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海沉沦听书阁
① 求琵琶行的全文及译文
琵琶行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注释】
1、左迁:贬官。
2、凡:共。
3、间关:鸟鸣声。
4、虾蟆陵:下马陵,其附近乃歌女聚居地。
5、秋娘:歌妓们的通称。
6、争缠头:竞相赠送财物。
7、钿头银篦:妇女头上饰物。
8、浮梁:江西景德镇。
9、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嘶哑杂乱刺耳。
10、向前:刚才。
11、青衫:唐官员以等级穿着不同颜色衣裳。青衫是最低一级的服色。
12、湓:(pén)
13、谪:(zhé)
14、荻: (dí)
15、嘈: (cáo)
16、篦:(bì)
17、钿: (diàn)
【译文】
元和十年,我被贬到九江当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给一个商人当老婆。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只曲子。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叙述了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可是如今呢,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我从京城里贬出来,已有两年,心情平静,安于现状。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长诗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二字(实际上全诗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行》。
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沙沙抖动。主人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将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明月。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琵琶声停止了,想说话却迟迟地没有说话。 移近船只,请那个人相见。添酒、挑灯,又摆上酒宴。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象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低着眉随着手继续地弹啊,弹,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件。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么》,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象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于,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突然爆破一只银瓶,水浆奔进,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轰鸣。曲子弹完了,收回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根弦发出同一个声音,好象撕裂绸帛。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只看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里闪耀银波。
疑疑吞吞地放下拨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来显得十分肃敬。她诉说:“本来是京城里的姑娘,家住在虾蟆陵附近。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弹罢曲于,曾赢得曲师的赞扬,妆梳起来,常引起秋娘的妒嫉。五陵少年,争先恐后地赠送礼品,一只曲子,换来无数匹吴绫蜀锦。打拍子敲碎了钿头云篦,吃美酒泼脏了血色罗裙。今年欢笑啊,明年欢笑,轻轻地度过了多少个秋夜春天;兄弟从了军,阿姨辞别了人世,无情的时光,夺去了美艳的红颜。门前的车马,越来越稀,嫁了个商人,跟他到这里。商人只看重利,哪在乎别离,上个月又到浮梁,去买茶做生意。留下我在江口,独守这空荡荡的船仓,绕船的月光白得象霜,江水也那么寒凉。深夜里忽然梦见少年时代的往事,满脸泪水,哭醒来更加悲伤。……”
我听了琵琶声已经叹息,又听了这番话更加歔欷。同样是失意人流落在远方,碰在一起啊,从前不认识那又何妨!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贬官在浔阳,一直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哪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见管弦奏鸣。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早上晚间,在这儿听见的都是什么?除了杜鹃的哀鸣,就只有猿猴的悲哭。春江花晨和秋季的月夜,拿出酒来,却往往自酌自饮。难道说没有山歌?也没有村笛?呕哑嘲哳,那声音也实在难听!今晚上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象听了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明。不要告辞,请坐下再弹一只曲子,我替你谱写歌词,题目就叫作《琵琶行》。
听了我的话长久地站立,又坐下拨弦索,拨得更急。凄凄切切,不象刚才的声音,满座的听众,都忍不住哭泣。这当中哪一个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马的眼泪啊,湿透了青衫!
【评析】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今陕西渭南),遂为下□人.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祖父□,外祖陈润俱善诗.父季庚,做过彭城县令,徐州,襄州别贺.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
舌成疮,手肘成胝.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贞元十六年,白居易29岁,进士及第.十八年(802) ,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元和二年,帖集贤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
次年授左拾遗.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均依旧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预国家机密.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因国事日非,朝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饮用.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见彩图河南洛阳白居易墓).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今已辟为游览胜地.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论点.白居易继承了中国古代一贯以《诗经》为主旨的比兴美刺的传统诗论,十分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他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白居易生前,曾对自己的诗文进行过几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诗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写5部.分藏于庐山,苏州,洛阳及其侄子,外孙的家里,唐末动乱,抄本散乱,又经辗转刻写,已非原貌.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刻本,仅71卷,收诗文3600多篇(其中还羼入几十篇他人的作品),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曾影印出版.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马元调重刻《白氏长庆集》71卷,与绍兴本基本相同.另有日本那波道园1618年的活字覆宋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分前,后集,内容也与绍兴本大体相同.清汪立名则刻有《白香山诗集》40卷,仅诗,无文,其中包括辑佚而成的《补遗》 2卷,并于原注外增加笺释.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以绍兴本为底本,参校各本,加以订补;又编《外集》2卷,搜集佚诗佚文,并附白氏传记,白集重要序跋和简要年谱.研究资料方面,新,旧《唐书》有白居易的本传,陈振孙,汪立名均撰有年谱.近人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稿》和岑仲勉的《白氏长庆集伪文》,对白居易的诗文多所考订.今人王拾遗《白居易生活系年》,朱金城《白居易年谱》.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陈友琴所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白居易卷》,收集自中唐至晚清有关评论资料.另有日本花房英树著的《白居易研究》等,都是研究白居易的较重要的参考书藉.
白居易
琵琶行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后期
(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前期
(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
诗歌特点
生活特点
时期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代表作品
长恨歌
琵琶行_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宋赵德操《北窗炙(guǒ)》卷上:"凡歌始发声,谓之引……既引矣,其声稍放焉,故谓之行.行者,其声行也."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开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解题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自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 对全诗有何作用
文章结构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邀见歌女
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少年欢乐
晚年沦落
悲苦心境
秋江夜送客
月夜听琵琶
月夜弹琵琶
东船西舫悄无言
凄凉话身世
我闻琵琶已叹息
自言本是京城女……
梦啼妆泪红阑干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为君翻作琵琶行
却坐促弦弦转急
满座重闻皆叹息
演奏琵琶曲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
幽咽凝绝,幽愁暗恨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
(序曲)
(总写)
(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第三乐段)
(曲终)
(魅力)
鲜明的对比
诗歌的第三部分:自诉身世苦是为了塑造一个封建社会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控诉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这一部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少年得意
老年失意
门庭若市
年轻貌美
昔日欢笑
独守空船
今日辛酸
年长色衰
一个飘泊江湖的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的长安歌妓.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重色重利"的社会使色艺双绝的琵琶女"独守空船",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损害的歌伎们的悲惨命运.她有一种"曾经沧海",却仍不失其率真及女性矜持端庄风格的成熟美.__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如何理解琵琶女形象
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那么,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呢 __
为什么要极力铺写这一形象
主题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颇富抒情色彩,它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鉴赏诗歌要准确而深入把握艺术形象.长篇叙事诗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主题.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
__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 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现实意义)
回顾全文,拓展主题
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琴
"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
"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
第二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
琵琶女自叙身世
诗人述"迁谪意"
第三次(明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略写)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同是天涯沦落人"
照应
(点明主旨)
琵琶女三次演奏
《琵琶行》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比之于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诗里还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曲调的高亢雄壮,都把琵琶的声音描写得淋漓尽致.元稹《琵琶歌》里的"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李绅《悲善才》里的"秋吹动摇神女佩.月珠敲击水晶盘",也都是以声喻声的.元诗比白诗为早,白诗"莺语"二句,可能受到元诗的影响,但较元诗为胜.
鉴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
以声喻声,不在于声音的完全相似,不能过于黏滞.如"莺"在"花底","泉"在"冰下","瓶"是"银瓶","骑"是"铁骑","佩",是"神女佩","盘"是"水晶盘"等等,有的并不直接关系到音响,却能够令人从中联想到音乐的美妙.
描写音乐,除了较多地运用比喻之外,还运用其他的手法.妙语点睛,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琵琶行》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又写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音乐是用来抒发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哀愁或欢乐.听曲的行家,也能够从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倘若听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样的心情,那感受会是很强烈的.白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行家,于琵琶未成曲调时已经感到弦声饱含感情,于演奏的过程中又听出琵琶女有无限心事,于演奏终结时更听到了弦外之音,听到了于无声处表露的哀愁.
"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所以感动得青衫泪湿.这里,用比喻已经不够了,诗人就直接出面为乐曲解说.诗人的解说犹如画龙点睛,点到了妙处.只轻轻一点,就提示出乐曲的无穷含蕴."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妙句.说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伎是较少见的.
《明湖居听书》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白妞开始(唱)的情景,"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也是由作者直接讲出自己的感受,只是就中又使用了比喻罢了.《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在慨叹琵琶女身世凄凉和抒发自己的不满.《明湖居听书》只不过极力形容唱腔的美妙,无弦外之音.两者相较,我以为《琵琶行》胜过一筹.
琵 琶 行 作者:白居易
元和十年,我被贬到九江当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给一个商人当老婆。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只曲子。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叙述了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可是如今呢,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我从京城里贬出来,已有两年,心情平静,安于现状。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长诗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二字(按:实际上全诗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沙沙抖动。主人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将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明月。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琵琶声停止了,想说话却迟迟地没有说话。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近船只,请那个人相见。添酒、挑灯,又摆上酒宴。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象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低着眉随着手继续地弹啊,弹,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件。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么》,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象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于,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突然爆破一只银瓶,水浆奔进,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轰鸣。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子弹完了,收回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根弦发出同一个声音,好象撕裂绸帛。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只看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里闪耀银波。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疑疑吞吞地放下拨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来显得十分肃敬。她诉说:“本来是京城里的姑娘,家住在虾蟆陵附近。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客。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弹罢曲于,曾赢得曲师的赞扬,妆梳起来,常引起秋娘的妒嫉。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少年,争先恐后地赠送礼品,一只曲子,换来无数匹吴绫蜀锦。打拍子敲碎了钿头云篦,吃美酒泼脏了血色罗裙。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啊,明年欢笑,轻轻地度过了多少个秋夜春天;兄弟从了军,阿姨辞别了人世,无情的时光,夺去了美艳的红颜。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弟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的车马,越来越稀,嫁了个商人,跟他到这里。商人只看重利,哪在乎别离,上个月又到浮梁,去买茶做生意
http://..com/question/95894309.html
② 我读书,我快乐作文600字
我读书,我快乐作文600字
【第1篇】
一种给予,无私奉献,心胸宽大,都会使你快乐,快乐无处不在,快乐无时不有,但我的快乐来自于书。我对书的理念是: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收获一点点,每天快乐一点点。
在我的课本上,记着教我懂得阅读的一句话:不懂要问,懂也要问,书是你快乐的源泉,问是你寻找源泉的第一步。没错,书使你拥有知识,书使你的大脑变得充实,书使你忘记一切烦恼。
我时时刻刻都在与书相伴。回到家,做完作业的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书。《八十天环游地球》里的那位先生的沉着冷静和遇事不慌张的心理着实令人大吃一惊,他的神机妙算更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互动作文》里的精彩的文章,写作的顺序,动人的点评,清楚的思路,优秀有趣的世界名句,幽默的笑话,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更让我难忘的还是上面精美的图画,让人迷恋。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画下了一幅幅图画,令我欣赏,令我陶醉。
《小猪大侠莫跑跑》之绝处逢生里的那位自称大侠的小学生,却误入时空机的大侠"小猪",经历了万险千难后,终于从小偷夫妇手中逃脱,并被老鹰到带回了家……我可真佩服他的机智勇敢!也启发我们遇到不测,应沉着、冷静,看准机会处事。
……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书中,我学到了许多的运用语言与方法。我回过头再去看以前的文章……看着自己幼时稚嫩的语言,漏洞百出的文章,写着写着跑题的作文,又看看现在,优美的言语,敏捷的思路,老师积极的评价,我的作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书中的知识永远是丰富的,它进入了你的大脑,使你的大脑变得充实了,这也会使你变得更快乐。你收获了一份知识,就等于收获了一份快乐,我读书,我快乐。
【第2篇】
书是一杯浓茶,有着深厚的韵味;书是一杯烈酒,喝下它淋漓痛快,品味它荡气回肠;书是盛夏的一缕清风,涤荡着人的心灵,拂去人的疲惫。读书使我明理睿智,使我洞悉人生百态,所以我读书,我快乐。
我爱读书,每每站在书架前,我会觉得我的面前展开的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无数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当一切都归于宁静,我坐在书房的安乐椅上,尽情的享受书的芬芳与乐趣。有时读到搞笑的地方,我会突然地爆笑,大概是我这笑声如同大海里的浪潮,一浪高于一浪,在宁静的夜晚听起来似乎有点恐怖吧,以至于妈妈常会无可奈何地小声呵斥:"又在抽什么风呀?"有时读到精彩处,我会抱着书,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加上一百分贝的音量跑向妈妈:"快、快,妈妈快看……".似乎不及时与人分享就对不住这本好书一样。有时读到美妙的地方,我会情不自禁地大声朗读,自我陶醉起来。这个时候的我,常常搞得家里人莫名其妙,在他们眼中,估计我不是疯子就是傻子。也许正是这爱读书的嗜好,使得我读起书来物我两忘,如痴如醉,没顾得上眼睛的休息,以至于我的视力每况愈下,镜片越来越厚。用老爸的话说就是:"真不知道这书是帮了你呀还是害了你!"
"一本新书就数培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的海洋".寓意深刻的玄幻小说《以尼玛传说》里,"我"仿佛就是那只象征着理想与幸福的青鸟,在浪漫的理想与冷酷的现实交缠纠葛。青鸟即将浴火重生,木雅,一个曾经消逝的部落即将光复,奇异的想象揉和着对社会对历史的理解。扑朔迷离的梦境与现实的交错,令我眼花缭乱。打开成长小说《猫王》,我觉得自己如同一片秋叶,飘荡在色彩绚丽的动画片中。不知不觉地也进入了猫鼠鱼蛇争斗之界,喜悦于刀液伍光剑影侠骨柔肠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之内,激动在阴谋诡计、杀戮逃亡和你死我活之中,最终明白了:在我们向成年人转变的历程中,不能对象征爱和责任的白色视而不见,也不能迷失沉沦在象征权力和欲望的黑色中。走进《弥天大谎》里那个危机四伏的摄制组,我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平常我们眼中的电影或电视剧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可他们的幕后生活却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所以,无论从事哪项职业,都得背后付出艰辛,才能得到表面的`光环。
读书就好像一次次与无数颗心的碰撞,擦出知识与思想的火花,读书,就好像与无数个精灵在共舞,我们共同舞出一片绚丽的天空
我读书,因为我快乐。我快乐,因为我读书。
【第3篇】
我读闹毕或书,我快乐
书籍把人们带向知识的海洋,带我们走向快乐的世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由此可见,读书的力量是多么的大。如果有一天你问我做什么事情最快乐,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读书!看书!听书!"
小时候总是听着妈妈讲故事的声音入眠的。每个夜晚,妈妈温柔的声音都在我耳边响起,而我则在一旁安静又津津有味地听着。每当听到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危险时,我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紧张起来,听到主人公勇敢地打败一切困难时,我也会不受控制地跟着高兴起来。听着这些故事就仿佛置身在一个童话世界里。上学以后,我便在老师辛勤教导和妈妈的加油鼓励下开始了看书。闲暇时,我常常一个人沉浸在充满知识的海洋里静静地品味着书中所讲的每一个故事,遇到好词好句时也会摘抄起来。我的思维在书中神游,情感在水中起落。我就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一样,不知疲倦地在知识的百花园里采集知识花粉,享受着这种乐趣。
记得五年级上册的一个下午,我和一个学琴的同学一起去新华书店看书。我义无反顾地不顾父母的反对,走在骄阳似火的路上快步前进。到了书店后,我便迫不及待急切地寻找着《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一拿到看到便全神贯注而又津津有味地看着,读到有领悟时,我会努力地把它记在脑海里,等回家后抄在一本专门的本子上。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从两点多看到了五点半了。旁边的朋友也一直在催着我回家了,可是我刚刚好看到非常精彩的地方,把朋友扔在一旁,拿着书独自走到别的地方去了。知道把那个精彩的段落看完为止,我才恋恋不舍地把心爱的书放回原位。在回家的路上,朋友一直在跟我讲话,可我一句都没听进去。满脑子都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精彩段落,不断回想着里面的故事。直到那天晚上,我还做梦梦见了呢。接连三天我都去看了,到了第四天才把它终于全部看完。读完后,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书香伴我同行,读书让我快乐,让我在快乐的世界里成长。就仿佛鱼儿在水中游那么快活,就如同鸟儿在树林里成长那么快乐……
我读书,我快乐! (指导老师 黄梅发)
【第4篇】
我读书,我快乐
书籍是知识的海洋,当你遨游在书籍的海洋里,你会发现,那是一个奇趣无比、广阔无疆的世界。你能在那个世界里收获累累果实。
以前,我的写作能力非常差,在班里总是落后,更不用说在全级了。我总是想不通:为什么有些同学写作能力那么强?是不是他们具有写作的天赋?而我却是一个天生的"呆瓜".我向老师和父母请教,通过老师和父母的指导,我改变了我的想法。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如果要提升写作能力,必须多看课外书,多练习写作。于是,我一有空,就找一些课外书读起来。这使我的写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我的写作能力距离班里的"写作高手"还远着呢,我心里暗暗地想:我一定要超过这些"写作高手".
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开始疯狂地读课外书。向班上同学借的书很快让我看完了,学校那小图书馆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我一有空,就朝那块"绿洲"奔去。每当我从里面走出来的时候,我会觉得特别轻松快乐,因为我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日复一日,终于,我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跃身班里的"作文列强".我的习作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学校图书馆里那些古今中外名著使我如痴如醉。我的写作能力随着不断的阅读有了更大的提升。我开始向《教育周刊》投稿。一次次的失败给了我不小的打击。可是,我并不气馁,继续投稿。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习作《我和书的故事》被《教育周刊》采用发表了。这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更加激发了我的读书"狂热".我开始到市图书馆借书。爸爸也常在网上给我买书。令我爱不释手的是那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读书可以增长见识,增长才智。我们要珍惜年华,好好读书,多读好书。只有不断的阅读,才有不断的进步,不断的突破。现在,我每天都在书籍的海洋里享受读书的快乐。
普宁市广太镇山后小学五年级 黄扬洽
指导老师:黄乐斌
【第5篇】
毛主席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能一日不读。"我的读书生涯从四岁开始。
那时候我还不会拼音,汉字也不认识几个,在妈妈的陪读下,我完成了《不一样的卡梅拉》和《小猪唏哩呼噜》的系列读本,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就像一个五光十色的万花筒,让我一发不可收拾,深深的爱上了读书。
后来,读书就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常常令我置身于另外一个世界。书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小鸡卡梅拉告诉我生活中有比睡觉更好玩的事情,《爱的教育》教导我要用自己的爱去温暖别人,而玛蒂尔达则给了我勇敢和善良……
书也让我认识了许多古代名人。在《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中,我认识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心胸狭窄的周瑜、谨慎多疑的曹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医圣李时珍……还让我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过隋唐盛世时期的国强民富,也有过清朝末年的自闭落后,这些都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书还让我明白了大自然的许多奥妙。记得我读《法布尔昆虫记》的时候,废寝忘食,恨不得一天把10本书全部读完,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不惜付出一切,从书中我明白了昆虫与环境的息息相关。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它陪伴我度过每一个春夏秋冬。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让我们畅游在书的海洋里快乐成长吧。
【第6篇】
读书是很有滋味的,非常快乐的事情。我们平时不妨有选择地多看几本好书。海阔天空,自由驰聘,在愉快的读书生活中,使自己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真正热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欣赏那些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读书,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打开记忆的心扉,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读书是非常愉快的事情,比三月踏青,六月里喝雪水更加舒畅,更多乐趣。
当你消极悲观时,读书可以使你热爱人生——绿色的生命,火红的青春,玫瑰般的理想,可以投给你希望的火焰,唤起你对未来的信心和对生活的追求。
当你孤独寂寞时,读书可以使你活泼开朗,给你真挚的鼓励,宝贵的启示,使你听到生命的召唤、大海的祝愿和春天的问讯。
读书的乐趣是无限的。每读一本好书,这种乐趣就回增加一分。明月高悬的夜晚,读几页老舍的小说,在幽默诙谐的言谈中,会忘却一天的疲劳和困顿;旭日东升的黎明,读几篇鲁迅的杂文,在犀利冷峻的字句中,会近一步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生活的真谛……
曾经多少次抱着书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也曾经多少次没和小伙伴一起玩耍,一个人关在家里,静静地沉浸于书的海洋,在那里遨游、徜徉、流连忘返。读到高兴处,我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神情,绽开舒心的笑容;读到悲伤处,我便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伤心不已,落下同情的眼泪;读到幽默风趣处,我常常禁不住开怀大笑,觉得妙不可言;读到深奥处,我总要皱起眉头,冥思苦想;读到优美的诗句,我会动笔摘抄,细细回味。书既像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不断启迪我,又像一位真诚的朋友,跟我面对面地交谈。
我爱读书,书给了我知识和智慧,也给了我力量和勇气。我就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书的百花园里不知疲倦地飞来飞去,采集花粉。小说教给我怎样做人的道理,诗歌唤起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童话让我感受到美与丑、真与假……读书成了我每天生活中的必修课。读书的时候我常常废寝忘食,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的世界很精彩。《雷锋日记》让我懂得人活着要更多地为别人着想,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读了《闪光的道路》这本书,我知道了张海迪姐姐的成长故事,她身残志坚,顽强学习的精神令人佩服;看了《大地的儿子——周恩来》,我明白了读书为了什么,决心要像周爷爷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勤奋学习……
是书为我们打开了窗户,使我们看到了广阔的世界,看到了银河外的星体,看到了明天和昨天,看到了人类的历史。它使我们庄严地思考,尽情地欢笑,它使我们的每一天都变得丰富和充实……
这里是万花筒,这里是大观园,这里的生活五彩缤纷,这里的世界色彩斑斓。来吧!让我们一起步入书的海洋!
③ 沉沦欲海txt全集下载
沉沦欲海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秋日的晨光照耀着河流,她的颜色犹如纯金映照着浅滩和芦苇荡。一位约莫十七八岁的和尚从水里走出来,水珠从他的头发上滴落下来。他皮肤白皙,身材细高,容貌俊美,双手平举水桶在小路上健步如飞。
就在这刹那,山腰小径上跑着一位蒙面女子,手捂住胸口,后面紧追着两位大汉,三人来势都快,疾如流星飞矢,不过转眼功夫,已近和尚眼前,猛见追得较前的汉子甩出流星锤就要砸到女子的后背,女子拼命急跑,一眼望见拦在路上的和尚,立即喊道:“救我!”,说着跌倒在地。
和尚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接触过女子,一时也来不及想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只是心底觉得两个大汉欺负一个弱女子说不过去,动了救人之念,他运功用掌力将手中的水桶送了出去,横落在两位大汉面前,减缓了他们的速度,同时一跃而起,挡住了蒙面女子,心中油然产生一种大英雄的豪气。
这位青衣和尚名字清尘,少林寺的第三代弟子,藏经阁扫地僧祖曲的唯一徒弟。祖曲年轻时是少林寺祖字辈中的武功高手……
④ 关于<琵琶行>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琵琶行》
【内容】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赏析】:
本题为《琵琶引并序》,“序”里却写作“行”。“行”和“引”,都是乐府歌辞的一体。“序”文如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一十二”当是传刻之误。宋人戴复古在《琵琶行诗》里已经指出:“一写六百十六字。”
《琵琶行》和《长恨歌》是各有独创性的名作。早在作者生前,已经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此后,一直传诵国内外,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如“序”中所说,诗里所写的是作者由长安贬到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长安故倡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
宋人洪迈认为夜遇琵琶女事未必可信,作者是通过虚构的情节,抒发他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容斋随笔》卷七),这是抓住了要害的。但那虚构的情节既然真实地反映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那么就诗的客观意义说,它也抒发了“长安故倡”的“天涯沦落之恨”。看不到这一点,同样有片面性。
诗人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写琵琶女的出场。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就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无怪乎“主人忘归客不发”,要“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了。
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拿身份。正象“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
下面的一大段,通过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如此绘声绘色地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已不能不使我们惊佩作者的艺术才华。但作者的才华还不仅表现在再现音乐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下面的诉说身世作了音乐性的渲染。
正象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
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面对这个形象,怎能不一洒同情之泪!
作者在被琵琶女的命运激起的情感波涛中坦露了自我形象。“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那个“我”,是作者自己。作者由于要求革除暴政、实行仁政而遭受打击,从长安贬到九江,心情很痛苦。当琵琶女第一次弹出哀怨的乐曲、表达心事的时候,就已经拨动了他的心弦,发出了深长的叹息声。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的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也许是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比方说,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是不是有某些相通之处呢?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是不是也有某些类似之处呢?看来是有的,要不然,怎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我”的诉说,反转来又拨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当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就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转来又激动了“我”的感情,以至热泪直流,湿透青衫。
把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琵琶女的遭遇,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相提并论,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作如此细致生动的描写,并寄予无限同情,这在以前的诗歌中还是罕见的。
⑤ 小学生必备文学常识是哪些
小学语文文学常识集(转载)42007/06/27 下午 05:16“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6.《唐诗三百首》编著蘅塘退士,清代人,原名孙洙,与夫人徐兰英一起编选,共选入310首诗。民谚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17.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和孟子,道家的老子和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18.我国国歌歌名《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作曲聂耳。
19.“知音”一词来源于战国时期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
20.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立(三十) 不惑(四十) 知天命(五十) 花甲(六十) 古稀(七十) 耄耋(八九十) 期颐(一百)
21.“唐宋八大家”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的说法缘自明代茅坤编定的一本书《唐宋八大家文钞》。
22.苏轼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之,而古今之能事毕矣。”(“子美之诗,退之之文,鲁公之书,皆集大成者也。”)
苏轼对杜甫的诗、韩愈的文、颜真卿的书法、吴道子的画,评价极高。
苏轼,字瞻,号东坡居士。是稀有的全才,诗、词、文、书、画无不精妙。开创豪放词派。
23.奥运口号“更快、更高、更强”。在2008年举办第29届奥运,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吉祥物“福娃”(5个).
24.三国时期“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
北宋时期“三苏”指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
三班:汉朝史学家、政治家班固、班超、班昭兄妹。其中班 昭是我国第一位女史学家。
书法史上“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25.鲁迅:“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流传于世仅八十回,后四十回由高鄂补写。
《红楼梦》,堪称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网络全书"。时称“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现在已成了一门“红学”。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很多的诗词。并在第四十八回借香菱之口对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作了精采的评论,认为诗中“直”、“圆”两字精妙,将大漠景色写得异常鲜明。第五十回中 , 王熙风这样的俗人也可以说出“一夜间北风紧”这诗般的句子。
26.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其它人物还有冬妮亚、朱赫来、丽达等。
27.苏联作家高耳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28.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水浒传》元·施耐庵,作品人物有“花和尚”鲁智深, “豹子头”林冲。
《三国演义》元·罗贯中
《西游记》明·吴承恩
《红楼梦》清·曹雪芹
29.名著心血知多少?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是锲而不舍、呕心沥血,才写出了千古传诵的名著。事业的成功在于恒心和毅力,让我们学习他们“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吧!
司马迁《史记》15年 班固《汉书》25年
王充《论衡》31年 许慎《说文解字》22年
司马光《资治通鉴》19年
沈括《梦溪笔谈》9年
李时珍《本草纲目》27年
蒲松龄《聊斋志异》20年
徐宏祖《徐霞客游记》34年
宋应星《开工天物》20年
曹雪芹《红楼梦》10年 孔尚任《桃花扇》15年
达尔文《物种起源》20年 歌德《浮士德》60年(全文完)
⑥ 谁能帮我分析一下白居易的<<琵琶行>>!!!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其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左迁:指降职、贬官。湓浦口:湓水与长江的汇口,在今九江市西。京都声:首都长安的韵味,一方面指曲调的地域特征,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善才:唐代用以称琵琶演奏家。命酒:派人整备酒宴。悯然,伤心的样子。恬然:安乐的样子。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作者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这种说法是写文章的需要,读者当然不会相信他。长句:指七言古诗。
《琵琶行》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出场。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要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六: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动魄。“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从“沉吟放拨括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二十四句为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的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沉吟:踌躇,欲言又止的样子。敛容:指收起演奏时的情感,重新与人郑重见礼。虾蟆岭:即下马岭,汉代董仲舒的坟墓,在长安城东南部,临近曲江。从“十三学得琵琶成”以下十句极写此女昔日的红极一时。她年纪幼小,而技艺高超,她被老辈艺人所赞服,而被同辈艺人所妒忌。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就这样年复一年,好时光像水一样地很快流走了。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秋娘: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五陵: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五陵年少:通常即指贵族子弟。缠头:指古代赏给歌舞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红绡:一种生丝织物。钿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云篦:指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现在兴之所至,竟拿贵重的钿头云篦击节,极言其放纵奢华,忘乎所以。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从“弟走从军阿姨死”以下十句写此女的时过境迁,飘零沦落。随着她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不再上门,她仅有的几个亲属也相继离散而去,她像一双过了时的鞋子,再也没人看、没人要了,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商人关心的是赚钱,从来不懂艺术和情感,他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人是有记忆的,面对今天的孤独冷落,回想昔日的锦绣年华,对比之下,怎不让人伤痛欲绝呢!“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其实即使不作梦,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浮梁:县名,县治在今江西景德镇北。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共二十六句为第四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唧唧:叹息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语感情浓厚,落千古失落者之泪,也为千古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自“我从去年辞帝京”起以下十二句,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他说:“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我们对比一下《水浒传》里宋江赞赏江州的一段话,他说:“端的好座江州,我虽犯罪远流到此,倒也看了真山真水。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诗人的悲哀苦闷完全是由于他政治上受打击造成的,但是这点他没法说。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他是“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这就是他耳闻目睹一切无不使人悲哀的缘由。接着他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多情的诗人呢?看他的青衫前襟早巳经湿透了。促弦:紧弦,使调子升高。青衫:八、九品文官的服色,司马是从九品,所以穿青衫。
这首诗的艺术性是很高的,其一,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而为一,说你也是说我,说我也是说你,命运相同、息息相关。琵琶女叙述身世后,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琵琶女再弹一曲后,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风尘知己,处处动人怜爱。其二,诗中的写景物、写音乐,手段都极其高超,而且又都和写身世、抒悲慨紧密结合,气氛一致,使作品自始至终浸沉在一种悲凉哀怨的氛围里。其三,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概括力,而且转关跳跃,简洁灵活,所以整首诗脍炙人口,极易背诵。诸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都是多么凝炼优美、多么叩人心扉的语句啊!
白居易本来就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这次他又用浅近流转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动人怜惜的风尘女子形象。由于这首诗,白居易的名字也就更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三十年后唐宣宗在为白居易写的一首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连少数民族的儿童都能背诵,稍有文化的汉族人就更不用说了。
⑦ 写读书的作文
读书
灯,灯光依旧亮着,不能熄灭。几只小虫围绕着灯光。对于那些小虫来说,一切发出耀眼光芒的东西都是它们的理想乐园,也是它们的神明。简单的崇拜,以致奋不顾身。如果可以我倒很想做一只小小的飞虫,每个夜间飞向最吸引我的某个光源。在那里玩乐,在哪里祈祷,在那里奔向另一个世界。
从遥远的梦幻回到现实,摆在我面前的还是堆积如山的资料与星罗满布的习题。熬过今夜,就能从书中逃回到这个世界。在书海里漫游,达到幻灭的程度,才能从书中抽出思绪,让呆滞的大脑休息片刻。
我,我不明白。在现在这个年代,怎么还能说只要读好书,就会发财。这种想法让我感觉好呆。难道只要读好了书,就一定能发财吗?那全世界的人都会去读书的,我相信。
爱我的爸爸,疼我的妈妈,也不知道你们是不是真的对我好。我说了那么多,你们都明白了吗?我不是要反抗什么,只是要你们看,我不满的地方。别只是以自我为中心展开思想,你们认为的一切都是对的吗?你们所想到的都是最好的吗?别再互相争吵,似乎和文革那会一样,谁没有心机,就会被铲。难道不觉得累吗?我觉得好累、好累……
我读,我会读书,会读好书,但那不是被逼出来的,那样会让我感觉想吐,好想哭。我怕,怕什么,怕老是背书,怕别人说我好白痴。你,你们,只会说“你要第一,没第一也要上班里前十名。制定好计划,编排好剧本,我成为里面的主角儿。我想告诉你,我就快要发羊颠疯。
不是每个人都会读书,读书不厉害也不一定就会输,我并不是想要说我会读书不在乎。我只希望你们能够清楚,我不是你们的玩偶,请别为我编织自己的人生。
⑧ 琵琶行并序译文
琵琶行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原文】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贺则档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盯凳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注释】
1、左迁:贬官。
2、凡:共。
3、间关:鸟鸣声。
4、虾蟆陵:下马陵,其附近乃歌女聚居地。
5、秋娘:歌妓们的通称。
6、争缠头:竞相赠送财物。
7、钿头银篦:妇女头上饰物。
8、浮梁:江西景德镇。
9、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嘶哑杂乱刺耳。
10、向前:刚才。
11、青衫:唐官员以等级穿着不同颜色衣裳。青衫是最低一级的服色。
12、湓:(pén)
13、谪:(zhé)
14、荻: (dí)
15、嘈: (cáo)
16、篦:(bì)
17、钿: (diàn)
【译文】
元和十年,我被贬到九江当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给一个商人当老婆。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只曲子。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叙述了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可是如今呢,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我从京城里贬出来,已有两年,心情平静,安于现状。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长诗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二字(实际上全诗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行》。
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沙沙抖动。主人下了马,禅乱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将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明月。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
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琵琶声停止了,想说话却迟迟地没有说话。 移近船只,请那个人相见。添酒、挑灯,又摆上酒宴。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象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低着眉随着手继续地弹啊,弹,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件。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么》,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象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于,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突然爆破一只银瓶,水浆奔进,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轰鸣。曲子弹完了,收回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根弦发出同一个声音,好象撕裂绸帛。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只看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里闪耀银波。
疑疑吞吞地放下拨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来显得十分肃敬。她诉说:“本来是京城里的姑娘,家住在虾蟆陵附近。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弹罢曲于,曾赢得曲师的赞扬,妆梳起来,常引起秋娘的妒嫉。五陵少年,争先恐后地赠送礼品,一只曲子,换来无数匹吴绫蜀锦。打拍子敲碎了钿头云篦,吃美酒泼脏了血色罗裙。今年欢笑啊,明年欢笑,轻轻地度过了多少个秋夜春天;兄弟从了军,阿姨辞别了人世,无情的时光,夺去了美艳的红颜。门前的车马,越来越稀,嫁了个商人,跟他到这里。商人只看重利,哪在乎别离,上个月又到浮梁,去买茶做生意。留下我在江口,独守这空荡荡的船仓,绕船的月光白得象霜,江水也那么寒凉。深夜里忽然梦见少年时代的往事,满脸泪水,哭醒来更加悲伤。……”
我听了琵琶声已经叹息,又听了这番话更加歔欷。同样是失意人流落在远方,碰在一起啊,从前不认识那又何妨!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贬官在浔阳,一直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哪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见管弦奏鸣。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早上晚间,在这儿听见的都是什么?除了杜鹃的哀鸣,就只有猿猴的悲哭。春江花晨和秋季的月夜,拿出酒来,却往往自酌自饮。难道说没有山歌?也没有村笛?呕哑嘲哳,那声音也实在难听!今晚上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象听了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明。不要告辞,请坐下再弹一只曲子,我替你谱写歌词,题目就叫作《琵琶行》。
听了我的话长久地站立,又坐下拨弦索,拨得更急。凄凄切切,不象刚才的声音,满座的听众,都忍不住哭泣。这当中哪一个哭得最悲酸?江州司马的眼泪啊,湿透了青衫!
【评析】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
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今陕西渭南),遂为下□人.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祖父□,外祖陈润俱善诗.父季庚,做过彭城县令,徐州,襄州别贺.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
舌成疮,手肘成胝.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贞元十六年,白居易29岁,进士及第.十八年(802) ,又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两人订交,约始于此,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元和二年,帖集贤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学士.
次年授左拾遗.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均依旧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预国家机密.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丧居家,服满返京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两河藩镇割据势力联合叛唐,派人刺杀主张讨伐藩镇割据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请急捕凶手,以雪国耻.但却被腐朽的官僚势力攻击为越职言事,并捏造"伤名教"的罪名,将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这对他是个沉重的打击.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还京,拜尚书司门员外郎,迁主客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因国事日非,朝中朋党倾轧,屡次上书言事不听,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后又做过短期的苏州刺史.在杭州时,曾修筑湖堤,蓄水灌田千余顷;并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饮用.离苏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次年转刑部侍郎.白居易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先后担任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他在洛阳过着饮酒,弹琴,赋诗,游山玩水和"栖心释氏"的生活.时常与名诗人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他在舒适的晚年仍然时常想到人民.73岁时,还出资募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见彩图河南洛阳白居易墓).诗人李商隐为撰墓志.今已辟为游览胜地.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论点.白居易继承了中国古代一贯以《诗经》为主旨的比兴美刺的传统诗论,十分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他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白居易生前,曾对自己的诗文进行过几次编集,初名《白氏长庆集》,后改名《白氏文集》,共收诗文3800多篇,成75卷,抄写5部.分藏于庐山,苏州,洛阳及其侄子,外孙的家里,唐末动乱,抄本散乱,又经辗转刻写,已非原貌.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刻本,仅71卷,收诗文3600多篇(其中还羼入几十篇他人的作品),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曾影印出版.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马元调重刻《白氏长庆集》71卷,与绍兴本基本相同.另有日本那波道园1618年的活字覆宋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分前,后集,内容也与绍兴本大体相同.清汪立名则刻有《白香山诗集》40卷,仅诗,无文,其中包括辑佚而成的《补遗》 2卷,并于原注外增加笺释.1979年中华书局出版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以绍兴本为底本,参校各本,加以订补;又编《外集》2卷,搜集佚诗佚文,并附白氏传记,白集重要序跋和简要年谱.研究资料方面,新,旧《唐书》有白居易的本传,陈振孙,汪立名均撰有年谱.近人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稿》和岑仲勉的《白氏长庆集伪文》,对白居易的诗文多所考订.今人王拾遗《白居易生活系年》,朱金城《白居易年谱》.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陈友琴所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白居易卷》,收集自中唐至晚清有关评论资料.另有日本花房英树著的《白居易研究》等,都是研究白居易的较重要的参考书藉.
白居易
琵琶行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798)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
闲适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后期
(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
以讽喻诗为主.代表作品为《卖炭翁》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前期
(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
诗歌特点
生活特点
时期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代表作品
长恨歌
琵琶行_
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一:"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宋赵德操《北窗炙(guǒ)》卷上:"凡歌始发声,谓之引……既引矣,其声稍放焉,故谓之行.行者,其声行也."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开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解题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自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 对全诗有何作用
文章结构
江头送客闻琵琶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邀见歌女
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少年欢乐
晚年沦落
悲苦心境
秋江夜送客
月夜听琵琶
月夜弹琵琶
东船西舫悄无言
凄凉话身世
我闻琵琶已叹息
自言本是京城女……
梦啼妆泪红阑干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为君翻作琵琶行
却坐促弦弦转急
满座重闻皆叹息
演奏琵琶曲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
幽咽凝绝,幽愁暗恨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
(序曲)
(总写)
(第一乐段)
(第二乐段)
(第三乐段)
(曲终)
(魅力)
鲜明的对比
诗歌的第三部分:自诉身世苦是为了塑造一个封建社会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控诉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这一部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少年得意
老年失意
门庭若市
年轻貌美
昔日欢笑
独守空船
今日辛酸
年长色衰
一个飘泊江湖的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的长安歌妓.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重色重利"的社会使色艺双绝的琵琶女"独守空船",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损害的歌伎们的悲惨命运.她有一种"曾经沧海",却仍不失其率真及女性矜持端庄风格的成熟美.__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如何理解琵琶女形象
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那么,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呢 __
为什么要极力铺写这一形象
主题
《琵琶行》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颇富抒情色彩,它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鉴赏诗歌要准确而深入把握艺术形象.长篇叙事诗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主题.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
__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遇揭示 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美学价值,现实意义)
回顾全文,拓展主题
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琴
"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
"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
第二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详写)
琵琶女自叙身世
诗人述"迁谪意"
第三次(明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略写)
"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
"同是天涯沦落人"
照应
(点明主旨)
琵琶女三次演奏
《琵琶行》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比之于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诗里还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曲调的高亢雄壮,都把琵琶的声音描写得淋漓尽致.元稹《琵琶歌》里的"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李绅《悲善才》里的"秋吹动摇神女佩.月珠敲击水晶盘",也都是以声喻声的.元诗比白诗为早,白诗"莺语"二句,可能受到元诗的影响,但较元诗为胜.
鉴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
以声喻声,不在于声音的完全相似,不能过于黏滞.如"莺"在"花底","泉"在"冰下","瓶"是"银瓶","骑"是"铁骑","佩",是"神女佩","盘"是"水晶盘"等等,有的并不直接关系到音响,却能够令人从中联想到音乐的美妙.
描写音乐,除了较多地运用比喻之外,还运用其他的手法.妙语点睛,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琵琶行》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又写道:"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音乐是用来抒发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哀愁或欢乐.听曲的行家,也能够从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倘若听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样的心情,那感受会是很强烈的.白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行家,于琵琶未成曲调时已经感到弦声饱含感情,于演奏的过程中又听出琵琶女有无限心事,于演奏终结时更听到了弦外之音,听到了于无声处表露的哀愁.
"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与琵琶女有类似的遭遇,所以感动得青衫泪湿.这里,用比喻已经不够了,诗人就直接出面为乐曲解说.诗人的解说犹如画龙点睛,点到了妙处.只轻轻一点,就提示出乐曲的无穷含蕴."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已经成为千古传诵的妙句.说一句题外话,古人有的责备白居易不该于谪居中夜入离妇之船,认为有违礼法.我们倒认为,白居易能冲破封建的等级观念,平等地看待一个地位卑贱的琵琶女,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她的昔为倡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国古代诗人虽有自比美人芳草的传统,但大都比的是纯洁的少女或者高尚的贵妇,自比歌伎是较少见的.
《明湖居听书》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白妞开始(唱)的情景,"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也是由作者直接讲出自己的感受,只是就中又使用了比喻罢了.《琵琶行》写音乐,意不在写音乐而在写人,在慨叹琵琶女身世凄凉和抒发自己的不满.《明湖居听书》只不过极力形容唱腔的美妙,无弦外之音.两者相较,我以为《琵琶行》胜过一筹.
琵 琶 行 作者:白居易
元和十年,我被贬到九江当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个夜晚,到湓浦口送一个朋友,听见船中有人弹琵琶,那声音,铮铮纵纵,很有京城里的韵味。问那个人,才知道她原来是长安歌伎,曾经跟曹、穆两位名师学弹琵琶,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给一个商人当老婆。我便吩咐摆酒,让她畅快地弹几只曲子。她弹奏完毕,十分忧伤。叙述了年轻时候的欢乐情景;可是如今呢,飘零憔悴,在江湖中间辗转流离!我从京城里贬出来,已有两年,心情平静,安于现状。听了她的话,这天晚上,才感觉到被贬谪的味道,因而作了这首长诗送给她,共计六百一十二字(按:实际上全诗是六百一十六字),叫做《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晚间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荻花,在秋风里沙沙抖动。主人下了马,走进友人的船中,拿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闷闷地喝醉了,凄凄惨惨地将要分别,将分别的时候,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明月。忽然听见水面上飘来琵琶的声音。主人忘记了回去,客人也不肯起身。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是什么人在弹琵琶,琵琶声停止了,想说话却迟迟地没有说话。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近船只,请那个人相见。添酒、挑灯,又摆上酒宴。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遮住半边脸庞。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拧转轴子,拨动了两三下丝弦,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每一弦都在叹息,每一声都在沉思,好象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低着眉随着手继续地弹啊,弹,说尽那无限伤心的事件。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尽事。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开头弹的是《霓裳》,后来弹的是《六么》,粗弦嘈嘈,好象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象是儿女私语。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花底的黄莺间间关关——叫得多么流利,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流水冻结了,也冻结了琵琶的弦于,弦子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另外流露出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这时候没有声音,却比有声音的更激动人心。突然爆破一只银瓶,水浆奔进,骤然杀出一队铁骑,刀枪轰鸣。
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子弹完了,收回拨子从弦索中间划过,四根弦发出同一个声音,好象撕裂绸帛。东边西边的船舫里都静悄悄没人说话,只看见一轮秋月在江心里闪耀银波。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疑疑吞吞地放下拨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来显得十分肃敬。她诉说:“本来是京城里的姑娘,家住在虾蟆陵附近。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客。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弹罢曲于,曾赢得曲师的赞扬,妆梳起来,常引起秋娘的妒嫉。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少年,争先恐后地赠送礼品,一只曲子,换来无数匹吴绫蜀锦。打拍子敲碎了钿头云篦,吃美酒泼脏了血色罗裙。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啊,明年欢笑,轻轻地度过了多少个秋夜春天;兄弟从了军,阿姨辞别了人世,无情的时光,夺去了美艳的红颜。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弟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的车马,越来越稀,嫁了个商人,跟他到这里。商人只看重利,哪在乎别离,上个月又到浮梁,去买茶做生意