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科幻小说
『壹』 你看过最棒的中国科幻小说是什么
最棒的科幻小说,1、老舍《猫城记》
老舍写于1932年的《猫城记》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作者到火星探险,坠落到"猫国"的经历。猫国历史长达两万年,但最近服用"迷叶"导致文明极度退化,最终被邻国所灭。(是不是看着很熟悉)老舍于1932 年撰写的小说《猫城记》,是一篇具有独特风格的恶托邦小说。主人公因为厌恶国内政治毅然来到火星,但在以猫人为主体的火星城市中,他看到的仍然是颓废、保守、冲突和不求进取。在小说的结尾,主人公忍无可忍再度出逃,回到了他曾经认为是腐败丛生的地球。
2、倪匡的《卫斯理系列》
卫斯理,是香港著名作家倪匡所编写之科幻小说《卫斯理系列》中的主角,小说以他第一人称叙述。据倪匡自己所说,他是乘车经过香港湾仔区大坑道时,望见了卫斯理村的门牌,因此得到主角名称的灵感。在《原振侠系列》中,卫斯理被称为“那位先生”。从1985年许冠杰主演的《卫斯理传奇》开始,近20年的时间里,倪匡的《卫斯理》小说系列被改编成近无数部电影电视,其中不少就直接冠名“卫斯理”。供您参考。
『贰』 如何评价小说《天命》
年初,偶然在网上读到钱莉芳《天命》一书,甚觉不错,于是买回一本,利用闲暇时间,细阅,今终于看完。掩卷而思,颇有几分心得。
钱莉芳,江苏无锡人,据称是一所中学的历史教师,对秦汉历史情有独钟。作品有《天命》、《天意》等长篇科幻类小说,曾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特别奖。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有客南来,绍续成汤;受命者谁?仲子武王;起死回生,乃知玄黄;言旋言归,复我家邦;北冥其深,见事何广;冥水汤汤,天命茫茫;今者不乐,逝者其亡;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作者把这些散乱的诗句,从《风》、《雅》、《颂》甚至《尚书》等等简牍中一片片地拾掇出来,勾画出又一幅历史的画卷,猛然间,有谁能想到,在这些如谶言一样的晦涩难懂的诗句里,却包含着许多历史上一个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上至尧舜,下迄周秦,皆有史料留存,为何商朝六百年统治,历史却几近空白?
世传孔子删《诗》,然而又有谁知道,孔子删去的,不正是他所窥破的这个人世间的真相?!
“十日并出,洪水肆虐,北海归墟,天命玄鸟……”,远古时代,一次次拯救这个世界的神祇族,究竟来自哪里?
“亡秦者胡”,有谁能解读出大秦帝国是终止于自己而并非胡人?
“孰代汉者,当涂高也”,又有谁能解读出谶指雄略魏武?
……
《天命》的题材在科幻小说中极具特殊性,它不像一般科幻小说那样“着眼于未来”,而是转而写起历史,将汉代历史、先秦史籍、远古神话和未来战争等编织成一张涵盖过去未来的大网,以详尽的史料为基础,营造了一个个悬疑空间。
“当滔天的洪水流入归墟,亿兆宇宙轰然湮灭,一个从树枝向树根伸去的回环结成了”,在这个回环里,天命不可违,“天命玄鸟”,人的一切轨迹只是在既定的天命里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车轮。
很惊叹于作者对《诗经》等古诗文的深刻理解,惊叹于作者借此而成的精妙构思。
另外,作者提到“宇宙的分裂”、“世界会不停的分出歧路,你我本应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但不幸的是,我们一手毁了那无数可能的未来”等等思想,在切合已发现科学的同时,并没有毫无根据的暇想乱夸,而天命如何,终归仍是人们自己的选择!
『叁』 最早的科幻小说是什么
中国古代最早的科幻小说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是公认的
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
中国近代最早的原创科幻小说是1904年发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作者笔名“荒江钓叟”。
『肆』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原创科幻小说是
封神演义...书中的那些神仙都是外星人
『伍』 中国科幻的发展史
第一时期起源于1902年,而第二时期起源于1979年。
1902年,鲁迅在《月界旅行·辩言》中透露出非常欣赏西方的科学技术,希望能向国人广泛传播的态度。由于过分惧怕科学读物的文本在的中国读者中无法获得接受,鲁迅希望科幻小说这种载体,能以糖衣炮弹的方式将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传达给国民。
1979年,童恩正在《人民文学》发表了《我对科幻文艺的看法》。这个短文结束了“功利主义”时期,开创了第二时代。第二时代要求科幻小说找到比科学普及更加根本的价值观念,童恩正疑惑地认为,这种新的价值可能是去“普及科学的人生观”。
2016年,在央视节目《2015科幻盛典》中,科幻作家韩松与生产出液态机器的科学家进行了科幻与科学的一次握手。
(5)中国历史科幻小说扩展阅读
中国最早的科幻小说:
中国最早的原创科幻小说是1904年发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作者笔名“荒江钓叟”。中国最早的纯文学刊物《小说林》的创办人徐念慈不仅翻译国外科幻小说,本人还创作有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著名作家老舍也创作过一本名为《猫城记》的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幻文学仍然以欣欣向荣的姿态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学体裁更接近科普小说,大多是向低年龄段读者普及科学知识和预构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好未来。在主题上比较接近于同时期的苏联“社会主义文学”风格。在文化大革命中,中国大陆的科幻文学的发展陷入停滞。
『陆』 中国古代科幻故事都有哪些
有一本书《中国古代科幻故事集》
《列子·汤问》中《偃师造人》的故事,为人们所熟知,也被中国的科幻界公认为中国古代较早的“科幻小说”。这篇作品的原文是:“周穆王西巡狩,越昆仑,不至弇山。反还,未及中国,道有献工人名偃师,穆王荐之,问曰:‘若有何能?’偃师曰:‘臣唯命所试。然臣已有所造,愿王先观之。’穆王曰:‘日以俱来,吾与若俱观之。’翌日,偃师谒见王。王荐之曰:‘若与偕来者何人邪?’对曰:‘臣之所造能倡者。’穆王惊视之,趋步俯仰,信人也。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王以为实人也,与盛姬内御并观之。技将终,倡者瞬其目而招王之左右待妾。王大怒,立欲诛偃师。偃师大慑,立剖散倡者以示王,皆傅会革、木、胶、漆、白、黑、丹、青之所为。王谛料之,内则肝、胆、心、肺、脾、肾、肠、胃,外则筋骨、支节、皮毛、齿发,皆假物也,而无不毕具者。合会复如初见。王试废其心,则口不能言;废其肝,则目不能视;废其肾,则足不能步。穆王始悦而叹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诏贰车载之以归。夫班输之云梯,墨翟之飞鸢,自谓能之极也。弟子东门贾禽滑厘闻偃师之巧,以告二子,二子终身不敢语艺,而时执规矩。”
这是一个和现代机器人题材的科幻小说非常相近的故事。“鲁班造木鸟”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也常被人提及,例如《墨子.鲁问篇》中提到:“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王允的《论衡·儒增篇》说:“巧工为母作木马车,木人御者,机关俱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唐朝的《酉阳杂俎》也记述:“鲁般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其父伺得鸢,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人曰:般所为也,赍物巨千谢之,般为断其一手,其月吴中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六国时,公输班亦为木鸢,以窥宋城。”
《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造木牛流马的描写,也充满了科幻意味:“造木牛之法云:‘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秋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载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大劳,牛不饮食。’造流马之法云:‘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这些超前于时代,以当时的科学为基础的幻想,足以令我们眼界大开。下面,再举几则研究者们较少提及的中国古代科幻故事。
唐代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写道:“傀儡子,自昔传,云起于汉祖在平城为冒顿所围。其城一面,即冒顿妻阏氏,兵强于三面。垒中绝食。陈平访知阏氏妒忌,即造木偶人,运机阏,舞于陴间。阏氏望见,谓是生人,虑下其城,冒顿必纳妓女,遂退军。”
我们并不怀疑在汉高祖的时代,古人制造木偶人的技艺,但是,若要木偶人与真人一模一样,还要使匈奴皇后信以为真人,产生忌妒,退了围城的数万人马,不要说当时不可能,现在的科技也未必能办到。这个故事可以视为和偃师造人相媲美的古代机器人题材的科幻故事。
再看几则中国古代的UFO故事:
西晋张华在《博物志"杂说下》中提到:“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廓状,居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都,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东晋王嘉《拾遗记》:“尧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于西海,查上有光若星月。常浮绕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复始,名曰贯月查,亦谓挂星槎。羽人栖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则如瞑矣。虞夏之季,不复记其出没,游海之人犹传其神仙也。”
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武帝使张骞使大夏,寻河源乘槎经月而至一处,见城廓如州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骞问曰:‘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乃与一支机石而归。至蜀,问严君平,君平曰:‘某年月,客星犯牛女。’支机石为东方朔所识。”
唐王贞范《洞天集》: “严遵仙槎,唐置之于麟德殿,长五十余尺,声如铜铁,坚而不蠹,李德裕截细枝尺余,刻为遵像,往往飞来复去,广明以来失之,槎亦飞去。”
如果去除神仙方术的色彩,这些记载中的仙槎,与现代科幻小说中的飞碟就非常相近了。
再如元代伊士珍《琅嬛记》中关于“七宝灵檀几”的记载:“谢霜回有七宝灵檀之几,几上有文字,随意所及,文字辄形隶篆真草,亦如人意。譬如一人欲修道,则使其人自观,几上则便有文字,因其缘份性资而曲诱之。又如心欲得某物,则几上便有文字曰‘某处可得’。又如欲医一病人,或欲作一戏法,则文字便曰服何药愈,念何咒、书何符即得也。甚至读书偶忘一句一字,无不现出。霜回宝之。”
这样的文字,如果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和电脑及互联网十分相似。
由于时代的局限,中国古代的科幻故事不可能使用现代人的词汇,如激光、全息摄影、机器人、飞碟、外星人等。他们在幻想这些事物时,用另外一些他们惯用的词汇来替代,如飞碟叫做仙槎、明珠、火球;望远镜叫宝镜;机器人叫木偶人、傀儡、铁冠人;而外星人,更多地被叫做羽人、鬼怪、神仙。笔者认为,科幻思维是不分国度的,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中国古人对于科技的所产生的古怪想法,即使不能被看成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至少也可以被当作是那个时代的科幻故事。
『柒』 民国时期我国有哪些优秀的科幻小说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人们兴奋地形容当年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在世界舞台上,我们终于拥有了东方独特视角下的科幻故事。
聚光灯照射之下,《流浪地球》背后所代表的文学门类——科幻小说,也随之被人们重新审视。而当人们试图追溯中国科幻小说历史时,会惊讶地发现,带有鲜明东方视角的科幻小说,早在一个世纪前的清末民初,便已悄然萌芽。
有趣的是,《月球殖民地小说》的刊载倘若和同年发生的另一件事对比,会显得别有一番趣味。1905年,清王朝颁布法令,所有的乡试会试一律停止,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旧时代与新时代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进行了交接。
现在的人们大概很难想象,在那个知识匮乏、战乱不断的旧社会,竟然能诞生如此具有天马行空想象力的科幻作品。那些创作者,怀着近乎本能地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科学幻想的追求,以超越时代的视野创作了无数令人惊叹的科幻作品。
民国初年,有“碧荷馆主人”的《新纪元》、包天笑的《空中战争未来记》,描绘未来种种高科技武器克敌制胜的故事;又有“高阳氏不才子”的《电世界》、“萧然郁生”的《乌托邦游记》,描绘未来世界的游历生活。
但遗憾的是,他们都是零散创作,此起彼伏,始终未能成规模。
『捌』 求一本关于伏羲的科幻小说的书名
钱莉芳《天意》
《天意》是一部以中国历史上楚汉争霸为背景的历史科幻小说。与香港作家黄易创作的历史科幻小说《寻秦记》一样,《天意》也把故事背景设置于秦汉,尝试对这段历史进行“重构”。这是一个糅合了历史、神话和科幻元素的故事:来自外太空的“龙羲”源自于中国神话的伏羲氏,他人首蛇身,驾着飞船来到地球,却着陆在海洋上,飞船毁坏,自己被困于地球。为了脱困,龙羲以自己的智慧让当时仍处于蒙昧状态的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一大
2011年版
步。以便完成他的移山填海的工程,再通过时光扭曲以纠正当时降落在海面的错误,龙羲物色人类中的杰出人物,他先后找了赵政、张良,最后找到韩信。……这些计划看起来是那么完美,但是一旦完成,结果就是他的飞船没有损坏,他也不会因为飞船坠毁而给人类传播文明。所以如果当他的计划一完成,人类文明就会重新归于洪荒,新的一段历史会覆盖旧的一段历史。韩信就是发现了这个惊天阴谋,才走上了和伏羲决裂的道路。
小说以英雄韩信和女子季姜的独特视角,对主人公韩信的心理历程、一生悲欢进行唯美的表述,其中糅合历史叙述、神话传说,假托时间机器这一科幻设想,巧妙地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悲剧式的英雄。纵观全文,小说主要基于《史记·淮阴侯列传》,通过对伏羲氏、彭祖、九鼎的传说,以时间机器、外星人等科幻话题为空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