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家陆文夫小说在线听书
① 陆文夫作品
性 别: 男
生卒年月: 1928/3/23——2005/7/9
民 族: 汉族
简介
江苏泰兴人,1949年毕业于苏北盐城华中大学。同年赴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1949年渡江回到苏州,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新苏州报》记者八年。1955年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小巷深处》一举成名,1957年调江苏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因参加筹办《探索者》同人刊物,被打成右派,长期下放农村、工厂劳动改造,直至1978年才返苏州从事专业创作,并在此后主编了《苏州杂志》。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苏州市文联副主席等。于2005年7月9日在苏州逝世,享年77岁。
后参加工作,历任新华社苏州支社采访员,《苏州日报》记者、工业组组长,江苏省文联专业作家,苏州市创作室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第六、七、八届人大代表,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在五十年文学生涯中,陆文夫在小说、散文、文艺评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以《献身》、《小贩世家》、《美食家》、《井》、《围墙》、《清高》、《人之窝》等优秀作品和《小说门外谈》等文论集饮,誉文坛。作品还被翻译成英、法、日等语言,畅销海外。
成就
在50年文学生涯中,陆文夫在小说、散文、文艺评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以《献身》、《小贩世家》、《围墙》、《清高》、《美食家》等优秀作品和《小说门外谈》等文论集饮誉文坛,深受中外读者的喜爱。
陆文夫的作品,常写闾巷中的凡人小事,却又深蕴着时代和历史的内涵,不仅主题积极,艺术精湛,且以清隽秀逸、含蓄幽深、淳朴自然著称,具有浓郁的姑苏地方色彩和深厚的文化品格,在我国当代文坛独具风骨。
文革前陆文夫著有《荣誉》、《二遇周泰》两个短篇小说集,反映了建国初期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上的巨大变迁。1956年的短篇小说《小巷深处》,则通过妓女徐文霞在新社会中的新生历程与复杂的心理状态,大胆地拓新了题材的表现领域,受到好评。但这一时期的作品从整体上没有突破十七年文学的局限。
文革后陆文夫复出文坛的第一篇小说《献身》反击了知识分子在历次运动受到的摧残,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重大问题,发人深省。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将笔触停留在对伤痕的控诉上,而是以知识分子神圣的献身精神催人奋进,显示了作者不入流俗的艺术眼光。《崔大成小记》对创作中造假的流弊作了深节的反省。崔大成写稿的秘密就是“悉心研究报纸上的各种报道”,随着形势的风云变幻而任意捏造事实,他竟凭借炮制假报道的功夫成了一时炙手可热的人物。作者借崔大成现象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社会例题。这两篇作品是陆文夫创作前后期的过渡性作品。
从《小贩世家》、《特别法庭》开始,陆文夫的创作有了明显谋浠�K�⒅亟�憷�纳缁岜尘坝肷铄涞睦�犯薪岷掀鹄矗�昂旯圩叛郏�⒐勐浔省保�ν纪诰蚶�肺幕�纳畈愕自蹋�园敫龆嗍兰鸵岳吹纳缁嵯质到�猩羁谭此肌!缎》肥兰摇贩从车氖氢柒教�分煸创锎蟀氡沧拥脑饧省V煸创镆孕燎诘睦妥魑�忠患胰说纳�疲�诤�涞亩�估铮���嗣撬腿ト绕�谔诘南硎埽�逖樽抛允称淞Φ南苍煤托判摹H欢��?0年中,作为一个个体摊贩,他备受磨难和痉。朱源达最后的归宿是到工厂里扫铁屑混日子,端起了省心思、省力气的永远也不会满的铁饭碗,小贩世家从此成了工人世家。作品不仅提示了“左”的顽症对一个普通小贩的摧残,还独特地提示出悲剧的根源存在于每个人心中过分厚重的传统观念的雾障。从而形象地启发人们:改革不仅是表层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变动,而且是深层民族精神的蜕变。
《特别法庭》通过对师兄弟汪昌平和许立言不同的处世态度及不同遭遇的审视,表达了囿于传统社会心理的积淀的悲哀,和摆脱传统束缚获得自由的愿望。《一路平安》里的恋人华家乙和范萍几十年前毅然挣脱封建家庭的罗网,投身革命。几十年后他们重逢时,华家乙试图将范萍再一次从世俗的大网中挣脱出来。小说留下了一个余味未尽的结尾,传统与世俗是那么容易挣脱的吗?《不平者》里的小汪,以武力打抱不平,横扫乡间的关系网,结果非但没有成功,自己也成为关系网中牢固的一角,将网织得更严密。小说的反讽意味是不言而喻的。《唐巧娣》则从另一角度提示了传统张力有时表现为扑朔迷离的怪圈,置人于身不由己的尴尬境遇。没有文化曾经是唐巧娣值得炫耀的酱和消灾免祸的法宝。然而,当倒置的价值观念重新翻转过来之后,唐巧娣终于尝到了没有文化的苦。在《万元户》中,陆文夫通过孙万山几天内从“万元户”变成“零元户”的闹剧,提示了平均主义的传统观念、浮夸风和吃大户所带来的危害。陆文夫针砭世俗的目光具有很强的穿透性,他不仅把批判的目光指向文化落后而造成的愚昧无知,也指向了知识分子中潜藏的惰性。《围墙》中,作者嘲笑了那些只尚空谈,不思进取,一有成绩便抢在前面的空谈家们,指出正是这种习惯势力和惰性挡住了改革前进的道路。这些作品反映了民族传统心理的根深蒂固,人们可以用暴力手段摧毁旧的社会结构和建立新的社会结构,但很难人为地消除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陆文夫通过反思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提出了一个个意味深长的命题。
《美食家》是陆文夫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小说通过对一位嗜吃如命的吃客朱自冶的描绘,艺术地概括了建国以来几个历史阶段的经验教训,具有深广的历史内涵与社会内容。朱自冶解放前是一个房屋资本家,除了吃一无所长。解放后,高小庭针对他这样的“美食家”发起了“饭店革命”,从形式到内容采取了一系列革命行动。原以为可以阻止朱自冶纸醉金迷的生活,却革去了饭店的传统特色,革去了饭店的正常秩序和工作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朱自冶转而与烧得一手好菜的孔碧霞结婚。困难时期,他只能以吃饱为最大享受。文革后,朱自冶又身价陡涨,当上烹饪学会会长。作品以人们的美食权利为切入口,通过朱自冶吃客生涯的一波三折,反映了国家历史命运的变动脉搏,具有深远的社会历史意义。作家在《美食家》和其他作品中也精致描摹了古城苏州的风土人情,园林风景、吴越遗迹、风味小吃、吴侬软语、石板小巷、小桥流水……无不栩栩如生。这些苏州特有的文化与风俗,成为他小说中的重要的情节要素,具有独特的文化地域魅力,使其小说赢得了“小巷文学”和“苏州文学”的美称。
1985年发表的《井》,是继《美食家》之后的又一次创作高峰。陆文夫试图从民族文化心理多种角度考察社会生活。女主人公徐丽莎因家庭成分不好和海外关系的阴影倍受歧视,家庭生活的不幸更使她郁郁寡欢。改革后,她重新捡起了自己的专业,成为事业的强者,与此同时,也萌发出追求新的爱情生活的渴望。这种正常的人性的舒张却因其丈夫捏造桃色新闻而横遭挫折,流言蜚语不仅扼杀了她刚刚萌芽的爱情,也无情地摧毁了她事业上的一切成功与努力。更可怕的是,这一切压力都是无形的,她无从对质,也无处投诉,只得投向深井。徐丽莎的悲剧在于她所反抗的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或机构,而是沉重的集体无意识的压迫。《毕业了》也反映了类似的主题。陆文夫通过揭露长期形成的习惯势力和心理惰性对人性的压抑与束缚,折射出其考察生活的新视角。
陆文夫小说的创作特色首先在于针砭时弊的准确与深刻。他善于从历史的变迁角度考察生活,小中见大,反映出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思想意蕴。其次,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幽默感。陆文夫自称为“糖醋现实主义”[8]。他善于从普通人带喜剧色彩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深层的悲剧因素,轻松中见锋芒,笑声中有反省。显示出一种机智幽默的风格。再次,陆文夫的小说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地域特色。他不仅着力于苏州的地方风物的描摹,更关注这一地域居民的情感态度与生存境况。他的小说创作,准确传达了变化中的苏州的文化情境,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小说。
2005年7月9日,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陆文夫因病医治无效,在苏州逝世,享年77岁。
② 美食家的作者简介
《美食家》作者陆文夫(1928—2005),江苏泰兴人。5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1956年出版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荣誉》,同年又发表短篇小说《小巷深处》,颇受好评。
1977年重返文坛后,在创作上不断探求和突破,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小巷文学”作品。已出版小说集《荣誉》、《二遇周泰》、《小巷深处》、《特别法庭》、《小巷人物志》(一、二集)及四卷本《陆文夫选集》。
陆文夫注重发挥小说的批判功能,但总是带着微笑针砭积弊;坚持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将平凡的人和事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上去描写,追求意蕴丰厚和“多主题的统一”。小说精于构思,有意借鉴话本和苏州评弹的表现方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味,就像一个个构筑精巧的“苏州园林”,艳丽别致。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独树一帜。
③ 有关美食的有声小说
美食家 作者:陆文夫
朱自冶却认为这些还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吃“头汤面”。千碗面,一锅汤。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话,那面汤就糊了,下出来的面就不那么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面汤气。朱自治如果吃下一碗有面汤气的面,他会整天精神不振,总觉得有点什么事儿不如意。所以他不能像奥勃洛摩夫那样躺着不起床,必须擦黑起身,匆匆盥洗,赶上朱鸿兴的头汤面。吃的艺术和其他的艺术相同,必须牢牢地把握住时空关系。
④ 如何评价陆文夫和他的小说《美食家》
这部小说尽管着力刻画了苏州的美食,且以美食家作为题目,但如果仅仅把它理解成一部寻常的出自所谓美食撰稿人之手的流水账,就失之千里了。
陆文夫先生谈吃,一有传承,六十年代和周瘦鹃先生同席得了苏州文人饮食的真传;二有沉淀,陆先生本人在历次运动中受到的打压和苦难无数,其恬淡来自于对生活的大彻大悟,不是今日之人轻易能体会;三有慨叹,时移世易,无数人的命运被历史恶意地裹挟压迫和扭曲,到头来却是一个无所事事饱食终日只动肠胃不动脑筋’对社会毫无贡献也毫无贡献之欲望‘的朱自冶屡屡能置身事外,到头来还得了个美食家的雅称,这是陆先生的讽刺。
⑤ 有关陆文夫的美食家
红烧沙光鱼 ·金腿脊梅炖腰酥 ·清炖狼山鸡 ·春笋白拌鸡 ·文思豆腐 ·荷花白嫩鸡 ·椒雪肉片 ·酒凝金腿 ·豆苗山鸡片 ·凉瓜河鲜虾 ·松子鱼米 ·鸡汁煮干丝 ·腐皮烩鸡丁 ·清炖狮子头 ·砂锅豆腐 ·天下第一菜 ·樱桃肉 ·荷花集锦炖 ·拔丝楂糕 ·镜箱豆腐 ·枣方肉 ·雪花豆腐 ·鸡瓜菜 ·三鲜脱骨鱼 ·金陵圆子 ·三丝炒鸽松 ·野鸭菜饭 ·鲜豆腐皮炒青蟹肉 ·炒鸡脑 ·清汤金钱鱿鱼 ·白烧四宝 ·红果拌梨丝 ·双皮刀鱼 ·花生米牛肉汤 ·灌蟹鱼圆 ·金陵盐水鸭 ·盐水虾 ·炒虾蟹 ·酒蒸全鸡汤
⑥ 《美食家》主要内容及人物事例形象
《美食家》简析
《美食家》作者陆文夫,1928年生,江苏泰兴人。5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1956年出版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荣誉》,同年又发表短篇小说《小巷深处》,颇受好评。1977年重返文坛后,在创作上不断探求和突破,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小巷文学”作品。已出版小说集《荣誉》、《二遇周泰》、《小巷深处》、《特别法庭》、《小巷人物志》(一、二集)及四卷本《陆文夫选集》。陆文夫注重发挥小说的批判功能,但总是带着微笑针贬积弊;坚持从日常生活中取材,将平凡的人和事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上去描写,追求意蕴丰厚和“多主题的统一”。小说精于构思,有意借鉴话本和苏州评弹的表现方法,题的统一”。小说精于构思,有意借鉴话本和苏州评弹的表现方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味,就像一个个构筑精巧的“苏州园林”,艳丽别致。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独树一帜。
《美食家》堪称陆文夫“小巷文学”的代表作。小说巧妙地将一个纯朴、耿直的革命干部高小庭和一个一辈子沉缅于吃喝的资本家朱自冶四十余年的生活浮沉扭结在一起,构成曲折复杂的矛盾纠葛,从一个特殊的角度解剖了近半个世纪的社会生活,并巧妙地通过高小庭的眼睛去审视“美食家”朱自冶各个时期的行为和心理。朱自冶是个房产资本家,一生以吃为业,乃至吃成了“精”。进入改革开放年代之后,“会吃”也成了一门专长,他被尊称为“美食家”,出任烹饪学会会长。朱自冶的沉浮,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这种变化纠正了一种偏见;不要单从人生观方面去鄙视这类人物,还要看到他从吃成“精”中所积累的丰富的美食文化,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受到爱护和尊重。朱自冶价值的被发现、被肯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从这一人物好吃的不变性中非常生动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多变性。
高小庭在审视朱自冶的过程中也照见了自己。他极其厌恶朱自冶之类的生活方式,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他发表“反吃喝宣言”,不做名菜,实行“大众化”。但菜肴的单调、贫乏,反把自己置于苏州美食文化的对立面。他只看到朱自冶这类寄生虫好吃图享受的一面,却看不到吃好也是人民大众的愿望这一面。经历了种种曲折之后,他终于懂得了“吃的文化”应该保存和发展。高小庭思想的几番波折,反映了建国以来几个历史阶段的“左”倾危害和经验教训,是历史的一面真实的镜子。
作品以人物命运的曲折发展为主线,将朱自冶有吃、无吃的不断反复的过程和高小庭的反对美食到重视美食的过程交错推进,并将历史与现实沟通起来,从中显示出丰富的社会内涵。小说以苏州的风土人情、园林景致、名菜佳肴、历史古迹等营构独特的景观,造成作品特有的情调、意境和韵味,加上吴语的运用舒卷自如,为作品增添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⑦ 陆文夫为什么写《美食家》
当年,一部中篇小说《美食家》,使陆文夫“会吃”的名声远播文坛内外。自那以后,陆文夫每到一家饭店用餐,厨师闻知陆文夫来吃饭,便有些惶惶然,大有美食家面前班门弄斧之感,倘若做坏了一道菜,会坏了自己的名声。[2]
陆文夫对各地富有特色的民间小吃,很有兴趣,走到哪吃到哪,总有品不足、尝不够的感觉。他是真正做到了“行万里路,尝百口鲜”。“对于陆文夫,茶,必不可少,朋友们都知道他爱茶之切,每有好茶,总要给他留着,“因为只有陆文夫才不致委屈了好茶”。他喝茶不是单纯为了消渴,滋味深长的闲饮,可以助谈,且带有几分雅意。他以和、清、静寂为茶之三味,如芝兰蕙萱、松菊竹梅可喻人品,可言心志,令人神融心醉。陆文夫爱酒在作家中是出了名的,他酒龄长、酒量大,故有人送他个“酒仙”的雅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可以列入酒仙的行列”。[1]
陆文夫在苏州度过了60多年的时光,在许多作家和读者的心目中,“苏州”和“陆文夫”几乎是同义语。从水道到小巷,从评弹到吴语,从饮食到民风……苏州的点点滴滴已经化入他的骨血。和陆文夫有过长期交往的作家范小青说:“苏州只是他观察世界的窗口,只是他通向更广大境界的出发地。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说:“苏州是陆文夫一生热爱的地方,他为苏州倾注了毕生的感情。”他主持创刊的《苏州杂志》,到2005年6月份已经100期了,每期杂志他从组稿、看稿甚至校对都亲力亲为,这样的工作一直到他病重住院时才不得不停止。”[2]
⑧ 陆文夫巅峰之作:美食家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陆文夫巅峰之作:美食家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陆文夫因病医治无效,于7月9日在苏州逝世,享年77岁。苏州市文联已成立治丧委员会,初步确定遗体告别式于7月13日上午举行,之后还将举行陆文夫追思会。
陆文夫1928年生于江苏泰兴,1948年赴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1955年他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发表于1956年的短篇小说《小巷深处》让他一举成名,但很快被打成“右派”长期下放农村、工厂劳动改造,1978年才返苏州从事专业创作。
陆文夫大半生生活在苏州,他以苏州小巷人物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小说,如《小巷深处》、《临街的窗》、《美食家》等。《美食家》是他的巅峰之作,1983年发表于《收获》,获得全国第三届中篇小说奖,并随着时间的流逝显示出永恒的魅力,“美食家”这个称谓也由此风行。《美食家》被收入各种文集,并翻译成英法日等语言,畅销海外,单行本亦即日发行。
他的去世在文坛引起不小哀声,从作协领导到多年好友,无不难抑悲声。
为人为文,温婉如苏州园林 陈建……
需要别的再问
⑨ 《美食家》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美食家》(陆文夫)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A940uAeATJqDKEzOH4ceHQ
书名:美食家
作者:陆文夫
豆瓣评分:8.1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6-1
页数:189
内容简介:
对于吃,陆文夫很是讲究,他认为,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说,吃,应求一种境界,或称为环境、气氛、心情、处境。他主张,饮食饭店一定要讲究气氛,只有环境环境幽雅,气氛浓郁,食客吃起来才会有兴致,吃得舒服,吃得开心。陆文夫对各地富有特色的民间小吃,很有兴趣,走到哪儿吃到哪儿,总有品不足、尝不够的感觉。他真正做到了“行万里路,尝百口鲜”。难怪朋友都称他是“玩家”、“吃家”。
作者简介:
著名美食作家、老苏州弘文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文夫7月9日在苏州去世,享年78岁。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中篇小说《美食家》是陆文夫的巅峰之作,1983年发表于《收获》,享誉全球,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显示出某种永恒的魅力。
苏州出了名的有两个文人,一个是鸳鸯蝴蝶的周瘦鹃,一个是贪吃的美食家陆文夫。
⑩ 哪里可以看陆文夫的<<美食家>>
http://www.jxgdw.com/lady/nrsw/2005-07-12/3000053394.html《美食家》
http:http://www.wensou.com/a47.htm<<不是我教你诈>>
只找到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