谢顿的第一个预言是:虽然毫无征兆,但已存在一万两千年之久的银河帝国即将灭亡。
一时间,银河震动,帝国飘摇;皇帝、宰相、夺权者、反叛星球,各方势力立刻剑拔弩张,人类银河时代最伟大的传奇就此开启……
Ⅳ 基地的书籍简介
《基地》(Foundation,意为地基、基石。),是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版于1951年的科幻小说短篇集,“基地三部曲”的第一部(后来发展成“基地系列”),1955年曾以《千年计划》(The 1,000-Year Plan)为名,收录在“双重王牌丛书”(Ace Double),第D-110号丛书。这部短篇集里其中的4篇故事,原载于1942年到1944年之间的《惊奇杂志》(Astounding Magazine,但是不同标题),第5篇则是集结成书时加进去的。几十年后,阿西莫夫又追加两本前传,之后也授权其他作家为这个系列编写新的故事。
”基地系列“的其他作品还有:《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基地前奏》、《迈向基地》、《基地边缘》、《基地与地球》。
本书简体中文版已于2012年3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译者叶李华。
Ⅳ 名著《基地》主要情节
基地 - 美国艾萨克·阿西莫夫著科幻小说
书籍简介
《基地》(Foundation,意为地基、基石。),是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出版于1951年的科幻小说短篇集,"基地三部曲"的第一部(后来发展成"基地系列"),1955年曾以《千年计划》(The 1,000-Year Plan)为名,收录在"双重王牌丛书"(Ace Double),第D-110号丛书。这部短篇集里其中的4篇故事,原载于1942年到1944年之间的《惊奇杂志》(Astounding Magazine,但是不同标题),第5篇则是集结成书时加进去的。几十年后,阿西莫夫又追加两本前传,之后也授权其他作家为这个系列编写新的故事。
"基地系列"的其他作品还有:《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基地前奏》、《迈向基地》、《基地边缘》、《基地与地球》。
Ⅵ 鑹捐惃鍏嬄烽樋瑗胯帿澶鐨勭戝够灏忚翠綔鍝
1銆併婂熀鍦扮郴鍒椼嬶細鏈涔﹁茶堪浜嗗湪缁熸不閾舵渤绯昏揪涓涓囦袱鍗冨勾涔嬩箙鐨勯摱娌冲笣鍥介愭笎璧板悜琛颁骸鏈熼棿锛屽彧鏈夊績鐞嗗彶瀛︾殑涓浠e畻甯堝搱閲屄疯阿椤块勮佹湭鏉ラ摱娌冲皢浼氱粡鍘嗕竴娈甸暱杈句笁涓囧勾銆佸厖婊℃棤鐭ャ侀噹铔鍜屾垬浜夌殑榛戞殫鏃舵湡锛屼簬鏄闆嗗悎甯濆浗涓鏈浼樼鐨勭戝﹀讹紝鏉ュ埌閾舵渤杈圭紭鐨勪竴涓鑽掑噳琛屾槦寤虹珛鈥滃熀鍦扳濓紝浣夸箣鎴愪负鏈鏉ヤ笘浠d汉绫荤殑甯屾湜鐏濉旂殑绉戝够鍙茶瘲鏁呬簨锛屽叡鐢变簲涓鐭绡囨晠浜嬬粍鎴愩
2銆併婃満鍣ㄤ汉绯诲垪銆嬶細闃胯タ鑾澶鍒╃敤鑷宸辨彁鍑虹殑鈥滄満鍣ㄤ汉涓夊畾寰嬧濓紝涓烘満鍣ㄤ汉寤虹珛浜嗕竴濂楄屼负瑙勮寖鍜岄亾寰峰噯鍒欙紝浠庤屾紨缁庡嚭涓绯诲垪鎺ㄧ悊鎬у拰閫昏緫鎬ф瀬寮虹殑绮惧僵鏁呬簨銆
3銆併婇摱娌冲笣鍥戒笁閮ㄦ洸銆嬶細杩欐槸涓閮ㄧ粡鍏哥戝够灏忚达紝涓夐儴鏇插寘鎷涓夐儴闀跨瘒灏忚翠笌涓绡囩煭绡囧皬璇达紝鍒嗗埆鏄銆婄箒鏄熻嫢灏樸嬨併婃槦绌烘殫娴併嬨併婅媿绌瑰井鐭炽嬪拰銆奣he End of Eternity銆嬨
鑹捐惃鍏嬄烽樋瑗胯帿澶绠浠嬶細鑹捐惃鍏嬄烽樋瑗胯帿澶鏄淇勭綏鏂鐘瑰お瑁旂編鍥界戝够灏忚翠綔瀹躲佺戞櫘浣滃躲佹枃瀛﹁瘎璁哄讹紝缇庡浗绉戝够灏忚撮粍閲戞椂浠g殑浠h〃浜虹墿涔嬩竴銆傘婂熀鍦扮郴鍒椼嬨併婇摱娌冲笣鍥戒笁閮ㄦ洸銆嬪拰銆婃満鍣ㄤ汉绯诲垪銆嬩笁澶х郴鍒楄瑾変负鈥滅戝够鍦g粡鈥濄傞樋瑗胯帿澶涓鐢熻憲杩拌繎500鏈锛岄樻潗娑夊強鑷鐒剁戝︺佺ぞ浼氱戝﹀拰鏂囧﹁壓鏈绛夎稿氶嗗煙锛屼笌缃椾集鐗孤锋捣鍥犺幈鍥犮佷簹鐟熉峰厠鎷夊厠骞跺垪涓虹戝够灏忚寸殑涓夊法澶淬傚悓鏃朵篃鏄钁楀悕鐨勯棬钀ㄥ︿細浼氬憳锛屽苟涓斿悗鏉ユ媴浠诲壇浼氶暱銆傛浘鑾蜂唬琛ㄧ戝够鐣屾渶楂樿崳瑾夌殑闆ㄦ灉濂栧拰鏄熶簯缁堣韩鎴愬氨澶у笀濂栥
Ⅶ 请教一部西方科幻小说的名字
阿西莫夫的《日暮》
《日暮》原本是科幻小说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1941年发表的一个短篇小说,因其独特的构思而成为经典科幻小说的样板。该小说于1969年由同是大师级的美国作家罗伯特·西尔弗伯格演绎成长篇小说(即本书)。《日暮》是两位科幻大师合作的结晶。
长篇版《日暮》(1990年)异常完整地保留了短篇原作的框架。故事仍然发生在那颗拥有六颗太阳、名为卡尔盖什的行星上。那里的人们不知黑暗为何物,因为每隔2049年,他们才会迎来一次黑夜,见到亿万星辰的真颜。西尔弗伯格将小说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科学家发现导致黑夜的日食的过程;第二部分讲述黑夜降临,以及由此引发的科学与宗教的冲突;第三部分则描写了黑夜过后,世界的疯狂与混乱。
很明显,西尔弗格伯对阿西莫夫的原始创意的处理是审慎的;但同样显而易见的是:他的关注点与阿西莫夫不尽相同。虽然阿西莫夫在《日暮》的原始短篇中也写到了愚昧力量对科学的进攻,但他的重点显然是向读者展示一个千年一见、撼人心神的经典科幻场景;而西尔弗伯格所感兴趣的却是宗教与科学的对抗。在他的笔下,夜幕降临、群星呈现都成了这出对抗戏的背景。
从西尔弗伯格的创作意图来说,《日暮》是成功的。这场科学与宗教的对抗被他描写得尖锐激烈、触目惊心。尤其耐人寻味的是:掌握真理的科学家没有力量战胜愚昧;而宗教势力却利用大众对黑暗的恐惧心理掌控了世界,使文明倒退回黑暗世纪。这个结局让人压抑,作者正是以这种极端的后果,对现实作出警示,提醒人们:科学只有普及开去,才会形成力量,世界才有理智可言。
而从比较的角度讲,长篇版的《日暮》失去了阿西莫夫原始短篇的紧凑与简洁,变得有些松散。特别是西尔弗伯格试图给人留下一丝希望的结尾,更被评论界看成是对阿西莫夫原作的破坏。
尽管有这些批评的声音,长篇版《日暮》总体上看仍然是成功的。这本书首版就印了10万册。像阿西莫夫和西尔弗伯格的很多书一样,十多年来你随时都可以买到它的英文版。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部小说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