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作科幻小说著称的儿童文学作家是
1. 求中外著名儿童作家的儿童散文及作者简介
中国:
叶永烈,著名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曾先后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曾任中国科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上海市科协常委、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叶圣陶 1914年,他被排挤出学校而离开失业。在他失业期间,他全心投入文言文小说的创作。这些小说都寄到《礼拜六》杂志发表。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的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里。
孙幼忱
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当代儿童文学作家,著名儿童科普作家。著名童话作家孙幼军之弟。
著有童话集《猴子请客》、《时间老人的期待》、《五十二个星期天》,中篇小说《小飞船》,自选集《聪明的木娃》,长篇小说《山连着山》;长篇传记文学《擎起我的双拐》等十九本书。中篇童话《小狒狒历险记》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学创作三等奖,童话集《神秘的蚂蚁国》获1982年黑龙江省优秀少年儿童读物奖,长篇小说《通向奇异世界的小路》获黑龙江省第二届文艺创作大奖二等奖,《无瑕王子》获海峡两岸首届中华儿童文学征文佳作奖,《暴雨》获日本第十届蒲公英文学奖铜奖,《小狒狒历险记》获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三等奖。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6月25日15时在哈尔滨逝世,终年72岁。
孙幼军
当代著名童话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外交学院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理事。著有童话《小布头奇遇记》、《怪老头儿》、《小贝流浪记》等,曾获国际安徒生文学奖提名奖及国内多种奖项。
郑渊洁
这个直接看网络吧,介绍真的非常长。
外国
格林兄弟 德国《格林童话》
安徒生 丹麦《安徒生童话》
林格伦 瑞典 《长袜子皮皮》、《大侦探小卡莱》、《淘气包埃米尔》等,我的毕业论文写的就是关于她和她作品
恩德 德国《时间之谜》(也有翻译成《毛毛》的》)《永远讲不完的童话》
普鲁士勒 德国《大盗贼》系列、《小女巫》、《鬼磨坊》
~~~~~~~~~~~
2. 郑文光的简介
中国著名科幻作家郑文光先生(1929-2003),是我国最重要和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开始创作发表科幻小说,成为当时著名的科幻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第二次科幻浪潮中他重返科幻文坛,发表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并创作了中国科幻史上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飞向人马座》。郑文光于1998年获得中国科幻终身成就奖。
郑文光,1929年生于越南。1954年开始发表科幻小说。1983年因患脑血栓停止创作。主要作品有《火星建设者》、《猴王乌呼鲁》,中篇《飞向人马座》、《命运夜总会》,长篇《神翼》《战神的后裔》等。另有学术著作《康德星云说的哲学意义》、《中国古天文学源流》,翻译作品《宇宙》、《地球》等。曾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科幻小说协会会员。郑文光是出生在越南海防的华侨,解放初回国。郑文光受过系统的天文学教育,象当时的很多科幻作者一样,学术研究是他的主业。郑文光自幼喜文,十一岁就在越南的《侨光报》上发表作品。这样的经历使郑文光具有超过一般自然科学家,甚至超过一般科普作家的功底。
郑文光走上科幻小说创作之路,是必然也是偶然。1954年,他作为专职科普工作者,发现少年对枯燥的科学知识不感兴趣,因此,他突发奇想,要把谜一样的天文学和诗一般的文学结合在一起。当时,国外新型的科幻小说还没有译进中国,甚至连科幻小说是什么,大家也不清楚。于是,就有了郑文光的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这也是中国大陆的第一篇科幻小说。1954年,郑文光在 《中国少年报》上发表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成为中国科幻第一次高潮到来的标志。《从地球到火星》是一个短篇。讲的是三个中国少年渴望宇航探险,偷开出一只飞船前往火星的故事。虽然篇幅不长,情节也不复杂,但却是新中国第一篇人物、情节俱全的科幻小说。郑文光也没想到,这篇作品在《中国少年报》刊出之后,竟引发了北京地区火星观测热潮,人们在建国门的古观象台上排起长龙看火星。郑文光被深深感动了,也被激励着。从此,创作科幻小说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欲罢不能。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郑文光又发表了几个短篇,以1957年发表的《火星建设者》为最成熟。该文曾获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大奖。是中国第一篇获国际大奖的科幻小说。《火星建设者》采用了当时科幻文学作品中少有的悲剧写法,讲的是在共产主义大同世界里,人类开始在火星上建设基地,虽经多般艰苦奋斗,仍然由于当地细菌的侵染而功亏一匮。但郑文光的创作并非一帆风顺,在50年代,不少人认为写什么科幻小说是“不务正业”、“歪门邪道”,还有的指责郑文光没有坚持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是搞“唯心主义”。郑文光的创作进入了艰难时期。直到今天,郑文光还心有余悸的认为,当时的不被理解是他创作中最感苦恼的事。
郑文光的艰难完全是一个拓荒者的艰难,但他坚持了下来,他坚信他的作品是有价值和意义的。不但坚持创作,他还开始了对科幻小说理论上的探讨。这其中,他经历了一个非常痛苦和复杂的漫长过程,他曾试图在作品中尽量多地“放入”科学知识,但最后,他越来越明确认识到,科幻小说也是小说,遵从小说(也即文学创作)的一切规律,它姓“文”不姓“科”,当然,也不能排除其中的科学内容。所以,郑文光对科幻小说总的看法是“洋为中用、幻为实用”;科幻是“舶来品”,有个民族化的问题;科幻又应该用科学的幻想(而不是神话)结合现实,反映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郑文光于1958年在《读书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谈谈科幻小说》的文章。该文几乎谈到了科幻文学的所有基本理论问题,如科幻小说的文学本质、科幻小说对古代神话的继承关系、科幻作品中的科学如何与真实的科学相区别,等等。自此以后四十多年,在这些基本理论问题上,中国科幻界竟再无大的突破,而只是一直就这些问题与不了解科幻艺术的外界舆论反复争辨。其理论探索的停滞颇为可叹。
一九七六年春,在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的年月里,叶永烈发表了十年动乱后期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标志着中国科幻在大陆掀起第二次高潮。这次科幻高潮实际上就是上一次高潮的延续。被称为“中国科幻小说之父”的郑文光在这次高潮中又创下了一个新纪录:1979年出版了新中国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飞向人马座》。该作品延续了《从地球到火星》的“事故加冒险”的故事框架。但场面更为宏大,人物更多,刻划上也更出色。当然,作品里的宇航距离也更远。
郑文光是我国著名的科幻作家,他自从撰写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以来,总共发表有100万字的科幻作品。 大家都知道,描写复活恐龙的《侏罗纪公园》是1993年美国最受欢迎的科幻影片,可郑文光先生不但也曾写有科幻短篇《侏罗纪》,而且早在1980年就写过一篇复活古生物的科幻小说——《史前世界》。史前世界:地球形成以前宇宙是怎么一个世界呢?人类还没出现的地球又是怎么样的呢?郑之光在这篇科幻中充分的想像,大胆的创新,把我们带入那浩如烟海的宇宙。其中,作者充分利用一些众所周知的典型,使得小说具有特色。
《海豚之神》是郑之光科幻小说的又一代表作。小说描绘了一场人兽奇像的景面。主人公兽石和胡云霸同海豚“阿聪”交上了朋友,借助阿聪,他们得以看到海 底世界的生活,他们更深深为海豚之神的精神所感动。看来动物的感情不比人少。
《海姑娘洛丽(科幻小说)》本书是中国儿童文学丛书中的《海姑娘洛丽》,是一种科幻小说,主要构思了太平洋人、海姑娘洛丽、地球的镜像、孔雀蓝色的蝴蝶等故事。 本书体裁新颖独特,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构思巧妙,带你进入一个未知的境地。
《海龟传奇》本书是《中国儿童文学名著》系列丛书之一,由三个故事组成。根据儿童的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侧重本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全书力求情节连贯、流畅,生动有趣,寓教于乐。书中并配有精美的插图,标注拼音,让孩子在阅读时产生兴趣。 郑文光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科幻协会会员等职务。
《飞向人马座》这是郑文光科幻小说系列的代表之一。本篇描写的未来战争中,人类要争夺太空,主人公邵子安在结束一场战争后立即投入装备仪器,最后又率队赶去人马星救援被困人员,留给心上人的只能是简短的几句话,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爱情奉献。
“东方号”飞船即将飞向火星,突然警报声四起,宇航基地遭到恐怖分子的偷袭,“东方号”意外地升上了天空,并以每秒4万公里的速度向人马座飞去。糟糕的是,飞船上载的是三个未经风雨的年轻人。更令人担忧的是,飞船上的燃料就要用完了,这意味着他们将离开地球,在空间永远地流浪,直至贮藏的食物都消耗完毕……
3. 《飞向人马座》主要内容是什么
《飞向人马座》的主要内容:在未来世界,人们陷入太空争夺战。
“东方号”这艘宇宙飞船快建好时,敌人偷袭基地,导致“东方号”意外升空,飞向人马座。机舱里的年轻飞行员邵继恩、邵继来与亚兵,在超重的情况下昏睡了七天七夜,后来利用黑洞的惯性向地球飞去,在途中遇到“前进号”将他们带回地球。
(3)以创作科幻小说著称的儿童文学作家是扩展阅读:
《飞向人马座》的作者是郑文光,郑文光是中国著名科幻作家,铸就了中国科幻史上的里程碑,郑文光的代表作是《飞向人马座》《火星建设者》《猴王乌呼鲁》《神翼》《战神的后裔》。
曾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科幻小说协会会员。郑文光是出生在越南海防的华侨,解放初回国。郑文光受过系统的天文学教育,像当时的很多科幻作者一样,学术研究是他的主业。
郑文光自幼喜文,十一岁就在越南的《侨光报》上发表作品。这样的经历使郑文光具有超过一般自然科学家,甚至超过一般科普作家的功底。
4. 如何评价科幻小说作家杨鹏
杨鹏是著名的少年科幻小说家,其作品数量庞大,影响广泛。杨鹏的少年科幻小说代表作如《校园三剑客》系列等注重对青少年读者在科技伦理观方面的引导,力图培养其对科技的信任感与责任意识,由此发挥了科幻小说的伦理教育功能。此外,杨鹏还对科幻小说的研究方式、理论构建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其《科幻类型学》一书从结构主义理论进入到了对科幻小说的全景式扫描中,颇具新意。同时,杨鹏坚持在少年科幻小说创作领域,提出了“保卫想象力”的口号,并大力倡导以消费为导向、“流水线式”的创作方式,体现了“文化产业”的勃兴在科幻小说界所引起的回响与呼应。
5. 叶永烈的简介
叶永烈的简介:
叶永烈,著名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笔名萧勇、久远等,1940年8月生,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
作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被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其《床头上的标签 》《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被选入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
1950年(11岁),开始发表诗作。
1957年(18岁),开始发表科学小品。
1959年,在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
1960年(21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编写,1960年秋完成《小灵通漫游未来》;之后从事科普创作,受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关心。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同年8月25日与妻子杨惠芬结婚[4] 。
1979年3月,被文化部和中国科协联合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获1000 元奖金。
1976年春,时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编剧的叶永烈发表了十年动乱后期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标志着中国科幻在大陆掀起第二次高潮。
1981年,叶永烈任导演的电影《红绿灯下》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科教片奖。
1983年之后,开始由科普和科幻作品创作转向纪实文学的创作。
1984年,出版《小灵通再游未来》,之后又出版了《小灵通三游未来》。
1984年后成为专业作家,以写知名人物、高层人物、历史传记为多,人称“旧闻记者”。
2015年7月21日,光明日报科普专家委员会成立,著名科普文艺作家叶永烈受邀担任光明日报科普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
6. 巜十万个为什么》作者是谁
《十万个为什么》作者:叶永烈
叶永烈,笔名萧勇、久远、叶杨、叶艇,中国著名小说家、历史学家、报告文学作家,曾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他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主要作品有《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床头上的标签》等。2020年5月15日,叶永烈去世,享年80岁。
7. 郑文*是谁
2003年6月17日晨,一代科幻宗师郑文光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74岁。
郑文光1929年4月9日出生于越南海防。20世纪40年代,郑文光曾经在越南、香港、广东等地从事文学活动,并任香港培侨中学教师。1951年,郑文光回到新中国的首都北京,进入中国科协科普局担任编辑。1957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担任《文艺报》和《新观察》记者。文革期间,他调入鞍山市文联工作。70年代初期,郑文光回到北京,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从事天文学史研究,历任副研究员和研究员。在此期间,郑文光出版了《康德星云说的哲学意义》(1974)和《中国历史上的宇宙理论》(1975,与席泽宗合著)、《中国天文学源流》(1979)等作品,其中《中国天文学源流》获得次年中国科学院科研成就二等奖。他还参加了当时国内最重要的天文辞典的编制工作。
郑文光的文学活动开始于1940年。是年,11岁的郑文光发表了第一篇抗日杂文《孔尚任与桃花扇》。1954年,郑文光发表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50年代,郑文光除了出版过科幻小说集《太阳探险记》(1955)之外,还出版过科学文艺读物《飞出地球去》(1957)、科普译文集《宇宙》(1958)。他的短篇小说《火星建设者》(1957)曾经获得1957年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科幻大奖。他撰写的纪念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的传记文学《火刑》(1957)多年来一直是全日制中学课本中的语文教材。
从1978年以后,郑文光的主要精力放在从事科幻小说的写作方面,出版了《飞向人马座》(1978)、《大洋深处》(1980)、《神翼》(1982)和《战神的后裔》(1983)等4部长篇小说和《命运夜总会》(1982)、《地球的镜像》(1980)等多部中短篇小说。其中《飞向人马座》荣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神翼》荣获1980—1985年中国作家协会少年儿童文学创作一等奖、1990年全国第二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银制奖(金质奖空缺)。《战神的后裔》是郑文光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他的4卷本小说全集于1993年由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除科幻小说之外,郑文光还撰写科学游记、动物小说、科学童话和科学小品等。他是中国作家中第一个到达西沙群岛进行采访并发表游记的作家(1959)。他的动物小说《猴王呜呼鲁》(1982)获得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郑文光的科幻小说创作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50年代到60年代,他主要致力于在新中国引进科幻文学的文本,此时的作品主要供儿童阅读。70年代,他开始全方位探索科幻文学的成人化,并在这一领域中作出了突出成就。在70年代到80年代的转轨期,他试图将科幻小说与社会思考和哲学思考相互结合,以科幻文学触及中国的现实,并取得了读者的认可。郑文光还是中国科幻文学理论的主要探索者。早在50年代,他就撰写过论述研究凡尔纳和鲁迅科学文艺思想的文章。80年代之后,他与童恩正、叶永烈、金涛等人共同提出的科幻文学新观念,实现了中国科幻文学从儿童读物和科普读物领域的全面突围,为中国科幻文学的更大发展提供了理论的基础。由于在文学领域中的突出成就,郑文光曾多次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郑文光为人谦虚、朴实、真诚、正直。他热爱祖国,对他所从事的科学和文学事业,抱有宗教般的情感和专注。他还热衷于鼓励和提携青年作家。从1979年到1985年,他牺牲个人创作时间,主持了大型科学文艺杂志《智慧树》杂志,为发掘新作家,繁荣科学文艺的多种门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作为新中国科幻文学的主要开拓者,郑文光在读者心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是世界科幻小说协会(WSF)的会员,作品曾经被翻译成英、法、德、日、捷克等多种文字。80年代初,香港《亚洲2000》发表长文认为,郑文光是新中国科幻文学的创始人。美国、英国、日本、港台和泛美华人地区都对郑文光的文学活动给予过高度评价。
1983年以后,郑文光因脑中风停止小说写作。在长达20年与疾病抗争的生活中,他一直保持着乐观态度,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望。他做过各种恢复创作的尝试,更与其他人合作发表过小说和论文。他还多次在家中接待青年作者,热情地为他们的专辑作序,为中国科幻的繁荣摇旗呐喊,为扶持文学新人殚精竭力。
郑文光的一生,是为中国科幻文学事业开拓的一生。他在科学和文学两个领域中的出色工作,将被载入科学文化和科学传播工作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