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听书东汉演义
A. 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B. 哪里可以听到完整版的狮子老爸的三国演义
可以听到完整版的是老爸的《三国演义》现在在。喜马拉雅上可以听到。
C. 中华文明的伟大何在
华夏文明所以绵延至今,有五大原由,也就是优势:
其一,是地缘优势.中国是西南东低,东南两面靠海,北西两面高山阻挡.外族入侵华夏大地,消灭华夏文明,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能从海上来,能翻过高耸入云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昆仑山脉,这些高山大川方圆数百公里,纵深大,人迹罕至,无路难行.对于远古国力不强的外族人是无力征服这些高山大川的.不要说进来难,出去也难,还要征服这里的人民,他们的给养怎么解决?这一系列难题,从客观上保护了华夏大地的安宁.从海上来必须有庞大的战舰,能登陆站稳脚跟,又能打败这块土地上的军队.展望几千年的世界史,能够征服华夏这块土地上的国家还没有建立。
其二,人口优势.据了解,我国在春秋、战国时代人口已达到数千万,这在世界史上是罕见的.想消灭这样的国家必须有比这个国家更强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可是展望当时的世界,我们找不到这样的国家.尤其在我国周边地区,比较强大国家不多,即使有也是昙花一现,无力征服繁荣昌盛的中华大地。
其三,国家优势.从中国历朝历代演变情况看,中国五千年历史,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国家是统一的,诸侯纷争四分五裂的历史局面并不长.另外,华夏民族从周朝开始已经进入封建社会,而且这个社会绵延3000多年.由于国家政局稳定,统治国家的皇帝又善于总结治理国家的经验,比较好的处理了国家、皇亲国戚、官吏和人民大众的关系,所以缓和了各阶层的矛盾,老百姓获得休养生息的时机,生产发展了,社会稳定,出现了几次值得称道的盛世.如西周的社会发展、汉武帝的鼎盛、唐朝的贞观之治、玄宗的开放、清朝的康乾盛世……由于国力强盛,外族入侵往往不能长久,多以失败告终.华夏文明中虽然有两次入侵中原并取得政权,但只是皇权易人,从政治、经济乃至文化上仍沿袭过去的做法.这说明皇帝可以取代,但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不会变。
其四,文化上的优势.中国的文化在春秋、战国时代最为活跃,出现了诸子百家思想自由竞争的时代,儒、释、道三大学派三足鼎立,还有孙子、韩非子、墨子为代表的诸多小学派.从诸子百家的兴旺发达看出,2000多年前中国文化的构架己经形成,当然这种局面的产生得益于华夏民族上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发展.没有夏、商、周三朝的社会实践,也就没有后来的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文化上的优势一旦形成,任何力量也摧毁不了,政权可变,文化难改.何况,世界的潮流是落后的文化向先进文化靠拢.那时周边国家还处在蒙昧时代,即使有的民族也有自己的文化,但与全面具体,甚至包罗万象的华夏文化无法比较.这样一整套的文化可以抵御任何军事力量的打击而立于不败之地。
D. 要讲诚信的例子【没事别瞎掺和】
曾参杀猪示诚信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气愤地对丈夫说:“我是哄儿子说着玩的,你怎么就真把猪杀了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他不懂事,还没有辨别能力,接触到的是父母,所以什么都跟父母学。你现在哄骗他,等于是在潜移默化地教他学会欺骗。再说,你现在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自然也就不相信你了,你以后还怎么教育孩子?”
郭汲不失信于孩子
郭汲,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一贯注重恩德,在当时声誉很好。
郭汲在并州任职时,一次下去考察,途经美稷县,当地的孩子们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夹道欢迎他。郭汲不知情,就问:“小朋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说:“听说您要来,我们特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一一答谢。在美稷县办完事后,孩子们又闻讯赶来送郭汲,并问他什么时候返回。郭汲立即让随从计算返程的日期,告诉了他们。
由于事情办得十分顺利,返回美稷县的日子比预期早了一天,但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郭汲下令在县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华歆以诚待人
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逃难。有人想与他们一起逃走,华歆立即拒绝了他。王朗说:“幸好船上还宽裕,有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追到了,王朗想丢下那个人。 华歆说:“既然已经答应了他怎么能因为情况紧急就扔掉呢?”于是仍带着那个人逃跑。
彭德怀为民请命
彭德怀为人刚正耿直,敢说真话。1959年,他因反对“大跃进”的盲目冒进而遭到错误的批判。一次,他指着茄子秧对侄女说:”茄子不开虚花,小孩不说假话 。我这个老头子就像小孩一样不说假话。”
陶行知教子
陶行知的儿子陶晓光22岁要到成都一个无线电修造厂学习工作,需要一份资格证明书。晓光写信给马副校长要了一张晓庄学校的毕业证书。在重庆工作的陶行知知道此 事后非常生气,打电报要晓光将证明书立即寄回。他说:”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之主张。’追求真理做真人’,决不向虚伪的社会学习和妥协。”
E.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 情节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13
分享评论
踩
三国演义3【全本免费】下载七猫小说
值得一看的三国演义3相关信息推荐
三国演义3「七猫免费小说」海量精品,都市/言情/玄幻免费任选,还能领红包哦!注册领红包,当天能提出!
spread.wtzw.com广告
单田芳评书隋唐演义全集_ 单田芳评书在线听,免费下载
值得一看的小初高学科教育相关信息推荐
喜马拉雅,单田芳评书隋唐演义全集在线听,无广告, 自动连播 ,你的听书神器!
m.ximalaya.com广告
查看主页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 情节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篮球大图 正在咨询一个旅游问题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电子书_免费小说全本阅读
下载夸克App,端内海量小说免费看,不花一分钱轻松看完整本小说!
广告2021-03-11
简述''空城计''的故事情节
司马懿在夺取街亭后,乘胜连夺三城,直逼蜀军的后方机关西城。诸葛亮来不及撤退,手下只有一些老弱残兵。万分焦急时,诸葛亮忙命人把旌旗隐藏,又叫士兵把城门打开,派几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 诸葛亮领着两个小书童,到敌楼上弹起琴来。知道消息后的司马懿便令三军原地停下,自己带一队人马前去观看。看到此景后,司马懿十分疑惑,便令全军急忙撤退。 (5)喜马拉雅听书东汉演义扩展阅读: 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条亮五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 事实上,这只是郭冲在注解里编出的小故事,街亭之战时司马懿远在洛阳,攻克孟达后回驻宛城,和发生地点相隔千里,和诸葛亮对战的是张郃,孔明见街亭败绩,迅速撤回汉中。所以,此事件本身是虚构的。
1赞·416浏览2021-01-14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情节
你只要看看《三国演义》就知道了呗!
7赞·330浏览
请简述空城计的故事情节20字左右
蜀将谡失守街心亭 魏将司马懿直逼西城 诸葛亮无兵迎敌在城楼上弹琴并将城门打开 司马懿怀疑有埋伏 引兵退去
65赞·3,834浏览2020-01-08
用简洁的话概括《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
【简介】:《空城计》主要讲述了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后,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利用司马懿多疑的缺点无兵迎敌,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的故事。 【兵法】: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高明策略。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如张守圭守瓜州等。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空城计】:民间最有名的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明罗贯中据郭冲《条诸葛亮五事》(按系民间传说)中之第三事,渲染而成《三国演义》第九五回。其情节为 街亭 失守, 司马懿 大军直逼 西城 ,诸葛亮无兵御敌,却大开城门,并在城楼抚琴, 司马懿 疑有埋伏,遂退兵。后以“空城计”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9赞·2,886浏览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全本免费】下载七猫小说
关注三国演义的人也在看
上海七猫文化传媒有..广告
故事大全 睡前故事听故事,来小红书看经典睡前故事推荐
值得一看的小初高学科教育相关信息推荐
行吟信息科技(上海)..广告
《斗罗大陆》经典台词,你还记得多少?
1,950播放
文子lxy
关注
猫和老鼠里的杰瑞的表哥来帮他是哪一集
1,700播放
kuhaiwubian325
关注
对儿子说的励志暖心话
1.你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可为什么不敢向大家展露自己的才华呢?勇敢些吧!孩子。2.人只要不失去方
8条回答·1,016人在看
所谓侠客中问情老人的答案是什么。
5,745播放
w2389337褂
关注
三国演义免费播放在线听_免费有声小说APP
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喜羊羊懒羊羊他们的爸爸妈妈哪里去了?
0播放
小不点2Oa
关注
正在加载
F. 为中华历史上的大型一统王朝正名:东汉与大明!这两个王朝的几大盛世丝毫不比人们称颂的其他盛世逊色!
《三国演义》开篇即讲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虽然被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否定掉,却是中国古代、近代乃至世界古近代发展的一句总概括。中国能确认的文明直溯四千年前的大夏王朝(其实之前还有黄帝等的传说),之后成汤建商,周武王伐纣,再到春秋乱世,中国人从证明开始之初,便 没有停止过战争,说时代的需要也好,说维护自身权益为在乱世争得一席之地也好,说为一统天下实现霸业也好(秦王嬴政就是这样的),攻城的手段在不断地提高,攻城的器械也在不断地改进》
攻城战是所有战争中平均死伤最多的一种,作为守方,拥有坚强的城郭对战争的胜利有很大的帮助。我国夏朝就有了。而世界上最宏伟的城墙是我国的长城,公元前214年,嬴政下令将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西起临洮,北傍阴山,东到辽东,总长6700千米,俗称万里长城。
兵法记载,攻城有“临(临山筑攻)、钩(钩梯爬城)、梯(云梯)、堙(填塞城沟)、水(水攻)、穴(挖地道)、突(穿突暗门)、蛾傅(密集爬城)、轩车(用高耸的轩车攻城)、轒辒车、空洞(隧道攻城)、冲共十二种。
而攻城器械则多不胜数,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
弓
《吴越春秋》中有载“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就是弹弓,是更古老的抛射工具,发射石丸等弹丸,所以原始弓也十分简单。从《易经》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的记载可看出最处形态的弓无非是将一根木竹弯成弧形,销尖木竹既为箭。可以说简陋到极至,其射程与杀伤力更是不敢恭维,但毕竟使人类摆脱了身体机能的限制成功运用一种机械力。
商周时期,弓箭的发展趋于成熟,作战的箭矢已主要是青铜镞,弓的样式也基本具备了后世弓的形制。到春秋战国,弓的制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
西汉以后,穿透力更强的铁镞逐步代替了铜镞,弓的制作也愈加精美,但形制,质量没有根本性的变化。火器发明后,因其射速慢,天气影响大,轻便的弓箭还有相当的生命力。以明代戚继光的军队装备为例,步军中弓手占十分之一,马军中仍占二分之一强。至于满清更是以骑射作为夺取天下的利器,直到鸦片战争之后,弓箭才走出了中国军队的序列。
在长达数千载的装备史上,弓箭赢得了无上的荣光,春秋战国时位列兵器之首,“射”技也是公卿大夫必备的“六艺”之一,齐桓晋文称霸,周天子赐予彤弓彤矢以示其代天伐罪之权。如百步穿杨的养由基,辕门射戟之吕奉先具是一段佳话。即便是羽扇伦巾的周公谨也用十日造箭之法来谋害诸葛亮。
飞钩
飞钩,檑义夜和狼牙拍,顾名思义飞钩是将一铁钩栓于绳索之上,是很多梁上君子的最爱。实际上飞钩用于攻城的历史几乎和飞钩本身的历史一样长。《墨子?备梯》,《武经总要》,《练兵实纪》,《兵器图说》都有记载,而令人更惊讶的是飞钩的寿命之长,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二破武汉之时正是陈玉成亲率敢死队用飞钩夜间偷袭得手。即便到了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我人民军队也多次利用飞钩建立功勋。飞钩用于攻城多为人知晓,事实上,飞钩在防守上的功绩也是勿需多让。一旦攻方以云梯冲城,如果你有足够的冷静,足够的准确,足够的力量,足够的敏捷便可用飞钩将云梯拉倒或拉垮,将梯上之人尽皆摔死。当然,在飞箭如雨的战场,你还要有足够的命大才能完成如此高难度的动作。
飞钩用于夜袭给防守者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古时的大城尤其是京师,都是占地广大,人口众多。北京俗称“四九城”指四十里的城墙九个门;唐代的长安人口百万。如果敌方“悄悄的进村,放枪的不要”,想在这样的大城只靠人力夜夜备袭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是,恐怕敌方尚未来袭自己已经心力憔悴。《三国演义》中曹刘争汉中,曹操临河下寨,刘军不得进,后诸葛亮正是用疲兵之法逼退曹军。这时狼牙拍和檑义夜该大显身手了,狼牙拍以铁钩,铁钉置于木版或绳网上,夜间悬于城上,若敌以飞钩夜袭便被钩住扎伤不得攀缘。檑义夜是狼牙拍的近亲,只是其将钩钉置于圆木之上,除了可防夜袭,还可当檑石滚木投下。
车
车,古来城关或是高墙深池,或是居于险要,所以攻守战具皆为庞然大物。若想灵活应用,仅凭人力则实在是有些费力不讨好,即便是体力比人高那么一点点的牛马,面对数十吨的重物也不免有望洋兴叹之感,所以古人大多将战具装上战车(如巢车,霹雳车等)。可想而知若没有车的发明,攻城战将乏味的多。
中国的传说中,发明车辆的桂冠属于夏朝的奚仲。夏商之时,就有大规模战车决战的描写。但是面临着缺乏实物证据的难题。如果传说属实的话,中国使用车辆就不应迟于公元前23世纪。1972年,在河南安阳出土了一座商代车马坑。里面车厢,车轴,车辕皆制作精良,证明当时车辆技术已经发展的极为完善了。
抛石机
抛石机(又称炮),相传炮发明于周代,叫“抛车”。抛石机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头抛射出去。由抛杆,抛架和机索三部分构成。抛杆设一横轴,顶端连有一副皮兜绳;机索由数十上百根绳索组成。每根绳索需要1——2人拉拽。
东汉时期,炮已成为备受重视的攻城战具。公元200年,曹操袁绍战于管渡,曹军使用一种自行炮——霹雳车攻破袁军壁楼,大获全胜。唐宋以后,炮的使用更为普遍。宋代的陈规在《城守录》中感慨的写到“攻守利器,皆莫如炮。攻者得炮之术,则城无不拔;守者得炮之术,则可以制敌。”
在中国炮的使用史上,蒙古人处于突出重要地位,对中国炮的使用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公元13——14世纪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建立了空前而且很可能绝后的庞大帝国。虽然蒙古无敌的铁骑是这个神话的根本,但蒙古强大的炮兵却赋予了蒙古军队摧毁一切防御的巨大破坏力,是蒙古从草原之王走向世界霸主的重要标志。 蒙古的炮称为“回回炮”,它是一件“驳来品”进口货,是当年蒙古西征时从波斯人手中学来的,也算中国早期知识引进的成功范例。“回回炮”上出现了类似射击计算表的刻度,极大的提高了射击的精度。古籍上曾经记载“回回炮”在攻襄阳时发挥的巨大作用:“中人立毙,中地下陷三四尺”,也正是“回回炮”一阵齐射将襄阳的城墙击毁,历时三年的襄阳大战终于在“回回炮”的怒吼声中尘埃落定。
在中华5000年的辉煌史上饱受战争的累累剑痕,《战国策。秦策》有云:“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逐鹿而擒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其间或有吊民伐罪的凛然正气,或有抗暴抑强壮志豪情,更有争夺权力的荼毒生灵。战国时燕将骑劫攻即墨不克乃尽掘齐人祖坟;秦之王贲伐魏以水灌大梁,一代名城毁于一旦;蒙古西征,兵锋所至有反抗者尽皆屠城。难怪兵圣孙子称其为“此攻之灾也”,但攻守双方所用战具则成为了古人智慧的集中代表。
希望采纳
G. K 1收音机在哪里呀
K 1收音机在哪里呀?如果OPPO K1手机桌面没有收音机软件,建议前往OPPO【软件商店】下载安装收音机类软件即可。比如【喜马拉雅】、【蜻蜓FM】等。如下图所示:
H. 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火烧赤壁的故事情节
赤壁之战简介:东汉建安十三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决战。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挥师南下,欲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仓促率军民南撤。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会见孙权,说服孙权结盟抗曹。 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的刘备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I. 王朗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
三国时期,曹魏与蜀汉对垒,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曹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王朗说:“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第二天,两军相迎,列阵势于祁山之前。孔明举目见魏阵前三个麾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王朗对孔明说:“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王朗首先说出一大套理论,甚至劝诸葛亮“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
王朗的话:
朗曰:“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朗曰:“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自然之理也。曩自桓、灵以来,黄巾倡乱,天下争横。降至初平、建安之岁,董卓造逆,傕、汜继虐;袁术僭号于寿春,袁绍称雄于邺土;刘表占据荆州,吕布虎吞徐郡: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非以权势取之,实天命所归也。世祖文帝,神文圣武,以膺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临万邦,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欲比于管、乐,何乃强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岂不闻古人曰:‘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公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诸葛亮听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译: 王: (两军阵前,拱手)来者可是诸葛孔明?
诸葛:(扶扇拱手)正是。
王: 久闻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为何要兴无名之师?犯我
疆界?
诸葛:我奉诏讨贼,何谓之无名?
王: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曹真在旁点头)
诸葛:(羽扇遥指)曹贼篡汉,霸占中原,何称有德之人?
王: 自桓帝、灵帝以来,黄巾猖獗,天下纷争,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我太祖武皇帝,扫清六合,席卷八荒,万姓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权势取之,实乃天
命所归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圣武,继承大统,应天合人,法尧禅舜,处中国以治万
邦,这岂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蕴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乐毅,何乃要逆天理,背人情
而行事?岂不闻古人云: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谅尔等腐
草之萤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国安
民乐,岂不美哉?
诸葛:(狂笑数声,扶扇而答)我原以为你身为汉朝老臣,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
必有高论,没想到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我有一言,清诸位静听。昔日桓帝、灵帝之时
,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
起。劫持汉帝,残暴生灵,因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
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值此国难之际,王司徒又有何作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东海之滨,
初举孝廉入仕,理当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
不容!
王: (手指诸葛亮)你……诸葛村夫,你敢……
诸葛:(愤而站立)住口!无耻老贼,岂不知天下之人,皆愿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饶舌
!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我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你既
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怎敢在我军面前妄称天数!皓首匹夫?苍髯老
贼?你即将命归九泉之下,届时有何面目去见汉朝二十四代先帝?!
王: (手捂胸口,颤声)我、我、我……
诸葛:(大声斥责)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
为虐!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王: 你、你……啊……(坠于马下,左右上前扶起,已死)
“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这是开头的第一句,首先确认了一个身份,即王朗不仅是魏国的司徒,也曾经是汉朝的大老元臣。这就区分了反革命队伍中的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一个是在后革命时期成长起来的“反臣”,一个是曾经的“大老元臣”后来变成了的“老贼”们。
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区分。因为按照儒家哲学来说,与王道政治同时并行的就是王化,而王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养士之气,养民之气,修身养德,化育天下。因为后来又说了,“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在这样的时代里,当然无所谓王化了,培养不出君子来,有的当然就是无耻小人和乱臣贼子。但是王朗不一样,他曾食汉禄、受汉爵,那么他就应该是一个汉臣,最起码也是熏沐过王化、知道礼义廉耻这些事情的。也就是说,他后来又去当魏国的高官,就不是良禽择木而栖了,而是叛贼。此语之精妙,另后人之赞服!
J. 石家庄的十大经典故事
10大古代名人
1.乐毅(生卒年月不详),灵寿人,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曾受赵武灵王赏识,赵武灵王死后,到魏国,不受重用。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乐毅奔燕,拜为亚卿,率军伐齐,攻占齐国70余城,直下齐都临淄,封于昌国(今山东淄博东南)。燕惠王时受人离间,乐毅回到赵国,卒于赵。
2.赵佗(?-前137),真定(治所在今长安区东古城)人,西汉南越王。秦汉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在岭南建立政权的秦朝主将之一,是最早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民族亲和政策的政治家,是最早把中原先进的科学文化传播到岭南的文化先驱。
3.赵云(?-229),东汉时期常山郡真定(治所在今东古城)人,西蜀名将。东汉末年起兵投奔公孙瓒,后跟随刘备,在曹操围攻刘备战役中,赵云长坂坡救阿斗,成为刘备创建西蜀的重要将领。随着《三国演义》小说的流传,赵云成为妇孺皆知的常胜将军。
4.刘琨(271—318),无极人,西晋将领。晋惠帝时,封广武侯。后任大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他忠于晋王朝,长期坚守并州。他经常枕戈待旦,与好友祖逖闻鸡起舞,立志收复失地。同时他还是一个文学家,在西晋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5.魏收(505—572),晋州人,北齐著名史学家。北魏时为太学博士。北齐时任中书令,兼著作郎,诏册皆出自魏收之手,奉诏专撰《魏书》。卒于开封中书监任上,谥文贞,有文集《魏特进集》。
6.魏征(580-643),晋州人,唐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隋末投奔农民起义军。唐初主动归唐,为唐太子李建成的僚属。玄武门事变后,受到李世民重用。为李世民贞观之治,提出许多诤言。主持编纂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书。被李世民奉为为人的一面镜子。
7.李峤(644-713),赞皇人,大唐名相。出身赵郡李氏名门士族,唐高宗时任监察御史,平息岭南叛乱有功。武则天时任凤阁舍人,专门负责起草诏命,后拜相兼修国史,以敢于直言闻名。后几经贬谪,几次复职。一生诗文众多,有文集五十卷流传于世。
8.李绛(762—829),字深之,赞皇人,唐代政治家。为官刚直清正,多次向皇帝奏谏宦官横肆及削藩等事,拜相,封高邑男。历数国内忧患,进言直谏。累封赵郡公。宝历四年(829年)被乱兵杀害。有《李相国论事集》传。
9.刘禹锡(772—842),祖籍无极,唐代著名诗人。自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贞元进士,多次因作诗讥讽权贵被贬谪。出任苏州刺史,政绩显著。晚年与白居易交往密切,多有唱合诗作,人称“刘白”。诗存800余首,被称为“诗豪”,著作有《天论》三篇,以《陋室铭》最著名,有《刘梦得文集》40卷。
10.李德裕(787—850),赞皇人,唐大臣。历任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等,两次入相。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力主削藩,打击寺院地主势力,支持唐武宗在全国拆除寺院。著有《次柳氏旧闻》、《会昌一品集》。
10大现代名人
1、 郭可明(1902-1968),正定人,我国著名的中医、瘟病学家。
2、 赵望云(1906-1977),辛集人,我国当代著名的国画家,“长安画派”的创始人。
3、 奚啸伯(1910-1977),北京人,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中国京剧“四大须生”之一,创立了京剧奚派艺术。
4、 陈挹芬(1912-1983),辛集人,辛集中学创始人。
5、 王德恒(1956-1984),鹿泉人。 1984年2月15日,为抢救落水儿童英勇牺牲。
6、 刘礼欣(1922-1985),深泽人,经济专家。曾任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副行长。
7、 张晓楼(1914-1990),正定人,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副院长。
8、 王华棠(1903-1991),赵县人,我国著名水利专家。
9、 贾大山(1942-1997),正定人,著名作家。
10、 方纪(1919-1998),辛集人,著名作家,解放后发表十几部中长篇小说和诗歌集。
物产
1 藁城宫面
藁城宫面历史悠久,明清两代作为贡品进奉宫廷,故而得名“宫面”。
2 保定府三宗宝
保定府三宗宝:"保定府,三宗宝:铁球、面酱、春不老"。
3 赵 州 雪 花 梨
赵州雪花梨主产石家庄市赵县及晋州、辛集、藁城市一带,面积约20万亩,年产量5亿斤左右。
4 光华肉鸽
光华肉鸽肉鲜味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已成为城乡居民的珍菜佳肴。
5 雪花梨
肉质洁白无瑕,似霜如雪,它不仅为国内群众所喜爱,而且畅销国际市场
6 金丝小枣
薄肉厚、汁多核小,味道甘美
7 狗肉全席
狗肉全席以一年左右的嫩狗肉为主料
8 双鸽火腿
是石家庄双鸽食品厂的拳头产品,创国家专利产品,以其高营养,大块肉的产品结构,兼高温产品贷架期半年,党温贮藏的优势,在全国各地的批发,零售市场体现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深受消费者“青睐”,拥有东北三省,北京、天津、河北各地等强劲市场基础,销售形势很好。
9 天华鸭梨
肉质细腻,脆甜可口,营养丰富。1997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河北省首届农业博览会名优产品称号。
10 行唐烤烟
行唐被定为国家级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县,所产烟叶具有色泽鲜艳、香气纯正、尼古丁含量适中、油分均匀等优良性状。1996年引进东方香料烟试种尤其成功,受到国内外专家的普遍关注。领导视察指导
名胜古迹
赵县赵州桥
柏林禅寺
正定隆兴寺
毗卢寺
中山国遗址
井陉苍岩山
秦皇古道
驼梁山
知名品牌
·华北制药集团公司
·石家庄制药集团
·石家庄卷烟厂
·华能石家庄分公司(上安电厂)
·石家庄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常山纺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石家庄宝石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西柏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石家庄东方热电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省高营企业集团公司
·河北威远集团有限公司
·石家庄双联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石家庄焦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石家庄泵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南车集团石家庄车辆厂
·河北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石家庄博深工具有限公司
石家庄的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早的蚕蛹模型--1977年在正定县南杨庄出土的5400一5500年前的陶质蚕蛹,是仿照家蚕蛹烧制的陶器。这是目前发现的人类饲养家蚕的最古老的文物证据。
★世界上最早的瓷器--1981年在正定南杨庄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釉陶片,经鉴定为原始瓷器。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瓷器,从而把中国烧瓷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世界上最早的铁器--1972年在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出上的铁刃铜钺,是目前发现的我国年代最早的铁器,距今约3400多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铁器。
★世界上最早的铁矿渣--在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发现的铁矿石和经冶炼的铁矿渣,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冶铁实物,它证明早在3400多年前石家庄一带的先民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
★世界上最早的手术器械--台西商代遗址出土的石质贬镰,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医用手术器械--3100多年前的手术刀。也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手术器械。
★世界上最早的平纹绉丝纺织品--在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出土的丝织品中,平纹绉丝织物...一斛,是目前我国发现的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同类织物标本。它证明早在公元前14世纪我国人民己掌握了将蚕丝纺纱加捻、织成后使之缓劲产生绉纹的纺织技术。
★世界上最早的脱胶麻织品--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出上的麻布残片,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脱胶麻织品。经专家鉴定,麻纱中胶质韧皮含量很少。说明3400多年前我国人民己掌握了韧皮纤维脱胶技术。这些麻布的纺织水平己相当于千余年后的西汉马王堆汉墓中的麻织品。
★世界上年代最早的酒曲实物--藁城台西F14商代遗址完整酿酒作坊出土的8.5 公斤酵母残骸。经鉴定为目前世界上保存年代最久(3400多年)的酒曲实物。从而为《尚书·说命》中"若作酒醴,尔惟曲英"的记载提供了实物依据。
★最早的碑碣实物--1935年在平山县三汲战国中山国灵寿故城遗址发现的中山守丘石刻,约刻立于公元前378年前后,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最早的)碑碣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