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南斯拉夫战争
㈠ 南斯拉夫战争和俄罗斯有什么关系
我不去搜啦,简要答一下
1.俄罗斯人主体是斯拉夫人,南斯拉夫虽然民族众多,但都属于斯拉夫人种。就像印尼华人,注意,不是华侨,国籍上讲是印尼人,受当地土人欺负了,国人感到义愤填膺,受辱,要报仇。两相对比一下,楼主理解吧。
2.前南地区从沙俄时代到苏联,甚至现在的俄罗斯,属于俄势力范围,自已的小弟挨炸了不可能不管,要不谁还跟你?!而且,既然是俄势力范围,那北约打南斯拉夫就是威胁到俄利益,从这点讲,俄当然要管。但事实上俄国当时国势日衰,力不从心,又和南无接壤领土,所谓鞭长莫及嘛,所以只好派空降部队;俄没有力量和北约对抗,所以只是象征性的表示一下罢了。
还作一个对比,去年俄-格战争,美国同样欺负到俄头上。不同的是前几年俄罗斯因为石油美元的收益,实力有所恢复。其次,这回俄格领土接壤,容易派部队过去,派过去的部队要打仗,后勤容易保障。于是,格鲁吉亚没成为当年的南联盟,这回老毛子没有手软。
㈡ 美国攻打南斯拉夫详情以及南斯拉夫现状!大神们帮帮忙
南斯拉夫战争指的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而引发的民族对立和内战,从1991年斯洛文尼亚宣告独立起爆发,到2000年斯洛博丹·米洛塞维奇下台之后主要的纷争依旧继续发生。 在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德国和意大利占领的多民族国家南斯拉夫在战后,经由一支民族解放军的领导者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带领下成功独立。成立了这个后来称其拥有“七国国境、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两套文字、一个国家”的多样性国家。 战后的世界主要由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国家和苏联为首的东方共产势力国家两大集团对立而开始冷战。因为铁托是共产主义者,所以南斯拉夫属于东侧的阵营,但是和波兰、匈牙利或是罗马尼亚等东欧诸国相比不同的是,南斯拉夫并非成为苏联的附庸国或是卫星国家,而是发展成为具有独自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1980年铁托在没有指定继承人的情况下死去,苏联国内也在戈尔巴乔夫的指导下往民主化推进,罗马尼亚则是将独裁者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处刑,南斯拉夫也废止共产党一党专政决定实行自由选举,组成南斯拉夫的各国已经开此酝酿脱离南斯拉夫这个架构。此时,如塞尔维亚的米洛塞维奇等民族主义者开始掌权,身为南斯拉夫中心国家的领导人在米洛塞维奇宣示大塞尔维亚主义,强行将阿尔巴尼亚人占多数的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的自治权力取消,引发了科索沃在1990年7月宣布独立,从此南斯拉夫国内就开始了接连不断的内战。 1991年6月,文化和宗教上最接近西方国家的斯洛文尼亚经由10天的陆战达成独立(史称十日战争)、接下来马其顿宣布独立、和塞尔维亚长期不睦的克罗地亚也在激战后宣布独立。最后1992年波斯尼亚也宣布独立,但是波斯尼亚国内的塞尔维亚人又意图要自波斯尼亚独立而又不断引起战火。此外塞尔维亚国内的科索沃自治州也意图独立,最后和塞尔维亚引发科索沃战争。 因为本身过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引发的问题无法完全解决,但是经由北约和联合国的介入,战火最后慢慢平息。
㈢ 南斯拉夫战争中美军到底损失了多少武器和战斗人员
所谓的零伤亡是美国人瞎说的,到底损失多少没有真实的资料,复制一段双方各自的公开数字,而且,其中所说的【击落北约飞机61架】还包括无法跳伞逃生的直升机,传言说曾有一次击落2架美军黑鹰,机上搭载的约5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大部丧生,但美军根本不承认:
1999年末,北约组织飞行员、武器装备专家和情报人员成立调查组实地调查,宣布了科索沃战争的空袭战果:摧毁坦克与自行火炮93辆,受损率26%;装甲运兵车153辆,受损率35%;火炮389门,受损率52%;其他车辆339辆。打死打伤南联盟军人5000人,自身损失飞机2架,无人机15架,人员无一伤亡。据南联盟公布的战果:南军共击落北约飞机61架,无人机30架,直升机7架,拦截巡航导弹238枚。自身损失了3%的坦克,1.5%的装甲车,5%的火炮,2%的防空兵器,3%的车辆,共有534名官兵死亡。
㈣ 前南斯拉夫战争是谁发动的诱因是什么
南斯拉夫内战 南斯拉夫内战 指的是前 南斯拉夫联邦 解体而引发的民族对立和内战。从1991年苏联崩盘到2000年米洛塞维奇下台为止主要的纷争。 绪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德国和意大利占领的多民族国家南斯拉夫在战后,经由一支民族解放军的领导者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带领下成功独立。成立了这个后来称其拥有“七国国境、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两套文字、一个国家”的多样性国家。 战后的世界主要由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国家和苏联为首的东方共产势力国家两大集团对立而开始冷战。南斯拉夫因为铁托是共产主义者所以属于东侧的阵营,但是和波兰、匈牙利或是罗马尼亚等东欧诸国相比不同的是,南斯拉夫并非成为苏联的附庸国或是卫星国家,而是发展成为具有独自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1980年铁托在没有指定继承人的情况下死去,苏联国内也在戈尔巴乔夫的指导下往民主化推进,罗马尼亚则是将独裁者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处刑,南斯拉夫也废止共产党一党专政决定实行自由选举,组成南斯拉夫的各国已经开此酝酿脱离南斯拉夫这个架构。此时,如塞尔维亚的米洛塞维奇等民族主义者开始掌权,身为南斯拉夫中心国家的领导人米洛塞维奇宣示大塞尔维亚主义,强行将多数阿尔巴尼亚裔的科索沃自治州强行并入塞尔维亚,引发了科索沃在1990年7月宣布独立,从此南斯拉夫国内就开始了接连不断的内战。 1991年6月,文化和宗教上最接近西方国家的斯洛文尼亚经由10天的陆战达成独立(史称十日战争)、接下来马其顿宣布独立、和塞尔维亚长期不睦的克罗地亚也在激战后宣布独立。最后1992年波黑也宣布独立,但是波黑国内的塞尔维亚人又意图要自波黑独立而又不断引起战火。此外塞尔维亚国内的科索沃自治州也意图独立最后和塞尔维亚引发科索沃战争。 因为本身过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引发的问题无法完全解决,但是经由北约和联合国的介入,战火最后慢慢平息。 南斯拉夫内战战争列表 斯洛文尼亚战争(十日战争)(1991年) 克罗地亚战争 (1991年–1995年) 波斯尼亚战争 (1992年–1995年) 科索沃战争 (1999年) 马其顿战争 (2001年) 斯洛文尼亚部分 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独立。南斯拉夫下令由塞尔维亚控制的斯拉夫联邦军进攻斯洛文尼亚,受到强烈还击。最后经欧共体调停,冲突双方于7月7日达成停火协议,撤出斯领土,斯境内武装冲突暂告平息。史称十日战争或独立战争。 克罗地亚部分 第一次克罗地亚战争: 1991年6月,克罗地亚独立,同境内的塞族流血冲突再起。米洛舍维奇派志愿军到克境援助塞族人。战斗主要集中在克境内的塞族聚居区,后来扩散至克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边境地区。最后由美国外交调停结束战争。 第二次克罗地亚战争: 此战争较血腥,克罗地亚在1991年后重组军队。在1995年再度攻打塞尔维亚。结果塞军惨败。 波斯尼亚部分 1992年3月1日的波斯尼亚公民投票结果公布。全民赞成波斯尼亚独立,塞尔维亚向波斯尼亚开战。虽然联合国有派兵补给援助波斯尼亚。但塞尔维亚仍是大胜。1995年,塞尔维亚再向穆族人开火。迫使北约轰炸塞尔维亚3星期。最后塞军投降。 科索沃部分 当1996年建立的科索沃解放军向塞尔维亚官员和阿尔巴尼亚人发动攻击时,冲突开始白日化,塞尔维亚官方开始大量拘捕,塞尔维亚警察在1998年3月开始大肆搜捕德雷尼察地区的科索沃解放军,冲突更加激烈,安理会对南斯拉夫包括科索沃实行武器禁运,但境况愈演愈烈,直至爆发战争。 1999年3月,在向南斯拉夫提出警告并在科索沃塞尔维亚人进行进攻的情况下,北约对南斯拉夫实行空袭轰炸,秘书长说这是外交失败造成的悲剧,虽然有时候“为了和平而使用武力是合法的”,但安理会在任何这样的情况下都必须参与进去。 南斯拉夫对科索沃解放军进行大规模攻击并开始大量驱逐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造成了史无前例的85万难民,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和其他人道主义机构在阿尔巴尼亚和前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对难民进行多方面的帮助。 富含多样性的国家 七国国境 - (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 六个共和国 - (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黑山、马其顿) 五个民族 - (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马其顿人) 四种语言 - (斯洛文尼亚语、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马其顿语) 三种宗教 - (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两套文字 - (拉丁文、西里尔文) 一个国家 这个说法其实有所遗漏,像是表列五个民族之外,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和塞尔维亚西南和黑山(桑加克地区)有许多的穆斯林、在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自治州和马其顿的西部有不少的阿尔巴尼亚人,在塞尔维亚北部的伏伊伏丁那自治州有不少的匈牙利人、此外还有罗姆族之类的多样民族存在。 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其实在语言学上是同种语言,比方日本关东和关西的用语差异。最大的差异在于克罗地亚语使用的是西里尔文,克罗地亚语用的是拉丁文字。部分的用语只有微妙的差异,比方像是塞尔维亚语的河流念成“reka(音近雷-卡)”,克罗地亚语中则称为“rjeka(音近:列-卡)”,但是也有像是足球在塞尔维亚语中称为“futbal”,克罗地亚语中称为“nogomet”这样完全不同的用字在。
㈤ 问南斯拉夫战争全过程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战争-正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的南斯拉夫人民反对德意法西斯占领者及其傀儡政权的革命战争。1941年4月6日,德国、意大利军队入侵南斯拉夫。4 月17日,南斯拉夫王国军队投降。南斯拉夫被德、意。匈、保占领和瓜分。南共中央 4月10日在萨格勒布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军事委员会,组织游击队,准备武装起义。6月27日,成立以南共中央总书记J.B.铁托为总司令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游击队总司令部。7月4日南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发动全国武装起义的决议。7月7日塞尔维亚率先起义, 7~10月起义席卷全国各地。1941年底,建立第一支正规军第一无产者旅,游击队员发展到 8万人,解放 1/5国土,牵制占领军29个师团和各种伪军总共近60万人。1942年11月底,在比哈奇镇成立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作为全国性最高政治机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组建了 5个无产者师,挫败了敌伪联合发动的3次攻势。解放区已占全国面积的2/5,人民武装力量增加到15万人。1943年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战争发生重大转折。在3月和5月进行的奈雷特瓦战役和苏捷斯卡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经过浴血奋战,突破敌人包围,转移到新的解放区。在11月底召开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第 2次会议上,宣布成立以铁托为主席的全国解放委员会和在联邦制基础上建立南斯拉夫各民族平等的国家共同体。到1943年底,人民武装力量拥有30万人,解放一半国土和近 500万居民。1944年10月20日,南斯拉夫人民武装力量在苏联红军帮助下解放贝尔格莱德。1945年3月7日成立临时政府,铁托任总理。5月15日,南斯拉夫全国获得解放,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南斯拉夫人民为独立自由付出巨大代价。全国有170万人死亡,350万人无家可归,物资损失达450亿美元以上。南斯拉夫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法西斯侵略者,推翻了所谓的克罗地亚独立国和塞尔维亚等地的傀儡政权,同时完成了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历史任务。1945年11月29日废除君主制,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㈥ 南斯拉夫战争的历史背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德国和意大利占领的多民族国家南斯拉夫在战后,经由一支民族解放军的领导者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带领下成功独立。成立了这个后来称其拥有“七国国境、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两套文字、一个国家”的多样性国家。
战后的世界主要由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国家和苏联为首的东方共产势力国家两大集团对立而开始冷战。南斯拉夫因为铁托是共产主义者所以属于东侧的阵营,但是和波兰、匈牙利或是罗马尼亚等东欧诸国相比不同的是,南斯拉夫并非成为苏联的附庸国或是卫星国家,而是发展成为具有独自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1980年铁托在没有指定继承人的情况下死去,苏联国内也在戈尔巴乔夫的指导下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罗马尼亚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也在巨变和动乱中被处死,南斯拉夫社会体制也因此由社会主义成为了资本主义,组成南斯拉夫的各国已经开始酝酿脱离南斯拉夫这个架构。此时,前南各共和国的民族主义者开始掌权。
二次大战以后,铁托领导的南共建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致力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决复杂的民族问题,承认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享有同等的自主权。应该说,铁托时代的铁腕政策和铁托本人的崇高威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作用,维持了南斯拉夫国家的稳定和民族关系的相对缓和。但另一方面,铁托和南共(后改名为南共联盟)在民族理论和实践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起初过早地认为国内民族问题已经解决,后来当矛盾逐步凸现时却又简单化地采用阶级斗争的方式或高压政策来处理。对占国内人口比重最大的塞尔维亚族实行长期箝制、多方制约的政策,势必伤害其民族感情及对党和中央政府的信任,导致民族关系的紧张。南共联盟的这些政策失误,事实上多少也为日后南斯拉夫的民族分裂、国家解体埋下了伏笔。
1991年6月,文化和宗教上最接近西方国家的斯洛文尼亚经由10天的陆战达成独立(史称十日战争)、接下来马其顿宣布独立、和塞尔维亚长期不睦的克罗地亚也在激战后宣布独立。最后1992年波黑也宣布独立,但是波黑国内的塞尔维亚人又意图要自波黑独立而又不断引起战火。此外塞尔维亚国内的科索沃自治州也意图独立最后和塞尔维亚引发科索沃战争。
因为本身过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引发的问题无法完全解决,但是经由北约和联合国的介入,战火最后慢慢平息。
㈦ 前南斯拉夫解体后爆发的波黑战争是怎么回事
从1992年4月至1995年12月发生的波黑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又一次局部地区大规模作战,波黑战争的结果,造成了波黑全部人口440万中,有27.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沦为难民,国家的80%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450多亿美元。
波黑战争是一场民族内战,直接参战方是波黑国内三大民族,分别是占人口总数最多的穆斯林,大约占43.7%,塞尔维亚人占31.4%,克罗地亚人占17.3%。三大民族的信仰也不同,塞尔维亚人信奉东正教,克罗地亚人信奉天主教,而穆斯林族信奉伊斯兰教,历史原因信仰问题,让这三个民族无法和睦共处,即使有过短暂的统一,也在1991年6月前南斯拉夫共和国解体后,再次面临分崩离析,这三个民族对波黑国家的前途命运,产生了严重分岐,三方无法调解,波黑战争爆发,支持波国独立的穆斯林人和克罗地亚人组成了联军,而坚决反对独立的塞尔维亚人,在前南斯拉夫共和国的支持下,拥有武器优势,也和穆克联军势均力敌。
双方在波黑战争初期开始了疯狂的争夺领地阶段,占有总人口31.4%的塞尔维亚人凭借武器优势,争夺到了整个波黑境内的70%的土地,势力大增,而人口最多的穆斯林人却只有10%的土地,双方展开了激战,而塞尔维亚人更是对穆斯林人和克罗地亚人展开了种族屠杀,波黑战争的暴行,让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社会深感忧虑,最后还在北约的军事干预下,塞尔维亚人才签订停战协议。
自从1992年4月爆发,一直打到1995年12月的波黑战争,死亡人数占全国总人口440万的6.8%,还有一半的人沦为了难民,无家可归,全国境内80%的基础设施损毁,波黑战争影响直接经济损失450多亿美元,更别说到现在还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民族对立。 波黑战争是一场民族内战,在1991年6月前南斯拉夫共和国解体后,波黑境内的三大民族对波黑的国家前途命运产生严重分岐,占人口总数最多的穆斯林人支持波国独立,并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克罗地亚人也是支持独立的,但他们更愿意波黑成为一个松散的联邦制国家,占总人口31.4%的塞尔维亚人则是坚决反对独立,于是这样的背景下,波黑战争爆发了,塞尔维亚人对搞穆斯林人和克罗地亚人的联军,双方势均力敌。
波黑战争进行到中期,联合国和国际社会进行诸多努力调停,但都没有效果,最后北约军事力量直接干预介入,才让塞尔维亚人签订停战协议。 即使现在波黑战争的影响还在继续,在战争中失踪的人口,不时被人们发现在波黑境内某个不知名的偏僻地方的某个坑内,早已变成累累白骨,而波黑战争的罪魁祸首前南斯拉夫的总统,也接受荷兰海牙国际法庭的审判。
㈧ 描写南斯拉夫的战争小说有几本
<沼泽庄> 作者:[南]阿尔森 荻克里奇
《蜡烛》西蒙诺夫
德里纳河上的桥》安德里奇
㈨ 南斯拉夫战争的介绍
南斯拉夫战争指的是指在外部干涉势力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解体而引发的民族内战,从1991年斯洛文尼亚宣告独立起爆发,到2000年斯洛博丹·米洛塞维奇下台之后主要的纷争依旧继续发生。
㈩ 南斯拉夫战争的战争列表
斯洛文尼亚战争(1991年) 克罗地亚战争(1991年–1995年) 波斯尼亚战争(1992年–1995年) 科索沃战争(1999年) 马其顿纷争(2001年) 主条目:十日战争 (斯洛文尼亚)
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南斯拉夫下令由塞尔维亚控制的斯拉夫联邦军进攻斯洛维尼亚并受到强烈还击。最后经欧共体调停,冲突双方于7月7日达成停火协议,撤出斯洛文尼亚的领土,斯洛文尼亚境内武装冲突暂告平息。史称十日战争或独立战争。 克罗地亚的独立战争包括两个阶段:第一次克罗地亚战争: 1991年6月,克罗地亚随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同境内的塞族流血冲突再起。米洛舍维奇派志愿军到克罗地亚境内援助塞尔维亚族人。战斗主要集中在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聚居区,后来扩散至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边境地区。最后由美国外交调停结束战争。
第二次克罗地亚战争: 克罗地亚在1991年后重组军队。在1995年再度攻打塞尔维亚。结果塞军惨败,此战役较前者血腥。 “科索沃战争”或“科索沃冲突”这个名词通常是用来描述两场接续的并且有时相当类似的武装冲突。(在内战后随即发生的国际冲突)这些冲突是:1996年—1999年: 塞尔维亚和南斯拉夫安全武力和科索沃分裂武装“解放军”(一支追求科索沃省独立的阿尔巴尼亚人游击队)的战争。 1999年: 南斯拉夫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之间的战争。从3月24日至6月10日,当北约攻击南斯拉夫目标时,阿尔巴尼亚人游击队持续与南斯拉夫武力战斗,在这段期间,西方宣传战乱造成了科索沃人口的大灭绝,但这一说法未经联合国的认定。
南斯拉夫联盟在1991年明显分裂为支持和反对米洛舍维奇两派,联邦的分崩离析在所难免。3月16日米洛舍维奇在电视上宣布南联盟结束。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随后分别宣布独立。
米洛舍维奇当时的政策是“全体塞尔维亚人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即在那些独立的国家中塞族人要有民族自决权。这一政策导致民族混居的地区产生冲突,被反对者批评为“大塞尔维亚主义”。他的肖像在塞尔维亚被到处悬挂,一时间成为继铁托之后受人民拥戴的英雄领袖。
在米洛舍维奇和南斯拉夫人民军的支持下,克罗地亚和波黑的塞族人通过武力手段要求建立塞族自治区,引发克罗地亚战争(1991年——1995年)和波黑战争(1992年——1995年)。战争造成塞尔维亚的经济衰退,再加上北约派出维持和平部队阻止了塞族人的部分种族屠杀,塞族人的自治目的未能达成。在战争中,关于各方对平民进行种族清洗式大屠杀的指控层出不穷。1995年在波黑发生的斯雷布雷尼察屠杀,有人怀疑是米洛什维奇控制下的塞尔维亚特种部队所为,米洛什维奇后来因此被控犯有种族屠杀罪。
1997年7月,米洛舍维奇因任期到期,无法连任塞尔维亚总统,退而求其次竞选只包括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总统并当选。同年科索沃自治省的分裂主义势力在外部势力支持成立下叛军“科索沃解放军”。他们袭击塞尔维亚和南联盟的保安部队,并杀害塞族官员和他们认定的与塞尔维亚合作的阿尔巴尼亚族和塞族人。塞尔维亚部队和科索沃解放军的冲突截至1998年造成数百人的死亡和上万阿族平民的流离失所。
1999年2月6日,在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这个方案对双方来说都难以接受,阿族坚持要最终走向独立,并且不愿解除武装,南联盟则不同意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亦反对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但是,主持谈判的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惩罚。在谈判陷入僵局后曾一度休会,3月15日复会,阿族代表于18日签署了协议,但塞尔维亚方面仍然拒绝在朗布依埃森林协议上签字。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3月24日,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 78天的大规模空袭,没有能直接制止冲突双方的暴行,还造成了500多名平民伤亡。在北约空袭的压力下,经过俄罗斯、芬兰等国的斡旋调停,米洛舍维奇无奈妥协,接受朗布依埃森林协议基本内容,同意从科索沃撤军,由联合国接管科索沃,允许多国部队进驻科索沃。
至此,西方肢解南斯拉夫的意图终于得以实现,南斯拉夫从世界版图中消失,其中的启示作用将长期给人以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