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创始人
A. 世界科幻史上被称为“宇宙歌剧”创始人的美国科幻小说家是
E·E·史密斯
在雨果·根斯巴克的《惊奇故事》和约翰·坎贝尔的《惊人科幻小说》以及其它许多科幻杂志的共同耕耘下,大批优秀的科幻作家脱颖而出。科幻小说在美国迅速繁荣起来。
在整个科幻黄金时代初期,有一类作品特别令人瞩目,后人将其命名为“宇宙歌剧”。这类作品的共同特点是,故事均发生在地球以外的太空或宇宙深处。它的始创者就是有着哲学博士头衔的E·E·史密斯(EdwardElmerSmith,1890-1965)
关于史密斯其人,恐怕现在的读者已知之甚少,即使在他的家乡美国也是如此——尽管他声誉卓著,他的许多作品仍在不断再版。这种状况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人生之路几乎完全被他在科幻领域内取得的巨大成功的光辉所掩盖了。没有谁关心他以何为生,人们只知道他是“宇宙歌剧”的始创者。
我们说史密斯开创了”宇宙歌剧”题材,并不是说在他之前,具体地说是在1928年史密斯的《宇宙云雀》第一次出现在《惊奇故事》杂志上之前,没有这一类题材的作品。其实早在1917年左右,史密斯开始酝酿这部作品之前就已经有一些关于太空探险的小说出版了。比如。1898年纽约的一家报纸上就登载了一篇G·P·赛尔维斯创作的《爱迪生征服火星》。然而,严格遵循科学原理创作的史密斯与那些庸俗的同类题材作家不同,他将那些十分浩大的规模与复杂的情节处理得有条不紊,赢得了大批读者的喝彩,并使这一题材迅速风靡开来。可以说,是史密斯将这一题材发掘到极致。
史密斯的第一个系列就是前面提到的《宇宙云雀》,他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断断续续从事这个超长系列的创作。这个系列的第一部是《云雀与太空》,讲的是发明家西顿与好友发现了一种新能源,并创造了“云雀”号宇宙飞船。敌手莱格诺发现了秘密,劫持了西顿的未婚妻飞向宇宙深处。西顿和好友借助了先进的“宇宙罗盘”发现了莱格诺,驾驶“云雀”号开始了追逐……《云雀与太空》是科幻小说史上最早出现的人类飞出太阳系的故事,它拉开了“宇宙歌剧”的大幕,以后的作家争相效仿。
《宇宙云雀》系列的最后一本《云雀与杜奎森》是在史密斯逝世后才出版的,讲述了西顿被邪恶的杜奎森追逐,他们在宇宙深处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新发明的大对抗。双方斗智斗勇,场面越来越大。这巨大的场面甚至使作品本身空洞起来。因为,当故事中的所有东西都变得越来越巨大时,作者也就越来越难以驾驭它们并赋予它们以生命了。
<p>史密斯的创造才华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示,是在他的《透镜人》系列中。在这个系列中,史密斯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历史格局,上溯千亿年,下至无穷的时光尽头。每一卷作品中,主人公都与一个庞大的邪恶组织作战并战胜他们,但在下一卷的开头,你会发觉,那个组织只是另一个更大更可怕的组织的一部分。在该系列的最后一卷,史密斯将最远的星空定格在我们面前。
宇宙歌剧”成功的奥秘并不在于有勇敢的冒险家或发明家充当主人公——他们富于智慧,能够随时发明出一系列新奇武器,消灭任何一种敌人(这些敌人总是一种比一种强大),也不在于其故事发生在令人神往、充满梦幻色彩的宇宙深处,而在于那令人震撼的宏大场景。
B. 普希金他被称为什么
普希金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C.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谁
第一章《飞逝的巨礁》:1866年起,出现了一件大怪事。海洋中发现一个庞然大物,就像飞逝的巨礁,多艘航船莫名其妙的被撞裂了。公众坚决要求把着头怪物从海洋里清除掉。
有人说这个可能是飞驰的礁石,也有人说是一种庞大的海洋生物。人们从它造成的破坏,计算出了它的长度,以及行驶速度,有人推测这可能一种海怪。整个欧洲都陷入一种恐惧中,大家纷纷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除掉这个怪物。
19世纪最后的25年,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科学幻想的爱好蔚然成风。凡尔纳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写了大量的科幻题材的传世之作。代表作是幻想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八十天环游地球》《气球上的星期五》《地心游记》等。
在4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记了上万册笔记,写了104部科幻小说,共有七八百万字。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人们就传说他有一个“写作公司”,有很多作者和科学家在为他写作,而他只不过是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罢了。听了这个传说,有个记者特地去采访他。凡尔纳知道他的来意后,便微笑着把他领进了工作室,指着一排排柜子对他说:“我公司的全部工作人员都在这些柜子里,请你参观一下吧!”柜子打开了,记者看到,在柜子里分门别类地放满了科技资料卡片,有122门569类之多,另外还有2500本笔记。
他笔下的主人公多是志趣高尚的人,都是一些天才的发明家,能干的工程师和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他们全身心地献身于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物质利益。他力图将集高度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于一身的人作为自己的正面人物。《神秘岛》中的工程师史密斯,《海底两万里》中的浪漫主义英雄人物尼摩艇长。他笔下的英雄人物富于人性,没有种族偏见,憎恨殖民主义者,同情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斗争。在他所选择的冒险小说体裁许可的情况之下,他尽可能地去表达自己对于压迫者的憎恨,以及对于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平等原则上的团结一致的幻想。凡尔纳在小说中塑造的科学勇士与先驱者的形象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来此派者。
他的作品中的幻想都是以科学为依据,许多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科学预见,如今都已经实现或者即将实现,比如《海底两万里》中潜水艇、潜水服、电等。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1、尼摩船长。
原本是印度的达卡王子,对民族压迫和殖民主义极端痛恨,向往民主与自由。殖民者的无情压迫与奴役带给他五金的痛苦,而大海给予了尼摩心灵的'抚慰,因此决定到海底寻求自由。作者借尼摩船长这一形象,沉重地谴责了殖民主义战争及其罪恶。
2、康塞尔。
是阿龙纳斯教授的仆人,生性沉稳、忠实、沉迷并精通分类理论,遇到什么总是认认真真或者说一本正经地把它们分类。
3、尼德·兰。
加拿大魁北克人,约40岁,是一个野性十足的鱼叉手,一个比较原始的人,内心十分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
《海底两万里》的意义:
在困难面前,一定要有勇气去面对它,毫不畏惧,把我们所有人的智慧和力量集合起来,就一定能够战胜它。《海底两万里》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海底两万里》通过描写各个人物面对灾难、强大的恶势力等时团结一致、互相帮助的情谊,告诉人们真正重要的正是朋友、亲人、爱人等等,而不是那看起来吸引人眼球的财富,告诫人们不要被欲望、贪婪蒙蔽了心灵,错过了生命中真正美好的东西。
D. 2020雨果奖公布,该奖项的名称来源于哪里
雨果奖创立于上个世纪的一九五三年,是为了纪念现代科幻小说的创始人、《惊奇故事》的创始人雨果·格斯巴克。科幻小说和幻想文学中的最高奖项与星云奖都是含金量较高的奖项。在科幻和幻想领域,谈论作家和作品地位的最重要标准是雨果奖和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奖项之一星云奖。
E. 世界科幻小说之父是谁
儒勒·凡尔纳(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纪法国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的鼻祖”。 三部曲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The Children of Captain Grant)
《海底两万里》
20,000 lieues sous les mers
《神秘岛》
The Mysterious Island
探月两部曲
《从地球到月球》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探险
《八十日环游世界》
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
《地心游记》
Voyage au centre de la terre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自20世纪以来,凡尔纳的多部作品曾不止一次地被搬上过大屏幕,比如《格兰特船长的儿女》(1936年,由前苏联拍摄),《海底两万里》(1954年电影,1997年电视重拍),《地心游记》(1959年),《环游世界八十天》(2004年)。改编自凡尔纳的《地心游记》已于2008年重新以立体电脑特技搬上屏幕,该片名为《地心冒险》,由《神鬼传奇》男角布兰登·费雪主演,于8月14日上映 。[1]
F. 中国科幻之父是
中国科幻之父 郑文
2003年6月17日晨,一代科幻宗师郑文光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74岁。
郑文光1929年4月9日出生于越南海防。20世纪40年代,郑文光曾经在越南、香港、广东等地从事文学活动,并任香港培侨中学教师。1951年,郑文光回到新中国的首都北京,进入中国科协科普局担任编辑。1957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担任《文艺报》和《新观察》记者。文革期间,他调入鞍山市文联工作。70年代初期,郑文光回到北京,进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从事天文学史研究,历任副研究员和研究员。在此期间,郑文光出版了《康德星云说的哲学意义》(1974)和《中国历史上的宇宙理论》(1975,与席泽宗合著)、《中国天文学源流》(1979)等作品,其中《中国天文学源流》获得次年中国科学院科研成就二等奖。他还参加了当时国内最重要的天文辞典的编制工作。
郑文光的文学活动开始于1940年。是年,11岁的郑文光发表了第一篇抗日杂文《孔尚任与桃花扇》。1954年,郑文光发表了新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50年代,郑文光除了出版过科幻小说集《太阳探险记》(1955)之外,还出版过科学文艺读物《飞出地球去》(1957)、科普译文集《宇宙》(1958)。他的短篇小说《火星建设者》(1957)曾经获得1957年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科幻大奖。他撰写的纪念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的传记文学《火刑》(1957)多年来一直是全日制中学课本中的语文教材。
从1978年以后,郑文光的主要精力放在从事科幻小说的写作方面,出版了《飞向人马座》(1978)、《大洋深处》(1980)、《神翼》(1982)和《战神的后裔》(1983)等4部长篇小说和《命运夜总会》(1982)、《地球的镜像》(1980)等多部中短篇小说。其中《飞向人马座》荣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神翼》荣获1980—1985年中国作家协会少年儿童文学创作一等奖、1990年全国第二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银制奖(金质奖空缺)。《战神的后裔》是郑文光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他的4卷本小说全集于1993年由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除科幻小说之外,郑文光还撰写科学游记、动物小说、科学童话和科学小品等。他是中国作家中第一个到达西沙群岛进行采访并发表游记的作家(1959)。他的动物小说《猴王呜呼鲁》(1982)获得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郑文光的科幻小说创作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50年代到60年代,他主要致力于在新中国引进科幻文学的文本,此时的作品主要供儿童阅读。70年代,他开始全方位探索科幻文学的成人化,并在这一领域中作出了突出成就。在70年代到80年代的转轨期,他试图将科幻小说与社会思考和哲学思考相互结合,以科幻文学触及中国的现实,并取得了读者的认可。郑文光还是中国科幻文学理论的主要探索者。早在50年代,他就撰写过论述研究凡尔纳和鲁迅科学文艺思想的文章。80年代之后,他与童恩正、叶永烈、金涛等人共同提出的科幻文学新观念,实现了中国科幻文学从儿童读物和科普读物领域的全面突围,为中国科幻文学的更大发展提供了理论的基础。由于在文学领域中的突出成就,郑文光曾多次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科学文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郑文光为人谦虚、朴实、真诚、正直。他热爱祖国,对他所从事的科学和文学事业,抱有宗教般的情感和专注。他还热衷于鼓励和提携青年作家。从1979年到1985年,他牺牲个人创作时间,主持了大型科学文艺杂志《智慧树》杂志,为发掘新作家,繁荣科学文艺的多种门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作为新中国科幻文学的主要开拓者,郑文光在读者心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他是世界科幻小说协会(WSF)的会员,作品曾经被翻译成英、法、德、日、捷克等多种文字。80年代初,香港《亚洲2000》发表长文认为,郑文光是新中国科幻文学的创始人。美国、英国、日本、港台和泛美华人地区都对郑文光的文学活动给予过高度评价。
1983年以后,郑文光因脑中风停止小说写作。在长达20年与疾病抗争的生活中,他一直保持着乐观态度,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望。他做过各种恢复创作的尝试,更与其他人合作发表过小说和论文。他还多次在家中接待青年作者,热情地为他们的专辑作序,为中国科幻的繁荣摇旗呐喊,为扶持文学新人殚精竭力。
郑文光的一生,是为中国科幻文学事业开拓的一生。他在科学和文学两个领域中的出色工作,将被载入科学文化和科学传播工作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