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在线 » 孙子兵法不战听书

孙子兵法不战听书

发布时间: 2022-05-25 21:09:48

A. 《孙子兵法》中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战争论》说主力会战是胜负的关键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用两本最伟大的军事专著进行对比。

写就与中国春秋时代的《孙子兵法》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军事专著;而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出版于1832年的《战争论》,则被视为人类进入近现代以来最伟大的军事专著,奠定了人类现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其实不仅如此,如果仔细研究这两本著作就会发现,这两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尽管相隔2300多年的时空,在很多方面都心意相通,观点出奇的一致。

B. 《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善胜者不阵,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终胜”,

意思是具有军事才能善于用兵的将帅也不以战争,摆开交战的阵势为最终目标。善于布阵的将帅根本不用向对方发起攻击就能获胜,不以兵戎相见为乐事,善于指挥战斗的人则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善于总结失败教训的将帅则不会被敌方所消灭。

原文:

古之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昔者,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外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

译文:

古代善于治理国家懂得治国规律的君主是不依赖军队这种国家机器的,具有军事才能善于用兵的将帅也不以战争,摆开交战的阵势为最终目标。

善于布阵的将帅根本不用向对方发起攻击就能获胜,不以兵戎相见为乐事,善于指挥战斗的人则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善于总结失败教训的将帅则不会被敌方所消灭。

作品解析:

这篇文章提出了领兵作战的最高指挥艺术:“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这和我国历代军事名家追求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是人们刻意追求的治国领兵的尽善尽美境界。

历史上能做到这一境界的政治家、军事家是很少的,诸葛亮作为论据列举的尧、舜、禹、齐、楚的事例,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圣贤之人所创造的,实在并非一般帝王将相所能做到。

C. 孙子兵法中哪句说明不进行战争使天下臣服,才是治理国家最上乘的典范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D. 对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解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一套完整的系统的战略理论。从实际的条件而言,要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从实际的力量而言,敌我力量对比的话,我军在数量上要多于敌军;从实行的手段而言,一是伐谋,一是伐交;从实行的范围而言,既适用于孙子当时的春秋末年的诸侯国与城池,也适用于当今世界;从实行的目的而言,孙子强调的是“全胜”,即“必以全策争于天下”。“安国全军之道”是孙子所认为的至高无上的战略原则。 第一, 以“威加于敌”作为达到目标的心理战术。《九地篇》:“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由此可见,“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以心理学上的威慑,使敌人在心理上产生畏惧作为基础的。 第二, 以优势的实力和充分的迎战准备作为全胜的物质基础。《形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从前善于打仗的人,先造成不可胜的形势,来等待敌人有可以胜的机会。《九变篇》:“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所以备御外敌的法则,不要把希望放在敌人不会来犯的可能上,而要我们做好准备足以备御才是可靠的;也不要把希望放在敌人不会发动进攻的可能上来,而要我们充分做好防御,使敌人无隙可乘才是可靠的。这一点是我方全胜的物质基础,首先要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才有可能去“屈人之兵”。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待之,才有可能实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否则,自己国小民微,无兵可战,自保尚不足,何谈什么“屈人之兵”呢? 第三, 以非军事手段的“伐谋”、“伐交”作为达到全胜的有效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不战”,指的是军事斗争的不战,而在军事以外的领域里则可达到激战的程度。其中最为激烈的当属外交了,外交为军政之眼目,军政为外交之后盾,外交详审,军政修明则可全胜。这里的“谋”、“交”即为达成全胜目标的各种手段,也是“知彼”的各种方法,是综合敌我双方进行全面比较的手段。第四,以周全的“修道保法”措施作为达到全胜目标的可靠保证。《形篇》:“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敌。”善于用兵的人,既修明治道又确保法纪,所以才能作出制胜的策略来啊。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段太多了,最常见的就是分化对手,激化对方内部矛盾制造内乱也好,扶植其中一股势力也好,通过种种手段引诱对方做出错误的决定也好,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手段,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谋攻抵消对方的优势.也可以通过暗杀,谗言等手段保证对方的优秀人才被排挤打压或者是彻底从肉体上消灭,要保证对方的主事者不能太聪明.

也可以通过示弱,夸大第三方势力的威胁等手段来起到保证自己置身事外,坐收渔利的效果.说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我觉得子贡出使是相当经典的例子.仅靠语言说服就做到了弱齐,破吴,疆越,兴晋,存鲁的结果.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达到某一目的,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最聪明的就是不费一兵一卒,从而取得胜利.

E. 如何理解《孙子兵法》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战略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

这里的“不战”指的是使用谋略、外交政策或军事高压等,一系列打击手段迫使敌人,知道抵抗强大的我方会付出什么样的惨重代价,从而晓以利害,在思想意志上彻底崩溃而放弃抵抗的行为,从而使得我方取得完美的胜利。

既可以不动一兵一卒有效的保护了自己,又能成功的迫使敌人向我方投降,从而达到《孙子兵法》的至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5)孙子兵法不战听书扩展阅读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其全句是:“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翻译过来就是: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所以,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启示是:要想达到某一目的,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最聪明的就是不费一兵一卒,从而取得胜利。

F. 孙子兵法中“不战而趋人兵”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注意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虽然只是一个字,但差别远了。

“不战而屈人之兵”语出《谋攻篇》:“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必以全策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善于用兵的人,降伏敌人的军队,却不用硬打……必定要用完善的计策争胜于天下,所以兵力不至于折损,却可以获得完全的胜利,这就是计划进攻的法则。

G. 不战而胜孙子兵法上是怎么说的

解答,
从描述来分析,
不战而胜顾名思义,
就是用计谋让对方退却或忌惮,
这样对方就不会出兵求战了。

H. 《孙子兵法》中不战而驱人之兵与中医上的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联系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必以全策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善于用兵的人,降伏敌人的军队,却不用硬打……必定要用完善的计策争胜于天下,所以兵力不至于折损,却可以获得完全的胜利,这就是计划进攻的法则。 可以看到孙子兵法所说的是利用智谋和形势逼迫对手取得胜利。另外还有相似的说法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个是说善战者不会使自己进入生死存亡的地步,会一直保持比较有利的形式。来取得胜利。人们都会以为他的胜利是理所当然的。 而中医,讲不治已病治未病是讲的预防,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名医也没有很大的名声,意思是,出色的医生能够在病情转重之前就把病发现并治好,这也是讲的预防,未雨绸缪。和兵法还是很有些区别的。

I. 《孙子兵法》中为什么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呢

想要达到目的的方法有很多种,而不费一兵一卒便可以达到完胜则是最聪明的方法,因此《孙子兵法》中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

一、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指的是在战争中,让敌方的军队丧失了战斗的能力,无力反抗,从而达到我方胜利的目的,这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办法。


综上所述,这就是《孙子兵法》中为什么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不仅是一种谋略,更是一种智取,自身的能力足够强大且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这样才能达到完胜的目的。

热点内容
他的心上人小说好看吗贴吧 发布:2025-02-13 06:25:58 浏览:429
平淡的都市种田文小说推荐 发布:2025-02-13 06:21:00 浏览:296
女主性格很讨喜的言情古言小说 发布:2025-02-13 06:11:31 浏览:421
2020年网络小说作家排行 发布:2025-02-13 06:09:23 浏览:29
天才儿子杀手娘亲听书 发布:2025-02-13 06:08:40 浏览:172
平板电脑看小说阅读器 发布:2025-02-13 06:03:32 浏览:437
好看的古言小说带大漠 发布:2025-02-13 05:38:57 浏览:378
有什么都市带系统小说推荐 发布:2025-02-13 05:14:59 浏览:851
黑道总裁小说排行榜完本书 发布:2025-02-13 04:53:51 浏览:451
好看的古言历史小说 发布:2025-02-13 04:07:27 浏览: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