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在线 » 穿越小说玉山雅集免费阅读

穿越小说玉山雅集免费阅读

发布时间: 2022-05-30 20:53:53

⑴ 元末三高士之一杨维桢的“铁崖体”有何特点

杨维桢是元末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字廉夫,号铁崖。由于喜欢并擅长吹铁笛,他又被尊称为铁笛道人。杨维桢简介里说,他是“元末三高士”之一,在元朝文坛极具盛名。

杨维桢在很多文学范畴造诣颇深,书法也是一绝。他的诗自成一体,号称“铁崖体”,特性是狂而怪,清爽诡谲。由于这种文风,杨维桢又被称为“文妖”。历代关于杨维桢作品的评价都颇高,可见杨维桢在文学上很有建树。

在杨维桢简介里称,杨维桢打小便在父亲所造的红楼里读书。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亲为了让他安心读书,将红楼的楼梯撤去,仅用辘轳传食。在这样的状况下,杨维桢呆了五年,学识就超越了他的教师。

在杨维桢20岁时,他到涌东从师求学。杨维桢的父亲为供他游学,就将良马变卖了。杨维桢节衣缩食,买了大量的书籍归来。他的父亲很快乐的称,这些书比良马值钱多了。

杨维桢当官后,由于性格狷直,不喜逢迎,所以十年都没有升迁。后来由于交通受阻而迁官不成,便浪迹浙西。张士诚占领浙西后,屡召不赴。到明太祖夺得天下后,同样召杨维桢,杨维桢则表示不仕二朝,直言回绝。

明太祖强行再次入召,杨维桢只好进京。等修纂完成后,杨维桢请辞。但是到家不久后便病逝。杨维桢简介里对杨维桢为人也有很好的引见。杨维桢宽厚待人,只对有才德的人尊崇,不论身份贵贱。平常喜欢称道他人的才气,关于差错则不太在意。这样的杨维桢,只需做他的朋友都会很开心吧。

⑵ 昆曲的发源地在哪里

昆曲发源于江苏苏州昆山,根植于阳澄湖畔的地方戏曲腔调。昆山素来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尤其在明清时期,涌现出了大批的文人墨客,比如顾炎武、归有光、朱柏庐、夏昶、龚贤等人。

昆曲的文化影响力不可低估,昆曲集文学、音乐、美术、园艺、舞蹈等之大成,成为有史以来最精致、最完美的艺术样式。她既是独特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产物,也是各个艺术门类相互交融的结果。

昆山临近苏州和上海,交通便捷,且有着悠远的艺术传统。元明以后随着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日益提高,娱乐活动迅速繁盛,并涌现出一批以顾坚、黄幅绰、顾阿瑛、魏良辅、梁辰鱼、郑若庸、张大复、陶九官等等为代表的音乐家、作家和艺人。

(2)穿越小说玉山雅集免费阅读扩展阅读

昆山历来是开放的。犹如顾炎武走出昆山,“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成为名满天下的大学者,昆山也欢迎四面八方的人们前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是一种健全的城市性格,足以帮助昆山形成竞争优势。

正是如此,元末明初杨维桢、倪云林、高则诚、柯九思、李孝光等一大批名流雅士,纷纷从会稽、无锡、天台、永嘉等地来到阳澄湖畔,与顾阿瑛聚晤,在“玉山雅集”上一起赋诗会文、宴饮赏曲,催发了昆曲的萌芽。

⑶ 浙江文人反映的文化现象

文化现象
“兰亭”、“西园”、“玉山”表达了三个不同朝代的文化现象,其集会人物均是时代名流,故为朝政所关注、百姓所敬慕,其中“玉山雅集”更是有它的特定条件所出现的一种现象。
(一)时代背景
“玉山雅集”自至正八年(1348年)到至正二十年(1360年),计12年达50次之多。“玉山雅集”其聚合场所为顾氏庄园,又称“玉山佳处”。《玉山草堂雅集》载:玉山草堂附属建筑有桃花轩、钓月轩、来龟轩、春晖楼、秋华亭、芝云堂、可诗斋、读书舍、种玉亭、小蓬莱、小游仙、百花潭、鸣玉洞、碧梧翠竹堂、浣花溪、拜石坛、渔庄、春草池、金粟影、淡香亭、君子亭、绿波亭、绛雪亭、听雪斋、雪巢。此外,还有书画舫、柳塘春、白云海、湖光山色楼、嘉树轩、放鹤亭、绰山亭、东亭、西亭等三十六处。其中“玉山草堂”是顾氏居寓,为建筑之精粹。首次玉山雅集,时在至正戊子二月十九日,此年顾阿瑛年近不惑。就在此年的十一月,画家黄公望和顾阿瑛等在钱选的《浮玉山居图》卷上题诗,其中顾阿瑛的诗云:“无官落得一身闲,置我当于丘壑间。便欲松根结茅屋,清秋采菊看南山。”诗中顾阿瑛没有描述钱选的绘画风格,也没有分析钱选在创作时所表达对宋朝江山的怀恋,以及对异族统治的不满和对趋炎附势的鄙视,而流露出顾阿瑛自己的内心世界,即既对蒙古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的不满,同时亦反对农民起义、反对战争。
自1348年第一次雅集开始,特别是在1352年以后,农民起义连月不断,“玉山草堂”便成了苏、松地区与杭州地区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也是以诗笔作馀事,为海内文士提供了一个“幽闲”的场所。
(二)雅集精神
三大雅集,给人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其雅集时代、雅集地点,及文化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播,使人们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
兰亭被历代文人所赞誉,《世说新语》云:“会稽境特多名山水,峰崿隆峻,吐纳尝雾。”“从山阴道上行,山川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兰亭序》有句云:“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然而《兰亭序》在一千六百余年后,随着东晋《王兴之墓志》等的出土,郭沫若写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引起了关于《兰亭序》真伪以及王羲之书法本来面貌的争论,后来由文物出版社集为《兰亭论辩》一书出版。但由于“文革”思想的干扰,不同意郭沫若意见的文章收入不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兰亭雅集”精神是永恒的,现在浙江绍兴每年要举办一次兰亭集会,是一个强有力的佐证。王羲之的《兰亭序》及传世的王羲之真迹是否可靠?一直是书坛关注的焦点。
“兰亭雅集”留给我们的财富是“天下第一行书”,而“西园雅集”留下的是历史的画卷。由于苏东坡的“乌台诗案”,王诜而受诛连,从而使雅集增添了浓浓的政治色彩,同时也反映了政治与文化紧密地联系着。当年,画家李公麟描绘了王诜、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文人学士雅集的《西园雅集图》。李公麟的绘画是在文人水墨花卉、水墨山水兴起之际,他把文人意趣渗入到人物画领域,遂进一步改造了风靡一时的吴道子传统的绘画风格,即从宗教题材转换为世俗生活,从壁画移至卷幅,大大淡化了人物画的“宣教”功能,使之具有了近似于山水、花卉、墨竹之类题材的“赏悦”性质,进一步开拓了“文人画”的疆域。
“玉山雅集”有50次之多,已有别于上述两大雅集。其中元代至正戊子二月十九日为玉山雅集之冠,并由张渥作《玉山雅集图》,杨维祯写记。其次汇编了《玉山草堂雅集》,计十三卷,汇历次雅集73人计2954首,诸如柯九思、陈旅、陈基、杨维祯、黄溍、郑元佑、张翥、张雨、宋沂、姚文焕、倪云林、张渥、唐元、郭翼、吕诚、徐达左、王冕等,为后人研究提供了史料。
(三)代表人物
“兰亭雅集”中,被世人深为关注的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羲之,信仰老庄,崇尚自然,生活在会稽,大自然足以使其游目骋怀。王献之是王羲之第七子。兰亭雅集时,献之年方十岁。献之有兄六人,均以书法名世,而献之更为突出,他在继承羲之的基础上,技法有所创新,体貌也有所变革,可说父子先后联辉。故在书法史上,王羲之与王献之并称为“二王”。
“西园雅集”的代表是苏东坡和米芾。实际上,北宋四大书家中除了蔡襄外,其余三位均参加了“西园雅集”。苏东坡在宋代文坛、画坛、书坛上都有突出的地位,可谓是位全才。他在散文、诗词方面造诣很深,在绘画方面颇有创见,在书法方面也有极大的贡献。米芾在徽宗朝曾为书画学博士。他的书法天真洒落,直抒胸臆,创造了富有自家特色的书法风格。还有一位就是黄庭坚。黄庭坚才华横溢,得苏东坡赏识,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在诗歌上是江西诗派的领袖,对古代绘画亦有很高的鉴赏力。在书法上与苏东坡齐名,人称“苏黄”。
“玉山雅集”中,代表人物是杨维祯和倪云林。杨维祯别号铁笛道人。精通文史,为吴门诗派领袖。其书法一洗旧习,不尚矩度,常以楷、行、草相杂的破体,气势开张,字态纵逸,纵横挥洒,突破了端雅典丽的书风而另辟蹊径,在元代别具一格。杨维祯是顾阿瑛“玉山草堂”的常客,曾在昆山撰过不少文章,如:《吕敬夫诗稿》序、《郭羲仲诗集》序和《玉山草堂雅集》序等等。
倪云林与顾阿瑛同为江南巨富,家中筑有清阁、云林堂,书画作品甚丰,并接待四方艺文雅士研赏。倪云林善书画,又崇信道教,由于过着富裕优越的生活,养就了他孤傲的性格。及至元末,由于战乱,使他不再宁静地生活下去,而与顾阿瑛一样,散家财遁入吴中,或寄食于佛寺及“玉山草堂”,达20年之久,到明朝初年才返回故里。倪云林的书画作品注重主观情怀的抒发,体现了元代文人画的特色。“元四家”[3]中,在《玉山草堂雅集》留下诗稿的还有黄公望和王蒙,唯吴镇没有参加顾阿瑛的“玉山雅集”。
三、余论
“玉山雅集”与天下胜流相唱和,持续十二年,其风流文采,鼎甲一时。

⑷ 什么是晚明的主情思潮

明人以“主情近俗”为其词学的观念的核心。它直接决定了明代词学的走向和定位。

“尊情”是明人词论最为重要的观念,它贯穿了有明一代。王世贞《艺苑卮言》云:“即词号诗余,然而诗人不为也。何者?其婉娈近情,足以移情而夺嗜。”“诗人不为”,乃是因为诗以“言志”为传统,而词的特点却在于“婉娈近情”和“移情夺嗜”,它正是以“主情”而区别于诗的。周逊《词品序》云:“是故山林之词清以激,感遇之词凄以哀,闺阁之词悦以解,登览之词悲以壮,讽喻之词宛以切。之数者,人之情也。”用更明白的语言概括出不同题材词作所蕴涵的不同情感实质,并指出词与“人情”是分不开的。杨慎《词品》卷二借评点韩、范二公词道:“大抵人自情中生,焉能无情,但不过甚而己。宋儒云:‘禅家有为绝欲之说者,欲之所以益炽也;道家有忘情之说者,情之所以益荡也。圣贤但云寡欲养心,约情合中而己。’予友朱良矩尝云:‘天之风月、地之花柳与人之歌舞,无此不成三才。’虽戏言亦有理也。”论者认为“约情合中”的规范应当包含“人皆有情”这一命题,词应当传情,正常的情感得不到宣泄与表现必将导致做作与虚伪。

明人所重视的情是一种委婉动人的儿女之情,而且越出了诗教的规范。王世贞说:“故词须婉转绵丽,浅至儇俏,挟春月烟花于襜内奏之,一语之艳,令人魂绝,一字之工,令人色飞,乃为贵耳。至于慷慨磊落,纵横豪爽,抑亦其次,不作可耳。作则宁为大雅罪人,勿儒冠而胡服也。”(见《艺苑卮言》)将“春月烟花”之婉美妍丽,与张炎提倡的“使情而不为情所役”、“性情之正”(见张炎《词源》)相比勘,明人所谓的情更多的带有个体化与私密性。他们不主张以词言志,所以“慷慨磊落,纵横豪爽”的情志在词中是不被欢迎的。为了强调“情”的特性,王氏甚至说出了惊世骇俗的话语:“宁为大雅罪人”,可见其坚执。明末陈子龙《三子诗余序》云:“夫风骚之旨,皆本言情,言情之作,必托闺襜之际,代有新声,而想穷拟议,于是以温厚之篇。含蓄之旨,未足以写哀而宣志也,思极于追琢而纤刻之辞来,情深于柔靡而婉娈之趣合,志溺于燕嫷而妍绮之境出,态趋于荡逸而流畅之调生”(见《陈忠裕公全集》)明确指出词之情乃出于闺襜,而且越出了温厚含蓄的规范,是柔靡、燕嫷乃至荡逸的。应该说,这种大胆的表白超越了南宋后期词学的核心观点——“词归雅正”而直接“花间”传统,它提倡一种出于内心的不加矫饰的至情。沈际飞在《草堂诗余序》中甚至引用了“我师尼氏删国风,逮《仲子》、《狡童》之作不忍抹去,”为例,认为“人之情,至男女乃极,未有不笃于男女之情,而君巨父子兄弟朋友之间反有钟吾情者”。对儿女之情的极度发扬,体现了明人有意恢复以词缘情的传统。而重视以词缘儿女之情的观念,对于明代词学的体派之论、正变之争均有深刻的影响。

词学研究中的分派意识,不始自明人。早在宋代,《吹剑录》中就记录了苏轼问门客己词比柳七郎如何,而客以关西大汉铜琶铁板唱词与十七八女郎按红牙拍而歌作为苏柳词差异的对比。这是对词的风格进行分派之始,陈鬓的《燕喜词叙》对秦少游与苏东坡词的比较,己有分派的意味。而真正将词分为两个对立的流派则始自明代。这种观念的形成与元明文坛上文人好结派,又多流派分争有关。元代以来,文人初以地域相近而相聚酬唱,共同得名,其中较为人重视的如元代的月泉吟社、玉山雅集、明初的北郭十友、闽中十子等,至明弘治年间前七子得名。同一流派中人有相同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倾向,相互标榜,声势日壮。明代文坛自此后遂愈加流派纷呈,而且为求主流地位,为承诗统而论争日盛。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进行词学研究的理论家们当然也特别重视前人词作中相似相近的风格倾向,并且自然而然地将他们以派为名,区分开来。

⑸ 人们为什么总爱拉帮结派

学生时代是拉帮结伴最明显的阶段。学习更好的学习。学习演奏较差和较差的曲目。圈子正在慢慢形成。女孩子喜欢和女友一起去洗手间。孩子们喜欢和朋友一起打篮球。一个美丽的女孩喜欢找到比您更丑的日子,以便彰显自己的美丽。看上去丑陋的人也很喜欢和这个漂亮的女孩在一起,因为她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事情融合在一起,人们被分成不同的群体,在中国,帮派,这不是亵渎文化吗?

如果像卢布威这样的商人,如果有生意想嫁给一个国家;如果他们的兄弟在桃园,他们将有机会赢得世界。当像朱重八那样放牛时,他转身成为皇帝。这样的圈子,请勿触摸。但是一些重要的圈子是无害的。

⑹ 管道升的人物生平

管道升嫁给赵孟頫的时候,二十八岁。
和夫君一样,赵家娘子也是开挂的。
她绘了《墨竹谱》,封了魏国夫人,把一大家子管得服服帖帖,生育了九个子女,子女都孝且有才(除了长子幼女夭折)。她死后,赵孟頫在墓志里写:“……相伴三十年,如今剩我一人,我真不知道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这人生!简直是赢家中的赢家好么。
但管道升单独出镜的时候很少,很少。二十八岁以前关于她的记载,几乎是空白,二十八岁以后她的名字,都和赵孟頫连在一起。
她嫁了光芒耀目的赵孟頫,究竟,是被这光芒照亮,还是被这光芒掩盖?

《洛神赋》又名《感甄赋 》,表达的是曹植人神相隔的痛楚与思念。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赵孟頫在临写《洛神赋》的时候,他心里想的是不是神仙管道升?

在秀美绝伦的墨迹下,掩盖的是一颗放不下的破碎之心。

“自老妻之亡,哀悼痛切,如在醉梦,当是诸幻未离,理自应尔。……

盖是平生得老妻之助整卅年,一旦哭之,岂特失左右手而已耶!哀痛之极,如何可言?……

卅年陈迹,宛若梦幻……

盖孟頫与老妻不知前世作何因缘,今世遂成三十年夫妇?又不知因缘如何差别,遂先弃而去?使孟頫栖栖然无所依。今既将半载,痛犹未定……”

三年后,赵孟頫也去世。两人合葬于湖州德清县东衡山南麓。

这时候,管道升传奇的一生才算真正落幕——她与赵孟頫曾在这世间携手同行,照亮过彼此,成就了彼此。

⑺ 古代聚会有几种叫法!!!!!

只有一种叫雅集。

源自于古代,专指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其中的关键词是"吟咏诗文",古人创制古体诗词都是反复吟咏,最后成稿的。所以"吟咏诗文"不能理解为"背诵前人的现成的诗文",而是指在雅集现场因时、因地、因主题而重新创意古体诗词。

(7)穿越小说玉山雅集免费阅读扩展阅读:

雅集的雅,还在于茶席布置中体现的雅趣。古意茶壶、茶杯、桌旗、盆景、插花等,都是文人对于生活品质的独特观照。他们重视娱乐性灵,在推杯换盏中产生创作的欲望,一旦有感而发,便挥毫泼墨,落笔如风,气贯长虹。

历史上名垂千古的文人雅集,是以文会友的盛大聚会,期间催生了许多千古流芳的诗篇佳作。

1、邺下雅集

曹丕在《又与吴质书》中回忆当时的盛况说:“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连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2、金谷园雅集

郦道元《水经注》谓其:“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是当时最美的花园。

石崇,《世说新语》将其列入“汰侈”类,在历史上他以生活奢靡而留名。其实,当时他也是颇有文名的,他建有一座别墅,因金谷水贯注园中,故名之曰“金谷园”。

3、兰亭雅集

东晋王羲之曾与二十多个文人聚会,这便是有名的兰亭之会。每个人都写了几首玄言诗,兴象遥远,意味无穷。王羲之也留下了他那篇《兰亭序》帖。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则是东晋文人的一大创举。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4、竟陵八友

《南齐书·陆阙传》:“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毅。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齐梁体,通两朝而言之。”

清姚范《援郭堂笔记》:“称永明体者,以其拘于声病也;称齐梁体者,以绚艳及咏物之纤丽。”

5、琉璃堂雅集

据有关史料及比较研究,《琉璃堂人物图》画的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与其诗友李白、高适等在江宁县丞任所琉璃堂厅前聚会吟唱的故事。共画十一人:僧一人,文士七人,侍者三人。

其后半段即《文苑图》部分, 精心刻画四位诗人冥思苦想寻觅诗句的生动情态。画面中部一人袖手伏在弯曲的松树上凝神思索, 旁若无人;

右边一人一手握笔托腮, 一手轻捧纸绢, 陷入沉思, 一童子俯身为他研墨; 左边二人坐着共展一卷诗文, 似在细细琢磨推敲, 一作沉思状, 一扭头回视, 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

6、香山雅集

白居易《香山寺》:“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 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这首诗写出了白居易等九位长者在居住香山寺期间的闲适生活。

7、滕王阁雅集

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8、玉山雅集

清初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的甲前集列有“玉山草堂留别寄赠诸诗人”的名单,包括柯九思、黄公望、倪瓒、杨维桢、熊梦祥、顾瑛、袁华、王蒙等37人。

《草堂雅集》中所收的唱咏的诗人达到80 人之多。

这些诗人不单诗文曲赋,还兼书画琴棋诸艺,以上种种非但都是一时之选,而且光裕后世,影响甚巨,比如绘画中的元四家黄、倪、王三家先后都出入过玉山草堂,元末江南文人画家中的重要代表若张渥、王冕、赵元留下过诗书画合壁的佳作。

9、西园雅集

北宋年间,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李公麟以及僧人圆通、道士陈碧虚等人会于驸马都尉王诜府邸西园,写诗作文,品茶寻韵,其言行诗文之雅为一时之盛况。

有云:“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嗟呼!”

⑻ 中国古代十大雅集

兰亭雅集

中国文士阶层有“以文会友”的优秀传统,“或十日一会,或月一寻盟”的雅集现象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独特景观,诸如兰亭雅集、西园雅集、玉山雅集等,更是引为历代文坛佳话,诗文书画歌颂不绝。传统的文人雅集,其主要形式是游山玩水、诗酒唱和、书画遣兴与文艺品鉴,因而带有很强的游艺功能与娱乐性质,以文会友、切磋文艺、娱乐性灵为基本目的,文人雅集最重要的特征是随意性。“实可谓无组织之组织,盖无所谓门户之章程,而以道义相契结。”而正是这种随意性与艺术的本性相契合,使得在历代文人雅集中产生了大量名垂千古的文艺佳作。可以说文人雅集作为古代文士的一种文化情节与艺术状态。

邺下雅集

文人稍有规模的出现,只是在汉末,即建安七子。曹植《与杨德祖书》与曹丕《与吴质书》,即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出现。而在这之前,一代汉赋,虽规模宏大、器量弘远,终归属于少数文人的行为。赤壁之战后,孙权据江东之险,刘备占荆州之利,孙刘联盟抗曹,三国大势基本形成,有了相对稳定的对峙局面。 曹操退回了魏都邺城,从这时起建安文士云集邺下,他们以曹氏父子(特别是曹丕)为中心,经常集宴云游,诗酒酬唱。曹丕在《又与吴质书》中回忆当时的盛况说:“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连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当时文风极盛,成一时风气。所以后人评价说“诗酒唱和领群雄,文人雅集开风气”。邺下聚会,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后人仰慕七子同时,便又给魏晋时的七个人安上个竹林七贤。而其实,他们从未聚在一起。

金谷园雅集

石崇,《世说新语》将其列入“汰侈”类,在历史上他以生活奢靡而留名。其实,当时他也是颇有文名的,他建有一座别墅,因金谷水贯注园中,故名之曰“金谷园”。金谷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而成,郦道元《水经注》谓其:“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是当时最美的花园。石崇曾在金谷园中召集文人聚会,与当时的文人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结成诗社,史称“金谷二十四友”。所谓“二十四友”以当时的一个特殊人物贾谧为中心。其人是西晋开国功臣贾充(217~282)的外孙。贾充有三个女儿:贾褒嫁给齐王司马攸,贾南风嫁给太子司马衷(后立为帝,即晋惠帝),贾午嫁给韩寿,贾谧就是韩寿贾午的儿子,后入嗣贾充,改姓为贾。晋惠帝是个弱智者,他在位之初的若干年内实际上是贾后(南风)掌权,贾谧作为她的亲侄儿,权倾一时。贾氏控制中枢前后约十年之久。“二十四友”包括一批现在在文学史上很有名气的作家和理论批评家。官僚文士们依附于贾谧,各有各的原因,关系的远近也有不同,其中跟得最紧的是潘岳和石崇。《晋书.潘岳传》说:“岳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谄事贾谧。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到永康元年(300)赵王司马伦等发动政变废贾后,贾谧伏诛,稍后石崇、潘岳、欧阳建、杜斌等死党亦同归于尽。但是“二十四友”并不能算是一个政治集团,其中有些人并没有政治上的图谋,与贾谧关系也并不深,例如左思,不过给贾谧讲讲《汉书》而已,所以后来贾氏倒台时他就没有受到株连。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二十四友”举行过若干次文学集会,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当时创作的繁荣。他们在石崇的河阳别墅里饮酒赋诗,有点像建安时代在曹丕领导下邺下诸子的文学活动的样子。贾谧还太年轻,文才也不大行(他的诗往往由别人代写);石崇既然是东道主,也就有了某种领导人的地位,而且他不仅最为阔气,其文才也足以领袖群伦。他们畅游园林,饮酒赋诗,并将所作结为诗集,石崇为其作《金谷诗序》(今已亡佚)。后人称这次聚会为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文人雅聚。

兰亭雅集

金谷雅集影响极大,据说后来的兰亭集会完全照这个样板来进行。据《世说新语.企羡》载,“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东晋王羲之曾与二十多个文人聚会,这便是有名的兰亭之会。每个人都写了几首玄言诗,兴象遥远,意味无穷。王羲之也留下了他那篇《兰亭序》帖。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则是东晋文人的一大创举。其内容大致是,客人到齐之后,主人便将他们安排到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席地而坐,由书童或仕女将斟上一半酒的觞,用捞兜轻轻放入溪水当中,让其顺流而下。根据规则,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不动,就由书童或仕女用捞兜轻轻将觞捞起,送到谁的手中,谁就得痛快地将酒一饮而尽,然后赋诗一首;若才思不敏,不能立即赋出诗来的话,那他就要被罚酒三斗。兰亭雅集中的即席赋诗,永和九年那次是自由式的,即吟什么、怎么吟全由吟诗者自己决定。后来,绝大部分的兰亭雅集都延续了这一做法;但唐人鲍防等35人举办的兰亭雅集,赋诗则采用联句式,即每人吟诗一句,再由首唱者收结;元人贡师泰等人和清人桑调元等人举办兰亭雅集,赋诗采用的是分韵式,视人数多少编一句含有多少字的句子,再由主持者将句中各字“随机”分给大家,大家即据拿到手的字韵作诗。元人刘仁本于浙江余姚组织的“续兰亭雅集”,赋诗不为自己所作,而为永和兰亭雅集中未赋出诗的16人所作,这就是“续诗”,形式亦非常别致;除此,清人杜甲组织的兰亭雅集,赋诗还采用唱和式,主人首唱,客人和之。兰亭雅集中的制序,一般出现于较大规模活动之后。它的前提是人多、诗多,便于结集,有结集才会有制序之举。永和九年,42人,37首诗汇成一集,由王羲之作序,孙绰作后序。后来,大部分的兰亭雅集,都没有制序之举。兰亭雅集中的作书,永和九年那次本是一种无意之举,即主人王羲之并非想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书法艺术,他只是用鼠须笔、蚕茧纸起草序文而已。然而,这篇序文手稿的书写,因艺术造诣空前绝后,而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最有名气的经典之作。

竟陵八友

南北朝齐永明年间,有一大群文士集合于竟陵王萧子良左右,形成了一个文学群体,文学史上称“竟陵八友。”《梁书·武帝本纪》:“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萧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肖琛、范云、任昉、陆垂并游焉,号曰‘八友’。”这些人中,沈约、谢朓、范云、都是一代文人。他们彼此唱和,互相推波助澜,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南齐书·陆阙传》:“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毅。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永明体作家把声律和对偶方面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上,所作诗平仄协调,音韵铿锵,词采华丽,对仗工整,体裁短小,为格律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是从“古体诗”到格律严谨的“近体诗”的过渡,故又称新体诗。“永明体”文学家们虽然在运用声律等技巧上有一些成就,但思想内容却比较贫乏、空洞,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其中一些骨干成员,齐亡后仕梁,在萧衍、萧纲父子影响下大写轻靡柔艳的色情诗,成为宫体诗的主要作家。文学史上又称这—时期的文学风格为“齐梁体”。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齐梁体,通两朝而言之。”清姚范《援郭堂笔记》:“称永明体者,以其拘于声病也;称齐梁体者,以绚艳及咏物之纤丽也。” 竟陵,今湖北天门市,旧称竟陵县,为萧子良封地,自古人文昌盛,故以此名,后亦有竟陵文学派。

琉璃堂雅集

《琉璃堂人物图》是南唐画院周文矩所作的一卷人物画。据《宣和画谱》记 ,北宋秘府藏周文矩画作达七十六卷之多 ,《琉璃堂人物图》即为其中之一。《琉璃堂人物图》此卷内容,据有关史料及比较研究,是画唐代诗人王昌龄与其诗友李白、高适等在江宁县丞任所琉璃堂厅前聚会吟唱的故事,共画十一人:僧一人,文士七人,侍者三人。其后半段即《文苑图》部分, 精心刻画四位诗人冥思苦想寻觅诗句的生动情态。画面中部一人袖手伏在弯曲的松树上凝神思索, 旁若无人; 右边一人一手握笔托腮, 一手轻捧纸绢, 陷入沉思, 一童子俯身为他研墨; 左边二人坐着共展一卷诗文, 似在细细琢磨推敲, 一作沉思状, 一扭头回视, 似乎听到了什么声音。作品把处于特定情景中的四位诗人的神情姿态和性格气质, 刻画得细致入微。人物姿态各有不同, 但又统一在诗人构思的浓浓氛围中。此幅作品同北京所藏残存的后半段,均为宋摹本,而流入美国的此幅为全摹本,尤为可贵。

香山雅集

白居易在晚年期间,对仕途是心灰意冷,与胡杲、吉玫、刘贞、郑据、卢贞、张浑、李元爽和释如满八位长者,在洛阳香山结为九老会,隐山遁水,坐禅谈经。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在居住香山寺期间,写下了《香山九老会诗序》。白居易《香山雅集》的故事即由此而来,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深。如今的香山寺内,还保存着九老堂建筑。据说白居易曾经把自己所作的八百多首诗稿存放在香山寺藏经堂内,供今人缅怀。白居易在《香山寺》诗里这样写道:“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 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这首诗写出了白居易等九位长者在居住香山寺期间的闲适生活。

滕王阁雅集

王勃的《滕王阁序》也是在文人雅集中写就的,而且是初出茅庐、当仁不让。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有两种说法。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六合县(今南京六合)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西园雅集

宋代,当时的大文豪苏轼、黄庭坚、秦观、晁无咎等等,犹曾集会西园,时人画为《西园雅集图》,米芾、杨士奇又都作了《西园雅集图记》,传为文坛之不朽盛事。 宋朝王诜(1037——约1093),字晋卿,太原人。幼好读书,长有才誉,被神宗选中,将英宗的女儿嫁给他,官驸马都尉。王诜好书画,家有宝绘楼,收藏法书名画,苏轼称他“山水近规李成,远绍王维”,“得破墨三昧”,“金碧绯映,风韵动人”。传世作品有《渔村小雪图》、《烟江迭嶂图》等。 王诜请善画人物的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把自己和友人苏轼、苏辙、黄鲁直、秦观、李公麟、米芾、蔡肇、李之仪、郑靖老、张耒、王钦臣、刘泾、晃补之以及僧圆通、道士陈碧虚画在一起,取名《西园雅集图》。主友16人,加上侍姬、书僮,共22人。松桧梧竹,小桥流水,极园林之胜。宾主风雅,或写诗、或作画、或题石、或拨阮、或看书、或说经,极宴游之乐。李公麟以他首创的白描手法,用写实的方式,描绘当时16位社会名流,在驸马都尉王诜府邸做客聚会的情景。画中,这些文人雅士风云际会,挥毫用墨,吟诗赋词,抚琴唱和,打坐问禅,衣着得体,动静自然,书童侍女,举止斯文,落落大方。不仅表现出不同阶层人物的共同特点,还画出了尊卑贵贱不同人物的个性和情态。米芾为此图作记,即《西园雅集图记》。有云:“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嗟呼!汹涌于名利之域而不知退者,岂易得此哉? 由于苏轼、苏辙、黄鲁直、李公麟、米芾等等都是千而年难遇的翰苑奇才,后人景仰之余,纷纷摹绘《西园雅集图》。著名画家马远、刘松年、赵孟府、钱舜举、唐寅、尤求、李士达、原济、丁观鹏等,都曾画过《西园雅集图》。以致“西园雅集图”成了人物画家的一个常见画题。

玉山雅集

这是元末东南吴中地区(今苏州一带)有极大影响的文人雅集活动,它在元末持续十多年,参与人数上百,以其诗酒风流的宴集唱和被《四库提要》赞为“文采风流,照映一世”。昆山顾瑛的玉山草堂,其诗酒流留不仅是元代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创作最多的诗文雅集,而且放置在中国文学史上亦是最理想、诗文水平最整齐的文人诗社雅集,不但前无古人,后亦无来者可比。清初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的甲前集列有“玉山草堂留别寄赠诸诗人”的名单,他们包括柯九思、黄公望、倪瓒、杨维桢、熊梦祥、顾瑛、袁华、王蒙等37人,《草堂雅集》中所收的唱咏的诗人甚至达到80 人之多,这些诗人不单诗文曲赋,还兼书画琴棋诸艺,以上种种非但都是一时之选,而且光裕后世,影响甚巨,比如绘画中的元四家黄、倪、王三家先后都出入过玉山草堂,元末江南文人画家中的重要代表若张渥、王冕、赵元留下过诗书画合壁的佳作。据统计元诗中至正年间的元人诗作,有十分之一竟是至正十年之后的不长的时间里写于昆山的小小草堂“玉山佳处”,这不能不让人惊叹诗社雅集的凝聚力与创造力。玉山之会与金谷、兰亭、西园雅集的区别是后者几乎都是官僚与贵族士大夫的雅集,非贵即显,而玉山之会是真正的文人之会,犹其是玉山主人顾瑛无论是读书习儒和广结朋友,他纯粹是出于兴趣爱好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无任何功利目的------既不打算应举出仕,也没有走终南捷径的念头,正如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在他所著的《元明诗概说》中所云“简言之,即以文学至上、艺术至上而生活的态度。因为以艺术为至上,所以在日常言行上主张艺术家的特权,而不为常识俗规所拘束。持有这种态的人物,从这个时期以后,往往称之为‘文人’。这是过去的中国不一定存在的人物。”

扬州人的雅集

清代的文人聚会尤以扬州为中心。扬州人的茶楼酒肆,诗社画坛,青楼风,卜夜烧灯……使草民百姓亦都有崇文尚雅之好,这无形中为扬州八怪出现提供了盘桓会友的大背景小环境。据史载,袁枚、吴敬梓、杭世骏、厉鹗、蒋心余、吴锡麟、姚鼐等著名文人都曾在那一时期(康乾以来)在扬州一再出现。有的在书院教书,有的在家中著述,有的卖诗文字画……金农、郑燮、李方膺也是常来常往的熟客。后来扬州的诗会发展成著名的三处:小玲珑山馆、绦园、休园。传说诗会集吟时,备有酒肴,招待听曲,诗成之后,立即刻板印发全城。扬州有马曰琯(号嶰谷)、马曰璐兄弟,藏书甚丰,亦好交游。陈章《沙河逸老小稿序》说:“ 嶰谷性好交游,四方名士过邗上者,必造庐相访,缟伫之投,杯酒之款,殆无虚日。近结邗江吟社,宾朋酬唱,与昔时圭塘、玉山相埒。呜呼!何其盛也。”蒋德《南斋集序》说:“(马氏)家有别业,极林泉之胜,二十年来,文酒之会无虚日。”全祖望《马君墓志铭》也说:“合四方名硕,结社韩江,人比之汉上题襟、玉山雅集。”李斗《扬州画舫录》也说:“扬州诗文之会,以马氏小玲珑山馆……为最盛。”(参见卞孝萱《从〈扬州画舫录〉看清代徽商对文化事业的贡献》)清人冒襄《同人集》亦为一时雅集唱和之成果。如序言曰:“海内才人,善为诗古文辞者,必有数十才人与之交游,而数十才人之诗古文辞,皆因唱和往复聚于一才人之箧笥,以成奇丽之观。”

文人雅集终究被近代的世乱和战争所破坏,到现代又为大众文化所淹没,于是随着白话文的普及,虽有文学社团出现,终究成了绝响。今人故作风雅的“雅集”,早已湮没在嘶叫的卡拉与无聊的酒令之中,每每想起,心下不禁凄凉……

⑼ 为什么人喜欢拉帮结派

小时候,总有一帮在一起玩的小朋友。

有孩子聚集的地方,就少不了拉帮结派与被孤立。

你可能就是曾被孤立过的那个。

“孩子王”自然从小就很强悍,带领一群跟屁虫,今天跟这个好,明天又翻脸,莫名其妙地吵闹争执。

所以你,宁可选择游离于组织之外,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

到了明朝,大大小小能叫上名字的文人圈子更是有近两百个。

有诗文唱酬应和的,读书研理的,讥评时政的,吹谈说唱的,还有专品美味的。

读书人在一块能干嘛?吟诗作对呗?

非也,据我观察,那些个圈子的中心思想都差不多:就是吃喝,再加两字,玩乐。

热点内容
以天龙八部人物写的网络小说 发布:2025-02-10 22:11:56 浏览:469
一女多男古代小说 发布:2025-02-10 21:43:28 浏览:414
古代草原女孩小说 发布:2025-02-10 21:41:01 浏览:841
异界空间小说排行榜完本 发布:2025-02-10 21:19:24 浏览:362
攻略那个渣小说免费 发布:2025-02-10 20:33:09 浏览:64
重生都市异能完本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2-10 19:58:25 浏览:428
好看小说房间推荐女生现言 发布:2025-02-10 19:28:24 浏览:934
全部免费全本小说钦件 发布:2025-02-10 19:21:50 浏览:155
云中岳传统武侠小说之慧剑兰心 发布:2025-02-10 18:24:07 浏览:332
免费看小说掠夺系统 发布:2025-02-10 17:55:28 浏览: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