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陵冢在那那可以听书
Ⅰ 项羽死在那
项羽自刎于乌江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项羽自刎于安徽和县东北乌江浦,即秦汉时九江郡东城县乌江亭,而有的同志言“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华里)。”(见1985年2月13日《光明日报》史学版《项羽究竟死于何地?》)值得商榷。
《史记·项羽本纪》关于项羽自垓下溃围南驰,于东城突破汉军重围,在乌江自刎而死,均有详细记载。项羽自刎乌江后,汉军“相蹂践争项王,”项王尸体被撕裂为五下,吕马童、王翳、杨喜、杨武、吕胜因获其尸体而被封侯等细节,也都一一作了交待。(详见《项羽本纪》。《汉书·项籍》记载与此略同。)
司马迁距楚汉之争仅仅几十年,班固也是汉人。他俩家学渊源,治学严谨,能比较公正地臧否人物,评断事件;他们注重实地调查史迹和广泛采访遗文佚事,并能充分利用国家收藏的图书典籍,对史料认真加以别择去取。同时,司马迁在史实未弄清楚的情况下,常采用“盖……,或言……。”、“或曰……,或曰……”然疑并提的手法,谨慎地将各种说法皆留存史册,待后人探讨,不随意断定。因而《史记·项羽本纪》、《汉书·项籍》关于项羽在乌江“乃自刎而死”的翔实记载是可信的。
既然项羽“自刎于乌江”,为何《史记》和《汉书》竟然有羽“身死东城”(《史记·项羽本纪》论赞),“灌婴追斩羽东城。”(汉书·高帝纪》)之说呢?难道是司马迁和班固两人的历史巨著自我矛盾吗?非也。
《史记》和《汉书》“身死东城”、“斩羽东城”之说乃是泛指。秦汉时,乌江亭属九江郡东城县。如《太平环宇记》卷一百二十四:“乌江县本秦乌江亭,汉东城县地。项羽败于垓下,东走至乌江。亭长舣船待羽处也。”《续通典》记:“晋太康六年,始于东城县界置乌江县。”《直隶和州志》、《历阳典录补》等书也有类似提法。而《史记》和《汉书》中的项羽“身死东城”和“灌婴追斩羽东城”等句是项羽自东城败走至乌江自刎等详细经过的略说,其句中的“东城”是九江郡东城县乌江亭的泛指,并不是实指东城县的故城。《史记》和《汉书》中说项羽在乌江“乃自刎而死”是指地而言,是详叙,具体到自刎地点,“身死东城”是指县而言,是泛指身死东城县境范围,其两种说法含义相同,互不抵牾。这种一详一略的写法,正是司马迁和班固用笔的精到之处,在《史记》、《汉书》中多见,绝不是什么破绽和疏漏,直至今天人们仍常常采用。
项羽自刎乌江,古来就有很多史迹:乌江镇东南二里凤凰山上建有霸王庙及其衣冠冢。霸王庙,旧名项亭、项王亭和霸王灵祠。《太平环宇记》卷一百二十四说:“项亭,《汉书》云汉军追羽至东城,乌江亭长舣待之,即此。今有庙,在县南三里。《史记》云身死东城是也。”《历阳典录》卷十说:“项王墓,乌江项王庙后。按《史记》、《汉书》高帝葬羽彀城,在今东阿县南十里,乌江之墓殆诸将分裂之余也。”《直隶和州志》卷四云:“驻马河,州东北四十里,濒江,即乌江亭长舣舟待项王处。”在今和县的乌江一带,常能听到项羽自刎于乌江的动人故事和“不到乌江不罢休”,“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等谚语。关于乌江项羽庙与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古人题咏也甚多。李贺咏项羽神骓:“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君主今解剑,何处逐英雄?”杜牧作诗《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项羽自东城突围至乌江途中,也留有史迹。《隋书·地理志》:“江都郡全椒县有‘九斗山’,《史记正义》引 《江表传》云:‘项羽败至乌江,汉兵追羽至此,一日九斗,因名。’”《全椒县志》云:“放生池,城南三百步,相传汉将灌婴追羽于此,故一名饮马池。”《直隶和州志》:“阴陵山,州北八十里,上有刺枪坑,为项王立枪地。”
然而,历代《定远县志》皆没有关于项羽死于东城故城附近的记载,但倒有“项羽至阴陵及东城遂引而东”的记述(见《定远历代大事记》)。在定远,关于项羽死于东城故城附近的传闻和遗迹也都未曾有过。定远县境内的虞姬墓、阴陵、东城、霸王寨、刘会桥、下马铺等“史迹”、“遗址遗迹”,仅能说明项羽至乌江自刎经过了这些地点,但证实不了项羽死于东城故城。因而,“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华里)。”的结论是不能成立的。项羽自刎乌江是可信的
Ⅱ 项羽实在哪里自杀的埋葬于何处
公元前202年,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边自刎而死。
五泉庄墓,俗称“霸王坟”,位于曲阜西周鲁国故城东北角之东约100米处,原封土直径约50─60米,现存封土直径30多米、斜高20多米。乾隆版《曲阜县志》记载:“在鲁城东里许,俗称为霸王冢,”也就是当地传说的“古城大冢”。乾隆27年孔子六十九代孙孔继汾编纂的《阙里文献考》记载:“曲阜城东北有古冢,俗名霸王头,相传为项羽首处云。”当地也有霸王故事的传说,也有名人记诗,如清代颜光猷《赞霸王坟》诗:“四面楚歌霸业移,乌江战败有谁知,鲁人尚自终臣节,闭户弦诵拒汉师”。
霸王祠位于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凤凰山,也称项亭、项王亭、楚庙、项羽庙,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于此。当时就墓葬了项羽的“分裂之余”即残骸和血衣,故称“衣冠冢”。后人于此建亭祭祀,人称“项亭”。唐初建祠,上元三年(762年),书法家李阳冰篆额曰:“西楚霸王灵祠”。唐会昌元年(841年),宰相李德裕撰写《项王亭赋并序》内称:“自汤武以干戈企业,后之英雄莫高项氏,感其伏剑此地,因此,赋以吊之。“南唐文学家徐铉撰写《项王亭碑》,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命名乌江项羽庙为“英惠庙”。历代屡经修葺与扩建,有正殿、青龙宫、行宫、水灵宫等共99间半。传说皇帝方可建祠百间,项羽虽功高业伟,但终未成帝业,故少建半间。殿内有项羽、虞姬、范增等人塑像并有石狮、旱船、钟、鼎碑等文物。
Ⅲ 《三国史话》49:“冢中枯骨”袁公路
东汉末年,袁绍、袁术兄弟二人都是势力庞大的一方割据诸侯,最后却落得兵败身死,袁术的下场更惨。《三国志·魏书》中专门有《董二袁刘传》记载,此一回书评就来看看这当时就被很多人称为“冢中枯骨”袁术的故事。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人,灵帝太仆袁逢之嫡次子,袁基、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后任命袁术为后将军,因畏祸出奔南阳。190年和袁绍、曹操等起兵讨伐董卓。197年称帝,建号仲氏。此后袁术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先后被吕布、曹操所击破,元气大伤,最终吐血而死。
相比后来事业做得很大的兄长袁绍,袁术在袁氏家族中的地位一直高于袁绍。因为袁绍过继给了他的伯父袁成,所以史书记载袁术是袁绍的堂弟,实际上两人是同父异母兄弟。因为袁绍的母亲是个婢女,他在家族中地位很低。袁术则不同,他从幼年时就以有侠气而出名,经常和一帮公子哥打猎游玩,胡作非为。这“官二代”想当官还是极其容易,他被举荐为孝廉,经多次被“考察”飞快做到了河南尹、虎贲中郎将。
汉灵帝驾崩后,大将军何进掌握大权,极力拉拢袁绍和袁术兄弟。189年,十常侍谋杀何进后,袁术与吴匡合力进攻皇宫,宦官们手持武器负隅顽抗,袁术火烧南宫九龙门及东西宫,十常侍被迫出逃。后来董卓进入洛阳把持朝纲后,表奏袁术为后将军。但袁术不肯依附,出走南阳。
长沙太守孙坚斩杀南阳太守张咨,领兵归附袁术。190年关东诸侯联合讨伐董卓,即《三国演义》中精彩异常的“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故事。孙坚领军出征,袁术在后方提供粮草补给。英勇的孙坚率军击败董卓手下的胡轸、吕布,斩杀了华雄,取得大捷。袁术担心孙坚尾大不掉,不再供给军粮。孙坚连夜赶回严辞斥责袁术,袁术十分惭愧,立即给孙坚调发军粮。孙坚率军攻入洛阳,分兵出函谷关。袁绍让会稽的周昕为豫州刺史,想抢夺孙坚的地盘,袁术领兵击退周昕,从此二袁兄弟不和。
袁绍想拥立汉宗室刘虞为皇帝,以对抗曹操,他派人通知袁术。但袁术一直自己想当皇帝,坚决不同意,兄弟两人真正翻脸。袁术和袁绍的死对头公孙瓒、陶谦结盟,袁绍也联合刘表,南北钳制袁术,不久袁术手下大将孙坚征讨刘表时战死。
为扩大势力范围,袁术联合兖州刺史金尚率军攻击兖州的曹操,双方会战于匡亭,袁术大败。他退守阴陵,收拢军队攻占寿春。接着又攻杀扬州刺史陈温后自领州牧。194年,袁术攻击徐州,与刘备相持于盱眙、淮阴,双方互有胜败。后来吕布偷袭刘备后方徐州,袁术趁机击败刘备,占领了广陵等地,势力范围达到顶点。
这时的袁术野心膨胀,正好有河内人张鲏(音pí,皮)为他卜卦,就顺势恭维他有当皇帝的命,并且提供了整套的理论依据。他说:“袁家本来祖上就是陈姓。舜帝以土德取代尧的火德,陈姓是大舜王的后人。现在陈家的土命代替刘家的火命,正是顺应天地轮回。况且民间又有谶语:‘代替汉朝的,应当是途高氏。’袁公您字公路,正是路途之意,完全顺应了这句话的意思。孙策又把传国玉玺质押在这儿,这是上天所赐的好机会。”
于是197年袁术悍然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算是过了一把皇帝瘾。称帝后的袁术生活上奢侈荒淫,挥霍无度。后宫妻妾有数百人,都穿罗绮丽装,精美食品应有尽有,而军士却处于饥寒交迫之中。在他的统治下,江淮一带民不聊生,许多地方人烟断绝,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悲惨景象。
袁术称帝首先损毁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针政策根基,于是曹操联合刘备、吕布、孙策向袁术发起了攻击。孙策在江东脱离袁术自立,使得袁术丧失广陵、江东等大片土地,吕布在淮北大败袁术军,曹操在蕲阳擒斩袁术大将乔蕤、李丰、梁纲、乐就,袁术被迫奔逃到淮南。这时部将陈兰、雷薄叛变,掠夺粮草奔往嵩山,袁术的衰败形势已经无法逆转。
199年,走投无路的袁术写信将帝号让给袁绍,放弃淮南前往投奔袁绍的长子青州刺史袁谭。在路上袁术遭到刘备、朱灵军马截杀。袁术想要退回寿春,又被群盗所袭击,只得屯驻在江亭,这时只剩下一千多名老弱残兵。当时正值盛暑,只有三十斛麦子,分派给了军士。家人没有饭吃,饿死很多。袁术嫌饭食粗糙不能下咽,于是命令厨师拿蜜水止渴。厨师说:“这里只有血水,哪里弄得来蜜水!”袁术坐在床上,大叫一声倒在地下,吐血斗余而死,这时是建安四年(199年)六月。
袁术作为一个典型的公子哥,不明时势,在诸侯纷争的险恶环境中思路不清,方向不明,最后落得悲惨的结局也是咎由自取。称其为“冢中枯骨”最早出自于孔融,他说过“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后来在《三国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一章回中曹操把这句话说了出来,也是当时和后人对袁术的盖棺定论。封建时代这皇帝可不是想当就当的,曹操那么英武,也没有敢越过这一步雷池,认为称帝就等于被放在炉子上蒸烤。后人对袁术评价颇多,这里简单摘录一二,谨供大家参考。
当时的广陵太守陈登说:“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魏国重臣何夔说袁术:“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术无信顺之实,而望天人之助,此不可以得志于天下。”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袁术说:“袁术无毫芒之功,纤介之善,而猖狂于时,妄自尊立,固义夫之所扼腕,人鬼之所同疾。虽复恭俭节用,而犹必覆亡不暇。”
南宋大诗人陆游有诗写袁术曰:
罗贯中也有诗概括了袁术的一生:
黄其军
作于2018年6月25日(古历五月十二)
白话《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十八回
Ⅳ 一旦被韩信所败 夜走阴陵是那本书里的
汉朝开国名将──韩信,是平民出身的英雄,也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位绝代的奇葩。他是江苏淮阴人,由于家境贫寒,连一日三餐都很难维持,只得到处投靠亲友,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物。有一次他在一位当亭长的好朋友家里做客,由于食量太大,亭长的太太对他冷言冷语,并且故意不供给三餐,韩信忍住饥饿,到河边钓鱼,又钓不到,便向河边的洗衣妇讨饭,其中有位老妇人,经常给他饭吃,并且鼓励他说:“大丈夫应当立志,不能成天依赖别人,好好努力吧!”韩信受到鼓励,决心努力上进,开创自己的前途。
韩信后来加入项梁军,项梁死后便成为项羽部下,曾经数次向项羽献策,但项羽没有采用。
汉王 刘邦进入巴蜀时,韩信逃离楚营,投奔汉军。韩信最初未被汉营重用,后来因为涉嫌犯军法被处斩,在行刑时,有十三人已被斩,临到韩信时,他见到夏侯婴,便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感到惊奇,释放了韩信,后来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任韩信为治粟都尉。后来在萧何的推荐下,刘邦终于拜韩信为大将。
楚汉战争开始后,前205年,刘邦在彭城惨败后,魏王魏豹附楚反汉,刘邦派韩信领兵攻魏,韩信突袭魏国都城安邑,擒魏豹。
随后韩信率军击败代国,汉营这时调走韩信旗下的精兵以拒楚军。
韩信继续进军,在井陉以少数兵力击败号称二十万人的赵军,擒赵王赵歇。韩信派人出使燕国,成功游说燕王归附汉王。
后来韩信攻齐,齐向项羽请救兵,韩信在潍水击败齐王田广和楚将龙且的联军,龙且战死,韩信陆续平定齐地。前203年,韩信自立为“假齐王”,刘邦最初不满,但从大局著想,仍封了韩信为齐王。
项羽派人游说韩信叛汉,蒯通也劝韩信脱离汉王自立,韩信以汉对他有恩而不接纳。
前202年,韩信带兵参与垓下之战。项羽死后,刘邦徙齐王韩信为楚王
Ⅳ 小儿按摩穴位阴陵泉在哪个部位
上海康尧小儿推拿中心王德敏医师回答:
穴位:阴陵泉
位置:胫骨内侧踝下缘凹陷处。
可以去上海康尧小儿推拿网看看,那里的内容很详细。
Ⅵ 西楚霸王项羽的墓在哪里
1、西楚霸王项羽的墓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旧县乡旧县三村。
2、项羽是没有和虞姬葬在一起的。
虞姬墓一种说法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城东虞姬文化园内。
另一种说法座落在定远县二龙回族乡东北三公里处。
项羽和虞姬的典故——霸王别姬: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文中说道“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Ⅶ 项羽和虞姬的墓地在哪
皖北灵璧县城东十五里、宿州至泗县公路南侧有虞姬墓。墓高五米,圆顶。墓前立石碑三块,碑高3.5米,宽1.5米。中间一块,上书“西楚霸王虞姬之墓”。两边的对联是:“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也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上面横书“巾帼千古”。东边的石碑刻着:“民国十四年重修虞姬墓碑记”。字数较多,在此不便录出。西边的石碑刻着:“光绪二十七年杨兆鋆题的一首《虞美人》:‘楚歌声里愁云起,夜帐明灯里。擐衣献舞拭龙泉,拼却一腔热血洒君前。顾骓无语军情变,似雪刀光乱。桃花片片堕东风,化作墓头荒草泪丝红。’”墓后和两侧,有几百株苍松翠柏连成一片,一年四季,清风飒飒,小鸟飞鸣,常青不凋。墓前的甬道直通大门。甬道两边,以茂密整齐的冬青为围栏,围栏内种植各色花草,从春到秋,姹紫嫣红,馨香怡人。门楼座南朝北,飞檐凌空,端庄大气。门楼上镶嵌着灵璧大理石,雕刻着“虞姬墓”三个字。墓区后面有一排史料室,为青砖灰筒瓦的仿古建筑。室内有项羽的塑像和花圈挽联。墙壁上,挂着颂扬项羽和虞姬的许多诗词字画。这座虞姬墓,是“文革”后重建的。原来的“文革”中惨遭破坏。虞姬墓占地四十余亩,后傍阴陵山,前滨新汴河,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霸王名项羽,故居宿迁市城南梧桐巷,即现今“项王故里”。虞姬,宿迁市沭阳县虞家沟人。宿迁与沭阳比邻,两地人民从古至今亲密友好,互相来往,互通有无。还因为项羽和虞姬结为婚姻,至今宿迁人和沭阳人互称“老表”。由此可见两人在当地影响之大。
霸王、虞姬墓何以建造于此?因为这里是他们的丧生之地和葬身之地。霸王自刎乌江,虞姬饮剑楚帐,地点都在灵璧县境内。
公元前202年,项羽的楚军,被刘邦的汉军,重重包围在垓下(灵璧县东南)。项羽几次突围都失败了,军队伤亡惨重。夜里,汉军又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纷纷投降汉军。这就是“四面楚歌”成语来源。项羽恼闷愁肠,郁郁寡欢,独自在军帐中饮酒。忽听四面喊杀声骤起,越来越近,知道汉军已突破楚军阵地,失败已成定局。于是他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听了泪如雨下,知道丈夫急要突围,又挂念她的安危。思虑既定,便以歌和之:“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起舞。她为了鼓励丈夫突围,解除其后顾之忧,不惜自刎而死。这就是“霸王别姬”的故事。虞姬死后,项羽骑上乌骓马,带领几百名士兵奋力拼杀,冲出重围,逃到乌江渡口。这时身边只剩下几十个士兵,而且前有乌江,后有追兵,无路可逃。《史记.项羽本纪》载,此时有一船夫驾舟而来,欲渡他过江;项羽自觉大势已去,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遂拔剑自刎。这就更加悲壮。所以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赞美项羽说:“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以成败论英雄。”果真如此,项羽算得上失败的英雄了。至于虞姬,更是女中豪杰。所以她的墓碑上刻上“巾帼千古”。就连大作家曹雪芹也在他的名著《红楼梦》中,借林黛玉《五美吟》赞美虞姬:“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引剑何如楚帐中。”
项羽和虞姬在危难之时,生死关头,还表现得这么临危不惧,互相关心,情深意重,说明他们的爱情是真挚的。这并非单独根据《霸王别姬》的史实推测臆想,还有他们最初的爱情故事为依据。
在宿迁和沭阳一带,广泛流传着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故事。说有一年,宿迁庙会,项羽和虞姬都去赶会。庙中有一千斤铜鼎,许多人围观,却无一人搬得动。项羽说“让我试试”。说着抓起铜鼎高举过头,并绕场一周,然后轻轻放回原处,竟然面不改色。在场人无不喝彩。这便是“霸王举鼎”的故事。为此,宿迁市大街上塑了一座“霸王举鼎”的雕像。如今竟成了宿迁的市标。虞家也是习武之家,崇慕英雄,从此虞姬深深爱上这个力大无穷的小伙子,回到家即把此事告诉了父母和哥哥虞子期。子期称奇,询问此人姓甚名谁,哪里人氏,虞姬红着脸说“没便问”。子期急欲结识项羽,决定亲往宿城打听。他很快打听到项羽其人,就直接到家里拜见他,诉说仰慕之意。也是惺惺相惜,两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为好朋友。分别时,子期再三邀请项羽到他家做客,项羽爽快答应了。不久项羽启程到虞家去。刚到村头,就听有人大呼“救命”,说河里有人落水。项羽立即跑去救人。不想救出的竟是虞姬,虞子期的妹妹,他当即送她回家。虞家感谢救命之恩,一定留他多住几日。项羽和子期每天一处谈武,练武,相处亲密。虞姬不断来看项羽和哥哥练武,送茶送水,十分勤快。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能歌善舞,项羽很快就喜欢上她。子期看在眼里,告知父母。不久两家爱好,便缔结了婚约。后来项羽在江东起兵,虞子期前往投军,成了项羽帐下一员大将。他把妹妹带来军中和项羽完婚。从此虞姬跟随项羽转战南北,同心同德,不离不弃,直到为鼓励丈夫突围自刎而死,走完她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项羽是历史人物,对他的成功失败,优点缺点,历史早有评论,也不是我这篇短文要说的。但是,对于虞姬,对于她和项羽之间的真挚爱情,对于她在项羽身陷绝境、犹抱一丝希望时所表现出的顾全大局、舍己为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果敢精神和悲壮情怀,确实感天撼地、催人泪下,无愧“巾帼千秋”的赞誉。古人评论她“红颜薄命”,不错。但是“薄命”不是她自己造成的,是丈夫项羽的失败造成的。在封建社会,夫贵妻荣。丈夫失败了,她自然难逃“红颜薄命”的命运。即使刘邦的妻子吕雉处在虞姬的地位,命运亦是如此。是刘邦的成功使吕雉的才能得以发挥。项羽的失败,造成了虞姬的“红颜薄命”;但是,也成就了她“巾帼千秋”的英名。
Ⅷ 项羽在乌江自刎,到底乌江在哪啊
在今天安徽和县东部的乌江镇的长江边上,哪个地方有一条长江的支流叫乌江,由于哪个地方的长江基本呈南北走向,所以才说项羽“不肯过江东”。
垓下之战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可是项羽却“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是拔剑在乌江畔自刎而死。
据《舆地广记》载:“乌江本秦东城县之乌江亭,项羽欲渡乌江即此。《太平寰宇记》称:“乌江县本秦乌江亭,汉东城县地。”
(8)阴陵冢在那那可以听书扩展阅读:
公元前202年,汉军的灌婴带兵攻占了彭城,淮南王英布也进入了九江地区,之后和灌婴会合,与此同时,刘邦从固陵向东进军,一时间对项羽的形式非常的不利,项羽只能被迫向东南方向撤退,退到了垓下。
汉军与楚军大战,一开始是受挫的,但是后来楚军追击的时候,被韩信的军队包抄,两军陷入胶着,最后项羽被三面汉军包围,被迫退回垓下。这个时候双方伤亡惨重、僵持不下。在这种情况下,汉军夜晚高唱楚歌,士兵的气势大减,项羽见大势已去,于是就率领八百精兵突围而去。
汉军知道项羽突围之后,派了五千精骑部队追赶,因为迷路耽搁等各种情况,在被汉军追到的时候项羽已经只剩下了二十八名骑兵了。项羽最后指挥这二十八人杀出一条血路,疾走至乌江。就是在这里项羽一人杀了数百名汉军,自己身上也有十几处被刺伤,最后项羽自觉愧对江东父老,于是就在乌江边上自刎了。
项羽死后,汉军全歼八万楚军,楚地皆降汉,独项羽原封地的鲁人不肯投降(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后刘邦将项羽首级示鲁,鲁人乃降。
Ⅸ 想知道: 漯河市 严冢铺 在哪
著名的地方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有一个传说
据报道,大约2000年前,已形成了以村沟河环绕周围的村庄。 13年的第一个月,刘王莽杀了这一点,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一个说书人刘岫村的芦苇坑北部的西藏,它躲过了危险。后来,刘秀自称皇帝,为了报答拯救的恩典的讲故事的人,它委托给当地的小康,第13,召开讲故事的人周围这种聚合,展示技艺,鲜艳的书,写了一本书(术语。明亮的这本书是讲故事的技能显示;写了一本书,是签署绩效合同,口头)。所有来此的讲故事的人管吃管住,并提供各种方便。如果它不能写这本书,但也发送的差旅费。年后,第一个月的13年成为讲故事的年度聚会时间,经过多年的沉淀,成为众所周知书。
第一个月,13日当天,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民间艺人,负鼓的便携式钢琴,在麦地那,高岗在低洼下吧失速日的窗帘期,播放简单的电路板,拉的字符串,讲故事的人竞争的艺术,期待写了一本书的人来写一本书。周围百里的村民,身着彩装,年轻人和老年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听书。的杜寨书会也吸引了周围的小企业经营者的商品和物资贸易,促进周边巴里集市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经过长期的发展,宝丰马街书会和山东惠民胡集书会被列为中国北方的两本书。相比之下,老杜寨书会是一个有点“弱”,但每一年将继续吸引忠实的民间艺人。
Ⅹ 阴陵泉阳陵泉在哪,,怎么取穴, 给我说得人性化一点,,不要太深奥,,
1、阴陵泉穴位的位置
顺着胫骨一直往上,捋到膝窝下卡住了、捋不动了,那个地方就是阴陵泉。
阴陵泉穴的位置是在胫骨内侧髁内下的凹陷中,在胫骨内侧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部上方,与阳陵泉相对,左右腿各有一个。
用手摸到小腿内侧凸起的的胫骨,顶端最高的凸起就是胫骨内侧髁,然后往下按压会按到一个凹陷处,这就是阴陵泉穴位的位置。
(10)阴陵冢在那那可以听书扩展阅读:
刺激阴陵泉穴位对于食欲不振、水肿、黄疸、晕眩、腹胀、腹痛、腹水、泄泻、小便不利或失禁、尿闭、尿失禁、月经不调、痛经、腰腿痛、膝痛等病症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1、经常按摩阴陵泉穴位可以祛湿清热,有利于体内湿邪的排出,还能健脾益肾,可以去除湿疹。
2、经常按摩阴陵泉穴位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有利于体内废物和毒素的排除,有一定的减肥作用,
3、经常按摩阴陵泉穴可以理气调经,祛除脾湿,有利于女性健康,还可以祛斑美容。
4、有时候腰膝酸软是因为身体里面的湿邪比较严重,没有及时排出,所以按摩刺激阴陵泉穴能够排出湿气,治疗腰膝酸软。
5、按摩阴陵泉穴还可以很好的缓解秋乏的状况,因为天气变化身体变得有点困乏,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按摩阴陵泉穴可以缓解,让人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