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读书听书名聚义乌
我非常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打开听书软件,静静地品味声音和文字的魅力。听书可以陶冶情操,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精神上的富足。
根据我的听书软件使用频率,我推荐给您的的8款听书软件如下:喜马拉雅、懒人听书、咪咕阅读、酷我畅听、氧气听书、番茄畅听、樊登读书、微信听书。
1、《喜马拉雅》
这款电台式的听书软件,为用户提供广播电台的听觉体验。软件通过技术降低运行所需内存从而杜绝卡屏的情况,并邀请专业主播为每本书进行在线讲解,提升用户体验。
微信听书
A:软件功能与特色:
1、该应用的有声资源丰富,多个类型任由您选择;
2、收听换时长,收听时间越久就越可享受免费待遇;
B:软件亮点
数万优质音频节目:数万精品节目随意听,历史人文、时事观点,在这里都能发现。
用音频号表达自己:可以开通音频号,发表音频节目,让世界听到你的声音。
以上8款听书软件都是我自己使用过非常好用的,您可以下载看看效果哦~
❷ 关于听书APP的感受总结
最近在用一个听书产品“樊登读书”,樊登老师讲书的风格很不错,对胃口,所以就坚持用下来了,至今用了一个多月。以下的感受都只是使用“樊登读书”这一个产品的感受,没有竞品分析= =
学习型产品的用户 多数有焦虑情绪,而且很关注自身的成长、关注自己有没有取得进步。我就是因为想要督促自己持续保持学习的状态,持续学习新知识才开始用听书产品的。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害怕跟不上、被淘汰。 焦虑是能够驱使人努力学习的一种强大动力。贩卖焦虑、巧妙地鼓动焦虑情绪可以有效地驱动学习型产品的用户。
小总结:
要让用户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将“成长”“进步”转换为具体的、可感受的形式,月度总结、年度总结是不错的形式。短期总结重效果,告诉用户进步了多少;长期总结重情感,走心,唤起用户的情感共鸣(比如各种app的年度总结)
1. 方便。可以边走边听,手机放口袋,戴上耳机就行。看书很难边走边看,又要看路又要看书容易分神,一直拿着书或者手机也有点累。
2. 有趣。樊登老师讲书的风格比较吸引人,听书既能学到知识,也是一种愉悦心情的享受。
3. 快速。通常一本书的讲书音频只有40~60分钟,一天就能听完,比看完一本书快很多。
小总结:
1. 听书的一个高频场景是移动中(走路、上下班通勤等),要考虑户外环境(主要是环境噪声)对听书体验的影响。
2. 讲书人的水平是影响听书体验的重要因素,我会在喜欢的讲书人讲过的书里挑,而不是想听某本书再去有谁讲过,也就是 因人找书,而不是因书找人 。不过可能是因为樊登读书里只有樊登老师一位讲书人影响了我的习惯,需要更多求证。
1. 走路的时候听,在室内坐着时很少听,这时候更倾向于看书。
2. 需要隔一段时间重新听进行复习。目前试验隔1天重新听效果不好,因为内容都大概记得,听到一句我就大概知道接下来要讲什么内容了。应该依照遗忘曲线来制定复习计划,一个音频应该要听上3次。
3. 听书不会成为我主要的学习方式。原因有2个:
① 我个人更喜欢看书。听书只是一种在我不能/不方便看书时的一种补充途径,如果条件允许,我会选择看书而不是听书,因为觉得看书时自己会更投入,学到的东西更多。(只是主观上觉得,没有对比过看书和听书的实际效果)
② 樊登老师看完书后按照自己的理解把书的内容重新组织并讲给我们听。这个过程是有内容损耗的:讲书只会讲最精华的部分,其他内容忽略,但有可能没有讲到的部分才是对我有启发的内容;讲书是对书中内容的再加工,可能某些内容被歪曲或者错解。虽然樊登老师非常优秀,但我觉得一个人还是会有局限性的,不能每次都做出最精确的解读。但这个时候,讲书人依然是最有力的背书,一个权威的讲书人能极大地打消这种听书人的忧虑。
小总结:
1. 如何让用户觉得听书能学到很多东西?其实只要用户在听书或者看书后有产出,就会觉得自己学到了东西。记得听过一个案例是一些网课老师会要求学员上完课后画思维导图,整理上课讲的内容。画思维导图未必就能让学员真正掌握到知识,但能让他们 觉得自己学到了东西 ,时间没有浪费。所以听完书可以设置一些小测试、小问题,让用户去完成,完成后用户就会 觉得 自己是有收获的,是能记住知识的。(虽然实际对学习的帮助很有限,因为题目要设置得比较浅显简单保证用户能正确完成,但对用户主观感受的提升是有效的)
2. 塑造讲书人的权威性可以提高用户的信心,听名家讲书比较安心。
3. 为用户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间隔时间、复习的次数,比如每周复习、每月复习等等)
1. 调好了合适的音量,但路过某个噪声大的地方(比如工地)就会听不清,错过一部分内容,需要我拿出手机回拉进度条。
2. 某些不感兴趣的地方想快速跳过,调进度条很麻烦:进度条区域很小,手指难操作,特别是走路的时候;不知道要调多少才刚好跳过没兴趣的部分。所以,快进15s和后退15s真的是一个很棒的功能,点击就行,不用滑动,而且可以连击不断快进或者后退,操作效率飞快(交互细节棒)。
1. 一本书听第一遍很有趣、很新奇,复习时听第二遍、第三遍趣味性就少了。第一遍更多是探索和享受,之后重复听才能保证真的能掌握知识,这才是学习。
2. 听书产品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内容付费,还可以往电商和线下两个方向拓展。和听书相关性高的商品是实体书、电子书、降噪耳机、kindle等数码电子产品;线下可以举办读书会,聚集忠诚用户。
用户画像。我属于目标感很强的用户,听书是为了学习,就必须保证学到东西,并且是有价值的东西。所以我会复习,而且对内容的要求比较高。是否存在其他用户,他们听书更多是为了放松和打发时间,不是很注重学习效果?学习型用户注重有用性,会反复看;愉悦型用户注重趣味性,追求新鲜感。两者对内容的偏好、听书的习惯是有不同的。
❸ 如何组织一场好的聚会
组织聚会,或者参加聚会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几乎都会遇到的事情。但大家可能没有想过,到底怎样才是一个成功的聚会?尤其对于组织者来说,要思考如何才能将一场聚会举办的有意义?
一般来说,大家觉得,不就是聚一下吧,哪有那么多说法,关键是把这些人聚到了一起,大家在一起吃个饭聊聊天就完事了。
现实中,很多的聚会也的确是这样的。因为很多举办者也都这么认为。但也正是如此,让很多人对于很多聚会的感知很差,甚至参加完感觉没有意义,以后再有也不想参加了。
聚会也有很多的小技巧或者讲究,昨天在樊登读书上正好听了一本书名叫《聚会》的读书分享。书中可能涉及很多的细节或者案例,但由于是听书,可能只是分享了一些关键的内容。
今天我们樊登读书中分享的一些要点做下总结:
对于聚会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很多人在组织聚会的时候,往往会安排大量的人去安排会场座椅、背景等东西,而很少关注这场聚会和人相关的内容。
这里要纠正的一个认知就是: 聚会的核心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而不是东西这些外在环境等。
组织聚会和组织会议一样,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有了目的和方向,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去筹办本次聚会。这个 目的要足够具体和独特 ,每个聚会都一定有其不一样的意义。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有很明确的目的,但实际上大家说出来的目的都只是一个聚会的类别,并不是这场聚会的具体目标。
比如我们会说,这场婚礼的目的是结婚,这个读书会的目的是让大家一起读书。这些都只是聚会的类别而已,只有说出结婚最关注的是什么?本次读书会与上次有什么不同,可能才能算找到了目标。目标一定是独特的、专注的。
如果聚餐就只是为了一起吃饭,读书会就是为了一起读本书,可能最后效果会很差,或者几次之后让大家觉得乏味。
关于如何找出本次聚会真正的目的,我们可以借鉴寻找问题根源的5W法,也就是沿着聚会的表层目的多问几层为什么。
比如,作者曾帮忙做一次邻里聚会的咨询,作者和组织者是这么沟通并发现聚会的目的的:
很多人感觉聚个会还要有个明确目的,是否有点煞有介事了。但其实这种想法的背后是一种不自信,其实是因为内心认为:我有什么资格?不就是大家
有了明确的目的,基本上我们也就知道哪些人必须参加,哪些人不需要参加了。对于宾客方面应该有明确的约束,而不是谁都可以拉进来。这个会影响整个会议目标的实现。
选择宾客,是对宾客负责,也是对不应该参加的人负责。
关于宾客选择,要补充一下的是,聚会人数不同往往产生结果也不同:
关于场地,很多人可能会忽视,感觉场地本身不重要。甚至很多活动的举办如果有人赞助,不管什么场地都用。但场地本身对于聚会氛围的影响也非常大。 选择什么样的场地,往往就决定了什么样的结果。场地本身自带脚本。
关于聚会组织现场的一些建议:
前面我们说了一些聚会准备的建议和一些聚会现场的注意事项。
这里我们来说下整个聚会很重要的两个节点:开场、收场。
开场部分:
收场部分:
这里都只是一些聚会要点的总结,如果想要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可以自己读一下这本书,也许能给你更多不同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