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历史听书
1. 扬州那些朝代作为都城
扬州历史上一共有14次作为首都:
春秋初干国国都、春秋吴国首都、项羽江都、西汉荆国国都、西汉吴国国都、西汉江都国国都、西汉广陵国国都、东汉广陵国国都、隋朝炀帝江都、隋末李子通吴国国都、五代十国南吴国都、五代十国南唐东都、南宋高宗行都、元末张士诚大周国早期国都。
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2015年是建城2500年,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
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隋朝后的扬州(今扬州),但和隋朝后那个繁华的扬州城(今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扬州高邮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全国第130座、江苏省第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第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 有没有2020年扬州历史这本书
应该有的,你去大一点的书店那边看看应该有很多这种类型这样的书。
3. 一本叫扬州历史的书那有
【鉴真】(688~763)唐代高僧。俗姓淳于,扬州人。 【秦少游】(1049~1100)宋代词人。名观,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 【郑板桥】(1693~1765)清代画家、书法家、诗人。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兴化市(原属扬州)人。“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 【罗聘】(1733~1799)清代画家。字遁夫,号两峰。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扬州八怪”中最年轻者。 【王念孙】(1744~1832)清代学者。字怀祖,号石。扬州高邮人。清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汪中】(1745~1794)清代学者。原名秉【焦循】(1763~1820)清代学者。字理堂、里堂。扬州市邗江县人中,字容甫,号颂父。扬州人 【阮元】(1764~1849)清代官吏、学者。字伯元,号芸台,别【李涵秋】(1873~1923)清末民初文学家。名应漳,字涵秋,号韵花,别署“沁香阁主人”。扬州人。号雷塘庵主。扬州市邗江县人 【王少堂】(1889~1968)评话艺术家。名德庄,又名熙和,艺名少堂。祖籍江都,生于扬州安乐巷 【盛白沙】(1894~1923)革命烈士。名延年、延祺,字白沙。扬州仪征人 【任中敏】(1897~1991)教育家、学者。原名讷,字中敏,号二北,别号半塘。扬州人 【朱自清】(1898~1948)诗人、散文家、学者、教育家。原名自华,字佩弦,号实秋。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随父定居扬州 【张永寿】(1907~1989)工艺美术家。字颂椒。扬州人。
4. 哪个软件可以听书,要听历史类的,例如宋朝那些事儿,哪个软件可以听
推荐使用“喜马拉雅听书”,这个不错。采纳
5. 有讲上下五千年详细历史的听书软件吗
那你去看百家讲坛吧。
6. 扬州人民广播电台的电台历史
扬州人民广播电台
2013 华丽转身 扬帆起航
——用声音记录扬州、与城市共脉动
电台发射覆盖扬州全市及南京、镇江、泰州等地区,听众数量近2000万,是扬州地区重要的主流媒体,是江苏最具影响力的电台之一,在全国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广播经营 亮金字招牌近年来,扬州广播紧紧抓住移动人群扩张带来的机遇,以市场为导向,整合各类资源,优化节目设置,频率特色更加鲜明,广播整体影响力明显增强。据专业收听率调查机构统计,节目在本地市场占有率已经从2009年的不足60%上升到目前的近80%以上。
品牌栏目 展实力积淀 目前,扬州广播拥有《985早新闻》、《行风热线》、《绿扬城郭》、《上班路上》、《梨园茶座》、《大街小巷》等一批品牌节目和“爱心助考”、“经典诵读进校园”等品牌活动,四位主持人获得“金话筒”奖及提名。同时,扬州广播精品生产硕果累累,曾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新闻奖等众多奖项。品牌节目《绿扬城郭》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播文艺最高奖——“专家奖”一等奖、连续六届获得江苏省广播电视“十大名专栏”,是江苏省唯一连续六次获此殊荣的广播栏目。
把握机遇 塑传媒新声2013年,FM98.5新闻广播、FM103.5交通广播继续强势出击,FM96.7健康生活广播优势重组,yesfm94.9音乐广播华丽开播,中波801、1521则转身成经典音乐广播。
2013年的扬州广播,又将站在一个新的节点上,抢抓现代城市与交通发展给广播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
7. 有什么好的听书软件要历史方面多一些的!!!
懒人听书挺好的,你可以试试哈.
8. 扬州评话的历史溯源
扬州评话是以江苏省扬州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汉族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苏北地区和镇江、南京、上海等地。兴起于清初,不久就形成了书词到处说《隋唐》,好汉英雄各一方的繁荣局面,独步一时的书目有《三国》、《水浒》等10部,身怀绝技的著名说书家也有20人之多。到了乾隆年间,有的艺人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加工充实传统节目,有的则创编新书。如屡试不第后成为扬州评话艺人的叶霜林把自己的遭遇和激愤心情寄寓到《岳传》中,说演《宗留守交印》声泪俱下,感人至深;浦琳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编说《清风闸》,塑造了以皮五辣子为代表的一批社会底层人物形象,影响深广;艺人邹必显独创新书《飞跎传》,讽刺嘲笑的矛头直指统治阶级中的显赫人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压迫者的心声,丰富了扬州评话的表现内容。
在明代万历以后,即有评话艺人活动于南京。清代,扬州评话随着扬州经济的繁荣、交通的发达而开始在扬州流行,并且已具相当规模。雍正时已书词到处说《隋唐》,英雄好汉各一方。及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据仪征李斗乾隆六十年(1795年)成书的《扬州画舫录》记载,扬州评话书目丰富,长篇说部有《三国志》、《东汉》、《水浒记》、《清风闸》、《善恶图》、《靖难故事》、《飞跎传》、《扬州话》等,其中《清风闸》由浦琳(天玉)以己所历之境,假名皮五来演述。嘉庆之后,因漕运改道,盐 政改革,扬州失去 了昔日的繁华,扬州评话听众锐减。咸丰三年(1853年),扬州成为江北军事前哨,扬州的评话艺人,为生计随当地富商豪绅躲避避战乱,东迁泰州、东台一带演出,有的更向里下河地区的高邮、盐城等地谋生。由于演出地域扩大,从艺人员很快由原 来在扬州时的几十人增 至200余人,扬州评话在 苏北地区扩大了影响。同治三年(1864年)以后,扬州经济有所恢复,社会趋于安定,在里下河地区谋生的一批艺人,经过了激烈的竞争锻炼返回扬州,扬州评话出现了新的繁荣局面。清末,苏北运河淤塞,江南铁路通车,扬州评话向江南发展,并促使评话艺人队伍又一次增加。据老艺人回忆,当时在各地说书的艺人有300人左右,其中仅说《三国》、《水浒》的就有近百人。艺人为争取听众,不断更新书目内容,提高技艺,在书词中大量补充社会生活内容,增加各色市井人物,并在说表艺术上努力创新,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
辛亥革命(1911年)以后,扬州评话的一些名家,向南京、上海及江南开拓,一江之隔的镇江,由于交通便利,语音相同,群众习尚一致,且后来一度成为全省的政治中心,许多评话艺人争相到那里献艺,一时名家荟萃,成为扬州评话的第二根据地。据统计,是时镇江供评话演出的书场达38家之多,常年吸引了差不多所有说扬州评话的名家。
民国26年冬,扬州沦陷之后,扬州评话的一些名家相继去世,有的到上海谋生,有的转业。在扬州献艺的艺人人数日减,且书艺平平,再加经济萧条,百业凋零,听众已无心听书,书场纷纷歇业。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并没有根本的起色,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原有二三百人的艺人队伍,包括散落在各地的,仅剩40余人;一些传统书目如《飞跎传》、《扬州话》、《东汉》、《飞龙传》等相继失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扬州评话得到了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扶植,艺人被陆续组织起来。1956年曲艺艺人登记时,分布在南京、扬州、镇江、泰州、海安、东台、南通、淮安和上海的扬州评话艺人增至87人。登记后,有扬州评话曲种的各地的曲艺团曲艺组相继建立,招收学员,传艺授业,使扬州评话艺术后继有人。扬州评话艺人除了说传统书目外,还努力改编上演《烈火金钢》、《红岩》、《林海雪原》、《小二黑结婚》等新书目,并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的会演、调演。表演艺术也吸收电影、戏剧的一些手法,加以变革。
9. 有没有什么专门的听讲历史故事的听书软件么急!
亲宝听APP软件可以听历史故事
在应用市场或者APPStore搜索”亲宝听“下载,打开亲宝听首页,点击分类选择历史故事即可听到非常棒的历史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