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上海科幻小说家

上海科幻小说家

发布时间: 2024-10-17 13:34:45

Ⅰ 著名华语科幻小说家倪匡去世,生前曾有过哪些成就

在7月3日下午,著名华语科幻小说家倪匡去世,其生前曾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作品,与金庸、黄沾和蔡澜并称“香港四大才子”。 倪匡原名倪聪,1935年5月30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是浙江宁波。倪匡的第1篇小说为《钻石花》,写到第4篇小说《蓝血人》的时候,卫斯理系列小说正式走向了科幻的系列,并且《蓝血人》入选了20世纪华文小说100强成为了倪匡科幻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倪匡一生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但是其本人却称,最得意的两件事情便是替张彻编了许多次的剧本和代替金庸写小说,也许在傲气十足、极富才情的倪匡看来,张彻和金庸是非常优秀的人,所以能与二位合作是此生最得意的事情。有人曾经评价倪匡凭一己之力撑起了70年代的香港影坛,在2012年的时候,倪匡还曾获得了第31届的香港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可谓是功成名就。

Ⅱ 十部顶级耐看科幻小说

十部顶级耐看科幻小说有《三体》、《吞噬星空》、《卡徒》、《小兵传奇》、《大英雄时代》、《狩魔手记》、《地球纪元》、《医院》、《间客》、《天年》。

1、《三体》。

《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科幻世界》杂志上连载,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

著名科幻作家韩松十三次荣获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天王级科幻作家何夕首部长篇巨著开启中国科幻天年纪元创造中国原创科幻小说新高度一个人,知道自己终将死去或认为自己永生,他相应的人生哲学和世界观肯定是不一样的,一个文明也一样。

Ⅲ 中国科幻之父是谁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黄旭华,男,原籍广东省揭东县玉湖镇新寮村,1926年3 月出生于海丰田调镇。初中肄业于聿怀中学(抗日战争时聿怀中学搬迁揭阳五经富)。解放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先后从事过民用船舶和战斗舰艇的研究设计工作。1958年党中央批准聂荣臻元帅关于研制核潜艇的报告,即参与并领导核潜艇研究设计工作,历任研究所的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受国防科工委任命为核潜艇工程队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现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719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之一。他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30多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他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严格执行上级指示,处理了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并荣获船舶工业总公司个人一等功。他参与完成的我国第一代核替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30多年来,在探讨和解决我国核潜艇的问题以及一步跨越美国几代产品进入6O年代初期世界水平等重大技术决策上,和其他领导一起,共同组织,依靠广大科技人员,从我国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能力出发,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为了充分发挥核动力运用于潜艇的优越性能,通过大量试验研究,采用适合于水下高速航行的水滴艇型,用围壳舵与尾水平舵相结合又有所侧重的操舵方式,获得水下高、低航速下垂直面的良好运动稳定性和操纵性,特别在水下发射导弹期间,较好地解决导弹对艇运动状态的严格技术要求;在艇体结构方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应用短壳塑性稳定等理论,推导出直径比常规潜艇大一倍的艇体结构设计计算方法,解决了相当部分采用锥壳结构的耐压艇体结构和首端大直径耐压平面舱壁等重大技术难题,于196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比美国的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时间缩短了近两年,各项性能也均超过美国的第一代核潜艇。黄旭华因此补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遥远的古代,人们就渴望能够探寻那变幻莫测的大海的奥秘。那蔚蓝色的一切都是那样令人不可捉摸,从而勾起原始人类不可抑制的探求欲望。于是便有人抱着沉重的石头跃身水中以一饱眼福。可是,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之下,纵使潜泳水平再高的人,只凭人工呼吸最多也只能达20米左右的深度,这对于“滔滔无底”的大海来说,又能达多少分之一呢?人们就是这样怀着一种无比渴望的心情探求着。

黄旭华没想到他的名字会和核潜艇连在一起,八个兄弟姐妹三十年不知道他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这个儿子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三十年,别梦依稀。面对亲人,面对事业,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默默无闻,寂然无名。母亲从—向。二面对事默默无

1958年,聂荣臻元帅以战略家的勇气向中央请求搞核潜艇,党中央、毛主席很快批准。核潜艇研制马上进入准备状态,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黄旭华说,“船”和“艇”沾边儿,组织上则看中了他宽阔前额下面潜藏的智慧。1959年,赫鲁晓夫访华,中国提出希望苏联帮助,但赫鲁晓夫认为,中国人造不了核潜艇,只要苏联有了,大家建立联合舰队就可以了。赫鲁晓夫的傲慢,令毛泽东发出巨人的怒吼: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从那时起,黄旭华的人生就牢牢地和核潜艇拴在了一起。

核潜艇,被称为集海底核电站、海底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谁能想到中国的核潜艇竟是从玩玩具开始的。当时,只有黄旭华等少数人搞过几年苏式仿制潜艇,潜艇和核潜艇有着根本区别,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他们弄来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拆了装,装了又拆,而“真家伙”的内部结构则一无所知。黄旭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潜艇的形状。可不要小看这个形状,它对于在阻力很大的海水里航行的潜艇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旭华选择了难度很大,但却是最先进的水滴线型为艇体的形状。为了确定水滴线型的可行性,他和同志们在实验室里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试验,没有试验风洞和大型水池,没有厚钢板加工设备,关键的是中国还没有陆上核电站。1963年这项工程不得不暂时下马。1965年,二、六机部党组建议恢复研制工作,中央很快批复同意重新上马。

黄旭华十分清楚,研制核潜艇,美国走了三步,原苏联走了五步。中国怎么搞?照美式苏式,稳妥,但时间拖不起。一步到位,时间短,但风险太大。可是我们有什么理由非走别人的老路不可呢?就象战斗中不能走侦察兵走过的老路而要走侦察兵画给你最近的线路那样,黄旭华选择了“太多风险” 的路——三步并作一步——一步到位。

这是一条看似平坦却步履艰辛的路。当时,国外资料真假难分,虚实难辨。某外刊资料称:为保证导弹发射落点精度,美国打算在艇上装一个65吨重的大陀螺,以稳定其航行状

态。但这么大的物体中国不能生产,设计组反复论证分析试验数据,表明没它也行。但专家争论激烈,人家比我们先进都用,我们不用,发射时潜艇翻了谁敢负责?打不中目标谁敢负责?黄旭华想:我们是独立研究,不是抄袭,有什么必要跟在人家屁股后边跑?既然试验可以不装,就应该相信自己的试验——不装,黄旭华拍板定案。后来得知,其实美国压根就没有装,黄旭华总算没上当。

这之后,科技人员又围绕着新式潜艇的15个难题展开了攻坚战。最后,这些难点又综合为七大技术关键。这些攻坚战打得十分漂亮,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先后取得了成功,其中一些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中国的核潜艇,新婚不久,黄旭华告别妻子只身来到风暴经常光顾的试验基地。后来他干脆把家也搬到了荒凉的小岛。他说荒岛上一年只刮两次风,一次刮半年。平时,他没时间回家,大地震也顾不上回家。女儿说他是“到家里出差来啦。”妻子说他是“客家人”。是的,为了艇上千万台件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网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牵涉面广,难度可想而知。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们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送走了一个个不眠之夜……终于,中国的核潜艇搞出来了。

1970年第一艘核潜艇试航。

1974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

1981年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

中国,成为继美、苏(今俄)、英、法之后勤部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内行人明白,这是一次重要试验,也是一次最危险的试验。所有参试人员明白,中国只有常规潜艇下潜经验,而核潜艇要复杂得多危险得多。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就是在深潜试验时,下去后再没有上来,艇上160多人全部葬身海底,至今无法知道失败原因。这艘由里到外全部由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艇,能闯过中国核潜艇研制史上的首次深潜试验大关吗?包括有关专家都似有疑虑,有的参试人员做好了牺牲准备,向亲人嘱托了后事。黄旭华也明白:越是危险的试验,越需要沉着冷静,越需要精神集中。他和同事们再一次检查每一台设备,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确认万无一失才决定下潜。按说,试验时黄旭华应在指挥艇上坐镇,但他为增强参试人员的信心和掌握第一手试验资料,坚持上艇亲自作深潜试验:50米、100米……到达深潜设计要求,艇壳承受着巨大的水压,多处“咔嗒”、“咔嗒”地n向……终于,潜艇在设计要求深处一切完好,深潜试验成功了,消息传到家中,一向默默支撑着家庭重担的妻子竟放声大哭。当下水试验的所有任务都按照预想顺利完成后,在场的科技人员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在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条件下,用智慧,用一种无坚不摧的爱国精神,书写出了壮丽的核潜艇诗篇。

黄旭华,成为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深潜试验第一人。

Ⅳ 作者简介(叶永烈)

作家简介:
叶永烈,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8岁起发表科学小品,20岁出版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21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此后,多年从事科普创作,受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关心,并对叶永烈作了两次批示:“调查一下,如属实,应同上海商量如何改善叶永烈同志的工作条件。”(1979年1月6日)“我看要鼓励科普创作,这项工作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1979年3月4日)
由于方毅同志的关心,1979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举行隆重仪式,授予叶永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
曾先后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曾任中国科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上海市科协常委、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电影《红绿灯下》(任导演)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科教片奖,《小灵通漫游未来》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作品一等奖,《借尾巴》获全国优秀读物奖,根据叶永烈长篇科幻童话改编的6集动画电影《哭鼻子大王》获1996年“华表奖”(即政府奖)。
后来转向纪实文学创作。主要新著为作家出版社出版的6卷本《叶永烈自选集》;此外,还有《毛泽东的秘书们》、《陈云全传》、《叶永烈采访手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我的家一半在美国》、《一九九七逼近香港》、《商品房大战》、《何智丽风波》等。
即将出版《叶水烈文集》,共50卷,其中科普作品24卷。
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

Ⅳ 谁知道 科幻小说家 卫斯理 的全部作品名称

卫斯理的作者,笔名倪匡
原名: 倪聪,字亦明。(“匡”字是他在《辞海》中点出来的)
生日: 一九三五年五月三十日中午十二点三十七分
出生地: 上海
籍贯: 浙江镇海
生肖: 猪
星座: 双子座
血型: O型
家庭状况: 二兄、二弟、一姐、一妹
最喜欢的食物: 海鲜(鱼、虾、蟹、贝……)
一九五一年,倪匡初中毕业后以十六岁半之龄进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受训三个月,自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毕业”后,继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公安干警,并先后参与“土地改革”、“治理淮河工程”后至苏北、内蒙古垦荒,足迹并远至东北大兴安岭。在内蒙时因“破坏交通”(严冬冰封河道时,将一条小木桥拆下来充作木柴)被打成“反革命”,遭隔离软禁数个月。
一九五七年,倪匡由内蒙古逃亡至广州,七月间偷渡澳门再逃进香港。从此义无反顾,再也没有回过神州大陆。初至香港时曾在夜校读书,因而认识了倪夫人,李果珍女士。倪匡最初在染厂里做杂工,并开始投稿《真报》,后被《真报》录用,先后任工友、校对、助理编辑、记者与政论专栏作家(笔名为衣其)。
一九五七年底,倪匡第一篇有关“土改”的小说《活埋》在香港工商日报发表。第一篇发表的散文是《石缝中》。第一本小说是《呼伦池的微波》(创作于五十年代末,背景为蒙古草原)。
一九五八年,倪匡开始写武侠小说,笔名为岳川。
一九五九年,倪匡与李果珍女士结婚,现有一女(倪穗)、一子(倪震)。后大部份时间乃是自修,算得上没有正式接受过学校教育。
一九六二年,倪匡于查良镛(金庸)的鼓励下,开始用笔名“卫斯理”写小说。第一篇小说名为《钻石花》,在《明报》副刊连载。至第四篇小说《蓝血人》起,卫斯理系列小说正式走向科幻系列。(《蓝血人》一书于二零零零年入选“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成为倪匡科幻小说的代表著作)。
六十年代末,武侠影片大行其道之际,倪匡转而从事剧本创作。十多年间,所写剧本不下数百部,代表作有张彻导演的《独臂刀》。
一九七二年,卫斯理系列小说《新年》发表后,倪匡暂停卫斯理系列小说的创作,时间长达六年。
一九七八年,卫斯理系列小说《头发》发表,被评为最受香港青年欢迎的小说。倪匡此后又回到了科幻小说的创作道路上。
一九八六年复活节,倪匡在台北一家教堂中受洗(不过仍然肯定上帝就是外星人)。原因是与牧师祷告后,治好了多年以来的酒瘾。近年来他笃信基督,频频在香港及台湾作见证。
一九八七年,倪匡与梁小中(石人)、哈公、黄维梁、胡菊人、张文达等发起成立香港作家协会,并出任会长。
一九九二年秋,卫斯理系列小说《运气》发表后,倪匡移居美国三藩市新唐人埠,居所甚似一个多士垆。闲时在家里种花养鱼,如蔓陀萝及神仙鱼等。他笑称洗手间可以看到金门桥,所以作了一句诗:“举头看金门,低头看‘小鸟’”。移民后的倪匡生活优哉悠哉,自称厨艺第一、园艺第二、文艺仅是第三。

倪匡人生阅历丰富,什么苦难都尝过。他为人风趣幽默。古怪兴趣多,古怪想法更多。(曾经有一次,在一只小小的跳蚤身上感悟到自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生命力原来如此脆弱,对于恶劣环境的适应性和忍耐力,还不及一只构造简单的跳蚤。)所以他写文章手疾眼快,千变万化。倪匡自认是个很胡闹的人,但对于工作他是很严谨的。他规定自己每天要写八千多字,这样他便可以工作一个月,然后休息一个月。他又规定自己在黄昏前尽量把工作做好,因为一入黑,他的手便蠢蠢欲动,想摸酒杯了。他写各种类型的小说,如科幻,侦探,武侠以及爱情文艺小说,他又写电影剧本,乃至抒写个人感受的杂文和散文。自一九七五年来港后,他笔下出现了不少科幻,侦探及武侠小说,电影剧本不下几百部,而且在本港各报刊上他每天都发表专栏文字。
倪匡是个怪人,做事往往出人意表,他不懂驾驶,但迷上研究汽车时,曾经独个儿把一部汽车化整为零后再装嵌回原状。他至少有两次遇鬼经验,坚信灵魂的存在与不灭。早年时还经历过“狐仙显圣”,因此,至今仍然认为不同的生物在通过所谓的修练,是可以让身体产生结构上的变化,就会成人成仙。(卫斯理科幻系列《成精变人》,就是一只神鹰经过种种的变化,最后变成人的故事!)
传闻说倪匡曾在东北省看见过外星人,所以他的科幻小说才这么出色,而他自已说本身是喜欢写武侠小说,但有金庸这位老友金玉在前,只好舍难取易,专心从事科幻小说。(写科幻小说容易???)在所有作品中他最喜欢的人物是卫斯理,最喜欢的作品是卫斯理系列《寻梦》,其次是卫斯理系列《黄金故事》。最喜欢的武侠作品是《火并》。
倪匡的广泛兴趣,过目不忘的本领以及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使他自一九五七年来港后的著作深入民心。他的作品组织严谨又带启发性,常使人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倪匡先后使用过的笔名计有:倪匡(武侠与科幻)、卫斯理(科幻)、沙翁(杂文)、洪新(高达、高飞传奇)、魏力(木兰花传奇)、岳川(武侠)、衣其(政论)、九缸居士(杂文)、危龙等等。
倪匡是最多产、多样化的作家,他自称“自有人类以来,汉字写得最多的人”。(其实这是倪匡自谦,这句话中的“汉”字大可删去。古今中外,倪匡唯一可能的对手,只有西方科幻大师艾西莫夫。然而艾大师的英文多是由打字机或文字处理机打出来的,所以这句话绝无人能找到反证。)倪匡也是最有职业道德的专业作家,他从不拖稿、欠稿(早期写得太快,写完后还故意搁几天再交稿)。但稿费、版税奇高,并有两大原则:请先付钱;货出不改(小说绝对不准人改,剧本如何改则绝不过问)。
倪匡的作品包括小说(武侠、推理、科幻、奇幻、奇情、色情)、散文、杂文、专栏、政论、电影剧本。(请参考倪匡著作目录)从没有写过的文体只有歌词与广告词。
倪匡的小说气氛逼人、情节诡异、构思奇巧。小说的数量已超过三百本。电影剧本已超过四百部,保证是世界记录。
倪匡的写作动机,一、谋生;二、兴趣;三、没有别的本事(但后来又发现自己是个很称职的演员)。写作收入,稿费加版税,一年超过二百万港币。写作风格,喜欢玩花样,变题材,不投读者所好,却总能牵着读者的鼻子走。写作天赋,自认是与生俱来的。(倪匡相信一种理论,就是有文学天赋的人,大多也都嗜酒,例如古之李白,今之古龙、倪匡。)写作习惯,一定要听音乐(否则静不下心来),书桌桌面成三十度仰角(才不会腰酸背痛);从来不能也不会以电脑或口述代替手写。写作速度,最高记录为一小时四千五百字(格子),那是“革命加拚命”的速度;最慢一小时也有二千五百字。写完之后从不再看第二遍(最早期作品例外)。自谓“汉字写作,速度之快,世界第一。”
倪匡对小说的理念:“小说只分两种——好看的与不好看的”(他认为不好看的小说,即使里面有再多的学问、道统或艺术价值都没用)。小说的主体是创作意念,至于情节安排则各凭功力。 他认为作家的责任是写出的作品让读者废寝忘食。他对色情文学的定义是小孩子看不懂的文学——看得懂的就不是小孩子,当然就有权利看。
倪匡的个性极端情绪化,难得不糊涂。率性放任,热情爽朗,慷慨侠情。绝对的自由主义,不喜欢受约束,不爱争胜负,不喜欢正经八百,绝不会道貌岸然。
倪匡的爱好很多,有养鱼、种花、集贝壳、木工、烹饪、古典音乐等等,皆是由迷转痴,由痴变狂。推而广之,任何具有许多不同式样的东西都喜欢研究、收集。喜欢读书,什么样稀奇古怪的书都看,但最喜欢看小说。阅读速度最快时,可达到平均一天看二十万字的小说。
倪匡还有三个嗜好,一曰酒,以前一天至少可以喝一公升XO。最近,他宣布了“戒酒”,但定义是酒可以照饮,不过不要饮醉。如今可喝可不喝,但仍认为酒是一种最好的“抗忧郁剂”。二曰烟,曾有过三十五年的烟龄,最高记录一天四到五包(刷牙时都不停——刷左边牙齿时香烟咬在右边;刷右边时咬在左边)。直到有一天,忽然听到上帝的声音说了几遍:“你可以不抽烟了!”从此就再也不抽了。(上帝的意思倪匡想了一下子才弄懂,所谓“可以不抽烟”,是指上帝加诸自己的三十五年“烟刑”已满。)三曰女人,最欣赏柔顺听话的女人,当然外在美也很重要。《鹿鼎记》中的双儿是倪匡心目中完美妻子的典型。
倪匡最推崇的小说家分别是金庸、古龙、琼瑶、亦舒、高阳、夏树静子、爱伦坡;最推崇的散文家是柏杨与李敖。
倪匡是业余刻图章高手,当年就是靠伪造图章与路条,才能一路从内蒙古逃到香港。伪刻图章的原料是肥皂,并没有依照任何样本,只知道刻得愈大就愈唬人。他还是业余海洋贝壳分类专家,曾购上千本参考书,并租下一个居住单位,陈列所收藏的各种贝壳。又曾花上几年时间收集及钻研贝壳,虽然最后意兴阑珊把心爱的收藏卖掉,但他对贝壳的认识已达专家境界。
倪匡绝对赞成人性本恶。对婚姻不赞成也不反对。他认为一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是快乐。(不过倪匡也承认很难,倒是自寻烦恼一定不会令自己失望。)认为人类之所以有进步的主要原因是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
倪匡做人的态度:“看得顺眼的多来往,看不顺眼的,不管你怎样,当你不存在。
倪匡有几位至交好友,古龙,两人于一九六七年结识,旋结为莫逆之交。古龙过世,倪匡伤心欲绝,吊祭时泪洒灵堂(还把古龙陪葬的洋酒喝了一大半)。结果古龙的遗体竟然当场吐血!倪匡不顾他人的警告,将故人之血郑而重之珍藏起来。金庸,倪匡多年的好友与老板。他的小说只在《明报》连载,而大部份的小说也由明窗出版社出版,倪匡曾替金庸代写连载中的《天龙八部》数个月,故意把阿紫的眼睛弄瞎。(不过后来金庸对倪匡说想删去他写的一段,倪匡只说来问我就不是当我朋友。)金庸于一九八二、八三年之间赞倪匡曰:“无穷的宇宙,无尽的时空,无限的可能,与无常的人生之间的永恒矛盾,从这颗脑袋中编织出来。”黄沾,倪匡誉其为:奇才;香港粤语流行曲之父。传说两人是“文曲星”下凡,一分为二的结果。倪匡曾于一九九三年秋赠黄沾对联一副:“两日烹调有黄沾,一生煮字无白雪”,但黄沾却认为这两句次序应该对调。张系国,两人同为中文科幻的开山祖师,但是对科幻小说的理念、表现形式、角色与使命的看法都截然不同。张系国描写初见倪匡的情形:“倪匡则人未至笑声先到,完全是红楼梦里凤姐儿出场的架势。后来每次见面,都是先听到他的朗声长笑才见其人。”又说:“坦白说,我是先喜欢上倪匡本人,才读他的小说。看他瘦瘦小小的个儿(注:那是十年以前),怎么样也不能想像他竟有如此旺盛的精力,每小时能写四千五百字,四五天就可写完一部小说或剧本……文坛鬼才的美称,倪匡可当之无愧。”沈西城,倪匡专家。曾以“洛人”为笔名,替倪匡续写浪子高达的故事。著有《我看倪匡科幻》、《细看卫斯理科幻》、《金庸与倪匡》等。叶李华,另一位倪匡专家,精研倪匡作品近二十年。因酷爱科幻小说,与倪匡结为忘年至交,也是倪匡的电脑启蒙老师。
倪匡的妹妹即著名小说家亦舒,本名倪亦舒。他笑说出版社每次找他都是为了取得亦舒的出版权,他的反而无人问津。他的儿子倪震,也是出版界的人,出版《yes》杂志,更游说倪匡写少年卫斯理!
倪匡在四十岁生日时,曾撰自寿对联:“年逾不惑,不文不武,不知算什么;时已无多,无欲无求,无非是这样”。他自撰的墓志铭:“多想我生前好处,莫说我死后坏处”。
倪匡下笔如有神,六十分钟四千余字,虽云快矣,但仍不如其讲话速度,他说话快如连珠炮,速度比写字速度还要快近十倍(最高记录五秒三句),放慢了速度就说不出来。(据说这是因为倪匡本来是左撇子,被硬性矫正,从小受了“脑伤”之故,也因此至今仍左右不分。)称为名嘴,实至名归。
倪匡自称是世界写汉字最多的人,因为他自一九五七年由内地来港后,写了三十年,一个星期写足七天,每天写数万字。最令人称奇的,是他可以写三十年而灵感不断,题材不尽,且是畅销的保证。江湖中人更戏称他为“袋装书大帝”。出版界流传一个笑话:即使倪匡写的是无字天书,也会迅速售清。极其量下次购买倪匡作品时,看清楚是不是无字天书续集罢了!在香港,纯以写稿而致“富”的作家甚少,倪匡是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http://www.bookspice.com/kehuan/fenlei/wsl.htm

热点内容
都市变身女神系统小说 发布:2024-12-24 13:50:28 浏览:289
主角冷漠修真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4-12-24 13:47:24 浏览:807
星光之恋小说阅读 发布:2024-12-24 13:46:28 浏览:288
国产校园都市伦理小说 发布:2024-12-24 13:42:54 浏览:701
流光容易把人抛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4-12-24 13:35:55 浏览:820
画骨女仵作有声小说免费 发布:2024-12-24 13:33:39 浏览:650
中国好看的校园侦探小说 发布:2024-12-24 13:11:03 浏览:982
武侠小说千佛手 发布:2024-12-24 13:10:54 浏览:754
求完本校园修真小说推荐 发布:2024-12-24 12:30:54 浏览:409
捉鬼小说完结 发布:2024-12-24 12:08:05 浏览: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