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某些思想家

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某些思想家

发布时间: 2023-12-07 07:59:00

⑴ 世界三大科幻小说

世界三大科幻作家是:英国的阿瑟·克拉克、美国的罗伯特·海因莱因和艾萨克·阿西莫夫。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世界范围内(以英国为代表)科幻小说的发展经历了所谓“黄金时代”,形成一个持续创作、出版的高峰。被称为世界科幻“三巨头”。

阿西莫夫一生著书近500本,《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人系列》三大系列被誉为“科幻圣经 ”,曾获7次雨果奖、3次星云奖,为后续众多的太空系列小说、电影铺平了道路。

海茵莱因代表作有《星船伞兵》、《星际迷航》、《严厉的月亮》、《双星》、《 银河系公民》、《银河行商》等,4次获带毁得雨果奖,被誉为硬科幻小说大师、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

克拉克被誉为“太空时代的先知”,作品包括《童年的终结》、《月尘飘落》、《来自天穹的声音》,《2001年太空漫游》是其经典代表作。

克拉克的科幻电影和科幻小说开启了“太空史诗”的新类型,它启发了《星球大战》、《第三类接触》、甚至《阿凡达》。曾获3次雨果奖、3次星云奖,1986年,被美国科幻与奇幻协会(SFWA)授予终生成就奖——大师奖。

(1)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某些思想家扩展阅读

西方科幻小说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1、英国有工业革命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导致真正科学幻想小说的兴起;

2、二十世纪初期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带来科学幻想小说的中兴;

3、第二次信携世界大战后,由于核裂变、宇宙航行、彩色电视机、电子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蠢坦备,进一步促使西方科幻小说的繁荣;

4、经过二三十年的繁荣,科幻小说家从科幻作品的主题、情节,到艺术的方法进行新的探索。

⑵ 世界科幻小说之父是美国的谁他的科幻小说有拍成电影吗

一、世界科幻小说之父不是美国人,而是法国人儒勒.凡尔纳,关于他详解如下:
1、简介:
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法语:Jules Gabriel Verne,1828年2月8日-1905年3月24日),法国小说家、博物学家,科普作家,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开创者之一。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大大小小的科幻小说,总题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漫游》。他以其大量著作和突出贡献,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由于凡尔纳知识非常丰富,他小说作品的著述、描写多有科学根据,所以当时他小说的幻想,如今成为了有趣的预言。1905年3月24日儒勒·凡尔纳逝世。
2、详解: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开创者之一。代表作有《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等,其中《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被称为凡尔纳三部曲。近年来,随着对于其作品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发现,学界对于凡尔纳的认识也在趋于多样化。凡尔纳作为一位纯文学意义上的作家开始为一些学者所重视。
1863年起,凡尔纳开始发表科学幻想冒险小说为主的作品,以总名称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的系列作品集(Voyages Extraordinaires dans les Mondes Connus et Inconnus)一举成名。代表作三部曲为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
粗略地概括,他的主要作品涉及了两个背景:十九世纪末期的世界(如《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八十天环游地球》、《沙皇的信使》等)和想象中的世界(如《太阳系历险记》、《征服者罗比尔》、《面对国旗》(又名《迎着三色旗》)等)。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最多的第二大名家,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位于莎士比亚之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的统计显示,全世界范围内,凡尔纳作品的译本已累计达4658种。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译次数最多法语作家。在法国,2005年被定为凡尔纳年,以纪念他百年忌辰。
二、他的作品被拍成电影的解释如下:
1、《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4D版改编自科幻小说作家儒尔·凡尔纳的同名著作。小男孩奈德登上“鹦鹉螺号”,跟随着尼摩船长进行海底旅行。他饱览海底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各类生物,享受高潮迭起的绚丽之旅。
2、《八十天环游地球》;
中文片名: 环游地球80天[1]
外文片名: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更多中文片名:环游世界八十天
更多外文片名: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USA) (alternative spelling) 80天环游地球
80日环游世界
导演:弗兰克·克拉斯 Frank Coraci
编剧:
Jules Verne....(novel Le Tour monde en quatre-vingts jours)
David N. Titcher....(screenplay) (as David Titcher) and
David Benullo....(screenplay) &
David Andrew Goldstein....(screenplay) (as David Goldstein)
片长:120 min

⑶ 何谓科幻小说

科学幻想小说(英语:Science Fiction,又称Scientifiction),简称科幻小说(英语:Sci-Fi或SF),主要描写想象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中文最早也有译作科学小说。虽然从科幻史的角度来看,暂时还没有一个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认的定义标准。一些可供参考的例子有:「科幻小说是描述科学或想象中的科学对人类影响的小说」;「科幻小说是描绘对象处于未知范畴中的小说」。以上定义虽然角度不同,但科幻小说的定义中总是反复出现一些词语,例如:幻想、未来、科技、人类、变化等。从这些关键词中可以看到,科幻小说所涉及的范畴总是与人类的好奇心、求知欲紧密相连。 在科幻爱好者中盛传的一则「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是这样的:「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可以说,这比一个精确的定义更能概括科幻小说的特质。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伊哈布·哈桑曾说:「科幻小说可能在哲学上是天真的,在道德上是简单的,在美学上是有些主观的,或粗糙的,但是就它最好的方面而言,它似乎触及了人类集体梦想的神经中枢,解放出我们人类这具机器中深藏的某些幻想。」 分类 要严格地区分科幻小说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有时候科幻小说和奇幻小说、恐怖小说都界限模糊,对某一部作品来说,更可能兼有这几种风格。 如果下面的说法让你感到无所适从,那么阅读原著总是最好的办法。 [编辑] 硬科幻与软科幻 这是一种十分流行而且有效但是已经被学术界无视的分类法:「硬科幻」和「软科幻」。 [编辑] 硬科幻小说 参看硬科幻小说 硬科幻小说(英语Hard Science Fiction,简称Hard SF)是一种科幻小说的分支类型。作品的核心思想是对科学精神的尊重和推崇。在手法上,硬科幻以追求科学(可能的)的细节或准确为特性,着眼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处理手法:一些作者小心翼翼地避开难以置信的技术,如超光速旅行;而另一些人则允许这些在故事中作为重要道具出现,并对其构筑的世界进行细致的阐述来显示这项技术可能实现。在后一类小说中,天文探索或物理现象常常比人物刻画重要的多,但作者有时也会在故事中围绕人物表现环境。 总之,硬科幻的共同特点是故事情节依靠技术来推动和解决。作者也会尽量让故事中的科技与出版时已知的科学保持一致。这是科幻界尤其是读者对硬科幻的主要看法。 [编辑] 软科幻小说 参看软科幻小说 软科幻小说(英语Soft Science Fiction,简称Soft SF)是情节和题材集中於哲学、心理学、政治学或社会学等倾向的科幻小说分支。相对于「硬科幻」,作品中科学技术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因为它所涉及的题材往往被归类为软科学或人文学科,所以它被称为「软」科幻小说。 例如,系列科幻小说《沙丘》中,弗兰克·赫伯特通过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抛弃了智能机器,而回到了封建社会。赫伯特借对当前社会政治现实的逼真模拟,以「沙丘」的传奇对人类的现状进行批判。软科幻小说也探索社会对事件的反应,和纯粹由自然现象或技术进步引发的问题(往往是灾难),主题往往是说明科学像一把「双刃剑」,需要人文关怀的引导(最常见的就是指责机器不能代替人伦情感)。 有趣的是,关于软科幻定义的争议很少,或许这正是因为其界限似乎比硬科幻更为模糊。 [编辑] 分类争议 虽然「硬科幻」、「软科幻」的分法常见诸许多杂志、网站和爱好者之口,但赞成者内部对「软硬」的定义也存在争议;同样,有许多人拒绝承认这种说法,认为没有必要去细分科幻小说。 一个典型的混乱案例是《星际大战》(Star Wars)。许多保守的爱好者因为其中「原力」(Force,某种超自然的精神力量)的设定而认为它不属于科幻,而只能算奇幻小说,或好莱坞太空电影,反正不是科幻;另一些硬科幻小说拥护者认为好莱坞太空电影都是奇幻;而公众一般直截了当地把它们统统归为「科幻电影」。 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凡尔纳是「硬科幻」的鼻祖;威尔斯则是「软科幻」的宗师。实际上,威尔斯的作品中对科技的幻想和直接描写一点也不比凡尔纳保守;《海底两万里》也花费了几个章节来描写世界各地对神秘的「鹦鹉螺号」的猜疑与震动。因此将他们并列对立起来难免有失偏颇。 [编辑] 其它分类法 为了解决上述混乱,曾经出现一种新的说法,SF不再是「Science Fiction」或者「Sci-Fi」、「ScientiFiction」、「Science Fantasy」之类的缩写,而变为代表「Speculative Fiction」,即推测性小说。这个「SF」的定义比较宽容,试图涵盖之前纠缠不清的科幻定义。 这一定义不同于一般中文里的「推理小说」,参见中文 *** 的推理小说条目。 此外,刘慈欣认为不存在硬科幻和软科幻,只有真科幻和伪科幻[1].
参考: zh. *** /w/index?title=%E7%A7%91%E5%B9%BB%E5%B0%8F%E8%AA%AA&variant=zh-#.E5.88.86.E7.B1.BB

⑷ 著名华语科幻小说家倪匡去世,生前曾有过哪些成就

在7月3日下午,著名华语科幻小说家倪匡去世,其生前曾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作品,与金庸、黄沾和蔡澜并称“香港四大才子”。 倪匡原名倪聪,1935年5月30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是浙江宁波。倪匡的第1篇小说为《钻石花》,写到第4篇小说《蓝血人》的时候,卫斯理系列小说正式走向了科幻的系列,并且《蓝血人》入选了20世纪华文小说100强成为了倪匡科幻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倪匡一生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但是其本人却称,最得意的两件事情便是替张彻编了许多次的剧本和代替金庸写小说,也许在傲气十足、极富才情的倪匡看来,张彻和金庸是非常优秀的人,所以能与二位合作是此生最得意的事情。有人曾经评价倪匡凭一己之力撑起了70年代的香港影坛,在2012年的时候,倪匡还曾获得了第31届的香港金像奖终身成就奖,可谓是功成名就。

⑸ 世界经典科幻小说推荐10本 10部世界经典科幻小说介绍

1、《海底两万里Twenty Thousand Leagues Under The Sea》(1870)。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是科幻小说的先驱,他的这部小说问世60年后,“科幻小说”这个词才正式出现在公众文化中。《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最具预见性的作品,其中的潜艇战、水肺潜水甚至泰瑟枪之后都成为现实。美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动力潜艇的名字“鹦鹉螺号”就源自《海底两万里》。

2、《震荡波骑士The Shockwave Rider》(1975)。赛博朋克小说的开山之作,比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发表《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还要早九年,甚至赛博朋克cyberpunk这个词也是在这部小说发表五年后才出现。虽然,《震荡波骑士》中没有描写一个虚拟现实的华丽网络空间,但小说中的电脑黑客在全球计算机网络上释放了一个可以自我复制的程序,约翰·布鲁勒尔John Brunner把这个程序叫做“蠕虫”。1982年,施乐帕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在分布式计算领域所作的工作和约翰·布鲁勒尔小说中的描述惊人地相似。1988年第一个现实中的蠕虫病毒在互联网上出现并迅速扩散,感染了数千台电脑。

3、《天堂的喷泉The Fountains of Paradise》(1979)。阿瑟·C·克拉克Arthur C.Clark的这本小说描写了“太空升降机”—从位于10000公里高处的地球轨道上,将一条缆索放到地面上。通过这条缆索,人们乘坐特殊的缆车或升降机进入宇宙空间。如果这样的“太空升降机”有一天成为现实的话,其预见性可以和《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潜艇媲美了。阿瑟·C·克拉克没有发明出太空升降机的实物,不过他进行了严谨的演算,证明太空升降机是可行的。他甚至预测出碳纤维将是制造升降机缆索的理想材料。二十年后,这一预测成为现实,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首次将太空升降机研究付诸行动时,碳纳米管成为核心材料。

4、《赛亭星Cyteen》(1988)。C.J.切瑞C.J.Cherryh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严酷的星球,那里的定居者和地球居民关系恶劣。《赛亭星》的矛盾主线是推动克隆人超越基因复制品限制的尝试。故事中科学家通过创造类似的童年经历,试图塑造他们社会中最有价值公民的性格。切瑞通过这部作品,巧妙地探讨了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孰重孰轻的争论。

5、《火星三部曲The Mars Trilogy》(1992-1996)。作者金·斯坦利·罗宾逊Kim Stanley Robinson把故事中对火星的殖民化开始于2026年,200年后结束,那时火星的地形改造基本完成,人类迈出了走进星际空间的第一步。火星三部曲着重描写火星殖民者的日常生活细节,并且密切关注火星的地理环境,仿佛我们中的每个人都会登上这个红色星球一样。

6、《钻石年代The Diamond Age》(1995)。故事情节是一个下等民小女孩偶然间获得了一本世界上最前进的绘本启蒙书,这本书在各种情况下一直指导小女孩的成长。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塑造这本启蒙书和小女孩生活的整个世界时,借鉴了埃里克·德雷克斯勒Eric Drexler关于分子纳米技术的一些观念,那就是微型机械过特定时间就会创造新奇迹。

7、《彩虹尽头Rainbows End》(2006)。第一次读这本小说时,主要内容中远超现实的科技让读者感觉作者弗诺·文奇Vernor Vinge把故事背景设定在2025年似乎过度乐观。“隐形眼镜”佩戴者的周围覆盖着网络上的数字信息—“网衣”。个人社交网络资料可能出现在他们的头边,完整的景象也可能被投射到幻想的世界,在汽车或飞机上喷涂怪物或龙的图案。不过现实世界的科技发展速度远比我当时想象的迅猛。

8、《炽热Incandescence》(2008)。格雷格·伊根Greg Egan把年代设定为:遥远的未来,背景:跨星系的文明—这部作品似乎无可争议地属于太空歌剧的范畴,不过格雷格·伊根之前还写过一本广义相对论和天体物理学的启蒙小说。故事情节大多发生在工业革命前诡异的世界,文中的角色需要尽快发现某些先进的物理学原理,否则他们就会有大灾难。

9、《时间机器The Time Machine》(1895)。H·G·威尔斯H.G.Wells的这本小说有点自我剽窃的意味—那台机器的操作原理似乎是直接从《顽固的亚尔古英雄The Chronic Argonauts》中搬过来的。H·G·威尔斯的这篇短篇小说出版于1888年,比《时间机器》出版时间早七年。尽管如此,《时间机器》仍是部出色的科幻作品,因为这部小说传播了这样的理念:时光旅行可以靠科学技术手段实现,而不是像早期的穿越故事那样依赖于魔法。近几十年中物理学家们争先恐后进行理论上时光机器的研究,就证明《时间机器》关于四维宇宙中时光旅行的描写极具预见性。

10、《我,机器人I,Robot》(1950)。1941年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创造了“机械人工程学robotics”这个词。短篇小说集《我,机器人》收录了艾萨克·阿西莫夫最著名的作品—《机器人三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也不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第二定律)。虽然艾萨克·阿西莫夫的作品中没有过多描述机器人的“正电子大脑”如何运作,但提出了一种思路:机器的思想运转正常,但指令冲突使其行为怪异。之后的计算机程序员对这种思路再熟悉不过,因为指令冲突时程序就会出现bug。

热点内容
王爷不可以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1-11 07:44:05 浏览:15
都市极乐后宫小说续写 发布:2025-01-11 07:39:09 浏览:452
下载米读小说免费版苹果版 发布:2025-01-11 07:39:02 浏览:304
校园谢文东小说全集 发布:2025-01-11 07:37:35 浏览:803
中美太空争霸科幻小说 发布:2025-01-11 07:30:54 浏览:992
完本现代都市异能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1-11 07:15:18 浏览:218
修炼肉体的科幻小说 发布:2025-01-11 07:08:13 浏览:581
女主叫叶的小说名字 发布:2025-01-11 06:58:21 浏览:846
变成名侦探柯南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1-11 06:03:21 浏览:17
科国内科幻小说学生 发布:2025-01-11 05:52:41 浏览: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