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科幻小说答题技巧
⑴ 小说阅读基本知识及答题模式
我们常常在各种类型的小说中找到乐趣,你知道怎么样去阅读小说,有哪些基本的知识要点呢?下面是有我为你整理的小说阅读基本知识及答题模式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小说阅读基本知识
一、关于小说
1、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 散文 、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 方法 ,通过完整的 故事 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的分类
小说的分类由于所持标准不同而有许多种划分方法。按题材内容分,可分为历史小说、社会小说、侦探小说、爱情小说、问题小说、推理小说、科幻小说、战争小说、讽刺小说、谴责小说等;按文体样式分,可分为诗体小说、 日记 体小说、书信体小说、章回体小说、童话体小说、传记体小说、笔记小说、话本小说、传奇小说等。
人们通常依据篇幅的长短和容量的大小,把小说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四类。这是最常见的分法。(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篇幅一般在1000字左右。小小说虽然短,但也同样遵循小说创作的基本规律,如典型化、形象化,不受时空和真人真事的限制,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等等。小小说的主要特点是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立意奇特,文短意长,情节完整,结局出人意料,使人回味无穷。)
3、小说的三要素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小说鉴赏和高考命题选材的对象一般就是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小说,鉴赏和命题的着眼点,也必然主要集中在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线索、表现手法和语言等相关的几个方面。进行小说鉴赏就是要学会如何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弄清人物活动的环境、提炼小说表现的主题,品味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等。
4、小说的流派
鉴赏小说还须了解一些小说创作流派的知识。小说创作主要有三大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
传统小说主要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但在小说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小说艺术特征受到强烈冲击,表现手法已日趋丰富。
现代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产生的一个反传统的文学流派,它包括表现主义、象征主义、达达主义,存在主义、未来主义、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新小说派、超现实主义、荒诞派等等。其反传统的特色不仅表现在创作方法上,也表现在思想内容上,与人们一些传统的认识格格不人。中学生对此只做一般的了解即可,不是我们学习鉴赏的重点。
二、鉴赏方法
1、理清情节线索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活动,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如有一篇小说叫做《想讨一本书》,它就是通过“讨书”“买书”这两个事件反映出方先生不读书又强装斯文儒雅的性格特征的,物质的富有与精神的贫乏这个矛盾也是在“讨书→买书→碰壁”这个情节中得以展现的。要分析情节,先要抓线索,情节的发展离不开线索的贯穿。《想讨一本书》这篇小说就是以“书”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的。当然,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小说还会有两条线索,如鲁迅的《药》就设置了两条情节线索。 文章 可以以事物为线索,也可以以感情或心理活动为线索。如巴金的《灯》开头是“窒闷”,中间有“心渐渐安定”“呼吸也畅快了许多”,结尾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抓住了这些,文章的情节和思路就得到了整体把握。其次抓时空变化(或情节发展脉络)。例如阅读鲁迅的《祝福》,抓住祥林嫂几次来鲁镇的不同时空及其肖像言行的变化,就可以较准确地把握全文的情节和思路,进而把握祥林嫂被封建礼教一步步摧垮的深刻主题。
当然,与分析情节有关的还要看选材、组材是否典型合理,文章结构是否完整,过渡照应是否自然恰切等。
2、分析人物性格
人物指的是小说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他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等,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通过对小说的整体阅读,能对各色人物做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内涵。
小说中的人物并非就是现实中的“真人”,而是拼凑起来的角色,是作家经过典型化处理的“人”。所谓“典型化”,就是作家以概括现实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的方法,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分析选择集中概括,剔除其中非本质的东西,突出其中本质的主要方面,并加以充分的想像和合理的虚构,以此创造出具有鲜明独特个性而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人物形象,达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主观情感的目的。所以,小说的世界,是作者经过艺术加工的世界,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认识到这一点,就不会在阅读中钻牛角尖。评价人物,只有从事件本身来评价人物才是客观公正的,切忌带先入为主的主观色彩,也要避免贴标签式地将人物 脸谱 化的泛泛而谈。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需要通过各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主要有心理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等。
心理描写有助于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气氛、突出人物的精神世界等。如高尔基的《母亲》一文中心理描写的方法很多,有侧面叙述人物内心活动或感觉的,有运用人物内心独白直接剖析心理活动的,有通过动作表情描写反映心理活动的。莫泊桑的《项链》在心理描写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例如写玛蒂尔德看到舞会请帖时,既急切盼望出席舞会,又没有合适的服饰,那种焦急、懊恼、悔恨的复杂心理,就刻画得惟妙惟肖。
细节描写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一个重要手段,它通常包括人物言谈举止细节、生活情景细节、自然景物细节等。细节的最大特点就是“细”,这“细”包括两层意思:其一,它是生活中的细小事物;其二,对它的描写必须是细致入微的。另外,细节应当是典型的,能以一当十地反映生活及表现人物性格。如《变色龙》里写奥楚蔑洛夫为摆脱尴尬,要叶尔德林不断地帮他脱下大衣、穿上大衣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见风使舵的变色龙性格。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独白和人物对白的描写。人物语言描写要求个性化和本质化,即在用词、语气、表达方式上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文化 水平、思想修养、职业身份、内心世界等。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描写人物的独白、对话时,常适当加入一些关于人物的心态、声调和口吻的提示。如孔乙己的语言是独一无二的,他的“多乎哉?不多也”“窃书不能算偷”打上了封建读书人的鲜明烙印;而咸亨酒店掌柜重复的“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也打上了一个惟利是图的商人的鲜明烙印。
多种描写手段集中而精彩表现出来的作品还要数《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王熙凤出场的那段场面描写。对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语言描写,“三角眼”“吊梢眉”的肖像描写,林黛玉的心理描写,周围人物的肃整和王熙凤的放诞无礼的对比描写,先哭后笑、转悲为喜、又是打量又是抹泪等综合运用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把王熙凤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性格特征刻画得人木三分。
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必须分析多种多样的描写方法。
3、了解环境的作用
环境描写,包括社会背景、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场所。人物的性格通过环境得以凸显,环境是为人物而设置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小说追求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着力于人物所处的环境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的气氛和整体意境的形成,无不包含着某种真挚的思想情感。很多作品所浸含着的往往就是作者自己的情思和意绪。如《药》中对愚昧麻木的民众的描写,正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环境现状的反映。《祝福》中的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也是在祝福那种环境气氛中显现出来的,其中无不包含着作者对主人公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不平,以唤起人们疗救的注意。
4、把握作品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实际就是作者通过各种形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文学作品的作用就是要感奋人、激励人、愉悦人,使人从中得到教益,所以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是评价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环节,是实现小说社会功能的关键所在。
在小说中,由于作者浓墨重彩皆泼洒于主要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题性人物”。在故事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某种本质,显示着作品主题的价值。在性格小说中,主要人物是某种典型性格的代表和化身。这种典型性格及其生成发展的历史,是作品主题所要展示的内容。在心理印象小说中,主要人物是特定环境的主要感受者和由此产生的特定心理的主要反映者。主要人物的心理状态,往往具有对特定社会环境客观认识的普遍价值,是作品的主题所在。所以,把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分析透彻了,作品的主题也就不言自明了。
5、品味作品的语言
阅读小说要充分注意它的语言特点和表现力量。要分析它怎样运用具体性的语言叙事描景,展开情节;更要分析它怎样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性格化的语言刻画人物,通过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作品的主题。而且小说运用各种写作方法结构篇章,也都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分析写作方法和篇章结构的表现力量,也都和分析语言的表现力量融合在一起,不能割裂。因而,把握小说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并且具体分析它的表现力量,是深刻理解小说思想内容的重要方法。小说中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对语言的运用有不同的要求。—般地说,叙述要简明、流畅,描写要生动、形象,抒情要真切、感人,议论要精确、深刻。
品味语言要做到:(1)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叙述语言是如何构成一篇和谐完美的整体的;②充分体会作者叙述语言的客观性、含蓄性、形象性、生动性;③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④学会正确审视作家的艺术语言,正确评价作家运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所形成的独特鲜明的语言风格。
6、欣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技巧”指文学技巧。它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方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表现出的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技能;它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的。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鉴赏的核心是审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感因素,达到某种美感享受。
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1)从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白描、细描、景物描写等的作用);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言事说理服务的;②从选材组材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③从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④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⑤从语言运用角度。看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委婉含蓄、尖锐直露、冷峻深沉、热情澎湃等);给读者哪些艺术审美情趣;文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反语、夸张、排比等)创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表达效果如何,等等。
小说阅读基本知识的答题模式
考点一:人物形象
①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答: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②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
1、 从内容上:肖像、心理、行动、语言、细节描写
2、 从表达形式上: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对比,衬托
③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 通过环境描写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
2、 通过分析情节透视人物的思想性格
3、 分析作者写人物的方式
4、 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PS:1、首先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 其次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①考虑人物与故事的真实性的关系 ②考虑人物与故事情节、其他人物、主题的关系
考点二:情节结构
① ※常见题型:
1、 情节的作用
2、 情节的概括
② 情节运行模式
1、 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 摇摆:一波三折(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3、 欧·亨利式结尾: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③ 情节设计的技巧
节奏,巧合,串联,并联,突转,悬念
④ 情节的作用
1、 对主题:点题或突出主题,使主题由隐而显
2、 对人物塑造:发展或表现了人物性格,交代了人物活动的环境
3、 对整个故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线索,伏笔,照应前文,设置悬念,使情节波澜
考点三:环境描写
① ※常见题型:
1、 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 句子 ;
2、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3、 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② 景物描写的方法
1、 描写角度:视(远近,上下,高低),听,嗅,触觉
2、 手法: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象征,修辞
③ 场景的作用
1、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时间,地点,季节)(前段)
2、 渲染气氛 奠定情感基调
3、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前中段)
4、 暗示升华主题(最后段)
5、 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形象
6、 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考点四:小说主题
① ※常见题型:
小说阅读基本知识要点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
一、人物形象
(一)人物的描写。
人物塑造的方法:从描写的角度看
1、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外貌(包括外貌、神情、姿态、服饰等)、行动、语言(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心理、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2、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3、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二)人物形象
1、小说的三要素是(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2、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3、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四)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故事情节
(一)故事情节
1、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
2、开端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发展 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工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3、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中剖析把握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
(二)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 总结 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3、概括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三、环境描写
(一)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3、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4、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A、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B、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C、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二)常见题型:
1、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三)解题思路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1、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 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3、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4、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5、 奠定情感基调;
6、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四、主题思想
常见题型:
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五、表达技巧
常见题型: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六、小说的语言。
常见题型:
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对关键性词语含义的理解: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或者其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在做题的过程中可借助“代入法”将自己的理解代入文中,检验一下这种理解与上下文的意思有无不协调,甚至冲突的地方。
3、理解题目的含义
题目是文眼,其作用:①点明中心,如大连市《冰冻百合》、锦州《高等 教育 》;②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如《冰冻百合》、河南的《六个馒头》;③是本文的线索,如:山西省《唐家寺的雨伞》;④主要人物,如:鲁迅的《孔乙己》;⑤主要内容,如:临汾的《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七、小结
1、小说的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情节的发展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了解人物在情节中各自表现,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2、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通过这些人物描写能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理解其反映的社会情况。
3、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代事件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氛围,表达人物的心情、表现主题等。
看了小说阅读基本知识及答题模式的人还看:
1. 小说创作基础知识
2. 公共基础知识答题技巧与方法
3. 高考小说答题技巧
4. 安全知识答题试题以及答案
5.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简答题及答案
6. 党建知识简答题及答案
⑵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
嗯,最全了。
做题总原则:一分钟拿一分,150分。选择题稍快点,提前5分钟左右。
首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尽可能在试卷上将自己思考的痕迹写下;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切记“整洁、美观、有效”的原则;然后拿起笔,进入到第一卷客观题的选择阶段: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生僻字一般不会错。平时多积累。
3.【词语运用题】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5.【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
做题思路通常是:
「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
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6.【标点符号题】答题技巧:注意试卷中常考标点(顿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分号、问号)的使用,重点审查这类标点的使用正确性,逐一辨析排除。
7、【排序题(语言连贯题)的考查】答题技巧: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主语)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6-8题)
如何读懂科学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验证。
【科学文】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
7、【概念词语】理解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划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
8、【句子】理解题
答题技巧: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9、【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要点概括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枝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10、【推断想象】题
答题技巧:找出推断的根据。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总之: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建议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再做其余三道选择题。找到题干中句子在原文中的位置,前瞻后顾,整体把握,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表述绝对的选项)。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11.【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答题技巧: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12.【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13.【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14.【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好了,客观题做完了,可以把答案填入指定位置了。
填完后,拿出草稿纸,准备进入第二卷主观题的作答阶段。深呼吸之后,就开始吧!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打草稿。(第I卷答卷用时约40分钟)
第II卷(共114分)
(四)(18分)
15.【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16.【诗歌鉴赏题】怎样读懂一首诗
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看注解,看题目,看作者等有效信息。
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②赏析诗句时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常见8种修辞)。
③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17.【名句名篇题】
答题技巧:按规定默写,要求写几句就写几句。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如果默写的内容印象不深,可先记得几个字默写几个字,暂时放过,后面记起来了再默写。
注意: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象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弄。严禁空白!
(五)【现代文阅读】
怎样读懂文学类文章:
边读边划出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词、句,划出文中表明文章结构的词、句。议论性文章特别要注意论点和结论,叙事性文章看划出的词句就能理清这篇文章的情节结构。第二遍阅读时可以只看这些划了的词句,寻找答题的区位,根据题干要求确定答案位置,根据分值和字数限制来组织答案。第三遍主要是核对答案是否符合主旨和题旨。
对于高考中的现代文阅读,因其分值高,这一部分基本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成绩的走向,因此,同学们不能丢太多的分。对于这一类题,该如何去做呢,下面结合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进行思路讲解:
18.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思路
如果是揭示概念的特点,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这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如果是概念间的区别,则要依据语境来判断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与句群和段落联系起来。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关键性语句理解思路
对于此类题,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19.信息筛选性试题思路
解决本类题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因为此类题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分散的,或像蜜一样蕴涵在花蕊里,或像珍珠一样蕴藏在蚌壳里。在做这一类题时,一定要抓牢题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要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一点一点的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再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20.归纳主旨性试题思路
解题思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清理文思的题型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
审美鉴赏性试题思路
这一类题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例如:问你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格(大纲规定的8种),有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上,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有何作用,文中哪些词语用的如何巧妙,文章构思上某一点几点妙笔好在何处,
文章的整体风格
(豪放、婉约、明朗、含蓄、雄壮、纤巧等),
文章所表现的情况(喜悦、哀婉、明快、灰暗、悲壮等)
是如何展示的?其实,审美鉴赏题还是在于理解文意。
对景的分析:抓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侧面的景物的不同特点。
对修辞的理解:抓住修辞本身的特点,再结合语境来解释用这种修辞的妙处。
21.综合探究题要结合文章本身作答。
总体建议:
★①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②如果有选择题,先做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
③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不提倡自作聪明,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目前推断至少有一道题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而且往往是第一题,一分不能丢。
④实在要概括的题目也请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找到原文中出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
⑤字迹工整,写满为止。
(六)【文字表达】
★首选把近段时间各地模拟题中的第六大题翻一遍,熟悉题型是答题的关键,其次,看到新题型不要慌,慢慢看题目要求,总能有收获。
①审题要仔细:仿句要细到标点符号;概括要注意信息点的把握。
②条件要符合:如果是一句话新闻的概括,注意"报喜不报忧"的特点。
③形式要限制:仿句要注意修辞及字数的规定;概括要注意字数。
④内容要创新:不要照搬照抄,开拓思维,注重积累。
⑤上下要协调:尤其是结合语境下句子,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暗示,使上下协调。
★如果有对话,要注意谦敬词的使用。
【语段压缩题】答题技巧: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画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少文字,不出语病。
解题思路:首先抓住三词、三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解释的或重复较多的),其次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包括原因、论据、过程等,其次换,其次数,其次对,最后是理。
【语句扩展题】
答题技巧:情景式扩展: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事理式扩展: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以……重点”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具体解释“……”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例如,2000年高考25题,解题思路是,首先考查语境要求:“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心情愉快,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考试前夕”有两种情况,一是心情紧张,一是对考试充满信心,但是只有后一种才会有“歌声”,同时还要在语句中出现“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等几个词语。
【句式仿写题】
答题技巧:看清列出题干几点要求,分析仿写句,琢磨句式特点及表现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内容,搜索仿写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尽可能使句子写得新颖,有深意。注意要求,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注意仿写对象要同类,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
【句式变换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干要求,变短要先提出主干,修饰语按顺序变为分句;变长要确定陈述对象,将短句按顺序变为修饰语。先写出几个句子,后选出符合要求不出语病的句子作答。
【综合改错题】
这一类题其实就是修改病句,关键是要读清题意,注意潜在提示,然后按要求完成。主要参考前面的语病部分的答题技巧。
(七)【作文】
可能还是考"给材料的话题作文",强调开放与限制并存。
①作文应该是关注“人生、社会、发展”。可能考的话题有如下一些:“面对挑战”“竞争与合作”“沟通”。可持续发展—“现代化与环境”“精神家园的保护”“文化的破坏”。呼唤人才--人才的“要求、定位、能力、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人才要会交际—“沟通”。
②看清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不要自拟标题)还是话题作文
③展开联想:由课内到课外,首先打开思路,为了使文章达到800字的基本要求,做到内容充实,需要充分而恰当地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
由正面写到反面,
由自己写到别人,
由古代写到现代,
由中国写到外国,
由动物写到植物,
由自然界写到人类社会,
由学习写到生活,
由社会活动写到思想认识,
由文学写到艺术,
由体育写到军事,
由凡人写到伟人……
但无论何种联想,都必须注意回到话题中去,扣住话题以免中途“跑题”。
材料运用:尽量用自己最熟悉的材料,为了做到材料新鲜,建议多使用近几年出现的新人新事。
如十大感动人物、
社会新活材料,
社会方面的吸毒、腐败、治安改革等问题,
科技人员方面的盖茨、袁隆平,
自然环境方面的沙尘暴,
高科技方面的基因技术、数码技术,
经济界的人物,
尤其是要结合政治老师列举的典型事例。
对一些过于“新鲜”、评卷老师可能不知道的,要适当地交代人物的身份和影响、事件的时间、地点等大体情况,以免给人捏造之感。
④谋篇要出彩:
开头末句一定要提出论点(起)
二段(承)承上启下用几个问句
三到5段(转)用几个小分论点加例子加分析
6到7段(结)。
开头要引人
(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待背景),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
⑤文体要固定:文体不限不代表没有文体,要写什么象什么。一般要求写议论文。记叙文要三分之二的篇幅落足于叙述,议论文反之。写记叙文,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不喊口号,情真意切。写议论文要注意事例贴切、事理的分析、引用后的引申,做到首尾呼应。
少写,最好不写深奥的科幻小说,写童话、寓言不要过于含蓄,严禁照搬照抄别人的范文。
⑥题目要出新:名言为题,比喻为题,设问句为题,数字为题等。
⑦内容要限制: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如乱说教育的不是等),少政治术语,不要单纯发牢骚。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
⑧语言要优美:
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多引用贴切名言警句;
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
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
严禁文白夹杂;
不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
不使用别人看不懂的词汇;
⑨细节要生动:一定要有细节描写。推己及人,以情动人。
⑩小处要留心:题目不要忘记写(3分);字数要达到(10字1分)写满作文纸;字迹要工整(3个错别字1分);卷面要整洁(可扣3分),不写出格字,不写连笔字,标点规范。
常用增加文采句式提示:
1、对称句:两两相对,相同或相反,不一定字数相同(如白天-黑夜、山上-山下、春天-秋天……)
2、假设句:通过对假设条件下可能产生结果的推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一种分析方法。因其用假设复句构成,所以称为“假设句”。
3、“名言+阐释+例证”句式
4、排比短句: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等
⑶ 高中语文解题技巧
(一)基础知识(1—4题,12分)
1、字音辨析题:
答题技巧:(1)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2)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3)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4)审清题干,用排除法较好。
2.字形辨析题
答题技巧: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是重点,生僻子一般不会错。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3.词语运用题
答题技巧:(1)语素分析: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2)语境分析:在原句中划出关键词作为区别的参考。(3)善用排除: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4)语感判断: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言感觉去选择。年百微吨度年个
4.成语辨析题
答题技巧:(1)根据成语意思判断,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3)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5)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想入非非,灯红酒绿。
5.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2)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3)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4)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5)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6.标点符号题
标点符号题答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错误类型:(1)该用句号的却用了逗号;(2)非疑问句却用了问号;(3)选择问句中用了两个问号;(4)倒装句中问号前置;(5)感叹号的位置出现在句中;(6)分句之间误用了顿号;(7)表示约数的数词间用了顿号;(8)习惯上作为一个词使用的并列词语间用了顿号;(9)二、三层次的并列间用顿号(只限第一层次并列用);(10)引号之间用了顿号;(11)没有提示和总括作用的地方用了冒号;(12)冒号的通领范围不清;(13)引语中间“某某说”后用冒号;(14)是间接引语却用了引号;(15)引语中句末点号位置不当;(16)括号位置不当;(17)该用括号而未用;(18)冒号和破折号互相混淆;(19)破折号和“是”重复;(20)省略号和“等”重复等。
7语言连贯题
答题技巧:先从语句形式入手,再从语句内容考究。
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5-7题)
1、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说明性文字抓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的解释文字,议论性文字抓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的阐述文字。读好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能复述每段内容)
2、再读3道选择题题干和选项支。
3、再读一遍原文,读的时候要将选择题中的选择枝内容在原文中划出来。
4、解题。正常思路是:定位——核对——判断。解题时要将选择枝与原文作比较进行判断。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在题目中划出要求你回答的对象;(2)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所以要特别注意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故意夸大缩小,混淆先后,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等。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8-10题)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文章内容。
2、再读原文,带着“什么人”“几个人”“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这样”等问题对文段用心默读、圈画两遍进行理解。阅读过程中见到加点字时要到题目中进行理解。
3、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
4、解题。题目设计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A、信息筛选题(性格表现题):
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看清楚“谁”的“什么性格”,防张冠李戴、问牛答马这种错误。
B、词语理解题
(1)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先翻译每组中高中学过的那个句子中的虚词意思,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注意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意义。
(2)文言实词题
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近)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注意古今异义词。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C、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判断时要明确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时间是否准确等。中心、主旨理解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
总之:古文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几个人履历,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需要胆大心细。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先读下文,也许自会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不懂就不懂,没有什么,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通假或活用。
好了,客观题做完了,可以把答案填入指定位置了。同学们一定要再填涂机读卡时注重规范。第一卷答题用时约40分钟。
填完后,拿出草稿纸,准备进入第二卷主观题的作答阶段。深呼吸后,就开始吧!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打草稿。
第Ⅱ卷(共120分,用时50+60分钟)
(四)文言翻译、诗词鉴赏、名句文学常识填空(23分)
11.文句翻译题(10分):
答题技巧:(1)要结合译句重读上下文句子。(2)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此时要特别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3)圈出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的解释是得分点。(4)判断句子的句式特点,这也是得分点。(5)开始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并能体现句式特点。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6)一定牢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忠实原文。个别字实在无法讲通,考虑通假、活用或意译。
12.诗歌鉴赏题(8分)
(1)先读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把握本诗重点。
(2)再读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3)再读注解,寻找诗歌内容的线索。
(4)通读全诗。通读时要特别注意每句至少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要发挥想象,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结合诗题、描述、议论、抒情推断这首写什么内容。注意格律诗起、承、转、合结构。
(5)古诗鉴赏表述: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特别注意:看题目,看注解,看作者等有效信息。(1)认真研读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是概括了诗的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诗歌提供了感情基调。(2)赏析诗句要注意用词的巧妙、修辞手法及运用的效果。(3)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及象征意味。(4)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5)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的常用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6)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李煜、李清照等)
OR.文学常识填空(2分)
答题技巧:(1)“一字不差”。(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
13.名句名篇题(5分)
一、画面记忆法:背诵古诗时,我们可以先认真揣摩 诗歌的意境,将它幻化成一幅形象鲜明的画面,就能将作品的内容深刻地贮存在脑中。例如,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可以根据诗意幻想出如下画面:山上云雾 缭绕,太阳照耀下的庐山香炉峰好似冒着紫色的云烟,远处的瀑布从上飞流而下,水花四溅,犹如天上的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记住了这个壮观的画面,再细细体会, 也就相当深刻地记住了这首诗。
二、联奏记忆法:这是按所要记忆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某些特点进行分类和联结记忆的一种方法。用“联奏记忆法”来记忆作家作品方面的文学史知识,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看这样的“串台词”:有一天,莫泊桑拾到一串《项链》,巴尔扎克认为是《守财奴》的,都德说是自己在突出《柏林之围》时丢失的,果戈里说是《泼留希金》的,契诃 夫则认定是《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最后,大家去请高尔基裁决,高尔基判定说,你们说的这些失主都是男的,而男人是不用这东西的,所以,真正的失主是《母 亲》。这样一编排,就把高中课本中的大部分外国小说名及其作者联结在一起了,复习时就如同欣赏一 组轻快流畅的世界名曲联奏一样,于轻松愉悦中不知不觉就牢记了下来。
三、以少记多法:有时遇到两组容易混淆的知识材料,当记住一组便能推知另外一组的时候,可以采取“记住少数,推知多数”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以少记多法”。例如,“廴”与“辶”偏旁容易混淆。查一下《现代汉语词典》,“辶”旁汉字约有120个;“廴”旁汉字只有“廷、建、延”3个,宝盖头(宀)汉字有80多个,秃盖头(冖)的常用汉字只有9 个。到底该记哪一组来推知另一组,同学们一看便知。
四、抓头助记法: “抓头助记法”是指在全面学习或复习一篇课文时,有意识地 对要记内容的头一句、或头一句中的头一个字,以及与上文有转折或跳跃性联系的连接句的头一个字作强化记忆。在需要时,可利用这些句子或字来帮助 记起有关的内容。而对那些句子不多的短文短诗,更可以把每一句的头一个字依次集中起来,加以背出。这样,到需用时 便可信手拈来且很少差失。如白居易《暮江吟》一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 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在背出后,再把每句的头一个字依次集中起来,即“一半可露”。这样无论如何也不会因某句卡壳而影响全诗背诵。
五、口诀助记法:诗歌比散文容易背诵,口诀比一般条文容易记住。“口诀助记法”就是把学习的内容编成口诀来帮助记忆的一种方法。运用此法,应注意如下三点:①编口诀的内容,一 般应是重要的、有规律性的或能明确理成条文型的;②在编拟时,应先认 真领会全部待编的内容,尽量把它们的要点概括出来,使之条理化,为编口诀打下基础;③把概括出来的条文,依次排列在一起,编成口诀。口诀的语句, 要力求简洁、通俗、形象,并注意音韵、节奏,尽量做到易诵、易记、琅琅上口。
六、兴味助记法:所谓“兴味助记法”,就是在学习或复习时,尽量利用或创造一些 有趣的办法,把原来不大有趣味、甚至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改造成趣味盎然的材料来帮助记忆。比如可用下列方法:
1、编绕口令助记法。汉字结构部件中“臣”与“ ”,经常会纠缠不清。其实“ ”这个部件在常用汉字中出现, 只有“颐”、“姬”、“熙”3个。有人便把它们组编成两句绕口令:“颐和园演蔡文姬,熙熙攘攘真拥挤。”只要背出这个绕口令,不仅这三个字中的“ ”不会错写为“臣”;而且其余带“臣”的汉字,也不会误写为“ ”了。
2、编顺口溜助记法。如历代的文学体裁及成就若归纳成如下几句,就有助于在我们头脑中形成清晰易记的纵向思路。西周春秋传《诗经》,战国散文两不同; 楚辞汉赋先后现,《史记》《乐府》汉高峰;魏晋咏史盛五言,南北民歌有“双星”;唐诗宋词元杂剧,小说成就数明清。 注:“双星”指以《吴歌》、《西曲》为代表的南朝民歌和以《敕勒歌》、《木兰辞》为代表的北朝民歌。
答题技巧:(1)“一字不差”。(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3)若是任选两题之一填空的话,就选择最有把握的一题来填。
(五)现代文阅读(22分)(14-17题)
1、先通读全文,用铅笔标好段落序号,初步掌握全文意思。(如果有道多项选择题,先做该题,大致了解文章内容。)
2、第一遍速读全文,并用铅笔划出画龙点晴的句子、议论和抒情的语句、过渡连接作用的词句。(划错无关紧要,主要目的在于对文章有整体认识)(注意:如使用铅笔一定要轻轻的)
3、 再读14—17题题目,带着问题重读文章,并划出相应的词语、句子。
4、 根据划出的词语、句子进行解题。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能在原文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找,不提倡自作聪明,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目前至少有一题可这样,往往是第一题,要一分不丢。实在要概括的题目也请注意分析题干及分值设置,推断得分点,找到原文中的出处,前后兼顾,整体把握。
(2)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
(3)对应题旨与分数,分多个要点阐述。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高考不会给出超过2分的点。一道试题有两个问的,原则上依问顺序作答。
(4)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如果弃文中的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绝对是不可取的,那样的回答距标准答案都有一定的距离,有时甚至相距甚远。
(5)字迹工整,写满为止。
(6)千万不要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应该摘录运用关键词而非整句。
(六)文字表达(15分)(18-20题)
首先把近段时间所做的第六大题温习一遍,熟悉题型是答题关键;其次,看到新题型不要慌,慢慢读题,总能有收获。审题要仔细,条件要符合,形式要限制,内容要创新,前后要协调。
(1)语段压缩题
解题思路:首先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解释的或重复较多的。)再对应题干要求进行整理使之有条理。
(2)语句扩展题
答题技巧: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
(3)句式仿写题
答题技巧:修辞一致,内容一致,句子结构一致。
(4)句式变换题
答题技巧:变短要先提炼出主干句,将之作为第一句,再将其它修饰语按顺序变为分句;变长要确定某句为主干句,再将其它短句按顺序变为修饰语。
(5)对联
答题技巧:短语结构相同,字数相同,内容一致,末字仄起平落。
(6)公益广告
答题技巧:字数一般10—30字。要有修辞手法,有情感,有创意,更要符合题意。
(7)手机短信
答题技巧:字数一般20—50字。要有修辞手法,有情感,有创意,更要符合题意。
(七)作文(60分,60分钟)(21题):
1、审题(至少花5分钟,但原则上不能超过10 分钟)
(1)理解原材料与话题,根据原材料提炼观点,注意观点中一定要出现话题。
(2)分析话题中词语之间的关系。一般有修饰关系、并列关系、无限制关系。
(3)根据话题中词语关系重新确定观点。若是修饰关系则要突出修饰语,若是并列关系则要突出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若是无限制关系则要缩小范围。
(4)若遇上新材料作文或漫画作文,要按考前辅导,将其转化成话题,然后作文。
(5)若是命题作文,一定不要自拟题目。
2、确定选材范围
根据自己的特点,确定选材范围。如教育、亲情、友情、环保、时势、战争、腐败、做人、人文等。尽量用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展开联想,打开思路;善用教材,注意正反;纵贯古今,横跨中外。分析材料,紧扣话题和论点。
3、确定文体
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哲理散文、杂文、议论文、记叙文、寓意小说等,不要刻意采用创新文体,否则东施效颦。尽量避免选择科幻小说、编故事、童话、寓言等弱智文体。我们最有把握的是议论文的“五段三分四环节”模型,请用好用活。自始至终,文体要鲜明。
4、 确定分论点
在草稿纸上列出总论点和三个以上分论点,分论点一定紧扣总论点,以体现思维严谨而有深度。
5、 拟写标题
切忌无标题或以话题为标题。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拟题:运用修辞拟题,引用俗语拟题,化用古语拟题,借用成语拟题,套用流行语拟题等。
6、 写好开头。
作文开头要吸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切忌抄原材料。入题要快。要展示自己的文采,让改卷老师先入为主。
7、主体段落有层次
应试作文上最忌首、腹、尾三段组成的“猪样式”结构。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最主要的还是能使评卷老师一目了然。一般要求分成5—8段就可以了。
8、要写好每一段的首句
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
9、话题出现频率。话题在正文中要经常出现,以免有套题、偏题、脱题的嫌疑。
10、要展示文采。多使用成语,多使用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多引用古诗词名句,多引用名言警句,多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多用短句避免长句。遣词造句要用情感。
11、内容要有时代感
切忌使用老掉牙的材料。应活用近几年发生的带时代感的材料,如奥运精神、印度洋海啸、十大感动中国、中日关系、连宋来访、创建和谐社会、二战胜利六十周年、学生减负、中美贸易纠纷等。
特别强调的是: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不谈宗教话题,不要单纯发牢骚,不写早恋等敏感话题。
12、结尾。结尾要展示自己的文采,有韵味,有力量(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画龙点睛,发人深省)。让改卷老师刮目相看。
13、字数
一定要写够数量或稍微超过30—80字才好。千万不要自作多情,超出作文格子;更不能不写足字数。
13、书写
一般不要求写得好看,但要求书写整齐易辨认,虽好看,不易辨认也并不好。要写楷体字,一笔一画清清楚楚,不要写草字,以免妨碍辨认。切忌字作多情显书法。
14、错别字
高考作文每三个错别字扣一分,重复错别字不计数。
五、检查策略
在做完考题后,一定要注意检查答卷,减少不合理失分。首先检查是否答完全卷,像前面所说的可能有暂时搁置的考题。任何一个题目都不能空白,空白就一分也不能得到,实在不能解答的题目最后应猜答,猜答也是解答。其次应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意。此外还要克服某些心理性原因造成的失分,如临交卷时凭一时感觉,轻易更改答案或圈去部分解题等。
1.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
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
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
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2. 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1)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4)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5)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6)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
(赋比兴、象征)
7)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
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抑扬:突出于强调
⑷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网络网盘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caXTSbiPNTe37DygiUDK4A
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