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眉户听书阁
A. 眉户是怎样形成的发生了什么演变
眉户的起源。眉户的起源没法考据,因为没有任何文献记载眉户的起源,而是根据艺人的口耳相传,但是却也因此造成了各种版本的出现。不过起源时间倒是清楚,最早形成于清朝的乾隆时期,并且最早流行于山西河南等省份。而如今的眉户因为分成了东西两路,所以流行地区也不同了,东路流行于华阴市,而西路流行于眉县等地。眉户因为其曲调委婉动听容易入迷而得名。眉户也称曲子戏,但是文人则称之为清曲。
眉户的现代发展。现如今的眉户只剩下东西两路。在二十世纪,很多省份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眉户戏剧团。青海的一个眉户戏剧团,没有什么道具他们只能自己制作,自己搭建舞台,而当地的群众也非常捧场。这个剧团也没有让人失望,他们不仅演出了著名的眉户戏,还自己编,而且不止一部,推进了眉户戏的发展。不仅仅是青海,还有山西、陕西等等省份也建立了眉户戏剧团,也正是因为他们努力与不放弃,才能有眉户戏的传承以及发展。
B. 眉户戏有哪些
《十二把镰刀》、《夫妻识字》、《杏花村》、《爱与恨》、《屠夫状元》、《臂塔圆舞曲》、《迟开的玫瑰》、《五味什字》、《梁秋燕》
眉户传统剧目有100多种,《张连卖布》、《尼姑思凡》、《安安送米》、《刺目劝学》、《杜十娘》等是其传统剧目。建国后演出的新剧目有《兄妹开荒》、《大家喜欢》、《十二把镰刀》等。陕西省戏曲剧院编演的《梁秋燕》唱红全国,在关中有“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的说法,其主演李瑞芳享誉全国。
C. 秦腔眉户剧都有什么
秦腔曲目有: 《火焰驹》、《狸猫换太子》、《三滴血》、《玉堂春》、《皇后梦》、《八件衣》、《双锦衣》、《破宁国》、腹山》、《盗虎符》、《银屏挂帅》、《金琬钗》、《穷人恨》、《两颗铃》、《苏武牧羊》、《杨门女将》等。
眉户剧曲目有《张连卖布》、《尼姑思凡》、《安安送米》、《刺目劝学》、《杜十娘》等。新编演出的剧目有《兄妹开荒》、《大家喜欢》、《十二把镰刀》等。
1、眉户跟秦腔是两个不同的剧种。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一个是曲子,一个是梆子。眉户里面一般没有梆子声,而且它是各种各样的曲牌组成的,如【月调】【银纽丝】【闪扁担】等;秦腔又称梆子腔。
2、眉户,即眉鄠(hù),或称“迷糊”、“迷胡”、“曲子戏”、“弦子戏”,是陕西省和甘肃省的主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眉户盛行于关中和陇东、陇中一带,而山西、河南、湖北、四川和宁夏等部分地区也有流行。眉户以其曲调委婉动听,具有令人听之入迷的艺术魅力而得名。
3、秦腔(Qinqiang),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陕西、甘肃一带一带,成熟于秦代。甘肃古称西秦,故名秦腔。秦腔又称乱弹,歌唱风格高亢,苍劲,声音嘹亮;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因为梆子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秦腔一直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D. 陕西地方戏曲剧目
1、秦腔:
曲目有《春秋笔》、《八义图》、《紫霞宫》、《和氏璧》、《惠凤扇》、《玉虎坠》、《麟骨床》、《鸳鸯被》、《射九阳》、《哭长城》、《伐董卓》、《白蛇传》、《梵王宫》、《法门寺》等。
2、眉户:
曲目有《老龙哭海》、《罗江怨》、《老五更》、《采花》、《银红丝》、《一串铃》等。
3、碗碗腔
曲目有《柳树坪》、《三上桃峰》、《风流父子》、《风流姐妹》、《风流婆媳》、《酸枣坡》等。
4、同州梆子
《白蛇传》《画中人》《破洪州》《麟骨床》《斩韩信》《鼓滚刘封》《夜审潘洪》《十四王带箭》等。
5、商洛花鼓
曲目有《打铁》、《打草鞋》、《石榴娃烧火》、《绣荷包》、《十月小怀胎》、《花墙会》、《卖翠花》、《吴三宝游春》、《李狗看花园》等。
E. 眉户是什么
戏曲剧种之一。亦称“迷胡戏”、“曲戏子”,原写作“郦鄂”,后简化。主要流行于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宁夏以及湖北、河南的西部地区。其渊源一说为眉、户两地,故称“眉户”;另一说为华阳、华县一带的民间曲调构成,因旋律悦耳迷人,故称“迷胡”。其演唱形式大致有两种:一是“清唱”,俗称“地摊子”、“板凳曲子”或“念曲子”;一是“演唱”,属于有人物角色的舞台演出,是在“清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眉户剧的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故而传统上也称其为“弦子戏”),板胡、梅留为辅,后在发展过程中又逐步加入了二胡及中西管弦乐器。其打击乐器及锣鼓经等多借鉴于秦腔、蒲剧等地方剧种。1949年后整理、创作了大批传统及现代剧目,著名者有现代戏《梁秋燕》等。
F. 眉户的主要剧目
眉户传统剧目收集整理已达二、三百种,不包含各地同曲异唱。广泛流传的有《张连卖布》、《尼姑思凡》、《安安送米》、《刺目劝学》、《杜十娘》、《屠夫状元》等。新编演出的剧目有《兄妹开荒》、《大家喜欢》、《十二把镰刀》等。现代戏《梁秋燕》是其中的代表剧目,享有极好的声誉,以至于有“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的赞美,其主演李瑞芳享誉全国。
现代剧《迟开的玫瑰》: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作的大型眉户现代剧《迟开的玫瑰》,在深圳大剧院隆重上演,收获了深圳观众的阵阵热烈掌声。作为“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的头名和首部亮相鹏城的眉户戏,《迟开的玫瑰》以其紧扣时代脉搏的剧情、动人的音乐和优美的唱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迟开的玫瑰》叙述的是发生在西部某大城市的一个深巷小院中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初,年仅19岁的主人公乔雪梅,考上了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就在她欲赴京就读时,母亲突遇车祸身亡,一家老少五口人的重担,便落在了她这个大姐的肩上,凭着责任感和良知,她先后三次牺牲掉再深造和成家立业的机会,把前途、事业和幸福,一次次让给了弟妹,甚至养妹。而自己的初恋情人—后任副市长的温欣,在生活的蹉跎跌宕中与别人完婚。直到36岁,弟妹们一个个披着时代的风采归来时,她才与捅下水道的工人许师傅倾心相爱,花好月圆……
全剧牢牢抓住普通人的命运,紧扣时代脉搏,通过乔家这个“社会细胞”的奔突演进和他们从艰难走向兴盛的现实,折射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和风采。尤其是秦腔“四大名旦”之首的李梅,以其声情并茂的细腻表演,完美演绎了女主角乔雪梅的内心世界,博得了在场观众分外热烈的掌声。
《迟开的玫瑰》自1998年创演以来,曾在陕西、北京、辽宁、贵州、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巡演,至今演出已逾400场。该剧是国家文化部向全国推荐的十五部优秀剧目之一,曾荣获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大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八届“中国人口文化进步奖”金奖、第十一届“曹禺戏剧文学奖”、“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一名等多项殊荣。
G. 眉户剧的介绍
眉户又称眉鄂,因其方言发音为迷糊所以有人误认为其又名“迷糊”,或称“曲子戏”、“弦子戏”,是陕西省主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眉户盛行于关中,而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和宁夏等部分地区也有流行。
H. 眉户戏的介绍
眉户戏,即眉鄂,或称“迷糊”、“迷胡”、“曲子戏”、“弦子戏”,是陕西省主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眉户盛行于关中,而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肃和宁夏等部分地区也有流行。眉户以其曲调委婉动听,具有令人听之入迷的艺术魅力而得名。
I. 谁能告诉我陕西的主要戏曲剧种“眉户”两个字的正确读音。
mi 一声 mi
hu 一声 hu
如果要很准确的说,不能算是一声,也不是四个声调中的任何一种.
还找个人给你念一下比较好.
J. 《眉户剧》经典唱段有哪些
《眉户剧》的经典唱段可分为“七十二大调,三十六小调”。广泛流传的有《张连卖布》、《尼姑思凡》、《安安送米》、《刺目劝学》、《杜十娘》等。
新编演出的剧目有《兄妹开荒》、《大家喜欢》、《十二把镰刀》等。现代戏《梁秋燕》是其中的代表剧目,享有极好的声誉,以至于有“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的赞美。
特点
眉户的伴奏乐器以三弦为主,板胡海笛相辅。不同于秦腔的高昂激扬,豪放粗扩,眉户的唱腔较为委婉细腻,优美动听,富于表现深沉、凄楚和悲痛。戏曲服饰简朴,化妆粗线条。表演动作真实、生活化。整体风格较为现代。眉户的曲调甚为丰富,有“七十二大调,三十六小调”之说。
眉户的唱腔音乐精练到50多个曲牌。眉户传统剧目收集整理已达二、三百种,不包含各地同曲异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