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在线 » 明湖居听书佳句赏析

明湖居听书佳句赏析

发布时间: 2022-07-13 04:58:48

⑴ 明湖居听书第二节里的议论句

1,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道:“不是。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她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她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她的好处人学的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你想,这几年来,好顽耍的谁不学她们的调儿呢?就是窑子里的姑娘,也人人都学。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处,从没有一个人能及她十分里的一分的。”
2,停了一会,闹声稍定,只听那台下正座上,有一个少年人,不到三十岁光景,是湖南口音,说道:“当年读书,见古人形容歌声的好处,有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我总不懂。空中设想,余音怎样会得绕梁呢?又怎会三日不绝呢?及至听了小玉先生说书,才知古人措辞之妙。每次听他说书之后,总有好几天耳朵里无非都是他的书,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反觉得‘三日不绝’,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还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形容得透彻些!”旁边人都说道:“梦湘先生论得好极了!‘于我心有戚戚焉’!”
——鹿廊留言

⑵ 明湖居听书 写王小玉说书是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 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静 琵琶行中类似的句子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⑶ 明湖居听书里你认为哪句写的最好,请说明理由

芜湖居所梳理,你认为哪句写的是最好就算了,理由明湖居说屋里我认为写的诗最好的试卷纸凝聚所屋里很美,他是写赞美

⑷ 明湖居听书的段落大意是什么

第1段:琴师的演奏。

第2段:黑妞的演唱。

第3段:观众的议论。

第4段:白妞的出场。

第5段:白妞的演唱。

第6段:梦湘先生的评论。

原文:

话说老残在渔船上被众人砸得沉下海去,自知万无生理,只好闭着眼睛,听他怎样。觉得身体如落叶一般,飘飘荡荡,顷刻工夫沉了底了。只听耳边有人叫道:“先生,起来罢!先生,起来罢!天已黑了,饭厅上饭已摆好多时了。”

老残慌忙睁开眼睛,楞了一楞道:“呀!原来是一梦!” 自从那日起,又过了几天,老残向管事的道:“现在天气渐寒,贵居停的病也不会再发,明年如有委用之处,再来效劳。

目下鄙人要往济南府去看看大明湖的风景。”管事的再三挽留不住,只好当晚设酒饯行;封了一千两银子奉给老残,算是医生的酬劳。老残略道一声“谢谢”,也就收入箱笼,告辞动身上车去了。

次日清晨起来,吃点儿点心,便摇着串铃满街蜇了一趟,虚应一应故事。午后便步行至鹊华桥边,雇了一只小船,荡起双桨,朝北不远,便到历下亭前。止船进去,入了大门,便是一个亭子,油漆已大半剥蚀。

亭子上悬了一副对联,写的是“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上写着“杜工部句”,下写着“道州何绍基韦”。亭子旁边虽有几间房屋,也没有甚么意思。

复行下船,向西荡去,不甚远,又到了铁公祠畔。你道铁公是谁?就是明初与燕王为难的那个铁铉。后人敬他的忠义,所以至今春秋时节,土人尚不断的来此进香。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字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

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沸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

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出处:出自清末刘鹗的《老残游记》中的《明湖居听书》。

(4)明湖居听书佳句赏析扩展阅读

赏析:

《明湖居听书》描写民间艺人王小玉精妙绝伦的鼓书技艺,有“文章绝调”之誉。艺术上的成功,很赤济呈度上得力于“博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例如,在再三铺垫、反复烘托之后,写小玉登台说书:“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象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

三万六千个毛孔,象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刘鹦十分善于通过“比喻(博喻)”使只可意会、难于言传的听觉形象转换为具体可感、易于体会的其它感觉。

“声音”“入耳”感到“伏贴”、“畅快”原是听觉感知,但作者却说成是“五脏六腑”感到“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觉得“畅快”。

写白妞说书的精湛技艺 ,写得非常成功。全文从写作方法上看,衬托方法有其显著特色:用动衬静 ,环境烘托,蕴含狂热观众,衬托说书魅力。说唱的声音之美,并无实体形象。

全靠听觉鉴赏,直接描写很不容易,因而小说开头落笔不凡,极力描写戏园的盛况,听书的很早就到了戏园。不过 10点,“园子里已经坐得满满的了” 。

11点钟,许多官员也“陆续进来”,不到 12点 ,“前面几张空桌俱已满了”。其实,白妞说书是在下午1点钟。听书的人多。园内已经坐满,但“不断还有人来”。

因为人多 ,“看坐儿的也只是搬张短凳,在夹缝中安插”。老残也是使了钱 ,“才弄了一张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声音嘈杂。人们彼此招呼,高谈阔论,说笑自如,叽叽喳喳,乱扯闲话。

⑸ 《明湖居听书》中的句子的修辞手法

通感 化听觉为视觉。

⑹ 明湖居听书在这些环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有哪些 并说出理由。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得若而有说不出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第一句比喻句,本体喻体形状相似,第二句,感受相似

⑺ 明湖居听书 中描写白妞歌唱的语句有哪些体会并概括他们表现了说唱者哪些特点

白妞说书实际上是一种演唱,演唱的音乐诉之于人的听觉,难以用语言描绘。本文作者巧妙地运用多种方法,把白妞的歌声描写得生动可感。

第一,作者准确地把握了白妞演唱的节奏。“初不甚大”——演唱的开始;“ 越唱越高”——演唱的发展;“陡然一落”——演唱的继续发展;“忽又扬起”——演唱的高超;“人弦俱寂”——演唱的结束。五个阶段,完整地表现了演唱的全过程,这样就便于读者从整体上体会白妞说书的全局。

第二,多角度生动设喻。有的从感觉设喻,通过描写感受来表现音乐。如描写王小玉初唱时那种并不甚大的声音,“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通过比喻把人们的感觉器官与听觉器官沟通起来,从而表现了音乐给人带来的甜润、舒畅的美感。有的从视觉设喻,通过描写人们听音乐时仿佛眼之所见来表现音乐。比如写视觉形状的,用“像一线钢丝抛人天际”描写“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用“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愈翻愈险,愈险愈奇”描写演唱‘‘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用“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弦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描写王小玉‘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形象地表现出白妞的歌声高亢、挺拔,曲折、轻快的特点。又比如写视觉色彩的,说声音低细下来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既着眼于形,又着眼于色,表现了声音的飞扬和美妙。还有从声音方面设喻的,如描写黑妞说书的清脆和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描写弦子与演唱合鸣清脆、热烈,“如花坞春晓,好鸟乱鸣”,选用生活中常见的容易体会的声音作比,来描绘那些没有听过的、不容易体会的、难以描述的演唱,能受到事牛功倍的效果。

作者通过宏观和微观结合、多角度运用比喻的方法,使读者对于白妞(主要)等人的演唱技艺不仅有整体的节奏感,而且有具体的细节感受;不仅能似乎听到甜润清丽的歌声,而且能似乎看到千姿百态的形象,获得沁人肺腑的轻松畅快的感受。

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艺术,作者不仅从正面作了精彩的描写,包括对人物衣着、相貌、举止的描写和音乐描写,而且作了大量的多角度的侧面描写。

一是戏园盛况的描写。来听说书的观众之多,观众身份之复杂,到场的时间之早,无不从侧面烘托了白妞说书的吸引力。

二是琴师的精彩弹奏。“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既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埋下伏笔,也是对白妞技艺的衬托。

三是黑妞的出色演唱。文章先描写黑妞的演唱“百变不穷”,使听众“以为观止”,把话说到极处,似乎无以复加;然后引出观众的评论:‘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确凿有力又十分自然地为白妞说书作了烘托和铺垫。

四是观众的评论。除了上面提到的观众对黑妞和白妞的对比评论外,在白妞说书结束之后,文章专 门安排了一段梦湘先生等人对白妞说书的盛赞。“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月不知肉味”,“于我心有戚戚焉”,“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既有文雅的引用,又有通俗的大众语言,把听过白妞说书以后的陶醉感形容得贴切而生动,极为有力地从侧面烘托了白妞演唱技艺的绝妙

“声音初不 甚大……无一个毛孔不畅快。”——通过听者感觉,描写了声音的甜润,使人畅快。

“越唱越高……愈险愈奇。”——通过听者视觉,描写了声音的高亢、挺拔。

“陡然一落……周匝数遍。”——通过听者视觉,描写了声音的曲折、轻快。

“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直接描写声音由低细到消失。

“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纵横散乱。”——通过听者视觉,描写了声音的飞扬和美妙

“这一声飞起……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通过听者听觉,用熟识的声音表现未曾听过的声音,描写了声音的清脆、热闹。

“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直接描写声音的停止。

⑻ 明湖居听书中的比喻句

1.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__写小玉处唱时感受到的妙境,处处伏贴处处畅快。
2.…像一根钢丝抛入天际。__写白妞的声音高亢,刚劲有力。
3.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地上都出奇的响。__写出静得出奇的状态。

⑼ 明湖居听书 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俱:全,都。
全:完全,都。
比:比较。
会:能。
戚:忧愁,忧伤。

4.在我心中产生了同感(共鸣)!

这个是点击的正确答案昂我有买过点击的答案所以这个是不会错的,但是翻译什么的它上面只写了略,我也很想知道,这个就帮不了你了。刚刚查到了一点觉得可以的话就用吧,其他几句真的不知道了。

⑽ 《明湖居听书》赏析

清朝人刘鄂一生建树颇多:修水利,搞收藏,作医生,办企业等等,而其为后人所了解,则是凭一部为解朋友之困而创作的《老残游记》,将此书稿赠与朋友,不想却因此名传后世。刘鄂的绝妙之笔从节选的《绝唱》一书中即可窥见一斑。

本节选段的中心是描述说书艺人白妞精湛绝伦的说书技艺。刘鄂以其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精巧厚实的铺垫,把一个民间说书艺人烘托成艺苑的一朵奇葩。

在白妞出场之前,作者为其造足了声势。首先作者介绍说书场之大:有几百张桌子,却是座无虚席。再说听书人之多,来晚的人从袖子里送看座的几十钱“得一条凳在人缝里”坐下,再晚者只好从“夹缝”里坐下:可见其拥挤之状,凸现了白妞说书艺术对听众的吸引。再看作者对听书人到场时间的描述,以老残看来,十二点的书,九点吃饭,十点到书场已是很早,却只见书场已人满为患;十点半连“抚院”等官员也已到了,十一点正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搬张短凳,在夹缝安插”一语就体现了这种拥挤,《明湖居听书》的用笔还是很简省的,却不厌其烦的写了关于时间的问题。九点,十点,十一点,这几笔已把听书人的焦急渴盼的心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再者听书人的身份,作者特意指出,听书的有官员、生意人、读书人和普通市民。这一笔看似无奇,细细品来,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白妞的说书吸引了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前来听书,足见其说书艺术的无比魅力,也可见白妞的说书雅俗共赏:即可下里巴人,也可阳春白雪。

读完此处环境的精心设置,读者和听众一样已迫不及待的等待白妞的出场了。但作者还不肯让心爱的艺术家过早露面。

出场的是一个卑陋的琴师,听众的失望从闹哄之中可见一斑。而琴师的几声调弦却也引来了几多掌声 ——琴师技艺非同一般。而琴师只是一个配角啊!真正的说书人——黑妞出场了,但作者从老残的角度看并不知此人不是白妞,但听乐声如新莺出谷,如乳燕归巢,“觉一切声音俱出其下以为观止矣”。从老残来看,等待了两个多小时听如此如仙乐一般的说书已是不虚此行。哪知那并非白妞,“黑妞的好处人说的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黑妞的好处人学的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此一番话让老残哑然,“以为观止”的音乐竟不是极品,那么白妞竟如何呢?

作者已是用尽心智赞白妞说书,又如何写白妞呢,此一番描述已是让老残心痒难耐了,也让读者亟盼白妞出场的同时不得不拜服于刘鄂的此一番绝好的铺垫,先以说书场之大,听书人之多之杂,听书人到场之早,为白妞出场蓄足了势,又以黑妞高超的说书技艺烘托。直到此时,略带些神秘而令人渴盼一睹为快一听为乐的白妞才款款的登场了。

作者并没有赋予白妞出众的容貌和华丽的装束,而是让她一身素衣与黑妞一般无二的登场了。这时的老残想必有些失望。且慢,白妞的道具——两块顽铁一响,便“五音十二律”俱出,人未发声,已是先声夺情,而那双“白水银里装着两丸黑水银”的灿如明珠的眼神只一扫,便已造成“以为白妞看见了我”之效果——白妞见“我”,“我”之荣幸啊!“而鸦雀无声”之场景,则已表现出听书人此时激动而渴盼的心情啊!

作者对黑妞说书已是用尽了溢美之词,那么又如何来描写白妞的说书呢?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刘鄂以一业余作家之笔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作者写白妞的唱用“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写其声之悠远,用“傲来峰、扇子崖、南天门”写其高腔之无穷,用“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山腰盘旋穿插”写其音调之婉转,用“弹子上天”写其音色之灿烂,用“花坞春晓”写其声音之妩媚。更兼作者调动通感手法,以“听者如吃了人参果,三十六万个毛孔,无一处不舒畅”写白妞说书的妙处。怎见得王小玉高于黑妞之处呢?听书人的一句评论道出了其高妙之处:用“三日绕梁”形容尤觉不足,用“三月”方能曲尽白妞说书之魅力无穷啊!

此一节书,作者调动语言的手段驾轻就熟,信笔写拉,其铺垫之势,设悬之招,让读者心神随之而动,其对音乐的描写也是荡气回肠,不绝如缕。本课原选入高中教材,题目为《明湖居听书》据本章内容而定;教材改版后,选入初中教材,更名为《绝唱》此题目较原题不仅简练,而且也极佳的赞叹白妞的说书艺人。但《绝唱》删掉了“到了十一点钟……所以说的什么话都听不清,也不去管他”一节,使原本浓墨重彩的铺垫变得单薄,原本作者铺就的烘云托月之之势被削弱,效果大打折扣。

热点内容
卫斯理科幻小说二手 发布:2025-02-01 00:26:17 浏览:142
公认最好看的yy玄幻小说 发布:2025-01-31 23:21:43 浏览:237
首席御灵师小说免费txt下载石大力 发布:2025-01-31 23:14:56 浏览:459
科学与科幻小说的关系 发布:2025-01-31 23:08:51 浏览:221
她有一点点娇妻小说免费阅读 发布:2025-01-31 23:01:14 浏览:942
古代著名小说大全集 发布:2025-01-31 22:45:40 浏览:102
古代耿美肉多的小说推荐 发布:2025-01-31 22:28:57 浏览:987
古代穿越小说女主聪明冷淡 发布:2025-01-31 22:27:17 浏览:418
异大陆军事战争类小说推荐 发布:2025-01-31 20:30:21 浏览:580
我与蜘蛛侠环游世界科幻小说 发布:2025-01-31 20:21:46 浏览: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