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滤器科幻小说
『壹』 黑暗森林法则真的根本就不成立吗
没看《三体》之前听说过黑暗森林法则,当时是一脸懵逼,觉得很高深难以理解。最近刚好有空看完了三部曲,突然想到了这两年比较火的游戏《绝地求生》,发现二者很相似。
第二个就是因为距离非常遥远,去探测远远比直接消灭更有效率。这个可以类比地球上的战争,加入你的部队知道对面山上有敌人,你会去找详细的位置吗?大多数都是范围性覆盖性炮火攻击,只要你有这个能力。
『贰』 找一些宇宙冒险的小说,经典的,好的给好评
重生之超级战舰 2017银河奖作品纯科技 文明等级1-9级 是黑暗森林类宇宙小说
『叁』 盲视 三 科幻篇
那么我们再进入第二主题:我们以往对于外星人的想象,为什么很可能是错的?
小说里的这个与外星智能第一次接触的故事,与我们以往看到的科幻小说几乎是完全不同的。它描写的这个外星智能人类几乎无法理解。
我们以往看到的科幻小说和科幻影视,其中的外星智能往往就像是套了个皮套的地球人。比方说《星球大战》里那些皮肤蓝蓝绿绿的外星人。他们也是两只手两只脚,也有眼睛鼻子嘴巴。想要表现的异质一点的,就长得像昆虫或者海里的什么东西,比方《异形》那样的,长得很像昆虫,行为方式也完全是动物。在那些科幻作品里,外星人和地球人最根本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使用的是同样的一套概念体系;外星人也有语言,有文字,是单独的、有自我意识的个体,他们与人类思考和交流的方式是相同的。
最偷懒的设定里,他们也使用声音来交流,与人类接触不久就学会了人类的语言,还基本上都是学会的英语。而这种假设实际上是毫无根基的,我们就算发现了外星智能生命,也很可能完全无法理解它们。
在小说情节里,飞船载着一船人飞到了外星智能那里,船上的语言学家开始与这个外星智能联系,这个外星智能是能够理解地球语言的,称自己为罗夏。这个名字同样是有深意的:它来自于心理学的罗夏墨迹测试。这个测试是这样的,志愿者看着一系列由墨迹组成的图片,来说出他们觉得这个墨迹像什么。而他们眼中墨迹的形象,也就代表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外星智能从地球所泄露的无线电波中挑选了这样一个名字,预示的或许是,他们只是一面镜子,而人类眼里的外星智能,都是这面镜子投射的人类自身的观念。
这里人类的自身观念,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博弈论。说到这里,要提一下刘慈欣在《三体》里提出的“黑暗森林”理论,根据三个基本假设,可以推导出全宇宙的智慧文明的基本行动准则,这就是从博弈论里来的。而《盲视》里就认为,博弈理论仅适用于理性的参与者,或者人类参与者,对外星智能很可能根本就是离题万里。
在与外星智能联系的过程中,船员们发现,他们在回答中没有办法获得任何有效的信息,罗夏仿佛就像是一个中文屋,他能根据预订好的规则给出回复,却不能理解自己在说什么。
这里的中文屋也是人工智能和认知哲学中的一个著名的概念,是由美国哲学家约翰·赛尔提出的。它是这样的。比方说你是一个不懂中文的美国人,在一个小房子里,外面会有一个小窗口递进来一些纸片,上面有奇怪的图案;你的工作,就是依据手头的一本手册,按照规则将图案翻译成英文,并且回复,再按照规则将回复组合成另外的图案,写在纸片上递出去。这些图案其实就是中文,在外面的人看来,你是在使用中文回答问题,而实际上根本不懂中文。
而这个外星智能的表现就是这样的。其实这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很容易理解,因为它的表现实际上跟聊天机器人是一样的:聊天机器人这样的程序就是一个典型的中文屋,它能够按照规则处理语句并且给出回复,但是没有能力真正理解你的意思。
实际上,小说的主角,也自称是中文屋:对于他来说,其他人的情绪和反应都是一种规则,他可以按照规则去做出反应,但是他并不真正能够感受到他人的情绪。
说回故事情节,科考队员发现外星智能罗夏的本体处在一个小行星上。在登陆小行星进行勘查的过程中,船员们抓到了一个死的智能生物和两个活的智能生物。检查的结果是这个智能生物的构造与人类完全不同,这种生物有很多的肢体,连在一个中轴上面,更像是海洋生物,比方说章鱼和海星。作者彼得·沃茨又在这里显露了他作为海洋哺乳动物学家的专长。他在书里写到,这种生物全身上下有 30%的身体结构是神经组织,感光点也是分布在整个身体表面,感光的同时可以显示各种各样的图形。这种生物被取名为攀爬者,而队员们并不知道这种生物在外星智能罗夏那里是一种什么地位。他可能就是智能本身,可能是集群智能的一部分,也可能是智能手底下的某种自动机器,这需要更多的研究。
在研究攀爬者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攀爬者有着惊人的智力。他们能够解决非常复杂的计算问题,比人类强得多。但是在测试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队员们要求攀爬者列出向它展示的测试窗口中的一些东西的名字,攀爬者能够列出多面体,恒星,罗夏,但是不能列出攀爬者自己的名字。
这种现象非常奇怪。实际上这就好像是这种生物是盲视的,大脑能够处理信息,能够看见,但是它自己不知道自己能看见。 从本质上来说,盲视就是这么回事:运行的是大脑,而不是人的自我意识。而对于攀爬者来说,盲视侵蚀了它的每一种器官。它自己知道答案,但是它不知道自己知道答案。它有非常高的智能,但是没有自我意识。这就好像是一个梦游的人,他能够走路,能够开车,甚至能够跟人对话,但是他自己不知道。
在这里,作者是将自我意识和智能分开的,而这也正是这本书中最核心的一个观点。所有以往的科幻小说里都假设,人的智能与自我意识是一体的,所谓“我思故我在”;那么照人类的标准推理出去,外星智能生物肯定也有自我意识,能够意识到“我自己”的存在,并且依据我自己的意识去行动。任何一种智能生物,都是在个体层面上意识到“我”的存在。而科幻里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也是这样的,计算机觉醒过来,意识到了“我”这个个体的存在,并且依据个体的意识来行动。
而罗夏则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有着极高的智能,但是意识不到自我的存在。智能在宇宙中的意义,在于模式识别,发现规律,和做出决策;而实际上这三件事情都不需要自我意识的参与;这就好比AlphaGo作为一种算法,它没有自我意识,也能够在围棋上远远超过人类。在小说的最后,吸血鬼说,这样或许才是能够在宇宙中生存发展下去的更好的形态,而自我意识实际上是拖后腿的。而这也正是小说的核心论题所在。
第三部分
那么到这里就进入本书的第三个主题了:自我意识有什么用?
长久以来一般人所默认接受的意识的理论,被称之为“身心二元论”:就是说,我们的意识和我们的身体是两个分立的系统,我们的意识影响着我们的身体,而反过来则不行。这个理论是很古典的,但是现如今已经被证明,这是完全错误的。不但意识会影响身体,身体同样会影响意识。身体对于意识的影响,有个专门的术语, “具身认知”。现代认知科学就有这样的实验:你心情好,所以你会微笑,但是如果把一个人的脸摆成笑脸,而人的心情也会变好。微笑和心情好实际上是个互相影响的过程。
现代的认知神经科学实际上也证实了很多书中的观点,人类的意识实际上是被潜意识所驱动。认知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就有一个比喻,叫做“象与骑象人”:我们的意识是骑象人,我们的头脑是大象。骑象人偶尔能够把握大象的方向,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大象自行其是。
这里还有个很浅显的例子,就是减肥。很多人觉得,减肥的办法就是不吃饭,靠着意志力扛着 。但是认知科学说,这基本不会成功,因为你的大脑在做决策的时候就受到了整个能量系统的影响,这会扭曲你对于食物的判断,你会被饥饿感逼着不停的想吃东西。科学的减肥方式并不是挨饿硬扛,而是顺着你的身体的潜意识走,吃低热量的食物,用饱腹感来减少大脑对于高热量食物的渴望。
小说的核心论点则在这点上又进了一步,就是自我意识在演化上是个骗局。
这里就比较接近于哲学了:我们的自我意识实际上就是一个将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汇总起来的过滤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真相,而是那些演化上有利于我们生存的东西。之前所说的盲视就是其中一例:你的大脑看到了,但是你的意识没有看到。而相反,有一种眼病叫安通综合症,得这种病的患者已经瞎了,但是你的大脑认定你没有瞎,于是编造出了视觉的景象。而实际上你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干的事情,跟这个也差不多。
举个例子,颜色不就是人类定义的吗?你凭什么说色盲就是一种病呢?他们仅仅是对于颜色的感知与一般人不一样,而一般人对于颜色的感知为什么就是对的呢?有很多物种可以看到紫外或者红外线,那么对这些物种来说,紫外或者红外也能算一种颜色。说到底在整个光谱中,人类能够看到的只是极小一部分,那么我们就可以说,颜色不过是一种幻觉。你看NASA发的那些哈勃望远镜拍摄出来的星云图,很漂亮的颜色,实际上都是假的,它是用了一套算法,将某个波长指定为某个颜色而渲染出来的。真实的星云或许没有那么漂亮的颜色,但是他们发出来的光本来就大多数在人类的感光波段之外,凭什么人类所看到的颜色就是全部的真实?
你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书里说了这么一个例子。在抓捕攀爬者的过程中,主角发现攀爬者是隐形的,他看不见。后来经过研究,生物学家最终搞明白,为什么当初主角看不到那个攀爬者了:实际上人的视觉只有中央部分是清楚的,而边缘则全部是模糊的。人需要不停的移动眼球,来将整个视野的图像缝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人的眼球移动的时候,所形成的模糊图像大脑就直接丢弃了。而攀爬者则能够直接观察到大脑神经的冲动过程,它只在视觉的空白期运动,大脑就会对它视而不见。这种生物有着极其强大的能力,看上去是人类抓住了这两个攀爬者,实际上是罗夏故意让它们被抓的,人类才是被研究的对象。
从这里推下去,这就是小说的结论了:自我意识非但不是一种进步,而是对于智能的阻碍。在这个宇宙中,智能和技术当然是生存下去的关键,但是自我意识并不是,而智能实际上就是发现规律和模式识别。而就算是人类,也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证明,没有自我意识也能生存下去。 梦游或者醉酒的人也能执行很多任务,比方说与人说话,走路,甚至是开车,当然这很危险,但是他们是在没有自我意识的情况下做这些事情的。
而很多需要极端的专注和创造力的职业,对于自我意识的需求更为淡薄:比方说一个钢琴家,他弹钢琴的时候肯定不是有意识的指挥自己每根手指的运动,如果他真的这样做了,那么他的演出注定失败。同时,很多情况下,做研究或者解决难题的灵感也不是来自于有意识的探究:你苦苦思考一个问题,得不到解答,但是你这个时候放下它,让它在潜意识里孕育一段时间,突然某天你可能就会灵光一闪,得到新的突破。最近很流行的“心流”理论实际上就是讲的一种极端专注,自我意识被抑制的状态。
小说里的吸血鬼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自我意识稀薄的生物,相比于人类,吸血鬼等于是时时刻刻都处于心流状态,能够更加客观的面对现实,做决策更快,更准。
在小说的结尾,吸血鬼队长也得出了结论:他们必须在这里阻止罗夏,否则罗夏将会攻击地球。最终,吸血鬼队长送走了主角,乘坐一个逃生舱回返地球,其余人则与飞船一起,自杀式的撞上罗夏。
为什么罗夏要攻击人类,实际上是因为他们在本质上是不能理解自我意识的:对他们来说,自我意识只能带来空耗的程序循环和浪费认知资源,所以人类的任何交流,对他们都是一种攻击。书里暗示了,这样的智能在宇宙中才是主流。而在书最后,主人公席锐逃回地球,在漫长的旅途中,他发现地球的通讯越来越少,这说明,地球也慢慢被没有自我意识的智能所占据,人类最终走回了宇宙的正轨。
《盲视》这本小说的本质是非常悲观的,某种意义上,比刘慈欣在《三体》中的“黑暗森林”理论更为悲观:刘慈欣说人类必须保留兽性才能在宇宙中生存,而《盲视》则说,人类要摆脱人类自己才能在宇宙中生存。这无疑是更加釜底抽薪的断言。
『肆』 科幻小说中有哪些常见的概念
整个星系只有两颗星球,就是一颗恒星和一颗行星(艾瑞姆),整个星系周边都是星云,方圆六千万光年以内一颗其他星星都没有,艾瑞姆虽然已经将技术发展到了极致,但一颗恒星和一颗行星的能量根本无法支撑其冲到六千万光年以外,整个艾瑞姆都是高压下的集权统治以维持整个文明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